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网
icon
搜索文档
浮动管理费 与您共进退 华商致远回报混合7月1日正式启航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5:26
公募基金行业里程碑式变革 - 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获批发行,标志着行业进入"与投资者共进退"的深度利益绑定新时代 [1] - 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A:024459,C:024460)作为首批产品之一,采用"持有期限+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 [1] - 改革核心是将管理费与投资者持有期限及基金业绩表现挂钩,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1] 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费率结构 - 业绩比较基准为证A500指数收益率×6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1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 [2] - 持有不足1年按1.20%年费率收取,持有1年以上分档收费:超额收益率>6%且正收益时收1.50%,超额收益率≤-3%时收0.60%,其他情况收1.20% [2][3] 华商基金投研实力与业绩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长期业绩突出:近7年排名第3/111,近5年排名第8/135 [5] - 投研体系以"深度研究驱动投资"为特色,构建专业高效平台 [5] - 基金经理张明昕拥有9.5年证券从业经历(含4.2年投资经验),形成"基于产业趋势的景气投资"理念 [5][8]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专注产业0到1阶段风险成长投资、产业1到N景气投资及传统行业困境反转方向 [6] - 系统布局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AI大模型、算力、机器人等核心成长领域 [6] - 未来组合配置将延续深度价值与成长并重思路,关注行业景气反转与边际变化 [7] 产品发行信息 - 募集期为2025年7月1日至7月21日 [8] - 张明昕现任华商均衡成长混合、华商优势行业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 [8]
“AI预警+人工快速响应”双重保障,嘀嗒出行打造有温度客服新范式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5:24
安全守护 - 过去一年针对安全护航的客服外呼85.5万次,安全客服回复率100% [1] - 采用"AI预警+人工快速响应"双重保障机制,对潜在风险行程持续拨号直至用户接通 [1] - 用户触发"一键报警"时人工客服即时介入并同步启动应急流程 [1] 客服满意度提升 - 电话客服满意度达到98% [1] - 在线客服"非常不满意"占比大幅降低超过40% [1] 有温度客服体系 - 总结出"有温度客服五心法则":120%责任心、朴素同理心、高度用心、多一分贴心、真诚点赞真心 [1] - 2022年设立小红花回访机制,针对感人故事进行专属客服回访 [1] - 2022年至今小红花客服回访外呼超3万次,涉及多次获奖车主和乘客 [1] 优秀客服激励机制 - 2022年推出"C位出道计划",三年累计嘉奖优秀客服超过450人次 [2] - 35%客服人员获奖超过十次,单人最高获奖记录为34次 [2] - 评选标准更注重用户满意度而非接线量,形成正向示范效应 [2]
破发股唯捷创芯实控人拟减持 2022年上市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5:20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股东荣秀丽及孙亦军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32,937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0541% [1] - 减持将通过孙亦军股票账户实施,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 [1] - 荣秀丽直接持有公司12.38%股份(53,265,280股),均为IPO前限售股 [2] - 孙亦军直接持有3.42%股份(14,716,061股),其中232,937股为无限售流通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余为限售股 [2]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1][2] 公司股权结构 - 荣秀丽为公司董事长,孙亦军为董事兼总经理,两人为实际控制人 [2] - 孙亦军拟减持股份来源为集中竞价交易取得的流通股 [2]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4月12日科创板上市,发行4008万股,发行价66.60元/股,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3] - 募集资金总额26.69亿元,净额25.03亿元,超募1529.31万元 [3] - 原计划募集资金24.87亿元,用于集成电路生产测试、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发行费用总计1.67亿元,其中保荐承销费1.47亿元 [3] -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鸿特科技拟配股募资 近6年2年亏损4年扣非未超0.18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5:19
配股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原股东配售股份,每10股配售不超过4股,预计配售数量不超过154,912,320股 [1] - 配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5亿元,将用于泰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肇庆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7.28亿元,同比增长1.85% [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2.37万元,同比增长79.55% [2][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790.12万元,同比增长380.15% [2][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3亿元,同比增长10.9% [3] 历史财务数据 - 2019-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10亿元、11.73亿元、12.87亿元、15.19亿元、16.96亿元、17.28亿元 [2] - 2019-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28亿元、2088.17万元、-4751.66万元、1063.08万元、1549.64万元、2782.37万元 [2] - 2021年净利润亏损4751.66万元,同比下滑327.55% [4]
国林科技2年1期亏损 2019上市华福证券保荐2募资共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5: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 同比增长23.33%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95.89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71.46% [1][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22.61万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78.99%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5亿元 同比增长18.79% [2]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1.14万元 亏损同比扩大42.53% [2][3]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75.19万元 同比转正增长130.77% [2][3] 历史融资情况 - 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3.08亿元 发行价格26.02元/股 [3] - 2021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3.51亿元 [4] - 两次募资合计金额达7.07亿元 [4] 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19年7月23日在深交所上市 [3]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335万股 [3] - 保荐机构为华福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黄磊 柳淑丽 [3]
国际扩张和国内高端渠道布局并行 老铺黄金在上海开设第三家门店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5:14
公司扩张与布局 - 公司将于6月28日在上海国金中心商场开设第三家门店,年内还计划在上海新天地、上海恒隆广场等高端商圈继续扩张 [1] - 上海国金中心商场是国际一线品牌必争之地,公司选址于此延续了其高端商业渠道的定位 [1] - 截至今年4月,公司已完成国内全部头部商业中心的签约 [1] - 公司海外首店于6月21日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开业,客流量强劲,90%客户为首次到店 [1] 品牌定位与市场表现 - 公司是中国古法黄金第一品牌,首创"足金镶钻"和"足金珐琅"技艺,并将非遗技艺融入当代设计 [2] - 2023-2025年连续三年上榜《胡润至尚优品-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 [2] - 2024年销售业绩同比增长超160%,在中国内地单个商场收入、坪效跃居第一,超越国际一线奢侈品牌 [2] 行业影响与竞争力 - 公司打破了国际品牌对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垄断,颠覆了欧洲奢侈品牌不受中国本土竞争者威胁的认知 [2] - 凭借东方美学和古法黄金工艺,公司在奢侈品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逆势突围 [2] - 摩根大通报告指出公司海外首店表现超出预期,显示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1]
