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uxturna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对话|周露:生物医药出海,超过了新能源车
观察者网· 2025-07-06 09:03
基因治疗行业现状与前景 - 基因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疾病治疗图景,技术突破推动行业快速发展[1] - 2024年上半年生物医药出海总额接近500亿美金,超过新能源车出口总额[7] - 港股生物制药ETF指数基金涨幅接近60%,显示行业从资本寒冬中快速回暖[7] 神拓生物核心技术 - 开发第五代慢病毒载体平台,实现从体外细胞改造转向体内改造的技术突破[8][9] - 通过AI技术对载体进行系统性工程化改造,提升安全性和有效性[11] - 治疗理念从"堵"转向"疏通",通过增强抑癌基因重塑细胞天然保护力[12][15] - 目标将单次治疗价格从300-400万美金降至医保可承受范围[10] 商业化进展与规划 - 2023年底获得传化集团领投的首轮融资[5] - 首个新药在1年内进入IIT临床阶段,计划2025年获得药监局批文[43] - 杭州研发基地总面积1000多平米,计划建立干湿循环实验室提升研发效率[44][46] - 通过BD合作缩短商业化周期,临床前阶段即可开展BD合作[42] AI与生物医药融合 - 人体DNA代码与计算机代码具有相通性,吸引芯片公司跨界布局[16][17] - AI在临床设计和运营阶段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未来十年渗透率将大幅提升[18][19] - 计划建立干实验室AI模型,结合患者细胞数据替代部分动物实验[47] 行业挑战与应对 - 新药研发周期长达10年与基金7年存续期存在矛盾[41] - 建议设立Evergreen基金结构匹配行业特性[41] - 通过加强专利布局应对出海挑战,已申请国际PCT专利[25] - 地缘政治对行业影响有限,中国生物医药资产性价比受国际认可[26][27] 人才与教育 - 行业急需复合型人才,需同时具备医学、基因工程和AI知识[38] - 高校教育体系滞后于行业发展,毕业生需重新培训[39][40] - 通过AI培训加速人才成长,解决行业人才瓶颈[40]
心智观察所:独家对话|周露:生物医药出海,超过了新能源车
观察者网· 2025-07-06 09:01
基因治疗行业现状 - 基因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疾病治疗图景 需突破实验室壁垒实现更广泛临床应用 [1] - 全球基因治疗药物发展历程:2017年首款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获FDA批准 目前已有多个上市产品如诺华Zolgensma等 [6] - 2024年上半年生物医药出海总额接近500亿美金 已超过中国新能源车全年出口总额 [7] - 2024年上半年港股生物制药ETF指数基金涨幅接近60% 显示资本市场对创新药领域重新看好 [7] 公司创业历程 - 创始人周露为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2015年在伦敦创立BD服务公司超越实验室 服务过30多家上市公司 [3] - 2020年新冠疫情促使业务转型 基于牛津生物慢病毒载体技术创立神拓生物 [3][4] - 2023年底获得传化集团领投的首轮融资 2024年初正式落户杭州萧山开展基因治疗研发 [5] - 创业时机经历波折:错过2020-2021年创新药投资热潮 在2022年下半年"资本寒冬"时期进场 [6] 核心技术突破 - 开发第五代慢病毒载体平台 实现从体外细胞改造转向体内直接改造的技术跨越 [8][9] - 新技术可避免传统CAR-T疗法体外改造环节 预计将治疗成本从300-400万美金/疗程大幅降低 [10] - 采用AI技术对载体进行系统性工程化改造 实现"载体即药物"的创新模式 [11] - 治疗理念突破:从传统"堵截"癌细胞转为激活人体抑癌基因 重塑细胞天然保护力 [12][13] - 技术可实现癌细胞"再编程":选择性清除不可修复细胞 转化可挽救细胞为正常细胞 [15] 行业发展前景 - 基因治疗药物展现出超预期产业价值 未上市管线通过BD交易已创造可观收益 [7] - 第五代载体技术有望突破现有疗法局限 解决癌细胞耐药性问题 [5][12] - 长期愿景包括开发癌症预防性疫苗 通过增强抑癌基因实现主动监测防护 [12]
细胞和基因疗法的下一代分发模式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4-29 17:58
医学新时代的转型 - 世界正从大型普适药物时代过渡到个性化治疗新时代,传统疗法使许多"非典型"患者无法获得有效治疗,同时支付方为无效治疗承担高额成本 [1] - 2021年细胞和基因疗法(CGT)仅占全球药物市场0.8%,但超过500种CGT在研,预计2021-2026年将以超50%年化增速增长,2026年近200种疗法销售额达570亿美元,占全球药物市场4%以上 [1] - CGT正成为标准治疗新浪潮,瞄准镰状细胞贫血、2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常见疾病 [1] CGT疗法现状与挑战 - FDA已批准CGT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遗传性视网膜病、大B细胞淋巴瘤和脊髓性肌萎缩症等多种疾病 [3] - 近期上市表现喜忧参半,面临百万美元定价争议、小批量生产(包括单批次)、极端严格的分发储存条件等挑战 [3] - 传统线性药物供应链(制药公司→预批发商→分销商→终端)不适合CGT,后者需要超特异性体内基因治疗或患者自体细胞制造的复杂流程 [3] 新型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构建 - 需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透明协作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减少接触点,实现严格产品跟踪和实时沟通,单次失误可能导致治疗延迟或数百万美元产品损毁 [5] - 案例1:Zolgensma需在-60℃保存,治疗前需全球协调抗体测试(如巴西患者由美国基地协调) [6] - 案例2:Luxturna设立跨国患者服务团队协调提供商、患者和分销商 [6] - 案例3:Kymriah需患者细胞提取再回输,面临温控运输和改良中心瓶颈,诺华在欧洲新建设施缓解 [6] 分发策略关键问题 - 商业策略需评估目标定价、支付模式、竞争性上市及监管服务要求 [13] - 需解决患者和提供者的核心需求,包括治疗中心数量/位置、利益相关方财务影响及责任分工 [15] - 选择自建专用网络或第三方供应商,参考历史上市经验筛选合作伙伴 [17] - 执行阶段需识别现有/新能力,制定明确实施计划并评估主要风险 [19] 市场差异化与灵活性要求 - 分发策略需适应各国独特监管环境(如美国联邦/州级、欧盟泛欧/国家级监管差异) [6] - 需保持灵活性以应对政策变化,从其他国家经验中学习并调整策略 [20] - 全球协调基础上,必须针对各市场定制策略,确保无摩擦客户体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