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月稻田(09676)
icon
搜索文档
十月稻田(0967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3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5,745,31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867,026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8.05%[16]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019,37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18,716千元人民币增长约64.76%[16] - 2024年公司年内利润为204,373千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64,863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为349,46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62,225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15.42%[16]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为2,682,85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567,238千元人民币下降约24.79%[20]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930,96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167,573千元人民币增长约65.30%[20]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4,613,81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734,811千元人民币下降约2.55%[20]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为980,30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285,472千元人民币下降约23.74%[20]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为78,74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5,829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9.62%[20]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3,554,77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383,510千元人民币增长约5.06%[20]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人民币57.453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8.0%[26][28]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后净利润由上年度的人民币1.622亿元增长至人民币3.495亿元,增长幅度115.5%[26][28] - 2020 - 2024年公司收益增长率分别为N/A、54.6%、26.0%、7.4%、18.0%[22] - 2020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7.4%、14.9%、17.2%、12.7%、17.7%[22] - 2020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率分别为0.6%、-4.8%、-12.4%、-1.3%、3.6%[22] - 2020 - 2024年公司经调整纯利率分别为9.5%、7.2%、8.0%、3.3%、6.1%[22] - 2020 - 2024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00天、100天、116天、127天、113天[22] - 2020 - 2024年公司资本负债比率分别为75.1%、90.8%、103.5%、28.5%、23.0%[22]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5,745.3百万元,较上年度的人民币4,867.0百万元增加约18.0%[48][49] - 2024年公司毛利由上年度的人民币618.7百万元增加64.8%至本年度的人民币1,019.4百万元,毛利率由上年度的12.7%增加至本年度的17.7%[48][49] - 上年度公司录得所得税前亏损人民币58.8百万元,2024年录得所得税前利润人民币224.4百万元[48][49] - 上年度公司录得净亏损人民币64.9百万元,2024年录得净利润人民币204.4百万元[48][49] -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由上年度的人民币162.2百万元增加115.5%至2024年的人民币349.5百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率由上年度的3.3%增加至2024年的6.1%[48][49] - 2024年公司总收入5745315千元,2023年为4867026千元[57]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57.45315亿元,2023年为48.67026亿元[6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5745.3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4867.0百万元增加18.0%[86][89]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019.4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618.7百万元增加64.8%,毛利率从2023年的12.7%增至17.7%[87][89] - 