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ree G1

搜索文档
具身智能多点开花 数字科技绘就智慧生活新图景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4:48
核心观点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展示具身智能技术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应用突破 包括日常生活辅助 公共服务 消费服务和商业展示等[1][2][3][4][5] - 具身智能产品正从展品转变为实用工具 涵盖仿生设备 清洁机器人 理疗机器人 教育机器人和表演机器人等[1][2][3][4][5] - 多家公司实现商业化落地 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并实现盈利 合同金额超千万元[2][3][4][5] 日常生活辅助应用 - 强脑科技智能仿生腿通过传感器采集神经信号和肌肉电信号 利用大模型算法推断运动意图 帮助穿戴者适应不同路面[1] - 太希智能外骨骼产品通过监测步态提供腰部助力 市场售价五六千元 景区租赁价格每小时二三十元[1][2] - 太希智能与顺丰合作将产品投放物流创新中心辅助搬运工作[2] 危险环境检测应用 - 旷行科技四足检测机器人 工程检测无人机和爬壁检测机器人具备运动控制 识别精度和智能感知领先优势[2] - 产品应用于高空坠物隐患识别 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和矿洞瓦斯浓度巡检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2] - 公司今年2月成立已实现盈利 在手合同金额超千万元[2] 公共服务领域应用 - 星物种全球首款人机协作智能清洁机器人融合机械臂 深度相机与激光雷达 自主完成3D空间保洁任务[3] - 产品内置水箱可自动上下水 配备清洁工具包识别污渍类型 调用喷水烘干功能[3] - 已在杭州萧山机场 奥体印象城 地铁站及大型园区投放 缓解清洁人力紧张问题[3] 消费服务领域应用 - 易启未来智能理疗机器人R1具备视觉识别功能 精准完成经络推拿 艾灸和筋膜放松等操作[3] - 每位理疗师可同时管理4台机器人 降低门店对专业人力依赖 客户通过语音调节按摩力度[3] - 卢卡智能科技绘本阅读机器人销往全球18个国家60多个城市 全球出货量累计一千多万台[4] - 产品售价999元 支持英文模式切换 通过摄像头识别文字并调用大模型互动[4] 商业展示领域应用 - 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璇机器人乐队可弹钢琴 奏扬琴 打鼓 吹电吹管和演奏无弦吉他[4][5] - 机器人乐队完成几十场演出 市场需求旺盛 十一假期档期约满[5] - 宇树科技Unitree G1展示跳舞 格斗等技能 公司认为AI和机器人是当下最大机遇[5] 未来技术探索 - 地卫二AI月球机器人将搭乘嫦娥八号探测器2029年前后登陆月球 实现太空扫码支付与无线充电[6] - 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形成机器人大脑系统框架 实现语音交互 定位导航和抓取操作等功能[6][7] - 强体团队攻克双臂协同轨迹规划 多机同步控制等技术 开展仿人机械臂和灵巧手关键技术研究[7]
王兴兴:宇树科技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证券时报· 2025-09-26 18:14
来源:e公司 责编:万健祎 校对: 刘星莹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9月26日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发言称,宇树科技机器人算法 今年已经历几次迭代,预计下半年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火热,"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到100%"。 前段时间宇树科技再次更新了算法,使机器人稳定性大幅提升。"我们把它定义为反重力模式,基本上机 器人在任何干扰下都能自己恢复站立。算法升级后,理论上目前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武术动 作。"王兴兴说。 王兴兴还介绍了宇树科技相关产品与技术进展。他认为,宇树科技2023年发布的宇树H1在运动性能上还 有提升空间。该款机器人在今年8月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获得了1500米、400米、100米 障碍赛、4×100米冠军。 "H1在2023年的最快速度可达每秒3.3米,目前最快已能达到每秒5米多。这款机器人是目前全球跑得最快 的机器人。"王兴兴称,这款机器人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还能再次刷新纪录。 王兴兴表示,2024年宇树科技发布的第二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去年到今年是"全球最畅销的机器 人" ...
