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稻田(09676)
搜索文档
家庭食品品牌的破局与创新:十月稻田2025年新米季再塑行业增长新范式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30 15: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30.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2.9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97.7% [1] - 经调整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5.7%提升至9.6% [1] 品牌营销与流量转化 - 采用“新生代明星精准绑定+媒体权威赋能”双轮策略,实现“流量—信任—销量”的高效转化 [3] - 官宣新生代演员柯淳出任“淳香推荐官”,推出联名限定款五常大米,精准触达Z世代情绪消费需求 [3] - 联合创始人受邀新华社客户端对话,展示智能化恒温仓储和数智化生产系统,强化品牌硬核实力信任 [5] - 借助CCTV-3《味你而来》节目影响力,将产品融入家庭聚餐等场景,触达下沉市场家庭客群 [5] 渠道策略与产品创新 - 构建“电商+商超+即时零售”全渠道网络,与即时零售平台合作将配送时效压缩至30分钟,捕捉非计划性消费场景 [6] - 针对“一人食”场景推出500g小规格真空装大米,解决传统大包装痛点 [8] - 推出游戏《猫咪和汤》联名限定包装等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追求 [8] - 将玉米从主食升级为小包装方便产品,覆盖健身房、办公室等多元休闲场景 [8] 供应链管理与行业范式 - 通过“产地直采+智能仓储+订单化生产”保障品质与成本优势,连续四年开展新米季产地溯源 [9] - 2020-2024年累计采购原粮超140亿元人民币,通过“订单农业”链接数万农户 [9] - 增长逻辑不依赖价格战,而是通过流量转化、渠道效率和供应链筑墙,实现从产品销售到用户价值深耕的转型 [9]
十月稻田筑牢品质根基 守护“中国味”飘香万家餐桌
环球网· 2025-10-28 18:19
品牌营销战略 - 公司通过登上央视美食社交类互动综艺《味你而来》等节目,开展多维度、立体化的整合营销,实现新米季市场声量与口碑的双重突破[1] - 品牌营销组合拳强调“硬科技筑牢品质根基、软实力传递品牌温度”,持续夯实“家庭食品创新者与国民品牌双重标签”[1] - 年轻化营销包括携手新生代人气演员柯淳全网发声,并推出《种地吧!总裁大人》创意微短片,以趣味剧情实现“自发传播、主动种草”[5] 品质控制与产业链管理 - 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拥有巨大的粮食筒仓和自动化生产线,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理念实现从稻谷到大米的精密转化[3] - 品控中心对每一粒米进行多维度严苛筛选,品质把控涵盖从原粮甄选到出厂前层层检测的全链条[3] - 公司通过5大产业基地链接东北优质粮食产区,建立从产地到工厂的直供链路,保障原粮品质稳定并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7] 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 - 品牌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底蕴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纽带,通过系列视频将“新米积淀”与传统文化绑定,唤醒国人对“顺应自然、食饮有节”的文化认同[4] - 在《味你而来》综艺中,通过一碗新米饭诠释三餐四季的自然哲学与生活美学,使农时规律和农事奥秘变得生动[5] - 品牌以“丰收家宴”为载体,将“一碗好米”与“家庭幸福”“人间烟火”关联,使品牌成为消费者心中“安心、美味、有温度”的代名词[7] 营销成效与市场影响 - “淳香推荐官”柯淳强势曝光北上广等27城的机场与核心市区,实现全方位视觉霸屏,让品牌渗透高频生活场景[5] - 柯淳空降十月稻田抖音官方旗舰店直播间时,直播在线人数突破10万大关,成功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目标转化[5] - 公司为行业树立了“品质与情感双驱动”的营销范本,未来将继续以“中国好米”为核心书写国民品牌新故事[7]
十月稻田赵文君登央视《味你而来》,筑牢“中国味”的品质根基
北京商报· 2025-10-28 15:08
