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打造全国节水型城市标杆
杭州日报· 2025-05-13 11:15
城市节水措施与成效 -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节水型城市",通过系统性思维和创新实践推动节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国提供示范样本 [1] - 累计完成1125个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2023—2024年升级80.6公里老旧供水管网,2024年公共管网漏损率降至3.79% [1] - 创建623个省级节水型小区和321家节水型单位,形成城乡示范网络 [1] 再生水利用与技术创新 - 2024年杭州再生水利用量达2.44亿立方米,利用率升至19.98% [2] - 市政环卫与绿化作业年取用河道水量超300万立方米,实现"优水优用、低水高用" [2] - 临平经开区新奥—喜得宝中水回收项目年回用中水110万吨,减碳1001吨,创造经济效益377.5万元 [2] - 民生药业项目每年可再利用药业废水50万吨,推动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升级 [2] 全民参与与节水文化 - 通过智慧水务展示、社区节水课堂等活动激发市民节水行动自觉 [2] - 从老旧小区供水改造到再生水洗车试点,节水理念渗透至企业和家庭 [2] 未来规划与目标 - 杭州将继续以城市更新推动节水提质,以定额管理强化节水增效,以服务创新引领节水转型 [3] - 目标是为全国城市践行"节水优先"提供实践经验,绘就"人水和谐"现代化图景 [3]
杭州“中国数谷”阶段性成果发布:超120家数商企业 接入“三数一链”
杭州日报· 2025-05-13 11:01
中国数谷·西湖论剑大会核心成果 - "三数一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杭州试点发布阶段性成果 包括数据交易场所 数据发票 数联网和区块链跨链互认机制的组合框架 [1] - 成果框架包含1个共创平台 2项测试规范 3大可信数据空间 6大工具平台服务 8大行业场景应用 120家数商企业接入 [1] - 中国数谷·数联互通开源共创平台已支撑农业 消费等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并加速推进教育 医疗等新兴领域布局 [1] - 《"三数一链"数据枢纽测试规范》等两项标准规范为跨行业数据流通奠定技术基石 [1] 数商企业接入与应用情况 - 超120家数商企业接入"三数一链" 覆盖金融 农业 教育等领域 分布全国10个省份 [2] - 兵峰数字运营的农业可信数据空间覆盖超100家农业企业 完成作物模型交易 [2] - 数云信息构建的消费领域大模型及数据集为美妆 服装等38个品类提供精准营销支持 [2] - 恒生聚源 安恒信息 浙江电信等企业推出的金融投研 网络安全 反诈模型等工具平台已在12个以上行业落地应用 [2] 跨区域合作与倡议 - 杭州高新区与烟台市莱山区启动跨区域合作 整合两地数商企业与制造业资源 共建数据基础制度 共享数据基础设施 共育数字产业集群 [2] - 发布"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倡议" 在深化制度创新等五个方面构建发展新格局 [2] 其他重要发布 - 发布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阶段成果 《安全智能体魔方:成熟度模型评价研究报告》和《数商企业评定标准(试行)》 [3] - 高新区将锚定数字经济新引擎等战略目标 探索完善数据制度体系 做优做强数据基础设施布局 提升数据资源供给效能 [3]
余杭网络餐饮监管持续探新路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数字化餐饮监管创新 - 余杭区推出"阳光厨房"项目,通过物联传感设备实现后厨监控视频与外卖平台实时对接,让消费者可实时查看厨师操作过程[1] - "阳光厨房"具备智能识别功能,能自动检测未穿工作服、未戴厨师帽等违规行为,促使商家规范操作流程[1] - 该区建立了"网格+第三方+监管"协同治理模式,整合市场监管、社区网格员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力量,实现网络餐饮全方位监管[1] 外卖骑手参与监管 - 余杭区首创外卖小哥"吹哨人"制度,聘请专业培训后的骑手作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对商户证照不全、后厨卫生不达标等问题进行实时监督举报[2] - 市场监管部门对骑手提供的线索快速响应,启动核查处置程序并督促整改[2] - 该制度将传统"厨房重地闲人免进"转变为"明厨亮灶全民监督"的新型监管模式[2] 长效机制建设 - 余杭区计划探索食安责任保险、信用奖惩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2] - 通过数字化监管与线下协同治理相结合,构建食品安全共治生态[2] - 目标是为消费者建立更完善的"舌尖上的安全防线"[2]
