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保荐服务

搜索文档
【锋行链盟】东京证券交易所IPO保荐人职责及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10-07 00:12
保荐人需对发行人进行全面、独立的尽职调查,确保其符合TSE上市标准及信息披露要求。具体包括: 注:TSE要求保荐人"合理勤勉"(Reasonable Diligence),若后续发现未披露重大问题,保荐人可能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2. 上市申请与流程协调 保荐人作为发行人与TSE、监管机构(如日本金融厅,FSA)的主要沟通桥梁: 3. 发行定价与路演支持 东京证券交易所(TSE)作为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之一,其IPO(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保荐人(主干事承销商,Lead Underwriter/Sponsor)扮演核心角色,负责协调各方、确保发行合规性,并维护市场秩序。以下从职责概述和核心要点两方面 梳理相关规则(基于《金融商品交易法》(FIEA)及TSE上市规则)。 一、东京证券交易所IPO保荐人的主要职责 保荐人通常是具备丰富经验的证券公司(需持有FIEA规定的"第一种金融商品交易业牌照"),其职责贯穿IPO全流程,核心包括 以下方面: 1.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3. 与发行人及其他中介的协作 4. 不同上市板块的差异化要求 TSE设有多个板块(如主板"一部/二部"、新兴企业市场"Moth ...
【锋行链盟】伦敦证券交易所IPO保荐人职责及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10-07 00:12
3. 合规性审查与上市资格确认 保荐人需验证发行人是否符合LSE上市板块(主板Main Market或高增长市场AIM)的准入标准: LSE要求保荐人在IPO后承担一定期限的持续督导责任(通常为上市后首年,AIM企业可能更长),核心包括: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其IPO(首次公开募股)流程对保荐人(Sponsor)的职责有严格规定。保 荐人是连接发行人、投资者与监管机构的核心角色,需确保发行人符合上市标准、信息披露充分,并维护市场诚信。以下从职 责概述和核心要点两方面展开说明: 一、伦敦证券交易所IPO保荐人的主要职责 根据LSE《上市规则》(Listing Rules)、《招股说明书规则》(Prospectus Regulation Rules)及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监管 要求,保荐人的职责贯穿IPO全周期,涵盖前期准备、申报审核、上市后督导等阶段。具体包括: 1.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保荐人需对发行人进行全面、独立的尽职调查,确保其业务、财务、法律及运营状况真实透明。重点包括: 2. 上市文件编制与审核(Prospectus & Listing Doc ...
【锋行链盟】香港联交所IPO保荐人职责及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10-04 18:50
核心观点 - 香港联交所IPO保荐人的核心职责是作为“第一道防线”,通过全面尽职调查确保发行人符合上市条件、信息披露充分准确,并在上市后持续监督其合规运营,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2][23] 保荐人的定义与角色 - 保荐人是指获联交所认可、负责为发行人提供IPO保荐服务的持牌金融机构,如投行或券商 [3] - 核心角色包括对发行人的合规性、财务真实性及业务可持续性进行全面核查,并协助发行人满足联交所上市要求 [3] - 需向联交所及投资者保证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并在上市后一定期限内持续监督发行人遵守上市规则 [3] IPO保荐人的主要职责:上市前阶段 - 尽职调查需遵循“合理勤勉”标准,确保采取一切必要步骤核实发行人信息,避免重大遗漏或虚假陈述 [5] - 业务尽职调查涵盖核查主营业务、市场地位、竞争优势、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并评估行业前景与业务模式可持续性 [5] - 财务尽职调查包括复核审计结果、确认财务数据真实性,并评估发行人是否满足主板或创业板的上市财务条件 [6] - 法律尽职调查涉及核查法律架构、合规运营情况,并识别重大法律风险如诉讼或知识产权纠纷 [7][8] - 公司治理尽职调查需检查董事会运作、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并核查董事及高管的资质与关联交易 [9] IPO保荐人的主要职责:上市申请阶段 - 协助发行人编制招股说明书,确保内容符合联交所要求,包括充分披露风险因素、业务详情及财务数据 [10] - 负责与联交所沟通,回答审核查询并协助调整申请文件以满足监管要求 [11] - 进行合规性审查,确认发行人符合上市条件如市值、收入及股东分布,并核查是否存在禁止上市的情形 [12] IPO保荐人的主要职责:上市后阶段 - 持续督导责任通常为上市后12个月,部分情况可延长至24个月,核心包括监督信息披露如业绩预告及重大合同 [13] - 需确保发行人合规运营,遵守上市规则如关联交易审批程序,并检查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14] - 处理后续事项,如协助应对监管问询,并在发行人出现重大问题时及时向联交所报告 [15] 保荐人职责的核心要点 - 必须保持独立性,避免利益冲突,如持有发行人超过5%股份或存在重大业务往来时需披露并采取措施消除冲突 [16] - 确保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与“准确性”,包含所有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大信息 [17] - 