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山西阳泉专项行动整治非法采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4:40
政策执行力度 - 山西省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严厉打击矿产资源乱采滥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整治行动从2024年5月底持续至2026年12月底 [1] - 整治行动重点针对违法问题集中区域,全面排查无证勘查开采、以探代采、擅自改变开采方式等七类违法行为 [1] - 要求各县区自然资源局提高政治站位,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1] 执法监管措施 - 阳泉局加强"行纪衔接",同步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矿产资源乱采滥挖问题线索 [2] - 建立健全与公安、纪检、电力、环保等部门的联合打击机制,形成高压态势 [2] - 采用"人防+技防"双重执法监管模式强化打击效果 [2] 违法行为类型 - 重点打击以设施农业用地、安全隐患排险为名久挖不建、人工采挖等隐蔽性盗采行为 [1] - 严查超出批准矿区范围开采、借各类工程名义非法开采等违规情形 [1] - 特别关注利用各类场所作为掩护盗采矿产资源的行为 [1]
珠峰高程测量50周年影像展在京开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1:10
展览背景与意义 - 展览主题为"巅峰足迹生态之镜",纪念我国首次自主完成珠峰高程测量50周年及习近平总书记回信10周年 [1] - 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联合中国地图出版集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单位主办 [1] - 通过影像展形式展现1975年、2005年、2020年三次珠峰高程测量历程及生态保护成果 [1] 珠峰高程测量历史数据 - 1975年首次自主测量结果为8848.13米,使用红色测量觇标 [1] - 2005年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现代卫星测量结合技术,测得8844.43米 [1] - 2020年国产测绘仪器全面担纲,结合北斗系统,中尼共同宣布最新高程8848.86米 [1] 展览内容与形式 - 分为领导关怀、光辉历程、珠峰生态、致敬英雄四部分,展出150余幅摄影作品及历史影像 [2] - 实物展示包括登山测量服、觇标、全站仪、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等专业设备 [2] - 设置VR体验、合影打卡、科普闯关游戏等互动环节,并发行纪念封和明信片 [2][3] 展览时间与主办方 - 展期从5月29日至7月27日,持续两个月 [3] - 指导单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自然生态摄影委员会 [1]
湖北利川局开展专题培训助力提升执法效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0:14
卫片执法业务培训 - 湖北省利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卫片执法业务专题培训,相关股室、乡镇执法人员参训,旨在强化业务能力建设[1] - 行业专家围绕卫片执法核心业务授课,解读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依据与政策要求[1] - 聚焦卫片执法图斑判定规则,从合法性认定到特殊情形处置进行全流程解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违法事实认定及整改要点[1] 培训核心目标与措施 - 培训以"守红线、强监管、促规范"为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习体系[2] - 在耕地保护领域,明确将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作为"生命线",对违法用地实行"一案一策"分类处置,推动问题图斑清零[2] - 强化执法数据深度分析,建立动态研判机制精准锁定违法线索,对重点区域高频次巡查以提高效率[2] - 践行"柔性执法"理念,主动介入化解矛盾,实现执法零舆情、零争议[2] - 实行"动土必问"涉土会商机制,要求自然资源部门参与项目动土前核查,从源头杜绝违规建设[2] 培训成效与后续计划 - 参训人员与业务骨干针对土地用途变更判定、矿产合规开采等难点展开研讨,形成可复制的执法操作指南[3] - 基层执法人员反馈培训内容直击痛点,新机制落地路径讲解增强执法信心[3] - 利川局计划持续深化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化监管体系[3]
法治经纬|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10:07
党建引领与服务提升 -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强化党建引领,明确两级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专项统筹调度民生高频难点诉求 [3] - 完善"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工作机制,连续31个月月度考评综合成绩100分(2022年6月至2024年12月) [3] - 2025年1月起采用分档制评价后,连续5个月获"优秀"评级 [3] 服务模式创新 - 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案例1:指导市民通过"京通小程序"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并解决电子证照问题 [5] - 案例2:1个工作日内响应企业资质变更咨询,明确流程并建议同步工商变更 [6] - 企业反馈高度认可服务效率与专业性 [6]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 按"1+20+N"政策体系化解历史遗留房产证问题,分类处置为"能办、待办、不能办"三类 [8] - 全市已打通50万套房屋办证路径 [8] 企业服务优化 - 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首创"一企一册"服务,定制《规划管家服务手册》覆盖规划审批全流程 [10] - 配备专属责任规划师,企业申报通过率达100%,案例包括广钢气体、康龙化成等成功建厂 [11]
地质援疆 共筑繁荣 共画“同心圆”、共下“一盘棋”,集结全国地质行业在疆力量,全面融入国家援疆工作总体布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09:30
新疆矿业发展现状 - 新疆矿业权出让数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24年一季度阿勒泰地区矿业权出让收益达5.2亿元 [2] - 新疆矿产资源种类占全国88%以上,已发现154种矿产,包括高纯石英、锂铍、锆铪等战略性矿产 [3] - 新疆财政找矿投入从2023年1.5亿元增至2025年9.17亿元,并出台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3] 地质找矿成果 - 建成18处大型资源基地,包括阿尔金百万吨级锂、哈密十亿吨级铁、鄯善百万吨级铜钼等 [6] - 新发现4N8级高纯石英矿和超大型锆铪矿,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 [6] - 主要金属矿产查明率平均不足20%,铜、锂、锰等战略性矿种查明率更低 [6] 对口援疆成效 - 19个援疆省市2024年总计出资9000余万元部署地质勘查项目,探明东戈壁钼矿等大型矿产地 [5] - 浙江省援疆队伍发现若羌卡尔恰尔萤石矿,使新疆萤石储量全国排名从第24位跃升至第4位 [7] - 河南省地质局与哈密市合作建立豫哈地质科技园,复制河南先进地质技术平台 [7] 产业链延伸与技术创新 - 紫金矿业打造北疆"铜铁产业集群"和南疆"铅锌黄金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矿业集群 [8] -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研发智能模块化钻机、踏勘机器人,建立矿山大数据管控系统 [8] - 浙江省与阿克苏地区共建绿色矿业全产业链,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7] 国家战略部署 - 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援疆工作,系统部署"十五五"期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10] - 中国地质调查局协同疆内队伍,围绕西昆仑铬铁矿、环塔里木富锰矿等优势矿种加强勘查 [5] - 计划构建兵地地质资料共享体系,涵盖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等五大数据库 [11]
