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莱英(06821)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高毅资产调研凯莱英


证券之星· 2025-04-25 08:06
公司调研信息 - 高毅资产近期调研了凯莱英,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1] - 凯莱英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5.41亿元,同比上升10.1% [1] - 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上升15.83% [1] - 扣非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上升20.14% [1] - 负债率11.58%,毛利率42.54% [1] - 投资收益1027.52万元,财务费用-4493.96万元 [1] 机构背景 - 高毅资产是国内领先的平台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投研实力强、管理规模大 [2] - 投研团队超过30人,投资经理包括多位长期业绩优秀的明星投资经理 [2] - 研究员多数来自嘉实、易方达、南方等一线基金公司 [2] - 由邱国鹭担任董事长,邓晓峰担任首席投资官,卓利伟担任首席研究官 [2] - 团队分布在深圳、上海和北京,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2]
凯莱英涨停,创新药企ETF(560900)拉升涨近2%,机构:创新药企正处于关键转型期
新浪财经· 2025-04-24 10:32
创新药行业表现 - 创新药企ETF(560900)上涨1.80%,成交额走阔,跟踪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60% [1] - 成分股凯莱英上涨10.01%,迈威生物上涨7.23%,荣昌生物上涨6.57%,泽璟制药和浙江医药跟涨 [1] - 长春高新2024年研发投入26.90亿元,同比增长11.20%,占营收比重近20%,推进生长激素适应症拓展和海外布局 [1] 科技投资产品布局 - 摩根恒生科技ETF(QDII)(513890)布局港股科技龙头,摩根中证碳中和60ETF(560960)捕捉绿色投资机遇 [1] - 摩根MSCI中国A股ETF(515770)布局中国核心资产,科创信息技术ETF(588770)聚焦硬科技领域 [1] - 主动管理产品包括摩根新兴动力基金(377240/014642)、摩根智慧互联基金(001313/016919)聚焦人工智能,摩根动力精选基金(006250/013137)关注新能源车和机器人 [2] - 被动投资产品包括摩根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QDII)(019172-019175)布局全球科技龙头 [3] 企业战略与产品发展 - 长春高新实现长效生长激素自产自用,促卵泡激素水剂等新产品陆续上市 [1] - 摩根资产管理整合"全球视野投科技"产品线,涵盖主动和被动投资,布局太平洋地区优质科技企业通过摩根太平洋科技基金(968061/968962/968063) [2]
港股创新药板块盘初拉升,凯莱英涨超9%
快讯· 2025-04-24 09:40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盘初拉升 [1] - 凯莱英涨超9% [1] - 荣昌生物涨超7% [1] - 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康龙化成纷纷上扬 [1] 交易机制 - A股账户无需港股通即可T+0买港股 [1]
凯莱英(002821)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3 19:15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0%[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20.14%[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9亿元,同比下降8.42%[7]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89元/股,同比增长17.1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2%,较上年同期增加0.32%[7] - 营业总收入本期为15.41亿元,上期为13.99亿元,营业总成本本期为12.19亿元,上期为11.40亿元[21] - 净利润本期为3.25亿元,上期为2.8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本期为3.27亿元,上期为2.82亿元[22]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89元,上期为0.76元,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89元,上期为0.76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9.19亿元,上期为18.74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5.56亿元,上期为4.86亿元[24] - 税金及附加本期为1222.83万元,上期为4102.67万元[22] - 销售费用本期为4415.42万元,上期为4462.17万元[22] - 管理费用本期为1.84亿元,上期为1.73亿元[22] - 研发费用本期为1.38亿元,上期为1.69亿元[22]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729,407,997.62元,上期为718,409,825.61元[25]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92,684,433.10元,上期为102,540,296.51元[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469,879,231.90元,上期为1,383,144,497.44元[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9,341,852.23元,上期为490,666,474.36元[2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083,222,004.40元,上期为3,373,389,580.58元[2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239,235,655.33元,上期为3,657,992,707.17元[2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43,986,349.07元,上期为 - 284,603,126.59元[2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561,096.15元,上期为218,690,011.21元[2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561,096.15元,上期为 - 218,690,011.21元[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307,854,379.23元,上期为3,058,460.18元[2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小分子业务收入基本持平,毛利率45.17%;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80%,毛利率33.05%[8] 资产负债项目金额变化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金额7.64亿元,较期初减少50.35%,主要系银行低风险结构性存款余额减少[11]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3.53亿元,较期初增加30.63%,主要系预收客户款项增加[11]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金额1.59亿元,较期初减少49.73%,主要系本期支付薪酬所致[11]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期末余额6,801,983,716.00元,期初余额5,789,408,498.03元[18]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764,449,856.30元,期初余额1,539,809,292.51元[18]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663,505,038.74元,期初余额1,811,008,371.43元[18] - 2025年3月31日存货期末余额1,187,130,090.95元,期初余额1,193,346,492.84元[19]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11,151,587,441.54元,期初余额11,050,175,723.88元[19]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8,295,589,056.28元,期初余额8,238,381,967.14元[19]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期末余额19,447,176,497.82元,期初余额19,288,557,691.02元[19] - 流动负债合计本期为15.59亿元,上期为17.09亿元,非流动负债合计本期为6.94亿元,上期为7.17亿元[20]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本期为4473.94万元,上期为4222.51万元[20]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合计持有5,716,000股[15] - ASYMCHEM LABORATORIES,INCORPORATED持股比例31.93%,持股数量115,133,168股[14]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7.64%,持股数量27,553,260股[14]
