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电气(03898)

搜索文档
时代电气(688187)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公告


2025-04-29 18:55
公司基本信息 - 时代半导体注册资本为564,763.3598万元[1] - 时代电气对时代半导体持股比例为77.8284%,出资额为4,395,465,186元[3]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8月31日,母公司资产总额14,040,581,334.11元,负债3,366,145,316.91元,所有者权益10,674,436,017.20元[6] 股改情况 - 股改后总股本5,647,633,598股不变,发起人股东持股比例不变[7][10] - 以2024年8月31日为基准日,净资产按1:0.5291折合股本[8][9] 股改影响与风险 - 可完善治理结构,不影响合并报表范围和上市地位[12] - 股份制改造需核准或备案,存在不确定性[13]
时代电气(688187)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 股东分红回报规划


2025-04-29 18:55
股东分红规划 - 未来三年(2025 - 2027 年)制定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 - 至少每 3 年重新审议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0] 分红比例 - 成熟期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比例最低 80%[4] - 成熟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比例最低 40%[4] - 成长期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比例最低 20%[4] 分红条件与要求 - 实施现金分红需满足 7 个条件,包括净利润为正等[5] - 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 35%[6] - 每三年现金累计分配不少于最近三年年均可供分配利润的 105%[6] - 分配股票股利时,每 10 股不少于 1 股[6] 政策调整 - 调整利润分配政策需经出席股东会股东所持表决权 2/3 以上通过[10]
时代电气(688187)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18:5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8%[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86%,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5.37亿元,同比增长14.81%[11][1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4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16]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6.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17]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17]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1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合计5.3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86%[3]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5.23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总收入的11.5%[1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轨道交通业务收入23.47亿元,同比增长10.72%,其中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18.89%[12] - 新兴装备业务收入21.71亿元,同比增长20.88%,其中基础器件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29.86%[12] - 工业变流业务收入2.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0.41%[12]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同期的-5.09亿元人民币转为正数,达到5446万元人民币[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46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5.09亿元人民币[19][20]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63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投资支付增加[20]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9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借款和其他筹资活动[20]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9.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19] - 2025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4.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2%[20] 资产和负债 - 公司总资产达到664.7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5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103.48亿元,较2024年底的106.52亿元略有下降[11] - 应收账款为115.30亿元,较2024年底的116.12亿元略有减少[11] - 存货为80.26亿元,较2024年底的70.64亿元有所增加[13] - 固定资产为84.02亿元,较2024年底的85.95亿元有所减少[13] - 短期借款为0.84亿元,较2024年底的0.39亿元有所增加[13] - 应付账款为79.68亿元,较2024年底的82.90亿元有所减少[13] 其他财务数据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2238万元人民币[5] - 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43.84%和36.45%[8]
时代电气(03898)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16:3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4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2%[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2%[12] - 基本每股收益0.4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8%[12]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4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1%[29][30] - 营业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9.51亿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45.37亿元,增长14.8%[41] - 净利润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5.67亿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6.88亿元,增长21.5%[4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5.57亿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6.31亿元,增长13.4%[43] - 综合收益总额同比增长21.4%至7.07亿元(2025年Q1)vs 5.82亿元(2024年Q1)[45] - 基本每股收益增长15.4%至0.45元/股(2025年Q1)vs 0.39元/股(2024年Q1)[4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综合收益增长14.0%至6.52亿元(2025年Q1)vs 5.72亿元(2024年Q1)[4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合计5.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2%[1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1.86%,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12] - 研发费用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4.64亿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23亿元,增长12.7%[41] - 支付职工现金增长19.6%至6.66亿元(2025年Q1)vs 5.57亿元(2024年Q1)[48] 各业务线表现 - 轨道交通业务收入2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2%,其中电气装备业务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18.89%[30] - 新兴装备业务收入21.