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论宏观

搜索文档
兴业证券王涵 | 特朗普的财政钢丝:短期喘息与长期隐忧
王涵论宏观· 2025-08-07 14:25
特朗普财政问题的短期缓解措施 - "大而美"法案通过外交战略调整获共和党建制派支持,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延续债务支撑经济增长模式[1][7] - 法案延长2017年减税条款并新增税收优惠,同时削减医疗补助等支出但扩张国防和边境管理赤字(未来十年分别净增1500亿和1290亿美元)[7] - 法案短期缓解债务滚动压力:2025年6月存量美债到期规模近7万亿美元,其中1年及以下期限占比80%,法案提高债务上限解除融资约束[8] - 法案刺激经济效应显著:Tax Foundation测算显示将拉动2025/2026年GDP增长0.15和1.2个百分点,长期GDP扩张1.2%[8] 关税政策对财政的贡献 - 2025年加权平均实际执行关税升至21.1%,有效关税达1943年以来高位11.4%,上半年关税收入872亿美元同比增505亿美元[11][12] - 关税收入月度增幅显著:2020-2024年月均67.6亿美元,2025年4-6月分别达156亿/222亿/266亿美元,财政收入占比从2%升至5%[12] - Tax Foundation预测未来十年关税收入增量2.1万亿美元,考虑经济负面影响后修正为1.4万亿美元[3][12] 外部收入补充机制 - 欧洲、日本、韩国承诺增加对美投资和采购,北约成员国同意2035年前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2][13] - 联储降息条件显现:二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速剔除净出口和库存后降至2022年Q3以来最低,7月非农就业仅7.3万人[13] 政策可持续性挑战 - 关税负担转嫁本土:2025年6月实际关税税率上升7.6个百分点至10%,同期进口价格指数仅跌0.1%,显示本土承担大部分成本[15] - "大而美"法案和关税政策加剧收入分化,呈现"劫贫济富"特征可能削弱政治稳定性[18] 中长期财政与软实力风险 - 美国联邦债务达36.2万亿美元占GDP超120%,CBO评估法案将使未来十年债务额外增3.4万亿美元[23] - 利息支出压力攀升:2025年占GDP3.2%,2035年将达4.1%,高债务水平与经济增长形成恶性循环[23] - 国际公信度受损:退出《巴黎协定》等行为削弱政策延续性信任,贸易保护主义损害全球供应链信任[24] - 盟友关系疏远:北约军费争端促使欧盟发布《欧洲防务未来白皮书》,美日韩关系因贸易和军费摩擦出现裂痕[25]
兴业证券王涵 |全球产业链重构:持续演进与边际变化跟踪
王涵论宏观· 2025-07-29 13:48
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 - 2020年后全球产业链重构呈现"本土化"、"近端化/区域化"、"友岸化"三大特征,2024年出现边际变化[1][5] - 2022-2024年全球FDI增长持续疲弱,慢于同期名义GDP和出口额增长,2025年一季度全球交易规模与项目公告数量创历史新低[1][7] - 绿地投资在2022-2023年大幅上升至2000年以来高位,2024年边际回落但仍维持历史较高水平[1][7] 区域分化特征 - 发达经济体内部出现分化:美国投资流入加速(2024年同比+77%),西欧连续两年回落(2023年-15%,2024年-1%)[14] - 美洲接收绿地投资保持高位(北美+59%,拉美+19%),东南亚绝对值回落,东欧回落至低点[17] - 印度吸引绿地投资持续创新高,2022年以来平均增速约110%[18] 行业集中趋势 - 电子/能源/资源三类产业链合计占比超60%,2024年进一步向半导体、通信等电子产业链集中[20][21] - 采掘业投资规模回落至390亿美元(2024年),金属矿物类仍保持590亿美元历史高位[21] - 半导体行业投资同比+140%,信息和通信行业+73%,AI相关项目20%属于超大规模投资[22] 投资驱动因素 - 运输仓储重建需求:2022年同比+51%见顶[21] - 能源资源战略布局:采掘业2022年+635%,金属制品+253%[21] - 技术驱动产业升级:2024年加速明显,科技巨头加大数字基建投入(如200亿美元数据中心投资)[22]
兴业证券王涵 | 从估值驱动到盈利驱动?—— 从美股经验看全球化对大国股市盈利的贡献
王涵论宏观· 2025-07-26 17:23
A股从估值驱动到盈利驱动的路径 - 当前A股上涨主要体现为估值修复行情,受财政政策、流动性充裕及"反内卷"政策推动,但后续需关注企业盈利实质性增长以实现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6] - 美股经验显示企业盈利可与本土经济增速脱钩,2010-2019年标普500每股收益平均增速5.32%,远超同期美国经济增速2.40% [1][7] 美股盈利强于经济基本面的驱动因素 - **全球化布局**:标普500企业非美国营收占比达41%,信息技术(55%)、材料(52%)等行业海外收入占比高,有效对冲本土经济波动 [8][9] - **市场开放性**:美股吸引全球企业上市,如纽交所汇聚48个国家和地区的530家国际企业,1080家上市公司总部和注册地均不在美国,共享全球增长红利 [11] 对A股的启示 - **企业层面**:中国龙头企业需提升海外收入占比,依托技术创新拓展"一带一路"及新兴市场,弱化盈利与国内经济波动的强相关性 [12] - **市场层面**:通过沪港通、科创板红筹回归等机制提升开放性,吸引全球"硬科技"企业上市,推动A股从本土市场向全球市场升级 [12]
兴业证券王涵 | 长钱的问题如何解决?
