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ounder Park
icon
搜索文档
扎克伯格:社交已死,Facebook是内容平台
Founder Park· 2025-04-25 13:31
社交媒体行业演变 - 社交媒体已从连接人与人演变为更类似传统媒体的形态 充斥着名人推广视频 新闻评论及流行文化聚合片段 [2][3] - Meta创始人提出社交媒体已变成「媒体」而非「社交」 旨在削弱反垄断指控中对其垄断社交网络的定义 [2] - 公司数据显示用户浏览朋友内容的时间占比显著下降 Facebook从22%降至17% Instagram从11%降至7% [3] Meta反垄断诉讼核心争议 - FTC指控公司通过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非法垄断个人社交网络服务市场 但2012-2014年的交易与当前行业格局存在差异 [5][6] - 公司辩称社交媒体功能已普遍化 无法形成垄断 并展示与TikTok YouTube等平台的相似性以证明市场竞争激烈 [5] - 反垄断律师需证明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但Meta平台免费使用且收购标的早期发展阶段使损害界定困难 [6] 公司战略与监管应对 - 创始人2018年内部备忘录曾建议剥离Instagram 预见反垄断风险并认为独立运营可能更优 [7] - 当前行业面临TikTok竞争 AI技术颠覆等变数 使FTC诉讼被质疑针对过时问题 [7] - 欧盟近期对Meta处以2亿欧元罚款 美国诉讼结果可能受政治因素影响 [7] 行业竞争格局 - 应用功能同质化明显 Instagram与TikTok短视频相似 私信功能与iMessage趋同 [5] - 分析师批评FTC市场定义狭隘 若按此逻辑TikTok不被视为竞争对手将导致矛盾 [6] - OpenAI等新进入者计划开发社交网络 可能进一步改变竞争生态 [7]
OpenAI报价30亿,三个月实现收入翻倍,Windsurf做对了什么?
Founder Park· 2025-04-24 19:22
因为 OpenAI 30 亿美元的收购报价,Windsurf 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 AI 编程公司。 2021 年成立的 Windsurf(前身为 Codeium),最初是一家 ToB 的 GPU 虚拟化平台,并且已经实现了百万美元级别的收入。但在 见识到大模型的能力后,创始人 Varun Mohan 意识到,大模型让基础设施端的优势不再明显,应用端才是未来。 切入 AI 编程赛道后,一开始是作为 VS Code 的插件,到后来自己做 IDE,Windsurf 走上了一条和 Cursor 不同的 AI Coding 之 路。 今年 4 月,公司 ARR 收入约为 1 亿美元,相比一月份的 4000 万,收入翻倍。而在本轮筹集超过 2.43 亿美元的资金后,Windsurf 的估值达到了 28.5 亿美元。 为什么在有现金流之后还果断转向 AI 编程赛道,为什么要自己做 IDE,以及 Windsurf 和其他 AI 编程产品的差异在哪里? 关于 这些问题,创始人 Varun Mohan 最近在接受科技播客 Lenny's Podcast 采访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聊。 TLDR Founder Park 正在搭建 ...
PH最佳产品周榜(4.14-20),AI邮件营销最受欢迎
Founder Park· 2025-04-24 19:22
其中,多款 AI 营销与销售类工具上榜,如 提升邮件营销送达率的 AI 自动化平台 Mailgo、AI 驱动的 LinkedIn 销售互动自动化工具 Extrovert、 一键生成的 AI 语音销售助手 Omakase.ai Voice 等,基于 AI 技术来提升营销效率、优化销售流程。 4.14-4.20 TOP10 产品: 以下文章来源于Z Potentials ,作者Z Potentials Z Potentials . 我们与Z Potentials同频共振 Product Hunt 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创意产品展示与评选平台。Z Potentials 对其近一周的最佳产品 Top10 进行了盘点。 | | Best of the week of April 14, 2025 | Daily Weekly | Monthly | Yearly | Featured | All | | --- | --- | --- | --- | --- | --- | --- | | | 3月 31-4月 6 4月 7—13 4月 14-20 | | 4月 21—27 | | 4月 28-5月 4 | 1 | | Ma ...