凯莱英(06821)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3 18:52
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同比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0%[9][10]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9][10]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20.14%[9]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9亿元,同比减少8.42%[9]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89元,同比增长17.11%[9] - 2025年第一季度稀释每股收益0.89元,同比增长17.11%[9] - 2025年第一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2%,较上年同期增加0.32%[9] 2025年第一季度末资产与权益较上年度末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末总资产194.4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82%[9] - 2025年第一季度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71.8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99%[9] 2025年第一季度业务线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小分子CDMO业务毛利率45.17%,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80%,毛利率33.05%[10] 部分财务科目金额及变动比例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金额764,449,856.30元,期初1,539,809,292.51元,变动比例-50.35%[14]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352,634,510.47元,期初269,940,917.65元,变动比例30.63%[14]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金额159,215,569.49元,期初316,723,329.89元,变动比例-49.73%[14] - 税金及附加本报告期12,228,336.24元,上年同期41,026,694.52元,增减-70.19%[14] - 财务费用本报告期-44,939,637.49元,上年同期-78,308,189.81元,增减-42.61%[1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报告期10,272,524.33元,上年同期7,223,540.55元,增减42.21%[14]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43,585[15] - ASYMCHEM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持股比例31.93%,持股数量115,133,168股[16]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7.64%,持股数量27,553,260股[1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帐户合计持有5,716,000股[18] 资产与负债期初与期末对比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111.52亿元,期初余额为110.50亿元,略有增长[22] - 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82.96亿元,期初余额为82.38亿元,有所增加[23]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为194.47亿元,期初余额为192.89亿元,呈上升趋势[23] - 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15.59亿元,期初余额为17.09亿元,有所减少[23] - 非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6.94亿元,期初余额为7.17亿元,略有下降[24] - 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22.52亿元,期初余额为24.26亿元,出现降低[24] 营业与利润本期与上期对比 - 营业总收入本期发生额为15.41亿元,上期发生额为13.99亿元,实现增长[26] - 净利润本期发生额为3.25亿元,上期发生额为2.79亿元,有所提高[27]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89元,上期为0.76元,呈现上升[27] - 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89元,上期为0.76元,同样上升[27] 现金流量本期与上期对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4.49亿元,上期为4.91亿元[3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8.44亿元,上期为 - 2.85亿元[3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0.06亿元,上期为 - 2.19亿元[31] 2025年第一季度与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对比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5.41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3.64亿元[33] - 2025年第一季度期内利润为3.25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80亿元[33] - 2025年第一季度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基本每股盈利为0.89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0.76元[33]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82.96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82.38亿元[37]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11.52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110.50亿元[37]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5.59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17.09亿元[38] - 2025年3月31日资产净值为171.95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168.63亿元[38] - 2025年第一季度除税前利润为357,251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94,664千元[4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所得现金为542,026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93,206千元[4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449,342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90,666千元[40]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843,986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284,603千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 - 5,561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218,690千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287,767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12,627千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17,064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末为4,774,670千元[4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6,608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81,971千元[4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0,393千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67,120千元[4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调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率为21.44%,2024年第一季度为19.08%[42]