持续督导需注重“有效性”,定期与发行人管理层沟通,对创业板发行人需更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 [18] - 需识别发行人面临的主要风险如市场风险或合规风险,并评估其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19] - 向发行人董事及高管进行上市后责任的教育与培训,确保其理解并遵守上市规则 [20] - 对特定行业如生物科技公司需重点核查研发能力,对同股不同权公司需确认特殊股权结构的合理性 [21] 保荐人的责任承担 - 若发行人上市后出现问题,保荐人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如投资者因虚假陈述要求赔偿损失 [22] - 监管责任包括联交所的纪律处分,如公开谴责或暂停保荐资格 [22] - 若故意参与欺诈,保荐人可能面临刑事起诉 [22]
兴业证券保荐“旋转门”:频现保代火速入职问题发行人 内控“三道防线”有效性待考
新浪证券· 2025-08-01 12:52
兴业证券投行业务问题分析 - 兴业证券多名保代或协办人在持续督导期内入职曾保荐的IPO项目企业担任高管,形成"旋转门"现象,最近三年至少出现三四次此类案例 [1][2][3] - 涉及的保荐企业包括福昕软件、阿莱德、绿通科技等,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上市前盈利激增、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三高"发行等问题 [3][4][9] - 兴业证券从这些IPO项目中获得巨额承销保荐收入,如福昕软件项目获得2.67亿元、绿通科技项目获得1.63亿元 [6][10] 具体案例问题分析 - 绿通科技案例: - 2023年3月创业板上市,募资22.93亿元(超募16.97亿元),发行市盈率73.75倍(行业均值43.97倍) [10] - 上市前(2019-2022年)营收增长251.9%,净利润增长545.83%,但上市后2023年营收下降26.48%,净利润下降17.25% [10][11] - 依赖两大海外客户(LVTONG USA和ICON)贡献超60%营收,但上市后客户收入占比腰斩至29.03% [12][13][14] - 项目协办人江文秀在上市5个月后(2023年8月)即担任公司董秘 [6][17] - 福昕软件案例: - 2020年9月科创板上市,募资28.72亿元(超募21.79亿元),发行价238.53元/股,市盈率191.42倍(行业均值70倍) [18][20] - 上市前(2017-2019年)净利润年增长82.1%,但上市后2021-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超4.8亿元 [20][21] - 保代李蔚岚在2022年5月(持续督导期内)担任公司财务总监兼董秘 [1][21] - 阿莱德案例: - 2023年2月创业板上市,募资6.2亿元(超募2.09亿元) [22] - 上市前(2020-2022年)净利润稳定增长,但上市首年净利润下降28.87%,2024年再降14.01% [22] - 保代温国山在2024年9月(持续督导期内)担任公司财务总监 [4][22] 投行内控问题 - 兴业证券投行内控"三道防线"(立项、质控、内核)有效性受到质疑,2024年10月因部分项目发行保荐报告未完整披露问题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23] - 保代与保荐企业深度绑定可能影响持续督导独立性,掩盖潜在问题 [23] - 保代频繁在持续督导期内入职保荐企业担任高管,形成利益绑定关系 [8]
超去年全年 今年上半年A股IPO受理177家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04
A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沪深北交易所累计受理177家企业的IPO申请,数量超去年全年 [1][3] - 深市受理32家(主板11家,创业板21家),沪市30家(主板9家,科创板21家),北交所115家 [1][3] - 6月新受理150单IPO,占上半年总量的84.7% [1][3] - 按发行日统计,上半年实际完成IPO项目48家,融资规模380.02亿元,同比增长25.53% [3][7] 港股市场表现 - 港交所上半年44只新股募资超千亿港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第一 [3] - 港股一二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额2501.29亿港元,同比大增318.15% [3] - 近230家港股公司上半年实施回购,互联网科技、金融蓝筹及消费板块表现突出 [3] 保荐机构竞争格局 - 国泰海通以26家保荐量登顶,中信证券(22家)、中信建投(14家)分列二三位 [3][7] - 国联民生与华泰联合并列第五(各9家),成为黑马 [7] - 承销金额排名:中信建投84.31亿元第一,国泰海通47.97亿元第二,华泰证券31.86亿元第三 [7] - 分板块承销冠军:科创板国泰海通26.37亿元,创业板国泰海通21.60亿元,北交所华泰证券11.69亿元 [8] 未盈利科技企业IPO动态 - 6月30日单日沪深交易所受理9家IPO,北交所受理32家 [5] - 摩尔线程选择科创板第二套标准(市值≥15亿元+营收≥2亿元),股东含红杉资本、腾讯创投等 [5] - 沐曦股份采用科创板第四套标准(市值≥30亿元+营收≥3亿元),获葛卫东、红杉资本等投资 [6] 下半年市场展望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及北交所制度完善将推动IPO市场持续活跃 [9] - 注册制深化、"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上市预计带动北交所受理量显著增加 [9] - 投行业务重点方向转向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并购重组 [9]
投行业务大比拼!合并效应显现?上半年IPO受理榜首“易主”
券商中国· 2025-07-02 07:22
