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财经社

搜索文档
5公里消费圈重构:一张团购券如何撬动新增量?
雪豹财经社· 2025-07-11 13:14
品牌联合经营模式 - 飞鹤奶粉作为首个参与抖音生活服务"品牌联合经营"的母婴品牌,直播单场销售额突破350万元,冲刺到抖音全国品牌专卖榜第一名[4] - 抖音生活服务针对优质零售品牌推出品牌联合经营模式,提供免(返)佣金、本地推广告1:1对投等多项扶持[4][11] - 品牌通过直播间售卖爆款产品和代金券,引导用户去线下门店核销,实现品牌、渠道和用户三方共赢[4][16] 飞鹤直播运营策略 - 采用"高管带货+国风美学+超值福利"组合,实时在线人数峰值超8300人[7] - 持续两周密集直播,多款口碑爆品与大额代金券交替亮相,华南地区超80家门店协同参与[8] - 提供39.9元新客礼包和"600元抵700元"大额代金券,覆盖飞鹤奶粉和爱婴岛母婴用品[9] 抖音平台扶持政策 - 针对美妆个护、母婴购物等类目优质商家推出零佣金、本地推广告流量1:1对投等优惠政策[26] - 新入驻商家可享受5月1日至12月31日免佣金待遇,实现快速冷启动[26] - 品牌联合经营模式提供联营GMV返佣100%、本地推1:1对投等定向激励[26] 用户获取与转化 - 飞鹤看播新客占比90%,到店新客占比95%,购买新客占比44%,新客首单均价超450元[38] - 通过短视频科普育儿知识、介绍产品卖点吸引大量新手父母走进直播间[41] - 借助抖音本地推精准流量将门店辐射范围从1-3公里扩大到5-10公里[46] 行业合作与长期价值 - 飞鹤与爱婴岛、孩子王等连锁母婴店合作形成线下承接网络[18] - 奶粉作为刚需产品,用户购买周期至少2-3年,可沉淀为高粘性用户[50] - 线下母婴店可一站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衍生更多母婴产品消费[21][22]
独家|史上最大外卖补贴战开打,美团聚拢资源迎战“巨无霸”
雪豹财经社· 2025-07-06 18:22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外卖日均支付订单自6月中旬起维持在9000万以上,但市场份额从超过70%下降至不足60% [6] - 从交易规模(GMV)角度看,美团份额仍接近70% [4][6] - 京东外卖日订单峰值突破2500万单,相当于再造一个饿了么的体量 [6]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在不到一个月内将日订单峰值做到4000万单,6月23日突破6000万单 [6] - 目前市场总单量单日峰值已膨胀至1.8亿单以上 [10] 补贴战况 - 淘宝闪购宣布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金额超过京东的"百亿补贴" [8] - 美团今年补贴至少新增100亿元,若竞争加剧可能增加150亿~200亿元 [4][8] - 2024年美团外卖补贴总额约300亿元,今年可能达到400亿~500亿元 [10] - 京东外卖平均客单价提升至15元以上,单均亏损8~9元,茶饮咖啡占比低于60% [11] - 淘宝不断加大茶饮咖啡补贴,一定程度上接手了京东创造的部分新增市场单量 [11] 公司战略与财务影响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2024年经营利润524亿元,其中外卖贡献约325亿元,占比超60% [10] - 美团预计Q2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速将放缓,经营利润同比将会下降 [10] - 阿里将饿了么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全面战略升级 [12]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划算 [13] - 美团CEO王兴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明确反对低价低质的内卷式竞争 [16] 潜在竞争动态 - 拼多多开始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 [14] - 抖音电商正在梳理货盘,密切关注即时零售战况,计划加大到店业务补贴投入 [14] - 美团业务团队此前重点监测的潜在对手是抖音和拼多多,重要性高于京东 [14] - 市场认为这场战役将至少持续一到两年,但也可能比预期更早结束 [10]