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8%,其中基础器件业务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29.86%[30] - 工业变流业务收入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00.41%[30]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446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负5.09亿元人民币[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从-5.09亿元改善至5446万元[4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104.8%至69.78亿元(2025年Q1)vs 34.08亿元(2024年Q1)[48]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增长35.4%至39.69亿元(2025年Q1)vs 29.32亿元(2024年Q1)[4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下降24.2%至54.38亿元(2025年Q1)vs 71.71亿元(2024年Q1)[50] - 投资支付现金增长108.6%至64.2亿元(2025年Q1)vs 30.77亿元(2024年Q1)[4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增长205.3%至11.42亿元(2025年Q1)vs 3.74亿元(2024年Q1)[50] 资产负债项目变化 - 货币资金为103.48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06.52亿元略有下降[34] - 应收账款为115.30亿元人民币,与年初116.12亿元基本持平[34] - 存货为80.2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70.64亿元有所增加[34] - 总资产664.7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58%[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12.6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减少0.63%[1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648.02亿元增长至2025年3月31日的664.72亿元,增长2.6%[36][38] - 短期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0.39亿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3月31日的0.84亿元,增长115.3%[36] - 应付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58.17亿元增长至2025年3月31日的66.92亿元,增长15.0%[36] - 在建工程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1.26亿元增长至2025年3月31日的251.11亿元,增长8.6%[36] - 合同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34亿元增长至2025年3月31日的15.73亿元,增长17.9%[36] 非经常性损益及利息收入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3417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政府补助2238万元人民币[17] - 利息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0.66亿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0.80亿元,增长22.4%[41] 股权结构 -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合计间接持有公司49.36%股权[27]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43.84%,持有5.90亿股限售股份[23] - HKSCC NOMINEES LIMITED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6.45%,全部为境外上市外资股[23][25]
时代电气(0389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6:3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249.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20][27]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249.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2%[41] - 公司营业收入人民币249.09亿元,同比增长13.42%[164][166][172] - 2024年净利润为39.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0%[20]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03亿元人民币[20] - 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77%[41] - 公司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8%[41]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49亿元,同比增长28.0%(对比上年同期30.85亿元)[50]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人民币37.03亿元,同比增长21.77%[164]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人民币146.36亿元,同比增长13.37%[170][173] - 新兴装备业务收入人民币101.15亿元,同比增长13.71%[170][174] - 通信信号系统收入人民币11.05亿元,同比增长67.50%[170][173] -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收入人民币25.69亿元,同比增长23.96%[170][174] - 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235.29亿元,同比增长12.27%[178] - 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13.80亿元,同比增长37.25%[178] - 直销模式营业收入246.65亿元,同比增长14.32%[178] - 半导体器件销售量523.32万只,同比增长26.34%[179] - 轨道工程机械车销售量428辆,同比增长35.02%[179] 成本和费用(同比) - 2024年研发费用达26.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20] - 研发费用人民币26.57亿元,同比增长28.81%[166] - 研发费用为26.57亿元,较上年增长28.81%[195] - 研发投入总额为2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95%[110]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26.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1%[110]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84%[110]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6.52%,同比增加0.83个百分点[110]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4025人,同比增长26.6%[142]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达12.68亿元,同比增长33.8%[142]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31.51万元,同比增长5.7%[142] - 毛利率32.48%,同比增加3.87个百分点[176]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46.36亿元,同比增长13.37%,毛利率37.80%,同比增加6.17个百分点[178] - 新兴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01.15亿元,同比增长13.71%,毛利率25.02%,同比增加0.63个百分点[178] - 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235.29亿元,同比增长12.27%,毛利率33.11%,同比增加4.22个百分点[178] - 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13.80亿元,同比增长37.25%,毛利率21.84%,同比减少0.91个百分点[178] - 直销模式营业收入246.65亿元,同比增长14.32%,毛利率32.41%,同比增加4.00个百分点[178] - 轨道交通装备直接材料成本142.09亿元,占总成本比例84.49%,同比增长4.49%[183] 每股盈利和分红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2.15元/股[17] - 公司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2.62元/股,同比增长21.86%[42]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元(含税)[10] - 截至2025年2月26日公司总股本为1,369,339,712股[10]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1,369,339,712元[10] - 现金分红总额占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6.98%[10] 资产和现金流 - 2024年资产总额为人民币647.98亿元[17] - 2024年权益总额为人民币415.28亿元[17] - 2024年资产总额增至64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22] - 