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02727)

搜索文档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2025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会议及H股类别股东会议的通知


2025-04-29 00:03
股东大会信息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和2025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会议于2025年5月30日召开[28][32]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14点开始,地点为上海浦东大道2748号培训基地报告厅[36] - 2025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会议在年度股东大会后召开,地点相同[38] - A股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6日[19] - 现场登记时间为2025年5月28日9:30 - 11:30、13:00 - 16:00[21] - 电子邮箱登记需在2025年5月28日前发扫描件到ir@shanghai - electric.com[22] - 网络投票起止时间为2025年5月30日,交易系统9:15 - 9:25、9:30 - 11:30、13:00 - 15:00,互联网9:15 - 15:00[5] 担保信息 - 上海电气新能源为高台上电提供2332.48万元担保[9][30] - 上海市机电设计院为上海欧海提供501万元担保[9][30] - 上海电气输配电成套为马来西亚公司提供37000万元担保[9][30] - 深圳市赢合科技为惠州市赢合科技提供100000万元担保[9][30] - 深圳市赢合科技为惠州市赢合智能提供50000万元担保[9][30] 议案信息 - 各议案已在2025年3月29日、4月11日、4月29日刊载于上交所网站[12] - 年度、A股、H股类别股东会议特别决议议案分别为第11项、第1项、第1项[14]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2025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会议会议资料


2025-04-29 00:03
回购计划 - 拟回购A股1221 - 2441万股,占总股本0.08 - 0.16%,资金1.5 - 3亿元[14] - 回购价格不超12.29元/股[15] - 浦发银行提供不超2.7亿专项贷款,其余为自有资金[16] 数据情况 - 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30250499万元,净资产5318992万元[20] - 2024年度净利润75248万元,货币资金3256901万元[20] - 按上限回购,A股降至1263092万股,H股比例升至18.80%[20] 风险与安排 - 回购需经三会审议,有不通过风险[23] - 股价超上限或重大变化,有实施风险[23] - 回购不影响经营、财务和上市地位[23]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董事会五届一百一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9 00:01
会议审议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1] - 同意为公司及部分子公司董监高买责任险,额度不超5000万美元,期限2025.7.26 - 2026.7.25[2] - 同意召开2025年第一次A股、H股类别股东会议并授权董秘负责[3]
上海电气(601727)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22:2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总收入22,245,441千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8.06%[4]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2,095,521千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8.06%[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299千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145.69%[4]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0188元/股,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147.37%[5]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0.0188元/股,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147.37%[5]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5%,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加0.34个百分点[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00,474,116千元,较上年度末调整后减少0.67%[5]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53,558,679千元,较上年度末调整后增长0.69%[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2,245,441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0,586,986千元增长约8.05%[18]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21,935,674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9,999,608千元增长约9.68%[19]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926,999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888,946千元增长约4.28%[19]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34,926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640,163千元下降约0.82%[19]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299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18,972千元增长约145.69%[20] - 2025年第一季度少数股东损益342,627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21,191千元下降约34.26%[20]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716,343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495,996千元增长约44.42%[20] - 2025年负债合计222,382,244元,较上一年的225,124,669元下降约1.22%;所有者权益合计78,091,872元,较上一年的77,380,319元增长约0.92%[17]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6,801千元,其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14,829千元,政府补助70,106千元等[7][8] 净利润增长原因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上升,主要因主营业务收入及毛利额增加[8]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54,930 [11] - 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400,435,385股,持股比例41.08% [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电气控股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H股313,642,000股,占总股本2.01% [12] 资产负债项目变化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36,897,223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32,569,013千元 [15] - 2025年3月31日拆出资金为16,420,958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26,207,572千元 [15]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37,416,837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37,547,437千元 [15] - 2025年3月31日存货为39,633,611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34,549,775千元 [15]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为300,474,116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302,504,988千元 [16] - 2025年3月31日短期借款为9,579,084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9,548,227千元 [16] - 2025年3月31日应付账款为60,722,248千元,2024年12月31日为60,569,875千元 [16] 现金流量相关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870,138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 - 6,937,684千元有所改善[22]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912,244千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770,615千元下降约22.76%[2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836,439,上年同期为2,941,247[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924,195,上年同期为829,368[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583,169,上年同期为6,258,630[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147,987,上年同期为4,832,232[2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5,182,上年同期为1,426,398[23]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14,684,上年同期为 - 3,239[2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6,344,467,上年同期为 - 4,685,157[23]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6,176,519,上年同期为38,390,812[2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9,832,052,上年同期为33,705,655[23] 会计准则执行情况 - 2025年起不执行新会计准则或准则解释等涉及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的财务报表[24]
上海电气(02727)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8 21: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总收入22,245,441千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6%[8]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2,095,521千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6%[8]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299千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69%[8]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0188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47.37%[8]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0.0188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47.37%[8]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5%,较上年增加0.34个百分点[8]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22.45441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05.86986亿元增长了8.06%[19]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9.26999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8.88946亿元增长了4.28%[20] - 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9.32552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8.9413亿元增长了4.30%[20]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34926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6.40163亿元下降了0.82%[20]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299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18972亿元增长了145.70%[20] - 2025年第一季度少数股东损益3.42627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21191亿元下降了34.26%[20]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7.16343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4.95996亿元增长了44.42%[20]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0188元/股,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0.0076元/股增长了147.37%[20] - 2025年Q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79.45亿元,2024年Q1为277.27亿元,同比增长0.78%[24] - 2025年Q1收到的税费返还1.82亿元,2024年Q1为1.46亿元,同比增长24.05%[24] - 