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

搜索文档
被踢出中国市场!垄断中国21年,却扬言绝不培养中国员工
搜狐财经· 2025-10-01 21:50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刚起步的时候,好多领域的技术还得靠国外进口,尤其是数据库这块儿,国内基本没啥像样的产品。那时候,美国的甲骨文公司看 准了机会,带着他们的Oracle数据库杀进中国市场,一下子就成了老大,垄断了整整21年。 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这人,野心大得很,早年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却对中国市场抱着高高在上的心态,不光赚中国人钱,还公开说绝不培养中国员工,生 怕技术外泄。 结果呢,随着中国本土企业发力,甲骨文一步步被挤出去,2019年灰溜溜地关闭了在华研发中心。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外资企业傲慢过头,自食苦果。 1944年埃里森生在纽约,母亲是个未婚少女,才19岁就把生病的他送给了芝加哥的姨妈姨夫抚养。童年过得挺苦,养父母家境一般,养父是个会计师。 大萧条时赔光了家底,家里气氛老是压抑。埃里森上学也不顺,进了伊利诺伊大学学物理和数学,第二年就辍学了,后来又去芝加哥大学试了试,还是没毕 业。 20多岁时他跑到加州伯克利,当起了程序员,干些零活儿挣钱。那时候他没啥大志向,就想混口饭吃,在Ampex公司上班,接触到数据库技术,还读了埃德 加·F·科德的论文,这玩意儿讲关系型数据库,让他开了窍。 1977年,埃里森 ...
新全球首富,乔布斯生前好友,为什么是他?
36氪· 2025-09-15 09:37
新全球首富,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位特立独行的企业家。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爆发,有两家企业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一家是英伟达,一家则是 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甲骨文。 2020年以来,"甲骨文"已连续五年增长,股价涨幅超过数倍之多,超越特斯拉、苹果、微软与谷歌等一众企业,仅次于英伟达。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其 市值已经高达8300亿美金。 而这一切,都与甲骨文的创始人,被称 为"硅谷狂人"的拉里·埃里森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甲骨文的市值大涨,拉里·埃里森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根据彭博亿 万富豪指数显示,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财富一度接近 4000亿美元,超越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引起全球商业界的瞩目。 1 为什么叫"甲骨文" 相信很多听见"甲骨文"这个名字的国人,都会好奇,一家硅谷科技企业,为何取了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 事实上,甲骨文从创始人到创业项目,起初都与中国无关,而且公司最初也不叫"甲骨文"。 故事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 1977年6月,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与同事鲍勃·迈纳尔(Bob Miner)、爱德华·欧特斯(Edward Oates)共 ...
开战机、盖皇宫,81岁的“坏孩子”,一天暴赚1000亿美金!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21:12
公司发展历程 - 1977年由拉里·埃里森与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甲骨文公司 初始资本1200美元 埃里森持股60% [8][10] - 公司早期通过向中情局、美国海军及国家航空航天局销售未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获得启动资金 并利用这些机构进行产品测试与漏洞修复 [11][14][15] - 1986年3月12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首日市值达2.7亿美元 [25] - 通过连续12年100%增长及超过400亿美元收购50余家公司(包括103亿美元收购仁科、74亿美元收购太阳微系统、85亿美元收购BEA)实现业务扩张 [22][49] - 2024年9月10日公司与OpenAI达成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协议 推动股价单日暴涨43% 市值近万亿美元 [49][50] 产品与技术策略 - 基于IBM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开发商业产品 早期版本(第1-4版)存在功能缺陷与数据丢失问题 第5版(1986年)才实现稳定运行 [13][16][21][22] - 采用"先宣传后研发"策略 在竞争对手发布分布式查询技术10天后即宣称具备同类功能 实际尚未开发完成 [20][21] - 1992年最终实现1977年提出的全部技术承诺 90年代后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获87%客户认可为最佳数据库技术 [22][23] 市场竞争与争议 - 长期与微软激烈竞争 因1988年微软推出SQL Server进入数据库领域 及1995年Windows 95成功引发业务冲突 [26][28] - 公开指责微软为"恶棍" 并在反垄断诉讼期间雇佣商业间谍搜集证据 导致微软股价短暂下跌 [30] - 攻击其他竞争对手包括IBM、SAP(指责其推迟产品发布)、谷歌(指控未经授权使用产品) [40][41] 管理层与治理 - 埃里森采用高压管理风格 鼓励内部竞争 同一业务常设多个团队互相竞标 [22] - 高管流动率高 2001年多名核心高管离职导致股价下跌 但离职人员多成为硅谷其他公司CEO [44] - 埃里森薪酬常居全美CEO榜首 2011年通过调整薪酬结构使联席总裁马克·赫德获最高薪酬 [46] 财务表现与资产 - 2002财年实现23亿美元净利润 现金储备56亿美元 [46] - 埃里森个人持有公司30%股份 2024年9月10日因股价暴涨单日财富增长1000亿美元至3930亿美元 短暂成为全球首富 [50] - 个人资产包括3亿美元游艇、20处全球房产、5亿美元购买的夏威夷拉奈岛及私人航空公司 [48] 业务转型与最新动态 - 公司通过收购形成覆盖云计算全界面的产品体系 包括从太阳微系统获得的JAVA技术 [49] - 2024年与OpenAI的3000亿美元算力协议成为全球最大云计算合同 推动公司向AI算力服务转型 [49][50] - 埃里森70岁移交CEO职务转任CTO 但仍积极参与公司战略决策 [49]
Who Is Larry Ellison, the Man Who Just Surpassed Elon Musk as the World’s Richest?
Medium· 2025-09-11 14:43
Who Is Larry Ellison, the Man Who Just Surpassed Elon Musk as the World’s Richest?Amartya Chatterjee11 min read·Just nowJust now--Larry Ellison has just overtaken Elon Musk to become the world’s richest ma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markable rise in Oracle’s fortunes — what the company has been building behind the scenes, the strategy fueling a $291.5 billion surge in its valuation in a single day, and how Ellison’s vision reshaped the tech landscape.Press enter or click to view image in full sizeThe Tit ...
全球科技业绩快报:OracleRPO飙升,云收入指引再超预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10 19: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供对Oracle或相关行业的投资评级 [1][2][3][4] 报告核心观点 - Oracle Q1 FY26业绩显示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至72亿美元,其中OCI收入同比增长54%至33亿美元 [1] - 剩余履约义务(RPO)激增至4550亿美元,同比增长359%,环比增加3170亿美元,显示合同订单远超供应能力 [2] - 公司上调OCI收入指引,FY26预期收入180亿美元(同比增长77%),FY27-FY30分别达320亿美元/730亿美元/1140亿美元/1440亿美元 [2] - Oracle通过签约OpenAI、xAI、Meta、NVIDIA、AMD等顶级客户,确立AI训练市场地位,并布局推理市场 [3] - 公司凭借数据库优势、MultiCloud扩张和私有云创新(Butterfly私有云定价600万美元,成本仅为竞争对手1%),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3][4] - FY26资本开支预计约350亿美元(Q1为85亿美元),主要投向GPU与网络设备,投入与RPO转化高度绑定 [3] - Oracle在AI时代展现出全栈优势,从传统应用巨头转型为核心AI基础设施供应商 [4] 财务业绩 - Q1 FY26营收同比增长11%至149亿美元(市场预期150亿美元),运营利润同比增长7%至62亿美元(市场预期62亿美元),运营利润率约41% [1] - 软件收入57亿美元,同比下降2%,战略型后台应用收入24亿美元,同比增长16% [1] - 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42亿美元,Non-GAAP EPS为1.47美元,GAAP EPS为1.01美元,因税率高于预期(20.5% vs 指引19%),EPS减少约0.03美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为81亿美元(过去四季度合计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自由现金流为-3.62亿美元,受资本开支高企影响(Q1为85亿美元,过去四季度合计274亿美元) [1] - Q2指引预计总营收同比增长12-14%恒定汇率(14-16%美元),云收入同比增长32-36%恒定汇率,Non-GAAP EPS为1.58-1.62美元 [2] - FY26全年维持总营收同比增长16%恒定汇率,中期预期运营利润增速中双位数 [2] 业务发展 - AI战略聚焦训练与推理双市场,企业数据库和AI数据库支持数据向量化并安全接入LLM(如ChatGPT、Gemini、Llama、Grok) [3] - MultiCloud在AWS/Azure/GCP内嵌71个数据中心,Butterfly全功能私有云成本优势显著 [3] - AI应用生成器已广泛应用于内部开发,降低人工依赖 [3] - Oracle声称其GPU超集群网络速度更快、训练成本更低(同样按小时计费,速度快即成本减半) [4] - 非GPU基础设施业务增速超过同行,凭借数据库+基础设施+应用一体化能力展现全栈优势 [4] 资本管理 - 过去10年回购1/3股本,均价55美元,远低于现价 [3] - Q1回购9500万美元,近12月分红50亿美元,季度分红0.50美元/股 [3]
震惊!科蓝软件这一动作,竟锚定国家数字安全大布局
全景网· 2025-09-02 16:17
核心观点 - 科蓝软件战略投资安全芯片并与安全数据库深度融合 旨在解决我国数字安全领域"卡脖子"问题 通过硬软协同创新实现金融级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该布局紧扣国家数字安全与信创产业升级需求 涉及从技术自主到国家数字主权的深层考量 [1][10] 问题说明:核心挑战与必要性 - 数据库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基石 但金融级交易数据库长期依赖国外技术如Oracle 存在供应链断供风险 高端安全芯片也高度依赖进口 国际局势变化可能导致关键系统瘫痪 [2] - 传统软件加密防护易受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 安全芯片虽提供硬件级防护但未与数据库深度集成 导致性能瓶颈如处理速度下降 [2] - 产业生态碎片化问题突出 芯片设计、数据库开发、应用部署等环节缺乏协同创新 危及国家数据主权和数字经济安全 [2] 战略意义分析 国家安全维度 - 构建软硬件一体防御体系服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 金融交易数据库涉及支付清算等核心系统 攻击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4] - 安全芯片通过国家权威认证如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提供硬件级可信执行环境防止恶意代码植入 确保数据库内生安全 实现实时数据加密抵御量子计算等新兴威胁 [4] - 通过战略投资推动芯片国产化替代 采用现金股权与基金多种方式推进量产 减少对外依赖 为一带一路数字合作提供安全底座 [4] 技术创新维度 - 首次实现安全数据库与安全芯片结合 突破传统分离式架构 开创高性能与高安全并重新范式 [5] - 多思科技可重组逻辑技术使芯片电路动态重构 适应不同安全场景 科蓝软件金融级数据库擅长高并发处理 芯片直接嵌入数据库内核实现零信任架构 [5][6] - 组建数据库专家与芯片设计专家团队 清华科蓝先进智能数据库联合研究院注入AI能力如智能威胁检测 推动安全芯片与安全AI数据库迭代 [6] 产业生态维度 - 联合研究院及投资机构等上下游 形成芯片研发-数据库适配-金融应用闭环 缩短商业化周期 [7] - 以金融领域为突破口 可复制至国网、能源、交通、政务、军工等场景 构建安全数据库产业生态 带动EDA工具、封装测试等配套产业 预估拉动千亿级市场 [7] - 股权与基金模式吸引风投如信创产业基金 缓解芯片高成本痛点如流片费用达千万级 [7] 经济社会维度 - 