公司2024年总资产为648.0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20.50%[41] - 公司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15.2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2.24%[41]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5%[4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33.61亿元,同比增长21.45%[16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入33.61亿元,同比增长21.45%[19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出32.00亿元[19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06.52亿元,较上期增长34.71%[200]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9.95亿元,较上期大幅增长155.48%[200]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85.95亿元,较上期增长62.26%[200]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0.39亿元,较上期大幅下降90.60%[200]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58.17亿元,较上期增长45.88%[200] 各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半导体业务宜兴三期项目全面投产[27] - 城轨牵引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以上连续13年行业领跑[60] - 新能源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达225.6万套市占率约13.7%排名第二[61] - 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全年装机25.1万套排名第八[63] - 光伏逆变器国内中标超过20GW全年出货量超过10GW[63] - 机车自动驾驶获取订单近亿元[60] - 海外订单金额近8亿元[60] - 矿卡电驱系统交付近300套应用于全球10个国家[64] - IGBT模块在电网市场中标7条线[61] - 第四代电驱平台系统损耗降低10%以上[63] - 永磁牵引系统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市场份额优于传统产品[60] - 公司城轨牵引变流系统2012至2024年连续十三年国内市占率第一[74] - 公司2024年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排名行业第二 市占率达13.7%[75] - 公司新能源电驱动系统全年装机超25.1万套 较去年稳步增长[78] - 光伏逆变器年度中标超20GW 国内排名行业前列[78] - IGBT制氢电源国内市场份额持续第一[78] - 传感器件稳居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市占率第一[78] - 公司为铁总三大养路机械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拥有79项行政许可[74] - 公司建有6英寸双极器件/8英寸IGBT/6英寸碳化硅产业化基地[75] - 2024年地铁牵引变流系统中标2,178辆,占公开招标总量3,656辆的59.57%[144] - 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市场占有率13.7%,排名行业第二[145] - 光伏逆变器2024年全年中标超20GW[14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235.29亿元,同比增长12.27%,毛利率33.11%,同比增加4.22个百分点[178] - 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13.80亿元,同比增长37.25%,毛利率21.84%,同比减少0.91个百分点[178] 研发和技术成果 - 2024年公司申请专利504件,参与发布行业标准38项[29] - 半导体超精细沟槽栅7.5代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9] -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41%,同比增加1.45个百分点[42] - 公司本年度申请专利504件,新增授权专利278件[106] - 公司目前授权且有效专利数量为3,762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60%[106] - DWL-32捣固稳定车系统响应时间小于5毫秒,作业精度提升20%,故障排查时间缩短50%[102] - 公司推出匹配314Ah电芯的2,500kW储能液冷机型和1,250kW模块化机型[105] - 公司完成国内首台20MW漂浮式风电机组孤岛运行[105] - 基于第四代高功率密度IGBT牵引变流器功率密度提升20%以上,开关频率达1kHz[116] - 永磁牵引系统效率提升3%以上,网机侧谐波性能提升40%,低速段噪声降低5dB以上[116] - 公司320k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实现量产并通过认证,产品性能参数达业内领先水平[117] - 公司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中标容量位居国内前三[117] - 集中式1+X模块化逆变器最高转换效率不低于99%,达业界领先水平[119] - 公司制氢电源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500标方和1000标方产品已成功投运[120] - 公司制氢电源产品通过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获"国际领先"评价[120] - 波哥大地铁项目牵引系统已完成样机试制及批量交付,降噪水平达国际领先[117] - 基于车车通信的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已在宁波8号线正线完成全功能试验验证并通过行业专家评审[122] -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已完成ATP、ATO、ATS、CI产品认证工作及外场线软件测试[123] - 西安地铁双动力源工程车已完成10号线钢轨探伤车、综合检测车和钢轨打磨车的试制及验收[125] - 自主运行控制系统获得融合控制、感知、ATO、ATS等关键部件安全认证证书[122] -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完成正线首通段和停车场CBTC级现场测试[123] - 双动力源工程车采用接触网+蓄电池双动源设计,实现清洁能源零排放[125] -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实现全电子联锁系统在城轨全自动运行系统中的首次应用[123] - 市域铁路项目已完成系统仿真及技术方案设计评审,完成同相供电装置及能量调度装置样机研制[126] - 城轨海外项目完成DC3000V和DC750V供电制式产品开发需求分析及电气牵引系统施工设计[128] - 多源融合能源系统项目完成4种系统解决方案集及5MW单相并网变流器样机研制[128] - 动力集中电动车组项目实现变流器小型化轻量化技术指标提升20%,完成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客车一体化网络控制系统研制[129] - 多源融合能源系统攻克装备系统集成与协同控制保护技术及大容量储能充放电能量调度管理技术[128] - 动力集中电动车组项目完成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列供配电柜等部件样机研制和地面试验[129] - 公司完成货物普载列车和重载列车复杂运用场景评审及标准线路场景集构建,提升系统自适应能力[131] - 开发电子地图、运行时分和参数配置模块化设计,增强机车自动驾驶系统对复杂场景的适应能力[131] - 完成虚拟编组原理仿真外部专家评审及系统装车方案设计,推动自动驾驶向虚拟编组场景拓展[131] - 轨道交通图像项目实现弓网异物、行人侵限等异常场景数据生成,解决长尾场景数据缺乏问题[132] - 开发跨模态数据融合算法初版软件和自动标注软件,支持多模态提示信息并提升标注效率[132] - 构建基于虚拟编组的自动驾驶仿真系统,支撑产品拓展至虚拟编组运用场景[131] - 通过仿真数据生成技术降低轨道交通数据采集成本和风险,提升数据可靠性[132] - 提出基于视觉与雷达数据集的质量评测方案,填补行业在多源数据综合评测空白[132] - IGBT芯片产品2024年销售模块超10万只[134] - 光伏电流传感器已获批量订单[136] - 完成新能源电控单芯片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具样机试制[136] - 完成新能源电控三联体及多联体电流传感器可靠性耐久测试[136] - 新能源800V高压平台电控配套电流传感器进入样机试制阶段[136] - 研发人员总数4,025人,占员工总数比例40.21%[151] - 研发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47.90%[151] - 境内外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762件,其中发明专利2,366件[147] - 累计主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1项、国内标准187项[147] - 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49项,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39项[147] - 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6个、省级平台7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1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新能源发电产业"风-光-储-氢"市场多点耦合爆发[82] - 重载货运机车仍有较大潜力 城际市域领域发展迎来契机[81] - 公司管理层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经验丰富,原董事长拥有超过40年行业经验[154] - 