公司其他收入净额由2023年的人民币3.7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40.6百万元[90][93] - 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324.1百万元增加58.5%至2024年的人民币513.8百万元[91][94]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54.5百万元减少至报告期内的人民币148.2百万元[92][95]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由2023年转回人民币0.2百万元变为2024年计提人民币4.6百万元[97] - 公司财务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21.7百万元减少38.2%至2024年的人民币13.4百万元[98] - 2024年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亏损人民币155.6百万元[99] - 2023年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价值变动为1.811亿元,2024年无变动[100][10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由2023年拨回20万元变为2024年支出460万元[101]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2170万元减少38.2%至2024年的1340万元[102]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1.556亿元[103]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61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2000万元[105][108] - 公司利润从2023年亏损6490万元转为2024年盈利2.044亿元[106][109]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1.622亿元增加115.5%至2024年的3.495亿元,利润率从3.3%增至6.1%[115][119] - 存货从2023年末的16.048亿元减少15.2%至2024年末的13.602亿元,周转天数从127天降至113天[116] - 贸易应收款从2023年末的2.428亿元增加55.4%至2024年末的3.774亿元,周转天数从24天降至20天[117] - 其他应收款从2023年末的1.7亿元增加至2024年末的2.155亿元[118]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6.048亿元减少15.2%至2024年12月31日的13.60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从127天降至113天[120]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2.428亿元增加55.4%至2024年12月31日的3.774亿元,周转天数从24天降至20天[121] - 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7亿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2.155亿元[121]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376亿元增加11.0%至2024年12月31日的1.527亿元,周转天数从13天降至11天[124][129] - 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43亿元减少3.6%至2024年12月31日的1.005亿元[125][129] - 合约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0.136亿元增加198.5%至2024年12月31日的0.406亿元[126][130] - 手头及银行现金从2023年12月31日的14.572亿元减少51.1%至2024年12月31日的7.13亿元[127][131] - 银行贷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111亿元减少36.2%至2024年12月31日的6.455亿元[132][136]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为23.0%,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28.5%[133][13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644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9750万元[1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2.169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为人民币2.575亿元[1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银行贷款质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及土地使用权账面总值为人民币3.38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343亿元[152][15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大米产品收入4014500千元,占总收入69.9%,较2023年的3830303千元增长4.8%[57] - 2024年玉米产品收入815108千元,占总收入14.2%,较2023年的130801千元增长523.2%[57] - 2024年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收入469536千元,占总收入8.2%,与2023年的470699千元基本持平[57] - 2024年干货及其他产品收入446215千元,占总收入7.7%,较2023年的435223千元增长2.5%[57] - 大米产品收入增长因产品组合调整,中高端大米收入增加,低毛利米种销量下降[57][58] - 玉米产品收入增长得益于洞察消费者需求,推出新产品并结合全渠道营销,销量大增[57][58] - 干货及其他产品收入增长因销售网络深耕使干货销量和销售额增加,副产品销售收入因价格下降而减少[57][58] -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总收入的62.7%,2023年为68%[63] - 