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07.59亿元,2024年Q1为289.65亿元,同比增长6.2%[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219.35674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99.99608亿元增长了9.68%[19] - 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46.29亿元,2024年Q1为359.03亿元,同比下降3.55%[24] - 2025年Q1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8.36亿元,2024年Q1为29.41亿元,同比增长98.44%[25] - 2025年Q1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1.48亿元,2024年Q1为48.32亿元,同比增长6.54%[25] 其他财务数据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00,474,116千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67%[8]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53,558,679千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69%[8]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36,897,223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2,569,013千元有所增加[15] - 2025年3月31日存货39,633,611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549,775千元有所增加[15] - 2025年资产总计300.474116亿元,较之前的302.504988亿元下降了0.67%[16] - 2025年Q1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9.12亿元,2024年Q1为37.71亿元,同比下降22.78%[24] - 2025年Q1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5.83亿元,2024年Q1为62.59亿元,同比下降10.8%[25] - 2025年Q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63.44亿元,2024年Q1为-46.85亿元,同比下降35.41%[25] 现金流净额变化 - 2025年Q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7亿元,2024年Q1为-69.38亿元,同比增长44.21%[24]
上海电气Q1净利润飙升145.7%,主营业务毛利额增加|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8 21:49
业绩表现 - Q1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145.7% [1][2] - 营业总收入222.45亿元,同比增长8.1% [1][2]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2亿元转为盈利2.05亿元 [1][2] - 基本每股收益0.0188元,同比增长147.37%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5%,同比增加0.34个百分点 [4] 盈利能力与经营效率 - 主营业务收入及毛利额增加,带动整体业绩提升 [1][6]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8.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0.7亿元 [1][4] - 投资收益5.14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达3.98亿元,同比增长36.6% [6] - 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1.5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9亿元减少 [6]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总资产3004.74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67% [4][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535.5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69% [4][7] - 短期借款9.58亿元,流动负债188.2亿元 [7] - 投资活动净流出29.24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8.29亿元,主要因收购子公司支付14.41亿元 [7] 业务结构与战略布局 - 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优势明显 [1] - 存货从34.55亿元升至39.63亿元,反映项目推进和备货增加 [6] - 拆出资金从262亿下降至164亿,显示资产结构优化 [6] - 公司在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 [8]
上海电气(0272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7:3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161.86亿元,同比上升1.2%[4] - 2024年股东应占利润7.52亿元,2023年重述前为2.85亿元,重述后为8.03亿元[4] - 2024年每股基本利润0.048元,2023年重述前为0.018元,重述后为0.052元[4] - 2024年新增订单1536.0亿元,同比增加11.9%[4] - 2024年收入116,186,116,较2023年增长1.2%[42] - 2024年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1161.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52亿元,较上年同期重述后下降6.3%[126][132] - 能源装备板块营业总收入617.5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3%,毛利率19.7%,较上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126] - 工业装备板块营业总收入386.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毛利率16.7%,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126] - 集成服务板块营业总收入207.