Deep Research类产品深度测评:下一个大模型产品跃迁点到来了吗?
Founder Park· 2025-04-23 20:37
产品定义与特点 - Deep Research 产品是以大模型能力为基础、集合检索与报告生成的端到端系统,能迭代搜索和分析信息并生成详细报告[4] - 与传统 LLM Search 产品相比,Deep Research 是迈向 Agent 产品雏形的跃迁,可能成为经典产品形态[6] 产品测评情况 - 测评围绕 Tool Use、Instruction Following、报告输出能力对五家 Deep Research 产品评估,Memory 因自动联网检索难以有效评估[10] Tool Use 能力 - 在线检索中 OpenAI 表现出色,在冷门电影和最新书籍检索任务中唯一成功定位正确内容[20][31] - 数据分析任务里五家产品均未成功计算出正确数值,OpenAI 和 Manus 能力成熟度较高但有偏差[35][47] - 编程任务中 Manus 表现最佳,提供完整项目文件且网页功能和美观性达标,五家产品输出分层明显[57] Instruction Following 能力 - 文献分析任务中五家产品均无法完全遵循指令,存在“选择性执行”和“对牛弹琴”情况[72] - 旅游路线设计采用六维评估体系,Google、Manus、OpenAI 得分接近满分但交通可行性有不足[107][118][123][130] 报告输出能力 - 基于商业研报场景评估,各产品能力排序为 OpenAI > Manus > PPLX = xAI >> Google,OpenAI 兼顾深度与广度[136] 总结与展望 - Deep Research 产品打破外部工具调度和需求执行平均线,但消除短板、触及天花板需市场耐心,Agent 产品下一级阶梯或更快降临[162][164]
Harvey:ARR 1亿美元、估值30亿,用Agent思路解决法律场景AI落地难题
Founder Park· 2025-04-23 20:37
Harvey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2年,2024年客户数量从40家增长至235家,覆盖42个国家,美国前100家律所中有28家使用其服务 [2] - 2024年ARR达5000万美元,预计8个月内将达1亿美元,D轮融资3亿美元,估值30亿美元 [2] - 收入规模与AI搜索公司Perplexity相当,入选福布斯2025 AI 50榜单 [2] - 已实现从文件审查到客户沟通的全流程自动化,可替代初级律师团队 [2] 产品定位与核心竞争力 - 定位为法律行业的AI操作系统,而非GPT套壳,早期核心竞争力是精准的引用能力 [6] - 采用复合人工智能系统,由数百次模型调用组合生成输出,主要依赖OpenAI模型 [16] - 产品设计理念是让AI更像同事而非工具,强调人机协作和引导式交互 [8][9] - 构建垂直场景的Agentic workflow,将复杂法律流程分解为可执行模块 [12] 商业化策略 - 选择先攻克顶级律所再向下渗透行业的策略,通过高度个性化演示建立信任 [26] - 采用席位制销售模式,需平衡功能普适性与专业深度 [12] - 计划从法律领域自然扩展至税务、人力资源等关联领域 [27] - 与普华永道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定制系统,利用其领域专业知识 [28] 技术架构与创新 - 注重模块化设计便于模型切换,但评估环节需投入大量资源 [17] - 建立内部法律专家团队和外部评估体系,发布Big Law Bench基准测试 [18] - 采用AI Native用户体验设计,在现有律师工具(如Word、邮件)中集成 [7] - 应用宜家效应理念,让用户参与构建过程以增强信任 [9] 数据安全与隐私 - 实施严格的"禁止训练"政策和"不接触"原则,员工无权查看客户数据 [34] - 仅使用Azure部署的模型,建立严格的外部供应商白名单 [34] - 早期组建专业安全团队,安全负责人为公司第15号员工 [34] 行业认知与挑战 - 法律领域准确性至关重要,将"幻觉"视为必须消除的缺陷而非特性 [22] - 法律工作token价值极高,50页并购协议每个词都价值不菲 [14] - 行业流程知识多未公开,需聘请领域专家梳理定义操作步骤 [33] - 评估工作需中级以上法律专业人士参与,成本占行业收入20-30% [33]
关于MCP最值得看的一篇:MCP创造者聊MCP的起源、架构优势和未来
