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不满关税谈判,韩国果农忧心进口美国廉价苹果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9
韩美关税谈判对韩国农业的影响 - 韩国农民担忧在韩美关税谈判中成为牺牲品 尤其关注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 [1] - 韩国政府考虑开放美国产苹果进口作为谈判筹码 引发果农强烈反弹 [3] - 韩国苹果主产地庆尚北道年产额达8247亿韩元(约42.9亿元人民币) 占全国六成以上 [4] - 庆尚北道1.8万余农户分布在青松、荣州、安东等果业重镇 种植总面积达1.9万公顷 [4] 韩国苹果产业现状 - 韩国苹果零售价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 [4] - 今年春季霜冻造成苹果和梨减产近三成 [5] - 气候变化导致食物价格上涨 成为物价波动主要因素 [5] - 韩国农业产业结构脆弱性日益显现 价格波动性远高于其他国家 [5] 韩国农民反对进口美国苹果的原因 - 美国苹果价格低廉 韩国果农表示无法竞争 [3] - 庆尚北道议会警告放开苹果进口将对全国果树产业造成致命冲击 [4] - 全罗北道长水郡议会通过决议案 敦促中止进口美国产苹果讨论 [3] - 韩国苹果生产者协会表示苹果进口将动摇地方农业根基 [3] 韩国政府立场 - 韩国政府明确表示不会将大米和30个月以上月龄美国牛肉纳入谈判范围 [3] - 苹果和转基因作物被视为可推进品类 [3] - 韩国央行行长曾表示应考虑扩大农产品进口以缓解通胀压力 [4]
【环时深度】恢复种姓普查,印度要揭“最隐秘伤疤”?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9
印度种姓普查背景 - 印度将在2027年3月前完成近百年来首次全国性种姓普查 上一次成功进行种姓普查是在1931年英印统治时期 [1] - 种姓普查旨在了解印度的种姓分布及各个种姓民众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情况 但也被视为"印度拥抱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1] - 印度政府宣布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喜马偕尔邦、北阿肯德邦将于2026年10月1日启动普查 全印其余地区将于2027年3月1日举行 [2] 种姓制度历史与现状 - 印度种姓制度起源于3000多年前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后形成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以及被称为"贱民"的达利特人 [4] - 种姓制度具有职业世袭、内部通婚、等级森严等特征 尽管独立后被废除 但印度教徒仍被分为"先进阶层"和"落后阶层" [4] - 印度14亿多人口中 超过2/3处于种姓制度较底层 其中达利特人约占2亿 [5] - 自上世纪50年代起 印度实施预留制度 为弱势种姓在就业和升学方面保留一定比例名额 [5] 政治博弈与立场转变 - 莫迪总理此前反对种姓普查 称"印度只有4个种姓:妇女、青年、农民和穷人" 但近期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 [2] - 印人党传统上依赖高种姓与城市中产支持 但其核心选民基础仅占印度人口的15% 在2024年大选中因忽视低种姓诉求而遭遇"滑铁卢" [7] - 比哈尔邦2023年地方普查显示 该邦弱势种姓占比高达63% [7] - 印度最富有的5%人口掌握60%财富 达利特人中仍有24%的人日均收入低于2美元 [8] 实施挑战与社会影响 - 种姓统计复杂性极高 印度现存4000余种亚种姓 身份认定充满流动性 跨种姓通婚率不足5% [9] - 比哈尔邦此前进行的种姓普查耗时一年 动用27万名普查员才完成1.3亿人的数据收集 婆罗门群体中仍有17%拒绝申报种姓 [9] - 1990年"曼达尔方案"曾引发全国性辩论和种姓冲突 导致时任总理辛格下台 [10] - 2024年5月曼尼普尔邦因"表列部落"地位争议发生暴力冲突 造成至少54名平民死亡 [10] 潜在影响与专家观点 - 种姓普查可能成为推动社会公平的催化剂 也可能成为加剧分裂的导火索 [11] - 在政治语境下 可能演变为"配额竞价"和新的"选票杠杆" [11] - 如何在数据与民主、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 是对莫迪政府的重大考验 [11]
