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1

搜索文档
宇树科技,要上市了!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20:52
(原标题:宇树科技,要上市了!) 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宇树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 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根据辅导工作安排,2025年8月至9月,中信证券将督促公司形成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并制定可行的募集资金投向及其他投资项 目的规划;2025年10月至12月,对公司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协助公司按相关规定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自2016年成立以来,宇树科技从四足机器人切入,凭借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及高性能感知与运动控制算法,宇树在四 足机器人领域达到全球技术领先水平。2020年,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已获英伟达、谷歌等头部客户订单。 目前,宇树科技实现四足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出货量全球第一,其明星产品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5万台,占据全球消费级足 式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 宇树科技是否会上市,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热点话 ...
超重磅!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王兴兴持股曝光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9:47
公司上市进展 -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7日签署上市辅导协议,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正式启动IPO进程 [1][2] - 辅导内容涵盖法规培训、公司治理完善及上市文件准备,计划2025年7月至9月集中授课,10月进行上市条件评估 [2][3] - 公司于2025年5月28日完成市场主体类型变更,从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同步变更,市场推测为上市做准备 [3][4]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创始人王兴兴直接持股23.8216%,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间接控制10.9414%,合计控制34.7630%股权 [2][3] - 2025年6月12日投资人变更,新增苏州光越创业投资、杭州光合贰期创业投资等机构股东 [4] - 2025年6月18日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增至3.64亿元,增幅达125倍,显示资本扩张意图 [4][5]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消费级/行业级足式/人形机器人及机械臂研发,产品线涵盖XDog、Go1、H1等系列,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狗销量份额达69.75% [6] - 2024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全球第一,年度营收超10亿元,2020年起持续盈利 [6] - 经营范围覆盖机器人全产业链,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2025年5月28日新增智能机器人相关业务条目 [4] 融资与估值 - 已完成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红杉中国、经纬创投等头部机构,C轮由中国移动、腾讯、阿里等领投,投前估值超100亿元 [6][7] - 2024年B+++轮融资后估值80亿元,B++轮融资金额近10亿元,B+轮由经纬创投领投 [7] - 最新C轮融资数亿元,老股东普遍跟投,反映资本持续看好 [7]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6月注册资本变更显示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从288.9万元跃升至3.64亿元 [4][5] - 营业期限从2036年8月25日延长至"长期",体现长期经营规划 [4] - 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近70%,结合创始人透露的10亿元营收,显示行业龙头地位 [6]
终于官宣!宇树启动IPO,王兴兴持股达35%