对话快手可灵丨AI 新世界加载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雪豹财经社· 2025-07-02 10:22
核心观点 - AI生成视频技术已具备一定成熟度,尤其在写实风格表达和运动表现方面表现突出,但距离高水准大银幕制作仍有差距 [7][16] - 行业处于快速迭代期,国内外巨头加速入场,可灵AI凭借高频迭代(一年22次)和综合实力保持Tier 1水平 [8][23] - AI工具在短剧、广告、游戏等领域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尤其在科幻类内容制作中可节省50%-70%成本 [7][28][29] 技术进展 - 可灵AI 2.1模型在语义遵从、运动表现(速度/自然度/物理规律符合度)等基础能力显著提升,支持高速运动与极致互动表现 [10][16] - 视频生成技术突破点包括:水流波动/动物毛发纹理的真实渲染、长镜头表情变化细腻度、二维动漫打斗动作流畅度 [3][16] - 当前技术短板集中于运动模糊、边缘模糊、群像人脸崩坏等稳定性问题,音效同步能力暂未布局 [18] 商业化表现 - 可灵AI全球用户达2200万,企业及开发者超1万,Q1营收1.5亿元(70%来自P端订阅) [8] - 定价策略激进:5秒视频3.5元(0.7元/秒),低于行业1元/秒均价 [19] - 主要落地场景:短剧大空镜/战争场面生成(成本节省50%)、宠物魔改视频、广告特效模板 [7][15][2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视频生成赛道形成百花齐放格局:可灵与谷歌Veo分列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全球前二,Meta Movie Gen、阿里通义万相2.1、字节即梦AI等相继入场 [8] - 核心竞争力差异:谷歌Veo依托YouTube数据强化音画同步,可灵聚焦基础模型迭代与创作者生态建设 [18][20] - 行业仍处早期阶段,技术迭代、创作者生态搭建、商业化路径探索为共同挑战 [8][24] 应用前景 - 科幻/魔幻类内容降本效果最显著,可达传统制作成本的1/50-1/2,现实主义题材因观众敏感度较高应用受限 [29][31] - 动画制作效率提升至传统工时的1/3,资金成本降低至1/2以下 [7][32] - 未来方向包括简化创作流程、强化多模态融合、拓展C端用户破圈 [15][17]
战事升级,美团的答案藏在即时零售里
雪豹财经社· 2025-06-25 23:29
消费趋势演变 - 囤货模式逐渐被按需补货取代,29%消费者选择"随时立刻补货、不等折扣",较上年增长9% [4] - 小型家庭结构推动采购模式转向小包装、适量购买以避免浪费 [4] - 即时性消费需求回归,传统电商大促集中囤货习惯弱化 [3][4] 美团战略升级核心举措 - 全面拓展即时零售品牌闪购品类,联合零售商建设超3万家闪电仓 [6][11][12] - 加码自营小象超市,前置仓覆盖20城近千站点,农产品年销售额预计超200亿元 [6][12] - 美团优选转型升级,与小象超市供应链协同实现1+1>2效应 [12] - 海外市场首站沙特阿拉伯,复用前置仓模式+Keeta骑手网络轻资产扩张 [24][25] 即时零售市场动态 - 2021-2026年即时零售消费电子市场规模CAGR达68.5%,2026年超千亿元 [11] - 美团闪购618期间1亿用户参与,手机/智能设备/白酒成交额分别增长100%/600%/1000% [11] - 小象超市GMV与覆盖城市数超越叮咚买菜、朴朴超市,居行业第一梯队 [12] 供需逻辑与行业影响 - 2020年83%消费者使用平台型即时零售,71%选择垂直自营模式,60%+订单送往住宅区 [16] - 本地实体零售商经营半径从1公里扩至5公里,鲜食类商品受益于供需本地化特征 [18] - 传统电商实物零售增速降至15%以下,即时零售成为线下商家数字化转型关键路径 [16][17] 竞争格局与差异化 - 京东、淘宝、拼多多相继入局,美团聚焦"多快好省"策略:拓展品类+优化供应链降本 [14][22][23] - 美团建立"30分钟送达"护城河,但需突破品类丰富度与供应链深度限制 [26] - 公司推出反内卷措施:取消超时扣款、10亿商家补贴、骑手防疲劳机制等 [24]
一家数据标注公司,估值追上百度和理想汽车
雪豹财经社· 2025-06-24 23:53
