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控股(02772)
搜索文档
中梁控股(02772) - 2025年7月的未经审核营运数据
2025-08-08 19:00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7月集团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73.3亿元[5] - 2025年1 - 7月集团累计合约销售面积约693,000平方米[5] - 2025年1 - 7月集团合约销售均价约10,600元/平方米[5] - 2025年7月集团合约销售金额约9.5亿元[5] - 2025年7月集团合约销售面积约97,000平方米[5] - 2025年7月集团合约销售均价约9,800元/平方米[5]
中梁控股(02772)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30
股本与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2亿港元,股份数目20亿股,面值0.01港元[1] - 上月底已发行股份43.44398086亿股,本月增1606.8万股,月底结存43.60466086亿股[3] 期权与债券 - 上月底股份期权数目1390万股,本月底结存不变,发行新股数目为0[4] - 2029年到期可换股债券上月底发行总额6155.5459万美元,本月换股 -164.8万美元,月底发行总额5990.7459万美元,发行新股1606.8万股[5] - 2026年到期强制可换股债券上月底发行总额1081.3744万美元,本月无变动[5] 其他事项 - 可换股债券换股价受重置机制规限,相关条款及承诺已修订[6] - 上市文件所示物业交易已完成,代价已缴付[9] - 信托契约/平边契据已制备签署,详情送呈公司注册处存档[9]
楼市“半年考”| 55家房企上半年交房超50万套背后:交付高峰期已过,企业“保交付”压力持续减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7:27
行业交付现状 - 2025年上半年55家房企累计交付房屋超50万套,其中15家交付超万套[1] - 交付量普遍回落,绿地集团、融创中国、建业集团等房企交付套数同比降幅超50%[1][3] - 碧桂园、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位列交付榜前三,分别交付75000套、65000套、42155套[1][2] 头部房企交付表现 - 碧桂园按"一楼一策"推进剩余交付任务收官,三季度重点前置资源配置[3] - 融创中国2022-2024年累计交付66.8万套,2025年计划交付6万套完成保交付收尾[3][4] - 龙湖集团上半年在36城交付108个项目近4万套,交付满意度达90%[2] 行业趋势变化 - 2023年房屋竣工面积反弹至10亿平方米高峰,2024年起交付高峰期已过[9] - 前十房企交付量占50家总交付量的56.46%,行业集中度显著[1] - 房企战略分化:国央企聚焦中高端市场,部分转向轻资产代建或商业运营[11] 交付模式创新 - 武汉城建·江山云晓项目提前3个月交付并实现"交付即办证"[10] - 中海宏洋丹阳臻如府580户均提前交付,交房当天完成不动产出证[10] - 新希望地产推出金钥匙管家、定制化看房团队等高端交付服务[10] 房企战略转型 - 保交付完成后房企将释放沉淀资金,缓解项目债务压力[4] - 行业进入产品力竞争阶段,交付力成为房企信用重建关键[5][12] - 房企通过工地开放日、施工直播等方式强化业主信任[10]
上半年15家房企交付均超1万套,“保交付”压力缓解
贝壳财经· 2025-07-21 21:53
行业交付规模 - 2025年上半年TOP1房企交付超5万套,15家企业交付套数超万套 [1] - 与上年同期相比,企业交付套数普遍下降,绿地、融创、建业等交付规模下降超50% [1] - 2025年上半年交付规模见顶回落,行业保交付压力趋缓 [1] 企业交付排名 - 保利发展以65000套位列榜首,万科以45000套排名第二 [3] - 世茂奥园、龙湖集团、绿城中国分别以42155套、40000套、39200套位列第三至第五 [3] - 绿地控股、新城控股、中梁控股等企业交付规模在12000-22000套区间 [3] 交付力与市场趋势 - 交付力成为房企核心竞争力,串联产品设计、成本、工程、品控、服务全流程 [3] - 部分企业实现提前交付,购房者更看重房企品牌、产品力及交付力 [3] - 房企通过工地开放日、施工直播、专业验房等服务提升交付品质与客户信任 [4] 政策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一季度新房市场延续修复态势,二季度边际转弱 [5] - 6月国常会提出"更大力度"稳定楼市,释放积极信号,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加速落地 [6] - "好城市+好房子"支撑市场平稳,行业分化加速 [5][7]
楼市早餐荟 | 济南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申购家庭摇号结果公示;中国金茂6月销售额156亿元;新城控股6月销售额14.93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7-10 09:49
济南保障房申购 - 济南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申购家庭摇号结果公示,1599户家庭参与摇号,其中清河新筑项目351户、凤鸣新筑项目1248户 [1] - 摇号排序按照"解困优先、人才优先"原则,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分为摇号优先组和摇号普通组 [1] 房企6月销售业绩 中国金茂 - 6月签约销售金额156亿元,签约销售建筑面积64.77万平方米 [2] 招商蛇口 - 6月实现签约销售金额217.48亿元,签约销售面积69.5万平方米 [3] 新城控股 - 6月合同销售金额14.93亿元,同比减少60.71%,销售面积19.6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2.6% [4] 中梁控股 - 6月合约销售金额10.1亿元,合约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合约销售均价1.06万元/平方米 [5]
中梁控股(02772.HK)债务管理再获突破,透视三重价值机遇
格隆汇· 2025-06-18 12:42