王兴兴:下半年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12:59
公司技术进展 - 机器人算法经历多次迭代 从春晚表演至今已更新三次技术版本 [1] - 1月至2月改进全身运动控制技术 解决春晚表演时动作僵硬问题 [1] - 4月至5月开发新技术 实现动作任意组合变形且抗冲击能力增强 [1] - 近期算法升级实现反重力模式 机器人在任何干扰下均可自主恢复站立 [1] - 理论层面当前算法可支持完成各类舞蹈及武术动作 [1] - 2023年发布的H1机器人运动速度从每秒3.3米提升至每秒5米以上 成为全球最快跑步机器人 [2] - H1机器人预计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将再次刷新速度纪录 [2] 产品发布计划 - 公司计划2024年下半年发布新一代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采用流畅美观的机身设计 [2] - Unitree G1成为2023年至2024年全球最畅销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2] - 新推出的Unitree R1机型更加轻巧 当前售价3.9万元人民币 已接受部分订单但未实现量产 [2]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呈现火热发展态势 [1][2] - 国内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到50%至100% [1][2] - 海外机器人市场同样保持高度活跃状态 [2] - 公司寻求在全球市场开展合作机会 [2] 技术成就 - H1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获得1500米、400米、100米障碍赛及4×100米四项冠军 [2]
杭州六小龙,都来了!实探数贸会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6 00:26
9月25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AI、机器人成为展会上的吸睛热点。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数贸会启动仪式上表示,"AI和机器人是当下最大的机遇"。他认为,未来几年,智能机器人会在体育赛事、商业服务、工 厂落地等领域渗透。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现场 在"数智未来"主题展区,"杭州六小龙"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深度求索、群核科技、游戏科学集体亮相,以场景化方式集中展示各自科技成果。 云深处四足机器狗展示后空翻 强脑科技带来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并进行现场展示。 强脑科技工作人员展示用智能仿生手弹琴 穿戴了智能仿生腿的强脑科技工作人员介绍,产品腔体内装有传感器,可采集皮肤上的微弱神经信号和肌肉电信号,通过大模型算法倒推穿戴者大脑的运 动意图,帮助穿戴者适应不同路面、不同场景的行走。 该工作人员说:"以前的仿生腿更像拐棍,只能拖着走路,这款产品能很好地帮助穿戴者像正常人一样交替行走。" 宇树科技Unitree G1在会场亮相,展示了跳舞、打拳等技能。 宇树科技Unitree G1在展会现场 太希智能带来可穿戴的外骨骼产品。据介绍,机器人外骨骼产品可帮助人在负重登山、爬楼时减轻身体负 ...
杭州六小龙 都来了!实探数贸会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0:16
9月25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AI、机器人成为展会上的吸睛热点。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数贸会启动仪式上表示,"AI和机器人是当下最大的机遇"。他认为,未来几年,智能机器人会在体育赛事、商业服务、工 厂落地等领域渗透。 太希智能带来可穿戴的外骨骼产品。据介绍,机器人外骨骼产品可帮助人在负重登山、爬楼时减轻身体负担。 太希智能机械工程师助理陈旭磊介绍,这款外骨骼产品可通过监测穿戴者的步态、姿态,实时提供腰部助力,减轻行走时的负担。产品以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核心,通过"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实现对穿戴者能力的辅助。 太希智能CEO梁林超介绍,其消费级外骨骼产品目前市场售价在五六千元,并已经以租赁形式投放于部分景区,游客可以每小时二三十元的价格租赁使 用。同时,太希智能正在与顺丰合作,将产品投放顺丰智汇物流创新中心,辅助物流搬运工作。 星物种机器人带来全球首款"人机协作"智能清洁机器人。该机器人产品能够基于具身智能技术,融合机械臂、深度相机与激光雷达,突破传统平面作业限 制,全自主完成3D空间保洁任务。展会现场,这款机器人展示了掀马桶盖、自取清洁喷头、清洗马桶等一连串操作。 星物种联合创始 ...