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毛利率13.7%,较上年同期略有上升[1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29.01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68%;财务费用5.5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75%;研发费用56.6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51%[12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新增订单中能源装备891.0亿元,其中燃煤发电设备326.2亿元、核电设备78.9亿元、风电设备173.8亿元、储能设备119.2亿元;工业装备422.9亿元;集成服务222.1亿元[11] - 报告期内承接核岛主设备39台、常规岛设备2台套,出产核岛主设备31台、常规岛设备1台套,累计完工交付31台套核岛主设备[13] - 报告期内中标的多个燃煤发电项目,如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配套金昌2×1000MW调峰煤电项目等[14] - 电气风电连续11年保持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第一,2024年定制的两艘运维母船完成交付[14] - 宝尔捷获得国际飞机制造商国内飞机总装线合同,公司中标数字化航空发动机装配智能工厂(一期)项目及C919相关订单[15][18] - 公司参建300MW级煤电发电机组发电电机利旧改造增加调相机功能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9] - 公司参与联合研制的国产首套1300MW级核电发电机护环锻件通过专家组验收[19] - 公司发布国产最大2×9MW双驱磨机电动机[19] - 电气风电完成全球最大容量的构网型10MW级风机和全球首台16MW级海上低频机组下线[19] - 公司发布新一代Z系列碱性电解槽产品,单体制氢规模覆盖50 - 3000Nm³/h[19] -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研发的行业首台20Hz低频高电压万能式断路器获鉴定通过[19] - 上海三菱电梯发布12.5m/s超高速电梯,创造中国制造电梯运行速度新纪录[21] - 公司已掌握从10MW至660MW等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集成化装备方案[25] - 公司参建的湖北应城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并网,创造3项世界纪录[25] - 公司中标江苏灌云储能项目10MW/20MWh全钒液流储能系统,为内蒙古能源集团磴口县项目供货50MW/200MWh全钒液流储能系统[26] - 200MW高温气冷堆主设备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设备国产化率达93.4%[141] - 自主研发的海神平台25MW机型正式发布,可实现“一机一储”的分散式储能配置[141] - 公司自主研发的Z系列新型碱性电解槽获德国莱茵TÜV认证,300Nm³/h电解水PEM电解槽产品完成装配和测试[143] - 公司自主研发的1100kV低噪声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中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阿坝—成都东1000kV特高压工程[143] - 公司自主研发布LEHY - H 12.5m/s超高速电梯,高效长寿地铁转向架轴箱轴承应用于深圳地铁11号线[1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以高端装备产业为本,专注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领域[87] - 公司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是成为“高端、绿色、智能”的世界一流装备企业[167] - 公司聚焦高端装备主业,目标是保持主业规模稳中有进、提升主业净资产回报率、提高装备与服务业务占比、提高战略新兴产业比重、提高人均效能和优化资产结构[167] - 公司将在自身清洁能源装备优势上,布局“风光储氢”核心装备产业,培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新兴装备产业[168] - 2025年是公司的“管理提升年”,将以“四梁八柱”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169] - 公司将加强党建与经营融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四责协同”机制[169] - 公司将结合国家和上海战略,统筹产业资源,完善产业布局规划[170] - 公司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做强优势高端产业群,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171] - 公司将抓住国产替代机遇,拓展主责主业范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培育产业“链主”[172] - 公司将对标行业领先,提升管理效能,处置非主业和低效资产,完善市场体系[173] - 公司将加强干部人才培养,完善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夯实人才储备[174]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下属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分别入选“科改企业”和“双百企业”[28] - 上海智能制造工匠学院入选2024年度100家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名单[30] - 2024年总资产302,504,988,较2023年增长5.7%[42]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53,189,916,较2023年下降4.6%[4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638,541,较2023年增长127.3%[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股数12,655,327,092,约占已发行股本比例81.23%[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H股股数2,924,482,000,约占已发行股本比例18.77%[44] - 上海市国资委持有A股7,550,612,636股,占A股类别约59.66%,占公司股本总额约48.46%[45] - 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持有A股6,400,435,385股,占A股类别约50.58%,占公司股本总额约41.08%[45] - 董事长吴磊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2.36万元[50] - 总裁朱兆开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43.875万元[50] - 傅敏税前报酬总额为114.006万元[51] - 张艳税前报酬总额为80万元[51] - 刘平税前报酬总额为77.373万元[51] - 习俊通税前报酬总额为18.75万元[51] - 蔡小庆税前报酬总额为133.663万元[51] - 周志炎税前报酬总额为79.80万元[51] - 童丽萍税前报酬总额为133.00万元[51] - 公司于2024年8月1日同意聘任傅敏为董事会秘书,9月10日其任职正式生效[52]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监事会于2021年9月17日任期届满,换届选举延期进行[51] - 吴磊现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事长等职[53] - 杜朝辉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20余 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1项[60] - 徐建新于1982年2月 - 1997年11月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讲师、副教授[58] - 徐建新于1997年11 - 2014年12月任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等职[58] - 徐建新于2015年1月起至今任上海朴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58] - 傅敏现任公司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拥有经济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正高级审计师[68] - 胡旭鹏现任公司副总裁,上海电气金融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拥有法学博士学位[69] - 