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月稻田(09676)
icon
搜索文档
好食榜上的卓越品质,十月稻田玉米助推健康新食尚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5 11:28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食材消费市场规模达10.56万亿元 同比增长12.7% [2] - 健康饮食意识普及推动行业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转型 [2] - 全谷物食品快速发展 玉米凭借天然健康属性成为热销品类 [2] 公司荣誉 - 十月稻田获智通财经2025"好食榜"年度玉米品牌称号 [1][2] - 弗若斯特沙利文认证连续两年玉米品类中国销量领先 [2] - 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玉米专家"形象 [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玉米品类营收达4.33亿元 [2] - 玉米品类已成为公司第二大核心业务 [2] - 抖音平台玉米单品链接累计销量超1480万单 [7] 产品创新 - 突破传统粗粮限制 推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等多形态产品 [2] - 创新开发烧烤味/麻辣味及即食玉米段等方便产品 [2] - 即食玉米段和水果玉米粒成功拓展休闲食品和一人食赛道 [9] 供应链布局 - 在辽宁沈阳/黑龙江五常/广西南宁建立三大玉米产业基地 [7] - 实现从采购到销售的全链路一体化运营 [7] - 全产业链布局保障高品质产品稳定供应 [7] 营销策略 - 覆盖机场/高铁等高势能线下场景 [11] - 与治愈系游戏《猫咪和汤》IP联名 触达全球7000万年轻玩家 [11] - 通过ChinaJoy展会派发产品 打造沉浸式体验 [13] - 联动《新白娘子传奇》创造话题 赞助吉林马拉松传递健康理念 [13] 渠道战略 - 依托全渠道布局高效响应消费需求 [7] - 线上渠道表现突出 抖音平台销量显著 [7] - 线下线上结合实现全方位市场覆盖 [7][11][13]
整个社会都在喊没钱了,但市场上依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消费冠军
创业家· 2025-09-21 17:59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消费行业在"失落的三十年"期间涌现出多个成功案例 表明经济下行周期中仍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核心在于极致性价比、业态创新和平替需求 [7][9][10] - 中国消费市场存在两大结构性机会:新一代国民品牌和新一代全国连锁 重点关注下沉市场的万店规模潜力 [14][15][28] - 京东案例验证零售核心三要素(成本效率与体验)的可复制性 其上市后收入增长16倍 利润从2亿增至350亿 [16][18] - 基础设施升级(物流仓储等)催生新一代电商创业者 能以更快速度达到更大规模 [21] - 启承资本专注消费赛道投资 20家被投企业中15家营收超10亿 5家超50亿 3家零售企业2023年营收破100亿 社区门店超25000家 购物中心门店超4000家 [24] 日本消费行业启示 - 刚需持续升级:食品性价比显著(便利店餐食仅10-20元人民币) 业态从百货转向便利店和折扣店 [9] - 平替需求崛起:奢侈品消费转向实用主义 优衣库和宜得利分别成为服装和家居领域典型代表 [10][11] - 三大可借鉴要素:商品极致性价比 线下零售运营能力 执行效率带来的成本优势 [12][13] 投资案例与成果 - 京东案例:2006年营收仅1亿 2014年上市后成为国内首个万亿零售企业 [15][18] - 2023年上市企业:德尔玛(A股) 十月稻田(港股 年营收约60亿) 锅圈食汇(港股 年营收超60亿) [25][46] - 代表性被投企业:零食很忙(门店超15000家) 源氏木语(线上实木家具类目TOP1 门店超1200家) 植护(年销售额超50亿) [35][46][47] 消费行业发展趋势 - 下沉市场将成为未来二三十年核心战场 重点挖掘国民品牌和万店连锁机会 [14][15] - 疫情催生食品行业增长契机 多家企业在2020年投资后2-3年内实现快速扩张 [25][26] - 基础设施迭代为创业者提供新机遇 可依托物流等基建实现更高效规模扩张 [21] 战略方法论 - 零售核心三要素:成本控制 运营效率 用户体验 [16][19] - 投资聚焦领域:食品饮料 家居 生活方式 主要投向国民品牌和连锁企业 [24] - 本土化实践:结合日本经验与本土需求 通过增长战略屋、产品开发等工具实现价值创造 [30][50]
喜迎农民丰收节,十月稻田订单农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贝壳财经· 2025-09-20 09:58
