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辽宁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民建中央调研组来辽调研
辽宁日报· 2025-05-22 09:23
调研活动概况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带队赴辽宁开展"民建中央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工作调研 [1] - 调研地点包括沈阳和朝阳两地 涵盖民建辽宁省委会机关 民建会员企业北方实验室(沈阳)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国际软件园和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1] 民建辽宁省委会工作成果 - 民建辽宁省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创新思路举措 发挥特色优势 全面推进自身建设 [1] - 积极参与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1] - 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工作开展以来 推动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工作机制更加顺畅 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1] 未来工作方向 -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2] - 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署 聚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深入调查研究 积极建言献策 为东北全面振兴作贡献 [2] - 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弘扬民建优良传统 推进自身建设五年规划中期评估 [2] - 大力推进规范化示范点建设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纪律建设为保障 队伍建设为根本 机关建设为重点 [2]
老豆“翻身”
辽宁日报· 2025-05-21 09:02
李岩播种的大豆是当地老品种,名为"开8157",去年以每斤高于其他大豆0.3元的价格卖给一家豆 制品厂。今年,双方再签订单,李岩将种植面积从去年的300亩提高到1100亩。 作为法库县东润泽玉米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岩坦言过去不爱种大豆,一来田间管理比玉米投工 多,二来每年都需要更换地块,最后算账收益不如玉米。让他转变观念的,是我省开展的大豆地方品种 保护项目。 5年前,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启动,辽宁和黑龙 江的地方品种大豆被纳入目标保护品种。 当地一位村民说,老豆是祖辈几十年延续下来的品种,豆香足,腥味儿小,口感非常细腻,特别适 合做豆腐。由于产量不高,种它不挣钱,就算有人搞也是小打小闹。 "我们以前在法库调研时发现,以'开8157''青仁乌豆''大白眉'为代表的地方老品种大豆,多数是在 农户房前屋后栽种,全县的种植面积仅剩二十来亩,当时我就意识到保护老品种大豆已经刻不容 缓。"站在地头,省农科院作物所助理研究员陆娣感慨地说。 如何调动农民种植老品种大豆的积极性,成为陆娣等科研人员面临的第一道课题。经过与农民广泛 交流,他们发现大家最上心的事有两件——提高产量和找 ...
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加速种“数”
辽宁日报· 2025-05-21 09:0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交通运输部与财政部通过竞争性评审选出12个区域给予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辽宁省入选并获得7亿元国家奖补资金 [1] - 辽宁省拟投入1.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 与国家奖补资金统筹使用 预计撬动企业投资17亿元 总投入规模达25.2亿元 [1] - 资金将用于智慧收费站点建设 公路监测预警 干线通道智慧扩容等12项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项目 [1] 项目规划与实施 - 项目致力于打造"一廊双核"进关出海大通道 示范通道全长2210公里 以京哈走廊为主框架 沈阳 大连双核驱动 [1] - 选取京哈走廊4条繁忙高速和5条平行国道作为示范网络 推进17个应用场景建设 [2] - 通过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化感知网络 智能化管控系统和网络化服务体系 [1] 技术应用与效益 - 推动大数据 物联网 人工智能 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2] - 预计实现高峰时段干线平均行驶速度提升20% 公路突发事件响应效率提升30% 融冰除雪作业效率提升10% [2] - 实施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实现路网高精度信号连续覆盖 [2] 区域经济影响 - 辽宁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 沿边向海通路辐射优势突出 [1] - 京哈走廊承担东北地区近80%进出关运输量 是"北粮南运"重要通道和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纽带 [1]
大连博涛文化用仿生机械巨兽将城市存量资产变为文旅“香饽饽” 探寻“神兽街”模式的成功密码
辽宁日报· 2025-05-21 08:40
公司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打造"尖叫美学"文旅理念,通过巨型仿生机械巨兽如"夔牛雷雷"(48吨重、21米长、10米高)、"金色巨鹰"(5米高)、机械熊猫"壹壹"及"赤盘金鳞"等作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展示"大连智造"实力 [1][2] - 机械巨兽具备高度互动性,能完成张嘴、眨眼、喷雾、鸣叫等动作,并拥有喷火、喷水雾等能力,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 [2] - 首个工业改造项目"熊洞街"利用7000平方米废弃车间,打造蒸汽朋克巨兽IP"巨熊北北",游客可进入驾驶舱操控,2024年接待游客163万人次 [3] 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成果 - 2016年起连续3年投入3000万元研发大型文旅装备机器人,突破机械设计、精密制造、电子控制等技术难关,推出"中华巨马"等标志性产品,研发投入转化为4亿元营业额 [4] - 布局AI技术升级,研发AI大模型与机甲硬件融合应用,计划推出具备情绪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超级智能体"机械巨兽 [4] 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 - 已在全国百余城市落地2000余个高科技文旅项目,拥有137项自主知识产权 [3] - 推广"神兽街"模式,围绕巨兽IP打造文商旅乐园,安徽淮北、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已签约,配套项目总投资25亿元 [5] - "神兽街"模式旨在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并打造城市IP,如"巨熊北北"成功案例 [5]