数据标注行业价值重估 - 传统认知中数据标注公司被视为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的产业链底层角色,主要依赖低成本人力完成简单标注任务[5][6] - Scale AI通过转型为数据基础设施企业打破行业刻板印象,其2024年营收达8.7亿美元,Meta以143亿美元收购49%股份后估值飙升至290亿美元(约2082亿人民币)[5][7][18] - 当前行业转向复杂标注需求,专家数据成为AI训练关键资源,标注团队需包含各领域专业人士指导模型思维链构建[11][13] Scale AI核心竞争力 - 构建全球十万级标注网络平台(Remotasks/Outlier AI),提供计算机科学、数学等领域博士撰写的高质量语料[13] - 通过AI辅助自动化标注技术实现差异化,深度参与客户数据管理及模型训练全流程[14] - 已服务Meta、OpenAI、Google、微软及美国政府等顶级客户,2023-2024年营收从7.6亿增至8.7亿美元[17][18] Meta战略布局动机 - 直接获取高质量数据标注能力以改善Llama系列模型表现(尤其Behemoth等旗舰模型开发滞后)[20][23] - 潜在战略意图包括通过Scale AI获取竞争对手研发动态,交易后谷歌等客户贡献的1.5亿美元年收入面临流失[23][24][26] - 采用"招聘式投资"模式,重点吸纳创始人Alexandr Wang及其团队,计划由其领导新设"超级智能"部门[30][31][3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Meta投资引发连锁反应:谷歌、微软、OpenAI等终止合作,Handshake等竞争对手订单量激增300%[10][26] - AI巨头可能转向自建标注团队或多供应商策略,行业或将难以再现Scale AI级别的垄断企业[26] - 交易推动数据标注行业价值重估,但Scale AI因客户流失面临2025年20亿美元营收目标达成压力[27] 创始人商业价值 - Alexandr Wang19岁创立Scale AI,24岁成为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翁,以人脉能力获得美国政府及AI巨头订单[30][31] - 非技术背景但擅长商业运作,与OpenAI CEO Altman等建立密切关系,Meta曾计划授予其"首席AI官"职位[29][31][33] - 其加盟被视为Meta在元宇宙投资失利后争夺AI主导权的关键举措[33]
“一天8杯水”,变成百亿大生意
雪豹财经社· 2025-06-22 22:46
行业趋势 - 消费者减糖共识与轻养生需求在"一天8杯水"需求点交汇,推动无糖茶饮和中式养生水成为水替代表[6][16] - 无糖茶市场规模从2017年18.1亿元增长至2022年73.8亿元,2023年新上市单品数量同比激增69%(157 vs 93)[11] - 中式养生水2024Q3增速达37.64%,远超无糖茶4.1%增速,成为增长最快饮品细分赛道[12] 市场规模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元跃升至2023年4.5亿元(增长350%),红豆薏米水单品规模已达20亿元[13][14] - 预计2024-2028年中式养生水年复合增速88.9%,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108亿元[15] - 2028年中式养生水对无糖饮料替代率预计超30%[16] 产品策略 - 盒马养生水迭代至3.0版本,产品数量超20款,从药食同源转向经方养生,明确"水替"定位[7][19] - 适口性与价格是核心门槛:轻养水系列通过优化配方将500ml价格从7.9元降至5.9元,无花果亚麻籽水登顶销量榜首[18][20][24] - 采用"以甘代甜"策略,利用梨丁、荸荠等食材调和药味,避免代糖使用[30] 竞争格局 - 2024年前5个月新增10个养生水品牌,莲花控股、来伊份等跨界入局,三得利推出"焕方"新品牌[25] - 无糖茶价格带下移:2024年2-7月百毫升均价每月环比降2%,主流价格带降至4-7元[22] - 盒马与李良济合作建立原料基地(如云南石斛基地),强化经方背书与供应链优势[29] 创新方向 - 东方树叶推出1.5L大包装切入家庭场景,三得利聚焦"益气补血"功效细分[25] - 盒马计划2025年推出有机茶矩阵,叠加高山茶种等差异化元素[26] - 工艺创新成为新考点:改良传统配方提升适口性,如降低药味配比[28][30]
魔幻Labubu:十年冷板凳,一朝青云梯
雪豹财经社· 2025-06-19 10:45
