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网
icon
搜索文档
冬季如何科学进补?专家提示
人民网· 2025-11-06 17:22
会上,有记者提问,立冬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觉得"冬补就得大补",担心不补就会抵抗力下 降,民间流行用"膏方"进补,什么是膏方?膏方是否人人适用?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 康(立冬)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齐文升提示,有几类人群是不适合服用膏方的,一个是体质湿热的,比如日常见到的病人,形体比 较肥胖,口干口苦、心烦急躁,或者大便干燥、黏滞或者舌红,苔是黄腻的,这一部分病人中医认为是 湿热的体质,如果膏方进补,就等于火上浇油,反而会加重原本湿热的体质;第二是存在急性感染的一 些患者,比如像感冒发烧,或者有肺炎、有胆囊炎、急性胃肠炎等等这些急性感染的时候,中医认为他 体内有病邪,这个时候进服膏方,就等于把这个邪闭在体内了,邪气不能正常的排泄,这样的话反而会 加重病情;第三,膏方一般是含糖的,所以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尽量不要吃,因为对血糖的控制很不 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表示,冬季进补是古人的传统智慧,但是冬补不等于蛮 补,膏方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补剂,临床上一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才能确认这个患者是不是适 合膏方进补 ...
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 “粤字号”品牌擦亮大湾区名片(人民网)
人民网· 2025-11-06 17:12
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概况 - 广东省已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2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1] - 凤凰单枞茶、英德红茶、新会陈皮等10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清单》 [1] - 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服务基地围绕国际地理标志研究、大数据中心、产品交易运营等七大功能构建服务体系 [5] 增城丝苗米产业效益 - 增城丝苗米品牌价值突破51.5亿元 [1][4] - 产业带动3.4万户农户就业,年产量达4.4万吨,核心区产值近19亿元 [2] - 通过订单收购、优质优价机制累计带动农户超6000户,实现每户年均增收超2000元 [2] 品质管控与品牌建设 - 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需经过超20项检测 [3] - 产品包装上使用溯源码,可查询从种植到货架的全流程信息 [3] - 重点规范引导20家左右授权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推动统一生产环境和外包装 [4] 市场推广与产业融合 - 创新农旅融合模式,常态化举办丰收节、荔枝节等活动,并在广州塔、正佳广场等场景推广 [4] - 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包揽广东省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前十名中的前两名 [4] - 线上开发地标小程序,集中推广20家授权企业产品,其中七成以上拥有自有电商平台 [4] 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 - 增城区拥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位居全省各区县第一 [2] - 增城荔枝品牌价值达24.8亿元 [4] - 地理标志产业正打通产品—产业—品牌—市场—保护—富民全链条 [5]
激发创新源动力 知识产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人民网)
人民网· 2025-11-06 17:12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力与全球排名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首次跃居全球首位,澳门—珠海集群连续两年进入全球百强 [2] - 截至今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有效发明专利达81.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达852.4万件,均占国内总量约1/6 [3] - 今年上半年,湾区内创新主体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达1.35万件,同比增长超过30% [3] 知识产权质量与密度 - 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珠海、广州三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为116.9件、73.1件和41.4件,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6]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的创新实力通过全球排名和专利数据得到体现 [2][3]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与生态构建 - 广东省围绕“专利产业化”主线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8条具体举措,并发布区域专利信息超12万条、技术需求信息1100余条 [7] - 今年1-8月,广东省达成专利开放许可1413次,占全国总量的25.3%,上千项专利技术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获得转化 [7] - 深圳市今年以来专利转让2万件次,许可6500余件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累计超2000亿元,惠及企业近7000家次 [8] 区域合作与政策支持 - 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开展五方面工作:强化政策引领、全面加强保护、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夯实发展基础 [3] - 布局建设4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建设14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 [9] - 香港申请人自2023年起可通过广州、深圳代办处提出专利申请优先审查请求,并从今年6月底开始享受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 [9] 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4] - 知识产权系统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合作 [4] - “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跃上14万亿元,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8]
从“专利成果”到“生产力引擎”:知识产权事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人民网)
人民网· 2025-11-06 17:12
展会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大连举行,主题为“专利转化运用 赋能创新发展” [1] -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17家展商参与 [1] - 自2002年起,专交会累计参展单位超过万家,参会人员超过100万人次,参展专利项目和产品超过10万件,交易额超百亿元人民币 [6] 政策支持与整体成效 - 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21个部门自2023年部署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从产业创新、成果转化、金融赋能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 [1] - 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15.4万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达14.2万次 [1]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3.3% [1] - 专项行动实施以来,辽宁省专利转让年均增幅超过35%,经备案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突破170亿元 [5] 前沿技术展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展示我国化工领域首个行业级智能研发平台“智能化工大模型”,实现“从实验室一步到工厂”的颠覆式研发 [3] - 上海智元新创展出“远征A2”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与“Omnihand O12”灵巧手 [3] - 上海微创医疗展示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 [3] - 沈阳自动化所研发的“超声扫描显微镜样机系统”实现材料内部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关键技术指标已接近国际同类水平,未来将逐步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 [4] 专利转化应用案例 - 宇树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扭矩密度电机破解高成本瓶颈,实现机器狗在复杂地形的高效运动 [4] - 灵伴科技的AI+AR智能眼镜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运维与远程协作场景,显著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性 [4] - 中铁五院研发的世界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昆仑号”填补全球同类设备空白,已在福厦、沈白等多条高铁线路推广应用 [6] 国际影响与趋势 - 2024年欧洲专利局收到20万份专利申请,其中中国申请人的申请量占比超过10%,使中国成为第四大申请来源国 [5] - 自2018年以来,中国向欧洲专利局的专利申请量增加了一倍多,自2014年以来增加了四倍 [5] - 中国在电池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去年增长了79%,在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申请量也增长迅速 [6]
