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o2
icon
搜索文档
建议收藏!宇树机器人16家核心供应链企业大揭晓
机器人圈· 2025-10-13 17:51
公司IPO进展 - 宇树科技正积极筹划科创板IPO,预计于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正式递交申报材料 [3] - 公司于2025年9月初通过官方社交媒体确认正在稳步推进首次IPO的筹备工作 [3] 公司概况与产品矩阵 -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专注于高性能足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5] - 主要产品线包括消费级四足机器人(Go1、Go2、A1)、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1、B2)、通用人形机器人(H1、G1)以及基于机器人技术的衍生消费级产品PUMP健身泵 [6] - H1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表现亮眼,展示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 [3] 供应链合作企业深度绑定 - 中大力德为宇树科技主要供应商之一,提供精密减速器、驱动器、伺服电机等产品,其参股的深创投持有宇树科技10%的股份 [7][8][10] - 长盛轴承为宇树科技提供应用于机器人关节处的自润滑轴承,并联合开发丝杠项目,相关产品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 [11][13] - 贝斯特是宇树机器人的核心供应商,旗下宇华精机提供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等直线滚动功能部件 [14][16] - 卧龙电驱与宇树科技开启深度战略合作,提供高爆发关节模组、伺服驱动器和无框力矩电机等关键组件,并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约0.1525%的股份 [20][22] - 鸣志电器为宇树机器人提供高扭矩电机模块,参与人形机器人关节研发,其产品功率密度达120W/kg,占宇树采购额15% [23][25] - 江苏雷利为宇树科技提供“无刷电机+齿轮箱”行星执行器,目前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39] - 丰立智能为宇树科技提供减速器产品,合作涉及人形机器人腰部以上和腰部以下关节的零部件供应,并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51] 供应链合作企业技术配套 - 奥比中光为宇树机器人提供结构光方案及激光雷达等3D视觉传感器,帮助机器人实现精准的环境感知和导航 [32][34] - 全志科技为宇树四足机器人提供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126%的股权 [40][42] - 凌云光与宇树科技合作推出FZMotion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能够以亚毫米级精度捕捉人体动作并驱动机器人运动 [43][45] - 浙江荣泰为宇树机器人提供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和结构件,双方共建“机器人轻量化联合实验室”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关节 [46][48] - 万马股份为宇树四足机器人腿部提供高性能柔性线缆技术,确保机器人在严苛环境和极限运动中正常工作 [57] - 金发科技为宇树科技提供PEEK等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适用于机器人的外壳及结构件,并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约0.4237%的股份 [29][31] - 曼恩斯特子公司蓝方技术与宇树科技于2024年12月20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52][54] 供应链合作企业初步接触 - 北特科技已配合宇树科技开展人形机器人用丝杠产品的研发工作,并投资建设了小批量产线,目前产品尚处于样件阶段 [26][28] - 中际旭创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033%股份,其光模块产品为AI算力和机器人提供数据传输支持 [17][19]
宇树科技被起诉!明日开庭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14:37
诉讼事件 - 杭州露韦美日化有限公司起诉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将于2025年8月26日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1] - 宇树科技当前仅遭遇两起诉讼 其中第一起为2022年5月28日立案的竞业限制纠纷 原告林某后撤诉并于2022年7月11日获法院准许 [4][5] - 这是宇树科技首次遭遇与发明专利相关的诉讼 [4] 公司基本信息 - 杭州露韦美日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 法定代表人周建军 注册资本55万元 经营范围包括食品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销售、日用百货销售等 由周建军和徐燕共同持股 [2] -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 法定代表人王兴兴 注册资本3.64亿元 控股股东王兴兴直接持股23.8216% 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控制10.9414%股份 [7] - 宇树科技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系列包括XDog、Laikago、AlienGo、A1、Go1、B1、Go2、B2等四足机器人 [3] 知识产权状况 - 露韦美已申请"一种电子狗"和"一种会议同声智能系统"专利 其中"一种电子狗"专利(申请号CN201610396363.0)已于2018年8月17日获授权 "一种会议同声智能系统"专利(申请号CN202311737217.6)目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 [2][3] - 宇树科技拥有知识产权839项 [6] 资本运作进展 - 宇树科技于2025年7月7日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7月18日披露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 正式开启上市进程 [6]
宇树科技被起诉,首次遭遇与发明专利相关诉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2:28
诉讼案件信息 - 杭州露韦美日化有限公司与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将于2025年8月26日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1] - 这是宇树科技首次遭遇与发明专利相关的诉讼 [1] - 宇树科技当前仅遭遇两起诉讼 另一起为竞业限制纠纷且原告已撤诉 [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露韦美成立于2005年6月 注册资本55万元 经营范围包括食品互联网销售 农副产品销售和日用百货销售 [1] - 露韦美由周建军和徐燕共同持股 法定代表人周建军 [1] - 宇树科技专注于消费级和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 生产和销售 [1] 知识产权情况 - 露韦美已申请"一种电子狗"和"一种会议同声智能系统"专利 其中"一种电子狗"专利已获授权 [1] - 宇树科技已推出XDog Laikago AlienGo A1 Go1 B1 Go2 B2等系列四足机器人产品 [1]
未来可征收机器人出厂税 让机器人干活是“我的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20:44
公司战略与产品 - 公司战略重点在于打造更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更完善的功能和更优质的售后体验,这是立足国内外市场的根本[2] - 公司需提前布局AI、技术、硬件、生产制造和全球市场,以应对未来竞争[2] - 公司50%业绩来自海外市场,2018年已开始全球化布局[10] 机器人价格与市场生态 - 机器人价格将持续下降,部分产品已降价以扩大市场覆盖[3] - 客户采购人形机器人数量显著增加,租赁市场和开发者生态正在形成[3] - 未来机器人可能实现免费使用,前提是技术突破使其能像人类一样工作[4] 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 - 当前机器人硬件能力足够但AI模型能力不足,制约行业发展[5][7] - 具身智能AI模型尚未达到临界点,需实现阶梯式突破[7] - 机器人领域数据训练与实物对齐存在偏差,需开发更高泛化能力的模型[8]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 - 当前机器人主要用于表演和运动(如格斗、春晚节目),因实际劳动场景技术尚未成熟[9][13] - 行业目标仍是让机器人真正投入劳动场景(如工厂、开荒),但需等待技术成熟[4][13] - 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每年翻番,未来2-3年或达几十万台规模[14] 公司管理与上市进展 - 公司管理面临挑战,需提升效率以支持高速发展和人才扩张[12] - 上市被视为公司迈向成熟管理的标志,目前正按流程推进[15]
上市就像“高考”、人形机器人AI能力还不够⋯⋯宇树科技王兴兴谈了这十个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22:56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展 - 公司战略核心是打造更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更完善的功能和更优质的售后体验,这是立足国内外市场的根本[4] - 公司需提前布局AI、技术、硬件、生产制造及全球市场,以应对未来竞争[4] - 公司50%业绩来自海外市场,2018年已开始全球化布局[12] 机器人技术与行业趋势 - 机器人价格将持续下降,部分产品已降价以扩大市场渗透率[5] - 机器人生态体系(如租赁市场、开发者社区)的建立依赖足够出货量和使用量[5] - 人形机器人硬件能力足够,但AI模型能力不足,制约行业发展[7][8] - 具身智能AI模型需突破,目标是实现机器人自主交互与任务执行[7][8] - 机器人领域模型能力优先于数据能力,需开发高泛化性模型以减少数据依赖[8][9] 应用场景与市场表现 - 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表演和文娱场景,因技术限制尚未大规模投入实际生产[10][13] - 公司参与机器人运动会和工厂合作Demo,但实际价值产出仍需时间[10] - 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每年翻倍增长,未来2-3年或达数十万台[13] 公司管理与上市进展 - 公司管理面临挑战,需提升效率以支持高速发展和多产品线协调[12] - 上市被视为企业成熟化标志,目前正按流程推进[14] 行业未来展望 - 机器人未来或能承担开荒、生产等任务,国家可能征收机器人出厂税[6] - 技术突破时间窗口为2-10年,机器人全面替代人力劳动或成现实[6]