2024年电商平台收入为23.84025亿元,占比41.6%,较2023年减少16%[63][65][66] - 2024年线上自营店收入为12.14643亿元,占比21.1%,较2023年增加158.9%[63][65][66] - 2024年现代商超渠道收入为10.13288亿元,占比17.6%,较2023年增加55%[63][65][66] - 2024年直接客户收入为8.29474亿元,占比14.4%,较2023年增加32.1%[63][65][66] - 2024年经销网络收入为3.03885亿元,占比5.3%,较2023年增加8.7%[63][65][66]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战略 - 公司已布局超30个大型电商平台,与近100个现代零售渠道达成合作[29][33] - 公司减少低毛利渠道和产品战略投资,高端大米收入占比增加,玉米成第二增长曲线[27][28] - 2024年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玉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以“看得见,买得到”赢得消费者青睐[47][49] - 公司持续深耕现有品类,拓宽多品类产品矩阵,拓宽销售网络,加强多品牌商业模式,夯实供应链管理能力[47][49] - 公司未来将深耕全渠道生态体系,强化渠道管理能力[44][46] - 公司将借助流量生态布局品牌IP矩阵,增加品牌曝光,洞察消费者需求,建立品牌心智[44][46] - 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调整业务布局和产品组合,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新渠道、新业务,打造健康优质明星产品[44][46] - 公司围绕中国东北及内蒙古的核心粮食产区布局了五个生产基地[67][69] - 公司是中国大米、杂粮、豆类及籽类行业中实施全链路运营模式的公司之一[75][76] - 公司依靠高效供应链管理,通常按订单生产,能在三天内生产加工并发货[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超20条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通过5个自营区域配送中心和超10个地方仓库建立现代化库配体系[80][82] 公司投资情况 - 2024年3月21日公司投资米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股份数量为4009.8万股,占比4.4%,初始投资金额为人民币1.52576亿元[155] - 报告期内米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允价值变动为人民币9435.4万元,收到股息为人民币244.5万元[155] - 2024年12月31日米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4693亿元,占集团总资产比例为5.4%[155] - 集团上市股权投资适用百分比率均低于5%,未构成上市规则规定的须予公布的交易[158][160] - 报告期内及截至报告日期,除招股章程披露内容外,集团无取得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计划[159][161] 公司人员信息 - 王兵先生49岁,为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厨房主食食品行业有超20年经验[162][166] - 赵文君女士45岁,为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首席营销官,在厨房主食食品行业有超20年经验[164][168] - 赵淑兰47岁,2019年5月前及2020年8
遭刘强东减持,十月稻田跌近5%,后续投资价值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4-15 19:44
公司情况 - 4月15日港股十月稻田下跌4.93%,报6.75港元/股,市值72.1亿港元 [2] - 4月14日刘强东减持十月稻田110.01万股,每股作价8.0172港元,套现881.97万港元,减持后持股约5398.20万股,持股比例12.79% [3] - 公司凭借东北黑土地优势将东北大米品牌化,通过电商等渠道销售,近年推出玉米产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45亿元,同比增加18.0%,经调整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约116% [4] - 2024年大米产品营收40.14亿元,同比增长4.8%,玉米产品营收8.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3.2% [4] - 公司盈利水平不稳定,前几年有明显亏损,股价自上市以来整体疲软 [4] 行业情况 - 近日进口关税增加或致农产品进口减少,推动国内农产品需求,农业领域或迎“国产替代”,农业等反关税品种或成市场避险选项 [5] -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对美关税加征抬升玉米进口成本,后续玉米价格有望上涨,提振种业 [5]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划,提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5] 综合观点 - 股东套现减持致公司股价低迷,投资者跟风卖出,公司后续投资价值众说纷纭 [4] - 十月稻田所处农产品赛道获不少投行看多,作为农业核心标的,能否迎来估值重塑值得关注 [4][6]
港股收盘 | 恒指收跌13.22%失守两万关 医药、消费电子领跌 十月稻田逆势升28%
智通财经· 2025-04-07 16:53