债务管理进展 - 公司针对2027年到期5.0%优先票据及2027年到期3.0%可换股债券的同意征求已获必要多数持有人支持,并于6月16日与受托人签署补充契约 [1] - 修订条款对所有持有人具约束力,最终生效待支付现金同意费及获港交所批准 [1] - 此次两只债券共13.19亿美元,公司于5月28日发起展期同意征求,旨在改善财务状况、延长债务期限及强化现金流管理 [3] - 此前公司已于2024年3月完成香港协议安排,延长境外债务到期期限 [3] 债权人支持与市场信心 - 超过80%票据持有人和超过90%可换股债券持有人同意修订条款,反映债权人对方案的务实性认可 [4] - 公司通过保交房、促销售、抓回款等措施强化经营,2024年完成约8万套物业交付,前5月交付10800套新房 [4] - 高交付率增强市场信任度,对稳定销售业绩有积极意义 [4] 政策环境与行业修复 - 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优化房地产政策,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化解风险 [5] - 政策支持优质房企债务风险化解,与公司债务管理突破形成共振 [5] - 行业政策加码有望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为公司业绩复苏增添信心 [5] 财务健康与市场弹性 - 债务管理消除不确定性,提升财务健康度,公司此前已完成境外整体债务重组 [7][8] - 2024年前5月公司总合同销售额达53.7亿人民币,建筑面积50.1万平方米,均价每平方米1.07万元 [9] - 核心城市限购松绑及贷款利率下调等政策加码,公司凭借高能级城市土储优势或受益于市场复苏弹性 [9] 长期战略转型 - 公司优化土储结构,收缩低能级城市布局,聚焦长三角等高确定性区域 [10] - 打造高品质、差异化住宅产品及社区服务,契合市场向"品质发展"转型趋势 [10] - 战略调整提升品牌价值与客户忠诚度,为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10] 行业拐点与公司前景 - 债务管理高票通过展现公司应对能力及债权人信任 [6] - 公司主动适应行业新平衡,经营端持续向好或带动资本市场表现转机 [11] - 债务管理成果为市场注入稳定性,成为民营房企发展路径参考样本 [11]
港股公告掘金 | 名创优品:公司正在对其以“TOP TOY”品牌运营的潮流玩具业务潜在分拆上市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估
智通财经· 2025-06-08 20:40
重大事项 - 九台农商银行拟以4040万元出售含山惠民村镇银行78.51%的股权 [1] - 万科企业拟获大股东深铁集团提供不超过30亿元借款 [1] - 中华燃气与老挝工贸部订立谅解备忘录 计划合作开发老挝燃油及天然气供应网络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1] - 名创优品正在评估旗下"TOP TOY"品牌潮流玩具业务潜在分拆上市可能性 [1] - 白云山附属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他达拉非片(2.5mg、5mg)《药品注册证书》 [1] - 华兴资本控股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所投企业Circle成功登陆纽交所 成为全球稳定币领域首例IPO [1] - 中国同辐拟在秘鲁开展首个辐照站合作项目 [1] 经营业绩 - 越秀地产前5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额约507亿元 同比上升26.5% [1] - 中国海外发展前5个月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904.38亿元 同比下跌11.1% [1] - 世茂集团前5个月累计合约销售总额112.02亿元 同比减少18.71% [1] - 中梁控股前5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53.7亿元 同比减少33.38% [1] - 广汽集团5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8.16% 销量同比下降24.80% [1] - 保利置业集团前5个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18亿元 同比增长3.81% [1] - 新天绿色能源前5个月完成发电量约729.01万兆瓦时 同比增加10.86% [1]
突然爆发!3分钟,直线涨停
新华网财经· 2025-04-25 12:5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上涨 沪指涨0.15% 深证成指涨0.87% 创业板指涨1.07% 北证50指数涨1.11% [1] - 全市场半日成交额7331亿元 较上日同期缩量469亿元 超3800只个股上涨 [1] - 港股恒生指数涨1.36% 恒生科技指数涨1.87% 国企指数涨1.29% [3] 房地产板块 - A股地产股集体走强 南国置业/世联行/渝开发/大龙地产涨停 大龙地产3分钟内直线封板 [4][5] - 港股地产股表现更强劲 金辉控股盘中最高涨超80% 收盘涨43.56% 融信中国涨超17% 远洋集团涨超11% [7] - 政策面推动行业回暖 上海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5.1% 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2.2% [9] - 机构观点认为地产板块超额收益源于政策预期 花旗建议增持中国地产股 看好ROE回升 [9] 电力板块 - 华银电力实现2连板 长源电力/西昌电力/华电辽能等涨停 [10]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4.3亿千瓦 同比增14.6% 其中太阳能装机同比增43.4% 风电装机同比增17.2% [10] - 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10.3% 电网工程投资同比增24.8% [10] AI硬件与创新药 - 光模块/铜缆高速连接等AI硬件方向强势 仕佳光子/致尚科技涨超10% [3] - 创新药板块局部调整 江苏吴中跌停 [3] 新股表现 - 新股N众捷首日最高涨超250% 触发临停 午盘涨203% 成交额7.24亿元 [11][12] - 公司主营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1%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0% [13]
中梁控股(0277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5 21:00
公司基本信息 - 中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772.HK[4][5] - 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总部设于上海,土地储备遍布中国五大核心经济区域都市圈[4][5][6] - 公司核数师为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法律顾为盛德律师事务所[10][11]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中国总部位于上海,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上环[10][11][12] - 公司开曼群岛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Walkers Corporate Limited,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4][15] - 公司境内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等7家,境外包括中国银行(香港)等3家[15][16] - 