公司战略与产业布局 - 积极构建全链路一体化能力 在沈阳和五常等核心粮食产区布局六大现代化产业基地 建设现代化工厂和仓库 打通采购存储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的一体化链路[1] - 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促进农业与加工制造电商物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打通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路[2]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0年至2024年间累计采购原粮超140亿元[2] 社会效益与就业带动 - 沈阳新民大米快递+项目拉动当地大米产值超2亿元 新增约800人就业 获国家邮政局授予2022年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2] - 信昌工厂就业人员中当地农民占比超80% 实现田间种粮仓边就业的双重收益 经过培训的农民单个家庭年均增收超10万元[2] 产品创新与业绩表现 - 通过品类创新与消费洞察重构产品价值链 把握健康饮食趋势推出多形态玉米产品 包括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烧烤味玉米等[3] - 玉米品类创新打造为轻食化零食化的健康快消品 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该品类营收达4.33亿元 成为公司第二大核心品类[3]
十月稻田CFO邹昊因个人职业发展辞职
犀牛财经· 2025-09-12 16:05
公司人事变动 - 邹昊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辞任 辞任报告于9月5日正式生效 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 - 执行董事王兵获委任为授权代表 [2] - 邹昊确认与董事会无任何意见分歧 无其他与辞任相关事宜需提请股东及联交所关注 [2] 公司后续表现 - 十月稻田后续市场表现需重点关注 [2]
被调出港股通后,十月稻田或迎来“错位”时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1:03
港股通调整与公司背景 - 港股通标的名单定期调整 20只新调入和20只新调出 基于股票流动性考量[1] - 十月稻田被调出因2025年上半年未完成H股全流通 流通股份仅为总股本40% 流通值未达恒生指数成分股市值要求 但总市值符合港股通门槛[1] - 公司6.46亿股非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已于7月14日完成 7月15日起以总市值参与恒生指数成分股评选 预计2026年重回港股通概率较高[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6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9%[2][3] - 经调整净利润2.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97.7%[2][3] - 毛利6.66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0.1% 期内利润1.16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6%[3] 业务发展与产品多元化 - 公司从"东北好大米"升级为"家庭食品创新品牌" 构建"主食+休食+调味"多元化品类矩阵[2][4][6] - 大米产品收入20.6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0% 玉米产品收入4.33亿元人民币成为第二大核心品类[4] - 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收入2.74亿元人民币 干货及其他产品收入2.90亿元人民币 均实现增长[4] - 创新产品包括黄油手抓饼 玉米棒 玉米段 玉米粒 烧烤麻辣风味玉米系列 满足健康轻食和场景化需求[6] 渠道与供应链 - 与40余家主流电商平台合作 入驻近百家商超 加码山姆 胖东来等高势能渠道[8] - 布局即时零售平台包括小象超市 朴朴超市 叮咚买菜 抢占万亿市场[8] - 供应链覆盖采购储存生产销售物流全链条 拥有6个现代化产业基地和5个自营区域配送中心[8] 行业地位与战略 - 累计服务1.4亿中国家庭用户 连续六年东北大米中国销量领先 连续两年玉米品类中国销量领先[10] - 在"体重管理年"政策背景下 持续拓展健康食品品类 深耕全渠道生态和原产地资源[10]
港股通名单调整下的价值再发现,十月稻田业绩强劲有望回归
新浪财经· 2025-09-10 10:05