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2 19:02
海洋经济战略与目标 - 海南推动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16%,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4.1%,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提升至41.7% [1] - 海南提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目标,通过"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力争十年内实现 [1][8] -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工装备、深海油气、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速超60% [5][17] 深海智造产业发展模式 - 海南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开辟"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新赛道 [1][3] - 试验场聚焦13类应用场景和标准建设,包括深海油气、海上风电、管线巡检等,形成"技术验证-成果转化-产业集聚"闭环 [4] - 崖州湾科技城已形成7.7亿元深海装备产值,初步实现"试验场-研发-制造"联动 [4][6] 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 - 海南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拥有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科研提供丰富样本 [5] - 海洋综合试验场可模拟3000米深海环境,满足声学、材料、能源等全链条技术验证需求 [6] - 崖州湾科技城已集聚100余家涉海企业,覆盖深海探测装备、海洋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6]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即将进入功能性试运行阶段,我国首艘自主研制深远海科考船"探索三号"入列 [10] - "深海创服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已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超3500万元 [11] - 2025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国家队"将进驻海南,共建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 [25] 产业招商与项目进展 - 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招商大会签约深海产业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超117亿元 [16] - 文昌16-2平台导管架完成安装,高达161.6米 [13] - 文昌16-2油田开发项目新建平台完成模块吊装作业 [23] 产业体系与未来规划 - 海南建立"5+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组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体制 [10] - 将实施"8+1"重点项目,打造"深海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百亿级海钓消费旅游新增长点 [22][25] - 推进"深蓝矩阵"计划,包括海底矿物"多矿合探"、海洋能源"多能互补"等工程 [25]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新的镍矿物 国际矿物学会将其命名为“贵祥镍铋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2 15:39
新矿物发现 -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硫化物新矿物贵祥镍铋矿 国际矿物学会编号IMA 2025-019 英文名Guixiangite 中文名贵祥镍铋矿 [1] - 贵祥镍铋矿属辉砷钴矿族 化学式NiBiS 发现于桂东大瑶山金秀镍钴矿床 与镍钴矿化关系密切 [2] - 新矿物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孟贵祥命名 纪念其在镍矿找矿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应用领域的贡献 [2] 科研团队与项目 - 发现由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完成 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河北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上海大学 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等 [1] - 研究受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资助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矿产资源探测与评价创新团队承担 [2] - 团队目标为创新深部资源探测技术 探索资源形成深部过程 拓展资源勘查空间 [2] 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 新矿物发现对揭示镍钴元素富集机制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2] - 有利于开发新材料或推动技术进步 有望带来新的资源和经济价值 [2] - 有益于科学普及 环境保护及国际合作等 [2] 研究方向 - 团队围绕成矿系统形成的深部结构 深部过程和"末端"成矿效应开展研究 [2] - 研究内容包括成矿带 矿集区和矿床多尺度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浅覆盖区找矿预测评价等 [2] - 研究为国家资源可持续供给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
人海和谐 共生共荣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2 14:29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锦州市大小凌河口湿地修复 - 清退养殖池1181公顷,疏通潮沟7684米,恢复盐沼植被1597公顷,激活碱蓬草生长[9] - 采用"退养还湿+潮沟连通+盐沼修复"模式,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防灾减灾功能[10] - 红海滩景观重现,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多维度共赢[10] 唐山曹妃甸海草床修复 - 修复海草床面积938公顷,建立智能监视监测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2.3%[14] - 形成"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立体生态系统,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 - 探索出"清、修、保"海草床修复体系,植被盖度、碳汇能力显著提升[14] 青岛蓝谷海岸带修复 - 修复43.9公里海岸线,打造"岸绿湾美、岛秀礁丽、城海相融"生态图景[17] - 采用"多规融合—陆海统筹—岛海互济—人海和谐"模式,提升岸线稳定性与防灾能力[17] - 崂山湾即墨段入选山东省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动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17] 