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浏览器

搜索文档
昔日最好用的浏览器将关停中国版?网友直呼“好事”
猿大侠· 2025-07-18 13:04
火狐浏览器中国区运营现状 - 火狐浏览器可能关闭其在中国运营的公司,并终止中国区账号服务 [2] - 火狐浏览器员工已在社区发布数据备份等常见问题总结 [5] - 火狐社区的站点已无法打开,官方微博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年8月 [8] - 中国区运营主体北京谋智火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员工人数从2022年20人降至2024年16人 [12] - 该公司2024年被强制执行金额超过3600万元人民币 [13] 用户体验与数据迁移 - 火狐国内版已不能同步书签,登录界面可能跳转至国际版账号入口 [9] - 中国区账户数据与国际账号不互通,数据仅保存在国内服务器 [16] - 若中国区账户服务终止,用户需进行数据迁移以避免数据丢失 [17] - 国内用户仍可下载使用火狐浏览器国际版 [19] 浏览器市场竞争格局 - 火狐曾是最强浏览器,但市占率持续降低,部分网站已停止支持 [20] - 1998年IE市场份额超越网景,2002-2003年达到峰值95% [27] - 2004年火狐推出后,2009年市场份额达32%,2014年达35%-40% [32] - Chrome浏览器崛起后,火狐面临严峻竞争 [34] 中国区运营历史与用户反馈 - 火狐2004年进入中国,2007年成立谋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35][36] - 用户支持关闭中国区运营,因国内版广告多且无法安装去广告插件 [37] - 国际版同步功能可用且广告较少,受到国内用户青睐 [38]
AI巨头自研浏览器,OpenAI要防苹果、谷歌卡脖子
凤凰网· 2025-07-17 09:41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7日,据《商业内幕》报道,OpenAI在2022年发布ChatGPT,拉开了生成式 AI时代的序幕。它还和苹果前设计总监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合作,开发神秘的AI硬件。不过,令 人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该公司还在开发一款网络浏览器。 在科技圈,OpenAI对浏览器的兴趣已经算是"公开的秘密"。路透社在本月早些时候报道称,该公司计 划在"未来几周"发布浏览器。 然而,为什么OpenAI要投入时间开发这种在90年代互联网刚兴起时很重要、但现在似乎不再是当务之 急的技术呢? 为AI智能体铺路 防止苹果、谷歌卡脖子 此外,这也是OpenAI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以防苹果或谷歌等拥有自己AI战略的竞争对手限制OpenAI 对其平台的访问。 谷歌目前有Chrome浏览器,并且主导市场。苹果则有Safari,他们也都在开发自主AI大模型。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企业尝试推出新浏览器。比如,Brave在2016年上线时主打广告拦截功能,但后来 转而强调与加密货币的关联。The Browser Company则在2023年正式推出Arc浏览器,将其宣传为那些对 Chrome浏览器不满的用户的 ...