王涵论宏观· 2025-07-18 10:56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 传统基建和房地产增长模式边际效用递减 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新引擎 [1] - 新兴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技术迭代快、资本开支大特征 短期资金难以匹配其发展需求 长期资本具备久期匹配、风险容忍等四大优势 [1] - 中国居民财富41.9%增幅来自2005-2022年城镇住房资产增长 当前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 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压制居民风险偏好 [1] 长期资本供给现状 - 中国私人部门提供的长期资本有限 美国沉默世代与婴儿潮一代持有居民总资产近60% 形成长期资本沉淀优势 [1] - 汇金公司通过央行再贷款支持入市 2025年4月央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科目余额从6594亿元跃升至1.03万亿元 [4] - 汇金增持ETF并承诺持续买入 在私人部门长期资本不足背景下 有效确立A股估值上行动力 [4] 盈利预期与增长动力 - 股市上行突破需盈利预期实质性改善 核心在于市场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信心的提振 [5] -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对经济总量拉动效应放缓 国际化进程有望开拓更广阔增长空间 [5] - 国际化通过三条路径拉动经济:工业产能对接全球需求 提升产品定价权与附加值 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5]
兴业证券王涵 | 特朗普外交政策的第二次转向——是特朗普不行,还是美国不行(二)
王涵论宏观· 2025-07-04 15:00
特朗普外交政策三阶段演变 - 第一阶段"百日新政"采取"全面出击"策略,试图通过强硬手段获取外部资源但效果不佳 [1][6] - 第二阶段(5月1日-6月中旬)由建制派主导,外交重点转向集中围堵伊朗,政策调整为"重点进攻" [2][6][7] - 第三阶段(6月中旬至今)以以色列袭击伊朗为起点,特朗普在建制派与MAGA派矛盾中寻求平衡 [1][6][12] 第二阶段建制派主导的表现 - 人事调整:国务卿鲁比奥兼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缩减NSC编制,实现外交决策权集中 [8] - 中东战略:联合阿拉伯国家、争取土耳其支持、扶植叙利亚经济以孤立伊朗 [9] - 区域牵制:在印太地区制造中印冲突、渲染中国威胁,在乌克兰默许俄方行动 [10] 外交转向建制派的原因 - "百日新政"策略失效:2025年初的关税升级和北约军费分摊等政策未达预期收益 [11] - 国内立法优先:2026财年国防预算增加13%、国土安全支出增65%,需建制派协调通过《大而美法案》 [11][17] 第三阶段以伊冲突的影响 - 军事行动特点:美军精准打击伊朗核设施但避免长期介入,24小时内促成停火 [14] - 国内政治困境:需平衡MAGA派反战诉求与建制派支持以色列要求,同时面临财政约束 [15] - 战略目标落空:以色列未能摧毁伊朗核能力,国际评估显示伊朗数月内可恢复铀生产 [14] 美国战略收缩的后续影响 - 美债市场:停火后市场对美债融资担忧缓解,收益率从4.5%高位回落 [19] - 中国机遇:中东重建中"一带一路"作用凸显,中美贸易获"稳定窗口期" [20] - 市场信心:中东局势向政治解决方向发展,强化对中国国际角色的正面预期 [20] 短期观察指标 - 立法进程:2026财年预算案和《大而美法案》推进速度反映共和党内部分化程度 [18] - 货币政策:美联储降息态度受两党博弈影响,票委沃勒支持7月降息但鲍威尔保持观望 [18][19]
兴业证券王涵 | 资本市场聚力赋能科技创新——吴清主席陆家嘴论坛主旨演讲快评
王涵论宏观· 2025-06-18 20:22
我国资本市场的两个良性循环 - 科技、资本与产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和耐心资本培育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坚实金融支持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成为推动科技企业上市的重要力量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总额一半以上 专利数量达全国总量三分之一 [2] - 科技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资本市场"含科量"显著提升 投资者通过长期陪伴获得可观回报 科创板和创业板近5年分红回购总额超7300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2.5% [2] 当前存在的三个不完善 - 适应创新规律的资本形成机制不完善 - 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 - 对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3] 五大针对性措施 - 推出"1+6"改革举措 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 - 强化股债联动 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数据资产证券化 REITs等产品 - 培育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推动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 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完善多元化退出机制 - 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强化上市公司质量监管 提升"上市后治理"能力 - 构建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 优化QFII制度 筹备人民币外汇期货 推动天然气期货期权上市 [3] 战略机遇期的发展方向 - 中国经济硬实力全球前列 科技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资本市场处于加速融入国际资本循环体系的关键窗口期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将强化对科技创新支持 推动科技 资本 产业良性循环 -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和效率 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环境 [4]