“星际之门”还未开启,美国又放“大招”?美媒:特朗普将公布“AI行动计划”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9
美国政府AI行动计划 - 特朗普政府发布20页"AI行动计划" 围绕基础设施 创新和全球影响三大支柱展开 [2] - 计划强调改革数据中心建设许可规则 推进电网现代化 移除创新障碍 阻止各州监管AI [2] - 目标是通过激励措施而非监管推动AI发展 并向全球推广美国AI技术以防止依赖中国 [2] - 政策框架源自硅谷科技领袖构想 特朗普上任后废除拜登2023年行政命令 制定新政策 [2] 星际之门项目进展 - 1月宣布启动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 但启动6个月后仍未落地任何项目 [3][5] - 项目已调降目标 计划年底前只建造一座小型数据中心 联合主导方OpenAI与软银存在选址分歧 [5] - OpenAI最新声明称与甲骨文达成协议 额外开发4.5吉瓦数据中心 但未透露时间表 [5] 企业投资动态 - 特朗普宣布获得谷歌 Coreweave和黑石集团总计920亿美元的能源与数据中心投资 [3] - 甲骨文CEO表示"星际之门尚未形成" 阿联酋MGX基金具体作用不明 [5] 美国AI基础设施挑战 - PJM电网运营商警告AI驱动电力需求激增 数据中心密集区电网容量耗尽 [6] - 新建发电设施需耗时数年完成影响研究 现有输电基础设施已不堪重负 [6] 中美AI竞争态势 - 美国媒体担忧出口管制带来的算力优势减弱 中国通过自主创新紧追美国 [6] - 中国企业更注重AI应用 可能在颠覆性产品创造和制造业机器人领域取得优势 [6]
与美贸易谈判,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分别设“红线”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9
韩美贸易谈判 - 韩国政府设定谈判"红线" 不开放牛肉和大米市场作为筹码 转而考虑扩大开放燃料市场 [1] - 韩国要求美国全面免除或减少对钢铁和汽车征收的关税 美国则要求解除对美国牛肉进口禁令并扩大大米进口 [1] - 韩国2024年进口美国牛肉达22.2亿美元 是美国牛肉最大进口国 美国大米占韩国关税配额的32% [1] 印美贸易谈判 - 印美在农产品和乳制品关税问题上陷入僵局 印度拒绝削减乳制品关税 [2] - 印度保留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的权利 美国抵制印度提出的减免钢铁、铝和汽车关税要求 [2] - 美国代表团预计将访问新德里继续谈判 [2] 马来西亚与美国贸易谈判 - 马来西亚寻求美国将25%关税降至20%左右 拒绝延长对美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等要求 [2] - 马来西亚政府在涉及对马来人和土著人民优惠待遇方面设定"红线" [2] - 马来西亚官员警告草率协定可能带来的风险 凸显小型贸易国与美国谈判的艰难处境 [3]
从印度宪法看种姓特留权变迁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9
印度种姓特留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 印度宪法废除种姓歧视并引入反向歧视措施,包括在受教育权、公职就业、选举席位等方面给予低种姓特留配额 [1] - 1951年印度政府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设立17.5%特留权(12.5%表列种姓+5%表列部落),1970年调整至22.5%以匹配人口比例 [1] - 1980年代后特留权扩展至"其他落后阶层",新增27%配额使总比例达49.5%,部分邦甚至突破50%上限 [2] 种姓特留权的政治与社会影响 - 最高法院通过判决限制特留权扩展,设定50%上限并引入"奶油加层排除规则"以筛选真正需要扶持的群体 [2] - 种姓歧视仍根植于印度文化,例如贾特人因争取特留权引发大规模抗议导致城市停摆 [2] - 高种姓群体存在身份标榜现象,而平权活动家则通过改姓等方式对抗传统种姓观念 [2] 特留权制度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 非特留权种姓群体(如贾特人)即使考试成绩优异仍因制度限制难以获得公职机会 [3] - 跨种姓婚姻因家庭反对难以实现,反映制度未能消除深层社会隔阂 [3] - 部分家庭主动淡化子女种姓教育以阻断文化传承,形成自下而上的改良尝试 [3]