文章核心观点 - 贸易战升级冲击全球股市,港股三大指数集体暴跌,不过中期视角下港股相对收益空间仍存;各热门板块和异动股受贸易战及相关政策影响,表现分化 [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13.22%或3021.51点,报19828.30点,全日成交额放大至6208.98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跌13.75%,报7262.72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7.16%,报4401.51点 [1] - 华泰证券认为特朗普超预期关税政策短期或影响港股市场表现,但中期视角下港股相对收益空间仍存,原因包括国内基本面改善、港股结构对关税敏感度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1] 蓝筹股表现 - 小米集团 - W大幅下挫,跌20.59%,报36.45港元,成交额408.85亿港元,拖累恒指275.67点;大和认为其基本面良好,股价下跌是买入机会 [2] - 比亚迪电子、舜宇光学科技、信义光能、阿里巴巴 - W等蓝筹股均下跌,分别拖累恒指不同点数 [2] 热门板块表现 大型科技股 - 大型科技股全线重挫,小米跌超20%,阿里巴巴跌近18%,腾讯跌超12% [3] 医药股 - 医药股跌幅居前,德琪医药 - B、和铂医药 - B、和黄医药、信达生物等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3] - 美国禁止中国访问NIH核心生物医学数据库;中信建投认为关税政策对医药产业链影响复杂,看好暂不受关税影响的创新药行业,长期看好出海带来的增量机会 [4] 苹果概念股 - 苹果概念股再度重挫,高伟电子、比亚迪电子、舜宇光学、丘钛科技等均下跌 [4]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重创苹果公司供应链,苹果股价累计下跌,加征关税将使苹果每年增加约85亿美元成本 [5] 汽车产业链 - 汽车产业链延续跌势,小鹏汽车 - W、理想汽车 - W、耐世特、敏实集团等均下跌 [6] - 特朗普政府将对境外生产汽车和零部件征关税,华福证券认为将冲击全球汽车产业产供链,中国汽车进军海外需加速本土化布局 [7] 石油股 - 石油股大幅下挫,中海油服、中石油、中海油、昆仑能源等均下跌 [7] - 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跌破60美元/桶关口,欧佩克 + 推进增产计划令油价施压,高盛表示油价预估仍有下调风险 [8] 有色股 - 有色股全线走低,洛阳钼业、中国铝业、江西铜业股份、紫金矿业等均下跌 [8] - 全球贸易摩擦升级致大宗商品暴跌,东吴证券认为对等关税提升经济下行担忧,工业金属价格短期走势偏弱 [9] 热门异动股表现 十月稻田 - 十月稻田逆势大涨超28%,报7.83港元;财通证券认为关税反制或推粮价上行,太平洋证券认为贸易加征关税或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 [10] 金力永磁 - 金力永磁午后跳水,早盘一度涨超13%,收盘跌23.68%,报10.7港元;天风证券认为稀土价格中枢提升,要重视板块“战略性机会”,磁材将受益产业投资机会 [11]
港股收评:恒指蒸发逾3000点,科技股、金融股全线下杀,十月稻田逆市大涨近29%
格隆汇· 2025-04-07 16:46
文章核心观点 4月7日美国“对等关税”影响发酵致全球金融市场下跌,恒生指数等大幅下挫,多行业和公司股价下跌,仅农业股部分逆势上涨,中期港股仍有相对收益空间 [1][17] 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重挫超3000点,跌幅13.22%,国企指数跌13.75%,恒生科技指数暴跌17.16% [1] 行业表现 - 大型科技股、大金融股、中字头股、苹果概念股、稀土概念股、生物医药股、汽车股、光伏股、黄金股、餐饮股等集体下挫,农业股部分逆势上涨 [3] - 银行、线上零售商、电讯服务等多个行业板块下跌,跌幅在3.99%-21.65%之间 [4] 公司表现 - 大型科技股中,小米大跌超20%,阿里巴巴大跌近18%,京东、美团、腾讯皆重挫 [3][5] - 中资券商股飘绿,中金公司跌超20%,中国银河、中信建投等跌超19% [6] - 保险股普跌,中国太平、众安在线、中国太保跌超17% [7] - 稀土概念股午后下跌,金力永磁跌23.68%,中国稀土跌3.75% [8] - 苹果概念股跌幅明显,高伟电子跌超32%,伟仕佳杰跌超25% [9] - 生物技术股走低,加科思 - B、来凯医药 - B跌超29% [10] - 半导体板块普跌,英诺赛科、宏光半导体跌超23% [11] - 汽车股集体下挫,零跑汽车大跌24.62%,吉利汽车、小鹏汽车跌超20% [12] - 黄金及贵金属板块表现低迷,中国白银集团、坛金矿业跌超16% [14] - 农业股逆市飘红,十月稻田涨超28% [15]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153.73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91.71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62.02亿港元 [15] 后市展望 中期视角 - 港股相对收益空间仍存,原因包括基本面国内3月PMI连续扩张等、港股结构企业盈利对关税敏感度低、资金面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17] 操作建议 - 配置存在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的内需消费板块、盈利预期抬升明显的港股硬科技、南向持仓占比高的红利方向 [17]
十月稻田斩获5项iSEE全球奖,玉米品类创新引爆消费热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4-01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 十月稻田凭借品类创新和全渠道营销取得成功,玉米成第二增长引擎,其品牌化运营战略获市场验证,未来将拓展更多品类 [3][4][5] 获奖情况 - 2025年3月30日第七届iSEE全球奖颁奖典礼上,十月稻田一次性斩获5项iSEE全球奖,以玉米品类创新案例获"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企业类)",旗下4款产品摘星"iSEE全球美味奖" [2] 创新能力 - iSEE全球奖参与案例累计10000+,覆盖多国与地区,十月稻田连续两年突围获奖,体现其在品类创新上的敏锐洞察力 [3] - 近年健康粗粮理念兴起,玉米成主食新宠,十月稻田捕捉趋势,将玉米打造成轻食、零食化产品,推出30多款玉米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3] 渠道与营销 - 十月稻田抓住互联网红利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近年积极布局高势能渠道和全域营销,已布局30余个大型电商平台,多个单品电商销售排名第一,还与近百家现代商超合作,拓展新兴渠道 [4] - 营销上以创始人IP为载体展示生产流程,2025年初与《新白娘子传奇》IP联合,掀起轻食季玉米真香风潮,扩大IP影响力 [4] 销售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抖音平台十月稻田黄糯玉米单品链接累计销量超1300万单,玉米品类全国销量领先 [5] - 2024年玉米产品营收8.15亿元,占比由2023年的2.7%提升至14.2%,增长势头强劲 [5] 品牌战略 - 