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MO GO

搜索文档
聚焦AI+AR,酷派与影目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03 13:47
战略合作 - 酷派集团与影目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组建"AI+AR融合创新工作组",聚焦AI大模型轻量化、虚实交互算法、多模态感知融合及AR设备与手机算力协同等关键技术 [1] - 合作将加速推动智能终端形态演进 [1] 渠道与市场拓展 - 酷派将开放全球线上电商平台、线下零售网络及运营商资源,助力影目科技拓展市场 [2] - 双方计划联合策划全球化品牌营销活动,打造AI×AR智能眼镜现象级声量 [2] 公司背景 - 酷派集团是国内知名智能终端制造商,近年来积极拓展5G与AIoT生态 [3] - 影目科技专注于AR智能眼镜研发,在虚实融合、人机交互等方面具备技术优势 [3] 产品技术 - 影目科技2024年11月推出两款AR眼镜产品:INMO GO 2与INMO AIR 3,分别聚焦翻译与轻办公场景 [4] - INMO GO 2是全球首款支持流式同声传译的AR眼镜,支持40种语言在线翻译及离线语音识别,搭载JBD的Micro LED光引擎,采用双目单绿+光波导设计 [5] - INMO AIR 3是全球首款1080P一体式AR眼镜,采用索尼0.44英寸Micro OLED屏幕和阵列光波导,具备1920×1080分辨率 [5]
国产AI眼镜现状,这里有份沙龙实录|量子位AI沙龙
量子位· 2025-07-02 10:02
AI眼镜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普遍认为AI眼镜正处于"iPhone时刻",但关键挑战才刚开始显现 [1][2] - 主要技术瓶颈包括:每天需充电2-3次的续航问题、常在线能力不足、国内厂商易被Meta带偏技术路线 [3][7] - 行业平均电池容量仅300毫安,单SOC模式下续航问题更突出 [10] - 用户期望的即时响应、持续感知与续航存在根本性矛盾 [10] 技术解决方案 - 小米Vela推出异构双芯融合系统,分为内核层、服务框架层和应用层 [10] - 任务卸载技术覆盖显示/音频/连接模块,显示功耗节省90%,音频节省75%,蓝牙节省60% [12] - 快应用框架启动时间400毫秒,单应用内存占用仅450KB,覆盖设备超15亿台 [12] - 百度智能云构建云脑框架,端侧SDK仅300KB,音频延迟1.3秒,视觉处理2秒内 [23][24] 市场格局与产品定位 - 市场参与者分为三类:音频耳机厂商、整备型企业和营销渠道企业 [20] - 语音摄像及轻交互路线是未来2-3年主流方案,目标替代手机20-30%场景 [18] - Ray-Ban Meta系列销量已达400多万副,年底目标1000万副 [15] - 国内AI眼镜用户接受度比去年提升3-5倍,影目GO2销量同比翻5倍 [56][57] 创业公司差异化路径 - 李未可转向音频眼镜市场,构建ZeroAgent智能体系统实现多模型路由 [30][32] - 影目科技推出全球首款1080p一体式智能眼镜INMO AIR3 [40] - 虚拟名片系统实现AI社交,AI导览打造"实体元宇宙"场景 [41][43] - 创业公司需在硬件设计领先3-5个月,深度理解大模型软硬结合 [68] 价格与市场预测 - 专家预测AI眼镜3年内可实现全民标配 [60] - 大众市场定价需在2000元以内,音频眼镜走量可能比摄像头产品多一个数量级 [107][110] - 眼镜市场将呈现高度差异化,不会出现手机行业的同质化竞争 [71][73] - 中国眼镜年替代量达2.8亿副,存在巨大存量市场机会 [106] 内容生态与开发者机遇 - 2024年是内容开发者最佳入局节点,影目拨5000万孵化AI+AR原生内容 [119][120] - 未来应用形态将转向分布式网络服务,而非具体APP [19] - 百度智能云将搜索/地图等服务打包为MCP协议开放能力 [127] - 服务变现路径更短,海外已出现高收入小型工具案例 [130]
渠道生态再升级!智能眼镜龙头影目科技强势入驻中国移动线下门店
财富在线· 2025-07-01 09:38
公司动态 - 影目科技旗下INMO GO2智能眼镜入驻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中国移动示范厅展示销售,标志着公司在运营商体系的纵深布局取得重要进展[1] - 公司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智能眼镜行业首个与中国移动深度联合的科技企业[1] - 公司宣布与亚洲眼镜合作打造国内首个AI智能产品体验式购物中心"101 SmartHub AI智能集合空间"[6] - 公司与酷派就海外渠道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将共同拓展全球线上线下销售网络[6] 产品表现 - INMO GO2智能眼镜主打"翻译+提词+AI助手"功能,支持40种语种、90种口音翻译[4] - 2025年第一季度INMO GO2订单量同比激增500%,显示市场强劲需求[4] - 产品与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联动,在自然语言处理、场景理解等方面实现技术跃迁[6] 战略合作 - 与中国移动合作形成技术积累与渠道资源的互补优势[1] - 计划未来三年内实现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台的战略目标[8] - 通过中国移动渠道网络与智慧生态体系优势,巩固智能穿戴市场领先地位[8] 市场拓展 - INMO GO2入驻江苏移动营业厅大幅提升产品市场触达率[6] - 合作将推动品牌在消费级与行业级应用场景的双向拓展[6] - 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规模化商用开辟全新想象空间[6]