品牌营销战略 - 公司通过登上央视美食社交类互动综艺《味你而来》及联合新华社客户端,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品牌整合营销[1][3] - 营销活动实现新米季市场声量与口碑的双重突破,持续夯实家庭食品创新者与国民品牌的双重标签[1] - 公司采用年轻化营销策略,携手新生代人气演员柯淳,通过创意微短片和社交互动形式,夯实年轻化品牌标签[7] - 直播活动在线人数突破10万大关,成功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转化[7] 产品品质与生产技术 - 公司产品理念强调顺应天时,依托高质量、高效能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保留每一粒米的淳香本味[1] - 在沈阳工厂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稻谷到大米的精密转化,贯彻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理念[3] - 品控环节对每一粒米进行多维度严苛筛选,从原粮甄选到出厂前层层检测,确保品质[5] - 公司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饭碗的典型案例,展现了企业的技术实力[5]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公司将文化传承与情感营销深度融合,通过二十四节气系列视频等内容,唤醒国人对顺应自然、食饮有节的文化认同[6] - 品牌以创新模式激活农业产业链,通过标准化种植指导和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助力乡村振兴[5] - 公司通过5大产业基地链接东北优质粮食产区,建立从产地到工厂的直供链路,既保障原粮品质稳定,又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9] - 品牌将一碗好米与家庭幸福、人间烟火关联,致力于成为消费者心中安心、美味、有温度的代名词[9]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公司通过硬科技证明国民品牌的品质实力,用软实力传递中国美食的文化魅力,为行业树立品质与情感双驱动的营销范本[10] - 公司是扎根东北、服务全国的家庭食品创新品牌,未来将继续以中国好米为核心,书写国民品牌的新故事[10]
一粒米的“硬科技”与“软实力”,十月稻田新米上市打出组合拳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7 15:17
品牌营销战略 - 公司通过登上央视综艺《味你而来》及与新生代演员柯淳合作,开展多维度整合营销,实现新米季市场声量与口碑的双重突破 [1] - 品牌营销组合拳体现为“硬科技筑牢品质根基、软实力传递品牌温度”的双重驱动模式 [1] - 年轻化营销举措包括携手柯淳全网发声、推出创意微短片《种地吧!总裁大人》,以趣味剧情实现“产地生态溯源”可视化,收获年轻消费者情感共鸣 [7] - “淳香推荐官”柯淳的广告强势曝光北上广等27城的机场与核心市区,实现全方位视觉霸屏,让品牌渗透高频生活场景 [7] - 柯淳空降抖音官方旗舰店直播间时,在线人数突破10万大关,成功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目标转化 [7] 品质管理与技术实力 - 公司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为理念,实现从稻谷到大米的精密转化 [3] - 在品控中心,每一粒米都需经过多维度严苛筛选,品质把控涵盖从原粮甄选、自动化生产到出厂前层层检测的全链条 [5] - 公司的“硬科技”核心体现在对自然馈赠的敬畏,确保每一粒好米的品质 [5] 文化传承与情感链接 - 品牌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底蕴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纽带,通过系列视频将“新米积淀”与传统文化绑定,唤醒国人对“顺应自然、食饮有节”的文化认同 [6] - 在《味你而来》综艺中,公司通过一碗新米饭诠释三餐四季的自然哲学与生活美学,使中国“四时七十二候”的农时规律变得生动 [6] - 品牌以“丰收家宴”为载体,将“一碗好米”与“家庭幸福”、“人间烟火”关联,成为消费者心中“安心、美味、有温度”的代名词 [9] 产业整合与乡村振兴 - 公司通过标准化种植指导、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将产业链价值延伸至田间地头,实现“产业兴农” [5] - 作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公司通过五大产业基地链接东北优质粮食产区,建立从产地到工厂的直供链路,保障原粮品质稳定并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9] - 公司的创新模式激活了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展现了企业作为“乡村振兴践行者”的实践路径 [3] 品牌价值定位 - 2025年新米季的本质是“以米为媒”的品牌价值传递,公司将品牌与“中国饭碗”、“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等议题深度绑定 [9] - 公司用“硬科技”证明品质实力,用“软实力”传递中国美食的文化魅力,树立“品质与情感双驱动”的营销范本 [9] - 公司定位为扎根东北、服务全国的家庭食品创新品牌,未来将继续以“中国好米”为核心书写新故事 [9]