十月稻田依托东北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从源头把控品质,布局东北及内蒙粮食核心产区,为国人提供高品质农产品 [6] - 持续加码全链路一体化建设,在生产基地附近设现代化工厂、建仓储车间、添设备,在全国建自营区域中心仓和地方仓库,搭建现代化库配体系 [7] - 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全链路现代化改造,实现品牌化蜕变,旗下多款产品获"iSEE全球美味奖"认证 [7] 行业前景 - 两会提出"体重管理年"行动,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增加,约90%受访者会选择玉米,预计2025年主食玉米市场规模将达5.77千亿元,健康美味、有品牌保障的玉米产品潜力巨大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十月稻田农产品品牌化运营战略获市场阶段性验证,其在玉米品类上的成功为行业提供新解题思路 [8] - 未来会将创新延伸到更多品类之上 [8]
十月稻田2024年实现营收57.45亿元 玉米产品营收同比增加523.2%
证券日报· 2025-03-25 20:43
文章核心观点 - 十月稻田2024年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加,各渠道和产品表现有差异,玉米产品增长显著且未来市场有增量空间 [1][2][3][5]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45亿元,同比增加18%;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加115.5% [2] 业绩变动原因 - 公司关注行业动态,调整业务布局,重点投入新兴和现代商超渠道带来销售增量 [2] - 公司通过创始人IP打造赋能品牌,建立不同渠道品牌认知并提高曝光率 [2] 渠道收入情况 -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35.98亿元,同比增长8.86%;其中电商平台收入23.84亿元,同比下降15.97%;线上自营店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159.06% [2] - 2024年现代商超渠道收入10.13亿元,同比增长54.89%,得益于与优质客户深度合作带动销量提升 [2] - 2024年直接客户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32.16%;经销商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8.57% [3] 产品营收情况 - 2024年大米产品营收40.14亿元,同比增长4.8%,占总收入69.9%,因调整产品组合,中高端大米收入增加、低毛利米种销量下降 [3] - 2024年玉米产品营收8.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3.2% [1][3] 玉米产品受欢迎原因 - 玉米是贴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优质碳水,膳食纤维丰富、热量低且易饱腹,成为健康饮食选择 [3] - 公司将玉米轻食化、零食化,切入全新快消品赛道,满足消费群体对烹饪便捷等特性要求 [4] 玉米市场前景 - 玉米主食化趋势明显,国家相关计划提出要增加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未来市场有很大增量空间 [5] 玉米产品特点及场景 - 公司玉米产品覆盖多种品类,凭借健康、美味、便捷特点,突破主食限制,切入多元场景,适应“新食代”需求 [5]
十月稻田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稳中增效提质能力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14:47
文章核心观点 - 十月稻田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稳中增效提质能力凸显,在结构优化、品类创新、渠道变革等方面举措推动下实现高效增长,战略布局得到阶段性验证,未来有望维持长期增长 [1][4][8]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总收益为人民币5745.3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18.0% [2] - 经调整后的净利润由上年度的人民币162.2百万元增长至349.5百万元,增长115.5%;经调整净利润率由上年度的3.3%增长至本年度的6.1% [2] - 毛利为1019.4百万元,较2023年的618.7百万元增长64.8%;年内利润为204.4百万元,2023年为亏损64.9百万元 [3] 增长原因 结构优化 - 顺应品质觉醒带来的消费新需求,调整大米产业渠道和产品布局,减少低毛利渠道和产品投入,高端大米占收入比重增加,2024年大米产品收入达4014.5百万元,占营收比值为69.9% [4] 品类创新 - 洞察健康饮食需求趋势,进行玉米品类创新,将玉米转向轻食化、零食化方向,推出30多款玉米产品,截至2025年3月,黄糯玉米单品链接累计销量超1300万单,玉米品类全国销量领先 [5] 渠道变革 - 创立之初将大米产品搬到线上掀起电商销售热潮,持续深化全渠道布局,已布局30余个大型电商平台,与近百家现代商超渠道合作,拓展新兴渠道合作机会 [6] 战略布局 - 在新民、五常等地建立5大生产基地把控食品安全和品质,在上海、天津等地建立5大自营区域中心仓和10个地方仓库,建立现代化库配体系,打造成熟供应链体系 [7] - 发挥企业影响力和产业链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促进农业产业横向和纵向融合 [7][8]