跨形态学习来了!轮式机器人的“经验”如何轻松传给双足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21:24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基于视觉 - 语言 - 动作( Visual-Language-Action, VLA )模型的系统,已能够执行多种家务任 务,展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泛化能力。然而,一个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双足人形机器人缺乏大量高质量、覆盖全身动作的演示 数据。传统的远程操作数据收集方式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且往往局限于特定场景(如桌面操作),无法满足机器人在实际家庭环境中执行多样化任 务的需求。 针对这一挑战,来自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 提出了一项 名为 TrajBooster 的创新框架:利用轮式机器人的丰富操作数据,通过轨 迹重定向技术,大幅提升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动作学习效率。该方法仅需极少量目标机器人的真实数据( 10 分钟),即可实现复杂的全身操控任务, 显著增强了机器人的动作空间理解能力和零样本任务迁移能力。 ▍ TrajBooster 的核心思想:以轨迹为通用语言的"跨形态"教学 整个过程最核心也最具挑战的一步,是如何在仿真中把一条轨迹转化为双足机器人稳定、可行的全身动作。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分层控制模型,把复杂问题拆解成更易处理的小问题: 上层:逆 ...
宇树机器人被“围殴”之后!Unitree G1学会了更多奇奇怪怪的技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9:17
产品技术进展 - 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于9月22日展示新技能包括反重力模式、快速恢复平衡及连续空翻能力 在遭受多人飞踢、横踹和椅子推击等外力干扰下仍能保持动作连贯性 [1] - 机器人身高127厘米 体重35公斤 搭载3指力控灵巧手和23至43个关节电机 配备3D激光雷达 售价9.9万元起 [1] - 2024年1月16日实现复杂地形步态升级 3月19日成为全球首台完成侧空翻的人形机器人 3月21日全球首次实现鲤鱼打挺动作 [2] 应用场景拓展 - 公司于9月17日世界储能大会披露人形机器人已应用于工业巡检、电力电网及储能领域 重点解决工厂复杂繁重重复性工作 [2] - 当前主要落地场景包括能源、交通、消防、应急以及生活娱乐领域 [2] 产业链合作 - 创世纪于9月19日公告与宇树科技存在合作关系 为其提供零部件加工服务并持续研发创新技术 [2] - 帝奥微USB3.2 Gen1 Redriver产品已应用于宇树人形机器人 正在推进其他信号链与电源管理产品导入 [4] - 深圳华强自9月18日起为宇树科技供应电子元器件 [4] - 大众公用参股的深创投及其基金持有宇树科技股份 [3]
行业深度 | 人形机器人系列深度三:国产人形机器人:多维共振 应用场景落地加速【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9-21 19:47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奇点已至 国产产业链在政策支持、技术演进和资本助力下进入加速发展期 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8][4][3] - 中央政策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 地方形成差异化区域协同格局 东部侧重高端研发和场景开放 中西部聚焦供应链本地化和成本控制[15][18][28] - 资本表现活跃 2025年1-7月投融资达153.5亿元 早期项目占比超70% 科技巨头和地方政府基金共同推动技术验证和场景落地[24][25][29] - 车企、初创企业和科技巨头三类玩家分层竞逐 车企凭借制造能力和场景资源率先规模化落地 初创企业完成小批量交付 科技企业侧重技术赋能[32][40][42] - 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领跑初创企业 已获得大规模订单 2025年计划交付数百至数千台 产品覆盖工业、消费和商用服务等多领域[44][46][53] 政策端 中央政策规划 - 工信部2023年10月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三步走目标:2025年建立创新体系并实现批量生产 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长期深度融入实体经济[15][9] - 