安全芯片国产化可降低安全数据库部署成本30%以上 助力中小企业上云 规模化生产预计5年内国产芯片市占率提升至30% 减少外汇支出 [9] - 高性能安全数据库支持每秒百万级交易 提升金融效率防范黑天鹅事件 [9] - 高安全体系保障公民隐私如防数据滥用 培养复合型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9] 结论与前瞻 - 该合作是国家战略具象化 以安全数据库与安全芯片融合为支点撬动信息安全、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三大目标 [10] - 核心突破在于首次实现硬件级安全与软件性能深度协同 有望解决卡脖子困境 [10] - 需克服芯片量产瓶颈如先进制程限制 但凭借国家支持、AI加持和生态协同 可能重塑全球安全技术格局 [10]
他,80岁敲钟上市,A股最不服老的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8-20 12:23
公司上市表现 - 达梦数据于2024年6月12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上市首日开盘大涨256.49%至310元/股 盘中最高触及313.33元/股 收盘报240.80元/股 涨幅达176.91% 当前市值约270亿元 [5] - 公司创始人冯裕才为80岁高龄CEO 与华为任正非同属1944年生人 年近60岁才下海创业 被誉为"最大器晚成"的企业家 [4][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达10.44亿元 同比增长31.49% 归母净利润3.62亿元 同比增长22.22% [7] - 软件产品授权收入占比突出 达8.94亿元 毛利率高达99.69% [7]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公司凭借事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荣获2024年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 被誉为数据管理领域的"小华为" [7] - 自主研发的DM4数据库在2004年测试中性能表现与微软SQL Server 2000基本相当 明显优于Oracle产品 [30] - 2013年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自主原创测评"证书的数据库产品 [30] 国产化替代进程 - 数据库作为数字时代关键基础设施 广泛应用于地铁闸机 民航票务 电网调度 银行转账等核心场景 [7] - 在国家电网D5000电力调度系统中实现国产化替代 采用"柔性替换"策略(先在备用系统使用 再替换主系统) [32] - 成功进入金融 电信等高端领域 客户包括中国航信 中国人寿等大型央企 [33] 研发历程与技术路线 - 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88年研发的"汉字关系数据库系统"(CRDS) 是我国首个自主版权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 [15] - 坚持完全自主研发路线 拒绝使用开源代码 2003年面对测评失利仍坚持七个月闭关攻克技术难题 [28][30] - 研发团队曾用六个月编著《数据库系统基础》 首印1.5万册 成为建国后第三本国产数据库理论教材 [14] 市场竞争格局 - 1990年代国外数据库厂商大举进入中国 甲骨文通过降价策略(从1700美元降至500美元)和打击盗版迅速占领市场 [20][21] - 目前国产数据库阵营包括阿里巴巴PolarDB 蚂蚁金服OceanBase 华为GaussDB 腾讯TDSQL等产品 [33]
甲骨文下跌5.06%,报236.46美元/股,总市值6641.77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0 02:38
股价表现 - 8月20日盘中下跌5.06%至236.46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21.26亿美元 [1] - 总市值6641.77亿美元 [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5月31日收入总额573.99亿美元 同比增长8.38% [1] - 归母净利润124.43亿美元 同比增长18.88% [1] 业务概况 - 提供覆盖企业信息技术环境全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包括应用程序/平台/基础设施 [2] - 云产品提供完全集成的SaaS/PaaS/IaaS服务 [2] - 内部部署产品涵盖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应用软件/硬件系统及支持服务 [2] 重大事件 - 预计9月8日披露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2]
