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把“无事不扰”落到实处
海南日报· 2025-06-06 09:09
海南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政策 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省政府出台《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明确涉企检查的频次、标准及透明度要求,以制度刚性减少对企业干扰 [1] - 新规禁止无法律依据或未经公布的检查事项,禁止不具备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实施检查,防止行政权力过度干预企业经营 [3] 政策实施背景 - 过往涉企检查存在随意性、高频次、多头检查等问题,尤其在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中消耗企业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 [1] - 部门间缺乏联动导致重复检查,机械执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损害当地营商环境形象 [1] 政策创新举措 - 推广"综合查一次"模式,实现一次检查覆盖多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迎检次数 [2] - 实行涉企检查预约制,赋予企业拒绝权,并通过"亮码"机制公开检查信息与结果,提升透明度 [2] - 要求检查方式优化:可合并的不得重复检查,可联合的不得多头检查,非必要不进行现场检查 [3] 政策目标与效果 - 通过制度规范减少行政干扰,帮助企业"轻装上阵",激发市场活力 [1] - 强化监管科学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同时注重服务意识,平衡检查刚性与企业感受 [3] - 体现海南"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理念,形成连贯性政策体系(如综合检查、预约制、亮码机制等) [2][3]
省政协委员杨坤扎根海南投资兴业,助力文化事业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6-06 09:09
海南大鹏美术馆的文化交流活动 - 海南大鹏美术馆举办了"畅神·大千气象"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澄迈站),展出54位中国画名家的150幅精品佳作 [2] - 美术馆致力于搭建海南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跨区域特色展览活动吸引高水平文化艺术作品到海南参展 [2] - 美术馆已举办50余场文化艺术类活动,累计邀请省内外400余位艺术家参与互动 [3] - 美术馆成为海南美协、河南美协的写生创作基地以及省内高校教学实践基地,构建"展览展示+创作交流+人才培育"的文化生态链 [3] 杨坤的文化事业贡献 - 杨坤在2015年创立海南大鹏美术馆,先后承办"中原画风油画精品展"、"相聚长寿乡·泼墨龙水节——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等活动 [2][3] - 推动海南本土作品走出去,如"写意海之南——阮江华山水画展"等展览活动让外地观众感受海南文化魅力 [3] - 担任省政协委员期间,围绕加强澄迈东坡文化交流提交提案,建议多元化扶持东坡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4] 东坡文化发展提案 - 提案建议整合各类东坡文化资源,推动数字化合作与转化利用,探索"活化"路径,打造相关旅游线路 [4] - 建议打造东坡文化IP专题文化工程,形成延续性、示范性和品牌性的文化交流活动,赋能产业多样性融合发展 [4] - 提案得到省里有关部门和澄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澄迈正在全力打造文化强县,深挖苏东坡文化遗产 [4]
李荣灿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开展提案督办
海南日报· 2025-06-06 07:34
南繁种业发展 - 海南省政协主席李荣灿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繁硅谷建设及种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 [2] - 李荣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海南加强南繁基地建设责无旁贷 [2] - 省政协委员聚焦南繁种业的提案着眼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各承办单位要加快破解堵点难点,全面建设南繁育种公共服务体系 [2] 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 - 李荣灿走访住琼全国政协委员黄丽萍,对其带领村民发展芒果种植、共享农庄和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表示赞赏 [3] - 李荣灿勉励黄丽萍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带领乡亲们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3] 新业态与产业园区 - 李荣灿前往文罗产业园和海归小镇,详细了解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情况 [3] - 李荣灿关注短剧出海、游戏出海等新业态新产业培育情况 [3]
2024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海南日报· 2025-06-05 11:16
2024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2024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6月 综述 2024年,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和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 位,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战,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 流水平。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持平,保持有监测 历史以来的最好水平;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9.4%,比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6.9%,比2023年上升1.0个百分 点,创监测历史最优水平;无劣V类断面,与2023年持平。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 为Ⅱ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Ⅱ~Ⅳ类水质比例为86.7%,比2023年上升1.6个百分点。 全省近岸 ...
