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财经社

搜索文档
60天的账期,不应成为扼杀创新的绳索
雪豹财经社· 2025-04-18 16:30
账期不仅关乎利润,更关乎生死 电商平台出现后,平台成了大零售商,尤其以自营电商模式为主的平台,更多地扮演了传统零售商 的角色。平台企业较线下零售,波及商家的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大型平台玩弄账期游戏,商 家愈发苦不堪言。 超长账期,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不可忽视的隐性经营成本,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消除这一行业痼 作者 丨 瀚星 中国人自古讲究"落袋为安",钱只有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才算是实际收益,企业经营也不例外。账 款能够及时"落袋",是企业现金流健康的前提之一。 但近些年来,因账期过长而引发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案例频现。 账期,是指从供货商供货到零售商付款的时间周期。供货商希望账期越短越好,这样可以迅速回笼 资金,支持持续生产。 双方地位对等时,合理的账期可以让钱和货更加高效地运转;但当话语权失衡,账期便成了双方博 弈的武器。一些体量较大的企业,甚至将账期延长到数月甚至半年以上。 疾,迫在眉睫。 时间就是生命线 对中小商家而言,现金流就是血液,时间就是生命线。 2022年,小有名气的蓝牙耳机代工厂库珀电子,因大量成品积压和跨境卖家拖欠货款,导致公司资 金链断裂,被迫停产并解散全部员工。 2024年,有500万 ...
盒马握紧拳头,挥向山姆的下一个阵地
雪豹财经社· 2025-04-15 22:22
公司战略调整 - 新任CEO严筱磊上任后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种店型,精简其他业态[5][11] - 2024年新开72家门店,平均每5天开一家,创近5年新高,其中62家为盒马鲜生[7] - 关闭3家盒马X会员店,全国仅剩5家,重启前置仓模式但忽略盒马mini[11] 市场扩张与下沉 - 2024年新店三分之一布局二三线城市及县城,长三角新增6座县城覆盖[12][13] - 低线市场新店成"排队王",德清精酿等单品销售超15万瓶,东营单日烘焙销售额40万元[15] - 2025年计划再开100家店,重点布局长三角、珠三角新兴市场,利用供应链成熟度优势[16] 竞争格局 - 山姆2024财年中国净销售额203亿美元(约1473亿元),新开6店并加速下沉至东莞等城市[16] - 盒马与山姆将在张家港、中山等低线市场直接竞争,消费群体存在交叉冲突[19] - 大润发M会员店、Costco等也在县城扩张,奥乐齐、胖东来构成潜在竞争[19] 运营策略 - 盒马鲜生升级门店环境,强化会员体系,店员背负拉新KPI并定期复盘[11] - 盒马NB通过30平米自提点开放加盟,瞄准价格敏感群体[11] - 低线商场租约换约期提供入驻机会,部分点位接盘永辉等传统商超[15] 消费趋势 - 小镇中青年月均线上消费超1000元占比80.4%,对新事物接受度高[15] - 长三角县城已形成盒马/山姆代购链条,反映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16]
京东美团,隔空“暗战”
雪豹财经社· 2025-04-13 16:13
核心观点 - 京东与美团在即时零售和外卖领域的竞争升级,双方高管隔空喊话,京东瞄准美团外卖行业痛点,美团则质疑京东即时零售的成效 [3][4] - 京东以高补贴和免佣金策略切入外卖市场,目标日单量峰值突破500万单,但相比美团日均5880万单仍有差距 [5][6] - 美团闪购业务增长迅速,非餐饮品类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部分品类订单量已接近或超过京东全站水平 [8][9] 竞争背景 - 京东与美团的竞争源于即时零售与外卖业务边界的模糊化,双方业务自然延伸导致直接竞争 [4] - 2022年美团将即时零售业务"美团闪购"并入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京东则通过外卖业务以攻为守 [5] - 2024年京东重启外卖业务,推出百亿补贴和骑手社保福利,美团则计划正式发布"美团闪购"品牌 [5][8] 京东策略与进展 - 京东外卖通过免佣金、骑手五险一金全包等政策吸引商家和骑手,目标解决行业痛点如高佣金、社保缺失等 [5] - 京东外卖日单量快速环比增长,百亿补贴上线后预计日单量峰值突破500万单 [6] - 京东认为外卖业务可提升用户数量和购物频次,延伸零售场景,但补贴策略的长期效果存疑 [6] 美团策略与进展 - 美团闪购非餐饮品类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3C家电、电脑办公类订单量已超过京东全站四成或全部 [8][9] - 美团闪购2023年Q3日均单量超1000万单,预计2024年Q4单量增幅20%-30%,全年实现盈利 [9] - 美团计划通过独立品牌"美团闪购"强化用户心智,加速渗透高频日常消费场景 [8] 业务数据对比 - 美团外卖2024年Q2日均单量约5880万单,饿了么约2000万单,京东外卖目标日单量峰值500万单 [6] - 美团闪购3C家电订单量达京东全站四成,电脑办公类超过京东全站,手机通讯类超四成,美妆达三成 [9] - 京东即时零售起步更早(2014年),但美团闪购(2018年起步)现阶段增长更快 [8]
小红书潮男,撑不起lululemon的野心
雪豹财经社· 2025-04-08 22:51
核心观点 - Lululemon男装业务通过小红书潮男群体实现快速增长,但难以突破小众圈层向更广泛男性市场渗透 [4][5][6][13][15][17][21][23][24][26][27] 小红书潮男现象 - 北京颐堤港Lululemon男装集合店单日销售主要依赖一款被小红书种草的羽绒夹克,顾客多为精准选购的年轻男性 [4][5] - 小红书潮男将Lululemon作为全年穿搭核心,年均消费超3万元,形成"上班商务+下班运动"的穿搭公式 [6][13] - 品牌试衣间成为潮男重要出片场景,有消费者双11期间试穿30多件新品并拍摄数百张OOTD照片 [13] - 男性Define和Scuba等产品被塑造为"自动拥有好身材"的神器,ABC系列商务裤装被包装成职场精英标配 [13][15] 男装业务发展轨迹 - 2014年启动男装业务,2018年增速首超女装,2019年提出五年收入翻番计划 [17] - 2021年中国市场男装增速达61%,显著高于女装37%的增速,收入占比仍不足25% [17][27] - 2023年CEO承认男性品牌认知度仅13%(美国)、12%(澳大利亚),其他海外市场为个位数 [27] - 2024年Q4男装收入占比25.2%,较2019年23.5%提升有限,第二增长曲线表现未达预期 [27] 营销策略与局限 - 签约韩东君、窦骁等明星及周冠宇等运动员,推出联名款强化"阳刚健康"形象 [21] - 在上海开设男装快闪空间、北京开设亚太首家独立男装店,通过社群运营扩大影响力 [21] - 产品性能缺乏专业竞争力,时尚定位与主流男性消费需求错配,难以复制女装从瑜伽细分市场突围的路径 [26][27] - 潮男群体消费忠诚度低,存在从拉夫劳伦、始祖鸟到Lululemon的快速品牌切换现象 [27]
对话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我已卸下包袱,光脚前行
雪豹财经社· 2025-04-06 22:30
反向接班与战略调整 - 创始人周成建在2024年1月22日重新接任公司董事长及总裁职位,实施"反向接班",因公司营收从巅峰期近100亿元萎缩至十几亿元[2] - 公司启动战略转型,从潮流休闲服饰转向潮流户外服饰,导致200多家加盟商解约,直接影响2024年营收减少2亿~3亿元[6] - 创始人认为短期损失是为换取未来数倍增长,强调"光脚不怕穿鞋"的转型优势[6] 直播战略与流量运营 - 创始人亲自参与直播带货,最高单场抖音在线人数超10万,两场直播GMV超3000万元[5][8][11] - 直播内容突破行业常规,公开订货评审会过程以制造话题,核心目的是"希望更多人关注美特斯邦威"[5][6] - 采用差异化直播模式:消费者仅能团购代金券(如199元抵400元),需线下核销,避免"爆买爆退"问题[11] 新零售模式创新 - 推出"5.0新零售"模式,融合本地生活到店逻辑,计划1000天内开设1万家生活馆,其中50%为年营收<300万元的小型驿站[12][13] - 实现全渠道价格与体验一致,交易场景线上化(团券)、交付场景线下化(试穿核销),加盟商可获跨店核销分成[12][13] - 目标唤醒1000万~2000万老客户,通过他们影响新一代消费者,重塑国民品牌形象[13] 经营现状与财务表现 - 2024年预计全年净利润亏损1.5亿~2.2亿元,同比下降572.5%~793%,主因战略转型导致的毛利率下降及库存减值[14] - 巅峰期全国超5000家门店,现通过轻资产加盟模式降低风险(承诺滞销货品可退,加盟商仅承担选址风险)[13] - 拒绝"卖标"快速变现模式,坚持品牌自主运营,年潜在收益损失达10亿~20亿元[14] 创始人策略与行业洞察 - 创始人将过去十年衰落归因于认知老化,曾错误将线上视为"电子货架"而非品牌互动平台[11] - 转型户外品类因该细分市场仍在高速扩容,但保持策略灵活性,强调"潮流需与时俱进"[15] - 采用"裁缝逻辑"做新零售,两年内高频走访500多个县城,建立直接消费者沟通机制[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