凯莱英(0682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6: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收益为人民币5,804,657千元,同比下降25.40%[16]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3%,环比增长19.37%[25]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人民币5,804.66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8.28%[75] - 商业化阶段CDMO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降45.10%至人民币2,803.95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4.35%[76][78] - 临床阶段CDMO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17.97%至人民币1,766.78百万元[76][78] - 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0%至人民币1,226.37百万元[75][79] - 母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948,950千元,同比下降58.17%[18]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803,069千元,同比下降65.12%[18]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38.62百万元,环比增长12.99%[25]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48.95百万元,同比下降58.17%[25] -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803.07百万元,同比减少65.12%[75] - 净利润935.76百万元,同比下降58.43%;归母净利率16.35%,同比下降12.81个百分点[9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48.95百万元,较去年人民币2,268.81百万元下降58.2%[111] - 经调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03.07百万元,经调整净利率为13.83%[111] - 每股基本盈利2.69元,同比下降57.03%[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41.03%,同比下降9.86个百分点[17] - 公司2024年毛利率为41.03%,同比下降9.86个百分点,剔除大订单后同比下降1.68个百分点[75][84] - 研发支出为人民币6.1449亿元,占总收入10.59%[48] - 研发投入同比减少13.19%至人民币614.49百万元,占收入总额的10.59%[75] - 研发开支614.49百万元,同比下降13.19%,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升至10.59%[88] - 境内主营业务毛利率19.90%,同比下降2.60个百分点;境外毛利率48.52%,同比下降8.81个百分点[89] - 信用减值损失11.67百万元,同比增加17.88%[90] - 财务费用9.51百万元,同比增长60.77%[91] - 所得税费用136.63百万元,同比下降55.40%[92] - 外汇波动损益为人民币-142.27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4.76百万元[111] 小分子CDMO业务表现 - 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小分子CDMO业务同比增长8.28%[8] - 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570.73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9.23%[24] - 公司小分子CDMO业务2024年收入人民币4,570.73百万元,毛利率为46.39%,剔除大订单后收入同比增长9.23%[30] - 公司小分子工艺研发生产效率提高且成本持续降低[123] - 公司拥有超过20年小分子业务经验并与国际化跨国制药公司合作日益紧密[123] - 公司把稳步提升小分子CDMO业务毛利率放在首位并通过技术研发降低原材料成本[137]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表现 -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66%[37] - 化学大分子业务第四季度收入环比增长超200%[37] - 化学大分子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超130%,其中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260%[37] 制剂CDMO业务表现 - 制剂CDMO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约30%[38] - 制剂业务寡核苷酸类项目数量增加100%[38] 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表现 - 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36%[40] - 生物大分子业务订单同比增长56%,ADC项目占比超60%[40] 合成生物技术业务表现 - 合成生物技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54%,其中80%收入来自境外客户[42] - 固定化酶连续反应技术产能提升最高达1,500倍,酶量节省约70%以上[42] - 利用大肠杆菌从头合成红景天苷创微生物合成最高产量纪录[11] 新兴业务表现 - 第四季度新兴业务呈现恢复增长态势[8] - 公司新兴业务线收入为人民币1,226.37百万元,同比上升4.80%,全年毛利率为21.18%[36] - 新业务CFCT新承接订单20余个,新客户占比达80%[41] - 公司新兴服务衍生6大业务线,重点推进化学大分子中的多肽和寡核苷酸[124] - 公司严格控管新兴业务的固定成本增长并优化整体盈利能力[137] 多肽/寡核苷酸业务表现 - 多肽/寡核苷酸订单项目较去年大幅增长[9] - 多肽固相合成产能超20,000升并将继续扩大产能规模[9] - 多肽固相合成产能2024年末约21,000L,2025年下半年将达30,000L[66]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酶库储备常用酶超3,000个及突变体超30万个[11] - 高通量酶筛选效率达单日5,000余项[11] - 固定化酶连续反应技术使产能最高提升约1,500倍[11] - 酶量节省约70%以上[11] - 实现多个千吨级及万吨级项目的全连续工艺包落地[10] - 固定化酶连续反应技术产能提升最高达1500倍,酶量节省70%以上[50] - 酶进化单轮耗时由超过2周缩短至3-5日,性能1个月内提升50倍[50] - 连续液液非均相反应技术全面推广,连续气液微混合技术取得突破[49] - 连续氢化开发应用项目超30个,4个项目实现商业化生产[54] - 光电解术应用订单累计完成20余个[54] - 多肽液相合成平台完成18肽全连续液相工艺开发[54] - 国内外已授权专利共487项,其中合成生物领域159项,连续技术反应领域183项[47] - 报告期内新申请专利54个,新增授权专利44个[49] - 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14篇影响因子超过10[48] - 公司申请专利数及发表论文数均达新高[56] - 公司通过连续生产技术和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实现吨级规模化应用[126] - 公司加强连续生产反应设备设计与制造推进多领域技术应用[138] - 公司优先开展智能技术和数字化平台建设以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进步[139]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迭代发展的研发平台并强化工艺合成路线设计优化[139] - 公司全流程智能化药物警戒平台应用到10余个创新药项目中[60] 各地区市场表现 - 公司海外业务年收入为人民币4,284.7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46%,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9.20%[28] - 公司美国客户总收入为人民币3,370.91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18.41%[28] - 公司欧洲市场收入较2023年同比增长101.33%[28] - 境外收入同比下降32.46%至人民币4,284.75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9.20%[80][81] - 