十月稻田(0967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21: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5745.3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4867.0百万元增加约18.0%[3][12]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019.4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618.7百万元增加64.8%,毛利率由12.7%增至17.7%[3][12] - 2024年公司录得所得税前利润人民币224.4百万元,而2023年为所得税前亏损人民币58.8百万元[12]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204.4百万元,而2023年为净亏损人民币64.9百万元[3][12]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349.5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62.2百万元增加115.5%,经调整净利润率由3.3%增至6.1%[3][12] - 2024年公司总收入57.45315亿元,2023年为48.67026亿元[15] - 2024年度公司收入为57.453亿元,较2023年度的48.67亿元增加18.0% [29] - 2024年度公司毛利为10.194亿元,较2023年度的6.187亿元增加64.8%,毛利率由2023年度的12.7%增至17.7% [29] - 公司其他收入净额由2023年度的370万元增加至2024年度的4060万元[30] - 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由2023年度的3.241亿元增加58.5%至2024年度的5.138亿元[32]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3年度的1.545亿元减少至2024年度的1.482亿元[33]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支出/拨回由2023年度减值损失拨回20万元变为2024年度的减值损失支出460万元[34] - 公司财务成本自2023年度的2170万元减少38.2%至2024年度的1340万元[35] - 2024年度,公司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1.556亿元[36] - 公司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610万元增至报告期内的2000万元[39] - 公司年内利润从2023年亏损6490万元扭亏为盈至2024年的2.044亿元[40]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从2023年的1.622亿元增加115.5%至3.49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从3.3%增至6.1%,毛利率从12.7%增长至17.7%[45] - 公司存货从2023年末的16.048亿元减少15.2%至2024年末的13.602亿元,存货周转日数从127天减至113天[4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末的24280万元增加55.4%至2024年末的37740万元,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4天减至20天[47]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末的13760万元增加11.0%至2024年末的15270万元,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从13天减至11天[49] - 公司合约负债从2023年末的1360万元增加198.5%至2024年末的4060万元[51] - 公司手头及银行现金从2023年末的14.572亿元减少51.1%至2024年末的7.13亿元[52] - 公司银行贷款从2023年末的10.111亿元减少36.2%至2024年末的6.455亿元[53] - 2024年末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23.0%,较2023年末的28.5%有所下降[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644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9750万元;2024年度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2.169亿元,2023年度为人民币2.575亿元[6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银行贷款质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及土地使用权账面总值为人民币3.38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343亿元[63] - 2024年度公司收益为人民币57.4531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8.67026亿元;毛利为人民币10.1937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6.18716亿元;经营利润为人民币3.9337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4409亿元;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2.2437亿元,2023年亏损人民币5877.1万元;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人民币2.04373亿元,2023年亏损人民币6486.3万元;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19元,2023年亏损人民币0.08元[7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9.3096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1.67573亿元;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6.8285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5.67238亿元;流动负债为人民币9.8030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2.85472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7.0255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2.81766亿元;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36.3351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4.49339亿元[7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7874.5