十月稻田王兵以企业实践谈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环球网· 2025-10-24 17:13
公司全链路创新实践 - 公司聚焦粮食行业环节多、损耗大、效率低的核心痛点,通过全链路创新提升效率 [2] - 在各大产业基地搭建低温存储仓,对新鲜稻谷实行带壳储存,通过科学质检、智能温控、科技防虫技术实现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仓储 [2] - 生产端依托数智化系统实现订单式生产,一名技术员即可操作所有大米加工设备,大幅提升加工效率并降低全链路粮食损耗 [2] - 已布局六大优质粮食产区,构建覆盖全国的仓储物流网络,形成从采购、生产、仓储到物流、销售的全链路精细化管控 [2] 产品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洞察消费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的趋势,围绕健康化与场景化推动从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型 [4] - 以玉米为例,开发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等多形态产品,使其成为覆盖健身、办公、户外等多种场景的全场景休闲零食 [4] - 在五常、南宁等地建立四个玉米专属基地,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4] - 在大米品类中,通过小规格真空包装与家庭量贩装的不同设计,精准匹配一人食与家庭餐桌的差异化需求 [4] 产业带动与社会效益 - 公司通过市场化合作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22年参与的沈阳新民大米快递+项目直接拉动当地大米产值超2亿元,新增就业约800人 [5] - 2020至2024年,企业累计采购原粮超140亿元,以订单农业链接数万农户 [6] - 在沈阳工厂,80%员工来自本地农民,经系统培训转型为产业工人后,单个家庭年均增收可达10万多元 [6] - 公司持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让产业链每个环节共享发展成果 [6]
浙商早知道-20251020
浙商证券· 2025-10-20 07:30
十月稻田公司深度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健康饮食行业趋势下,十月稻田通过持续孵化爆品和发力高势能渠道驱动快速增长 [1][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51亿元、83.71亿元、98.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0%、+18%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4.16亿元、7.03亿元、8.5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3%、+69%、+21%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6.16亿元、7.53亿元、9.0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3x、10.1x、8.4x [6] 十月稻田公司增长逻辑 - 公司增长超预期点包括新品销售超预期和新渠道放量超预期 [6] - 除大米产品外,玉米产品成为第二成长曲线,玉米浆包、饭团等新品契合健康减脂需求 [6] - 灵活的渠道策略是公司重要竞争优势,发力山姆、胖东来、小象超市等高势能渠道 [6] - 公司业绩增长催化剂包括玉米浆包、饭团等新品销售放量以及拼多多、小象超市等新渠道放量 [7] 机械设备行业策略核心观点 - 行业核心观点为周期反转、成长崛起、自主可控 [8] - 观点变化为贸易战硝烟再起,重视自主可控、低估值标的 [8] - 驱动因素是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8] A股策略周报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预计后续有部分资金进行风格切换和行业再平衡,建议绝对收益资金关注大金融、地产、中字头基建、红利等 [9] - 市场看法为双创指数已有效跌破上升趋势线,后市大概率进行周线级整理,而上证和上证50仍保持在趋势线上方 [9] - 驱动因素是指数走势分化,大金融(尤其券商)将是权重指数重新展开攻势的核心变量 [9] 国防军工行业策略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为军工板块内需确定性增强,外贸空间打开有望估值重估 [10] - 市场看法为板块估值处历史较高分位,若短期涨幅过大或有风险 [10] - 观点变化为预计25Q3业绩增速或超预期,内需装备加速现代化,军贸引领价值重估 [10] - 驱动因素包括军工订单落地、十五五规划确定、军贸拓展进度等 [10] 