港股通调整与公司背景 - 深交所港股通名单调整 新增20只股票并剔除20只 十月稻田被调出名单 [1] - 调整并非对企业基本面的判决 成长性强业绩突出的公司可能迎来价值重估契机 [1] - 十月稻田被移除因2025年上半年未完成H股全流通 流通股份仅占总股本40% 流通值未达恒生指数成分股市值要求 但总市值符合港股通门槛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30.6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9% [3][4] - 毛利6.66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0.1% [3][4] - 期内利润1.16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6% [3] - 经调整净利润2.94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7.7% [3][4] 全流通进展与市值影响 - 非上市股份转换H股于2025年7月14日完成 646,333,720股全流通股份于7月15日在联交所上市 [4] - 全流通落地后以总市值参与恒生指数成分股评选 预计2026年重回港股通概率较高 [3][4] - 中信建投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认为公司价值有望获得市场重新评估 [1][10] 业务运营与战略布局 - 核心大米业务收入20.6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0% [6] - 玉米品类收入4.33亿元人民币 成为第二大核心品类 [6] - 杂粮收入2.74亿元人民币 豆类收入2.90亿元人民币 均实现同比增长 [6] - 线上渠道覆盖40余家电商平台 收入18.3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 [8] - 现代商超渠道收入4.9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0% 入驻永辉超市、大润发等近百家商超 [8] - 加强与山姆、胖东来等高势能渠道合作 发力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即时零售平台 [8]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 - 品牌定位焕新为"家庭食品创新品牌" 推出传播语"十月稻田中国味香香香" [8] - 打造双创始人IP 跨界联名《新白娘子传奇》《猫咪和汤》等热门IP [8] - 赞助马拉松活动 通过情绪共鸣沟通触达Z世代群体 [8] - 亿元级大单品矩阵逐步成形 多个单品销售收入突破亿元 [4] 增长前景与投资价值 - 产品和渠道仍具成长空间 品牌溢价能力突出 [10]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稳步增长 经调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保持高位 [11] - 公司进入新一轮成长期 长期投资价值清晰 [11]
十月稻田(9676.HK):家庭食品创新品牌 价值重估在即
格隆汇· 2025-09-09 18:51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领先且增长迅速的家庭食品公司 拥有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等知名品牌 在大米和玉米品类保持销量领先 [1] - 公司以大米业务和线上渠道起家 逐步拓展其他品类和线下渠道 2024年成功打造抖音爆款玉米 打开品类逻辑 不再单一依靠大米 [1] - 公司顺应消费趋势变化 向休闲化食品进军 推出水果玉米粒和即食玉米段等即食产品 同时在山姆和胖东来等线下渠道持续扩张 增长势能强劲 [1] - 公司品牌力具备溢价 并非传统基础农产品公司 盈利能力超过头部乳制品公司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30.6亿元 同比增长16.9% 经调整利润2.94亿元 同比增长97.7% [1]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68.73亿元 同比增长19.63% 2026年收入81.37亿元 同比增长18.38% 2027年收入94.14亿元 同比增长15.70% [4] - 预计2025年经调整净利润6.44亿元 同比增长214.99% 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8.05亿元 同比增长24.98% 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9.73亿元 同比增长20.95% [4] - 上半年净利率超过9% 远超传统米面粮油公司 销售费用率仅10% [3] 业务转型与品类拓展 - 公司品牌定位从"东北好大米"升级为"厨房主食品牌" 再升级为"家庭食品创新品牌" 实现从品类心智占位到品牌心智占位的过渡 [2] - 大米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80.4%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7.5% 对单一品类的依赖度明显降低 [2] - 玉米收入从2023年的1.