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6582.9万元;资产净值为人民币35.547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3.8351亿元;总权益为人民币35.547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3.8351亿元[72]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各可报告分部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及可报告分部收益总计分别为5745315千元、4867026千元,可报告分部毛利总计分别为1019372千元、618716千元[88]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净额分别为40647千元、3713千元[90]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财务成本分别为13425千元、21720千元[92]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员工成本分别为296074千元、271901千元[93] - 2024年存货成本为4725943千元,2023年为4248310千元[95] - 2024年即期税项为19997千元,2023年为6092千元;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24370千元,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58771千元[96] - 2024年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204373千元,2023年亏损为67325千元[100] - 2024年(视为)已发行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68153千股,2023年为798850千股[100] - 2024年存货中原材料为870041千元,2023年为1183751千元[103] - 2024年已售存货的账面价值为4726916千元,2023年为4237882千元[103] - 2024年来自第三方的贸易应收款项为383188千元,2023年为245634千元[105]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09717千元,2023年为505192千元[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有关员工成本、折旧开支及租赁开支的存货成本为194.0百万元,2023年为142.0百万元[95] - 2024年3个月内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371,937千元,2023年为218,773千元[107]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第三方)为152,677千元,2023年为137,566千元[107]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建议就2024年度向全体股东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0.164元(含税),金额合共约为人民币175.2百万元[3] - 2024年拟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64元,金额约175.2百万元,约为2024年度经调整净利润的50.1%,2023年每股0.031元,金额33,113千元[108][110] - 非居民企业股东H股股份派末期股息需代扣代缴10.0%企业所得税,个人股东按10%或20%税率扣缴个人所得税[111]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2024年公司持续为客户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等产品,深耕现有品类,拓宽销售网络等[10] - 公司未来将深耕全渠道生态体系,强化渠道管理能力[9] - 公司将借助流量生态布局品牌IP矩阵,增加品牌曝光[9] - 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调整业务布局和产品组合,拓展新渠道、新业务[9] 公司业务认证情况 - 公司获“连续五年东北大米全国销量领先”“全渠道累计服务1.3亿中国家庭用户”“玉米品类全国销量领先”认证[13] 各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大米产品收入40.14456亿元,占比69.9%,较2023年增加4.8%[15] - 2024年玉米产品收入8.15108亿元,占比14.2%,较2023年增加523.2%[15] - 2024年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收入4.69536亿元,占比8.2%,较2023年保持稳定[15] - 2024年干货及其他产品收入4.46215亿元,占比7.7%,较2023年增加2.5%[15] 各销售渠道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35.987亿元,占比62.7%,较2023年增加8.9%[21] - 2024年电商平台收入23.84025亿元,占比41.6%,较2023年减少16.0%[18][21] - 2024年线上自营店收入12.14643亿元,占比21.1%,较2023年增加158.9%[18][21] - 2024年现代商超渠道收入10.13288亿元,占比17.6%,较2023年增加55.0%[18][21] 公司生产基地及库配体系情况 - 公司围绕中国东北及内蒙古核心粮食产区布局五个生产基地,还在其他优质地区采购原材料[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超二十条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通过五个自营区域配送中心及超十个地方仓库建立现代化库配体系[25] 公司投资情况 - 2024年3月21日公司投资米高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股份4009.8万股,占比4.4%,初始投资金额为人民币15.2576亿元,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为人民币9.4354亿元,收到股息人民币2445万元,2024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4.693亿元,占集团总资产比例为5.4%[65] 