影目科技创始人杨龙昇: 成都是非常理想的总部城市,具有鲜明的战略前瞻性和文化独特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1:10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发展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 同比增长26% [1] - AR眼镜行业处于产业导入期向爆发期过渡阶段 技术突破与市场教育并行推进 [6] - 用户群体从极客玩家向普通消费者转变 产品形态趋向轻量化日常化 [6] 影目科技市场表现 - 连续三年保持国内智能眼镜出货量第一 一体式AR眼镜出货量第一 [2] - INMO GO2翻译AI眼镜支持实时翻译提词功能 订单排至2025年8月 [2][8] - INMO AIR3实现一体化和高清巨幕体验 搭载空间操作系统IMOS 3.0 [8] 产业链与技术进展 - 光学显示 SoC芯片 空间感知传感器等关键环节逐步完善 成本控制和集成度仍有提升空间 [7]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光学方案和操作系统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12] - 成都需补足光学模组 微显示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短板 [16] 应用场景与生态挑战 - 高频刚需场景包括信息通知 实时翻译 轻办公辅助等 [8] - 缺乏杀手级应用 生态成熟度存在断层 [11][12] - 需构建"技术+内容+场景"闭环 推动产品从可用到好用转变 [12][16] 成都产业布局优势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美元 日均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 [1] - 政府服务响应迅速 从企业签约到落地仅用5个月 [2][14] - 具备算法软件AI模型基础 文旅医疗等应用场景资源丰富 [14][16] 未来发展规划 - 影目计划在成都落地智能眼镜产线 建设未来生活方式实验室 [20] - 目标五年内以成都为核心构建AI+AR产业生态 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20] - 推动"应用牵引+技术驱动"双向机制 建设真实场景试验田 [16][17]
超六万观众参观,消费电子和AI眼镜将迎重要大会,多款产品随后有望发布
选股宝· 2025-06-09 16:15
深圳国际消费电子展 - 2025深圳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SCE将于6月25-2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展示智能家电、全屋智能、电脑周边、手机周边、车载电子、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机器人、户外科技、音视频等消费电子产品及技术 [1] - 上届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500+知名品牌,有来自18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万名观众 [3] - 主办方将打造一站式消费电子采购平台,为消费电子产业链各个环节打通垂直细分市场 [3] 智能眼镜行业动态 - 2025 Future Vision 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暨智能穿戴展将于6月25日至2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举办,预计全球20余国的300余家展商、超5万名专业观众参加 [5] - 25Q1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增长达216%,其中RayBanMeta智能眼镜销量52.5万台,去年同期为17万台 [5] - 预计2025年全年AI智能眼镜销量为550万台,后三个季度预计陆续会有小米、阿里、三星等十几个品牌的新品上市,Meta在Q3预计会发布多款不同功能和形态的AI智能眼镜 [5] 历史龙头表现 - 智能眼镜厂商INMO影目科技将于2024年11月29日在成都举办INMO2024新品发布会,或将发布INMO Air3、INMO Go2两款AR眼镜 [6] - 龙头恒信东方当日20cm冲板,次日再度冲高模版 [6] 相关概念股 - 出席深圳国际消费电子展的上市公司有飞天诚信、必易微等 [8] - 全志科技在V821中集成云端大模型SDK,已打通端侧到云端大模型引擎的通路,正在开发大模型在智能教育、家庭陪伴、个人助理、AI眼镜等场景的应用,相关产品将在2025年陆续推出市场 [10] - 硕贝德的天线产品已向北美客户的ARVR眼镜批量出货 [10] - 日久光电研发的调光膜、光学膜产品系列可应用于消费电子、车载显示等领域,从技术上讲该系列产品也可以应用于AR/VR眼镜等 [10]
AI眼镜「预选赛」格局报告