兴业证券王涵 | 是特朗普不行,还是美国不行(一)——从四股势力看特朗普“百日新政2.0”的行为逻辑
王涵论宏观· 2025-04-26 10:14
特朗普背后的四股势力 - 华尔街犹太金融资本: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均为来自华尔街的犹太裔金融家,贝森特是索罗斯基金前合伙人,卢特尼克是Cantor Fitzgerald董事长兼CEO,该公司是美国国债主要交易商之一 [6] - 科技右翼: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在大选中鼎力支持特朗普,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并改革深层政府 [6] - MAGA群体:彼得·纳瓦罗就任总统贸易与制造业资深顾问,体现保护主义政策倾向,该群体是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 [6] - 共和党建制派:迈克·沃尔兹和马尔科·安东尼奥·鲁比奥分别担任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和国务卿,与能源、军工复合体关系密切 [6] 百日新政2.0的战略与执行 - 战略层面采取"俄乌->胡赛->关税"顺序符合阻力最小原则:俄乌调停满足多方要求,胡赛空袭符合共和党建制派和犹太金融资本利益但违背科技右翼和MAGA主张,关税战不符合MAGA外其他三股势力利益 [8] - 战术执行不足导致进退维谷:美乌矿产协议签约生变削弱美国对盟友影响力,俄乌调停僵局后急于发动胡赛空袭和关税战暴露能力不足 [10] 近期变化与未来推演 - 四股势力影响力或生变:马斯克重心回归特斯拉,涉华关税小组名单未包含沃尔兹、卢比奥、纳瓦罗,犹太金融资本话语权可能增大 [12] - 需安抚股债市场:4月2日至21日道琼斯、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分别下跌9.1%、9.0%和8.4%,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25个基点,美元指数下跌5.7% [12] - 中东局势变化:特朗普中东问题特使访莫斯科后美国宣布延长对俄制裁一年,可能寻求中东破局 [15] - 美国内政冲突风险上升:贝森特谈及对富人征税可能引发利益再分配和极端事件 [16]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美国市场波动率易上难下:特朗普多变性格抬高沟通信任成本,美债到期压力下资本可能"静悄悄撤离"导致极端波动 [18] - 欧洲和中国资产成避风港:欧洲资本有望回流降低欧美资产相关性,中国应对关税展现决心且资产估值低 [18]
兴业证券王涵 | 燎原·重估——特朗普的“空城计”——经济每月谈第十一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3-19 10:09
特朗普政策对美国的影响 - 特朗普对内以"提升政府效率"为由,通过"政府效率部"削减联邦预算,削弱民主党及传统官僚体系影响力 [3] - 对外强化"美国优先",对墨西哥、巴拿马施压,并向加拿大、丹麦提出领土要求,同时改变拜登"联欧抗俄"战略,单方面与俄罗斯接触 [3] - 美国工业产值全球占比降至12%,制造业空心化削弱其地缘干预能力,动摇盟友体系 [6] - 美国政府债务率升至122%,净利息支出预计2026年超1万亿美元,占政府收入近20% [6] - 美元在中国涉外收付款中占比从68%降至44%,人民币占比从22%升至51%,全球美元储备占比降至1995年以来低点 [6] 美国实力衰退与内部矛盾 - 美国在全球25-64岁高等教育人口中占比降至10%,"AI霸权"战略因中国科技企业突围而出现裂痕 [10] - 美国前10%与后10%收入比值从1967年9.2倍升至2023年12.4倍,后50%民众仅持有全国2.4%净财富 [10] - 家庭收入分布从1960年"纺锤形"转变为两端占比显著增加的极化形态 [11] 特朗普的"空城计"策略 - 对内营造"特朗普治下美国一直赢"叙事,通过MAGA力量压制政治对手 [13] - 对外榨取盟友利益,如要求北约盟国增加军费、对加墨加征关税,并利用地理优势在欧亚大陆制造"可控混乱" [13] - 俄乌调停陷入两难,停火条件分歧未收窄,若失败将动摇其政治基本盘信心 [14] - 中东空袭胡塞武装以安抚亲犹太势力,可能是俄乌僵局的间接结果 [14] 未来政策展望 - 可能加大对俄乌问题的极限施压,但各方核心诉求分歧大且美国缺乏政治资本 [16] - 潜在"转移视线"手段包括:激化贸易摩擦、地缘冒险(如格陵兰岛主权问题)、内政党争、金融冒险(如美债置换或美元贬值) [16] - 特朗普计划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但比特币价值体系不稳定,长期风险高 [16] 中国经济的确定性 - 2024年中国文娱与科技表现亮眼:《黑神话:悟空》销量2800万份,《哪吒》票房150亿元,DeepSeek-R1等AI技术突破美国垄断 [18] - STEM毕业生年超500万,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16.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 [18] - 2025年1-3月沪深300上涨4.6%,标普500下跌6%,A股市净率1.38(历史31.5%分位数)显著低于美股的4.80(94.4%分位数) [18] - 国际资本或增配A股及中国科技企业一级市场投资,因中国资产兼具低估值与高质量属性 [19]
兴业证券王涵 | 燎原·重估——从硬实力领先到软实力崛起——经济每月谈第十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2-18 15:19