公司现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亦拥有超过20年行业经验[154] - 公司现任总经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4项,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154] - 公司面临核心技术研发不确定性风险,可能导致新产品无法带来预期收益[155] - 公司面临境外经营风险,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和供应链紧张[158] - 公司财务风险包括汇率波动导致外币资产损失及购汇成本增加[159]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压缩市场份额[161] - 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对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61] -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产业链调整增加国际市场不确定性[162] - 公司需从海外采购原材料并向海外销售,受国际贸易政策影响[162] 其他重要内容 - 2024年存货周转率显著提升[29] - 2024年收购湖南中车商用车动力科技100%股权[22]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77亿元,其中政府补助贡献5.94亿元[47] - 2024年EBITDA为55.91亿元,较上年同期43.54亿元增长28.42%[50][52] - 2024年公司收购湖南中车商用车动力科技100%股权,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45] - 2024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8958万元[54] - 202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59]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59] - 2024年光伏及风力发电新增装机分别达2.77亿千瓦和0.7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和18.0%[5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2.3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3.15%,其中关联方销售额93.71亿元[187][19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1.8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0.63%,其中关联方采购额19.89亿元[19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318,06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0.63%[193] - 中车集团作为关联方采购额为198,942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2.91%[193]
时代电气(0389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02
财务报告发布信息 - 公司2024年度报告将在2025年4月30日或之前发布,可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查阅[3] 利润分配信息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元(含税)[14] - 截至2025年2月26日,公司总股本1,369,339,712股,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1,369,339,712元[14] - 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占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6.98%[14] - 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尚需经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会审议通过[14] 审计相关信息 -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7]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为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林莹、雷江[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24,908,937,548元,较2023年的21,962,105,911元增长13.42%[21][24] - 2024年净利润3,948,755,845元,较2023年的3,085,150,423元增长27.99%[21][24]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02,585,914元,较2023年的3,040,760,113元增长21.77%[21][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62元/股,较2023年的2.15元/股增长21.86%[21][24] - 2024年资产总额64,802,246,319元,较2023年的53,778,787,056元增长20.50%[21][26] - 2024年负债总额20,039,828,511元,较2023年的15,930,081,855元增长25.80%[21][26] - 2024年股东权益总额44,762,417,808元,较2023年的37,848,705,201元增长18.27%[21][26] - 2024年总资产648.02亿元,较2023年增长20.50%[44] - 2024年营业收入249.09亿元,较2023年增长13.42%[44]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03亿元,较2023年增长21.77%[4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62元/股,较2023年增长21.86%[4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31%,较2023年增加0.83个百分点[45]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1.41%,较2023年增加1.45个百分点[45]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85.1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48亿元[48]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77亿元,2023年为4.45亿元[50] - 2024年EBITDA为55.91亿元,2023年为43.54亿元[53] - 公司EBITDA为55.9088亿元,上年同期43.5371亿元,同比增长28.42%[55] - 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期初余额95.45227851亿元,期末余额76.22388333亿元,当期变动-19.22839518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8995.2967万元[57]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49.09亿元,同比增长13.42%[166][174]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7.03亿元,同比增长21.77%[166] - 基本每股收益2.62元/股,同比增长22.03%[16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31%,同比增长0.83个百分点[166] - 营业成本168.18亿元,同比增长7.26%[168] - 销售费用5.89亿元,同比增长20.08%[168] - 研发费用26.57亿元,同比增长28.81%[16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61亿元,同比增长21.45%[168]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146.36亿元,同比增长13.37%[172][175] - 新兴装备业务收入101.15亿元,同比增长13.71%[172][176]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46.36亿元,同比增长13.37%,毛利率37.80%,增加6.17个百分点[180] - 新兴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01.15亿元,同比增长13.71%,毛利率25.02%,增加0.63个百分点[180] - 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235.29亿元,同比增长12.27%,毛利率33.11%,增加4.22个百分点[180] - 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13.80亿元,同比增长37.25%,毛利率21.84%,减少0.91个百分点[180] - 直销营业收入246.65亿元,同比增长14.32%,毛利率32.41%,增加4.00个百分点[180] - 半导体器件生产量528.74万只,同比增长22.81%,销售量523.32万只,同比增长26.34%[181] - 轨道工程机械车生产量439辆,同比增长35.91%,销售量428辆,同比增长35.02%[181] - 轨道交通装备及延伸产业直接材料本期金额142.09亿元,占比84.49%,较上年同期变动4.49%[18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2.3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3.15%,其中关联方销售额93.71亿元,占比37.62%[189]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1.8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0.63%,其中关联方采购额19.89亿元,占比12.91%[19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31.80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0.63%[195] - 