公司网址为www.zldcgroup.com[16] - 公司于2019年7月16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9][20] 公司人事变动 - 杨德业于2024年6月2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胡辉于2024年12月3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游思嘉于2024年6月20日退任执行董事[8] - 张思勤于2024年6月20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杨德业于2024年6月20日辞任公司秘书[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确认收入为人民币396.8亿元,同比减少40.4%[31][32] - 公司2024年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24.3亿元,去年为约人民币42.5亿元[31][32]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4年度宣派末期股息[30][32]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394.57318亿元,较2023年的664.66526亿元减少40.6%,已确认总面积375.6818万平方米,较2023年的648.9508万平方米减少42.1%,平均售价为10503元/平方米,2023年为10242元/平方米[85][86][87] - 2024年其他服务收入2.07685亿元,较2023年的1.34402亿元增加54.5%;租金收入0.16868亿元,较2023年的0.14152亿元增加19.2%;总收入396.81871亿元,较2023年的666.1508亿元减少40.4%[85] - 2024年销售成本387.749亿元,较2023年的634.305亿元减少38.9%,在建及待售物业减值亏损净额4.213亿元,2023年为23.617亿元[90][95] - 2024年毛利9.069亿元,较2023年的31.846亿元减少71.5%,毛利率从2023年的4.8%降至2024年的2.3%[91][96][97]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99.84亿元,较2023年的9.55亿元增加945.4%,主要源于境外债务重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及提前终止优先票据确认收益[92][98]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3.91亿元,较2023年减少56.4%,主要因房地产市场疲软,营销活动放缓及促销预算减少[93][99] - 2024年行政开支7.818亿元,较2023年减少37.6%,主要因节省员工成本和管理咨询费[94][100] - 2024年其他开支13.939亿元,较2023年的8.908亿元增加,主要因出售附属公司等亏损及汇兑亏损;其他净亏损3.095亿元,较2023年的5.226亿元减少,主要因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减少[101][105][106] - 2024年融资收入2900万元,较2023年减少58.0%;融资成本6.444亿元,较2023年增加107.5%,已摊销及资本化融资成本总额20.514亿元,较2023年增加0.8%[102][103][107][108] - 2024年应占合营企业亏损1.623亿元,2023年为盈利5.995亿元;应占联营公司利润3.605亿元,2023年为3.226亿元[104][109][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利润约为1.982亿元,同比减少约78.5%[112][117] - 2024年公司税前利润约为13.88亿元,而2023年税前亏损约为3.981亿元[113][118]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约33.169亿元减少约55.2%至2024年的约14.866亿元[114][119] - 公司年内净亏损(扣除非控股权益前)从2023年的约29.188亿元减少约1.5%至2024年的约28.746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约42.457亿元减少约42.8%至2024年的约24.274亿元[115][11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额约为149.184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63.607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从2023年的约1574.918亿元减少约25.7%至2024年的约1169.412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从2023年的约1511.311亿元减少约32.5%至2024年的约1020.228亿元[121][12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受限制现金及已抵押存款)共约为57.405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约46.2%[122][12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约为81.3%,净负债比率约为74.9%,非限制现金与即期借贷比率约为0.41[123][12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债务总额为约202.507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11.658亿元,其中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111.622亿元(2023年约为146.016亿元)、优先票据约为86.594亿元(2023年约为65.642亿元)、可换股债券约为4.291亿元(2023年无)[124][128] - 2024年12月31日债务总额为202.50742亿元,2023年为211.65848亿元,同比下降4.32%[130][132][134] - 2024年即期债务总额为86.09387亿元,2023年为180.50495亿元,同比下降52.30%;非即期债务总额为116.41355亿元,2023年为31.15353亿元,同比增长273.68%[130] - 2024年有抵押债务为187.66762亿元,2023年为103.48638亿元,同比增长81.34%;无抵押债务为14.8398亿元,2023年为108.1721亿元,同比下降86.28%[130] - 2024年固定利率债务为175.1819亿元,2023年为192.71737亿元,同比下降9.09%;浮动利率债务为27.32552亿元,2023年为18.94111亿元,同比增长44.27%[132] - 