为什么AI浏览器可以聚集一切
虎嗅· 2025-07-01 10:31
互联网与AI时代浏览器演变 - 互联网时代发展路径为网页-浏览器-门户-搜索-社交网络,AI时代企业参照该路径在不同节点寻找AI化可能性 [1] - 浏览器是互联网首个全民级应用,微软30年前通过IE赢得首轮平台之争,Google后来用Chrome颠覆IE并强化搜索入口地位 [2] - AI浪潮中浏览器竞争白热化,参与者包括Fellou、Dia、Opera等原生AI浏览器,以及Chrome、QQ浏览器等植入AI功能的传统产品 [2] AI浏览器功能转型 - AI浏览器从搜索容器升级为AI能力躯体,从信息窗口变为代理执行伙伴,整合搜索、决策、执行功能 [4] - 产品形态包括豆包(AI助理)、夸克(AI搜索)、ima(知识库)等浏览器形态产品,以及扣子空间等基于浏览器的Web工具合集 [4] - 进化方向是成为AI时代操作系统,类似Google曾试图通过Chrome OS构建的云端生态 [5] 用户交互与硬件生态变革 - AI浏览器简化人机交互范式,硬件将分化为本地算力提供者(高配PC)和云端连接者(智能眼镜等轻量化设备) [6] - 全球数亿用户仍依赖浏览器处理复杂信息获取,共享文档和多维表格主要通过浏览器打开 [7] - AI浏览器产品如Fellou、Dia采用邀请制注册,出现"一码难求"现象 [7] AI浏览器三大类别 - **原生AI浏览器**:Dia侧重流畅浏览体验,Fellou强调代理式深度行动,60%用例涉及数据查询与爬取 [9][15] - **类AI浏览器**:豆包、夸克等以浏览器为功能载体,核心仍围绕AI助手/搜索优化 [10] - **AI化传统浏览器**:QQ浏览器集成QBot支持多模态搜索,Chrome嵌入Gemini,Edge上线Copilot Vision,采用渐进式改造策略 [10] 行业竞争逻辑 - **入口争夺**:云端营收增长、WebAssembly等技术推动浏览器成为AI搜索/生图/视频的核心入口,地址栏可能进化为"超级框" [12] - **操作员角色**:Perplexity等产品管理投资组合等完整工作流,Fellou用户通过自动填表功能成功求职案例显示行动力需求 [14][15] - **智能伙伴定位**:Dia定位聊天工具辅助工作,Fellou强调赋予用户自由时间,最终目标是打造具记忆力和执行力的AI伙伴 [17][18] 技术演进与生态构建 - Opera Neon通过DOM树分析网页内容,跳过传统浏览方式直接获取信息 [21] - OpenAI计划开发整合ChatGPT的AI浏览器,接入旅游/零售等服务商能力,可能通过Agent间交互实现 [23] - 浏览器向操作系统进化,Dia目标成为Agent指挥中心,Chrome OS的成功预示AI浏览器或匹配专属硬件(如Chromebook) [24][27][28]
中金 | 复盘互联网Dot-com浪潮:对AI应用有何启示?
中金点睛· 2025-03-14 07:33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复盘1990年代以来互联网兴起产业历史及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Dot - com浪潮,为当下AI发展趋势预判提供启示,认为本轮AI以AGI为终极目标,DeepSeek开源开启AI应用时代,发展分上下半场,对AGI速胜论存疑 [1][4] 产业篇 互联网早期发展史 - 互联网早期原型可追溯到1960年代的Time sharing计算机共享系统和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早期像不同“平行时空”的局域网,存在诸多服务提供商 [8][9] - 开放合作生态、网络效应和去中心化铸就互联网,其具有去中心化和开放性特征,普及受益于全球化浪潮和网络效应 [11] 早期互联网核心模式 - 浏览器方面,网景开启浪潮,微软后来居上。微软收购Spyglass获技术,1995年8月推IE浏览器并与Windows系统捆绑且免费,1995年IE市占率约20%,1996年达40%成行业第一。