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kland

搜索文档
罗兰贝格合伙人蒋云莺:建议法规加入“货架公平比例”指标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7:02
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国内零售商自有品牌营收占比达到35%后会强制要求第三方品牌进行单品差异化调整[1] - 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市场份额在10%-20%左右,欧美国家普遍超过30%[4] - 国内自有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发展更快,如永辉"惠相随"、大润发"大润发优选",高端路线有盒马有机蔬菜等[3] 国际与国内市场差异 - 欧美自有品牌如Costco的Kirkland营收占比达30%,依赖长期供应链整合[4] - 欧洲ALDI主打超低价策略,中国盒马等尝试"优质中价"路线[4] - 中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导致自有品牌生鲜品控不稳定,损耗率高达15%[5] 消费者信任度挑战 - 仅38%中国消费者认为自有品牌"质量有保障",欧美比例超60%[5] - 提升信任措施包括公开透明营销(盒马展示生产线)、权威认证(永辉大米SGS认证)、降低尝试风险(大润发30天无理由退换)[6] - Costco实行"无条件退货"政策,ALDI采用"精简商品种类"策略[6] 渠道竞争不公平现象 - 沃尔玛中国2023年自有品牌在纸巾、粮油品类货架占比从35%提升至50%,同期部分中小品牌销售额下降20%[7] - TESCO等零售商将自有品牌置于黄金位置导致第三方品牌曝光率减少30%[7] - 零售商要求第三方供应商接受90-120天账期,自有品牌账期仅30天[9] 政策与监管建议 - 现行法规未对货架资源分配作具体规范,执法案例寥寥无几[2] - 建议引入"货架公平比例"指标,设置自有品牌占比上限[2][7] - 建立供应商投诉快速仲裁机制,要求竞争品牌与自有品牌分隔陈列[2][7] 未来发展趋势 - 一线城市会员店自有品牌占比可达50%,低线城市仍以第三方品牌为主[10] - 供应链成熟后头部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可能突破40%[10] - 需构建消费者全链路行为数据库指导产品研发,建立差异化品质壁垒[10]
渠道品牌的边界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22:00
渠道品牌崛起趋势 - 渠道商加速布局自有品牌 2022至2024年每家零售商年均新增自有品牌产品分别为83个、111个、142个 年均更新率达80% [2] - 国际案例显示渠道品牌贡献显著 Costco自有品牌Kirkland占其销售额三分之一 沃尔玛全球30%销售额和50%以上利润来自自有品牌 [4] - 本土零售商积极跟进 永辉目标自有品牌销售贡献率达40% 万店连锁鸣鸣很忙推出自有品牌 步步高注册自有品牌商标 [4] 渠道品牌对行业的影响 - 改变零售业态结构 渠道品牌崛起引发零售业生态重塑 成为零售商差异化竞争和获取高毛利的核心手段 [4] - 挤压第三方品牌空间 零售商将自有品牌置于货架黄金位置导致第三方品牌曝光率减少30% [4] - 价格战压力传导 渠道品牌低价策略迫使品牌商降价竞争 代工厂需平衡走量与利润的关系 [5] 渠道品牌发展模式探讨 - 理想模式为共创差异化商品 渠道商通过消费趋势判断与品牌商/代工厂合作开发商品 实现共存并带动动销 [5] - 能力要求较高 成功依赖专业选品开发能力 精准消费趋势判断及供应链掌控力 [6] - 存在发展边界争议 学者认为上游整合存在限度 如奥乐齐90%自营产品属少数案例 因难以满足全市场需求 [6] 行业争议与未来方向 - 监管干预提议 建议通过"货架公平比例"指标限制自有品牌占比上限 [6] - 竞争本质未变 无论渠道商或品牌商 最终需通过产品抢占消费者心智 [8] - 业态创新必然性 渠道品牌是零售业创新发展及零供关系变化的必然产物 [9][10]
美国零售和中国线下零售区别在哪里?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零售行业,包括美国零售市场、中国零售市场、生鲜零售、折扣店等细分领域 - **公司**:沃尔玛、亚马逊、Costco、山姆会员店、盒马鲜生、永辉超市、联华超市、711、Target、Home Depot、梅西百货、Bloomingdale's、Nordstrom、Party City、TJ Maxx、Marshalls、唯品会、好特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国零售市场特点 - **稳定性和成熟度高**:发展历史悠久,从工业革命时期的夫妻老婆店发展到如今的大型连锁店,拥有沃尔玛、亚马逊等巨头企业[2] - **创新能力强**:内部沟通畅通严谨,重视数字化和自动化,如沃尔玛通过供应链标准和逻辑优化成本,实现组织透明化加速AI应用落地[2][3] 中国零售市场特点 - **即时配送服务领先**:已实现30分钟内送达,而美国尚未普及[4] - **需提升专业人才投入**:在大型零售管理、产品设计与管理方面仍需加强,以增强产品竞争力[4][5] 自有品牌发展 - **发展条件**:零售商需具备强大品牌影响力、开发商品的人才,重视全渠道消费者体验设计和管理[6] - **美国发展历程**:始于2003年,市场占比约10% - 15%,经历从依赖供应商到自主开发的过程,如Costco通过Kirkland实现显著增长[7][8] - **打造成功自有品牌的方法**:强化市场影响力,建立专业人才团队,优化供应链系统,有效实施终端营销策略,确保线上线下体验一致性[9] - **发展趋势**:持续增长和多样化演变,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AI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注重质量控制与创新[16] 生鲜零售 - **创新举措**:沃尔玛将大型生鲜超市仓库化,无人化运营;亚马逊开设科技感十足的大型生鲜超市,使用先进支付和购物技术[18] - **挑战**:冰鲜层商品管理难度大,要求供应链具备高效率和精确度,沃尔玛通过单独包装、中央厨房制作真空包装产品等方式解决问题[19][20] - **需求预测重要性**:直接影响库存管理和盈利能力,沃尔玛通过精确预测和区域化电商布局提供价格合理、质量稳定的自有品牌冰鲜产品[21] - **品牌重要性**:大多数品类无显著品牌效应,自有品牌有巨大潜力,可通过创新供应链管理和精准需求预测实现发展[22] 折扣店 - **扩张挑战**:需在供应链管理、数据驱动决策等方面深入研究,以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25][26] - **发展前景**:在美国和中国都具有广阔前景,美国有TJ Maxx等巨头,中国有唯品会、好特卖等垂直品类折扣平台正在发展[43] 实体店发展 - **仍有前景**:可通过情绪营销、提供独特购物体验吸引消费者,如限量款产品销售、场景零售等[24][39] - **应对电商挑战**:需在增加员工福利和维护场景成本之间找到平衡,传递独特价值[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加征关税影响**:部分医疗用品和药品进口比例高达60% - 90%,导致医院面临药品短缺危机,引发零售商与政府沟通及小型企业控告[34] - **美国零售价格上涨**:三月份几乎所有美国零售商销售额提升,消费者已察觉并反映在购买行为中[35] - **国内零售业与美国对比**:在商业模式迭代方面超过美国,但整体效率仍有差距[36] - **中国零售行业未来趋势**:可能经历倒闭与收购过程,专业人才将推动行业发展,生鲜类商品需通过量谈价钱或差异化策略竞争[37] - **梅西百货现状及前景**:面临电商冲击,股价和线下业务受影响,正探索新发展模式,需提升品牌价值和优化全渠道策略[49] - **美国其他零售企业应对策略**:部分企业加强电商业务、开设折扣店处理库存,部分企业因未能转型而倒闭[50][51]
解码会员店,拉开高效零售序幕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4-02 17:57
核心观点 - 中国零售渠道正经历第三波变革,线下渠道如会员店、折扣店等新兴业态重新成为市场焦点[1] - 消费者心态从"任性消费"转向"理性消费",推动零售业围绕"人"重构"货场"价值链[2] - "高效零售"成为新趋势,表现为"少而精"垂类零售崛起和折扣店/会员店两极分化发展[3] 发展历史 仓储式会员店三大阶段 - **第1阶段(70/80年代)**:经济下行周期催生会员制,Price Club首创模式解决价格战痛点[5] - **第2阶段(90年代)**:差异化竞争推动自有品牌发展,开市客Kirkland品牌2023年销售额超500亿美元[6] - **第3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国际化扩张,山姆在中国市场反超开市客(2023年山姆中国收入6000亿人民币)[6] 商品管理五大策略 策略1 - 精简角色 - 按品类绩效和忠诚度划分四类商品,会员店聚焦"目标品类"如山姆进口牛肉[9] 策略2 - 宽类窄品 - 山姆/开市客SKU不超过4000个,冻品等核心品类差异化布局[11] 策略3 - 严进严出 - 基于销售数据/会员反馈滚动汰换SKU,战略供应商需满足销售前10%门槛[12][13] 策略4 - 商品定位 - 会员店主打"质价比":澳洲牛肉等优质原料、清洁标签健康食品、独家专供新品[14] 策略5 - 自有品牌 - 会员店自有品牌渗透率20%-40%,价格比三方品牌低15%-20%,山姆烘焙供应链深度整合[15] 门店运营特色 运营降本 - "仓店融合"设计缩短补货路径,托盘陈列+PDQ包装提升物流效率[18][19] 店内体验 - 试吃试饮降低决策门槛,开市客"Treasure Hunt"模式创造新鲜感[20] 行业趋势 - 中国"高效零售"类似欧美经济放缓期,折扣店(性价比)与会员店(质价比)两极分化[21] - 山姆/开市客通过商品独特性(如Kirkland品牌)和运营效率(仓店融合)建立壁垒[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