华森制药控股股东半个月减持315.82万股 套现5495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5:09
控股股东减持情况 - 成都地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68.76%降至68.00%,减持0.76%(3,158,200股),其中通过集中竞价减持0.23%(948,400股),大宗交易减持0.53%(2,209,800股)[1] - 减持均价17.40元,合计减持金额5495.27万元[1] - 2025年6月6日至6月9日期间,成都地建通过集中竞价减持0.73%(3,040,300股),大宗交易减持0.07%(308,000股),合计减持0.80%(3,348,300股),减持均价18.46元,金额6180.96万元[2][3] - 2025年1月24日至6月9日,成都地建累计减持835.19万股,持股比例从69.56%降至68.00%[3] 股东结构变动 - 成都地建无限售股份从41.24%降至40.49%(减少1.75%),有限售股份维持0%不变[2] - 一致行动人游洪涛、王瑛、添橙添利一号私募基金持股比例未变动,分别为17.34%、8.76%、1.41%[2]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无限售股份从49.18%降至48.42%,有限售股份保持19.58%不变[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12.04%,净利润7673.02万元,同比增长134.66%,扣非净利润5121.03万元,同比增长146.94%[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62亿元,同比下滑26.25%,主要因营运资金投入增加[4][5] - 基本每股收益0.1837元,同比增长134.6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68%,同比提升2.65个百分点[5] 公司控制权关系 - 控股股东成都地建由游谊竹控制,游谊竹与股东游洪涛为兄弟关系,游洪涛与股东王瑛为夫妻关系[3] - 游洪涛于2022年10月将587.80万股转让给添橙添利一号私募基金并签订一致行动协议[3]
开润股份实控人范劲松拟减持 上市以来3募资共募12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5:09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控股股东范劲松持有122,849,135股,占总股本51.69%,计划减持不超过4,753,420股(占总股本2.00%)[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1] - 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对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无重大影响[1] 公司上市及募资历史 - 公司于2016年12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新股1,667万股,发行价19.58元/股,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1] - 上市以来累计募资3次,总额达12.23亿元[1] - 首次IPO募集资金净额为2.96亿元(总额3.2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3,036万元)[2] 可转债发行情况 - 2019年12月发行"开润转债"22.3亿元,2020年1月23日起在深交所挂牌交易,债券代码123039,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2] 定向增发详情 - 2020年10月定向增发22,792,104股,发行价29.55元/股,募集资金净额6.59亿元(总额6.7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1,485万元)[3] - 增发后新增注册资本2,279万元,资本公积6.36亿元,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3]
破发股中一科技二股东拟减持 2022年上市超募18.8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4:21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中一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3,498,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000%,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的1.5493%,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18日至2025年10月17日 [1] - 中一投资当前持有公司股份14,196,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0866%,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的6.2865% [1] -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股份来源于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 [1] 股东结构 - 中一投资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03%,持股数量为10,920,000股 [2][3] - 公司实控人为汪立,其一致行动人汪晓霞持股比例为6.03%,持股数量为10,920,000股 [3][4] - 第一大股东H V持股比例为42.93%,持股数量为77,750,400股 [3] 公司历史与股权变更 - 公司原控股股东汪汉平于2021年4月6日去世,汪立继承其56.38%股份成为新任控股股东 [3] - 汪汉平弟弟汪汉池为中一投资的合伙人 [3] 上市与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4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1,683.70万股,发行价格为163.56元/股 [4]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7.54亿元,净额为26.03亿元,比原计划多募资18.87亿元 [4] - 原计划募资7.16亿元用于年产10,000吨高性能电子铜箔生产建设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 分红与转增 - 2022年6月2日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5股 [5] - 2023年6月16日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 [5][6] - 2024年5月7日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4股 [6] - 2025年5月8日公司宣布每10股转增3股,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6月6日 [7] 发行费用 - 首次公开发行费用总额为15,060.55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12,392.37万元 [5]
华测检测实控人方股票左手倒右手 近两年净利微增长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1:49
股份变动 - 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不超过1,726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回购股份后)的1.031% [1] - 转让方为博创21号资管计划、博创29号资管计划、博创30号资管计划和玄元166号私募基金,受让方为实际控制人持有100%份额的博时资管计划或玄元私募基金 [1] - 交易期间为2025年7月21日至2025年10月20日,交易价格根据二级市场情况确定 [1] - 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量不变,仍为371,183,884股,占公司总股本22.06% [1] - 本次股份变动出于资产优化配置需要,不涉及向市场减持,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和数量变化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0.84亿元,同比增长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1亿元,同比增长1.19% [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8.60亿元,同比增长9.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3亿元,同比下降5.30%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87亿元,同比增长7.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2.75% [4][5]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1.00%;经营现金流净额-8993.53万元,同比增长47.10% [4][5] 利润分配 - 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