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搜索文档
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全新MG4电池自燃就赔新车
北京商报· 2025-08-06 09:45
北京商报讯(记者 蔺雨葳)8月5日,在全新MG4预售发布会的现场,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表示, 在提供三电终身质保的同时,也向车主承诺:"一旦发生电池自燃,我们免费赔付一台新车,这项保障 权益将覆盖所有全新MG4车主。" 据了解,全新MG4采用同级唯一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带来更大的车内空间利用率、更高的安全 保障。全新MG4使用全新一代"零自燃"电池,防尘、防水等级达到IP67+IP69K,高压防护超越国标+欧 洲ENCAP的标准,通过抗火烧、短路、浸泡、碰撞、挤压、跌落、灰尘、盐雾8项考验。 ...
对话比亚迪李云飞: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0万辆
中国经营报· 2025-05-03 05:0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车企正加速走向全球,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知悄然转变,比亚迪作为代表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技术等方面表现突出,推动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 [1][3]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 - 全球多地街头出现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汽车,上海车展吸引众多中外企业参展,体现中国汽车受关注 [1] 比亚迪海外市场战略与布局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约80万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和欧洲三大区域 [2] - 以纯电车进军日本,2024年纯电动车销量超丰田在日本的销量,将投入更多产品、开设更多门店 [2] - 加快海外建厂节奏,泰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已竣工投产,巴西和匈牙利生产基地未来将投产 [2] - 与当地经销商紧密合作,实施海外业务本土化战略,工厂是技术标准输出站,拉动当地汽车产业 [2] 比亚迪海外市场销售数据 - 截至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110多个国家及地区 [3] - 2024年乘用车海外市场销售超41万辆,同比增长72% [3] - 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和皮卡海外市场销量超20万辆,同比增长110% [3] 比亚迪出海助力 - 8艘滚装船已有4艘投入运营,助力国车出海 [3] 比亚迪技术优势 - 构建全球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覆盖电池、电机、电控、芯片,单车成本比竞品低15% - 20% [3] - 研发投入强度达6.9%,高于特斯拉的4.5%,累计研发投入超1900亿元,拥有12万名技术工程师 [3] -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6%,形成技术“护城河” [3] - 兆瓦闪充技术单枪比行业普遍快30%,双枪比行业普遍快50% - 60% [4] 比亚迪技术国际水平案例 - 腾势N9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鱼钩测试中,以180km/h时速通过,创全球最高速度纪录,此前保时捷卡宴最高时速82.4km/h保持纪录5年 [5]
关税围堵下的“海上突围”!全球最大,比亚迪“深圳号”起航
南方都市报· 2025-04-30 21:0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正以多元路径诠释开放承诺,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标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技术竞争加剧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等实现跨越,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3][9] 分组1:汽车运输事件 - 4月27日晚比亚迪“深圳号”装载7000多辆新能源车从苏州太仓港出发前往巴西伊塔雅伊港,航程预计30余天 [1] 分组2:汽车出口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40万辆连续第二年居全球第一,2025年一季度国内车企海外销量爆发式增长 [4] - 一季度比亚迪海外销量21万辆同比增长超120%,3月海外销量首站7万辆高峰,在多国市场竞争力增强 [4] - 全球700余艘汽车远洋海运专业船只主要被欧日韩企业控制,国内汽车运输船运力仅占全球2.63% [4] 分组3:车企应对策略 - 比亚迪等车企从“被动运输”转向“自主掌控”,比亚迪船队规模扩至五艘,“长沙号”5月交付,“西安号”预计年内投用 [6] - 比亚迪自建船队降低海运成本15%-20%,规避国际航运垄断价格波动 [6] - 比亚迪加快海外建厂节奏,泰国工厂生产的ATTO 3一季度当地市占率达45%成销冠 [6] 分组4:比亚迪海外市场目标 - 截至2025年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11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4年海外销量40.6万辆,营收1004亿元,单车均价约24.73万元,毛利率28.87% [7] - 2025年比亚迪海外销量目标80万辆左右,集中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和欧洲 [7] 分组5:中国企业出海情况 - 蔚来建立中东北非团队,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电池工厂,小鹏汽车车型海外预售,零跑牵手Stellantis集团建合资公司 [7] - 比亚迪“制造+物流+市场”模式与华为、宁德时代模式呼应,中国企业从单一产品出口向全产业链赋能升级 [7] 分组6:企业输出标准情况 - 比亚迪在泰国、匈牙利等地工厂输出核心技术标准,2025年一季度在7国登顶销冠,技术标准成当地准入门槛 [8] - 奇瑞用技术开源重构行业规则,将中国标准推向全球110国构建技术护城河 [8] - 美的集团推动中国高端冰箱出口增长,中国在新能源等领域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