是说芯语· 2025-07-18 19:26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机械工程硕士王兴兴创立 其早在2013年便自主研发四足机器人核心技术 2016年推出的XDog凭借低成本高性能引发行业震动 [2] - 公司以每年迭代一款爆款产品的速度推进技术落地:2017年Laikago 2019年Aliengo 2021年消费级机器人Go1 2023年通用人形机器人H1亮相杭州亚运会 2024年G1人形智能体开启全民机器人时代 [2] - 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 自研高扭矩密度电机成本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3 谐波减速器成本较日本品牌低60% 截至2025年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280项 授权专利210项 [2] 融资与财务表现 - 2025年6月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资本联合领投 老股东跟投比例超90% 投后估值达120亿元人民币 [3] - 美团、红杉资本、中信证券等机构自B轮起持续加注 形成"产业资本+财务资本"双重背书格局 [3] - 连续四年实现盈利:2023年营收2亿元净利润1000万元 2024年营收4亿元净利润7000万元 2025年预计净利润突破2亿元 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 一级市场估值较2023年增长150%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工业自动化向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历史性跃迁 中国工信部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颠覆性产品" 地方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超百亿元 [4] - GGII预测2024-2030年国内机器狗市场复合增长率达33%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突破万亿元 [4] - 公司与特斯拉形成差异化竞争:前者以"硬件降本+消费破圈"策略占领教育、娱乐、家庭陪伴等C端市场 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占比达69.75% 后者聚焦"AI驱动+工业场景" 硬件成本是公司的3倍以上 [4] IPO计划与估值 - 拟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人形机器人智能训练中心建设、临港工厂产能扩张及全球研发中心布局 [5] - 按2025年预计净利润2亿元计算 参照A股机器人板块80倍市盈率均值 上市后估值有望突破160亿元 部分机构给出300亿元乐观估值 [5] - 选择在科创板改革深化期启动IPO 2025年6月上交所"1+6"新政将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展至人工智能领域 若G1机型年销量突破万台 估值溢价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5]
宇树科技,重磅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7-18 18:49
宇树科技IPO进展 - 公司已在浙江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 备案时间为2025年7月18日 [2] -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德恒 会计师事务所为容诚 [4][5] - 辅导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7月7日 计划2025年10月至12月进行发行上市条件评估 [5]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股23.82% 通过上海宇翼间接控制10.94% 合计控制34.76%股权 [3] 融资与估值情况 - 2025年6月完成C轮融资 投前估值超100亿元 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资本领投 老股东跟投比例超90% [5] - 工商信息显示公司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增至3.64亿元 [6] 经营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实现显著同比增长 为业内少数盈利的机器人企业 [6] - 明星产品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5万台 占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 [6] - 工业、巡检、物流等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6]
宇树科技CEO称旗下机器人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明显,这家公司有人形机器人相关线缆的订单!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7-15 18:35
公司业绩与产品线 - 宇树科技2025年机器人出货量较去年有明显增长 [1] - 公司已连续五年保持盈利状态,2025年营收突破10亿元 [2][3] - 产品线涵盖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包括Go1、Aliengo、B2等型号,应用于教育、巡检、救援等领域 [2] - 人形机器人包括H1和G1型号,H1身高1.8米、体重47公斤,搭载22个自研关节电机,最大关节扭矩达360牛米 [2] 市场表现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前5个月公司中标项目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 [4] - 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需求旺盛,乐聚机器人2025年Q1订单同比增长200%,全年交付量迈入千台级 [4]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开启,订单浪潮倒逼产业扩大产能,交付能力成为企业争夺订单的关键 [5] - 机器人批量进入真实世界场景,加速智能化演进,带动供应链机会 [5] 客户与品牌影响力 - 公司客户包括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 [2] - H1人形机器人登上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16台机器人表演《秧BOT》节目引发关注 [2]
