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王涵论宏观
icon
搜索文档
兴业证券王涵 | “内”还是“外”?对中国经济中长期逻辑的思考——经济每月谈第八期
王涵论宏观· 2024-12-31 17:41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需同时关注内部改革与外部国际化潜力 [1] - "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三化协同推动历史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球24.9%,出口占比最高达14.6%,唯一拥有全门类工业体系的国家 [7] - 资本存量自2015年起超越美国,2023年城镇化率达66.2%,名义GDP为1978年的350倍 [7] 工业化新阶段 - 工业补空白需求收窄,转向高精尖、环保方向,从"量"到"质"的升级需求凸显 [9][11] - 1996年粗钢产量超日本,2005年实现自给自足,机械设备出口占比2004年超越劳动密集型产品 [3] - 工业创新从"点"到"面",完备产业链支撑新兴市场中高端制造需求开拓 [11] 城镇化新机遇 - 城镇化率66.2%后重点转向消费者角色,户籍城镇化率48.3%存差距,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新增2000亿消费 [13][14] - 城镇居民百户汽车保有量从1997年0.2辆升至2023年55.9辆,服务消费需求上升 [14] - 日韩经验显示城镇化率超70%后消费率企稳回升,中国消费结构向医疗教育娱乐升级 [13] 国际化新方向 - 发达国家市场遇瓶颈,新兴市场50亿人口成新蓝海,2023年对外绿地投资达1400亿美元(东南亚/中东/非洲为主) [10][11] - "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新兴市场工业化需求,中高端产品性价比优势助市占率提升 [11] - 内外循环协同:国际化反哺工业升级,新兴市场成功经验或助力突破发达国家贸易壁垒 [1][11] 短期政策重点 - 关税冲击下需稳住内需,新型城镇化政策聚焦户籍改革释放消费潜力 [12][13] - 1998-2020年工业增加值增长中84%来自城镇居民消费和出口拉动,当前消费升级延续此逻辑 [3][14]
兴业证券王涵 | 消费:探讨国产品牌崛起的路径 ——经济每月谈第七期
王涵论宏观· 2024-12-01 17:17
消费理念转变与国产品牌崛起 - 市场对中国消费的讨论多集中在需求侧,因传统"高端消费"走弱得出"消费降级"结论,但忽视了消费群体变化引发的消费理念改变 [2] - 90/00后成为消费主力,对国际品牌逐步"祛魅","国潮"和情感型消费成为结构性增长点 [2][8] - 90/00后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国际品牌吸引力不强,更青睐满足情感需求、精神需求的消费品和服务 [2][8] - 互联网对90/00后影响巨大,使其认可的消费品容易成为"爆款" [2][9] 消费结构变化与供给端滞后 - 中国人均GNI从1995年540美元升至2023年13400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标准 [5][6] - 消费支出结构中"衣食"占比从1998年56.9%降至2023年35.3%,"住行"比例从16.5%升至36.4% [6] - 城镇每百户居民空调保有量从1995年8.1台升至2023年171.7台,汽车从1997年0.2辆升至55.9辆 [6] - 供给端未及时跟上消费趋势变化,商业综合体仍以吸引国际品牌为目标,与90/00后偏好不符 [2][9] - 与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文化、传统文化相关消费场景稀缺,抑制消费需求释放 [2][9] 国产品牌升级路径 - 国产品牌有望摆脱低价竞争策略,品牌溢价将上升 [2] -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2022年最终消费额达9.56万亿美元,全球占比13.2% [9] -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全球占比32.5%;智能手机出货量2.76亿部,全球占比23.4% [9] - 国产品牌通过布局高端线覆盖消费金字塔各层级,如华为"鸿蒙智行"高端线问界M9上市11个月累计大定18万辆 [12] - 以文化为载体打造品牌效应,如《黑神话:悟空》销量突破2000万份,带动山西旅游增长 [14][15] - 通过品牌跨界合作构建消费生态圈,如瑞幸、稻香村、比亚迪等与《黑神话:悟空》联名 [14] 文旅消费与县域经济 - 《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旅游,国庆期间接待游客3650万人次,同比增长85% [15] - 云冈石窟、应县木塔、隰县小西天等取景地游客分别增长21%、150%和550% [15] - 多元联动文旅消费有望带动县域旅游需求,促进县域基础建设升级 [15]
