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国数据(09698)
icon
搜索文档
GDS(GDS) - 2024 Q4 - Annual Report
2025-04-28 20:40
股权结构与子公司情况 - 公司持有DayOne 35.6%的股权[35] - EDC Holding Limited在香港有61家直接和间接子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澳门、开曼群岛和新加坡分别有19家直接和间接子公司[38] - GDS Investment Company直接和间接持有中国大陆62家子公司的股权[38] - Management HoldCo由公司董事会指定的五名管理人员持有20%[3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黄先生实益拥有57,789,176股普通股,占公司总已发行股本的3.6%,若其持股低于2.75%,双重股权结构将终止[8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DayOne 35.6%股权,失去控制权且面临多种投资风险[213] VIEs及其子公司收入占比 - VIEs及其子公司在2022、2023和2024年贡献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6.7%、97.0%和96.1%[34] 受限净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受限净资产为261.252亿元人民币(35.791亿美元),其中VIEs及其子公司为3.207亿元人民币(4390万美元),公司子公司为258.045亿元人民币(35.352亿美元)[45] 公司与非VIE子公司资金往来 - 2022、2023和2024年,公司向非VIE子公司的资本投入或提供的公司间贷款分别为63.125亿元人民币、12.853亿元人民币和14.484亿元人民币(1.984亿美元)[46] - 2024年,公司从非VIE子公司收到还款16.564亿元人民币(2.269亿美元)[46] - 2024年,VIEs及其子公司向公司子公司偿还了1.32亿元人民币(1810万美元)的现有公司间贷款[47] 公司被识别情况 - 2022年5月26日,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确定为“被识别发行人”,2023和2024年未被识别,预计2025年也不会被识别[50] 公司净收入情况 - 公司净收入从2022年的92.68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7.824亿元,增幅5.5%,2024年增至103.221亿元(1.4141亿美元),增幅5.5%[67] 各业务线净收入情况 - 2022 - 2024年,公司托管服务净收入分别为79.202亿元、85.352亿元和91.695亿元(1.2562亿美元),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5%、87.3%和88.8%[67] - 2022 - 2024年,公司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净收入分别为13.402亿元、12.467亿元和11.524亿元(1579万美元),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4%、12.7%和11.2%[67] - 2022 - 2024年,公司IT设备销售净收入分别为77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2.47万美元),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1%、0.0%和0.0%[67] 公司总合并债务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合并债务为430.626亿元(5.8996亿美元),包括借款、融资租赁、其他融资义务和可转换债券[74] 可转换优先票据情况 - 公司发行并出售了总计6.2亿美元于2029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票据,持有人可在2027年3月8日要求公司按本金的100%加应计未付利息回购[75] 公司面临的市场与行业风险 - 数据中心市场需求放缓、行业不利发展、云与人工智能技术需求变化等,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58] 公司面临的其他风险 - 公司面临与合并可变利益实体相关的合同安排、政治经济政策、股价波动等多种风险[59] -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公司带来基础设施需求、投资回报和监管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和不确定性[61] 公司业务扩张挑战 - 公司业务扩张面临获取场地、管理客户、筹集资金、招募人员等多方面挑战[68] 股权分配授权 - 2024年6月27日年度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12个月内分配或发行最多占现有已发行股本30%的普通股或其他股权或股权关联证券[82] 公司应收账款情况 - 截至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24.04亿元、24.931亿元和30.22亿元(4.14亿美元)[90] -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81.1天增至2023年的91.4天,2024年进一步增至97.8天[90] 公司债务相关风险 - 未来债务条款可能包含更严格契约,违反契约可能导致违约,使债务立即到期应付[78] - 部分数据中心融资安排的贷款有立即或加速还款风险,可能减少可用现金流并影响财务状况[79] -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8月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LPR和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的改革及利率变化可能影响公司债务[80] - 公司可能需额外资本满足未来需求,若通过股权融资可能导致股东权益稀释,债务融资可能有严格契约[82][83] 数据中心开发监管风险 - 数据中心开发面临严格监管要求和限制,可能影响公司运营结果[91] 电力资源相关情况 - 电力资源供应有限,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增长和运营结果[94] - 到2030年,数据中心行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比例目标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标准平均水平,新建数据中心比例应超80%且将从至少80%的基线进一步提高[98] -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将燃煤发电交易价格上限从高于底价10%扩大到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价格不受20%上限限制[105] - 公司在中国大陆依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个公用事业供应商获取电力供应和基础设施[96] - 公司开始与发电企业附属的电力贸易公司签订直接购电协议,同时继续通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购电,改革初期电力成本上升[104] - 