中车集团采购额19.894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2.91%,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195] -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5.89亿元,较上年增幅20.08%[197] -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11.69亿元,较上年增幅9.66%[197] - 本报告期净财务费用收益1.46亿元,上年同期为2.58亿元[197] - 本报告期研发费用26.57亿元,较上年增幅28.81%[197]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流入3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45%[198] - 本报告期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净流出32.00亿元[198] - 本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净流入4.56亿元[198] 公司业务发展信息 - 2024年公司收购湖南中车商用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22][26] - 2024年公司聚焦交通能源双赛道,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49亿元[30] - 2024年半导体宜兴三期项目全面投产,株洲三期项目完成桩基施工,中车电驱零碳产业园、陈仓基地完成搬迁并投入生产[30] - 公司营收突破249亿[34] 科技成果与荣誉信息 - 策划申请专利504件,发布交通与能源领域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38项[32] - 牵头获批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1项,获工信厅揭榜挂帅项目1项[32] - 组织科技成果评价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1项,获省部级、行业级科技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32] - 科改行动获评年度改革标杆、位列全国第四,成功入选国资委基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集[32] - 公司2010、2014、201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5、2019、202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01] - 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2021、2023、2024年分别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产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102] -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21、2023年分别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102] - 湖南中车时代通信信号有限公司2021年获单项冠军产品认定,产品为列车运行记录装置(LKJ)[102] - 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102] - 重庆中车时代电气技术有限公司2024年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102] -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2024年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102] 公司运营模式信息 - 公司采用“统一管理、专业归口、采购分离”的采购模式[72]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计划管理生产模式[72] - 公司建立了“服务本部-服务办事处-服务站”三级售后服务管理模式[72] - 公司主要通过市场化公开投标等方式获取订单,采取直销模式销售[73] - 公司坚持“战略牵引”和“市场导向”双轮驱动的研发模式[73] 公司发展目标与机遇信息 - 公司目标成为交通与能源领域电气系统全面解决方案的首选供应商[81]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双碳》等国家战略为公司轨道交通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带来机遇[82] - 重载货运机车、城际/市域领域、城轨产业、轨道交通检修后市场均有发展潜力和机遇[83] - “双碳”背景下国内新能源发电产业“风-光-储-氢”市场前景巨大[84] - 2025年是公司决胜“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将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运营”主线发展[35] 公司核心技术信息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762项有效境内外注册专利保护核心技术[86]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86] - 电气系统技术中的系统集成技术形成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领先的系统研发能力[88] - 电气系统技术中的系统仿真技术推动牵引变流系统产品全面提升[88] - 变流及控制技术中的变流器总体技术可满足系列化变流器产品平台应用需求[88] - 变流及控制技术中的变流器拓扑技术可灵活配置最优拓扑结构开发应用产品[88] - 公司攻克变流及控制技术相关关键技术,形成多电压等级 IGBT 器件应用技术平台[90] - 工业变流技术聚焦多产业,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打造容量从 0.1 - 4000kVA 的技术及产品平台[90] - 列车控制与诊断的网络控制技术攻克多项技术,搭建多个平台,产品已大批量应用[90] - 列车控制多系统融合技术攻克关键技术,设计新型融合式架构,逐步在城轨项目推广[90] - 列车通用重联应用技术攻克基于多种无线通信网络的控制技术,涵盖多种编组模式[91] - 轨道工程机械整机系统集成技术构建多种轨道工程机械整车研发能力,产品已批量应用[91] - 轨道工程机械车辆基础技术围绕多专业方向对关键部件优化设计,搭建统型平台[91] - 轨道工程机械动力传动技术攻克多种动力传输技术,相关产品已批量应用[91] - 轨道工程机械作业及控制技术攻克多项技术,构建分布式数字化大型养路机械网络控制平台[91] - 公司构建以「U」型槽与软穿通为核心特征的高压平面栅IGBT芯片技术体系和以「沟槽+软穿通」与「精细沟槽」为支撑的低压沟槽栅IGBT技术体系[93] - 公司拥有全套特色先进工艺技术的8英吋专业IGBT芯片制造平台,掌握高低压IGBT及配套FRD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93] - 公司突破多项关键工艺技术和功率芯片结构设计技术,掌握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MOSFET芯片及SBD芯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93] - 公司构建全套特色先进碳化硅工艺技术的6英吋专业碳化硅芯片制造平台,全电压等级MOSFET及SBD芯片产品可应用于多领域[93] - 公司攻克多项设计技术,建立先进封装能力,储备整套材料评价标准,开发750V - 6500V IGBT器件和750V - 3300V的SiC器件[93] - 公司攻克干线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等多项技术,成功应用于多个干线铁路项目[94] - 公司攻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集成等专业技术,掌握全套自主城轨信号系统技术,应用于多个地铁信号工程项目[94] - 公司攻克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相关关键技术,建立面向该领域的技术开发平台[94] - 公司在轨道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交付60套以上的数据平台产品[94] - 公司攻克车载PHM多项故障诊断关键技术,业内首创故障诊断方法,成熟应用于城轨车辆牵引系统[94] - 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已在多家铁路公司装车应用,累计安全运行超460万公里[96] - 数据与智能应用技术攻克多目标约束最优运行规划等关键技术,构建自动驾驶技术体系[96] - 智能感知技术攻克高性能边缘计算平台技术等关键技术,打造智能感知应用平台[96] - 数据与应用安全技术攻克系统安全技术,构建纵深防御安全体系[96] - 牵引供电变流技术攻克多源融合交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变流器关键技术,实现节能等功能[96] - 牵引供电控制技术攻克供电变流器关键技术,实现分布式动态无功补偿等功能[97] - 检验测试牵引与控制试验技术形成覆盖多领域的试验平台,建立多种试验能力[97] - 检验测试电磁兼容试验技术建立试验验证体系,建成整车现场电磁兼容试验平台[97] - 检验测试可靠性试验技术形成试验平台和标准体系,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97] - 检验测试网络与通信试验技术具备全面测试能力,构建列车通信网络检验检测能力[97] - 公司攻克深海机器人相关技术,实现水下机器人海试及批量交付,服务于多个重大领域[99] - 公司攻克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集成一体化设计技术,形成不同功率平台,产品批量应用于相关车型[99] - 公司构建传感器及测量装置,攻克关键检测技术,实现从元器件开发向解决方案提供转变,产品应用于多领域[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城轨牵引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以上,连续13年行业领跑[62] - 202