历史经验:制造业强国支撑世界秩序稳定 - 工业第一大国历来是世界秩序的"定海神针",19世纪英国通过工业实力建立日不落帝国并主导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确立金本位制[4] - 20世纪美国凭借庞大工业产能和技术创新,在二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并主导全球经济秩序长达半个多世纪[5] - 制造业实力涉及科技创新、劳动力素质等多维度,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体现[4] 中国硬实力全球领先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28.8%,超过美日德三国总和,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7] - 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627.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超1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23%[7] - 中国与南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进出口总值比重首次超50%[7] 文化软实力加速崛起 - 2024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观影人次1.87亿创历史新高,《黑神话》《哪吒》等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9]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量超9万块,2024年票房收入425亿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488亿美元[9] - 80、90后群体占人口28%,成为国货消费主力,推动本土文化创新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中国文化[11][12] 中美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47年26%降至2023年10.2%,美元在全球官方储备中占比从2017年62.73%降至2024年57.39%[14] -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外交政策,已同15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4年与共建国家贸易额占外贸总额50.3%[14]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比从2013年10.2%提升至2023年17.9%,2024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35.5%[14] 资本市场估值分化 - 2018-2024年间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120%,沪深300指数(美元计)下跌13%,纳斯达克PE从2022年27.4倍升至2024年40.8倍[16] - 美国科技股估值高企,2024年底英伟达PE达52.9倍,而中国科技企业如DeepSeek正突破美国科技霸权[17] - 中国资产估值重估将遵循"工业-商业-金融"三步走节奏,伴随经济基本面改善逐步展开[17] 发展节奏与前景 - 中国软实力与资本市场估值回归是循序渐进过程,需保持战略耐心,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向上趋势[19] - 工业实力奠定坚实基础,文化影响力扩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将推动软实力进入快速发展通道[19] - 资本市场估值将随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而逐步实现螺旋式上升[19]
兴业证券王涵 | 特朗普2.0:财政视角——经济每月谈第九期
王涵论宏观· 2025-01-21 07:42
特朗普2.0政策核心——财政问题 - 特朗普政策主线围绕财政问题展开,通过开源节流平衡财政赤字 [1][3] - 对内大规模减税将导致未来十年税收减少7.8万亿美元 [3] - 高利率环境下需采取非常规措施缓解财政压力 [1] 四大开源方向 - **关税增收**:计划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0%关税、对中国商品征收60%关税,预计十年新增4.5万亿美元收入 [6] - **盟友军费分摊**:要求北约欧洲成员国将军费占比提至GDP 5%,潜在节省美国军费支出160亿美元/年 [6] - **华尔街支持**:提名对冲基金经理为财长,促进金融机构增持美债以降低利率 [6] - **领土扩张**:觊觎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年收入34.5亿美元)及格陵兰岛稀土资源(储量3850万吨) [6] 四大节流方向 - **医改**:拟废除奥巴马医改强制令,2018-2027年预计减少赤字3380亿美元 [8][10] - **停战**:结束俄乌冲突可节省1060亿美元援助,中东行动已花费227.6亿美元 [10][13] - **政府效率**:成立DOGE部门削减预算,联邦政府文职人员年支出2710亿美元 [18] - **移民政策**:驱逐非法移民可减少每年840-940亿美元财政净支出 [18] 财政数据支撑 - 2023年企业所得税+个税占联邦财政收入58.5% [3] - 财政支出前三部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27.9%)、财政部(18%)、国防部(12.6%) [3] - 北约欧洲成员国军费若提至GDP 5%,需新增支出7200亿美元 [6] 备用计划——加密货币 - 财政部拟持有比特币,可能带来2000亿美元投资收益 [20] - 通过赋予比特币官方属性支撑美元体系 [20] - 需解决价格波动、纳税监管等问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