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搜索文档
三季度人工智能行业供需双增 中小微企业构成AI行业招聘“主力军”
每日商报· 2025-10-28 06:19
AI产品经理需求增长178% 在招聘数据中可以看到,2025年三季度,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1%,求职人数同比增长 23%。扩展到前三季度,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3%,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9%。越来越多的人 才涌入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双增态势明显。 据了解,人工智能行业招聘的核心岗位包括技术、数据、产品三类。其中,技术类岗位中,核心技术人 才——人工智能工程师前三季度的招聘同比增速为26%,其下以算法工程师为主,增速达到80%;数据 类岗位中,数据标注/AI训练师的需求较突出,同比增长11%;产品类岗位中,则以AI产品经理的需求 增长最为显著,增速178%。 商报讯(记者张宇帆通讯员应梦悦)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加速推动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同 时,行业的快速迭代对复合型、高技能AI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基于平台海量人才数据,智联招聘发 布《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人工智能行业供需双增,中小微企业构成 AI行业招聘"主力军"。 算法、数据、产品三类岗位增速显著 与此同时,AI技术发展对整体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带动恢复作用。前三季度,全行业的前端开发、测试 工程师 ...
2025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 将于12月4日在杭州举行
每日商报· 2025-10-28 06:16
峰会概览 - 2025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将于12月4日至7日在杭州举行,主题为“向优、向新、向全球” [1] - 峰会旨在探讨AI等创新技术赋能下跨境电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1] - 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的数万名出海企业、服务商等代表参与 [1] 活动规模与结构 - 峰会预计吸引上万名现场观众 [2] - 活动设有四大板块:战略发布会、六大平行分论坛、超20000平方米展区、官方讲堂特训营 [2] - 包含卖家面对面、官方经理1对1咨询、服务商大会、实操演练等特色环节 [2] 核心议题与内容 - 议题覆盖供应链管理、AI应用、选品拓展、品牌与流量、全球站点拓展、合规等卖家关心的热点 [2] - 内容设计从战略到运营、理论到实战,针对不同背景参与者设有专门内容 [2] 峰会亮点 - 亮点包括重磅发布、实战赋能、全域协同三部分 [3] - 现场将发布数十项创新举措,重点涉及AI技术在运营、选品、广告、供应链等环节的应用 [3] - 针对成本控制、流量获取等核心需求,邀请专家和成功卖家分享可复制、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3] - 设立“超级跨境展区”,构建全维度赋能体验 [3]
霜降“养生秘诀”来了
每日商报· 2025-10-27 10:06
饮食养生 - 养生重点在于保暖和防燥 为入冬做准备 [1] - 饮食需结合温补与润燥 适宜食用银耳、百合、蜂蜜、黑芝麻等温润食材 [1] - 需增强脾胃功能 适宜食用山药、南瓜、糯米、莲子、芡实等食物 [1] - 禁忌食用冰饮、生鱼片、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 以免损伤脾胃引发腹泻腹痛 [1] - 禁忌食用辣椒、油炸食品等辛辣食物 以免加重燥气导致口干咽痛便秘 [1] 起居保暖 - 需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寒气入侵身体 避免引发头痛感冒等症状 [1] - 洗头后需及时吹干 避免湿发睡觉 外出建议佩戴针织帽防止头部受凉 [1] - 脚部保暖尤为关键 寒冷天气穿衣应避免露脚踝 [1] - 睡前可用40至45摄氏度温水泡脚约20分钟 泡脚后需擦干保暖 [1] 运动锻炼 - 需避免高强度运动 建议采取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温和锻炼方式 [2] - 运动前必须充分热身 运动后切忌立即减少衣物以防受风寒着凉 [2]
西湖边的荷花迎来超长待机
每日商报· 2025-10-27 10:06
荷花品种与特性 - 西湖出现名为“西湖秋韵”的耐寒荷花品种,该品种经过多年培育已适应较低气温,使荷花景观可从夏季延续至深秋乃至初冬[1] - “西湖秋韵”在北山街沿线荷区种植,可将该区域荷花景观延长至11月份[1] - 今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西湖秋韵”的生长[1] 观赏时间与花期 - 荷花进入超长待机模式,从10月27日起至11月中旬,市民可在冷空气来临前于西湖边欣赏荷花[1] - 上午9点至11点光照最佳,荷花受光后完全舒展,花色鲜亮,是理想观赏与拍摄时段[3] 最佳观赏地点与景观特色 - 杭饭码头荷区紧邻西湖游船码头,湖面开阔,“西湖秋韵”沿码头步道铺开,粉白花瓣与湖光山色相衬,游船波纹构成天然背景[3] - 茅家埠作为“西湖秋韵”最早种植区,月湖楼附近水域荷花与芦苇荡共生,木栈道穿塘而过,可近距离闻见荷香,水面映出花与古桥倒影,呈现秋日静谧感[3] - 茅家埠荷花有故事感,即便降温也能看到嫩绿新叶与盛放花朵同存的奇景,堪称荷花的时光机[3] - 沿北山街漫步可在附近荷区欣赏“西湖秋韵”与桂花同框的景观[3]
“秋高气爽”的日子来了 周二周三晴好上线
每日商报· 2025-10-27 10:06
刚刚过去的双休堪称"入秋以来最棒的周末",清冷但不萧瑟,街角的桂花香衬得秋意更浓。上周 日,浙北地区在弱冷空气影响下,早晨多了份凉意,厚厚的云层阻挡了阳光的补温作用,杭州的最高气 温停留在18.6℃,有的地方偶尔飘起了零星小雨,把秋日氛围感拉满。本周,"秋意清冷"将转变为"秋 高气爽",比上周的天气更好,但下一波冷空气也已经在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秋高气爽"的惬意之后,新的冷空气将"补货"。据浙江天气网消息,本周后期有 一次降水和冷空气过程候场,30日至31日(星期四和星期五),受高空浅槽东移影响,全省会迎来一次 降水过程。11月1日(星期六)新一轮冷空气抵达浙江,11月1日-3日全省有一次明显降温、大风过 程,大家记得提前把厚外套找出来晾一晾,别被突然的凉意打个措手不及。 今年的秋天姗姗来迟,杭州入秋比常年(1991-2020年)平均入秋时间(10月3日)推迟了16天。 许多朋友都有些担忧,入秋延迟,且近期冷空气一波波到来,今年杭州的秋天是否会严重缩水? 市气象台解释,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气候季节划分》(GB/T 42074-2022),某一气候季节的长 度为其当年起始日到终止日之间的日数。因此,今年秋季 ...