国有六大行数据库调研:Oracle仅存少量业务,华为云GaussDB占比居首
观察者网· 2025-08-15 10:17
行业国产化替代趋势 - 国有六大行仅有少量业务系统使用Oracle数据库 并选定GaussDB TDSQL OceanBase GoldenDB TiDB等五款国产数据库中的1-2款作为主要产品 [1] - 国产数据库在金融行业核心交易 风控等关键场景实现全面支撑 实测性能超越Oracle等非国产竞品 [1] - 国内唯一实现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国产数据库品牌 涵盖从芯片 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引擎的全链路国产化支持 [1] 华为云GaussDB技术优势 - 采用三层池化透明多写架构 实现计算存储缓存资源解耦 使性能 资源利用率和高可用性三重倍增 [2] - 具备业界独有的软硬协同数据安全保护体系 通过国内外双CC EAL4+最高安全等级认证 [2] - AI智能数据库支持故障分钟级诊断 准确度达90% 健康体检效率提升100% [2] 金融领域应用成效 - 邮储银行采用GaussDB构建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 支撑6.5亿客户日均20亿笔交易量 [3] - 工商银行部署GaussDB后 故障恢复时间从15-30分钟缩短至2分钟 效率提升10倍且实现零数据丢失 [3] 产业标准化与生态建设 - 联合20多家头部行业用户和数据库企业共同制定《信息技术 云原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国家标准 [3] - 推动中国数据库产业从技术跟随者转向标准制定者 定义云原生数据库核心特性 [3] 技术发展路径 - 未来将基于灵衢架构提升资源利用率 实现故障快速检测恢复及企业场景透明对等迁移 [2] - 国产基础软件在云计算 数据库 中间件等领域快速发展 正全面改变中国信息产业格局 [3]
被踢出中国市场,曾垄断中国30年,却扬言绝不培养中国员工
搜狐财经· 2025-08-11 17:05
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 - 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Oracle数据库技术迅速占据中国金融行业核心系统70%的市场份额 [3] - 2000年上海陆家嘴总部启用,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称中国是超越微软的关键战场 [3] - 2003年中国移动升级计费系统时,甲骨文开出2000万元软件费外加10年每年20%的服务费 [5] - 2006年中国联通因系统升级未用甲骨文指定团队被罚款4000万元 [7] - 2012年国家电网尝试迁移数据时,甲骨文切断技术支持导致华北电网部分节点瘫痪 [9] 甲骨文的商业霸权与区别对待 - 对中国客户采取高额收费和强制服务条款,如中国移动被迫接受10年每年20%的服务费 [5][7] - 技术决策层全由美国人把控,中国工程师专利常被署上外籍主管名字 [10][12] - 2010年创始人埃里森公开声称不需要培养中国工程师,只需会操作即可 [10] 中国企业的技术突围 - 2008年阿里巴巴因甲骨文服务费暴涨至2000万,决定自研数据库OceanBase [14] - 2013年OceanBase在双11以零故障完成首秀,事务处理速度比甲骨文快20% [15] - 华为研发GaussDB,工商银行使用后硬件成本降低75%,并发处理能力提升3倍 [19][23] - 腾讯TDSQL支撑微信红包每秒14亿笔交易,性能比甲骨文高40% [19] - 2016年财政部要求政府部门采购国产软件比例不低于70%,甲骨文份额暴跌 [21] - 2019年央行要求银行在2021年前完成核心系统国产化改造 [21] 甲骨文的市场衰退与退出 - 2019年甲骨文在中国市场份额从垄断峰值跌至近乎归零 [27] - 2020年对多家中国科技企业提起"知识产权窃取"诉讼,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27] - 2022年收购Cerner失败,公司债务飙升至800亿美元,被迫砍掉AI研发项目 [30] - 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仅剩5%,远低于亚马逊(35%)和微软(22%) [30] - 2024年在美国国防部100亿美元云计算合同竞标中完败于亚马逊和微软 [32] 国产数据库的崛起 - 国产数据库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19年开始迅速提升,2024年已达80% [25] - 电科金仓覆盖三甲医院核心系统,达梦数据支撑国家电网调度系统 [25] - 崖山数据库让水务集团运维成本降低8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