时代电气(688187)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3-28 19: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元,截至2025年2月26日,总股本1,369,339,712股,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369,339,712元,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6.98%[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49亿元[13] - 2024年营业收入249.09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增长13.42%[2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03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增长21.77%[2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26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增长24.28%[27]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61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增长21.45%[27]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5.28亿元,较2023年末调整后增长12.24%[28] - 2024年末总资产648.02亿元,较2023年末调整后增长20.50%[2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62元/股,较2023年调整后增长21.86%[29]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2.28元/股,较2023年调整后增长24.59%[29]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31%,较2023年调整后增加0.83个百分点[29]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85.154140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8362182亿元[32]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76988067亿元,2023年为4.45405424亿元[34] - 2024年净利润39.48755845亿元,2023年为30.85150423亿元[35] - 2024年EBITDA为55.90883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42%[35][36] - 交易性金融资产(结构性存款)期初余额47.76392878亿元,期末余额35.33861455亿元,当期变动-12.42531423亿元[38]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票据期初余额16.49079023亿元,期末余额12.86784981亿元,当期变动-3.62294042亿元[38]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账款期初余额28.86505958亿元,期末余额25.34918377亿元,当期变动-3.51587581亿元[38]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26.5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8.81%;资本化研发投入1.8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8.84%[73]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28.42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9.95%[7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41%,较上年度增加1.45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6.52%,较上年度增加0.83个百分点[7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09亿元,同比增长13.42%[111]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7.03亿元,同比增长21.77%[111]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基本每股收益2.62元/股,同比增长22.03%[111]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31%,同比增长0.83个百分点[11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49.09亿元,上年同期219.61亿元,同比增长13.42%[113][115] - 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168.18亿元,上年同期156.79亿元,同比增长7.26%[112] - 其他国家或地区营业收入13.80亿元,同比增长37.25%;营业成本10.79亿元,同比增长38.87%[117] - 经销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减少36.99%;营业成本1.48亿元,同比减少36.60%[117] - 轨道交通装备及延伸产业直接材料本期金额142.09亿元,占比84.49%,较上年同期增长4.49%[122] - 轨道交通装备业务直接人工本期金额1.36亿元,占比0.81%,较上年同期增长26.73%[123] - 新兴装备业务制造费用本期金额14.99亿元,占比8.91%,较上年同期增长25.72%[123]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2.3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3.15%,其中关联方销售额93.71亿元,占比37.62%[12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31.8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0.63%,其中关联方采购额19.89亿元,占比12.91%[127] -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5.89亿元,较上年增幅20.08%[129] -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11.69亿元,较上年增幅9.66%[129] - 本报告期净财务费用收益1.46亿元,上年同期为2.58亿元[129] - 本报告期研发费用26.57亿元,较上年增幅28.81%[129]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流入3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45%[129]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0,652,179,214元,占总资产比例16.44%,较上期期末增长34.71%[131] - 合同资产本期期末数为995,492,991元,占总资产比例1.54%,较上期期末增长155.48%[131] - 其他流动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071,940,937元,占总资产比例3.20%,较上期期末增长398.52%[131] - 境外资产为1,594,067,505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46%[134] - 本报告期股权投资发生额为80,573,528元,上年同期为154,076,467元,变动幅度-47.71%[138] - 截至报告期末,对外股权投资余额为839,267,940元,较年初增长9.47%[13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3,533,861,455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928,267元[14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期末数为7,622,388,333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928,267元[145] -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初始投资金额为8886.75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208.00万元,公司远期外汇合约实际损失为333.18万元,期末账面价值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为0%[14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城轨牵引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以上,连续13年行业领跑[42] - 机车自动驾驶获取订单近亿元,检修海外订单金额近8亿元[42] - 城轨信号业务全年中标3条线路[42] - 2024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达225.6万套,市占率约13.7%,排名第二[43] - 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全年装机25.1万套,排名第八,系统损耗降低10%以上[43] - 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国内中标超20GW,全年出货量超10GW[43] - 矿卡电驱系统交付近300套,应用于全球10个国家[45] - 2024年公司在公开招标的3656辆地铁牵引变流系统订单中,中标2178辆,占比59.57%[96] - 