但Firefox、Chrome等后凭技术和用户体验打败微软IE [12][13] - Yahoo从信息列表发展为媒体平台,1994年创建,1996年上市受追捧,1998年成少数盈利的互联网龙头 [15] - 电商领域,亚马逊选书籍品类,靠长尾效应,重资产投资长期盈利挣扎,2008年市值超eBay;eBay是信任电商最早践行者,轻资产运行,毛利85%,一开始就持续盈利 [16] 总结 - 判断产业大趋势不难,难在把握产业发展时点和具体形式,其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 [18] - 产业发展初期,有渠道、资金资源优势的龙头能缩小与独立公司产品差距后来居上,当下AI大模型发展有类似趋势;技术发展初期会有过渡性产品,后被全能性产品替代;轻资产高毛利率模式上涨趋势强,但长期主义打造飞轮能占更大市场空间 [19] 市场篇 泡沫形成 - 1998 - 1999年开启互联网泡沫时期,是1987年以来美国13年牛市高潮期,1998年纳斯达克行情全面启动,相关公司股价大幅上涨,1999年纳斯达克跑赢标普500,公司估值泡沫化,1995 - 1999年互联网相关企业IPO数量增长 [20] 股市反向重构公司估值逻辑 - Yahoo从市值仅8亿美元的小众股成为蓝筹股,管理层举措获华尔街认可,估值采用“P/用户数”、超远期现金流折现等方法 [22] - 亚马逊1995 - 2000年营收CAGR为478%,亏损率震荡下行,市值从1997年24亿美元涨至1999年超400亿美元,市场采用远期现金流折现和情景分析估值方法 [23][25] - 微软1995 - 2000年营收CAGR为30.5%,净利润CAGR为45.3%,1997 - 2000年估值泡沫化,2000年市值高点达5200亿美元成美股市值第一 [26] 泡沫破裂 - 1990 - 2004年分三段,泡沫时期公司市值与基本面相关系数最低,市场由非基本面因素主导。2000年3月泡沫破裂,美国股市跌到2002年10月,较破裂前下跌78%,市值损失超5万亿美元 [27][28] 后泡沫时代 - 泡沫带来基础设施便利和人才红利,1996 - 2001年美国电信运营商股市融资1.6万亿美元、发行债券6000亿美元,铺设8200万英里光纤电缆,2004年带宽成本降90%,2005年85%带宽基础设施空置,为Facebook等应用奠基;互联网泡沫带来计算机人才红利 [29] 总结 - 从“跨越鸿沟”理论看,美国互联网渗透率1995年达9%与行业专家确立主流方向时点契合,1998年达30%代表行业跨越鸿沟开始产品化和商业化,中国比美国约晚10年 [34] - 互联网泡沫破裂非产业结束,资本热潮褪去后可持续商业模式和优秀团队浮现,泡沫推动的基础设施和人才红利成行业发展源动力 [35] 启示篇 产业对比 - AI以AGI为终极目标,发展路径和时点无共识,传统预训练Scaling Law发展放缓,推理环节泛化能力待验证,不确定性催生想象空间 [36] - AI进入应用阶段,DeepSeek开源有望开启类似基于开放互联网的AI应用时代,当下AI发展阶段类似1990年代NSFNET开放、万维网成主流阶段 [37][38] - 互联网发展分产能为王、渠道为王、产品&模式为王三阶段,当下AI应用普及阶段随着DeepSeek实现技术平权,或进入渠道为王时代,有流量渠道优势的互联网龙头或AI应用产品化上半场胜率高 [40][41] - 信息技术革命常伴资本泡沫和基础设施投资过剩,1995 - 2001年上市运营商资本开支超5000亿美元,当下Meta等四家龙头2025年将投3200亿美元用于AI,长期看低成本算力有望降AI应用门槛 [42] 理解DeepSeek发展趋势 - DeepSeek破圈既有必然(能力和成本跨越式发展、成本效率优化、开源协议好)也有偶然(吸引人的叙事逻辑)因素,已成为全球知名AI品牌 [44] - DeepSeek降低顶尖模型成本、开源免费,加速AI应用时代普及,赋能创业者 [45] - DeepSeek产品快速增长,2025年1月11 - 31日,日活达2215万,超豆包,国内各大互联网产品纷纷接入 [46] - DeepSeek未来发展有三种商业可能性:悲观情形是失去技术优势被龙头替代;中性情形是成重要模型和应用参与者,靠技术授权产生收入;乐观情形是建立行业标准和模式壁垒,成行业龙头 [47][48][49] - DeepSeek也可能以AGI为己任,不遵循商业逻辑,推动技术前沿发展 [50] 风险提示 - 美国公司偏技术信仰驱动,可能高估技术发展速度造成过度投资;中国公司偏实用主义,难引领式创新且可能后发被动 [51] - 应警惕AGI速胜主义,当下大模型在数据、算法、性能方面存在问题,不宜对快速实现AGI乐观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