2021年12月《"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明确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加速产业升级[15][18] - 政策引导资源向"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突破 通过标准化建设降低研发风险 培育生态型企业和产业集聚区[16][18] 地方政策实施 - 北京设立100亿元机器人产业基金 对人形机器人项目投资占比15%-20% 提供租金减免和研发补贴[18][20] - 深圳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带" 给予符合条件企业15%所得税优惠税率 为高端人才提供落户便利和住房补贴[18][20] - 重庆设立5亿元联合创新基金 推动国产替代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成都通过产业园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8][28] - 上海为特定产业园区企业提供前三年50%-70%租金减免 研发补贴最高达投入的30%[18] 产业联盟协同 - CMR产业联盟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实现优必选与汽车企业合作开发通用平台成本降低40% 开普勒高精度谐波减速器进入量产测试[22] - 长三角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白皮书》 傅利叶与绿的谐波联合研发重复定位精度±0.01°谐波减速器[22] - 央地联动设立专项基金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累计资助超5亿元 地方政府专项基金规模超20亿元[22] 供给端 车企布局 - 小鹏汽车Iron机器人在广州工厂参与P7+车型工序实训 计划2026年实现L3级量产[10][40] - 广汽GoMate实现核心部件全自研 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 2026年整机小批量生产[10][40] - 车企依托自动驾驶算法复用与工厂场景资源 在总装线质检、精密装配等复杂任务中开展实训[40][34] 初创企业进展 - 优必选Walker S系列获觅亿汽车9,051万元订单 与居然之家签订500台采购协议 2025年计划交付500台左右[46][53] - 智元机器人2024年通用具身机器人累计下线1,000台 与宇树科技联合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代工订单[46][36] - 宇树科技Unitree G1以9.9万元起售价上线京东 首批订单售罄 2025年计划实现量产[46][60] - 乐聚2025年1月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至北汽 全年目标1,000-2,000台 客户覆盖一汽红旗和蔚来汽车[46] 科技企业赋能 - 百度文心大模型赋能优必选Walker S 提升复杂任务规划效率[10][37] - 华为盘古大模型与乐聚合作推进鸿蒙系统适配 腾讯投资智元机器人并开放微信生态接口[10][37] - 科技企业通过大模型与云端算力输出赋能行业 构建"大模型+机器人"生态闭环[42][37] 产品与技术 工业场景产品 - 优必选Walker S1负载行走15kg 扭矩250N·m 是唯一打通工业设备互联机型 适合汽车总装线质检[49][52] - 傅利叶GR-2具备53个自由度 集成纯视觉系统BEV+Transformer 主打汽车制造和医疗康复高精度场景[49] - 智元远征A2-W支持轮式与足式切换 在3C电子柔性装配中实现0.1mm级操作精度[49] 消费科研产品 - 宇树科技G1采用35kg轻量化设计 支持23-43个关节灵活配置 可完成"舞棍"等高难度动作[49][50] - 众擎机器人PM01瞬时速度达12km/h 支持类人自然步态与机械式步态切换 起售价8.8万元[49][50] 商用服务产品 - 普渡科技PUDU D7具备8小时续航 电池容量超1kWh 依托盐城10万台产能工厂目标成为商用配送领域首个量产破万机型[50] - 乐聚夸父-MY支持多语言接口与鸿蒙系统 配备11自由度仿生灵巧手 实现语音交互与精准操作[50] - 银河通用Galbot G1使用轮式底盘 支持360°移动与自然语言指令 在美团智慧药房实现药品分拣[50] 商业化进程 - 车企处于工业场景规模化落地前夜 2025年小规模量产 2026年大规模生产[40][43] - 初创企业2024年小批量交付 2025年产能爬坡 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领跑[41][44][46] - 科技企业2025年启动消费级试点 目前以技术授权和算力服务为主 暂无自有量产产品[42][38]
人形机器人系列报告三:国产人形机器人:多维共振,应用场景落地加速