核心观点 - Labubu成为泡泡玛特2024年现象级IP,带动公司营收和股价大幅增长,The Monsters系列收入同比增长726.6%至30.4亿元,首次超越MOLLY成为收入贡献最高的IP [16][15][12] - 泡泡玛特通过"IP+盲盒"模式构建商业壁垒,2024年毛利率达66.8%,净利率25.4%,显著高于同行 [27][29] - 爆款IP孵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公司采取"幸运大转盘"策略运营超100个IP,2024年前八大IP中5个为自有IP,艺术家IP收入占比85.3% [31][32][33] IP表现分析 - Labubu从边缘IP逆袭:2019-2023年收入占比最高仅8.1%,2024年因国际明星带货突然爆发,第三代产品1.08秒售罄,带动The Monsters系列收入占比飙升至23.3% [9][11][12][16] - MOLLY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收入20.93亿元,占比16.1%,仍为第二大IP,但增速被Labubu大幅超越 [11][16] - 其他IP梯队分化:Skullpanda 2024年收入13.08亿元(占比10%),DIMOO收入9.1亿元(占比7%),CRYBABY收入11.65亿元(占比8.9%) [11] 商业模式 - 盲盒机制创造稀缺性:原价99元Labubu盲盒被黄牛炒至399元,限量款拍卖价达108万元,刺激消费者抢购 [3][5][15] - 全产业链布局:覆盖IP孵化、生产制造到终端销售,2024年全球供应链经受Labubu爆款压力测试 [34] - 差异化IP策略:相比竞品52TOYS(64.5%收入来自授权IP)和布鲁可(依赖奥特曼等成熟IP),泡泡玛特侧重自有及独家艺术家IP [34] 市场反应 - 二级市场热度:2025年6月市值突破3600亿港元,被纳入富时中国50指数,花旗将目标价上调至308港元 [15][18] - 黄牛推高溢价:Labubu限定款"吊卡"二手价超2000元,黄牛因价格波动剧烈主动退出交易 [25][27] - 假货泛滥:高仿品以正品2-3倍溢价流通,部分支持扫码验真,消费者维权困难 [26] 行业竞争 - 市场集中度低:TOP5公司市占率不足25%,泡泡玛特仅占IP玩具市场8.5%份额 [30] - 竞品策略对比:52TOYS依赖蜡笔小新(收入占比超40%),布鲁可主打奥特曼等短期授权IP,名创优品TOP TOY采用批量采购成熟IP模式 [34] - 生命周期优势:泡泡玛特主要IP预期生命周期超10年,显著长于竞品1-3年的授权周期 [34] 消费者行为 - 跨圈层渗透:Labubu吸引从10岁儿童到全职妈妈等多年龄段用户,国际明星带货加速破圈 [13][21] - 审美转变过程:消费者从"觉得丑"到"越看越顺眼",形成小众带动大众的传播路径 [21][22] - 非理性消费:部分买家愿以700元购买市价200元的仿品,反映强烈占有欲 [26] 财务表现 - 营收高速增长: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2023年63.01亿元增长106.9% [16] - 盈利能力突出:2024年毛利率66.8%较2022年低谷期57.5%显著回升,净利率25.4%远超蜜雪冰城(17.9%)等同行 [27][29] - 资本市场认可:JPMorgan预测Labubu到2027年销售额将达110亿元,称为"中国版Hello Kitty" [35]
长安的荔枝:盛唐社畜启示录
雪豹财经社· 2025-06-17 23:47
核心观点 - 《长安的荔枝》通过基层职场人物李善德和郑平安的遭遇,展现了现代职场中的背锅、甩锅、跨部门协作困境等现实问题 [7][9][10] - 该剧以项目管理难题为叙事主线,聚焦普通人逆袭,成为大学就业指导课案例和职场人共鸣来源 [7][9][10] - 近年职场剧从精英叙事转向普通人视角,主角多为背负房贷、被PUA或躺平的典型职场形象 [19][22][28] 基层职场生存指南 - **职场陷阱**:李善德在酒局被哄骗签下不可能任务(荔枝保鲜转运),体现"工作留痕""会议缺席风险"等知识点 [10][11] - **跨部门协作**:岭南分公司何有光、赵新民表面配合实则阻挠,反映"态度好但不办事"的推诿现象 [11][12] - **资源争取技巧**:李善德借"为圣人办事"名义获取经费和资源,类比现实中借上级压力推进项目 [13][14] - **商务应酬**:郑平安精通酒桌文化,需掌握劝酒、送礼、人脉勾兑等技能,吐酒情节折射心酸 [16] 职场角色图谱 - **典型人物**: - 老黄牛员工(李善德):直率较真但易背锅 [18][22] - 职场油子(郑平安):长袖善舞面具下藏辛酸 [5][18] - 白磷型领导(何有光):易燃易爆难应对 [18][24] - 秘书型牛马(赵新民):过度解读领导意图 [22][23] - **其他作品对照**: - 《年会不能停》马杰:因不懂讨好被孤立 [22] - 《不讨好的勇气》吴秀雅:讨好型人格的自我规训 [22][25] - 《机智的医生生活》吴怡瑛:上班只为发薪日的躺平派 [22] 职场剧叙事转向 - **早期模式**:聚焦精英成长(如《杜拉拉升职记》《翻译官》),塑造光鲜职业幻想 [28] - **近年趋势**: - 主角多为房贷压力大、被边缘化或躺平的普通人 [22][28] - 剧情强化PUA、背锅、跨部门扯皮等现实痛点 [10][11][26] - 通过微小逆袭(如李善德完成任务、吴秀雅转型脱口秀)提供情绪慰藉 [32][33] - **观众共鸣点**: - 弹幕高频关联"深夜改方案""职场黑话""对齐颗粒度"等场景 [10][17][23] - 社交平台将现代职场类比为"侍君"的复杂君臣关系 [31]