西班牙媒体:荷兰王室国外度假消暑方式,被批“太奢华”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9
《阿贝赛报》称,荷兰国内的讨论还涉及其他欧洲王室的度假方式。其中,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和王 后莱蒂西娅被荷兰媒体视为正面典型。 报道称,荷兰王室每年都会前往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栋豪华别墅度假。该别墅购置于2012年, 如今估值接近500万欧元。别墅不仅配备私人泳池和码头,还能俯瞰爱琴海的优美景色。 每到夏季度假时期,针对荷兰王室的批评声便此起彼伏。部分民众认为,王室如此奢华的度假方式,无 疑是一种炫富行为,在民众面前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更让民众不满的是,王室舍近求远前往希腊 度假,一定程度上贬低了荷兰本国风景的吸引力。"他们真应该向其他欧洲王室成员学学!我希望他们 去泽兰省、林堡省或泰瑟尔岛度假,荷兰的风光明明很美!"荷兰王室问题专家玛塞拉批评说,"但我觉 得他们永远不会这么做。"另有民众认为,王室可以在度假地点和时间上寻求平衡。记者斯内尔表 示:"也不是说他们必须在国内待上几周,一个周末或者工作日也行啊。"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夏日已至,欧洲王室纷纷开始安排假期。"西班牙《阿贝赛报》23日报道称,荷 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因前往希腊度假引发民众不满,卷入舆论旋涡。 荷兰媒体称赞西班牙 ...
校方一再对美联邦政府妥协,哥伦比亚大学严惩“反犹”学生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9
哥伦比亚大学处分抗议学生事件 - 哥伦比亚大学对参与"反犹"抗议活动的学生进行严厉处分 包括留校察看 停学1至3年 撤销学位以及开除学籍 [1] - 受处分学生达70多名 其中约60人被停学且大多是两年 不到10人留校察看 至少一名情节严重者学位被取消 [1] - 学生需提交书面道歉方可返校 否则将面临开除 [1] 美国舆论反应 - 舆论呈现明显分化 有网民痛批这是该校的"耻辱"并鼓励被处分学生起诉校方 [3] - 右翼媒体强调学生抗议活动对校园及教学秩序的破坏 包括图书馆涂鸦和保安受伤 [3] - 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批评校方是对学生的"压迫行为" 认为校方已向政治压力屈服 [4] 事件背景与影响 - 因不满以色列对加沙军事行动 全美多所高校爆发学生抗议 哥大成为"震中地带" [3] - 自1968年反越战抗议以来 哥大首次允许警方入校镇压 [3] - 特朗普政府取消哥大4亿美元科研经费 双方谈判后校方接连妥协 [3] 与其他高校对比 - 相比哈佛大学去年仅10人被留校察看 宾夕法尼亚大学仅4名学生被停学 哥大惩处力度和规模堪称严苛 [4] - 哥大与政府谈判有进展 部分科研经费或将恢复 [4] - 抗议学生指责哥大此举是向特朗普政府示好让步 [4]
“踩雷事件导致两国边境争端急剧升级”,泰国宣布驱逐柬埔寨大使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2