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有效发明专利达81.7万件(人民网)
人民网· 2025-11-06 17:12
知识产权总量与占比 - 截至今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有效发明专利达81.7万件,有效注册商标达852.4万件 [1][1] - 有效发明专利和注册商标数量均占国内总量的约六分之一 [1][1] 国际创新地位与排名 -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跃居全球首位 [1] - 澳门—珠海集群连续两年进入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1] 国际专利申请增长 - 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主体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1.35万件 [1]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超过30% [1] 知识产权发展策略 - 知识产权系统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合作 [1] - 发展策略旨在促进创新要素高效聚集和加速转化,为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提供支撑 [1]
深港创新双向赋能 知识产权护航大湾区经济腾飞(人民网)
人民网· 2025-11-06 17:12
深圳创新动能与知识产权成果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1]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2.3% [1]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0件 [1]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核心业务框架 - 搭建“两全两快”核心业务框架,即全领域知识产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 [4] - 围绕新能源、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珠宝加工等重点产业提供服务 [4] - 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或委托的专利受理、优先审查、费用减缴备案等业务 [4] 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2024年深圳企业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案件6万余件,占全国近一半 [4] - 建立“五位一体”海外保护体系,涵盖风险预警、案件监测、纠纷指导等 [4] - 在海外诉讼高发地区建立监测机制,第一时间向涉诉企业同步信息 [5] -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公益性应对指导,邀请欧美律师等海外专家咨询 [5] - 深圳企业在海外专利诉讼中原告比例已接近40% [5] 深港知识产权协同与服务 - 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将香港创新主体纳入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范围 [6] - 针对香港创新主体改造专利预审管理系统,打通线上办理流程 [6] - 6月起服务正式启动,香港理工大学、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已完成备案 [6] - 首件获授权专利来自香港一家专注“大模型+全栈机器人”技术的企业 [6] 知识产权数据监测与服务平台 - 知识产权数据监测平台汇集专利、商标、版权等多领域信息并跟踪海外动态 [4] - 通过实时更新的知识产权数据热力图展示不同区域创新活跃度 [4] - 建立境外商标抢注常规化预警体系,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咨询 [5] - 业务大厅设立“港澳业务咨询”专属窗口,促进深港创新要素流动 [5]
向“新”而行 知识产权激发深圳创新源动力(人民网)
人民网· 2025-11-06 17:12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地位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首次跃居全球首位 [1] - 澳门—珠海集群连续两年进入全球百强 [1] - 粤港澳大湾区被视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创新高地 [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深耕“ADC+MCU”双技术平台二十余年 [1] - 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30% [2] - 截至今年6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1300件,获授权专利超500件(含美国专利),专利数量在科创板芯片设计上市企业中名列前茅 [2]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为全球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的企业,正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研发机器人视觉与灵巧手等核心技术 [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近19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70% [4] - 通过PCT途径进行全球专利布局,国内专利预审制度加快了专利授权速度并提升了专利质量 [4] 深圳市卡儿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为汽车应急启动电源领域的“隐形冠军”,产品远销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4] - 公司曾三次直面并赢得了美国“337调查” [4] - 企业“出海”时,知识产权被视为“先手棋”,包括及时申请专利、积极应对诉讼以及寻求政府帮助 [5] 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 知识产权赋能企业发展,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1] - 知识产权不再是科技创新的“附加项”,而是与技术研发共生、为市场开拓护航的“必需品” [5] - 从专利分析明确研发方向到专利预审加速全球领跑,再到专利保护护航海外市场,体现了知识产权的护航作用 [5]
人形机器人格斗表演亮相进博会
人民网· 2025-11-06 16:56
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宇树科技展台,人形机器人进行格斗表演。 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宇树科技展台,人形机器人进行格斗表演。 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宇树科技展台,裁判宣布人形机器人格斗开始。 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宇树科技展台,人形机器人进行格斗表演。 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宇树科技展台,人形机器人进行格斗表演。 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宇树科技展台,一名媒体记者与人形机器人互动体验格斗。 11月6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宇树科技展台,人形机器人进行格斗表演。 ...
走近川西高原大国重器:接收解码“天外来信”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人民网· 2025-11-06 16:56
这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内的大型超高能伽马源立体跟踪装置(LACT)(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2018年6月19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正式开工;下图:位于"拉索"中心的三个密闭"大水池",这是水切伦科夫探测器 阵列,水底安装着2000多个国产20英寸超大型光电倍增管(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10月28日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 "蓝箱子"里装着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构成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10月28日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 10月28日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 10月28日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 10月28日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 10月28日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 10月28日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无人机照片)。 ...
雅培携前沿生命科技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人民网· 2025-11-06 15:58
参展概况 - 公司以"暖心科技 健康未来"为主题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 [1] - 公司集中展示在医疗器械、诊断、药品与营养品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1] 产品与创新 - 公司带来十余款首秀产品,涵盖全球领先的生物可穿戴传感技术、高效安全的微创诊疗、个性化的诊断解决方案、高质量的医学营养品和药品 [2] - 得益于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公司多款创新医疗科技陆续落地中国市场 [2] 市场战略与影响 - 公司高管表示,进博会提升了公众对公司前沿生命科技的了解,并促进了与大众、行业及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2] - 公司期待为中国大众带来更多健康解决方案,以助力优化诊疗、提升医疗效率、改善健康管理体验,创造更持久的健康价值 [2] - 公司深耕中国三十余年,持续推动创新成果落地以惠及广泛人群,助力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