Founder Park· 2025-04-22 21:05
MCP协议概述 - Anthropic推出的MCP协议因Manus和Agent热潮成为AI领域最热门协议,获OpenAI、微软、Google等大厂支持,国内阿里云百炼、腾讯云也快速跟进[2] - 协议存在争议,包括与API区别不大、协议设计简单导致安全问题等质疑[3] - 协议发明者Justin Spahr-Summers和David Soria Parra在播客中详细解读MCP的起源、设计理念及未来方向[4] MCP诞生背景 - 灵感来自Anthropic内部项目LSP(Language Server Protocol),旨在解决AI应用与扩展间通信标准化问题[7] - 核心设计原则强调用户控制权,工具由模型调用而非用户直接指定(提示功能除外)[22] - 开发耗时约1.5个月,首次集成在Claude Desktop和IDE中完成概念验证[11] 核心设计理念 - 三大基础概念:工具(Tool)、资源(Resource)、提示(Prompt),分别对应模型调用、数据集成和用户交互场景[21] - 工具调用占比超95%,但资源调用潜力大,可支持文档/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接入[18] - 采用JSON-RPC和双向通信设计,借鉴LSP但改进其复杂性,注重领域创新而非传输层[13] 技术实现特点 - 支持Statefulness设计,平衡有状态交互与部署复杂度,采用SSE传输协议实现会话恢复[33] - 构建服务器推荐AI辅助编程,初期可用LLM生成代码片段快速迭代,典型实现仅需100-200行代码[25] - 协议语言无关性显著降低集成门槛,已支持Python/TypeScript/Rust等语言SDK[35] 生态发展现状 - 注册中心出现供应链安全问题,建议通过MCP Inspector监控通信流量替代传统信任机制[35] - 非API封装型服务器涌现,如内存服务器(200行代码实现)、文件系统服务器等特色案例[35] - 开源治理采用多公司协作模式,微软/JetBrains等企业已参与SDK开发并获管理权限[37] 行业应用前景 - 游戏开发领域潜力显著,可实现AI驱动3D建模(Blender集成)、自动化测试等场景[38] - 未来重点提升模型与外部世界交互能力,解决数据获取和Statefulness行动瓶颈[26] - 与OpenAPI互补:MCP适合AI应用间丰富交互,OpenAPI更适合模型直接解析API规范[23]
Lepton AI被英伟达收购后终止运营,贾扬清创业两年后回归大厂
Founder Park· 2025-04-22 21:05
Lepton AI停止运营及英伟达收购事件 - Lepton AI将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停止运营,用户需在此前备份数据,未使用积分将退款[2] - 官网已禁止新账户注册且显示维护状态[5] - 公司官方推特账号已被注销[6] 英伟达收购细节 - 英伟达以数亿美元完成收购,创始人贾扬清及联合创始人白俊杰已加入英伟达,具体职位未披露[7] - 收购后英伟达选择关闭Lepton AI服务,表明其更看重人才而非业务[8] - 交易为投资方红杉中国、CRV和Fusion Fund提供可观退出,两年前种子轮融资额为1100万美元[8] Lepton AI业务模式与技术 - 公司采用AIaaS模式,通过租用GPU提供算力租赁及云平台服务,未自购硬件[9] - 核心产品包括优化AI工作负载的云平台,支持模型训练与推理,承诺推理速度超600 token/秒且延迟低于10毫秒[10] - 平台整合动态批处理等单点技术降低成本,开源工具vLLM用于加速推理和降低内存占用[12] 创始团队背景与行业定位 - 创始人贾扬清(Caffe框架创始人)和白俊杰(ONNX标准共同创始人)均为PyTorch开发者,曾任职Meta、阿里云[9] - 公司定位为大模型基础设施提供商,主攻海外市场及国内企业出海需求[9][10] - 团队通过开源项目如GPUd(获8.1k GitHub星标)展示技术能力,旨在建立用户口碑[12] 英伟达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收购符合英伟达垂直整合战略,从芯片制造延伸至算力租赁,强化全产业链控制[17] - 此举可能挤压亚马逊、谷歌等云服务商空间,与CoreWeave等英伟达投资企业形成竞争[17] - 黄仁勋强调公司转型为算法和基础设施平台,目标成为AI工厂直接服务客户[1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算力租赁需求激增,北美CoreWeave(25万+GPU)和欧洲Nebius(2万GPU)主导市场[17] - 英伟达通过投资和收购布局算力租赁,与自研ASIC的云巨头(如微软、谷歌)竞争[17] - 行业呈现从硬件销售向综合服务转型趋势,供应链掌控力成为竞争关键[17]