公司客户对电力的需求可能因采用新技术而增加,老数据中心的电力容量可能无法满足需求[100] - 公司试图通过冗余电源、备用发电机和电池电源管理电力资源,但可能无法完全避免电力短缺或停电[101] 数据中心行业政策情况 - 截至2025年底,全国预计新增超60%的计算能力将位于指定的计算枢纽中,这些枢纽的计算资源利用率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8] - 原则上,现有数据中心运营超一年且整体利用率低于50%的城市,不得规划或建设新的数据中心集群、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108] - 2023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三监管期(2023年6月至2026年5月)省级电网输配电价,该价格普遍高于第二监管期[104] - 天府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平均利用率不低于65%,PUE不高于1.25;长三角枢纽数据中心PUE在十四五期间不高于1.25;新建数据中心PUE不高于1.25,“老旧小散”数据中心升级后PUE目标不高于1.4;到2027年四川数据中心平均PUE低于1.3;广东新建国家级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平均PUE不高于1.25,其他数据中心不高于1.3,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平均利用率不低于65%,其他数据中心目标不低于80%[110] - 实施“东数西算”政策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111] 公司盈利情况 - 公司2022年和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12.661亿元和42.854亿元,2024年净收入为33.038亿元(4.526亿美元)[112] 公司融资情况 - 数据中心业务资本密集,公司历史上通过股权或债务融资支持发展,未来预计继续通过债务融资、资产货币化资金回收或必要时发行股权证券融资,若无法获得融资将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14] 公司运营风险 - 公司运营的数据中心设施和服务可能出现故障,导致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声誉受损,影响经营业绩,故障原因包括电力损失、设备故障等多种因素[115][1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多数数据中心位于一级市场,特定区域的数据中心集中,若发生灾难性事件或长期中断,将对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18] - 公司过去曾经历服务中断,可能影响与客户的关系,引发监管行动,对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虽采取措施但不能保证未来不再发生[119] - 新数据中心交付或现有数据中心扩建延迟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风险,包括项目延迟、成本增加、无法按时交付等[120][121][122] - 灾难性事件或长期中断可能使公司保险覆盖不足,导致运营中断、重大损失或负债,损害声誉,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124] - 公司可能面临网络安全故障、数据安全漏洞和运营风险,导致业务中断、财务损失、声誉受损,还可能面临政府检查的罚款和制裁,以及相关指控带来的不利影响[125][126][127] 数据中心租赁情况 - 一份数据中心租赁协议对应的数据中心在2022 - 2024年分别占公司收入的0.03%、0.12%和0.34%,占总面积的0.4%、0.3%和0.3%[130] - 公司自开发数据中心长期租赁期限一般为15 - 20年[130] - 公司与第三方数据中心的协议期限通常为5年,最长可达10年[131] - 公司数据中心租赁可能提前终止或无法续约,影响业务[130] 公司客户情况 - 2022 - 2024年分别有两个客户占公司总净收入的25.3%和20.0%、28.3%和17.1%、29.0%和14.4%,无其他客户占比达10%以上[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两个客户分别占公司总承诺面积的33.7%和14.3%,无其他客户占比达10%以上[133] - 公司客户流失率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约为1.4%和1.2%[134] - 客户典型承诺入驻期为12 - 24个月[134] - 公司净收入高度依赖少数客户,客户流失或业务减少会影响财务[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云服务和互联网行业客户分别占公司持续运营总承诺面积的55.1%和31.8%[147] 公司定价与盈利风险 - 公司与许多客户签订固定价格协议,可能因无法准确估计资源和时间、无法有效利用资源以及电力成本波动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和运营结果[149] -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服务定价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公司可能无法维持当前定价水平,这将对收入、利润率和整体财务表现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50] 公司竞争风险 - 中国“新基建”政策可能导致数据中心服务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面临来自国有电信运营商、国内外运营商中立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等的竞争[155][157] 美国政府政策影响 - 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公司实施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公司可能面临监管调查或其他行动,限制向某些客户销售,影响竞争力和业务运营[158] - 美国政府已将数百家中国公司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实施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和贸易限制,违反相关规定可能导致刑事和/或民事处罚[159] - 2021年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发布行政命令,禁止某些涉及指定公司公开交易证券的交易,未来可能对中国军工复合体公司实施更严厉制裁[161] - 2022年8月美国颁布《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 - 2025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多次发布出口管制法规变更,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半导体等产品[167] - 2024年12月27日,美国司法部发布最终规则,自2025年4月8日起禁止和限制某些涉及美国敏感个人数据或美国政府相关数据的交易[168] - 