杭州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中心成立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中心成立 -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与市社科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设立"杭州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中心"并揭牌 [1] - 授予浙江工商大学法治浙江建设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为"杭州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中心研究基地" [1] - 整合资源优势构建常态化、专业化、有杭州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机制 [1] 合作内容与目标 - 每年联合开展重点课题研究,为法治政府建设监督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1] - 与高校合作共建法治政府建设监督研究基地,定期开展基层调研与实践指导 [1] - 在乡镇司法所、基层法庭、派出所、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基层单位设立基层观测点,实时观测法治政府建设动态 [1] - 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发布《杭州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年度报告》,系统总结法治政府建设与监督成果 [2] 合作意义与专家观点 -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优化监察司法工委职能、以科学评估提升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 市社科院将发挥法治政府建设评估经验和人才优势,加快经验梳理、确立评估导向 [2] - 推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与实践应用,形成评估报告、资政报告等合作成果 [1]
“老家我来了”党建公益行——杭州站活动本周六举办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健康公益活动 - 浙大二院与杭州日报联合举办"老家我来了"党建公益行活动 旨在通过义诊和健康科普服务本地市民 [1] - 活动将于5月17日在钱江新城城市阳台举行 集结多学科专家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 每位专家限10个义诊号 [1] - 2023年以来该活动已组织300余名专家返乡服务 本次将重点服务杭州本地市民 [1] 义诊活动详情 - 活动包括"肠健康 常快乐"大型义诊 由消化内科等5个科室联合浙江省中医院3位专家共同参与 [2] - 活动响应全国营养周主题 旨在提升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认知 并提供专业预防管理建议 [2] - 设有义卖摊位 所得将全部用于IBD患者公益支持 [2] 专项健康服务 - 开展"轻生活 稳代谢"体重管理咨询 由内分泌科等4个科室提供专业建议方案 [2] - 举办血压管理特别咨询 由护理专家团队提供血压监测和日常管理指导 [2] - 参与专家包括风湿免疫科主任吴华香等10余位各科室资深专家 [1][2]
杭州地铁暖心加车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杭州地铁服务优化 - 地铁5号线自5月15日起调整工作日高峰期运营安排 包括延长早高峰时段至7点50分至8点50分 主城区段列车最短间隔缩短至2分50秒 运能提升至3 3万人次/时 [4] - 5号线高峰期小交路区段延后5站至育才北路站 新增人民广场站至蒋村站始发终到列车 扩大换乘覆盖范围 [4] - 乘客可通过杭州地铁App查看调整后的到站时间或拨打服务热线咨询 [4] 便民设施升级 - 观音塘站推出"彩虹便民手推车"服务 日均使用量达百次 5月11日新增3辆至总量6辆 主要服务于携带大件行李的批发市场客群 [6] - 手推车限载50公斤 集中在B2出入口通道 后续将分配3辆至C出入口 使用后需归还至指定点位 [6] - 该站作为7号线与9号线换乘站 毗邻四季青服装市场 针对客群需求优化服务细节 [6] 服务理念体现 - 公司持续推出个性化服务举措 包括手推车 服务伞 失物寄送等 以提升出行体验 [3] - 通过延长高峰时段 加密班次 调整交路等方式动态响应通勤客流需求 [4][6] - 强调以乘客需求为导向 从细节优化服务体验 [6]
