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ybercab

搜索文档
特斯拉下一代智驾芯片,太猛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5 09:44
特斯拉AI芯片与自动驾驶硬件发展 - 特斯拉正在开发下一代AI5 FSD计算机,搭载内部开发的AI芯片,采用3nm工艺,预计2026年底量产,比原计划推迟一年[3] - AI5计算机性能预计在2000-2500 TOPS范围,比当前HW4快5倍,可能突破美国政府AI芯片出口限制[3][6] - 公司已开始规划AI6硬件,采用可扩展设计,可用于Optimus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并与Dojo超级计算机芯片融合[5][15] 硬件性能与升级路径 - 当前HW4/AI4芯片性能已达极限,需要提升5-10倍才能实现无监督完全自动驾驶[4] - HW3车主升级路径暂时搁置,因HW4功率和冷却要求更高,可能需更换摄像头和重新布线[11][12] - HW4已具备无人驾驶能力,但AI5将消耗2-3倍能量,需全新电气和冷却系统,预计2026年底量产[14][26] 自动驾驶功能进展 - 特斯拉Robotaxi试点平台计划于6月21日当周发布,使用12台配备AI4硬件的Model Y[7] - FSD参数数量将增加10倍,但受限于HW4内存带宽,北美FSD采用率自V12以来达25%[23] - 公司计划年底在湾区和奥斯汀实现自主交付,已向客户交付可在高速公路行驶30分钟的Model Y[20] 供应链与生产计划 - 特斯拉与台积电合作生产3nm N3P芯片,可能成为该工艺最大客户之一,三星作为替代代工厂[7] - AI5/HW5将配备改进的FSD摄像头,包括三星"全天候"摄像头,可在1分钟内融化冰雪[7][8] - Dojo 2超级计算机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规模达10万台H100等量设备[31] 全球市场拓展 - 特斯拉准备在中国更广泛推出FSD Supervised(HW3),等待监管批准[18] - 欧洲FSD审批进展中,荷兰为主要监管机构,预计本季度末或年底前获批[19] - 公司已将Giga Texas Cortex训练计算能力扩展至67,000个H100等效计算能力[21]
AGI率先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
天风证券· 2025-05-25 17: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上次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或是Robotaxi元年,政策端法律法规完善,用户体验端更具吸引力,市场规模有望增长 [4][5][6] - 建议关注Robotaxi厂商小马智行和特斯拉,激光雷达领域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线控转向领域耐世特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Robotaxi定义及核心 - Robotaxi即无人驾驶出租车,支持L4级和L5级自动驾驶技术,核心包括硬件和软件 [10][13] 政策环境 - 中国全国性政策给出准入和上路途径,地方性政策进一步规定,美国推出AV - STEP框架 [5][14][15] 用户体验 - Robotaxi更安全、更便宜、更舒适,消费者愿意搭乘,市场数据表现良好 [6][9][24] 市场空间 - 203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2550亿涨至8003亿,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接近5000亿,渗透率达32% [6][26][27] 主要厂商 - 小马智行自研技术安全性高,合作降成本,接入多平台;特斯拉有智驾算法和量产能力 [36][37][40] 重要零部件 - 线控转向推荐耐世特,激光雷达建议关注禾赛科技、速腾聚创 [41][44][45]
没有司机的萝卜快跑,正悄悄1天跑完1.5万单生意
36氪· 2025-05-23 18:46
行业动态 - 中国头部Robotaxi玩家近期密集公布进展,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萝卜快跑 [1] - 行业进入规模扩张和出海竞速阶段,中美企业同步推进 [16] - 行业焦点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以降低成本和加速盈利 [19] 小马智行 - 宣布进入量产元年,计划年底前部署1000辆Robotaxi车辆 [1] - Robotaxi业务乘客订单车费同比增长800% [1] - 与Uber在中东达成合作,并在卢森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26] 文远知行 - Robotaxi车队已覆盖3大洲10个城市,车辆超过1200辆 [1] - 获得Uber 1亿美元追加投资,达成行业最大规模合作计划 [1] - 计划未来5年将Robotaxi服务扩展至15座新增城市,覆盖中东和欧洲市场 [23] 萝卜快跑 - 一季度完成140万次出行服务,日均15555单,每分钟完成10单 [1][7] - 订单量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27.3%,增速持续提升 [9] - 已部署超1000辆无人车,全球累计服务超1100万次 [7] 成本控制 - 第六代车成本比五代下降60%,单价20.47万元/台 [4] - 实现100%完全无人驾驶运营,节省人力成本 [6] - 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合作,实现无人充电 [6] 运营模式 - 从重资产自营转向轻资产合作模式 [11] - 与神州租车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技术授权和合资运营降低资产投入 [11] - 该模式已验证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可行性 [13] 国际化扩张 - 已进入中东市场,在迪拜部署超千台无人车 [13] - 获得香港载客测试许可,拓展右舵市场 [13] - 计划在瑞士和土耳其落地,将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 [13] Waymo - 车队规模突破1500辆,行业领先 [17] - 周订单量超25万次,平均每分钟24单 [17] - 累计提供超1000万次付费乘车服务 [17] 特斯拉 - 计划6月在奥斯汀投放10辆Robotaxi,数月内扩张至1000辆 [19] - 初期使用Model Y运营,Cybercab预计2026年量产 [19] - 车主可将私人车辆加入车队运营以增加收入 [21]
大摩分析师:关于特斯拉,这是马斯克最重要的一句话,跟小米YU 7有关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20:23
特斯拉战略方向 - 马斯克强调长期发展重点为自动驾驶和Optimus机器人[1] - 公司将在40天内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的Cybercab 初期部署10辆 计划几个月内扩展到1000辆[3] - 优先在特斯拉友好州(德克萨斯 内华达 加利福尼亚 佛罗里达)部署服务 最终形成"枢纽-辐射"网络模式[3]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特斯拉坚持"视觉优先"技术路线 认为多传感器系统容易产生混淆导致事故[4] - 马斯克指出美国缺乏联邦自动驾驶标准 呼吁制定统一国家法规[4] - 公司可能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开放FSD授权 但摩根士丹利认为其重要性已降低[4] 市场竞争格局 - 小米YU7成为特斯拉新竞争对手 外观设计高端(类似法拉利/阿斯顿马丁)但价格亲民(与丰田凯美瑞相当)[1][4][5] - 摩根士丹利质疑特斯拉是否应继续推出传统方向盘电动车 建议专注前沿技术领域[5] - 小米YU7的性价比优势给特斯拉带来市场竞争压力[4]
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进入「车企全担」时代
36氪· 2025-04-30 18:34
文章核心观点 - 广汽埃安与滴滴合作的前装量产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预计今年底量产交付,其宣布为未来L4车型的自动驾驶安全担责兜底,推动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进入“车企全担”时代,这是智能驾驶行业迈向L3乃至L4的关键一步 [6][16][30] 分组1:飞机与汽车安全冗余设计对比 - 飞机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每百万次飞行总事故率是1.01,其冗余设计哲学使事故率极低,如配备双引擎和“双通道驱动”设计 [3] - 汽车复制并超越了飞机的安全冗余设计,广汽埃安与滴滴合作的前装量产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整体安全目标超出普通航空水平1000倍 [4][7] 分组2:广汽埃安前装量产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情况 - 该车预计今年底量产交付,明年在广州和北京部分区域示范运营,2027年面向个人用户推出 [6] - 前装量产指车辆出厂时配备完整自动驾驶硬件系统,相比后装具有更高可靠性、更好系统集成度和更低成本,是自动驾驶车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基础 [9][11][12] - 