通信行业策略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为持续看好25Q4通信板块机会,全球算力投资有望保持高景气,关注卫星互联网、运营商等板块结构性机会 [10] - 市场看法为通信行业稳健增长,算力持续高景气 [10] - 观点变化为运营商主营业务持续改善,卫星互联网有望打造新成长级 [10] - 驱动因素包括国内商用火箭试飞成功 [10] 互联网电商行业深度核心观点 - 主要事件为AI时代互联网搜推模型向生成式推荐演进,该技术潜力大并蕴含巨大商业价值 [11] - 生成式推荐能为互联网厂商带来新的技术红利,有望突破深度学习的技术瓶颈 [11] - 预计未来2-3年,生成式推荐将大范围实现业务场景落地,拥抱该技术的公司能实现可观的、超越行业平均的商业价值 [11] - 相关重点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快手、腾讯、哔哩哔哩等 [11] - 技术催化剂包括Meta广告转化率提升、国内互联网厂商全量落地生成式推荐、技术理论进步 [11]
2025年度上市公司水晶球奖榜单公布





搜狐财经· 2025-10-13 18:38
评选活动概况 - 2025年《证券市场周刊》上市公司水晶球奖评选榜单公布,吸引了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参加[1] - 评选活动得到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的大力支持[2] - 共评选出4个公司奖项和6个个人奖项[1] 公司奖项设置 - 公司奖项包括年度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股东回报、ESG四个类别[3] - 所有公司奖项榜单均按股票代码排序[3] 个人奖项设置与获奖人数 - 个人奖项包括年度最佳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证代以及IR共六个类别[3] - 共有17位董事长、3位总经理、4位财务总监、40位董秘、18位证代以及7位IR获得年度个人水晶球奖[3] 部分获奖公司及人员名单 - 获得最佳董事长的公司包括长在尚斯、燕京啤酒、云铝股份、北方华创、十月稻田等17家[4] - 获得最佳董秘的公司包括燕京啤酒、众泰汽车、川润股份、北方华创、伟星新材等40家[4][5] - 获得最佳证代的公司包括云铝股份、千方科技、天齐锂业、众信旅游、沃特股份等18家[6]
十月稻田2025年新米上市,携手柯淳真香出道!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0 15:34
品牌营销活动 - 公司正式官宣新生代演员柯淳出任“淳香推荐官”,同步启动以“柯粒淳香,新米上市”为主题的新米季活动,并上线联名限定款五常大米产品 [1] - 此次合作被定位为“米届扛把子 × 新生代演员”的跨界联动,旨在通过“品质 + 情感”的双重内核重新定义新米季流量爆款 [1] 合作方背景与契合度 - 合作演员柯淳主演剧集《好一个乖乖女》创下20亿播放量纪录,其相关片段二次创作量超过100万条,其“真实干饭”人设与年轻人“追剧配美食”的生活场景高度契合 [3] - 公司累计服务1.4亿中国家庭用户,拥有覆盖电商、商超、即时零售的全链路渠道网络,品牌触达率居行业前列 [3] - 公司联合创始人表示,选择柯淳是基于品牌年轻化诉求与艺人在年轻群体中好感度的精准匹配,是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双向奔赴” [3][4] 公司品质与供应链 - 公司拥有深耕十四年的品质根基,新米季IP已连续四年开展产地溯源行动,对核心产区进行严苛筛选 [5] - 公司大米产品历经20多道检测工序,通过“产地直采 + 智能仓储 + 24小时锁鲜”的全链条体系,可实现田间新米最快72小时送达餐桌 [5] 公司产品与战略布局 - 公司定位为“家庭食品创新品牌”,已构建覆盖“一人食”到“家庭餐桌”的全品类食品生态,包括五常大米、黄金玉米段等核心产品 [3][8] - 公司产品体系涵盖“主食 + 休食 + 调味”,通过精准洞察不同家庭结构的饮食痛点,提供如小份量大米、即食玉米、杂粮搭配礼盒等解决方案 [8] - 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升维,布局包括与治愈系游戏联名、赞助马拉松赛事等举措,践行“为更多家庭美好生活服务”的使命 [8] 行业趋势与品牌定位 - 行业趋势显示,“短平快”的剧集叙事占据用户碎片化时间,催生情绪消费成为新增长极 [3] - 公司致力于推动家庭食品行业从“产品竞争”走向“价值竞争”,其品牌升维是“创新能力 + 担当底色 + 用户链接”的系统性升级 [10]
国泰海通:给予十月稻田(09676)“增持”评级 目标价15.49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09:35
