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划分三个阶段解决五个问题 甘肃有序开展砂石资源专项整治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7 11:53
砂石资源专项整治方案 核心观点 -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砂石资源专项整治方案》,旨在规范砂石资源开发利用,解决现存问题并分阶段推进整改 [1] - 专项整治目标包括优化采矿权设置、落实"净矿"出让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及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2] 解决"五个问题" - 调整不合理采矿权设置:解决以山脊线为界划分矿区范围的问题 [1] - 控制采矿权投放量:纠正砂石采矿权超市场需求投放现象 [1] - 落实"净矿"要求:确保出让砂石资源符合开采条件 [1] - 规范审批手续:整改县区未办理采矿权用地、用林、用草手续的问题 [1] - 加强环境监管:督促矿业权人恢复矿山生态,查处越界开采及"高陡边坡"等违规行为 [1] 划分"三个阶段" - 排查阶段:建立问题台账并制定"一矿一策"整改方案 [1] - 整改阶段:修订"三合一"方案、调整采矿权范围、注销过期停产矿山 [1] - 验收阶段:由市州自然资源部门验收整改结果,省厅对全面完成整改的进行复核 [1] 落实"三个要求" - 制定工作方案:市县自然资源部门需结合本地特点推进整改 [2] - 跨部门协作:加强与其他部门协调以形成监管合力 [2] - 严格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或移送司法机关 [2] 专项整治目标 - 实现采矿权规划合理化、投放有序化及"净矿"出让标准化 [2] - 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审批管理并打击违法行为以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世界地球日特别策划|南方海洋实验室:缤纷活动体验海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5 14:43
在科学进海岛小学活动中,科普工作者走进万山岛小学,通过《海洋卫士》课程、VR(虚拟现实)深海探秘和手工坊,生动传递红树林保护及海洋生 态知识。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教育平台,基地长期致力于海洋生态保护事业,通过创新科普形式推动公众参与,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此次世界地球 日,基地还受邀参加由中国海洋学会大洋深潜分会及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海洋深潜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分享在海洋环境保护与公众科普 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 未来,基地将持续深化与学校、社区的合作联动,创新海洋环境教育模式,扩大公众参与覆盖面,为珠海市建设"海洋教育示范城市"贡献力量,共同守 护蓝色家园。 4月17日至25日,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环境教育基地发挥科研平台优势,整合科技设施及专家资源,联合多家机构及教育单位共同举办以"我们的能源、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海洋"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基地依托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及"珠海云"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打造"科研+教育+体验"三位一体的科普模式,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多项 特色活动,传递海洋保护知识,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海洋环境保护行动。 在"珠海云"智能型 ...
世界地球日特别策划|海底全重实验室开启深海探秘之旅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5 14:43
4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的30余名小学生走进海底科学与划界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启了一场"走进海底、快乐探索"海洋科普之旅。通过触 摸深海岩矿、对话院士科学家等沉浸式体验,小朋友们在神秘的海底世界中感受海洋科学的魅力,深蓝梦想的种子悄然萌芽。 浙江杭州,小朋友们触摸深海岩石。张利亚摄 科普视频环节,《北极科考》生动展现了我国极地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开展北冰洋科学探险的壮举;《蛟龙入海》则带领观众跟随我国科学家乘坐蛟 龙号载人潜水器探秘深海。小朋友们身临其境,兴奋不已。 观影结束后,中国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深情讲述了自己半个世纪的科研奋斗故事,几十年如一日将我国近海石油勘探拓展至深 海大洋矿产资源研究。特别是回忆了当年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技术答辩,成功争取到了东太平洋1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为我国开辟了海底科 学新领域。科学对话环节,海底全重实验室副主任吴自银向大家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概况和奋斗历程,并展开了一场趣味十足的互动问答。 本次活动不仅让神秘的深海和极地变得触手可及,更让一代代海底人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深入童心。 活动在一场"深海寻宝"中拉开帷幕。青年极地 ...