杭州前三季度GDP达16900亿元
每日商报· 2025-10-27 06:25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69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2] - 第一产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98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61亿元,增长5.6% [2] -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041元,同比增长4.2% [6] 农业生产情况 -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3] - 种植业、林业、渔业总产值分别增长3.6%、6.7%和3.4% [3] - 特色农产品中,茶叶、中药材、山核桃产量分别增长3.9%、5.5%和5.2% [3] 工业与制造业表现 -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25亿元,同比增长6.3% [3] - 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9.5%和9.4% [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和33.0% [3] -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82.9%、97.9%和229.1% [3] 消费市场情况 -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9亿元,同比增长5.1% [3] - 限额以上单位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6.3%,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2.8% [3][4] - 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3%、12.6%和58.3% [4] 投资与基础设施 -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比上半年加快2.0个百分点 [5]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3%,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 [5]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4%,比上半年加快9.2个百分点 [5] 服务业发展 -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2561亿元,同比增长5.6% [5] -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4635亿元,同比增长9.1% [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4%和12.8% [5] 对外贸易表现 - 前三季度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6743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出口4812亿元,增长10.7% [6] - 机电产品出口2304亿元,增长1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39亿元,增长11.7% [6] - 民营企业货物出口3679亿元,增长12.1%,占货物出口的76.5% [6] - 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8.5%和18.1% [6]
前三季度 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超11万亿美元
每日商报· 2025-10-26 06:18
跨境收支总体表现 - 9月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规模达1.37万亿美元,环比增长7% [1] - 前三季度涉外收支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0.5% [1] - 前三季度跨境资金净流入119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632亿美元,表现均好于2024年同期 [1] 跨境资金流动结构 - 货物贸易项下资金净流入保持高位 [1] - 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的跨境资金流动较为平稳 [1] - 资本项下跨境资金呈现净流出,主要受境内主体对外投资活动影响 [1] 外汇市场运行状况 - 面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外汇市场顶住压力稳健运行,市场预期平稳 [1] - 外汇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外汇供求基本平衡 [1]
迪拜 杭州 阿联酋航空A350每天执飞
每日商报· 2025-10-25 06:17
新航季航班安排 - 全国民航冬航季于10月31日开始 [1] - 杭州机场每周安排客运航班6345架次 其中国内航班5770架次 国际及地区航班575架次 [1] - 在全国民航冬航季航班总量同比下降的背景下 杭州机场航班架次逆势增长1.1% 增幅居前十机场第一梯队 [1] 新机型与新航点 - 阿联酋航空空客A350客机正式执飞迪拜往返杭州每日航班 杭州成为首个由阿联酋航空A350执飞的中国内地客运航点 [1] - 杭州机场计划新增巴中 邢台 金昌等通航城市 [1] - 长龙航空执飞杭州至巴中航线 航班号GJ8507 每周二 四 六执飞 [1] - 吉祥航空执飞杭州至邢台航线 航班号HO3015 每周二 四 六执飞 [1] - 天津航空执飞杭州至金昌航线 航班号GS7520 每周二 四 六执飞 [1] 国际及地区航线 - 国际航线覆盖四大洲20个国家及地区 27家航空公司每周营运客运航班超280班 直飞30余条航线 [2] - 中亚 东南亚 日韩 欧洲等传统市场稳中有进 香港 首尔 大阪方向最为热门 每周出港分别达62班 24班 19班 [2] - 换季首日 国航新开杭州往返河内航线 航班号CA707/CA708 计划每周二 四 五 日执飞 [2]
钱塘江畔聚智赋能 AI+平台助推生物医药“加速跑”
每日商报· 2025-10-24 13:40