张艳现任公司总审计师、首席合规官,拥有法学学士、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70] - 吴磊自2023年12月起任电气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71] - 朱兆开自2022年1月起任电气控股董事[71] - 董鉴华自2018年8月起任电气控股董事,自2017年12月起任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1] - 许建国自2021年12月起任电气控股副总裁、财务总监[71] - 郭浩环自2023年2月起任电气控股财务预算部部长[71] - 邵君自2021年12月起任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71] - 陆雯自2021年6月起任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71]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人民币1,679.818万元[74]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52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40,108人,在职员工数量合计为40,260人[77] - 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439人[77] - 生产人员有17,318人,销售人员有2,998人,技术人员有13,397人,财务人员有1,093人,行政人员有5,454人[77] -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4,533人,大学本科学历有18,033人,大学专科学历有8,513人,中专及以下学历有9,181人[77] - 男性员工有31,156人,女性员工有9,104人[77] - 劳务外包支付的报酬总额为人民币1.28亿元[80] - 公司已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因企业活动产生的法律诉讼作适当投保安排[83]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存续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84] - 公司董事会采取多项措施建立规范透明绩优的上市集团并将持续提升企业管治水平[86] - 2024年全体董事及监事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未发现员工违反[88]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报告期内独立董事比例达三分之一[89][90] - 2024年以来多名董事获委任或离任,新任董事获香港上市规则第3.09D条所指法律意见[90]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17次,其中现场会议1次、通讯会议13次、现场结合通讯会议3次[95] - 各董事参加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情况不同,如吴磊应参加董事会17次,亲自出席17次,参加股东大会1次[95] - 公司组织董事学习业务、法律、财务等领域最新规定[93] - 公司董事会履行制定及检讨企业管治政策、监察人员培训等职责[9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发表意见促进董事会决策科学化和规范化[91] - 公司确认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度属独立人士[92]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及F2.2规定,董事长因公务未出席2023年度股东大会[97] - 战略委员会现由吴磊博士、朱兆开先生、徐建新博士及杜朝辉博士组成,报告期内未开会[98][99] - 审核委员会报告期内举行10次会议,各委员出席率达100%[100][101] - 提名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6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调整事项[103] - 公司董事会8名成员中女性成员1名,占比12.5%,实现性别多元化[102] - 薪酬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3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薪酬等议案[105] - 审核委员会委员徐建新、刘运宏出席率为100%,杜朝辉3次全出席,邵君7次全出席,习俊通7次全出席,姚珉芳2次全出席[101] - 提名委员会委员杜朝辉出席1次,徐建新出席6次,习俊通出席5次,朱兆开出席6次[104] - 薪酬委员会委员杜朝辉出席1次,徐建新出席3次,刘运宏出席3次,习俊通出席2次[106] - 监事会各成员报告期内出席率达100%[110] - 公司共有九名高级管理人员,女性成员三名,占比33%[111] - 2024年公司聘请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保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16] - 公司建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董事会通过审核委员会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其有效性[112][113] - 公司建立基本完善的重大风险相关内部控制措施和制度流程,防控重点领域风险[114] - 2024年公司在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下推进风险防控工作,坚持定期风险排查和年度风险评价[115] - 公司审计部门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实施有效性,编制评价报告并汇报[116] - 公司对《公司章程》及相关议事规则部分条款作出修订,最新版本已公布[117][118] - 董事会认为2024年度股东通讯政策继续有效,公司通过网站等方式与股东积极沟通[119] - 截至报告日,傅敏女士和梁君慧女士担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二人培训总时间不少于15小时[120] - 周志炎先生于2024年8月1日离任联席公司秘书[120] - 2024年召开多次股东大会,包括6次特别股东大会、1次周年股东大会、1次A股类别股东会议和1次H股类别股东会议[123] - 公司董事会呈递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审核财务报表[124]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板块,本年度无重大变动[1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6.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27.28%[12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64.25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4.31亿元[129] - 能源装备营业收入617.58亿元,毛利率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6 13:2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购买责任保险及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等相关公告,展示财务状况、业务进展及决策安排 [4][8][16][22] 第一季度报告 主要财务数据 - 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2] - 包含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及变动情况原因 [2][3] 股东信息 - 有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3] 其他提醒事项 - 