该车有广汽制造经验与全域安全技术,以及滴滴全新一代L4软硬件技术方案和多维度安全冗余体系,在八大关键系统设置安全冗余备份 [12] - 该车出现意义重大,未来向私人出售后,营运车辆可24小时工作,网约车司机有更多休息时间和收入 [12] 分组3:广汽埃安为智驾担责兜底原因 - L2级辅助驾驶责任主体是驾驶员,L3、L4级责任开始从用户转向车企,广汽埃安承诺为未来L4车型的自动驾驶安全担责兜底,该车成为“全球首款厂商担责的智驾车” [15][16] - 硬件配置方面,该车搭载33个传感器,比行业平均水平超出65%,搭载10颗激光雷达实现360°无死角覆盖,还率先搭载红外相机,中央大脑算力高达2000TOPS [17][19] - 智能驾驶技术积累方面,广汽2013年开发第一代无人驾驶概念车,2019年开始普及L2级组合驾驶辅助,积累了近140万用户、40亿公里行驶数据 [19] - 埃安成为广汽排头兵,旗下AION RT获15万人认可,今年3月推出“智驾险”,运营L4车型已超4000万公里且数字每天增长 [20] 分组4:智能驾驶行业责任划分问题 - 目前车辆智能驾驶功能停留在L2级,但宣传远超L2,事故责任划分模糊,工信部要求车企规范宣传并担负主体责任 [24][25] - 智能驾驶进入L3前夜,但L3权责划分尚未清晰,智驾责任划分迫在眉睫,需要车企主动承担责任 [26] - 实现L4级智能驾驶需法规健全、伦理考量,事故责任从驾驶员转移到车企是突破L2迈向更高维度智能驾驶的前提 [29] - 广汽埃安设置完整责任划分体系,对L2用保险兜底,对L4主动担责,选择与滴滴合作并承诺担责,推动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进入“车企全担”时代 [30]
日本工资涨幅创32年新高,Siri部分AI功能将推迟发布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3-10 23:02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多个财经事件展开,包括2月中国CPI和PPI数据、日本工资与通胀情况、苹果Siri功能推迟、特斯拉Cybercab亮相、大疆加班政策、7 - Eleven收购案、韩国投资者买入中国股票以及3月10日中国股市行情等,分析各事件现状、成因及影响 [1][3][5][7][9][11][13][15] 中国经济数据 - 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1 - 2月平均比上年同期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1%,1 - 2月平均比上年同期下降2.2% [1] - 2月春节过后旅游需求减少、食品供应充裕致CPI下降,3月春节因素消退后CPI可能回正,但达2%全年目标需促消费政策加码;PPI改善迹象不明显,国际原油价格回落为3月PPI修复增添不确定性 [1][2] 日本经济情况 - 今年1月日本劳工基本工资同比增长3.1%,创32年新高,但名义现金收入增速放缓至2.8%,实际现金收入同比下降1.8% [3] - 人口老龄化致劳动力短缺,企业提高工资推升基本工资,“工资 - 价格”螺旋使通胀水平加速上行,或为日本央行未来加息打开空间 [3][4] 科技公司动态 - 苹果语音助手Siri部分AI功能推迟至2026年发布,其AI战略面临技术挑战,AI手机距消费者应用尚不成熟 [5] - 苹果市场领先优势渐失,推迟发布或为保证效果,但可能让用户失望,若后续拿出出色AI产品或扳回一城 [6] - 特斯拉Cybercab亮相得克萨斯超级工厂,预计2026年投入生产,成本低于30000美元,但无人驾驶应用面临安全和监管等挑战 [7][8] 企业管理政策 - 大疆开启“不准加班”运动,强制员工晚上9点下班,互联网和制造行业多家公司加入“反内卷”行动 [9] - 加班文化折损员工创新能力,合理制度让员工精力恢复、提高效率,紧急项目加班发加班费员工可接受 [9][10] 商业收购事件 - 7 - Eleven母公司柒和伊与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CT收购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双方就剥离门店达成共识以解决反垄断问题 [11] - ACT收购过程波折,收购或提高影响力,但引发垄断和“产业空心化”担忧,收购案未来走向不确定 [11][12] 股票市场情况 - 2月韩国投资者投资中国内地和香港股票月度交易额达7.82亿美元,环比增长近两倍,多买入科技行业龙头企业 [13] - 外资机构唱多中国市场,但全球资本集中在科技板块,消费、地产等板块未受青睐,稳定型资金流出势头未改 [13][14] - 3月10日沪深两市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成交额缩量,AI医疗等概念股上涨,算力等概念股下跌 [15] - 市场成交量难支撑AI和机器人两大主线并行,两会新政策引发资金炒作兴趣,市场方向选择意愿偏弱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