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宇MedTech

搜索文档
最新融资!辅助生殖创新企业完成B轮
思宇MedTech· 2025-06-11 21:16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瑞辅达医疗成功完成B轮融资,由中金资本管理的基金领投,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金跟投 [1] - 所融资金将重点投入核心产品的技术研发、海内外市场开拓、生产能力升级以及团队建设 [1] 公司背景与产品管线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江苏连云港,专注于辅助生殖试剂和耗材国产化研发 [3] - 创始团队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经验,完整参与从实验室产品到标准化产业化的全过程 [3] - 产品管线覆盖试管婴儿技术(IVF)的低温贮存、胚胎培养以及体外受精环节 [3] - 主要产品包括玻璃化冷冻液套装、玻璃化解冻液套装、封闭式冷冻载杆、卵母细胞优化液 [3][5][9] 技术研发与产品获批 - 已累计申报6项发明专利,核心产品封闭式冷冻载杆于2025年3月正式获批上市 [7] - 卵母细胞优化液为全球首款专业高效的卵母细胞胞浆成熟优化液,兼具抗氧化功能 [7] - 玻璃化冷冻液与解冻液套装于2025年4月11日获得美国FDA注册批准 [7] 行业会议与活动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即将召开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2025年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2025年9月4-5日) [1][8]
报名:一场高效链接医美人的社交局 | Aesthetic LinkLab
思宇MedTech· 2025-06-10 17:54
活动设计理念 - 活动旨在打破传统会议模式,采用"信息高密度+社交高效率"的创新设计,通过3小时实现深度认知与高效链接 [1][2] - 核心解决行业痛点:传统会议中有效对话少、结识人数有限、展示机会缺乏、精准对接困难等问题 [5][6] 活动环节架构 产品闪讲环节 - 设置60分钟集中展示时段,允许最多20家研发型医美科技公司进行3分钟核心价值展示 [2] - 展示范围覆盖注射类产品、能量源设备、术后修复、材料与工艺等全技术链条 [2] - 提供标准化展示支持包括讲台、投影设备和官方记录服务 [2] 分组社交环节 - 采用算法驱动的结构化社交设计,通过多轮换组机制实现每20分钟切换对话小组 [7][8] - 基于报名信息的调度算法可支持单参会者在1小时内接触60-80位精准匹配的专业同行 [8] - 通过预设分组路径实现跨圈层碰撞,确保每轮对话均为新面孔的社交密度 [9] 自由链接环节 - 设置开放式交流时段,支持定向寻找闪讲企业、深化新结识关系或加入主题桌讨论 [9][10] - 主题桌涵盖市场趋势、医工交叉等垂直领域对话场景 [10] 参与机制 - 实行审核制免费参与,总人数限制300人,设置两类报名通道:产品展示报名与全程参会报名 [9][10] - 产品闪讲申请需满足自主研发条件,最终筛选不超过20家科技公司 [11] - 目标受众覆盖医美全产业链(医生/工程师/材料专家/市场人员/投资人等)及有资源对接需求的从业者 [12] 公司活动矩阵 - 系列科技大会包括已举办的首届全球眼科/骨科/心血管大会,2025年将新增医美科技大会(6月)、第二届医疗科技大会(7月)及第三届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 [13]
1.5亿战略投资!心血管龙头入股电生理新锐
思宇MedTech· 2025-06-10 17:54
公司投资与合作 - 先健科技全资子公司先健深圳投资1.5亿元人民币换取剑虎医疗30%股权,分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交割22.22%股权 [2] - 合作协议赋予先健科技对剑虎医疗电生理产品的独家优先合作权及海外独家经销权,涵盖三维标测系统、PFA消融平台及多类导管耗材 [4] - 双方将在心脏介入影像平台产品的联合研发与商业化方面展开深度协作,意在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产房颤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4][16] 剑虎医疗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1年,聚焦新一代心脏电生理成像和能量治疗平台,核心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领衔 [5][6] - 技术骨干来自美敦力、强生、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具备完整的有源器械开发、注册和量产能力 [6] - 已形成涵盖三维介电标测系统、纳秒级PFA消融系统、消融导管与成像耗材的电生理产品管线,具备全链路闭环能力 [6] 核心产品与技术 - ALPHATRION®纳秒脉冲电场消融仪采用自主研发的纳秒级脉冲电场技术,输出高达2000V的纳秒级高频脉冲电场 [7] - 三维介电脉冲电场一体化消融系统由STARTREK™三维介电成像标测导航系统、ALPHATRION®纳秒脉冲电场消融仪和HALOPULSE™介电定位环形多通道消融导管组成 [7] - StarTrek®是国产首款开放的三维介电成像标测导航系统,集成像、标测、导航、损伤评估于一体,2025年5月获NMPA批准上市 [8][11] 产品优势与特点 - 定位精度0.4毫米,稳定度0.1毫米,非接触成像仅需3-5分钟,传统磁电标测需接触200多个点,耗时15分钟以上 [12] - 实时显示术中导管与心肌的接触压力,传统三维标测系统无此功能 [12] - 几乎不用X光辅助,可最大限度减少X线对患者和术者的损害,传统磁电标测术中使用X光时间约14分钟左右 [13]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先健科技作为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军企业,长期缺位电生理板块,制约其从诊断、消融到封堵的完整临床路径构建 [15] - 剑虎医疗作为少数拥有自研三维标测+PFA平台的企业,成为先健科技布局"房颤治疗闭环"的优质标的 [15] - 双方的战略合作有望推动国产"心律不齐治疗一体化平台"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集成 [17] 未来展望 - 合作能否真正打破进口垄断、支撑国产品牌走向国际,将是接下来值得持续观察的重要方向 [18] - 随着结构性心脏病与房颤治疗逐步融合,构建从识别、成像、消融到封堵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行业趋势 [17]
通畅率100%!首个国产完全生物型人工血管
思宇MedTech· 2025-06-10 17:54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动态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1][17] 海迈医疗产品突破 - 自主研发的LineMatrix耐迈通®生物型人工血管完成FIM临床试验随访,成为国内首个完成临床阶段的国产小口径(≤6mm)生物型人工血管 [2][6][7] - 产品具有远期通畅率高(术后3月90.9%、6月80.8%)、抗感染能力强、抗钙化等优势,显著优于传统ePTFE人工血管(6月初级通畅率≤60%)[6][8][10] - 临床试验显示累积通畅率100%,无免疫反应/感染/动脉瘤并发症,所有患者成功用于血液透析 [8][10] 人工血管行业现状 - 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30年增长92.6%(2.7亿→5.2亿),死亡人数增长53.7%(1210万→1860万),推动人工血管需求 [10] - 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235亿元,预计2027年达318亿元;中国市场规模超30亿元(终端价),2025年或达40亿元(CAGR>15%)[12] - 小口径人工血管(≤6mm)技术壁垒极高,涉及多学科交叉,目前国内市场100%依赖进口(迈柯唯/戈尔等主导)[4][13] 海迈医疗公司定位 - 成立于2021年,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具备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量产能力的企业 [14] - 产品覆盖慢性肾透析/下肢动脉外伤/冠心病搭桥等场景,计划扩展至其他再生医学产品 [14][16] - 技术平台获资本市场持续青睐,拟开展全球化临床研究及商业化 [16] 产品临床价值 - 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干预次数(对比ePTFE血管),节省医保支出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10] - 为血管通路建立提供国产替代方案,解决传统产品血栓/感染率高的问题 [4][6][10] - 突破外资垄断(进口产品售价1-4万元/条),填补国内小口径血管临床空白 [12][13]
参会须知: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 中关村展示中心见~
思宇MedTech· 2025-06-10 17:54
会议概况 - 会议时间定于2025年6月12日星期四,8点开始签到,9点准时开始 [1] - 会议地点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5号门),进入5号门后直走右手边即为会议中心 [2] - 建议参会者不要开车前往,因车位紧张且路边可能被贴罚单 [3] 签到安排 - 签到从早上8点开始,建议8:30前到达以避免排队并确保领取报告和座位 [5][6] - 电子票需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个人页面,找到"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电子票后由检票人员扫描验票并领取证件 [8] 大会行程 - 大会总体行程安排已公布,具体议程未在提供内容中详细列出 [9]
获批上市!又一款国产自主研发软镜
思宇MedTech· 2025-06-10 17:54
公司动态 - 博视医疗旗下品牌路得瞳自主研发的月抛彩色隐形眼镜获NMPA注册认证 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准20253161016 为首款获认证的自主研发软镜 [1][3] - 产品为增强着色的日戴型软性亲水接触镜 由HEMA、NVP等聚合而成 含水量43% 推荐更换周期1个月 货架有效期5年 [5] - 产品型号H43CL Color 基弧8.7mm 直径14.2mm 透氧量DK/t 25 [8][9] - 产品适用范围为无禁忌证患者矫正近视 [6] 产品技术 - 采用全自主5S软性接触镜制造模式 涵盖自研材料、自创设计、自制模具、自造设备、自主生产 [3] - 融合高透氧性、高柔软性、高水润性和高保湿性 打破国外对硅水凝胶镜片材料及量产工艺技术的垄断 [3] - 采用E.M.P.I.R.E.