美国市场收入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18.41%[81] - 欧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1.33%至人民币735.46百万元[81] 客户结构表现 - 公司大制药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690.61百万元,较去年减少46.06%,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4.78%[27] - 公司中小型公司年收入为人民币3,114.04百万元,相比2023年上升11.50%[27] - 公司与全球20强制药公司中的16家建立合作,并为其中8家提供超过10年持续服务[126] 产能与设施建设 - 公司连续反应车间面积同比增长显著[63] - 公司连续化设备数量占比实现合理增长[63] - 公司英国Sandwich基地于8月初正式投入运营[63] - Sandwich基地在2024年4季度承接生产订单[64] - 2025年新增OEB5厂房和研发楼以满足后期毒素连接体项目需求[66] - 制剂新产能(预充式注射器/卡式瓶/β内酰胺固体车间)2025年陆续投产[66] - 新建500L和5,000L GMP发酵车间,总生产规模超20,000L,2025年Q1投入使用[66] - 上海奉贤生物药CDMO研发及商业化生产基地已启用[67] - 公司新增首个欧洲生产研发基地[61] - 公司在中国、美国、英国等地设有多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127] - 公司敦化、阜新、上海、苏州、北京、泰兴、天津设有基地[62] - 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北卡罗来纳及英国Sandwich设有基地[62] - 公司计划在2024年末实现多肽商业化固相合成产能超20,000L[127] - 公司加快小核酸、多肽和ADC商业化生产能力的快速建设以实现商业化项目承接突破[138] - 公司战略性海外产能扩张作为下一发展阶段关键战略涉及API商业化生产[133] - 公司2024年成功获得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并计划加快波士顿研发中心建设[136] - 公司计划通过自建或并购方式在欧洲获取化学小分子和化学大分子的API商业化生产能力[136] 订单与项目情况 - 2024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23] - 公司在手订单为人民币1,052百万美元,较同期增幅超过20%[23] - 公司临床中后期和商业化阶段项目应用绿色制药关键技术产生良好经济效益[126]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5,789,408千元,同比下降18.58%[21] - 资产负债率为12.58%,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21]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1,320.58百万元,降幅18.57%;银行借款降至0百万元[95] - 存货1,193,346千元,同比增长26.23%;贸易应收款项1,836,887千元,同比下降8.66%[96] - 资本开支约1,130.01百万元,同比下降8.99%[102] - 资本承诺为人民币414.68百万元,较去年人民币552.01百万元下降24.9%,全部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103] - 资产负债率为12.58%,较去年11.42%上升1.16个百分点[10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254.34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295.39百万元[114]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184.33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506.90百万元[114]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928.19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42.03百万元[114] - 归属于股东的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6,862.57百万元,较去年人民币17,509.98百万元下降3.7%[115] - 公司现金及银行余额超过人民币57.9亿元[128] 人力资源与团队 - 2024年引进高级人才245人(博士78人/高级主管31人/海外背景136人)[69] - 截至2024年底员工总数9,595人,本科及以上占比78%,硕博占比24%[69] - 研发分析人员4,653人(占比48.49%),其中硕博1,813人(同比增长约2%)[69] - 集团雇员总数9,595名,未发生重大劳资纠纷[117][120] - 公司管理团队平均拥有逾20年行业经验且成员稳定性高[12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3] - 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Hao Hong博士年龄69岁于2011年7月18日获委任为董事长[144] - 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杨蕊女士年龄48岁于2022年1月19日获委任为联席首席执行官[144] - 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张达先生年龄44岁于2024年3月8日获委任为首席运营官[144] - 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洪亮先生年龄51岁与首席执行官Hao Hong博士存在叔侄亲属关系[150] - 非执行董事Ye Song博士年龄64岁与首席执行官Hao Hong博士存在配偶关系[15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孙雪娇博士年龄42岁于2023年10月18日获委任[14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侯欣一博士年龄65岁于2024年2月29日获委任[14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家聪先生年龄43岁于2021年6月16日获委任[144] - 王青松先生因个人原因于2024年2月5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4] - 张婷女士39岁现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负责运营管理办公室PCO管理采购管理等事宜[152] - 孙雪娇博士42岁于2023年10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4] - 侯欣一博士65岁法学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55] - 李家聪先生43岁现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监督董事会并提供独立判断[157] - 李家聪先生拥有约20年法律及金融经验现任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158] - 智欣欣女士44岁现任股东代表监事兼监事会主席于2011年7月18日首次委任[161] - 侯靖艺女士41岁现任职工代表监事于2021年1月24日首次委任[161] - 狄姗姗女士38岁现任股东代表监事于2017年10月31日首次委任[161] - 智欣欣女士于2003年7月加入集团曾任人力资源部副主管[163] - 侯靖艺女士于2007年7月加入集团现任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人力资源部主管[165]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建议末期股息总额为人民币390,367,340.00元,每股普通股人民币1.10元[18] - 建议2024年末期股息为每10股普通股人民币11.00元(含税)[194] - 建议末期股息总额约为人民币3.9036734亿元(含税)[194] - 2023年股息为每10股普通股人民币18.00元(含税)[194] - 2023年末期股息总额为人民币6.41939094亿元(含税)[194]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60,595,400股[194] - 公司回购股份数量为5,716,000股[194] - 非居民企业股东取得股息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97][198] - 持股超过1年的A股股东股息红利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96] - 外国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及红利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200] - 可供分派储备为人民币114.292亿元[187] 业务战略与展望 - 公司依托小分子CDMO优势向化学大分子、药物制剂、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多元化发展[132] 企业社会责任与ESG - 公司设立多项高校奖学金支持药物合成研究及困难大学生[73] - 2024年ESG报告将于2025年4月发布[7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A股于2016年11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002821)[179] - 公司H股于2021年12月10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6821)[179] - 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技术驱动型CDMO综合服务商[179] - 公司通过向国内外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端到端CMC服务及研发生产解决方案[179] - 公司业务回顾及分析载于年报第9至27页[181] - 公司财务摘要载于年报第7至8页[181] - 公司财务回顾载于年报第27至37页[181] - 公司潜在风险因素与解决方案载于年报第45页[181] - 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及政策载于财务报表附注41[181] - 公司报告期后事项载于年报第87页及财务报表附注42[181]