晚点独家丨2 年半,字节造出千台机器人,长期目标是具身智能
晚点LatePost· 2025-07-02 21:14
公司发展 - 字节开发的轮式物流机器人已累计量产超千台,2023年完成200台目标后年量产数超100%增长 [2] - 机器人研发团队从2023年约50人扩充至目前约150人 [2] - 目前量产形态为轮式物流机器人,客户包括抖音电商、比亚迪、顺丰等 [1][3] - 字节物流机器人主要用于仓库、产线运输包裹与零件,具备自主学习、规划路线功能 [2][3] 技术方向 - 字节机器人远期目标是挑战具身智能,研发物流机器人是为了探索具身智能场景和数据 [5] - 物流场景被视为具身智能的理想单一场景,能提供干净数据用于闭环验证 [5] - 公司创始人张一鸣近期拜访多家早期具身智能创业公司和产业链公司,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心 [5] 行业对比 - 字节物流机器人量产速度较快,但总量仍小于行业头部企业:极智嘉累计出货5.6万台,快仓累计出货2.5万台 [6] - 行业先行者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面临量产挫折,原定2023年5000台目标可能无法达成 [7] - 具身智能硬件供应商宇树科技年度营收超10亿元,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超5万台 [7] 组织架构 - 字节机器人团队所属的AI Lab已并入大模型部门Seed [6] - 原研究组负责人孔涛已离职,公司正在招募多个机器人业务一号位 [6] - 公司多次调整AI研发体系,将具身智能等多个团队整合进Seed部门以形成合力 [8]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估值超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6-21 10:3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C轮融资 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六大巨头领投 绝大部分老股东跟投 [1] - 中移和创、腾讯、锦秋的增资款均超过8000万元 阿里、蚂蚁、吉利资金的增资款分别为6000万元、3000万元和2000万元 [1] - 老股东中 美团增资5700多万元 厦门红杉增资5300多万元 经纬创壹号、机器人基金增资均超过3000万元 [1] 公司发展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2025年6月18日注册资本由288.9031万元变更为36401.7906万元 目前估值达百亿元人民币 成为行业"独角兽" [4] - 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面向大众的消费级机器狗Unitree Laikago 2021年发布爆款产品Unitree Go1 2024年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H1(身高180cm 最高时速5.5m/s) [4] - 公司人形机器人两次登上春晚舞台 今年5月参与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 [4][6] 产品与技术 - Unitree Go1以高动态性能与亲民价格推动四足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教育场景 [4] - 通用人形机器人H1为当时全球速度最快的人形机器人之一 [4] - 未来一到两年 机器人将具备整理房间、端送物品等简单、泛化的商用和家用能力 [6]
近30家具身公司业务和产品一览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6-20 11:07
具身智能领域公司盘点 人形机器人领域 - 智元机器人专注人形机器人研发 代表产品包括远征A1 A2双足人形机器人 支持复杂地形行走和精细操作 如拧螺丝 插拔插座 [2] - 傅利叶智能推出GR-1 GR-2通用人形机器人 同时开发上肢康复机器人 采用3D空间训练模式用于中风患者康复 [6] - 松延动力研发通用人工智能本体 创新产品包括运动健将N2和通用人形Dora [10] - 开普勒机器人定位通用人形机器人 产品先行者系列K1 K2应用于智能制造 仓储物流 科研教育等领域 [25] 四足机器人领域 - 宇树机器人是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导者 代表产品Go1 Go2系列消费级四足机器人搭载超感知AI系统 支持人脸识别跟随 [3][5] - 云深处科技聚焦特种四足机器人 绝影X20 x30具备防爆设计和IP66防护等级 可爬40°斜坡 用于变电站巡检 [7] - PNDbotics推出四足机械狗U1 [24] 核心技术创新 - 宇树机器人自研M107电机扭矩密度达30Nm/kg 运动控制方案成本低于波士顿动力同类产品80% [5] - 云深处科技J系列关节最大扭矩重量比达56 48Nm/kg J60-10 [7] - 星动纪元开发全直驱仿人五指灵巧手星动XHAND1 [19] - 智平方推出具身大模型AI2R Brain [20] 行业应用场景 - 宇树机器人与比亚迪 宁德时代合作落地工业场景 [2] - 云深处科技产品被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批量采购 2023年巡检里程超10万公里 [7] - 自变量机器人S6六轴协作机械臂重复定位精度达±0 02mm 适用于半导体晶圆搬运 汽车电子拧紧等精密装配场景 [12] - 乐聚机器人Aelos开源人形机器人覆盖K12至高校编程教学 合作世界机器人大赛WRC [14] 新兴技术方向 - 西湖大学孵化企业西湖机器人主攻强化学习与大模型深度融合的通用智能创新路径 [18] - 银河通用研发可泛化操作的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G1 能灵活应对复杂场景 [31] - 穹彻智能开发"以力为中心"的具身智能大模型Noematrix Brain和AnySkill [30] - 维他动力构建视觉语言模型ViLa和部件约束模型CoPa的具身大模型体系 [32]