超薄多层色素内嵌工艺 "三明治"结构确保色素层不直接接触眼球 [14] - 纳米级仿生角膜曲弧镜面设计 镜片无感贴合眼球 不易滑动 [14] - 激光雕刻技术实现图纹1:1精确复原 花纹精度达25µm [14] - 具备UV吸收2类功能 可有效抵御紫外线伤害 [14] 行业现状 - 彩色隐形眼镜在中国属第三类医疗器械 需经NMPA注册批准 审评重点包括材料安全性、色素封装工艺等 [12] - 2020年以来彩片注册审批周期通常6-12个月 创新产品可缩短至3-6个月 [12] - 中国彩片市场70%份额被进口品牌(如强生、博士伦)占据 [12] - 国产企业以中低价位日抛和月抛彩片为突破口 注重性价比和本地化设计 [12] - 2022-2023年NMPA加强监管 要求明确色素安全性和中文标签 [13] 企业布局 - 海昌、欧普康视等头部企业拥有多款NMPA注册证 具备自主研发和量产能力 [13] - 新兴品牌如可啦啦、微瞳科技聚焦Cosplay、抗蓝光彩片等细分需求 [13] - 广东、上海试点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降低中小企业注册门槛 [15] - 行业正向材料升级、周期多样化与细分应用拓展方向发展 [15]
EuroPCR 观察:两项突破性技术瞄准心血管“功能重建”
思宇MedTech· 2025-06-09 17:25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动态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1][32] 心血管治疗突破性技术 - Elixir Medical的DynamX冠脉生物适配器和Cardiawave的Valvosoft超声系统在EuroPCR 2025上获得关注 [2] - 两款产品核心理念是恢复器官自然功能而非机械替代 [2] DynamX冠脉生物适配器技术特点 - 由3个71μm钴铬螺旋金属支架组成,通过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连接 [5] - 聚合物涂层6个月内完全吸收,释放"解锁"元件使支架分离,允许血管恢复搏动 [5] - 使用5μg/mm支架长度的诺沃利单抗药物涂层,聚合物涂层厚度<3μm [8] - 已获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8] DynamX临床试验数据 - BIOADAPTOR RCT试验显示1年靶病变失败率1.9% vs 对照组5.5%(p=0.046)[13] - 在左前降支血管中TLF降低78%(1.9% vs 8.7%)[13] - 24个月数据显示晚期管腔缩窄仅0.08mm,血管面积增加3% [17] - INFINITY-SWEDEHEART试验显示在复杂PCI患者中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率 [15] Valvosoft超声系统技术特点 - 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非侵入性治疗主动脉瓣狭窄 [16] - 通过微裂作用软化钙化组织,无需手术开胸或植入人工瓣膜 [16] - 已完成2项首次人体试验(共40名患者)[21] - 正在欧洲进行关键性研究以获取CE认证 [19] Valvosoft临床效果 - 治疗后主动脉瓣开口面积显著增加,平均跨瓣压差降低 [27] - 85%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或稳定 [27] - 治疗后30天内91%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27] - 未发现脑血管异常情况 [22] Elixir Medical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 [26] - 专注于药物洗脱支架、完全可吸收支架和药物洗脱生物适配器系统 [26] - 产品已在香港、马来西亚、欧洲等地应用,香港专家已完成超百例DynamX植入 [28] - 其他产品包括DESolve系列完全可吸收支架(2013年获CE认证)和LithiX HC-IVL系统 [30] Cardiawave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法国 [31] - 专注于非侵入性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 [31] - 核心产品Valvosoft用于治疗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 [31] - 预计2026-2027年获得CE认证并进入美国市场 [25]
近5000万!空心微针企业完成两轮融资
思宇MedTech· 2025-06-09 17:25
公司融资与并购 - 公司完成种子轮及天使轮融资,总金额近5000万元,种子轮由昕成投资、爱康创坛联合投资,天使轮由陕投成长基金、中科创星、金资基金联合投资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中国首家空心微针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三类器械证申报、细胞与外泌体中试车间建设、西北首个自动化生物组织样本库建设及人才队伍完善 [1] - 公司宣布完成对上海揽微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并购重组 [3]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23年,总部位于陕西,是国内首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空心微针研发生产企业 [5] - 通过微针自主设计、微纳3D打印、光固化等核心工艺,开发出可量产的全链条生产平台,打破国外垄断 [5] - 核心产品为空心微针,具有中空通道的微米级针状结构,应用于药物递送、疫苗注射、医美注射、生物传感等领域 [6] - 空心微针在设计和制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无痛、微创、载药量大且可控性强等优势 [6] - 已布局皮内注射空心微针、脉络膜上腔注射空心微针、头皮注射空心微针等多款产品 [6] 产品研发与创新 - 推出首款具备生发功能的基因编辑工程化干细胞,依托西北首个自动化生物组织样本库实现细胞与基因资源的长期保藏和研究 [8] - 研发外泌体裹挟药物靶向传递技术,可治疗多种脱发类型 [8] - 在Ⅱ型糖尿病和眼科领域探索外泌体及基因编辑工程化干细胞的应用 [8] 行业活动与大会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已召开 [1] - 即将召开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2025年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2025年9月4-5日) [1][9]