葛兰在管基金一季报发布 点明创新药、消费医疗、医疗设备赛道机遇
环球网· 2025-04-23 11:08
基金业绩与持仓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2.37% 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2.17%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0.46% [3] - 前十大重仓股为恒瑞医药 药明康德 康龙化成 迈瑞医疗 泰格医药 爱尔眼科 凯莱英 东阿阿胶 科伦药业 华润三九 同仁堂退出前十大重仓股 科伦药业新晋 [3] - 葛兰对泰格医药和爱尔眼科进行增持 其余个股均被减持 [3] 行业政策环境 - 政策环境延续支持创新与强化合规 国家医保局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 商业健康险规模扩大为创新药提供增量支付空间 [3] - 医药反腐与价格治理常态化促使企业完善学术推广体系 推动医疗市场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经营环境 [3] 创新药领域发展 - 多抗 ADC等前沿技术研发加速突破 国内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多个品种重磅合作协议 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显著提升 [3] - 全球合作持续推进 关键临床数据披露值得期待 中国企业在ADC 多抗 多肽领域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4] - AI制药技术在靶点发现中应用提升研发效率 [4] 医疗器械与设备市场 -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招投标数据在一季度显著回升 [3] - 一季度国内招投标恢复至较高增长水平 加速渠道库存消化 装机落地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4] 消费医疗与细分领域 - 医美 眼科等可选消费领域受益于居民健康管理意识提升 终端需求随经济复苏进一步回暖 [4] - 家用医疗设备在老龄化趋势下需求稳步增长 [4] - 基于长期价值投资思路 重点配置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 OTC 消费医疗等领域 [3]
4月21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净值增长1.85%,近3个月累计上涨2.56%
搜狐财经· 2025-04-21 19:58
基金表现 - 最新净值1.5603元,单日增长1.85% [1] - 近1个月收益率-1.41%,同类排名1379/4672 [1] - 近3个月收益率2.56%,同类排名1469/4599 [1] - 今年以来收益率-0.54%,同类排名2715/4590 [1] 资产配置 - 前十大股票持仓占比合计59.51% [1] - 最大持仓药明康德占比10.13% [1] - 恒瑞医药占比9.90%,迈瑞医疗占比7.79% [1] - 康龙化成占比5.83%,泰格医药占比5.11% [1] - 华润三九占比5.05%,爱尔眼科占比4.49% [1] - 东阿阿胶占比4.06%,凯莱英占比3.95%,同仁堂占比3.20% [1] 基金概况 - 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 [1] - 截至2024年末规模159.10亿元 [1] - 基金经理葛兰自基金成立日起任职 [1][2] 基金经理背景 - 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 [2] - 曾任国金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及民生加银基金研究员 [2] - 2014年10月加入中欧基金 [2] - 现任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产品基金经理 [2]
凯莱英(0682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1:4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约为人民币5,804,657千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7,781,436千元下降25.40%[5] - 2024年毛利率约为41.03%,较2023年的50.89%下降9.86个百分点[6] - 2024年母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为人民币948,950千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2,268,811千元下降58.17%[6] - 2024年母公司股东应占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约为人民币803,069千元,较2023年的约人民币2,302,089千元下降65.12%[6] - 2024年度股息为每10股普通股人民币11.00元(含税),建议末期股息总额约为人民币390,367,340.00元(含税)[6]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58.05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同比增长8.28%[48] - 2024年毛利率为41.03%,同比下降9.86个百分点,剔除大订单后毛利率同比减少1.68个百分点[48] - 2024年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减少65.12%[48] - 2024年研发投入6.1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19%,占收入总额的10.59%[48] - 2024年确认收入的商业化项目48个,收入28.04亿元,同比下降45.10%,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4.35%[49] - 2024年确认收入的临床阶段项目456个,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长17.97%[50] - 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34.23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10.44%[52] - 2024年主营业务成本合计3416965千元,较2023年减少10.46%;营业成本合计3422947千元,较2023年减少10.44%[53] - 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合计41.06%,较2023年减少9.86个百分点;剔除大订单收入后,2024年毛利率较2023年同期轻微减少1.68个百分点[54]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3年的409.85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480.72百万元[56] - 2024年销售开支为243.3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91%[57] - 2024年行政开支为861.4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1%[58] - 2024年研发开支为614.4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减少13.19%,但研发投入占收入比由2023年的9.10%上涨至2024年的10.59%[59] - 2024年计提信用减值亏损约为11.67百万元,2023年同期约为9.90百万元[61] - 2024年财务费用总计9.5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77%[62] - 2024年净利润为935.76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58.4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8.95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58.17%[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馀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320.58百万元或18.57%;银行借款金额为0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23百万元)[66] - 