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排名行业第二,市场占有率达13.7%[97] - 光伏逆变器全年中标超20GW,国内排名行业前列[97] - 2024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146.36亿元,上年同期129.09亿元,同比增长13.37%[113][115] - 2024年新兴装备业务收入101.15亿元,上年同期88.95亿元,同比增长13.71%[113][115] - 2024年通信信号系统收入11.05亿元,上年同期6.59亿元,同比增长67.50%[113][115] - 2024年其他轨道交通装备收入6.50亿元,上年同期3.34亿元,同比增长95.02%[113][115]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收入25.69亿元,上年同期20.72亿元,同比增长23.96%[113][115] - 2024年轨道工程机械生产量439辆,同比增长35.91%;销售量428辆,同比增长35.02%[119] 技术研发成果 - 2024年公司策划申请专利504件[15] - 2024年公司主持或参与的交通与能源领域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发布38项[15] - 2024年公司牵头获批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1项[15] - 2024年公司获工信厅揭榜挂帅项目1项[15] - 2024年公司组织科技成果评价9项[15] - 2024年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1项[15] - 2024年公司获省部级、行业级科技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3,762项有效境内外注册专利保护核心技术[56] - 公司建立多项核心技术,包括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等[56] - 公司攻克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满足不同领域变流器产品平台应用需求[56] - 公司打造工业变流技术及产品平台,容量从0.1 - 4000kVA[56] - 公司形成从IGBT器件到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的完全自主可控技术链和产业链[57] - 搭建采用MVB/WTB技术的DTECS - 1网络控制平台等多个平台,产品已大批量应用于各类车辆领域[57] - 设计统一的新型融合式列车控制系统架构,逐步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推广应用[57] - 实现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多机协同控制,涵盖多种编组模式,批量运用于重载组合列车[57] - 构建轨道工程机械整车研发能力,产品已批量应用于铁路基础设施检修领域[57] - 围绕专业技术方向对关键系统部件优化设计,搭建统型平台提升设计水平[57] - 攻克多种动力传输技术,相关系统产品已批量应用于轨道工程机械产品[57] - 攻克多种轨道工程作业及控制技术,构建分布式数字化大型养路机械网络控制平台[57] - 构建高低压IGBT芯片技术体系,掌握芯片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多领域[57] - 突破碳化硅芯片多项技术[57] - 公司构建了6英寸专业碳化硅芯片制造平台,全电压等级MOSFET及SBD芯片产品可应用于多领域[59] - 公司开发了750V - 6500V IGBT器件和750V - 3300V的SiC器件,产品批量应用于多领域[59] - 公司在轨道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交付了60套以上的数据平台产品[59] - 公司机车自动驾驶产品平台累计安全运行超过460万公里[59] - 公司攻克功率芯片结构设计等多项功率半导体技术[59] - 公司攻克多芯片并联均流设计等先进封装与组件技术[59] - 公司构建功率半导体器件可靠性评估技术体系[59] - 公司攻克干线铁路信号系统多项技术并应用于多个项目[59] - 公司攻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多项技术并应用于多个信号工程项目[59] - 公司攻克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并建立技术开发平台[59] - 公司攻克智能感知、数据与应用安全、牵引供电等多项关键技术并批量应用[61] - 2024年申请专利504件,新增授权专利278件,授权欧美日专利6件,目前授权且有效专利3762件,发明专利占比超60%[70] - 2024年发明专利申请416个、获得206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77个、获得68个,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1个、获得4个,软件著作权申请7个、获得7个[71] - CR450动车组电气系统研制预计总投资规模3737万元,本期投入1894万元,累计投入2892万元[76] - 复兴号机车牵引电传动系统产品收入1836,功率密度提升20%以上,开关频率达1kHz,牵引系统效率提升3%以上,网、机侧谐波性能提升40%,低速段噪声降低5dB以上[78] - 波哥大地铁项目电气牵引系统产品收入691,牵引与辅助变流器实现轻量化设计,降噪水平达国际领先,项目设计与生产全过程满足国际标准[78] -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收入1013,攻克关键技术实现320k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量产,中标容量位居国内前三[79] - 集中式1 + X模块化逆变器研制收入768,完成量产交付并网,SCR及最大转换效率达业内领先,最高转换效率不低于99%[79] - 大功率绿电制氢IGBT电源产品开发收入1627,完成两种谱系制氢电源产品开发,500标方和1000标方直流耦合电源产品通过认证并成功投运,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79] - 基于车车通信和自主感知的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研制投入4310[81] -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投入927[81] - 完成西安地铁10号线双动力源钢轨探伤车、综合检测车和钢轨打磨车车辆试制等工作[83] - 完成西安地铁15号线双动力源钢轨探伤车及综合检测车研制[83] - 西安地铁双动力源电传工程车研制项目涉及金额1306[83] - 市域铁路柔性贯通同相供电关键装置及能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投入870[83] - 产品通过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以及新产品鉴定,鉴定意见为“国际领先”[81] -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在宁波8号线正线完成全功能试验验证[81] - 城轨钢轨打磨车室内噪音低于76dB(A)[83] - 完成市域铁路柔性贯通同相供电系统技术方案设计、评审等多项工作[83] - 完成海外市场主流的DC3000V和DC7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能源电子月报】汽车功率持续升高,碳化硅渗透率稳步提升
剑道电子· 2025-03-26 11:26
新能源汽车市场 - 2025年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89万辆,同比增长87.1%,产量88.8万辆,同比增长91.6%,单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1.9% [3][8] - 比亚迪2月销量32万辆,同比增长164%,小鹏销量2.8万辆,同比增长515%,小米销量2.4万辆,环比增长17.2% [8][11] - 新能源汽车主驱功率持续提升,200kW以上主驱占比从2022年9%升至2025年1月28%,最高峰值功率从255kW升至450kW [3][13] 功率半导体技术 - 碳化硅(SiC)主驱模块渗透率从2022年10.2%提升至2025年1月18.9%,Si MOSFET占比从12.2%降至0.9% [15] - 800V车型中碳化硅渗透率从2023年不到20%增至2025年1月71%,800V车型整体渗透率尚未超过15% [20][22] - 主驱IGBT模块国产供应商占比达80.2%,芯联集成、时代电气、士兰微、斯达半导等头部厂商优势明显 [15][17] 充电基础设施 - 2025年1-2月充电桩增量63.4万台,同比增长48.4%,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长153%,私人充电桩增长16.4% [36] - 比亚迪发布1360kW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计划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 [36][37] - 2024年新增桩车比为1:2.7,充电技术升级推动平均功率持续提升 [36] 光伏逆变器 - 2025年1-2月光伏新增装机3.94GW,同比增长7.49%,中东非、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保持高增 [40] - 20kW、50kW、110kW光伏逆变器价格保持稳定,大功率组串式和集中式机型出货较多 [40][41] - 市监总局引导光伏行业供给端有序竞争,预计2025年行业将逐步改善 [40] 功率半导体市场 - 除部分IGBT产品外,低压MOSFET、高压MOSFET等功率器件交期和价格保持稳定 [45][46] - 台股功率半导体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016年低位持续上升,2024年有所回落 [42][47] - 海外品牌功率器件交期和价格在2024年后逐步企稳,行业进入平稳改善期 [45][49]
时代电气(688187) - 2024 Q4 - 年度业绩


2025-02-27 16:50