报告期内新增订单2,505.35MW,较上年同期上升461.55%,累计在手订单18,101.65MW,较上年同期上升98.79% [4] 季度财务报表 - 包含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均未经审计 [5][6][7]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概述 - 2025年4月25日会议审议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对存在减值迹象资产计提准备 [8] 具体说明 - 存货跌价准备:因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和原材料价格波动,新增计提753.57万元,减少营业利润;因前期已计提存货销售,减少存货跌价准备1,870.49万元 [9] -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新增计提292.27万元,综合增加营业利润1,216.73万元 [11] - 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新增计提11,191.54万元,综合减少营业利润8,209.61万元 [12] 对公司影响 - 新增计提12,237.38万元,转回4,493.75万元,综合减少营业利润7,743.63万元,转销减少存货跌价准备1,870.49万元 [13] 购买责任保险 方案主要内容 - 投保人是公司,被保险人包括公司及相关人员,赔偿限额不超过2亿人民币,保险费用不超过90万人民币,期限为2025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 [16][17] 批准与授权 - 议案须提交股东会批准,若批准拟授权董事会及相关人员办理购买及续保事宜 [19][20] 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 基本情况 - 2025年5月23日召开,采用现场和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网络投票系统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 [23] 审议事项 - 审议多项议案,听取《独立董事2024年度述职报告》 [25] 投票注意事项 - 股东可通过交易系统或互联网投票平台投票,重复表决以第一次结果为准,所有议案表决完毕才能提交 [27][28][29] 出席对象 - 股权登记日在册股东、公司董事等人员、律师及其他人员 [30][34] 登记方法 - 可现场登记或信函等方式登记,现场登记时间为2025年5月21日9:00至16:00,地点在上海市东诸安浜路165弄29号4楼 [34][35] 第二届监事会2025年第一次临时会议决议 会议召开情况 - 2025年4月25日召开,应出席3人,实际2人亲自出席,1人委托出席 [39] 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39][41] - 审议《为公司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的议案》,全体监事回避表决,提交股东会审议 [41][42] - 听取《2025年第一季度内部审计和内控检查监督情况报告》 [43]
港股概念追踪|马斯克押注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战略 相关产业链环节需求空间大(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3 13:51
行业动态 -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将于4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 宇树 小米相关负责人将参与话题讨论 [1]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 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方面取得领先优势 [1] - 赛事全面检验了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协调性 控制算法稳定性等关键技术 同时暴露出电机 传动机构 "小脑"运控等短板 [1] 公司动态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Optimus方面取得不错的进展 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进行有用的工作 公司计划扩大Optimus规模 [1] - 特斯拉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长期来看预计与硬件相关的利润将伴随着人工智能 软件及车队运营业务利润的加速增长 [1] - 特斯拉表示包括更实惠车型在内的新车计划仍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开始生产 [1] 行业观点 - 人工智能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 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有望充分受益 [2] -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仍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 建议逢低布局 [2] - 建议核心关注大小脑 核心零部件等环节的投资机会 [2] 相关公司 - 机器人相关产业链港股包括优必选(09880) 越疆(02432) 小米集团(01810) 速腾聚创(02498) 德昌电机控股(00179)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金力永磁(06680) 上海电气(02727)等 [3]
【财经分析】新项目验证新模式 上海电气探索绿色甲醇产业发展新路径
新华财经· 2025-04-22 20:11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国际海事组织批准全球首个强制性航运净零排放框架 将排放限制与温室气体定价相结合[2] - 国际海事组织设定2050年航运净零排放目标 以2008年为基准2030年减排20%-30% 2040年减排70%-80%[3] - 全球甲醇需求预计2050年达5亿吨 其中绿色甲醇需求超3亿吨[3] - 当前全球绿色甲醇年产能约50万吨 中国规划产能已超1000万吨[3] 技术路线与产业痛点 - 现有绿色甲醇生产主要采用生物质发酵重整技术 存在原料依赖性强和无法大规模连续生产的缺陷[4] - 生物质技术路线产量受收储量限制 成本取决于生物质价格 原料保障要求较高[4] - 行业需要新示范项目验证创新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4] 项目规划与区位优势 - 上海电气在吉林洮南建设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 规划总产能25万吨/年 总投资约60亿元[6] - 首期5万吨/年项目计划2024年6月试运行 产品将供应国际航运企业[2] - 洮南市位于松辽清洁能源基地 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河网密布 具备绿电制氢条件[5] - 当地农业资源丰富 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可为生物质能开发提供支撑[5] - 项目区位交通便利 临近营口港和大连港 可通过铁海联运对接国际航运需求[5] 技术创新与认证进展 - 项目采用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甲醇技术 大幅降低对生物质依赖 实现大规模绿电消纳[7] - 2024年12月获得生物质收储、处理及气化制甲醇三项ISCC EU认证 打通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7][9] - 核心技术装备由上海电气自主研发制造 达国际先进水平[7] 商业合作与实施进展 - 2024年3月与法国达飞集团、上港集团签署绿色甲醇供应运输加注长期协议[9] - 形成"生产-运输-加注"闭环 通过陆海联运将燃料运送至上海港[9] - 项目从立项即注重经济性 首期已验证成本可控 后续将制定20万吨/年项目时间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