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为2486万元,2023年亏损217万元[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商誉账面净值约为1.4618亿元,与2023年持平[70] - 2024年12月31日抵押存款约为6167万元,2023年为896万元[71] - 报告期内资本开支约11.3001亿元,2023年约12.4161亿元[73]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诺约4.1468亿元,2023年约5.5201亿元[74]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12.58%,2023年为11.42%[77] - 2024年经调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03069亿元,净利率为13.83%;2023年分别为23.02089亿元和29.60%[79]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5434亿元,同比减少22.953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8433亿元,同比减少15.069亿元;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9.2819亿元,去年同期为5.4203亿元[81] - 2024年12月31日归属股东权益总额约为168.6257亿元,2023年约为175.0998亿元[82] - 2024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5,804,657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7,781,436千元[151]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381,710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3,959,636千元[151] - 2024年公司除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072,381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2,557,130千元[151]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为人民币935,756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2,250,820千元[151] - 2024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2.69元,2023年为人民币6.26元[151] - 2024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939,597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2,257,143千元[152] - 2024年非流動資產總值為8,238,381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7,415,101千元人民幣[153] - 2024年流動資產總值為11,050,175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12,352,058千元人民幣[153] - 2024年流動負債總額為1,709,345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1,800,803千元人民幣[153] - 2024年非流動負債總額為716,639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456,377千元人民幣[154] - 2024年資產淨值為16,862,572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17,509,979千元人民幣[154] - 2024年总收入为58.04657亿元,较2023年的77.81436亿元有所下降[166][169][170] -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为15.19908亿元,海外收入为42.84749亿元;2023年中国内地收入为14.37274亿元,海外收入为63.44162亿元[166][170]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78.32267亿元,较2023年的70.40922亿元有所增加[167] - 2024年来自单一客户的收入为0,2023年为32.55341亿元[168] - 2024年销售货品收入为45.68527亿元,2023年为64.85278亿元[169] - 2024年其他收入总额为3.82474亿元,收益总额为0.98241亿元;2023年其他收入总额为2.40692亿元,收益总额为1.69162亿元[171] - 2024年除税前利润扣除销售成本34.22947亿元等多项费用;2023年扣除销售成本38.218亿元等多项费用[172] - 2024年融资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为0.9505亿元,2023年为0.5818亿元[172] - 2024年中国内地部分附属公司享有15%优惠税率,美国实体按21%税率缴税,英国实体按19%税率缴税[173]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为6.33866亿元,每股1.10元;2023年为6.63897亿元,每股1.80元[174]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的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52,106,000股,2023年为362,026,000股;2024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所用的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52,108,000股,2023年为362,228,000股[176]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的母公司普通股權持有人應佔利潤为946,451,000元,2023年为2,264,876,000元;2024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所用的母公司普通股權持有人應佔利潤为948,950,000元,2023年为2,268,810,000元[17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939,914,000元,减值103,027,000元,合计1,836,887,000元;2023年分别为2,116,812,000元、105,823,000元、2,010,989,000元[17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1年内账龄金额为1,759,490,000元,1 - 2年为74,247,000元,2 - 3年为3,150,000元;2023年分别为1,970,446,000元、37,041,000元、3,502,000元[179]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年初为105,823,000元,年末为103,027,000元;2023年年初为102,810,000元,年末为105,823,000元[179]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1年内账龄金额为358,342,000元,1 - 2年为56,497,000元,2年以上为34,677,000元,合计449,516,000元;2023年分别为354,539,000元、86,523,000元、11,303,000元、452,365,000元[183] - 2024年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为367,716,423股,股本为367,716,000元;2023年分别为369,471,533股、369,472,000元[185] - 2024年因员工流失回购及注销受限制股份致注册资本减少,注销2,100股,减少2,000元;2024年7月19日按每股128.34元回购注销1,753,010股受限制A股股份,减少1,754,000元[185]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按个别基准计提拨备账面价值为5,185,000元,减值亏损5,185,000元,减值率100%;按信用风险特征计提拨备账面价值为1,934,729,000元,减值亏损97,842,000元,减值率5%[180]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按个别基准计提拨备账面价值为10,143,000元,减值亏损10,143,000元,减值率100%;按信用风险特征计提拨备账面价值为2,106,669,000元,减值亏损95,680,000元,减值率5%[18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570.73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后同比增长9.23%;新兴业务板块收入为人民币1,226.37百万元,同比上升4.80%[10]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3%,环比增长19.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238.62百万元,环比增长12.99%[10] - 2024年新增CDMO业务订单客户超200家[12] - 2024年跨国大制药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690.61百万元,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4.78%;来自中小型公司年收入为人民币3,114.04百万元,相比2023年上升11.50%[12] - 公司海外业务年收入为42847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46%,剔除大订单后增长9.20%;境内客户收入1519.91亿元,同比增长5.75%[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分子业务开展504个项目,较2023年增长18.31%;2024年收入457073万元,毛利率46.39%,剔除大订单后收入同比增长9.23%[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成功进行48个小分子商业化项目,确认收入280395万元[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小分子CDMO临床阶段项目456个,较去年增加70个;临床项目确认收入1766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97%[17] - 根据小分子临床阶段在手订单预计2025年验证批阶段项目将达12个[19] - 新兴业务线2024年收入为122637万元,收入同比上升4.80%,全年毛利率