琼海:GEP连续3年稳步增长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5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 琼海市2021-2023年度GEP分别为788.58亿元、820.11亿元和910.65亿元,三年增幅达15.49% [2] - 琼海市在省内率先开展城市GEP核算试点工作,建立了本地化核算技术体系并连续3年常态化开展核算 [2] - 通过构建GEP核算技术体系、建立统计报表制度及科技赋能精细化核算,探索出地方特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 GEP核算应用与创新 - 琼海市建立科学完善的GEP核算制度,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问题,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碳汇交易、生态保护补偿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 [3] - 打造"GEP生态价"体系,搭建生态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3] - 未来将拓展GEP应用场景,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创新,打造海南省首批"生态酒店(民宿)" [3] 碳汇交易与生态经济发展 - 琼海市将围绕碳汇交易持续发力,创新构建大型活动碳中和、零碳机构建设、生态司法损害赔偿等多元应用场景 [3] - 通过拓宽碳汇市场需求,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3]
三亚:让生态文明之花在鹿城绽放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44
三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2024年三亚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PM2.5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城市饮用水水源等达标率均为100% [3] - 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整改提前6个月完成拆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提前一年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按期完成率达100% [7] - 三亚海棠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典型案例,亚龙湾、榆林湾、崖州湾入选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三亚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三亚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 [8] -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保护修复+休闲渔业'项目入选海南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8] - 探索"生态+旅游+公益"新模式,推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8] 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 2025年第一季度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率达99.55%,全省排名第二 [10] - 编制"1+5"规划框架体系,包括《三亚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 [9]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统筹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 [9] 未来工作重点 - 深入打好空气质量对标攻坚战,强化水体、土壤、海洋污染防治 [12] - 持续巩固提升禁塑成效,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底线 [12] - 按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12]
保亭创新赤田水库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打造共治共享样板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44
赤田水库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 核心治理模式为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三亚与保亭合作推动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2] - 系统治理贯穿全过程,重点包括农业面源治理、生态修复和智慧监测三大板块[2][3] - 创新采用"修复+监测"双轨制,新建12个自动监测站点并接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分析[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点实现土壤肥力提升与成本节约双重效益[2] - 实施水肥一体化、果园套种绿肥等化肥减量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量显著增加[2] - 通过精准治污使种植业污染负荷降低,相关技术在三道镇芒果园等区域取得实证效果[2] 生态修复工程成效 - 田滚河河口生态修复工程将直排污水的鱼塘改造为具备水质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3] - 湿地系统采用"调蓄塘沉淀+水生植物净化"双重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标排放[3] - 修复后形成水清岸绿的景观带,周边居民休闲空间品质提升[2][3]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完成流域污水管网全覆盖,实现居民生活污水100%收集处理[3] - 人工湿地系统兼具生态功能与民生效益,成为区域环境改善的核心"滤芯"[3] - 智慧监管平台整合多河流监测数据,实时预警水质异常情况[3]
海口连续七年开展两大湿地公园生态监测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44
生态监测成果 - 海口市完成五源河与美舍河两大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度生态监测报告,五源河新发现物种14种,美舍河新发现物种10种 [2] - 自2018年起连续七年开展生态监测,累计发现24种新物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海南苏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龙舌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等 [2] - 监测手段包括人工巡护和红外相机等设备,实现动物活动实时记录 [2] 监测内容与方法 - 监测范围涵盖植物、鸟类、鱼类、兽类、两栖动物、蜻蜓及外来物种,重点关注物种群落、分布及受威胁程度 [2] - 红外监测相机触发式拍摄技术有效捕捉海南特有珍稀物种露兜叶山蟌等20余年未记录的生物 [2] 生态保护应用 - 监测结果直接指导保护措施,如在豹猫活动区域增加监控设备布设密度 [3] - 发现野生稻后设置警示标识并加强公众宣教,提升社会保护意识 [3]
从浑浊到澄澈,五指山这条河如何重获新生?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44
生态修复工程完工 - 昌化江上游滨河雨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历时近5年完工 该工程有效改善了南圣河生态环境并引入旅游业态运营 [1][3] - 工程总投资超6亿元 治理河段全长17公里 重塑了南圣河、阿陀岭溪、太平溪的水系脉络 [10] - 通过建设14座生态溢流堰和生态缓冲带 实现汛期拦截洪流、枯水期蓄水保生态基流的功能 [6] 工程技术措施 - 采用"雨林+湿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设计 打造具有热带雨林特色的生态廊道 [5] - 实施"枯水期和丰盈期相结合"策略 构建"深潭"和"浅滩"复合型生态河床 兼顾防洪与生态功能 [5] - 完成8.13公里污水管网改造 解决污水直排问题 [6][9] - 在冲刷风险河段采用"三维水土保护毯+海绵土"防护措施 [5] 文旅融合成效 - 改造后的小岛公园完成2500平方米生态修复 新增音乐喷泉、浮漂营地等休闲设施 [8] - 民福坝改造为龙鳞状叠式堰坝 形成特色水景观 [7] - 端午假期全市接待游客4.91万人次 同比增长29.86% [10] - 通过民族时装"村秀"等活动 成功打造"城市会客厅"形象 [8] 历史文化保护 - 工程注重融合黎族苗族历史文化元素 修复两岸历史建筑 [7] - 打造80年代特色滨水游览线路 保留城市历史记忆 [7] - 借鉴长沙湘江橘子洲头经验 优化小岛公园设计 [7]
儋州发出首本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36
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颁发 - 儋州市首本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颁发给海南裕华和美乡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振 [1][2] - 该证书为企业土地使用、投入等长远规划提供保障 [2] - 证书可作为抵押凭证向银行贷款 [2] 项目背景与需求 - 项目为儋州市和庆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项目 [2] - 项目核心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使用效益 [2] - 项目内容包括建设"沉香+咖啡"立体种植示范园、种植沙姜及大黄姜、打造乡村文旅等 [2] - 项目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 [2] 政府举措与成效 - 儋州市资规局成立攻坚专班,主动对接农业部门 [3] - 通过明确职责、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引、优化不动产登记系统等举措打通登记业务堵点 [3] - 建立"全流程跟踪、全要素保障"工作机制 [3] - 证书颁发标志着儋州土地权益管理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3] - 涉农企业、合作社和承包户可申办不动产登记 [3] 未来计划 - 儋州市资规局将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属地镇政府等部门的协作 [3] - 共同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合同签订、确定权属到登记颁证等系列工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