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宇MedTech
icon
搜索文档
路演报名:医疗科技项目融资路演活动
思宇MedTech· 2025-10-09 16:09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由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与思宇MedTech主办,清华科技园医工交叉创新中心协办 [2][5] - 路演时间定于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下午14:00,形式为线上(腾讯会议)与现场路演相结合 [5] - 活动为公益活动,旨在为项目方与投资人提供简单高效的直接对接平台 [5] 项目方参与条件与方式 - 项目融资阶段需在天使轮到C轮之间,领域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学美容等 [5] - 项目创始人通常具备研发、医生或大企业背景,拥有良好的教育和职业履历 [5] - 项目报名需通过点击文末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在线表格,免费参与但需经过审核 [6][7] 投资人对接机制 - 参与的投资机构均经过审核,并拥有相关领域的投资案例 [5] - 路演通知将一对一发送给附在文末的拟通知投资机构名单中的投资人 [4][8] - 路演后,项目方可将联系方式留在PPT上等待对接,或由主办方协助在投资人群中进行推广 [4] 投资机构覆盖范围 - 拟通知的投资机构名单庞大,按首字母排序超过150家,包括IDG、红杉资本、经纬创投、启明创投、软银中国资本、中金资本等知名机构 [8] 活动历史与持续性 - 该路演活动具有持续性,往期记录显示已成功举办至少41期系列路演活动 [9][10][11]
报名即将截止!2025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中部赛区
思宇MedTech· 2025-10-09 16:09
大赛概况 - 2025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中部赛区初赛已结束,共有12个项目进入决赛 [1] - 决赛将于2025年10月12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3] - 项目评估基于创新性、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团队能力、转化潜力五个方面 [1] 决赛项目清单 - 项目涵盖透明质酸技术、丝素蛋白材料、骨再生膜、重组人胶原蛋白、生发方案、美容微针贴、AI医美系统、血管类器官治疗、手术导航系统、抗衰老应用等多个前沿领域 [3] - 具体项目包括新一代微交联透明质酸技术、丝素蛋白医美材料开发、光热响应型Janus引导骨再生膜、重组人胶原蛋白及功能性多肽等12个创新项目 [3] 会议议程与专家阵容 - 会议议程包括领导致辞、项目路演上下半场、专家报告以及结果公布颁奖等环节 [13][14] - 专家阵容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前院长祁佐良、副院长赵延勇、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龙笑等临床专家,以及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转化专家 [10][11][12][13][14] 奖项设置与支持平台 - 奖项设置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最佳潜力奖1名、最佳新锐奖1名、科技创新奖4名 [16] - 支持平台为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提供技术支持、转化加速、创新实验室等六大专业服务模块 [19]
给中秋加班的医械人
思宇MedTech· 2025-10-06 21:01
医疗器械行业的中秋节运营状态 - 中秋节期间医疗体系急诊科最为繁忙 处理烧伤 骨折 过敏 交通事故 突发心梗等多种病例 [4] - 医院关键设备如CT MRI冷却系统 检验科分析仪 呼吸机 监护仪 除颤仪 注射泵需保持全天候稳定运转 [4] - 医疗器械支持人员包括医院设备工程师 厂家维保人员 技术支持需在系统报警后15分钟内赶到现场 [4] 医疗器械研发与技术支持团队的工作模式 - 研发人员在节假日与进度表重叠 进行影像算法测试 呼吸机传感器误差调试 实验室验证等工作 [5] - 售后工程师与临床支持人员通过守护数据 系统和机器运行 与前线医生并肩作战 [5] - 公司节前安排值班表 如影像支持组负责北区 检验设备支持组负责南区 部分人员留守厂区宿舍确保及时响应 [6] 医疗器械行业的职业精神与行业价值 - 售后工程师从修复的机器救治患者中获得成就感 体现安静的职业精神 [7] - 行业人员在生命节点上闪光 确保心跳规律 家属焦虑缓解 机器与秩序恢复 [7] - 医疗器械支持使得医院灯光常亮 急诊床位不空 让团圆成为可能 [7]
医疗器械创新的沟通壁垒:医生与工程师如何跨越“语言不通”?