营业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490893.75万元,同比增长13.42%[3][7] 利润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利润430239.11万元,同比增长32.28%[3][7] - 2024年利润总额433297.86万元,同比增长31.52%[3][7]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0258.59万元,同比增长21.77%[3][7]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2954.91万元,同比增长24.16%[3][7] 每股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62元,同比增长21.86%[4][7] - 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29.50元,较报告期初增长12.94%[6][7] 收益率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31%,同比增长0.83个百分点[4][7] 资产与权益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末资产总额6455202.62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20.03%[6][7] - 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150226.72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12.17%[6][7]
时代电气(03898) - 2024 Q3 - 季度业绩


2024-10-30 16:38
营业收入与利润 - 本季度营业收入为59.72702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0%[4] - 本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43448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61%[4]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总收入为162.564356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3%[4]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118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2%[4]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47258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6%[4] - 2024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56亿元上年同期140.95亿元同比增长15.33%[1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62.56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40.95亿元[16]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为139.34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22.01亿元[16]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6.67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1.00亿元[17] - 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1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0.53亿元[17] - 2024年前三季度少数股东损益为1.66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0.47亿元[17] 研发投入 - 本季度研发投入合计为6.151359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28%[4] - 本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30%较上年同期增加1.82个百分点[4]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6,562[7]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持股比例41.87%数量591,000,716股[7]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38.35%数量541,302,966股[7] - 报告期末A股股东户数为15,511户H股登记股东户数为1,051户[10]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0%数量21,214,130股[7]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同基金持股比例分别为0.87% 0.33%等[7] -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股东转融通出借股份已全部归还[10] -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合计47.88%股权[9]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71%数量10,000,000股[7] -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69%数量9,800,000股[7] 资产负债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632.196273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38%[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05.4054715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97%[4]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439.7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5.15亿元[13]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92.4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90亿元[14] - 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计632.2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4.05亿元[14] - 2024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178.7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4.32亿元[14]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17.2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56亿元[15] - 2024年9月30日负债合计196.0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88亿元[15] - 2024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436.13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7.17亿元[15] 每股收益相关 - 2024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1.77元/股2023年前三季度为1.45元/股[18] - 2024年前三季度稀释每股收益为1.77元/股2023年前三季度为1.45元/股[18] 综合收益相关 -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7.0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1.30亿元[18] - 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25.3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08亿元[18] - 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为1.66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0.47亿元[18] 现金流量情况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4465376亿元[4] -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54亿元2023年同期为-2.34亿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28.04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10.25亿元增加[20]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回投资收到现金121.64亿元2023年同期为136.13亿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4.60亿元2023年同期为23.82亿元[20] - 2024年前三季度吸收投资收到现金45.43亿元2023年同期为0.499亿元[21] - 2024年前三季度取得借款收到现金3.49亿元2023年同期为6.03亿元[21] - 2024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90亿元2023年同期为-5.01亿元[21] - 2024年前三季度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影响为-184万元2023年同期为-136.59万元[21] - 2024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2.17亿元2023年同期为-4.98亿元[21] - 2024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0.09亿元期末为57.92亿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