兴业证券王涵 | 欲“祸水外引”而不能?——特朗普2.0的执政思路和现实约束——经济专题研究第三期
王涵论宏观· 2024-11-22 11:49
特朗普政策主张 - 特朗普主张"加关税、减税收",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对内减税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实现再工业化,与上一任期政策一致 [2][5] - 政策组合为"财政刺激+贸易保护",旨在通过财政刺激需求和就业,同时降低需求和就业外溢效果 [8] 特朗普1.0时期环境 - 2016年美国通胀整体水平偏低,2013-2016年CPI同比均在2%以下,2015年跌至0.1%,核心CPI2013-2015年低于2% [8] - 2016年联邦政府债务率为104.8%,2020年起维持在120%以上 [8] - 2016年美国外交未面临当前地缘压力,地缘问题影响不显著 [8] 当前国际环境变化 - 2023年美国名义GDP较2016年增45.5%,但购买力平价调整后GDP全球占比从16.0%降至14.8% [10] - 美国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从17.7%降至16.2%,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从19.4%降至17.3% [10] - 商品进出口总额全球占比从11.4%下滑至10.8%,排名从第一位降至第二位 [10] - 新兴市场国家GDP对比G7比例从82.5%升至92.0%,购买力平价调整后GDP从171.9%升至201.1% [10] - 区域贸易协定从290个增至373个,美国参与数量从13个增至14个 [11] -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超595亿美元军事援助,向以色列提供超179亿美元支持 [11] - 2023年美国股市市值49.0万亿美元占全球42.6%,固定收益市场市值55.3万亿美元占全球39.3% [11] - 中国名义GDP对美国比例从59.7%升至65.0%,2016-2023年中国实际GDP增45.3%美国增16.9% [11] 美国内部问题 - 2024年3季度实际GDP环比年化增长2.8%低于前值3.0%,10月CPI同比2.6%核心通胀3.3% [15] - 2023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率升至122.3%,预计未来十年财政赤字将增近6.0万亿美元 [15] - 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特朗普当选可能带来行业结构调整 [15] - 美国经贸政策动摇美元体系,替代性货币体系正在萌芽 [15] - 美联储面临维持美元吸引力与维系美债可持续性的矛盾 [16]
兴业证券王涵 | 特朗普的目标与现实 ——经济每月谈第六期
王涵论宏观· 2024-10-31 16:43
特朗普的竞选策略核心矛盾 - 特朗普提出"增关税、减税收"组合政策,计划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0%关税,并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60%,旨在通过贸易壁垒和减税吸引制造业回流,推动美国再工业化 [4] - 政策存在三大矛盾:高关税与经济外交利益的矛盾、再工业化与市场规律的矛盾、弱美元与美元全球地位的矛盾 [4] 高关税与经济外交矛盾 - **财政缺口难以填补**:特朗普减税政策预计未来十年(2025-2034)减少税收7.8万亿美元,而加关税仅增加收入3.8万亿美元,综合赤字或扩大6.0万亿美元 [6][7] - **成本转嫁与通胀压力**:2023年美国进口额达3.2万亿美元(占全球13%),短期关税成本将推高商品价格,预计通胀增加0.75个百分点 [8][9] - **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美国生产工人平均工资3-3.5万美元(中国1-1.5万美元,越南约5000美元),回流企业面临成本劣势,中长期或推升价格中枢 [8][9] - **外交与贸易冲突风险**:美国是加拿大、墨西哥70%出口目的地,也是德英最大贸易伙伴,高关税可能引发盟友反制(如2018年钢铁关税案例) [9] 再工业化与市场规律矛盾 - **资本逐利性阻碍回流**:1983-2010年美国对外投资收益率8.3%,显著高于本土投资(4.7%-5.8%),金融业ROE(12%)也高于墨西哥工业(9%) [10][11] - **补贴难以持续**:逆市场力量推动回流需长期财政补贴,但美国造船业份额从1943年83.3%降至2021年0.1%,显示保护主义下效率下降 [11] 弱美元与美元地位矛盾 - **贸易逆差短期难逆转**:再工业化初期依赖设备进口,叠加中低端商品需求刚性,逆差或持续 [11] - **美元信用受挑战**:弱美元策略可能加剧通胀,叠加"脱钩断链"政策收缩美元使用范围,金砖国家正尝试建立替代结算体系 [11]