文章核心观点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正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精准聚焦AI医药、具身智能、高端芯片三大特色赛道,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药物研发的底层逻辑,将传统动辄十年、投入数十亿、成功率低于10%的研发模式,转变为高效的数据驱动模式 [1] - 钱塘区通过高能级平台赋能和企业集群协同,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AI+生物医药”全链条产业生态,产业规模占杭州市总量的50%左右 [2][4][6] 产业战略定位 - 钱塘区是浙江省、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2][6] - 区域发展策略是立足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创新沃土,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汇聚创新动能 [1] 平台赋能与研发突破 - 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原创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体系,已系统性发现12个具有临床潜力的新靶点 [3] - 研究院自建了覆盖从“靶点发现—分子设计—成药性预测—临床前评价”的全链条AI驱动原创药研发体系,大幅提升研发效率 [3] - 类似的技术攻坚在钱塘已经上演了200多次,研究院已与15家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成功孵化7家医药企业,承接项目140余项 [3] - 高能级平台扮演“技术辅导员”和“资源供给者”角色,帮助企业跨过研发难关,例如助力远森制药的全新靶点抗癌药物通过概念验证阶段 [3] 企业发展与融资成果 - 平台赋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例如禹泓医药的YH001项目快速推进至临床Ⅱ期,帮助企业完成超过1亿元的融资,企业估值已达准独角兽标准 [4] - 钱塘区已集聚德睿、恩和、伽奈维、新视焰等本地高成长型AI医药企业,并吸引辉瑞等布局AI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落地,形成多元企业矩阵 [6] 产业集群与规模 - 钱塘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从“企业单点突破”到“集群协同发展”的跨越,全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1800余家 [4] - 产业集聚高端人才超500名、院士团队16个,产业规模占杭州市总量的50%左右 [4] - 全省首个核酸药物产业集聚区“杭州核酸药谷”已集聚赫吉亚、海昶生物、奥泰生物等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闭环 [4] AI技术融合与应用 - 全区已落地15个AI模型项目,布局18个省级以上AI科研平台,集聚人工智能企业110余家 [5] - AI技术深度渗透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在创新研发、企业培育、应用场景层面全面赋能 [6] - 应用场景涵盖新药研发与生物制造、辅助诊断与手术机器人、精准医疗与智慧临床发展 [6] -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研发的孤独症智能体“StellarCare AI”,通过学习全球2.5万余份前沿研究成果,将孤独症诊断窗口提前至18月龄,筛查准确率超85% [5][6] 未来发展规划 - 钱塘区将以开放姿态与创新策略,持续夯实平台基础、壮大产业规模,全力构建“AI+生物医药”融合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6]
2025年杭州“公述民评” 剑指创新活力之城建设
每日商报· 2025-10-24 13:31
文章核心观点 - 杭州市通过举办“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聚焦“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围绕创新人才引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营造三大主题,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政府与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与政策支持 [1] 创新人才引育 - 杭州近5年累计引进青年人才超过200万,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引才—育才—服才—用才—留才”的完整闭环 [2] - 企业反映高新区(滨江)的5050人才计划要求较高,科技型初创企业难以达到政策认定补助要求,钱塘区企业缺乏水下机器人及智能控制与导航相关专家团队资源 [3] - 政府回应滨江区已设立面向大学生创业的青年计划及科技型初创企业孵化政策,钱塘区建立“钱塘校融”数字化平台,集聚16所高校、近6000多名专家学者及2000多台仪器设备,并提供线下技术经纪人队伍提高匹配成功率 [3] - 建议高层次人才认定流程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优化调整,人才标准应更加精细、不拘一格、重在实用 [3] 创新成果转化 - 企业反映在推广外骨骼产品时,最迫切需求是获取更多有效的应用场景,需要政府支持建立企业对接库和需求对接库 [4] - 西湖区搭建“科技八点半”和“西湖链链看”线上平台,今年已开展80场活动,解决92个问题,发布两批18个公共服务场景,并设立“1+15”区级和镇街场景创新服务中心实现全区覆盖 [4][5] - 建议优化数据券与算力券的普惠性与精准支持机制,充分发挥杭州市年度2.5亿元的市级算力券杠杆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采用“企业出点、院校平台担点、政府补助点”模式降低成本 [5] - 杭州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5] 创新生态营造 - 企业面临政策资源“碎片化”和“重复交叉”问题,存在多头多层管理,初创企业面临政策“找不到”、“找不全”、“吃不透”的困扰 [6] - 市科技局制定“润苗计划”,集成科技、人才、财政、国资等多部门惠企政策,覆盖初创企业从创业到成长的全过程需求,并推荐使用“杭州亲清在线政策超市”数字平台查询市、区县级惠企政策 [6] - 杭州利用外资规模与超一线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将通过“以民引外”、“以企引企”及股权收购等方式加大外资引进,重点与支持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和境外基金加强合作 [7] - 将提升服务质效,使政策服务更精准、产业生态协同更深入,促进外资与本土企业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并通过定期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构建政企沟通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