投资评级与估值 - 国泰海通给予十月稻田"增持"评级,认为公司是中高端大米第一品牌,综合优势较强 [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57元、0.71元、0.86元人民币 [1] - 基于2025年25倍市盈率(PE),给予目标价15.49港元(汇率:1港元=0.92元人民币) [1]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国内大米行业总需求相对平稳,但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包装化率持续提升 [2] - 行业格局高度分散,预包装大米市场的CR5(前五大公司市占率)仅为14% [2] - 十月稻田在优质大米和东北大米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均为第一 [2]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已建立大单品优势,并积极扩展品类 [2] - 拥有行业领先的全渠道履约能力 [2] - 在初级农产品领域建立了难得的品牌力,这些优势需要多年行业深耕积累,竞争对手难以短期追赶 [2]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4年公司收入和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45亿元和3.49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分别为25.35%和12.1% [3] - 分产品看,2024年大米/杂粮&豆类&其他/干散货&其他收入分别为40.14亿元/4.7亿元/4.46亿元,2020-2024年CAGR分别为21%/6%/50% [3] - 2024年玉米业务收入爆发式增长至8.15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尽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5.78%,主要因短期营销调整 [3] 增长前景与渠道策略 - 玉米业务未来增长空间大,可向风味玉米、玉米浆包、玉米粒等深加工方向延伸 [3] - 公司渠道调整能力强,早期抓住线上红利,近年线下开始发力,形成线上+线下全渠道优势 [3] - 2024年公司线上/线下收入分别为35.99亿元/21.47亿元,2020-2024年CAGR分别为18.11%/45.61%,线下占比持续提升 [3] - 公司仍存在较多空白市场和空白渠道待布局,预计未来线上线下均有望保持较快成长 [3]
国泰海通:给予十月稻田“增持”评级 目标价15.49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09 09:35
投资评级与财务预测 - 国泰海通给予十月稻田"增持"评级,认为公司是中高端大米第一品牌,综合优势较强 [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7元、0.71元、0.86元人民币 [1] - 基于2025年25倍市盈率,给出目标价15.49港元 [1]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国内大米行业总需求相对平稳,但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包装化率持续提升 [2] - 行业格局高度分散,预包装大米市场的CR5仅为14% [2] - 十月稻田在优质大米和东北大米市场的占有率均为第一 [2]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已建立大单品优势并积极扩展品类,拥有行业领先的全渠道履约能力 [2] - 公司在初级农产品领域建立了难得的品牌力,这些优势需多年深耕积累,竞争对手难以短期追赶 [2] - 公司产品符合健康化趋势,未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1] 财务业绩与增长动力 - 2024年公司收入和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45亿元和3.49亿元,2020-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25.35% [3] - 分产品看,2024年大米/杂粮&豆类&其他/干散货&其他收入分别为40.14亿元/4.7亿元/4.46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1%/6%/50% [3] - 2024年玉米业务爆发式增长至8.15亿元,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尽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5.78%,但系短期营销调整所致 [3] 渠道发展与未来潜力 - 2024年公司线上和线下收入分别为35.99亿元和21.47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8.11%和45.61%,线下占比持续提升 [3] - 公司渠道调整能力强,早期抓住线上红利,近年线下发力,形成线上+线下全渠道履约能力 [3] - 玉米业务未来空间大,可向风味玉米、玉米浆包、玉米粒等深加工延伸,并可复用公司全渠道优势 [3] - 公司仍有较多空白市场和空白渠道待布局,预计线上线下均有望保持较快成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