对话丨上市就像“高考”、人形机器人AI能力还不够宇树科技王兴兴谈了这十个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21:46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公司战略重点聚焦产品力提升,强调更好的产品、价格、功能及售后体验是立足之本,同时需提前布局AI、技术、硬件及全球市场[4] - 50%业绩来自海外市场,2018年起已注重全球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显著[12] - 产品线管理面临挑战,需提升管理效率以应对人员快速增长和跨产品线协调[12] 机器人行业趋势与技术突破 - 机器人价格下降趋势明确,部分产品已降价以扩大市场渗透,生态体系(如租赁、开发者社区)依赖出货量支撑[5] - 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增速快,全球市场年增长率预计翻番,技术突破可能推动2-3年内单年出货量达几十万台[13] - 硬件能力基本满足但需完善,具身智能AI模型尚未达到临界点,需突破通用泛化性及自主决策能力[7][8] - 机器人领域模型能力优先于数据能力,当前数据训练效果有限,需开发高阶模型实现低数据高泛化[8][9]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 - 短期内表演类场景(如格斗、文娱)更易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实际生产应用(如工厂部署)仍需技术成熟[10][13] - 长期目标为解放生产力,类比电脑发展路径,技术成熟后将逐步渗透实用场景[10] - 提出机器人出厂税设想,认为未来机器人创造价值后可征税,但前提是技术突破使其具备类人工作能力[6] 上市规划与管理升级 - 上市进程按流程推进,视作企业迈向成熟管理的标志,也是对股东的阶段性交代[14] - 管理提升是高速发展期的核心挑战,需优化效率以整合人才与资源[12]
对话丨上市就像“高考”、人形机器人AI能力还不够⋯⋯宇树科技王兴兴谈了这十个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19:20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展 - 公司战略重点在于打磨产品核心竞争力,包括更好的产品、价格、功能及售后体验,以应对国内外竞争并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3] - 公司注重提前布局未来技术方向,包括AI、硬件、生产制造及全球战略规划 [3] - 产品降价策略已部分实施,旨在扩大市场渗透率并加速生态体系建设,如租赁市场和开发者社区 [4] 行业技术与研发挑战 - 当前人形机器人硬件能力足够但AI模型能力不足,制约行业发展,需突破具身智能AI模型的临界点 [6][7] - 机器人领域模型能力优先于数据能力,需开发高效模型以实现低数据量下的高泛化能力 [7][8] - AI在复杂代码生成场景成功率仍有限,技术突破需阶梯式进步,类似"ChatGPT时刻"尚未在具身智能领域出现 [6][7] 市场表现与全球化 - 公司50%业绩来自海外市场,2018年起布局全球化,强调全球市场对业务的重要性 [10] - 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每年翻番,未来2-3年可能出现单年几十万台的爆发式增长 [14]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 - 短期内机器人以表演、运动等场景为主(如格斗、工厂Demo),因技术未成熟难以实现实际价值创造 [9][13] - 长期目标为解放生产力,但需等待技术成熟,类比早期电脑从工具到大众普及的发展路径 [9][13] 上市规划与管理 - 上市被视为公司管理成熟的标志,目前正按流程推进,类比"高考"作为阶段性里程碑 [15] - 高速扩张下管理能力是关键挑战,需提升效率以整合人才与多产品线协同 [12] 行业未来展望 - 机器人价格将持续下降,未来或实现免费使用模式,前提是技术突破使其能替代人类劳动 [4][5] - 若机器人能替代人类劳动,可能催生"机器人出厂税"等新型社会制度,技术突破窗口期为2-10年 [5]
人形机器人行业快评报告: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 并发布最新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
新浪财经· 2025-07-29 16:36
IPO进程 - 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完成IPO辅导备案登记 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辅导时间为2025年7月至9月 [2]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23.8216%股权 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控制10.9414%股权 合计控制34.7630%股权 [2] - IPO有望拓宽融资渠道 为高扭矩密度电机、轻量化材料、智能算法等研发注入资金 [2]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7月25日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 售价3.99万元起 为当前价格最低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3] - 机器人配备26个关节 重量约25公斤 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 支持开发与改制 [3] - 定价策略以硬件让利换取生态扩张 定位为开发者平台而非劳动力替代 面向AI公司、教育机构及极客群体开放底层接口 [3] 商业模式与战略定位 - 通过降低开发门槛复制"安卓模式" 吸引开发者共创应用 未来通过软件与服务盈利 [3] - 低价策略与IPO进程形成协同 向资本市场传递"规模-成本-迭代"的成长故事 [3] - 核心零部件(电机、关节模组)实现深度自研和国产化替代 中国制造业红利带来轻量化材料及电池集成成本优势 [3]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公司上市后资金优势可能挤压中小玩家 行业向技术领先者倾斜 [2] - 若成功上市将提升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热度 促进产业链协同 助力中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 [2] - R1可能催生教育、科研及轻工业场景的"开发者经济" [3] 产品线布局 - 已推出XDog、Laikago、AlienGo、A1、Go1、B1、Go2、B2等四足机器人系列产品 [4] - 2023年起先后推出H1、G1、R1三款人形机器人产品 [4] - 商业化与资本化进程同步加速 [4]