思宇MedTech· 2025-10-06 21:01
文章核心观点 - 医疗器械创新的主要障碍是医生与工程师之间的“语言不通”,即临床问题难以转化为可量化的工程参数 [1] - 建立有效的“翻译机制”是连接临床需求与工程实现、推动创新产品落地的关键 [15][22] - 跨学科协作和迭代验证流程能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化效率 [17][24] 惯于从临床出发:医生的语言与痛点 - 医生从临床困境和患者痛点出发表达需求,例如手术定位不准、操作空间受限、并发症风险高 [3] - 医生的描述方式关注“为什么需要改变”和“目标是什么”,但缺乏工程师所需的精确量化指标 [3][5] - 医生与工程师存在认知范式差异,医生基于症状和经验描述,工程师需要“输入-输出”框架 [7][8] 工程师的语言:从概念转向参数与模型验证 - 工程师将模糊的临床需求(如“安全”、“效率”)拆解为可量化的技术参数,例如定位误差不超过2毫米、系统响应时间短于30秒 [9][10] - 工程开发流程依赖设计控制,明确记录设计输入和设计验证以确保需求被满足 [10] - 依据国际标准(如IEC 62366)将“操作简单”等需求转化为可测试的界面流程、响应时间和人机交互错误率等指标 [13] 建立“翻译机制”:从临床问题到工程参数的桥梁 - 场景化环节要求工程师进入手术室观察,直接记录医生的操作难点作为创新起点 [15][18] - 参数化环节将医生的模糊描述转化为数据指标,例如将“减少出血风险”转化为“在血管边缘保持≥5毫米安全区” [19][20] - 迭代化环节通过原型测试和医生反馈的快速循环缩短开发周期,一项研究表明医生参与每轮验证可将迭代周期缩短30%以上 [21][24] 案例与全球实践 - 斯坦福大学Biodesign项目通过跨学科课程培养“临床-工程双语者”,学生合作将临床问题翻译为工程解决方案 [17][25] - 牛津大学的研究将肝脏手术导航系统的“安全”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工程指标 [20] - 监管机构如FDA通过人因工程指南推动需求转化的可验证性,医院和企业则建立医工交叉中心以形成长期合作网络 [24][25]
蔡司出手!8000多万投资数字眼科公司
思宇MedTech· 2025-10-06 00:01
文章来源:眼未来 转载要求:首发24小时后可转载,需注明来源 【视点 · 眼科产业导航】 大事件月报 | 主编推荐文章 中标图谱 · 集采放量 | 眼视光专栏 2025年10月1日, 蔡司视力护理(Zeiss Vision Care)宣布,以1000万欧元(约1175万美元,约8358万人民币)从费尔曼集团(Fielmann Group)收购瑞士数字眼科 公司 10%股权,并保留未来增持至25%的选择权。 此次交易对 Ocumeda 的估值约为 1 亿欧元(约 1.175 亿美元),是蔡司近年来在数字医疗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战略投资之一。 随着老龄化加剧与屈光不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高发,全球范围内眼科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远程眼科服务:瑞士数字眼科企业 Ocumeda Ocumeda AG 成立于瑞士,专注于打造远程眼科服务与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连接 验光师、视光师与眼科医生 ,让患者能在本地即可完成初步筛查与远程会诊。 公司目前已在德国、瑞士和奥地利建立网络,并与众多视光中心和配镜门店合作,构建出一条从 基层检测 → 专科诊断 → 随访管理 的完整数字路径。 其核心平台提供以下几类服务: 据公司公开信 ...
全球首款获批!抗感染碘涂层全髋关节
思宇MedTech· 2025-10-06 00:01
产品获批与核心创新 - 捷迈邦美iTaperloc Complete和iG7髋关节系统于2025年9月26日获得日本PMDA批准,成为全球首款配备抗感染碘涂层技术的骨科植入物 [2] - 该碘涂层技术通过阳极氧化和电泳工艺在植入物表面施加可控释放的碘层,碘作为广谱抗菌剂能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酶活性并阻止生物膜形成 [4] - 体外实验数据显示该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90%以上,动物模型研究证实其可将感染发生率降低50%或更多 [5] 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挑战 - 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影响约1-2%的初次置换患者,翻修手术中发生率可升至5-10% [3] - 髋关节PJI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当,单次治疗平均成本在发达国家达5万至10万美元 [3] - 全球关节置换手术需求预计到2030年增长30%以上,耐药菌株的兴起使传统抗生素方法效果受限 [3] 技术优势与临床价值 - 碘涂层技术无需改变现有手术流程,通过使用预涂层植入物即可增强抗感染保护 [6] - 与抗生素涂层不同,碘涂层不会诱发耐药性,且抗菌谱覆盖多种常见致病菌 [5] - 该技术为外科医生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了额外保障,可结合患者感染史或免疫状态评估适用性 [6] 市场拓展与行业影响 - 日本PMDA的批准标志着碘涂层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可靠性,公司正推动该技术在美国FDA和欧盟MDR的审批 [7] - 碘涂层技术反映了骨科植入物向非抗生素、抗生物膜方向发展的趋势,未来可能扩展到膝关节、脊柱固定或创伤修复植入物 [8] - 该技术可能与智能监测系统结合实时检测感染标志物,或与其他材料形成多层防护体系,推动骨科从治疗导向转向预防导向 [8]
医疗器械创新揭秘:医生的“好点子”如何成为现实?