凯莱英(002821)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3-28 19: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HAO HONG[15] - 公司注册地址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三街6号,邮编300457;办公地址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大街71号,邮编300457[15] - 公司网址为http://www.asymchem.com.cn,电子信箱为securities@asymchem.com.cn[15] - 公司股票简称凯莱英,代码为002821.SZ/06821.HK,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15] - 董事会秘书为徐向科,证券事务代表为于长亮,联系电话均为022 - 66389560[16]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20116700570514A[18] - 公司上市以来主营业务和控股股东均无变更[18] 报告相关信息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涵盖2024年1月1日 - 2024年12月31日[11]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https://www.szse.cn/、https://www.hkexnews.hk/index_c.htm[17]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17]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17] - 备查文件包括载有相关人员签名盖章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原件等,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9] 公司管理层及人员信息 - 公司负责人为HAO HONG,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为张达,会计机构负责人为黄默[3] - 所有董事均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3] - 董事长、首席执行官HAO HONG期初与期末持股均为14268699股[117] - 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张达期初持股2520000股,本期增持74000股,期末持股3260000股[118] - 执行副总裁洪亮期初持股0股,本期增持20000股,期末持股20000股[118] - 非执行董事张婷期初持股0股,本期增持6900股,期末持股6900股[118]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青松于2019年4月18日任职,2024年2月29日离任[118] - 首席科学官James于2011年任职,2024年离任[118] - 报告期内公司人员增持股份合计15,570,225份[119] - 2024年2月29日,王青松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独立董事等职务[120] - 2024年2月29日,侯欣一被选举为公司独立董事等职务[120] - 2024年12月20日,James Randolph Gage因退休辞去公司首席科学官职务[120] - HAO HONG现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已获国际国内授权专利200余项[121] - YE SONG现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兼任多家公司职务[121] - 杨蕊现任公司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等职务,全面领导战略新兴事业群发展[122] - 张达拥有近二十年资本市场等方面经验,全面负责公司运营管理工作[122] - 洪亮1998年加入公司,现任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兼任多家附属子公司董事[123] - 张婷2008年加入凯莱英,现任非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主管运营管理办公室等[123] - 孙雪娇2023年10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4] - 侯欣一2024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5] - 李家聪2021年6月起担任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6] - 智欣欣2003年7月加入公司,现任监事会主席等[127] - 狄姗姗2012年加入凯莱英生命科学,现任公司监事[127] - 侯靖艺2007年7月加入公司,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担任公司企划部高级主管,现任职工代表监事等[127] - XINHUI HU 2022年6月加入公司,现任首席商务官、首席技术官[128] - 周炎2007年加入公司,2014年起全面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主持过60余次国家官方药监机构质量审计,现任高级副总裁[130] - 独立董事年度津贴标准为15万元(含税)/年,按月平均发放[133] - 董事长、首席执行官HAO HONG 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552.93万元[134] - 非执行董事YE SONG 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71.33万元[134] - 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杨蕊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534.93万元[134] - 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张达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383.81万元[134] - 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洪亮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246.55万元[134] - 非执行董事张婷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56.27万元[13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孙雪娇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5万元[13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侯欣一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2.5万元[134] - 监事会主席智欣欣2023年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38.01万元[134] - 公司高管薪酬合计3999.02[135]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9,595人,其中母公司607人,主要子公司8,988人[144] - 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3,362人、销售人员84人、研发及分析4,653人等[144] - 员工教育程度方面博士研究生326人、硕士研究生1,974人、大学本科5,208人等[144] 公司业务及市场信息 - 公司是全球行业领先的医药外包服务商,提供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服务[3] - 公司是全球行业领先技术驱动型的CDMO公司,确立了“值得信任和依赖的CDMO合作伙伴”的行业地位[30] - 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3年的2606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35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6.6%[29] - 