“秀场”变“职场”!机器人本体性能大进化,正式开启“打工”时代|聚焦2025WAIC
华夏时报· 2025-07-29 14:0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至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转折点,运动精度和任务完成度实现质的飞跃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已超去年全年总和,多家头部企业进入量产阶段并拿下大单 [1] - 行业从"功能验证"阶段进阶到"工业级可靠",灵巧手可完成点胶、焊接等高精度工业动作 [5] - AI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深度融合,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行业运动控制延时大幅降低 [6] - 具身智能正在从"展示型"向"应用型"演进,突破"多本体、多场景、多任务自主协同作业"能力 [6] 技术突破 - 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小麦"可完成"搬运+点胶"等柔性环境作业任务,并具备拟人步态导览能力 [2]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完整工业场景任务链,智能体机器人自主通报进展并协同工作 [2] - 智元机器人实现"运动、交互、作业"三智能全场景演示,远征A2具备双语讲解和舞蹈表演能力 [3]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展示拳击连招、回旋踢等高难度动作,动态平衡系统实现自主起身 [3] - 云深处四足机器人实现1000+小时平均无故障工作,展示全流程巡检作业能力 [4][5] - 傅利叶"具身智能康复港"整合30多款康复机器人产品,构建五大训练交互模块 [4] 商业化进展 -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拿下中国移动超1.2亿元大单,优必选获某车企超9000万元采购项目 [5] - 云深处四足机器人在浙江换流站实现实际应用,完成电力巡检任务 [5] - 傅利叶GR-3通过灵动弹性和温暖触感设计,突破机器人陪伴与情绪交互维度 [7] - 魔法原子MagicBot Z1可与观众花式互动,响应触摸指令完成扭头、转身等动作 [4] 企业动态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流程,智元机器人、魔法原子、云深处等厂商均获得新融资 [7] - 行业头部效应显著,企业梯队分化加剧,未来将面临"智能闭环+量产能力"的竞争门槛 [7] - 魔法原子自研"原子万象大模型"首创快慢双系统架构,实现毫秒级环境响应与长期任务规划 [6] - 智元机器人自由度更高,行走技术更稳定,但量产机型仍缺乏触觉和温度感知能力 [7]
X-Nav:端到端跨平台导航框架,通用策略实现零样本迁移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22 14:29
核心观点 - 提出X-Nav框架实现端到端跨形态导航 单一通用策略可部署于轮式和四足机器人 通过两阶段学习机制(专家策略训练+通用策略提炼)解决现有方法通用性受限问题 [3][4] - 核心创新是导航动作分块transformer(Nav-ACT)模型 将多专家策略提炼为统一策略 支持对未知形态机器人的零样本迁移 [3][8] - 实验显示在商用机器人上成功率(SR)达90 4% 成功率加权路径长度(SPL)达0 84 显著优于行为克隆等基线方法 [13] 技术架构 阶段1:专家策略学习 - 在4096个随机生成的机器人形态上训练3类专家策略(小型四足/大型四足/轮式) 采用PPO算法和定制奖励函数(含任务奖励与正则化奖励) [6][10][16] - 奖励函数包含7项指标:目标位置跟踪(Tpos)、前进激励(Tfwd)、停止精度(Tstop)、碰撞惩罚(Tcollide)等 轮式与四足采用不同正则化权重(Table I) [7] 阶段2:通用策略提炼 - Nav-ACT模型含4层transformer和4注意力头 嵌入维度256 通过256 batch size训练100 epoch 输入统一观测序列(含本体感受/目标位置/激光雷达等14维数据) [15][16] - 动作空间统一为14维向量 前2维对应轮式速度 后12维对应四足关节位置 采用MSE损失函数(L1损失会导致性能下降15%) [15][19] 实验验证 性能对比 - 在6款商用机器人(Jackal/Dingo/A1等)测试 X-Nav的SR(90 4%)和SPL(0 84)全面领先BC/BCT/DP/CP等方法 其中Jackal的SPL比次优方法高23% [13] - 训练形态数量从128增至4096时 SPL提升37% 显示数据规模对泛化能力的关键作用 [14] 实际部署 - 在TurtleBot2和Jackal真实机器人测试 室内外环境平均成功率85% SPL 0 79 验证不同传感器(Kinect/ZED 2相机)下的适用性 [22] - 轮式机器人需时间集成(TE)平滑动作 四足则直接采用首动作 消融实验显示该设计使Jackal的SPL提升29%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