2024年以人民币计值债务为108.69837亿元,2023年为128.20303亿元,同比下降15.21%;以美元计值债务为93.80905亿元,2023年为83.45545亿元,同比增长12.41%[132] - 2024年须于一年或按要求偿还的银行贷款为37.41639亿元,2023年为47.05314亿元,同比下降20.48%;须于第二年偿还的为15.81051亿元,2023年为8.02309亿元,同比增长97.06%[134] - 2024年须于一年或按要求偿还的其他借款为39.86013亿元,2023年为67.80935亿元,同比下降41.22%;须于第二年偿还的为11.72219亿元,2023年为11.54604亿元,同比增长1.53%[134] - 2024年须于一年内偿还的优先票据为4.52598亿元,2023年为65.64246亿元,同比下降93.10%;须于第二年偿还的为9.05196亿元,2023年无[134] - 2024年借款以约389.739亿元资产作抵押,2023年为约523.422亿元,同比下降25.54%[136][13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向银行提供的未解除按揭担保总额约为175.1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73.92亿元[145][15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为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提供最多约46.449亿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担保,2023年12月31日约为63.522亿元[147][15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订约但尚未拨备的物业发展开支、收购土地使用权及应付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注资约为138.402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93.627亿元[155][15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聘请全职雇员2150名,2023年12月31日为3145名[160][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为费用的员工成本约为5.974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8.948亿元[160][162]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实现全年合约销售额约人民币179.3亿元,同比减少约47.5%[37] - 2024年公司(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完成交付约8万套物业单位,按交付套数排名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第13位[38] - 2024年公司未收购任何土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为2190万平方米[39] - 2024年公司(含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约179.3亿元,同比下降约47.5%[42][61][63] - 2024年公司合约销售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49.1%[61][63] - 2024年公司合约销售平均售价约为每平方米10700元[62][63] - 2024年公司(含合营及关联公司)完成约80000个物业单位交付,在交付数量上位列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第13名[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含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2190万平方米,覆盖中国五个核心经济区域[45] - 2024年公司合约销售额为179.30252亿元,其中长三角占比40.6%,中西部占比26.4%,环渤海占比18.0%,海峡西岸占比8.1%,珠三角占比6.9%[66] - 按城市等级划分,2024年二线城市合约销售额84.12188亿元,占比46.9%;三线城市69.22291亿元,占比38.6%;四线城市25.95773亿元,占比14.5%[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作出售的已完工物业约为170.499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64.401亿元[7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建物业约为418.549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692.833亿元[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总量约为2190万平方米,其中可供销售/可出租的已完工物业占约610万平方米,在建物业或用作未来开发物业占约1580万平方米[72] - 按省份及直辖市划分,2024年12月31日江苏土地储备266.2121万平方米,占比12.2%;安徽255.2676万平方米,占比11.7%;湖南190.5198万平方米,占比8.7%;山东171.3059万平方米,占比7.8%;河南142.8343万平方米,占比6.5%;其他1162.3941万平方米,占比53.1%[81] - 按地区划分,2024年12月31日长三角土地储备583.3087万平方米,占比26.7%;中西部1057.2836万平方米,占比48.3%;环渤海304.5752万平方米,占比13.9%;海峡西岸112.5251万平方米,占比5.1%;珠三角130.8412万平方米,占比6.0%[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没有新增土地[72] - 2024年公司收入来自物业销售、其他服务及物业租赁租金收入,主要来自中国物业销售[84] - 2024年公司合约销售建筑面积为168.0337万平方米,平均售价为10671元/平方米[66] 公司未来策略 - 公司将在2025年强调财务安全,保持经营流动性、稳定债务、控制风险等以应对行业挑战[54][56] - 公司将探索产生现金流方式改善流动性和清偿债务,如与银行沟通获贷款、寻求替代融资、加快物业销售等[
中梁控股(0277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0:00