杭州“5·12”防灾警报试鸣全域覆盖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防灾警报试鸣活动组织 - 杭州市国动办在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市警报试鸣活动,旨在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1] - 活动从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到全面开展巡检与联调工作,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以确保最佳效果 [1] - 新建成的基于态势的指挥系统首次应用于警报试鸣组织指挥工作,实现信息"一屏掌控",提高指挥效率和信息传递准确性 [1] 警报信号发放体系 - 联合18家相关单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警报信号发放体系,以全市千余台人民防空警报器为主要载体 [1] - 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城市户外大屏和农村大喇叭进行同步转播 [1] - 采用移动车载警报、手摇警报、地下音源等辅助手段填补信号覆盖盲区,实现全市警报信号全覆盖 [1] 宣传推广渠道 - 利用地铁数字电视1.3万余块屏幕和公交数字电视3千余块屏幕持续滚动发布警报试鸣公告 [2] - 三大运营商向市民发送200万余条警报试鸣提醒短信 [2] - "浙政钉"平台推送29万余条相关信息,突发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警报试鸣情况 [2]
长三角铁路海铁联运已超100万标箱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长三角铁路海铁联运表现 - 截至5月9日长三角铁路完成海铁联运超100万标箱较去年提前9天 [1] - 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海铁联运1004万标箱同比增8%其中上海港完成351万标箱同比增逾20%创同期新高 [1] - 铁路部门通过精准开车无缝衔接装卸船期开行"满轴"列车和"双快"物流模式减少车流停留时间 [1]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一季度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52亿元铁路水路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2%和102% [1] 物流基地与班列建设 - 合肥派河港芜湖塔桥阜阳国际物流港扬州江都铁路专用线等基地建成运营 [2] - 长三角至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线条达95条助力家电光伏五金等商品出口 [2] - 2025年二季度以来长三角主要港口海铁联运日均到发箱量超8000标箱 [2] 运输效率提升 - 铁路部门强化货运点线能力支撑保障线条兑现率促进大港海铁联运增运上量 [2] - 同步做好空箱衔接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2]
临“汛”而动 水陆空协同护桥安全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无人机桥梁检测技术 - 无人机对桥梁主梁、桥墩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图像数据采集[2] - 无人机作业覆盖半径达5公里 数据实时传输至数字管理平台[3] - 高空视角可锁定桥梁结构细微损伤 掌控桥梁"表层健康"[3] 水下机器人检测技术 - 水下桥梁检测机器人可检测涉水构件结构破损、钢筋锈蚀、混凝土剥落等情况[3] - 机器人操作高效便捷 数据实时回传 提高精细化检测水平[3] - 可精准捕捉水下桩基裂缝等隐蔽病害 告别人工"盲人摸象"式探测[3] 智慧养护体系 - 传统人工巡检依赖桥梁检测车 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4] - 无人机巡检技术打造全新桥隧巡检模式 满足道路养护发展需求[4] - 数据接入智慧养护平台 形成"检测-分析-养护"全链路闭环[4] - 每座桥梁拥有专属"数字账簿" 养护决策更科学高效[4] 技术协同应用 - "水陆空"协同养护模式 水下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平台[3][4] - 水下机器人守护桥梁"根基健康" 无人机掌控"表层健康"[3] - 构建智能防汛养护检测体系 筑牢"智慧养护防线"[4]
塘栖枇杷迎来大规模上市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塘栖枇杷市场供需情况 - 头批大棚塘栖枇杷上市价格高达每公斤200元 [1] - 露天塘栖枇杷进入大规模上市期 当前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公斤40元左右 [1] - 大棚枇杷亩产达1300斤 每日采摘量300-500斤仍供不应求 [1] - 2023年总产量预计达5000吨 属于枇杷大年 [1] 塘栖枇杷产业运营动态 - 设置集中销售区包含展销 自销 快递服务等功能区 已正式开放 [2] - 新增美食销售和休闲娱乐区将于5月17日开放 提供一站式服务 [2] - 在全镇范围内设立14个销售点 将陆续开放 [2] 塘栖枇杷生产周期特征 - 露天枇杷成熟呈现从西向东 从南向北的梯度特征 区域成熟期相差3-7天 [1] - 最佳采摘期预计在5月17日前后 销售周期持续至6月初 [1] - 当前南端果园已满树金黄 北端部分枇杷尚未达到最佳赏味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