「孤臣」宇树:明星公司的另一面
雷峰网· 2025-05-28 08:26
创始人特质与公司文化 - 创始人王兴兴呈现两极化的管理风格:2020-2022年表现为情绪极端化(狂喜/暴怒)[2],2023年后转变为"喜怒不形于色"的技术沉浸状态[3] - 创始人具有乔布斯式特质:极致技术追求与控制欲并存,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主导产品设计与企业文化[3][29][30] - 公司实行高度扁平化管理:创始人同时担任CEO与CTO,直接对接每位研发人员,保持创业初期工作强度[29][30] - 工程师文化渗透全司:早期员工多为技术理想主义者,形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极客氛围[30] 技术路线与产品策略 - 坚持四足机器人技术路线:2016年选择小众赛道,自研电机驱动系统,区别于优必选舵机方案[11][23] - 成本控制方法论:按材料重量计算成本底线,自研电机使四足狗成本降至竞品1/10(2万元vs25万元)[31][38] - 产品迭代逻辑:从定制化转向标品化(2020年A1机型框架改为注塑),拒绝场景定制开发[39][40] - 技术复用优势:四足与人形共享电控系统/软件平台,H1人形研发仅投入不足十人半年即推出[34][37] 商业化路径演变 - 早期商业化困境:2018年濒临破产,创始团队流失,创始人自费维持运营[11][12] - 科研教育市场突破:2017-2018年通过Laikago打开海外科研市场,价格较波士顿动力低1/3(40万vs74.5万元)[13][14] - 春晚营销转折点:2021年24台A1机器狗登台带来国民级曝光,次年巡检市场获上亿订单[19][23] - 收入结构变化:2023年前年营收1亿,2023年翻倍至2亿,2024年预计达5亿[33][40] 行业竞争格局 - 四足机器人领域胜出:通过性价比(Go2售价9997元)与量产能力击败小米/云深处等对手[26][27] - 人形机器人后来居上:2023年8月推出H1,2024年5月发布9.9万元G1,利用现有供应链快速量产[34][36] - 当前主要竞争对手:科研市场与波士顿动力分占60%/30%份额,但面临新兴AI机器人公司挑战[52] 组织发展与挑战 - 团队规模扩张:2020-2022年从30人增至上百人,工厂面积同步扩大[27] - 人才流失问题:2025年出现核心员工离职潮,原因包括加班文化(每日12小时工作制)与创新空间受限[44][45] - AI技术短板:缺乏算法领军人物,基础模型研发进展缓慢,创始人控制欲影响技术融合[47][49][50] 市场趋势与财务表现 - 具身智能浪潮机遇:2022年底ChatGPT带动机器人销量爆发,Go2成为大模型热门接口[33] - 新兴收入场景:表演/迎宾租赁业务兴起(日租金6000元),占当前主要商收[57][58] - 财务指标:毛利率早期达70%-80%,2024年营收预计达5亿(团队规模仅为同业50%)[31][40]
摩根大通:小米发布会解读
摩根· 2025-05-23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小米股票评级为“Neutral(中性)”,2025年12月目标价为60港元 [1][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发布多款搭载自研应用处理器的产品及新电动车,虽长期内部硅片发展目标积极,但股价已反映积极因素,短期电动车缺乏定价细节和预售或影响股价,维持中性评级等待更好投资时机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产品发布情况 - 5月22日小米推出首款搭载自研应用处理器的智能手机Mi 15S Pro、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还预览YU7 SUV电动车,7月将开启预售并公布价格,同时推出众多物联网设备 [1] 3nm应用处理器情况 - XringO1应用处理器将在Mi 15S Pro智能手机、Pad7 Ultra平板电脑首次亮相,缩小版用于手表,性能接近或超苹果A18 Pro应用处理器,初期采用量预计较少,2025年约100万台以上,而旗舰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500 - 3000万台 [3] - 小米在芯片研发投入大,2021 - 2025年超135亿元,2021 - 2030年达500亿元,有2500名工程师的研发团队,内部调制解调器研发或成关键里程碑,采用高性能芯片可节省成本,但产品差异化需时间 [3] 电动车情况 - YU7高性能豪华SUV有3种变体,性能出色,0 - 100公里/小时加速3.23秒,功率690 ps,最高时速253公里/小时,续航760 - 835公里,连接性和ADAS功能强,预计SUV车型定价较轿车SU7高15 - 20% [4] 投资论点 - 小米股票价格合理,积极因素已反映在股价中,2025年第一季度因AIoT和电动车业务、毛利率扩张和运营成本控制,盈利增长强劲,电动车业务因订单积压和新车型推出在2025年快速增长,等待电动车进一步增长或更好买入点 [5] 估值 - 2025年12月目标价60港元基于分部加总估值法,核心业务采用15.0倍扣除现金后12个月远期盈利估值,电动车业务采用5.0倍12个月远期市销率估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