泰柬外交关系降级 - 泰国副总理普坦宣布降低与柬埔寨的外交关系等级 召回泰国驻柬埔寨大使并驱逐柬埔寨大使出境 [1] - 泰国外交部已提交抗议信 截至发稿时柬埔寨尚未回应 [1] 边境地雷事件升级 - 5名泰国士兵在泰柬边境被新埋地雷炸伤 泰国政府关闭第二军区所有边境检查站 [3] - 泰国军方强烈谴责称该事件违反国际人道主义原则和国际协议 认为是柬埔寨政府行为 [3] - 本月16日已有3名泰国士兵在同一区域触发新埋地雷受伤 [3] - 泰国国防部证实触发的是新埋地雷 军方已向47国武官通报调查结果 [3] - 泰国外交部谴责此举侵犯主权 违反《联合国宪章》和《渥太华禁雷公约》 [3] 边境争端历史背景 - 5月28日两国军队在争议地区发生短暂冲突 [4] - 6月中旬时任泰国总理佩通坦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通话录音流出引发争议 [4] - 佩通坦因此被停职 普坦代行总理职权 [4]
加拿大“跟踪”中国北极科考船,专家:本质上是滋扰民事船只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2
加拿大军方对中国科考船的监视行动 - 加拿大军方和海岸警卫队正在密切监视中国科考船"雪龙2"号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北极海域活动 [1] - 加拿大空军一架CP-140侦察机在"雪龙2"号离开白令海峡时在其附近飞行 [1] - 加拿大军方联合行动中心发言人表示将继续开展活动以防御潜在威胁 [1] 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的行动与回应 - 加拿大海岸警卫队一艘船紧随"雪龙2"号穿越白令海峡 [2] - 海岸警卫队最初否认监视行动,称任务是关注太平洋鲑鱼迁徙路线 [2] - 船舶追踪数据显示只有1/3的行程涉及已知鲑鱼迁徙路径 [2] 中国科考船的活动性质 - "雪龙2"号连续第二年出现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北极海域 [1] - 中国科考船开展的科考活动完全符合国际海洋法 [2] - 中国科考活动与世界其他各国在海洋科研领域的行动模式一致 [2] 加方的态度与立场 - 加拿大军方表示"竞争国家"正在探索北极水域和海底 [1] - 加方不愿披露事件情况,被专家认为是故意遮遮掩掩 [2] - 加拿大军方称"雪龙2"号目前不在加拿大领海内 [1]
西班牙媒体:美国“孤岛心态”令全世界厌烦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2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 - 现任美国总统任期史记录了一个国家试图孤立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众的故事 包括二战冷战期间的盟国和近几十年涌入的移民 [1] - 特朗普式世界观将其他国家及移民视为机会主义者 认为美国在贸易军事上被欺骗 损失数十亿美元 [1] - 美国正试图与他国脱钩或重新定义关系 措施包括加征关税 质疑北约条款 转嫁乌克兰援助成本 取消对贫困地区人道主义援助 [1] 全球对美国的态度变化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 特朗普不受欢迎损害美国形象 西班牙80%受访者对其持负面看法 欧洲趋势相似 仅匈牙利例外(反对率46% 支持率53%) [2] - 拜登和奥巴马在国际上更受欢迎 拜登重视国际承诺 奥巴马在瑞典支持率曾达93% [2] - 特朗普2 0政策全方位败坏美国形象 例如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导致500吨应急饼干被焚烧 原计划供150万营养不良儿童 [3] 美国旅游业与教育行业衰退 - 美国高校面临资金福利流失 招收外国学生卷入法律纠纷 削弱对海外科学家学者及本国公民吸引力 [4] - 政府针对支持巴勒斯坦游行的学生采取严厉措施 包括吊销签证和监禁 同时加强驱逐无证移民和非裔公民 [4] -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数据显示 美国是184国中唯一外国游客消费下降的国家 国际游客数量仅为2019年80% [4] 贸易政策变化 - 特朗普首个任期结束时 美国平均关税从1 5%升至2 5% 过去6个月进一步从2 5%升至16 6% 创百年纪录 [5] - 预计8月1日贸易协定最后期限到期后 除非第4次延长关税暂缓期 关税还将上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