量子位· 2025-06-05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眼镜定义与分类 - AI眼镜是融合AI与AR技术的智能穿戴设备,按功能和硬件构成可分为AI眼镜、AI+AR眼镜等类型 [8][10] - AI眼镜主要硬件为基础组件,重量轻,功能基础;AI+AR眼镜除基础组件外,还有AR相关模块,重量稍重,功能更丰富 [10] - 代表产品有Ray - Ban Meta V3、INMO GO2等 [10] AI眼镜市场现状 - 2024年市场有波动,Ray - Ban Meta发布产品后销量可观,2024年噪音期售出180台 [13][33] - 市场上AI眼镜品牌多样,包括Ray - Ban Meta、INMO等,不同品牌产品在价格、功能、重量等方面有差异 [10][46] - 市场价格区间广,1000 - 5000元不等,消费者可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 [30][31] AI眼镜发展阶段 - 2024 - 2025年,价值定位为初步应用,价值类型为探索期价值,核心竞争力在于基础功能和硬件配置 [45] - 2026 - 2027年,价值类型为发展期价值,核心竞争力转向操作系统和内容生态 [45] - 2028年及以后,价值类型为成熟期价值,市场更加成熟,竞争激烈 [45] AI眼镜产品分析 - Meta Lens Chat等产品各有特点,如Meta Lens Chat售价699元,重43g,续航12h [46] - 不同类型AI眼镜在传感器、显示模块、芯片方案、存储空间和续航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 [46] AI眼镜市场竞争格局 - 参与企业包括互联网公司、手机公司、XR公司、其他硬件公司和AI眼镜创业公司 [54] - Meta在市场有重要地位,其Ray - Ban Meta系列产品受关注,投入研发资源多 [61] - 其他企业如INMO、Rokid等也有特色产品,在市场中竞争 [68][73]
2024年消费级AR眼镜市场动态与行业趋势洞察
艾瑞咨询· 2025-05-14 20:41
行业现状 - AR眼镜行业正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产业应用,全球科技巨头与创新企业竞相布局,围绕光学显示、人机交互等底层技术展开突破 [1] - 国内AR眼镜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以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Rokid、INMO为代表的"AR眼镜五小龙"快速占领消费级市场 [2] - 九成厂商拥抱AI大模型,2023年中国25家XR领域企业中有24家应用AI技术,AI智能交互眼镜行业元年已至 [15] - 互联网巨头、手机制造商、AR初创企业、科技公司纷纷入局AR赛道,眼镜新品层出不穷 [13] 技术发展 - 光波导技术成为当前最接近普通眼镜视觉效果的技术方案,具有轻薄透明、大视场角、高清晰度等优势,但存在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挑战 [8] - BB方案作为过渡技术,在显像色彩方面较成熟,但因体积和透光率限制,未来可能被光波导技术取代 [10] - 行业正依托光波导、AI大模型等新技术,推动产品向轻薄化、高分辨率、智能交互和多样化体验方向发展 [34] - 星纪魅族在光波导领域技术领先,其StarV Air2搭载全球最小光机(0.15cc),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将彩虹纹压制到行业最低 [42] 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AR眼镜销量达28.6万台,Q4销量创下新高,星纪魅族两款新品发布直接拉动行业增长 [23] - 头部品牌效应显著,市场集中度高,星纪魅族、雷鸟创新、XREAL、Rokid、INMO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26] - 2024年9-12月星纪魅族品牌热度突出,百度资讯指数移动日均值达2546,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29] - 消费者对AR眼镜接受度提升,认为其显示效果、产品质感和使用场景均超出预期 [31] 企业竞争 - 星纪魅族以全生态协同为核心,通过Flyme AIOS打通智能手机、AR眼镜、智能汽车等多终端,是唯一具备全生态布局的企业 [44] - 雷鸟创新核心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支持OpenXR标准,背靠TCL显示技术资源主导Micro-OLED供应链 [46] - XREAL聚焦空间计算技术,将AR眼镜定义为"空间计算终端",通过自研X1芯片提升性能和体验 [48] - 短期竞争由硬件参数和爆款产品驱动,长期将取决于跨设备协同能力、开发者规模和数据资产厚度 [55] 中外对比 - 中国AR眼镜凭借AI融合、场景创新和供应链优势快速占领消费级市场,国外品牌则依靠品牌效应与芯片技术占据高端领域 [19] - 国内企业在光波导技术方面逐步突破,与国外的光学显示差异正在缩小 [20] - 海外厂商在芯片(如高通骁龙AR1)和操作系统(如Meta Snap OS)领域仍具技术领先优势 [20] - 中国庞大的用户基数与互联网创新力是未来赶超国外的核心优势 [19] 产品对比 - 主流光波导AR眼镜中,星纪魅族StarV Air2价格2799元,视场角30°,重量仅44克;雷鸟X2价格4999元,视场角25°,重量119克 [40] - 星纪魅族StarV Air2采用自研StarVision光波导显示系统,雷鸟X2采用表面浮雕衍射光栅技术+Micro-LED屏,INMO Go2采用衍射光波导+Micro-LED双目全彩异显 [40] - 功能方面各品牌侧重不同,星纪魅族支持多模态交互包括智能指环操控,雷鸟X2注重音质打磨,INMO Go2提供免费近视配镜服务 [40]