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2亿元 占总收入14% 2025年获弗若斯特沙利文"连续两年玉米品类中国销量领先"认证 [2] - 创新性地将玉米打造成为轻食化和零食化的健康快消品 推出玉米浆包和玉米棒等多形态产品 [2] 渠道拓展 - 线上渠道起家 线上平台包括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等均为公司团队直接运营 无分销商和代运营商 [3] - 2024年起在山姆渠道快速增长 多款产品进入山姆米面杂粮TOP榜 为山姆90日新鲜米 在山姆渠道大米产品中份额突出 [3] - 现代商超渠道收入2024年增长55%至10.1亿元 2025年上半年增长26%至4.96亿元 [3] - 线下经销客户仅占总收入的5% 高势能现代商超渠道均为公司直营对接 [3] 公司治理与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因未完成H股全流通 流通股份仅为总股本的40% 被移除恒生指数成分股 [1] - 2025年7月14日完成646333720股非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股份 7月15日起以总市值参与恒生指数成分股评选 预计2026年重回港股通概率较高 [1] - 董事长夫妇亲力亲为拥抱新兴媒体 打造个人IP为公司带货 [2] - 作为农产品品牌化的标杆 公司价值有望逐步被市场认可 [2]
十月稻田被调出港股通,背后却是价值重估与韧性成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9-09 14:00
港股通调整背景 - 十月稻田被调出港股通名单 直接原因为上半年H股流通比例仅40% 导致流通市值未达恒生指数筛选要求 但总市值已符合港股通门槛[2] - 公司非上市股份转换已于2025年7月14日完成 7月15日起以总市值参与恒生指数成分股评选 预计2026年将重回港股通[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30.635亿元 同比增长16.9%[3][5] - 毛利达6.669亿元 同比大增50.1% 毛利率从17.0%提升至21.8%[3][5] - 经调整净利润2.943亿元 同比飙升97.7% 净利润率从5.7%提升至9.6%[3][5] - 期内利润1.162亿元 同比下降7.6%[5] 业务战略 - 大米产品收入20.66亿元 同比增长21% 玉米产品收入4.33亿元成为第二大品类[6] - 构建覆盖"主食+休食+调味"三大板块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包括黄油手抓饼、玉米浆包等便捷家庭食品[6] - 在线渠道收入18.37亿元 同比增长3.4% 商超渠道收入4.96亿元 同比增长26.0%[6] - 布局小象超市、朴朴超市等即时零售平台 抢占万亿规模即时消费市场[6] 品牌建设 - 打造"双创始人"IP形象 开展与《新白娘子传奇》《猫咪和汤》等热门IP跨界联名合作[7] - 赞助马拉松赛事 通过全域营销切入Z世代核心消费场景[7] - 获得"连续六年东北大米中国销量领先"及"连续两年玉米品类中国销量领先"市场地位认证[7] 市场表现 - 中期业绩发布后股价单日大涨10%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逾30%[3] - 市值逼近百亿大关 展现出强劲的获利能力和基本面韧性[3]
刚刚,十月稻田年薪420万的CFO辞任!
新浪财经· 2025-09-08 19:36
人事变动 - 邹昊辞任十月稻田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及上市规则授权代表职务 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 自2025年9月5日起生效[2] - 执行董事王兵获委任为授权代表 自2025年9月5日起生效[2] 高管背景 - 邹昊拥有超过20年融资、投资及企业融资相关经验 2022年8月加入集团 2022年12月获委任董事及首席财务官[4] - 曾任职毕马威会计师、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分析师、中银国际经理、工银国际执行董事等职务[4] - 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担任蓝光嘉宝服务联席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该公司于2021年8月19日从联交所退市[4][5] 薪酬数据 - 邹昊2024年总薪酬为人民币423.4万元 其中薪金津贴及实物福利266.8万元 酌情花红150万元 退休计划供款6.6万元[7][8] - 执行董事王兵2024年总薪酬123.7万元 赵文君77.8万元 赵淑兰73.5万元 舒明贺43.7万元[8] - 全体执行董事2024年薪酬总额742.1万元 其中薪金津贴529.7万元 酌情花红191.4万元 退休计划供款21万元[8]
十月稻田(09676.HK):王兵获委任为授权代表
格隆汇· 2025-09-05 18:07
公司人事变动 - 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邹昊因个人职业发展辞去所有职务 自2025年9月5日起生效[1] - 执行董事王兵获委任为香港联合交易所证券上市规则第3.05条规定的授权代表 自2025年9月5日起生效[1] - 邹昊辞职原因系为投放更多时间从事其他商业事务 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