在辽宁遇见敦煌
辽宁日报· 2025-05-20 10:42
敦煌文化特展概况 -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展"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于5月1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期3个月[4][5] - 展览分为"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4个部分,展出260余件(组)莫高窟珍品[4][5] - 辽宁省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旅顺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等机构支持[7] 展品亮点 - 辽宁地区收藏的110件(组)展品中90%以上首次亮相,包括藏经洞流散珍贵写本、李浴手稿及乌密风、周绍淼的敦煌壁画临本[3][5] - 敦煌研究院提供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并展示"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与"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成果[5] - 辽博新发现的《菩提达摩碑文》全本首次展出,该写本内容完整且保留标题,对佛教中国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7] 重点文物解析 - 辽博镇馆之宝《恪法师第一抄》以草书写就,融合章草与今草风格,笔法自然流畅,是敦煌写经中的草书经典[10] - 《老子道德经序诀》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P2596、P2435号敦煌写本原属同一文献,此次缀合可追溯藏经洞文献初始状态[8][9] - 圣历碑(李君莫高窟佛龛碑)残石证实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现存2600余字含武周新字,为国家一级文物[11] 文献收藏背景 - 辽宁省博物馆是国内敦煌文献收藏重镇,其藏品价值超越京津、江浙沪及甘肃地区[6] - 敦煌文献主要流散于中国北京、法国巴黎、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全球多地机构[6]
危急关头,消防培训学的“武艺”用上了
辽宁日报· 2025-05-20 09:41
社区消防安全应急响应 - 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3楼阳台冒烟并迅速采取行动,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应急处置 [1] - 7名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增援,分两队分别维持秩序和现场处置,发现起火源为掉落的油毡纸 [1] - 社区安全应急干事精准扑灭火点并清理起火物,整个过程耗时不到10分钟 [1] - 社区定期进行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实战应对能力 [1] 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 - 社区利用实际案例开展"防火小课堂",重点讲解老旧小区消防安全和初期火灾处置 [2] - 沈阳市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包括大培训、大宣传、大演练以提升全民火灾应对能力 [2] - 社区网格员发挥熟悉社区的优势,承担"消防哨兵"角色,通过宣传、排查和演练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2] 火灾应对策略 - 未成年人遇火灾应优先逃生自救和报警求助 [3] - 成年人在火灾初起阶段可评估火势与自身能力,选择扑救或逃生,避免小火酿大灾 [3] - 火势猛烈或发展迅速时,应果断放弃扑救并优先逃生自救 [3]
千余场文旅活动邀您畅玩
辽宁日报· 2025-05-20 09:41
文旅活动与惠民措施 - 中国旅游日辽宁省主会场活动在沈阳举行,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通过文化展演、惠民政策发布、诚信倡议、文旅市集等形式展现辽宁文旅魅力 [1] - 活动期间全省举办千余场文旅活动,推出一系列惠民措施,众多景区推出门票优惠减免 [1] - 沈阳市推出"食、住、行、游、购、娱、学"七大主题百余项优惠活动,打造"四宠好礼"特色项目 [1] - 具体优惠包括沈阳故宫等30余家景区门票减免、120余趟高铁动车最低5.5折票价、多家酒店优惠房型、特色餐厅优惠套餐 [1] 文旅市集与文创展示 -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文旅市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1] - 市集展示文创品牌、国潮手作、特色饰品等,展示辽宁文化旅游产业活力并激发游客参与热情 [1] 文旅产业发展成果 - 辽宁省依托资源优势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丰富产品供给并提升服务质量 [2] - 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6.5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300亿元,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2]
多个省级公共数据产品首次在大连挂牌
辽宁日报· 2025-05-20 09:41