合约销售数据 - 2024年合约销售金额为179.3亿元,按年减少约47.5%[3] - 2024年集团合约销售额约179.3亿元,按年减少约47.5%,合约销售面积约168万平方米,按年下降约49.1%[40][47] - 2024年合约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约10700元[48] 总收入数据 - 2024年总收入为397亿元,按年减少约40.4%[3]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人民币396.6500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666.00928亿元[23] - 2024年集团确认收入396.8亿元,按年减少40.4%[38] - 2024年集团收入约396.82亿元,较2023年的666.15亿元减少40.4%[52] 利润与亏损数据 - 2024年拥有人应占净亏损为24亿元,去年为42亿元[3] - 2024年毛利为9.0694亿元,2023年为31.84625亿元[4] - 2024年税前亏损为13.88029亿元,2023年为盈利3.981亿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亏损净额为人民币28.7462亿元[17]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为(2,427,358)千元,2023年为(4,245,658)千元[31] - 2024年集团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4.3亿元,去年为42.5亿元[38] - 2024年毛利约9.07亿元,较2023年的31.85亿元减少71.5%,毛利率由4.8%降至2.3%[55] - 2024年税前亏损约138.8亿元,去年税前利润约39.81亿元,年内净亏损(扣除非控股权益前)约287.46亿元,较去年减少1.5%,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约242.74亿元,较去年减少42.8%[64][66] 债务数据 - 2024年有息债务总额减少至203亿元[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及可换股债券主债务总额为人民币202.50742亿元,其中人民币86.09387亿元将在未来12个月内到期偿还[17] - 2024年3月20日,公司境外债务计划生效,注销违约优先票据本金人民币65.64246亿元、利息人民币8.34295亿元,其他违约境外债务本金人民币17.81299亿元、利息人民币4.79258亿元[18] - 2024年末集团有息负债总额约202.5亿元,其中境内108.7亿元,境外93.8亿元[43] - 2024年3月公司完成境外债务重组,缓解境外债务压力[4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偿还债务总额约为202.507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11.658亿元[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即期债务总额为86.09387亿元,2023年为180.50495亿元;非即期债务总额为116.41355亿元,2023年为31.15353亿元[72] - 2024年按固定利率的债务为175.1819亿元,按浮动利率的债务为27.32552亿元;2023年分别为192.71737亿元和18.94111亿元[73] - 2024年以人民币计值的债务为108.69837亿元,以美元计值的债务为93.80905亿元;2023年分别为128.20303亿元和83.45545亿元[73] - 2024年须于一年或按要求偿还的银行贷款为37.41639亿元,第二年偿还的为15.81051亿元,第三至五年偿还的为1.899亿元;2023年分别为47.05314亿元、8.02309亿元和8.4989亿元[73] - 2024年须于一年或按要求偿还的其他借款为39.86013亿元,第二年偿还的为11.72219亿元,第三至五年偿还的为4.9143亿元;2023年分别为67.80935亿元、11.54604亿元和3.0855亿元[7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以约389.739亿元的资产作抵押,2023年12月31日约为523.422亿元[7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解除按揭担保总额约为人民币17,516.6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7,392.0百万元[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为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提供最多人民币4,644.9百万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担保,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6,352.2百万元[7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订约但尚未拨备的物业发展开支、收购土地使用权及应付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注资约为人民币13,840.2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9,362.7百万元[81] 资产数据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62.35233亿元,2023年为232.76188亿元[8]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169.41226亿元,2023年为1574.91817亿元[8]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93.81003亿元,2023年为263.9899亿元[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约为149.184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63.607亿元;流动资产总额由2023年的约1574.918亿元减少约25.7%至2024年的约1169.412亿元;流动负债总额由2023年的约1511.311亿元减少约32.5%至2024年的约1020.228亿元[6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57.405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06.625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约46.2%[6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剔除应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约为81.3%,净负债率约为74.9%,非限制现金与即期借贷比率约为0.41[70] - 2024年末集团持作出售的已完工物业约170.499亿元,2023年末约264.401亿元[49] - 2024年末在建物业约418.55亿元,较2023年末的692.83亿元下降[50]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 - 