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3年的49.2%提升至2028年的58.2%[29] - 全球CDMO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到1243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23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2%[29] - 2024年累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欧美市场客户订单增速超整体,在手订单总额10.52亿美元,较同期增幅超20%[32]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1%,环比增长15.35%,本报告期营业总收入58.05亿元,同比下降25.82%,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7.40%[33]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亿元,环比增长12.99%,本报告期净利润9.49亿元,同比下降58.17%[34] - 报告期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45.71亿元,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8.85%,毛利率47.95%[37] - 报告期新兴业务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21.67%[38] -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6%,第四季度环比增长超200%,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超130%,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260%[39] - 制剂CDMO业务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0%,寡核苷酸类项目数量增加100%[40] - 临床CRO业务承接新项目197个,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项目269个,其中II期及以后的项目94个[41] - 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3.91%,在手订单接近60个,订单同比增长56%[42] - 报告期新增CDMO业务订单客户超200家,来自美国市场收入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18.41%,来自境内市场同比增长2.63%,来自欧洲市场同比增长101.33%[35] - 技术输出业务板块接洽约150家客户,新承接项目超20个,新客户占比超80%[44] - 合成生物技术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3.22%,收入80%以上来自境外客户,接触新客户近100家[45] - 固定化酶连续反应技术较传统酶催化技术产能提升最高约1500倍,酶量节省约70%以上[45] - 2024年医药行业收入57.97亿元,占比99.87%,同比下降25.86%[59] - 2024年临床阶段CDMO解决方案收入17.67亿元,占比30.44%,同比增长17.23%[59] - 2024年商业化阶段CDMO解决方案收入28.04亿元,占比48.31%,同比下降45.15%[59] - 2024年医药行业销售量286,469.58 Kg,较2023年的536,719.57 Kg下降46.63%[63] - 2024年医药行业生产量288,105.65 Kg,较2023年的548,429.46 Kg下降47.47%[63] - 2024年医药行业直接材料成本11.88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35.52%,同比下降1.30%[65]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22.8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39.33%[66]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6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17.63%[66] - 高通量脂质体技术平台开发基本完成项目立项目标,助力制剂业务拓展[69] - 多肽全自动生产系统开发基本完成项目立项目标,提升多肽固相合成产能[69] - 亚胺还原酶催化合成替尼类药物关键中间体项目基本完成项目立项目标,巩固技术领先优势[69] - 抗体下游全膜层析开发平台应用研究项目基本完成项目立项目标,提升成本竞争力[70] - 公司与辉瑞、百时美施贵宝等全球制药巨头合作,拓展高成长性客户覆盖率[52] - 公司自2011年起通过FDA等主要监管机构百余次官方审计,通过率100%[55] - 公司与全球前20大跨国制药公司中的16家建立合作,连续服务其中8家超10年[56] - 核心研发及管理团队平均行业经验超25年,多数成员共事超十五年[58] - 预计2028年全球药品销售额达到1.6万亿美元,2022 - 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97] - 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推动新兴业务发展,打造产业链闭环[99] - 2025年预计全年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力求盈利增长超过收入增速[1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58.05亿元,较2023年减少25.82%[1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9亿元,较2023年减少58.17%[1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54亿元,较2023年减少64.66%[19] - 2024年末总资产192.89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42%[19]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8.45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3.63%[19]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9941.28万元[26]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43亿元,同比增长23.91%[68] - 2024年管理费用为8.25亿元,同比增长4.66%[68] - 2024年财务费用为 - 3.31亿元,同比增长122.87%[68] - 2024年研发费用为6.14亿元,同比下降13.19%[68]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4653人,较2023年的4752人减少2.08%,占比48.49%,较2023年的48.55%降低0.06%[71]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614490327.59元,较2023年的707863601.38元减少13.19%,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59%,较2023年的9.05%增加1.54%[7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634592626.54元,较2023年的8930861139.29元减少25.71%,主要系收入减少所致[73]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0352715850.32元,较2023年的27839554642.67元减少62.81%,主要系本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到期赎回金额减少所致[73][74]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0,较2023年的167270969.83元减少100.00%,主要系上年同期收到员工持股计划款项所致[73][75]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928186600.16元,较2023年的709300319.19元增加171.84%,主要系回购股票所致[73][75] - 2024年末货币资金5789408498.03元,占总资产30.01%,较年初的7109986608.90元(占比35.97%)减少5.96%[76] - 2024年末存货1193346492.84元,占总资产6.19%,较年初的945347307.48元(占比4.78%)增加1.41%[76] - 2024年报告期投资额11537049278.63元,较上年同期的30530783640.41元减少62.21%[80] 募集资金相关信息 - 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231057.20万元,净额227496.07万元,报告期末使用比例68.90%,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比例66.33%,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67839.92万元[83] - 截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