Agents和Workflows孰好孰坏,LangChain创始人和OpenAI杠上了
Founder Park· 2025-04-21 20:23
行业观点分歧 - OpenAI发布构建AI Agents的实用指南,主张通过LLMs主导Agent设计[2] - LangChain创始人反对严格区分Agent类型,认为理想框架应允许结构化工作流向模型驱动灵活过渡[2] - Anthropic提出"Agentic系统"概念,将Workflows和Agents视为同一系统的不同表现形式[2][12] - 大模型派(Big Model)强调通用型智能体系统,工作流派(Big Workflow)主张模块化工作流构建[2] Agent定义差异 - OpenAI定义Agent为"能代表用户独立完成任务"的宏观系统[10] - Anthropic将Agent明确区分为预设规则的Workflows和动态决策的Agents[12][13] - 实际生产环境中大多数系统采用Workflows和Agents混合模式[16][20] - 建议采用"Agentic程度"的连续光谱概念替代二元分类[21] 技术实现挑战 - 构建可靠Agent的核心难点在于确保LLM每步获取精准上下文[26][27] - 上下文传递问题常源于系统提示不完整、工具描述不当或响应格式错误[28] - 声明式框架可视化清晰但动态性不足,代码优先方案更灵活但控制复杂[6][41] - 多Agent系统需解决通信机制问题,可采用交接或工作流混合模式[45][46] 框架设计维度 - 成熟框架需同时支持Workflows和Agents两种模式[32] - 需平衡可预测性与自主性,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各异[33] - 理想框架应兼具低门槛(易用性)与高上限(扩展性)[37][40] - LangGraph采用声明式与命令式混合API,支持持久化与流式传输[30][31] 生产环境考量 - Agentic系统通常需牺牲延迟和成本换取任务表现[20][63] - 企业级应用需特殊功能如人工监督、容错机制和长期记忆存储[53][57] - 垂直领域需定制化方案,通用模型难以满足独特业务需求[67] - 框架价值体现在标准化构建方式、调试工具和生产级功能集成[49]
扣子空间一手实测:字节的第一个Agent,比Manus如何?
Founder Park· 2025-04-21 20:23
产品发布与内测 - 4 月 17 日,豆包·深度思考模型发布,同步升级文生图模型 3.0、视觉理解模型,推出 OS Agent 解决方案及 AI 云原生推理套件[29] - 4 月 18 日晚间,字节跳动扣子空间开启内测,定位通用 Agent,采用邀请码制[3] 产品功能与体验 - 扣子空间用户可选择「通用实习生」或「领域专家」完成工作任务,有探索和规划两种模式,支持添加 MCP 扩展[4][7][13] - 实测中,制定旅游攻略和一周穿搭任务部分完成,专家助手任务出现 Python 脚本调用失败、API 权限异常等 Bug[6] - 接入语音合成工具可将文字攻略转成语音,查天气推荐穿搭可输出图片[15] 专家 Agent 情况 - 扣子空间内置「用户研究专家」和「华泰 A 股观察助手」两个专家 Agent,限时免费,前者单任务平均耗时 4 分钟,后者 23 分钟[24][25] - 「华泰 A 股观察助手」执行任务不稳定,出现数据未获取、Python 脚本调用失败等问题[26][27] 行业趋势与战略 - 2025 年之前被称为 Agent 之年,manus 加速大厂在该领域推进[29] - 做好 Agent 技术上需更强多模态模型、更好架构和工具、降低模型推理成本和延迟,字节或已做好准备[30][31] - 火山引擎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推进 Agent 生态建设,未来 Agent 定义和应用场景将更清晰[32] - 字节的 Agent 战略以技术突破、生态协同和成本优势为核心[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