思宇MedTech· 2025-10-04 22:33
文章核心观点 - 医生的临床痛点是医疗器械创新的重要源泉,但将想法转化为上市产品需要经历漫长复杂的工程化、验证和监管流程 [1][5] - 从临床灵感到上市产品需跨越硬件开发、软件算法、监管审批等多重门槛,医生通过将需求转化为工程语言可提升创新效率 [5][9][15] - 成功案例(如TAVR、Apple Watch ECG、达芬奇机器人)表明跨学科合作是推动医疗器械创新的关键路径 [4][6][11][15] 医生的"好点子"来源 - 临床灵感常源于高风险步骤、器械不匹配或术中临时解决方案,例如TAVR技术源于"不开胸完成瓣膜置换"的设想 [2][4] - 具体场景包括长时间操作导致医生体力消耗、现有产品无法满足特殊人群需求、术中临时 improvisation [5] 从想法到产品的路径 - 典型路径包括需求定义、设计控制、原型测试、临床评价、注册审批及上市后监测,形成法规规定的工程化闭环 [5][9] - 案例:TAVR从概念到上市耗时近10年,经历工程验证与多中心临床试验 [4] Apple Watch ECG通过De Novo通道获批,需明确适应证与风险控制 [6] 硬件开发门槛 - 硬件创新涉及精密制造、可靠性测试及安全标准,小改动可能引发系统级重新设计 [7][10] - 难点包括尺寸精度(如镊子尖端缩小1毫米需提升加工精度)、材料兼容性(如聚合物灭菌后变脆)、寿命测试(电机需通过数万次循环) [10] - 达芬奇机器人早期研发中,机械臂在精度、抖动抑制和灭菌兼容性上经历多次方案迭代,耗时数年 [11] 软件与算法挑战 - 医疗软件需具备可验证性、可追溯性及临床场景稳定性,监管要求严格 [12][13] - 关键难点包括代码版本控制、AI模型泛化能力、软件更新触发的重新验证、界面设计的人因风险 [13] - 案例:IDx-DR作为全球首个FDA批准的AI诊断系统,需在多中心、多种族条件下验证算法稳定性,明确适应证边界 [14] 医生在创新中的角色 - 医生需将临床痛点转化为可执行的工程需求,例如用数据描述场景(如"定位耗时10分钟,占总时长三分之一") [15][18] - 案例:Mazor Robotics脊柱机器人源于医生将"螺钉三维精准定位"需求转化为工程参数,推动脊柱机器人市场形成 [15] - 医生应参与早期原型验证,明确边界条件(如手术室空间、无菌要求)及失败模式,帮助设定设计红线 [18]
非植入式脑机接口+苹果Vision Pro
思宇MedTech· 2025-10-04 22:33
公司动态与产品技术 - 公司于2025年10月1日宣布正式启动一项临床研究,探索其基于脑电图(EEG)的非植入式脑机接口(BCI)与Apple Vision Pro的结合应用 [2] -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可穿戴、非侵入式神经接口设备平台Axon-R,具备先进的EEG测量与反馈能力 [4] - 该技术的核心特点是“无手术、可穿戴、可日常化”,区别于市场上如Synchron和Neuralink等多为植入式的脑机接口方案 [4] - 技术结合了脑电信号与眼动追踪,实现多模态交互,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解码效率 [6] - 临床研究已启动招募,将持续至2026年4月,并计划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后于2026年开展关键性临床试验并申请FDA批准 [5] 临床研究与应用场景 - 临床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验证通过脑电信号与眼动控制支持患者进行流畅、自然交流的能力 [6] - 研究旨在评估技术在移动设备控制、娱乐、教育和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6] - 研究重点关注ALS(渐冻症)、脊髓损伤(SCI)、中风后言语障碍、创伤性脑损伤(TBI)等患者人群 [6] - 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交流沟通、设备控制、教育娱乐与辅助现实,旨在从实验室走向家庭与工作环境 [6][10]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脑机接口技术正在快速走向临床与消费市场融合,非侵入式BCI与主流消费电子生态结合代表新趋势 [8] - 行业重要发展方向是多模态融合,即将脑电信号与眼动追踪、头部姿态等多通道信号结合以提高交互准确性与自然度 [10] - 在植入式BCI仍处于科研与早期临床阶段时,公司通过“可穿戴EEG + 主流XR平台”的组合提供了更低门槛的解决方案 [10] - 与植入式BCI厂商相比,公司的策略是走一条更快商业化、更贴近日常生活的道路 [10]
西门子医疗分拆背后:从GPS三巨头看工业与医疗的“分分合合”