福建漳州出台海域养殖污染防治办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5 14:43
《办法》坚持"小切口、有特色",依法将国家、省确定的航道、锚地、港区,九龙江口红树林自然 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山珊瑚自然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 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海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区域划定为禁止 从事海域养殖活动的区域。同时,还对海域养殖碳汇、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等进行了规定,拓宽海洋经济 发展空间。 《办法》聚焦海域养殖生态保护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对养殖设施改造、养殖废弃物处理、养殖区域 休养轮养、陆地海水养殖监管、海洋生态修复等作了规定,促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 此外,《办法》明确了各方法律责任。针对使用泡沫制品、塑料瓶以及其他不符合海洋生态环境保 护要求的材料建造海域养殖设施的行为,最高可处10万元以下罚款;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海域养殖污染 防治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生态破坏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刑 事责任。 近日,《漳州市海域养殖污染防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获福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 次会议批准,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共分四章二十七条,从规划与防治、法律责任等方 面为海 ...
山东临沭 开展古树名木巡查巡护工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5 10:59
为切实保障古树名木安全,落实古树名木巡查制度,山东省临沭县于日前启动古树名木巡查巡护工 作,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县古树名木开展全面巡查及应急处置工作。 强化长效管护,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为确保古树名木常态安全,进一步加强巡查力度,在大风、暴 雨等极端天气后,加密巡查频次,对重点古树实施"一日一巡",并建立巡查台账,确保问题早发现、早 处置。同时,深化宣传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宣传栏等渠道普及古树保护知识,鼓励公众参与监 督,营造"护树爱绿"的社会氛围。 部门协同联动,凝聚保护合力。持续加强与镇街、园林、执法等部门协同,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同 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古树复壮工程,为古树名木'老有所依'提供坚实保障。下一步,将联合冠山景 区探索"古树文化之旅"线路,将古树保护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深度融合,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生机。 此次巡查巡护行动是临沭县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的缩影。近年来,临沭县通过"一树一档""一树 一策"精细化管理,累计完成34株古树的复壮修复,修建保护围栏28处,安装支架11个,濒危古树救治 率达100%。未来,临沭县将继续以"守护绿色活化石"为使命,为建设"强富和美"现代化临沭筑牢生态 根基。 ...
去年江苏海洋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 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排名全国第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4 16:01
公报显示,2024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3789.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4124.9 亿元,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增强。海洋船舶工业保持领先,造船三大指标持续增长。2024年造船完 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到2281.8、5225.7、9825.4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18.3%、 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资源要素保障有力。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出台5方面、19条政策措施全方位落实用地用 海"应保尽保"机制。2024年,全省186个建设项目用海获批,保障用海面积约13万亩,拉动投资1526.46 亿元。全年盘活利用存量围填海空间5145.39亩,拉动投资约267.36亿元。 4月18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24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江苏省海洋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046.2亿元,比上年增长6.0%,占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海洋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占比分别为3.2%、42.6%和54.2%,其中第二 产业占比较高,高于全国海洋二产占比6.8个百分点。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首次实施海洋湿地生态保护补偿 ...
蝶变——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启示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3 12:03
中国自然资源报 在线投稿 https://www.iziran.net 世界地球日特别策划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作为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工程子项目,项目采取危岩体清除、挖 填方工程、场地整平、绿化工程等措施,对废弃矿山进行治理。在水土流失 区,采取就地取材、围石筑台、人工背士、飞播造林等方式绿化造林,防止治理区 内水土流失,显著改善了小浪底库区北岸的生态环境,对保障滇河饮用水水源地生 态安全、降低黄河下游的水土流失风险、减少洪涝灾害发挥了重要的缓冲过滤作用。 河南省鹤壁市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愚公"绿"山记 作为河南南太行地区山水工程重要子项目,项目通过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废弃采坑 整治、地形地貌整治、十地资源恢复、植被恢复、生态驳岸构建等措施,消除减少项目区内地 质灾害隐患,修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遗迹,构建以地质遗迹为主的地质文化科教宣传园 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江苏省南京市汤山矿坑公园:以山为幕 以绿为笔 项目采取"消险+公园"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矿坑公园建设和发展,前瞻性地对矿 公园项目进行品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进行源头、路径及末端3个环节管理, 施工质量。通过政府主导、专业化公司运作 ...