公司成立及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18年5月3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成立,2023年10月12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74][75] - 公司2023年10月12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71640万港元[119]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公司财务报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编制,符合香港公司条例及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的适用披露规定[76]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呈列,计量基准为历史成本法,部分资产及负债按公允价值列账[77] - 公司已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准则修订本,对本期业绩及财务状况编制或呈报方式无重大影响[79] 公司业务结构及收益确认 - 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及销售厨房食品,所有收益于某时间点确认[80] - 公司按产品管理业务,有大米、玉米、杂粮豆类及其他、干货及其他四个可报告分部[84][87] - 公司无中国境外重大资产或业务,收益全部来自中国客户[89] 公司税务情况 - 中国成立的集团附属公司2024年及2023年均按25%的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纳税[99] 公司人才与制度管理 - 2024年公司人才培训积累60多门精品课程[114] - 2024年公司成为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的“实践基地”“就业基地”等[114] - 2024年公司获得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颁发的“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最佳雇主提名奖”等[114] - 2024年公司对部分制度、流程和文件表单等进行优化[115] - 2024年公司尝试对部分线下销售人员实行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模式[11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2,026名全职雇员[116] 公司上市募资使用情况 - 增强与供货商合作及加强采购能力拟用款25074万港元,占比35%,截至2024年末已使用16060万港元,剩余9014万港元,预计2025年末前用完[119] - 产能扩建等拟用款21492万港元,占比30%,截至2024年末已使用13355万港元,剩余8137万港元,预计2025年末前用完[119] - 加深渠道覆盖及构建销售生态体系拟用款7164万港元,占比10%,截至2024年末已使用4585万港元,剩余2579万港元,预计2025年末前用完[119] - 提升品牌势能拟用款7164万港元,占比10%,截至2024年末已使用4257万港元,剩余290
港股通标的股 十月稻田以15.90%的涨幅位居榜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1-16 10:55
港股通标的涨幅表现 - 十月稻田以15.90%的涨幅位居榜首 [1] - 科济药业-B涨幅达到13.35% [1] - 永达汽车涨幅为11.11% [2] - 丘钛科技和华虹半导体分别涨8.67%和7.61% [2] - 老铺黄金和创新奇智分别上涨8.26%和6.95% [2] - TCL电子、汽车街、海昌海洋公园、万物云涨逾5% [2] - 晶泰控股-P、天立国际控股、金山云、小鹏汽车-W、蒙古焦煤和哔哩哔哩-W等涨逾4% [2]
十月稻田新年送好米,践行公益为一线劳动者温暖助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1-08 09:38
公益活动 - 十月稻田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合作,在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举行"奋进新征程,致敬劳动者"迎新爱心慰问公益活动,为一线劳动者送上新年慰问和祝福 [1] - 十月稻田联合创始人赵文君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志愿者一起将10000斤东北大米送到劳动者代表手中,并详细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2] - 十月稻田联合创始人赵文君在活动现场表示,亿万基层工作者为城市美好生活付出辛勤劳动,公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他们致以真诚的感谢和冬日的温暖祝福 [2] 社会责任 - 十月稻田通过5大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就业,2020-2022年期间采购原材料累计投入约70亿元,助力农业价值链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 - 十月稻田促进农业与加工制造、电商物流等融合发展,助力一产"接二连三",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2] - 十月稻田热心乡村公益,为河南、五常水灾捐款捐物,为新民市民建设城市书房,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等,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2] 社会认可 - 十月稻田在业绩稳步增长、商业价值不断提升的同时,持续深耕公益事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其社会价值也在持续增长 [3] - 十月稻田连续荣获新华网"企业ESG乡村振兴典范"等奖项 [3] 品牌理念 - 十月稻田作为厨房食品的领先品牌,以全链路一体化建设为支撑,持续践行公益,用健康、优质、安全的厨房食品为更多家庭的美好生活服务 [2][3] - 十月稻田一端链接农业与农民,一端链接国民消费,为提升国民幸福感、共建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