思宇MedTech· 2025-10-03 22:54
文章核心观点 - 西门子集团正研究剥离其持有的西门子医疗大部分股份,可能通过直接分拆方式进行,此举引发市场关注并推动西门子股价当日上涨近3% [2][3] - 全球医疗科技产业中“GPS”三巨头(GE HealthCare、飞利浦、西门子医疗)虽同源于工业集团,但已走向不同战略路径:飞利浦彻底转型为纯医疗科技公司,GE HealthCare已完成独立上市,西门子医疗仍受集团控股但正考虑进一步分拆 [7][34] - 医疗科技产业具有增长稳定、创新周期长、高监管壁垒的特性,是“时间的朋友”,业务独立化能更好释放估值潜力,这一趋势对中国集团企业的医疗业务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36][39][42] GPS三巨头现状透视 - 西门子医疗2024财年营收约223.6亿欧元,业务涵盖影像、诊断、放疗、介入治疗四大板块,影像板块贡献约132亿欧元营收,公司目前有约139亿欧元债务,若控股结构变化可能增加财务费用 [11][18] - GE HealthCare 2024财年营收约197亿美元,主要板块包括影像、超声、病人监护、药物诊断,药物诊断业务同比增长超10%,独立后估值逻辑更清晰 [11][17][22] - 飞利浦2024财年销售额约180亿欧元,业务集中在诊断与治疗、互联关护、个人健康三大板块,诊断与治疗板块贡献约85亿欧元,公司已彻底剥离非医疗业务转型为纯医疗科技公司 [11][23]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西门子医疗形成全球最完整产品体系,影像板块为营收支柱,诊断业务因退出抗原检测收入下降至约47亿欧元,毛利率受拖累但整体逐步恢复 [13][18] - GE HealthCare影像板块营收超100亿美元,药物诊断业务规模约20亿美元,经营利润率逐季提升,现金流稳健 [19][22] - 飞利浦诊断与治疗板块可比销售增长1%,调整后EBITA利润率11.6%,互联关护板块增长2%,公司受一次性事件拖累但恢复趋势明显 [23] 历史演进与独立化路径 - 医疗业务最初作为工业集团技术外溢的副产品,依托电气、光学等基础科学成果发展,三巨头在20世纪均依赖集团研发与资本支持 [28][31] - 进入21世纪后,医疗科技产业规模扩大至数千亿美元,盈利特征与工业制造周期性差异显著,资本市场推动业务独立化以提升估值 [32][33] - 飞利浦通过20余年剥离非核心业务彻底医疗化,GE因集团债务压力于2023年分拆医疗业务独立上市,西门子医疗2018年IPO后集团仍持股71%但正考虑进一步分拆 [33][34] 战略启示与中国参考 - 医疗业务独立化节奏取决于母集团战略取向与财务状况,但长期看独立更能释放价值,GE HealthCare独立后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即为例证 [34][39] - 医疗科技产业需求刚性且创新周期长,企业需具备“耐心资本”,中国集团企业布局医疗需忍受长期回报周期,不可追求“短平快” [36][40] - 中国家电、IT、制造企业正切入医疗领域,未来若业务达到一定规模,通过分拆独立可能获得更高估值,政策推动“专精特新”亦有利于医疗业务专业化发展 [37][44]
融资1.1亿!皮肤癌早筛
思宇MedTech· 2025-10-03 22:54
这种结合光谱学与人工智能的方式,使得 DermaSensor 成为首批获得 FDA 批准的 实时 AI 皮肤癌检测系统 之一。 2025年10月2日,美国迈阿密公司 DermaSensor 日前宣布完成 16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约1.13亿人民币) ,本轮由现有主要投资人追加出资,并吸引了 Pier 70 Ventures、Kern Venture Group、GenHenn Capital 及一位未披露的战略投资者参与。至此,公司累计融资额已达 4300 万美元 。 DermaSensor 表示,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推动商业化扩张、支持新的研发管线,以及进一步强化临床证据。 DermaSensor 的核心产品是一款 无线手持式皮肤癌检测设备 ,定位于门诊、基层和初筛场景。 技术原理 :基于 弹性散射光谱(Elastic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ESS) ,设备可通过数百种不同波长的光,采集组织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散射信号,类似 声呐探测原理。 AI算法 :搭载经 FDA 批准的人工智能算法 ,可在数秒内对病灶进行分析,并输出客观结果。 操作方式 :医生仅需在皮肤表面无创取样,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