山东:打造海洋科普传播“扩音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3 11:51
文章核心观点 山东省海洋局通过举办海洋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推动海洋科普工作,增强公众海洋意识,大赛影响力逐年扩大 [1] 大赛情况 - 2025年山东省海洋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济南举办,旨在动员社会参与海洋科普活动,营造关心海洋氛围 [1] - 70余名选手经初赛选拔出16名进入决赛,围绕多领域进行讲解比拼 [1] - 选手申报总数比去年增长17%,大赛成弘扬科学精神等重要平台 [1] 海洋科普工作举措 - 山东省海洋局持续开展海洋公众意识培养提升活动,深化科普工作,构建新格局 [2] - 与省科协、媒体建立常态化合作,连续举办系列活动,评选培养优秀科普人才 [2] - 全省创建82个省级以上海洋意识教育基地、100余所海洋特色学校,遴选认定13个科普专家工作室 [2] 未来规划 - 山东省海洋局将发挥海洋科技资源优势,深入推动全省海洋科普工作,增强公众海洋意识 [2]
探秘蓝色疆域 守护共同家园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2 12:34
探秘海洋主题馆。南海局供图 观看科考船模型。南海局供图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积极倡导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4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蓝色疆域守护共同家园"海洋奇妙探究营主题活动在广东科学中心精彩上演。此次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南海 局联合广东科学中心主办,南海局保障中心、南海生态中心、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南海调查中心、南海发展研究院、南海海域海岛中心共同承办。 本次探究营精心打造了"海洋生态科普图文展、海洋科普集市、互动体验、走进科学实验、海洋科普课堂、探秘海洋主题馆"6大板块,全方位、多层次 地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活动当天吸引了近8000名观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 认识南海家园 生态万象,文化交融 活动当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在谷雨节气海报前,一位家长正带着孩子轻声诵读海报上的文字,温馨的画面充满了文化气息。 由南海局科普人员创作的"二十四节气海洋生物"水彩画成为展区的焦点。小丑鱼、和尚蟹、叶海马等24种海洋生物在画中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每一笔 都栩栩如生。现场观众纷纷驻足欣赏,对儒艮、玳瑁、中 ...
海洋强省强市·福建篇|闽在海中——福建海洋强省建设成果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1 11:34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 福建省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总长与海岛总数均居全国第二位,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1] - 2024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三位[1] - 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当地部门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模式[1] 海洋空间规划体系 - 构建"两空间内部一红线"海洋功能分区(海洋生态空间、开发利用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3] - 沿海市县细化海洋规划分区,推动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区、港口集群等发展格局[3] - 打造"一带两核六湾多岛"空间布局,以福州厦门为核心推动6个湾区发展[4] 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 - 完成1∶10万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测量无居民海岛岸线5600余段[7] - 开展海砂、稀土金属砂矿等资源调查,圈定找矿靶区[7] - 2024年审批用海200多宗总面积42万亩,其中养殖用海占37万亩[13] 海洋产业体系发展 - 形成绿色石化、海洋旅游2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及3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21] - 2024年水产品总产量924.7万吨(全国第三),海水养殖产量全国第一[23] - 深远海养殖装备达23台套(规模全国第一),水产加工产值1200亿元(全国第二)[23] 海洋科技创新 - 实施"洪流计划"等七大专项行动,建设"空天陆海潜"一体化平台[25] - 推动全国最大1.6万吨南极磷虾船建成,远洋渔业产量超50万吨[23] - 与中国水科院等机构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25] 海洋生态保护 - 修复滨海湿地4.1万亩、岸线73千米,新营造红树林3.31万亩[28] - 厦门获"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最佳实践成就奖"[27] - 实现全国首例海水养殖碳汇交易(1.5万吨)及首例跨国海藻碳汇项目[28] 海域管理创新 - 海域海岛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三级联网,2024年线上审批用海128宗22.29万亩[14] - 莆田"国能共享号"项目采用"分层设权"模式,用海167.52亩[15] - 福州试点海砂开采"两权合一"出让,提升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