佳禾智能2024年营收24.67亿元,加紧向AI/AR眼镜领域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8:3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67亿元,归母净利润4132.46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51亿元,同比增长7.51% [1] - 耳机产品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2.23% [1] - 研发投入1.29亿元,同比增长3.41% [3] 业务布局与战略 - 核心业务包括耳机、音箱、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消费电子产品,同时拓展新型储能产品和周边消费电子产品 [1] - 实施"五新"战略,围绕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新器件研发、新工艺迭代以及新系统集成展开工作 [2] - 子公司更名为佳禾元启,聚焦AI、AR领域,深耕智能硬件研发与技术创新 [4] - 在新加坡设立佳禾国际,提升海外市场开拓能力 [4] 行业动态与市场机会 - 2024年全球智能个人音频设备出货量4.55亿部,同比增长11.2%,中国和新兴市场为主要增长引擎 [1] - 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激增210%,首次突破200万台,预计2028年全球AR设备出货量将达690万部,2025—2028年复合增长率78% [2] 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拥有有效授权专利882个,包括中国发明专利106个、实用新型专利509个、外观专利217个、国际外观专利50个,软件著作权95项 [3] - 研发中心整合声学、电子、软件、结构、光电处理、算法仿真及自动化测试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2] - AI/AR眼镜产品逐步由智能音频眼镜向更高端升级,已完成INMO GO生产出货,正在生产INMO GO2和带有Digiwindow技术的眼镜产品 [3] - 与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在光机、波导、摄像头、软件等领域强化协同 [3] 未来展望 - 智能眼镜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望推动公司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4] - 公司将持续发力智能眼镜产品市场,提升产品占比 [4]
影目科技发布两款全新智能眼镜产品,想要重新定义「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
IPO早知道· 2024-12-02 09:27
产品发布 - 公司于2024年11月29日正式发布两款智能眼镜产品INMO AIR3和INMO GO2,分别针对办公影音娱乐全场景和同传无感翻译领域 [3] - INMO AIR3是全球首个实现1080P分辨率的一体式AR眼镜 [2][5] - INMO GO2是全球首款专为商务场景设计的智能翻译眼镜 [7] 技术突破 - INMO AIR3搭载自研"IMAR光学显示引擎",采用阵列光波导技术路线,将复杂光学系统集成于单片镜片中,解决传统BB光学遮挡视线问题 [5] - INMO AIR3与索尼合作实现1920×1080突破性分辨率 [5] - INMO GO2搭载流式同声传译技术,支持40种语言在线翻译和90种口音识别,并提供个性化术语定制功能 [7] - INMO GO2是全球唯一支持离线翻译的智能眼镜 [7]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公司计划两年内以INMO AIR系列取代平板电脑,五年内颠覆智能手机,通过AI+AR生态打造无屏化体验 [7] - 公司自主研发三大产品系列:INMO AIR(轻办公+影音娱乐)、INMO GO(翻译)、INMOX(拍照),均采用无线一体式设计 [7] - 公司连续三年蝉联国内智能眼镜出货量第一和一体式AR眼镜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超40% [7] 融资与投资方 - 公司于今年8月完成B轮近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四川发展弘芯基金、成华科创投公司及江西中寰投资集团 [7] - 公司此前已获得经纬创投、老鹰基金、挚文集团、九合创投、三七互娱等多轮投资 [7] 行业地位与愿景 - 公司定位为AI+AR产业生态链的链主企业,致力于整合全球顶尖技术、内容和渠道资源 [9] - 公司目标助力成都成为全球AI+AR领域创新高地,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