上半年IPO受理情况 - 上半年共有38家券商获得IPO受理项目 [2] - 国泰海通证券以26单位居榜首,超越中信证券 [2][5] - 中信证券以22单排名第二,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分别以14单和10单排名第三和第四 [5][6] - 华泰联合证券和国联民生以9单并列第五 [7] - 国金证券有8单,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与东吴证券各有7单,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国投证券各有6单 [8] 行业格局 - 头部效应持续加剧,21家投行上半年获受理项目不超过3单,占比56% [3][9] - 7家券商上半年受理项目数量只有2单,14家中小券商只有1单 [10] - 中小券商在项目储备上不充分,难以抢到优质高科技项目 [11] - 部分中小券商将并购业务、新三板业务和北交所业务视为重点布局方向 [12] 项目构成 - 国泰海通上半年以北交所业务为主,18单占比近70% [5] - 中信证券项目构成更为均衡,9单北交所项目,7单科创板项目 [5] - 中信建投以北交所项目为主,11单占比近80% [6] - 中金公司以沪深市场为主,沪深主板4单,创业板3单 [6] 项目特点 - 北交所项目平均每单承销费约1500万元,远低于沪深IPO项目平均5000万元 [5] - 国泰海通参与兆芯集成科创板IPO,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10.65亿元 [5] - 中信证券参与华润新能源深市主板IPO和摩尔线程科创板IPO,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23亿元和-15.07亿元 [5]
A股回暖 港股狂飙 券商IPO业务又忙起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6-28 11:47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IPO融资总额373.55亿元同比增长14.96% IPO家数51家同比增长15.91% [2] - 港股IPO融资总额1047.21亿港元(约956.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5.99% IPO家数40家同比增长33.33% [2] - 港股上半年IPO融资额超1000亿港元超过2024年、2023年和2022年全年水平 [14] 政策影响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改革"1+6"政策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和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2]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企业保密上市并降低未盈利生物科技门槛 [15] 券商业务 - 中信证券保荐6单IPO项目中信建投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各保荐5单 [9] - 中信建投证券IPO承销保荐费用3.17亿元华泰联合证券2.54亿元超过中信证券的2.06亿元 [9] - 中金公司参与38单港股IPO项目融资规模约160亿美元占香港IPO市场融资规模的75% [13] 行业趋势 - 券商投行业务从"寒冬"转向"结构性复苏" A股与港股IPO回暖带动收入修复 [4] - 6月以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67个IPO项目年内共受理95个远超2024年上半年的30个 [6] - 港股IPO市场受AI、机器人等科技浪潮带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关注度显著提升 [13] 企业动态 - 武汉禾元生物成为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首家上会企业 [11] - 蜜雪冰城、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提振港股IPO市场情绪 [13] - 港交所迎来周六福等三家公司上市泰德医药等三家公司将于6月30日上市 [16]
上半年24家券商助力43单IPO上市 总募资266亿
快讯· 2025-05-30 18:16
券商IPO保荐业务排名 - 上半年24家券商共助力43单IPO项目发行上市,总募资金额达266.34亿元,承销及保荐费用总计19.66亿元 [1] - 从项目数量看,华泰联合、国泰海通及中信均以保荐5单项目并列第一,申万宏源承销保荐(4家)、中信建投(3家)、东兴(2家)、天风(2家)紧随其后 [1] - 募资额排名前三为中信建投(40.87亿元)、华泰联合(38.79亿元)、国泰海通(21.60亿元) [1] - 承销及保荐费用超1亿元的券商共6家,依次为华泰联合(2.54亿元)、中信建投(2.07亿元)、国泰海通(1.76亿元)、中信(1.54亿元)、申万宏源承销保荐(1.41亿元)、东兴(1.16亿元) [1]
2025年1-5月IPO中介机构排名(A股)
梧桐树下V· 2025-05-30 09:30
保荐机构业绩排名 - 2025年1-5月A股共有43家新上市公司,沪市主板9家、科创板6家、深市主板6家、创业板18家、北交所4家,较去年同期38家增长13.16% [2] - 43家新上市公司募资净额249.39亿元,较去年同期244.18亿元增长2.13% [2] - 国泰海通(含海通证券3单、国泰君安2单)、华泰联合、中信证券并列保荐机构第一,各完成5单业务 [2] - 天风证券以2单排名第六,华安证券、东方证券等15家机构各完成1单 [3] 律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21家律所为43家新上市公司提供IPO法律服务,上海锦天城以8单排名第一 [4] - 北京中伦以6单位列第二,北京海润天睿以3单排名第三 [4] 会计师事务所业绩排名 - 15家会计师事务所参与43家新上市公司IPO审计,容诚以8单位居榜首 [4] - 立信以7单排名第二,中汇以6单位列第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