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 - 辽宁省首批省级公共数据产品"辽宁省公路沿线实况产品"和"辽宁省新能源风电功率预测气象服务产品"在大连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 这是该省首次实现省级公共数据产品市场化流通 [1] - 大连数据交易平台是辽宁省唯一实体化运行的数据交易平台 此次挂牌对促进该省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具有示范意义 [1] - 2023年预计将有约30款省级公共数据产品在大连数据交易平台实现挂牌交易 [2] 数据产品技术细节 - 公路沿线实况产品基于气象站点和卫星遥感数据 提供降水/气温/风速等6项监测指标 空间分辨率达3千米路段 [1] - 新能源风电功率预测产品采用中国气象局模型 提供未来10天逐15分钟预报 覆盖5个高度层(10-100米)的风速/发电功率等数据 空间分辨率9千米 [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辽宁省以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为契机 重点推进数据流通使用 探索数据价值释放路径 [2] - 计划通过搭建交易平台/建立对接机制 打造数据价值释放标志性成果 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目标 [2] - 大连市将推动数据交易平台功能优化 引导更多省内外数据产品挂牌 扩大平台在东北区域的影响力 [3] 参与主体与实施机构 - 挂牌产品由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开发 其下属国企辽宁华宇气象信息有限公司负责交易平台登记挂牌 [1] - 辽宁省数据局负责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数据规划发展处具体落实相关制度建设 [2] - 大连市数据局主导推动本地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与区域辐射 [3]
今年辽宁重点推进24项标志性改革
辽宁日报· 2025-05-20 09:41
国资国企改革 -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推进省属企业"一企一策"改革 促进国有资本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集中 [1] 民营企业发展 - 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央地合作重大项目、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长效机制 [1] - 探索建立规范涉企执法、防止拖欠企业账款、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长效机制 [1]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健全推动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机制 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2] - 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进行单列管理 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2] -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实行分类评价制度 深化"帽子治理"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制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支持计划 建设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2] - 培育装备制造、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 - 建设辽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权责确认和利益保护机制 [2] - 建设沈阳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推进大连数据基础设施隐私保护计算试点 [2] - 制定低空经济产业扶持政策 打造研发制造、低空飞行、综合服务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2] 银发经济与冰雪产业 - 建立支持银发经济发展机制 探索布局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出台老年用品、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等细分领域支持政策 [3] - 制定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产业链支持政策 探索建设冰雪运动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 [3] 基层治理 - 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模式 完善"12345热线+网格化"工作机制 [2] - 加强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建设 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2]
铁岭县建起惠民利企“移动服务站”
辽宁日报· 2025-05-19 09:07
政务服务创新 - 铁岭县推出"政务服务直通车"服务,为偏远乡村老年群体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办理社保认证等政务服务 [1] - 该服务源于县纪委监委在民生领域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并纳入重点监督清单推动解决 [1] - 服务涵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医保办理、户籍迁移等高频事项,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1] 服务机制优化 - 建立"全程跟踪+精准监督"机制,监督服务事项清单落实和服务质效,严查部门推诿扯皮等问题 [1] - 推出高频事项发生地预约服务,群众可线上预约,直通车按需上门 [2] - 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全程代办、延时服务,设立党员"中转站"确保午休服务不间断 [2] 服务成效 - 截至目前,"政务服务直通车"已累计提供咨询服务2.1万次 [2] - 将"群众来大厅"办事转变为"服务送上门"的服务模式 [2] - 县纪委监委表示将持续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推动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