拼多多:把“消费降级”倒过来
雪豹财经社· 2025-06-15 19:54
同质化竞争与供需错配 - 古典经济学认为价值由劳动创造,产品价格由成本决定,导致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2] - 新古典学派认为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同质化竞争本质是供需错配:供给过剩与未被满足的新需求并存[3][4] - 电商行业人口红利见顶:2020-2024年网购渗透率仅从80%增至82%,2024年前10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速降至8.3%历史低位[5] - 电商大促增速显著放缓:综合电商618销售额增速从2022年+17.5%降至2024年-6.9%,直播电商增速从124%骤降至12.1%[5] 差异化突围案例 - 晋江童鞋品牌"大黄蜂"2024年销售额目标从3000万元上调至1亿元,前4个月进展顺利[11][12] - 湖南零食品牌"缺牙齿"年均销售额增幅超50%,日销稳居拼多多零食类目TOP 1[12] - 浙江五金商家伊之福100元麦饭石煎锅日销破千单,河北代工厂百元碳板跑鞋首批2000双快速售罄[19] - 成功共性:产品售价不低但精准解决用户痛点,价格带处于白牌与品牌之间空白区间[12][19][20] 产业带升级路径 - 晋江公牛世家通过原创设计年销达6亿元,目标10亿元,计划申请拼多多黑标认证[24] - 山西文水商家李诗宣创建"途象"和"爱妃鲜"品牌,复购率提升20倍[24] - 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重点支持能洞察消费变化、高效匹配需求的新质商家[26] - 平台通过百亿补贴等专项为产业带商家提供流量倾斜,推动供给端升级[23][26] 平台战略演进 - 早期通过聚合碎片化需求实现计划性生产,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17] - 当前战略重心转向挖掘"白牌之上、品牌之下"的价格带蓝海市场[21][27] - 长期逻辑始终围绕需求洞察与供需匹配,推动增长可持续性[27]
喜马拉雅和虎扑,都染上了同一种“病”
雪豹财经社· 2025-06-12 22:42
规模的囚徒现象 - 互联网领域近期出现两起全资并购案:迅雷5亿元人民币收购虎扑,腾讯音乐约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4] - 两家被收购公司均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成立超十年,拥有亿级用户规模,多次IPO失败后以远低于巅峰估值价格出售 [4] - 共同特点是高流量低变现,独立盈利困难,依赖外部资本输血,被称为"规模的囚徒" [4] 喜马拉雅案例分析 - 腾讯音乐以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较其巅峰估值43亿美元大幅缩水 [7] - 公司过去十年坚持"规模至上"策略,通过烧钱换取用户增长,2021年营销支出达26.3亿元,同比增长53.8%,占同期总收入44.9% [8] - 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经调整盈利主要依靠节流而非开源 [8] - 拥有4亿条音频内容、3亿月活用户、9800万物联网设备接入,但用户规模未能有效转化为商业收益 [8] 创始人背景与经营理念 - 联席CEO余建军为连续创业者,曾尝试十余个项目,包括被百度收购的"街景",均因无法形成商业闭环而失败 [7] - 商业逻辑建立在"用户规模→估值提升→继续融资/上市"的路径上,体现强烈规模执念 [7] - 创业经历使其形成"规模至上"的深切认知,但最终未能实现商业成功 [7][9] 行业启示 - 互联网行业过去依赖"先做规模后变现"的路径,但当前市场环境更残酷,资本周期更短,估值更严苛 [10] - 资本市场要求增长故事必须导向利润,缺乏清晰盈利路径的高用户指标只是流量幻象 [10] - 新兴业态中仍有创业者重复"规模优先"的老路,但容错率更低 [10] - 增长必须具有收尾能力,不能持续空转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