兴业证券王涵丨联储政策框架可能已发生系统性改变——经济每月谈第五期
王涵论宏观· 2024-09-28 18:34
美国政府经贸政策动摇美元体系 - 美国自2016年起转向"脱钩断链"和"小院高墙"政策,保守主义倾向上升,导致全球化进程逆转 [3] - 美元在中国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68%降至2024年前八个月的43%,同期人民币占比从22%升至52% [3] - 美元在俄罗斯出口结算中的占比从2022年1月的52%快速下降至2022年9月的34%,卢布占比从2021年的14%升至2024年二季度的40% [3] - 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62.7%降至2023年的58.4% [3] - 为保持美元吸引力,美国需要维持高利率和强势美元,2022年3月至2023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0.25%升至5.5%,美元指数从89升至114 [3] 美国高利率政策动摇美债体系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率2023年升至122.3%,超过二战时高点 [6] -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2034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率将升至137%,基于2025年联邦基金利率降至4.5%的假设 [6] - 美国净利息支出占GDP比重2053年将达到6%以上,约为海湾战争时期的2倍 [6] - 未来10年美国财政赤字(剔除净利息支出)占GDP比重均值为2.6%,高于1990年以来的均值1.9% [6] 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双支柱 - 联储面临"稳美元"和"稳美债"的双重目标冲突,"稳美元"需要高利率,"稳美债"需要低利率 [10] - 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大幅降息50个基点,显示短期更侧重"稳美债" [12] - 联储与"盟友"国家货币政策不同步可能造成不稳定,如2024年7月底日央行加息时美国市场受到明显冲击 [12] - 未来联储政策可能继续在"稳美元"和"稳美债"之间摇摆 [12] 全球资金流向变化 - 2024年9月13日美国降息预期升温后,美元指数贬值0.4%,但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1.2% [14] - 美元吸引力下降导致部分替代性货币如比特币、黄金在2024年有明显超额收益 [14] - 全球资金可能重新审视美国与其他市场的性价比,对A股的看法可能边际改善 [14]
兴业证券王涵丨美国大选年:政治因素如何影响市场?——经济每月谈第四期
王涵论宏观· 2024-08-27 15:58
美国大选年政治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 近期美股波动较大,标普500及纳斯达克指数一度分别较高点回撤8 5%、13 1%,科技七姐妹年内最大回撤幅度在17%~33%之间 [3] - 美国经济数据的频繁修正以及联储态度的反复可能受到大选年两党竞争加剧的影响 [9] - 历史上白宫政权交替会对股市结构产生影响:90年代民主党主政时科技股走强,2000年小布什获胜后金融股上涨,奥巴马时期重回科技主线,特朗普时期延续科技股优势,拜登进一步扩大科技股优势 [12] 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 二战后大国兴衰显示地缘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如苏联衰落是经济竞争失败也是地缘政治胜出的结果 [5] - 日本战后工业恢复受到地缘政治影响,朝鲜战争导致美国终止日本"去工业化"进程 [5] -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全球地缘话语权从英法转向美苏,英法利益逐渐转移 [5] 当前美国外交策略变化 - 美国外交层面无法再面面俱到,两党都在思考策略取舍,民主党倾向重新评估国际秩序,共和党侧重中东和俄乌利益 [7] - 外交策略的取舍加剧了两党竞争,双方互相批评对方的外交政策 [7] - 美国可能不得不降低对其他区域事务的关注,这有助于缓解中国的外部压力 [15] 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 战略上不必对中国资本市场过于悲观,美国外交左支右绌可能使其重新审视中美关系 [15]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达2 94万亿美元,全球占比6 0%,地缘冲突可能影响在外资产 [15] - 市场分析框架需要从传统西方经济学转向考虑地缘政治因素,但转变需要时间或事件催化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