2024年物业租赁收益为人民币1.686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4152亿元[23]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94.5731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664.66526亿元[23] - 2024年其他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0768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34402亿元[23] - 2024年物业销售、其他服务、租金收入分别为394.57亿元、2.08亿元、0.17亿元,变动幅度为-40.6%、+54.5%、+19.2%[52] - 2024年已确认物业销售收入约394.57亿元,同比减少40.6%,确认总面积375.6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2.1%,平均售价为10503元/平方米,去年为10242元/平方米[53] 成本与费用数据 - 2024年融资成本总计644,374千元,2023年为310,492千元[24] - 2024年已售物业成本为38,304,612千元,2023年为61,036,997千元[25]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即期税项为610,887千元,2023年为1,370,188千元[28] - 2024年中国土地增值税即期税项为198,879千元,2023年为956,517千元[28] - 2024年年内税项支出总额为1,486,591千元,2023年为3,316,886千元[28] - 2024年合营企业应占税项为税项抵免40,564,000元,2023年为税项支出199,843,000元[28] - 2024年销售成本约387.75亿元,较2023年的634.31亿元减少38.9%,在建及完工物业减值亏损净额约4.21亿元,去年约23.62亿元[54]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91亿元,较去年减少56.4%,行政开支约7.82亿元,较去年减少37.6%[57][58] - 2024年融资成本约64.44亿元,较去年增加107.5%,已支销及资本化融资成本总额约205.14亿元,较去年增加0.8%[62] 其他收入与收益数据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998,402千元,2023年为95,503千元[24]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约99.84亿元,较2023年的9.55亿元增加945.4%[56] 交付与土地储备数据 - 2024年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完成交付约8万套物业单位,按交付套数排名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第13位[41] - 2024年末集团连同合营及联营公司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2190万平方米[42] - 2024年末土地储备总量约2190万平方米,其中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已完工物业约610万平方米,在建或用作未来开发物业约1580万平方米[51] 贸易款项数据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1,893千元,2023年为7,857千元[33] - 2024年末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230.86亿元,较2023年的256.14亿元有所减少[34] - 2024年末公司附属公司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约2.05414亿元逾期未付,2023年为1.93166亿元[34] 财务准则与审计相关 - 集团已采纳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其修订,未导致重大变动[22]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及讨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88]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不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因无法获取足够适当审计证据[90] 证券与股息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且无库存股份[93] - 2025年1月,发行额外可换股债券使未偿还本金增至63,436,912美元[9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95] 公司会议与信息披露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于6月12日召开,6月9日至12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需于6月6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96] - 公司2024年年报将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载,应股东要求可寄发印刷本[98] 公司陈述与风险提示 - 公司公告含前瞻性陈述,实际业绩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异[99] - 公司董事采取措施改善集团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但存在多项不确定因素,审计无法获取充分适当凭证[92] - 若集团无法达成计划及措施,可能无法持续经营,需作调整且影响未反映在财报中[9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八名董事,包括五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7] - 股份面值为每股0.01港元,公司于2019年7月16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01][103] 员工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共2,150名,2023年12月31日为3,145名;2024年度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597.4百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894.8百万元[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