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修复 - 整治修复海岸1550公顷,修复岸线22.9千米,建设生态化海堤9.5千米[19] - 运用NbS理论构建三级生态屏障,获"国际湿地城市"等多项荣誉[19] - 发展"生态+N"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20] 台州大陈岛生态修复 - 修复砂质岸线908米,加固侵蚀岸线2500米,恢复海岛植被96.32公顷[24] - 实现"红色文化+蓝色经济+绿色生态"三色共富,旅游收入显著增长[24] - 获国家级"和美海岛"称号,蓝色循环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4] 舟山沈家门渔港转型 - 从传统渔港升级为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推动临海产业转型升级[27] - 实施港湾环境综合整治,探索"生态优先、陆海联动"发展路径[27] - 实现渔港文化、山海景观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合[28] 宁波象山花岙岛修复 - 通过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拓展亲海空间[32] - 获评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和美海岛",实现"水清、岸绿、滩净"目标[32] - 整合生态、历史、人文资源,为海岛修复提供示范样板[33]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西主场活动在玉林举办|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1 14:15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西将向海图强作为战略指引,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强化用海要素保障,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扩大向海开放合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7] - 广西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强,全区海洋经济呈现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增长动能持续蓄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7] - 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出海口,海岸线1600多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9] 玉林市向海经济发展 - 玉林市与北海市共建龙港新区,开发铁山港东岸码头,彻底打通了出海大通道,实现了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转变 [7] - 玉林市依托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区持续壮大千亿级临港产业,构建内外联动开放发展新高地 [7] - 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东莞市德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了锂电池及原材料项目合作协议 [8] 海洋经济数据与成果 - 从2017年到2024年,广西累计792704.9亩用海面积获批复,全区海洋生产总值由1377亿元增长到2580.9亿元,年均增长9.4% [11] -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向海经济核心区四市GDP从6565.12亿元增长到10929.91亿元,年均增长7.6%,高于全区GDP增速 [11] - 广西累计获批建设42个省部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0][11] 海洋产业布局 - 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1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等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11] - 深海探测、海洋能源等未来产业"方兴未艾" [11] 活动与合作协议 - 自治区海洋局发布了《2024年广西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全面展示了广西管辖海域的生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8] - 广西海洋研究院发布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客观评价了向海经济发展现状与态势 [8] - 玉柴集团发布了"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组、最新船舶发动机"有关向海发展成果 [8]
广东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1 14:15
政策法规框架 - 广东省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 共七章五十三条 [1] - 法规围绕海洋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综合服务与保障五大方面系统设计 [1] - 要求沿海县级以上政府统筹开发陆海资源 实施海岸线分类保护与利用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1] 产业培育方向 - 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 提升高端海洋电子装备研发能力 加快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 [2] -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 重点突破深潜器 无人船艇 水下机器人等新型装备关键技术 [2] - 编制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完善产业链 推动深远海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 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 [2] 海洋牧场建设 - 明确现代化海洋牧场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用地用海保障措施 建立养殖用海审批联动机制 [2] - 推动同步核发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 制定深远海养殖装备规范标准 [2]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试验区 开发海上水产养殖保险品种 [2] 生态保护机制 - 提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总体要求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 [2] - 加强海洋生态空间管控 提高海岸线利用效率 拓展深远海发展空间 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 [3] - 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探索海上风电 海洋养殖 海底管线等分层用海模式 [3] 环境修复措施 - 要求加强红树林 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的系统保护 推进滨海湿地 海湾等海洋生态屏障修复 [3] - 建立海岸线占用与修复平衡制度 完善整治修复资金投入机制 推进美丽岸线建设 [3] 资源管理优化 - 开展海洋资源基础调查和测绘 加强海洋数据空间建设 促进数据汇聚共享 [4] - 依法保障涉海项目用地用海用岛用林需求 探索优化用海用岛项目审批程序 [4] - 细化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制度 完善招标 拍卖 挂牌出让机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