就在本周!参会免费!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09 17:25
医疗科技系列年度大会回顾: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注意:当天 上午为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报名链接及读者福利 附文末 ; 下午有两场活动, 二、活动地点: 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 三、主办单位: 思宇MedTech 、探美医界 ; 协办单位: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 支持单位:启迪之星,中关村科学城CGT产业孵化中心 四、会议规模: 现场参会嘉宾500人 1.大型医美行业人士交流沙龙, 报名链接附文末 ; 2. 北京政府闭门对接会-仅限获奖企业参加 ,或主编一对一邀约) 一、活动时间: 2025年 6 月1 2 日 星期四 五、大会议程 如希望商务合作,联系方式如下。 报名:一场高效链接医美人的社交局 | Aesthetic LinkLab 欢迎企业积极参与思宇即将组织的大会↓ 2025年6月12日,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2025年7月17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也可以直接联系主编赵清、Alice、Jacky、Ziana 等任何思宇团队的工作人员。 【上午大会观众报名方法 读者赠票福利】 1.请先记录优惠码 SYMedTech ...
又一高管离任,强生中国正在经历什么?
思宇MedTech· 2025-06-09 17:25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与即将召开的大会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 [1] 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高管变动 - 2025年6月8日,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戴鹰宣布将于6月30日离职,由中国区研发负责人Joanna Wan暂代数字化团队领导 [1] - 2024年4月,原强生中国区主席兼医疗科技中国区总裁宋为群离职,由全球外科事业部负责人Edward Zhou接任 [1] - 2024年7月Edward Zhou上任后整合外科、骨科等事业部的区域业务管理 [1] GE医疗中国区高管变动 - 2025年7月1日,GE医疗中国区总裁张轶昊将退休,由前强生中国区主席宋为群接任 [1] - 强生与GE医疗在中国市场的人才流动呈现结构性联动 [2] 戴鹰的职业轨迹与贡献 - 戴鹰在GE医疗任职24年(1998-2022),历任研发、供应链、市场与创新等多个管理岗位 [4] - 主导GE医疗中国本地化战略,建立本地研发与生产体系,推动数字化工具落地 [4] - 2022年4月加入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区,推动数字化平台建设,参与Ottava™手术机器人系统在中国的技术储备 [6] 强生2025年Q1业绩表现 - 医疗技术业务销售额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5% [7] - 骨科业务销售额22.41亿美元,增长4.2% [10] - 外科业务销售额23.96亿美元,增长0.8% [10] - 眼科业务销售额12.79亿美元,增长1.7% [11] - 心血管业务销售额21.03亿美元,增长16.4% [13] 强生产品线表现与市场策略 - 心血管业务增长主要受Impella 5.5和Impella CP采用、Shockwave收购及生物外科产品组合推动 [13] - 外周血管业务受中国集采影响出现低个位数下滑,公司通过本土生产和复杂术式产品优化组合 [14] - Ottava™机器人系统在美国完成首批临床入组,尚未在中国开展临床 [14] 数字化战略进展 - 2022-2023年聚焦数据中心与IT架构部署 [12] - 2023-2024年推动AI辅助诊断与手术流程追踪系统 [12] - 2024-2025年开发远程患者管理与院内外数据系统 [12] - 戴鹰主导的数字化系统为Ottava进入中国市场铺设数据基础 [15] 管理层继任与挑战 - Joanna Wan暂代数字化团队负责人,具备医学与生物工程背景,但数字化策略经验较弱 [16] - 2024年以来强生中国区多项人事变动,包括外科事业部、人力资源、公司管理层及心血管业务负责人更替 [17][19] 行业观察:本土化与数字化趋势 - 医疗器械企业依赖本土视野与全球协调能力的中高层管理者执行战略 [18] - 跨国企业在华组织形态从"全球复制"向"本地解构"转型,形成多轴并行复合系统 [18] - 战略型人才变动可能影响系统连续性与项目落地效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