民生证券· 2025-09-20 20:13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奇点已至 2025年有望成为国产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1][3][9] - 技术突破与政策资本共振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未来5-10年将重塑产业生态 [1][9] - 车企凭借技术复用与供应链优势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 科技企业聚焦软件层赋能 [3][11][45] - 初创企业完成小批量交付 2025年进入产能爬坡期 全年销量有望超千台 [2][49][50] 政策端分析 - 中央政策明确"三步走"目标:2025年关键技术突破并实现批量生产 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供应链体系 [18][20] - 地方政策形成差异化布局:东部地区(北京/上海/深圳)侧重高端研发与场景开放 中西部地区(重庆/成都)聚焦供应链本地化与成本控制 [23][35] - 产业联盟通过"政产学研金"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央地联动专项基金规模超20亿元 近三年风险投资金额超30亿元 [28][35] 供给端企业格局 - 车企依托自动驾驶技术复用与工厂场景资源加速落地:小鹏Iron机器人已投入工厂实训 广汽GoMate规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 [3][39][45] - 科技企业通过"投资+大模型"赋能行业:华为盘古/字节GR-2探索具身智能 腾讯开放微信生态接口 [3][11][43] - 初创企业形成三个梯队: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领跑(估值超120亿元) 乐聚/普渡科技为第二梯队 傅利叶/银河通用/众擎机器人聚焦细分技术 [49][50] 商业化进展 - 头部初创企业已完成百台级交付:优必选Walker S获500台意向订单 智元机器人2024年累计下线1,000台 [41][50][52] - 2025年成为量产关键节点:宇树科技G1/智元机器人灵犀X2/众擎PM01等产品计划实现规模化生产 [2][50][54] - 工业场景率先突破:人形机器人在汽车总装线质检/精密装配等复杂任务中实训 负载能力达15kg以上 [45][55][56] 技术创新亮点 - 核心部件国产化取得进展:宇树科技Unitree G1采用四足仿生结构降低成本 成都"贡嘎一号"实现轻量化设计(重量轻/负载大/续航长) [10] - 执行器与传感器技术突破:优必选Walker S配备6个阵列式触觉压力传感器 智元机器人实现0.1mm级操作精度 [41][45][55] - 大模型赋能智能决策:百度文心提升优必选Walker S任务规划效率 华为盘古推进鸿蒙系统适配 [11][47] 投资建议方向 - 重点关注头部主机厂产业链: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初创公司 以及小鹏/小米等汽车主机厂 [3] - 看好边际变化最大的硬件环节:灵巧手传动方案/触觉传感器构型/轻量化以塑代钢/万向节替代关节轴承 [3] - 汽车零部件公司具备强竞争优势:均胜电子/豪能股份/沪光股份等企业可快速切入机器人供应链 [4]
TrajBooster:首个全身人行操作VLA方案,跨构型解决数据难题(代码全开源)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18 08:03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 之心 "公众号 作者丨 Jiacheng Liu等 编辑丨具身智能之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点击进入→ 具身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的。 想象一下:双足人形机器人在客厅里灵活深蹲取物,在厨房中跨高度整理餐具,全程无需大量人工演示数据——这一看似遥远的场景,正被 TrajBooster 框架推 向现实。 近年来,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模型让机器人自主执行家庭任务成为可能,轮式人形机器人已能完成深蹲、跨高抓取等复杂动作,AgibotWorld Beta 数据集 显示其末端执行器轨迹覆盖 0.2-1.2 米范围,足以应对日常家庭场景。但双足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却陷入瓶颈:它需要在保持下半身动态平衡的同时,用上身完成 操控,实现大范围全身动作难度极高。更关键的是,训练这类机器人需要大规模高质量演示数据,而传统遥操作流程依赖昂贵设备和专家操作,生成的数据集规 模小、场景单一,导致 VLA 模型难以适配新机器人的动作空间。 为解决这一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