美国政府的限制或法规可能影响公司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公司和客户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能力,进而影响公司业务运营和声誉[169] - 2025年2月1日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对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3月3日上调至20%,4月2日额外征收34%关税,4月9日提高到125%[174]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2018和2019年中国宣布停止购买美国农产品并对超185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2025年2月4日宣布对美国能源和制成品加征报复性关税,3月4日对美国关键农产品加征最高15%关税,4月4日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4月10日提高到125%[179] 租赁罚款情况 - 未登记租赁数据中心建筑的罚款范围为每份未登记租约1000元至10000元[182] 外资增值电信服务企业出资比例限制 - 外资增值电信服务企业外国投资者最终出资比例限制在50%或以下[184] IDC牌照相关情况 - 2013年5月6日发布《IDC/ISP业务申请问答》,反映工信部对IDC牌照申请法律要求的态度变化,修订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6年3月生效[186] - 2013年11月,GDS北京获得跨区域IDC牌照,范围包括上海、苏州等多地[188] - 2012年1月,GDS上海获得上海地区区域IDC牌照,2016年4月升级为跨区域牌照[191] - 2016 - 2018年,GDS北京和GDS苏州通过天津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IDC服务,2019年GDS北京升级牌照覆盖张家口、廊坊和天津地区[191] -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的通知》,要求相关企业在2017年3月31日前作出书面承诺并在年底前获得相应牌照[193] 第三方数据中心租赁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从其他数据中心提供商批发租赁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总净建筑面积为4,613平方米[196] 公司客户收入来源情况 -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云服务提供商,与关键云服务提供商的协议为非独家协议[199] 技术变化风险 - 数据中心市场和客户所在行业技术变化快,公司可能无法对数据中心进行经济有效的升级[202] - 新科技可能取代公司服务,公司可能无法及时识别并推出新服务应对变化[204] - 若公司无法及时适应技术和客户需求变化,业务的持续和增长能力可能受影响[203] 知识产权相关风险 - 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有限,第三方可能未经授权使用其知识产权,维权诉讼或带来成本和资源分散[205] - 公司可能面临第三方知识产权侵权索赔,若败诉可能
从披露到治理:AI驱动企业ESG价值链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04-28 05:02
AI技术与ESG管理的融合 - AI技术成为企业完善ESG信息披露、搭建ESG管理平台的创新工具,帮助企业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1] - 国电电力发布首份借助AI技术编制的ESG报告,利用鲸牛ESG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提升ESG数据可靠性 [1] - 运用AI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息披露成本,减少对专业ESG分析师的依赖,减少重复性人力投入 [1] AI技术在ESG治理中的应用 - 科大智能依托生成式AI与工业物联网打造"ESG+AI"创新平台,优化能源管理并提供"智慧工业"解决方案 [2] - 华新水泥研发AI等数字化技术与建材生产协同应用,通过智能化控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2] - 中国平安建立CN-ESG智慧评价体系,通过AI-ESG平台为ESG风控、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管理提供智慧化工具 [2] - 凯恩股份将AI技术融入制造业生产流程,构建"ESG+AI"的生产责任体系,实现产线布局一体化、产品制造自动化和生产控制云端化 [2] AI技术在节能减排和业务效率提升中的作用 - 78%的企业计划在2025年增加AI技术投入,资金将重点流向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合规审核等与ESG紧密相关的领域 [3] - 金蝶国际借助AI技术实现废钢验质和企业碳资产管理,废钢料型识别准确率超90% [3] - 万国数据利用AI技术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智能算法实时调控运营工况 [3] - 联想集团与生态环境部共建AI技术应用平台,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中贡献科技力量 [3] AI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 顺丰利用自研的"丰知"物流大模型赋能绿色AI物流供应链,在路径规划和装箱等场景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 [4] - 中银香港在智能防欺诈平台基础上不断训练AI应用,提升交易监控能力,系统可发出短信提醒可疑交易 [4] - 中国平安的"平安天枢智拓平台"通过融合ChatBI、知识图谱、因果推理等AI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精度超92% [4][5] AI技术安全应用与伦理治理 - 企业需要考虑获取数据的合法合规性,规范数据使用的安全边界,AI技术应用带来了数据合规和隐私保护的新挑战 [5] - 金蝶国际成立算法安全工作室,管控AI风险,建立科技伦理审查机制,制定《算法科技伦理审查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6] - 中国平安发布《平安集团AI伦理治理政策声明》,从数据使用、算法研发、行业应用三方面制定伦理目标,成立AI伦理委员会等机构 [6]
国泰海通:维持万国数据-SW(09698)“增持”评级 目标价48.4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4-24 09:51
行业动态 - 2025数字基础设施科技展会将于4月23日至25日在新加坡举行,期间将举办"中国—东南亚数字基础设施合作论坛"[2] - 2025年全球云厂商加速东南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亚马逊云、甲骨文、谷歌等企业宣布将在东南亚投入数十亿美元[2] - 2025年一季度东南亚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吸引投资超过300亿美元[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2022年成立国际业务控股公司DAYONE,重点聚焦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3] - 截至24年底DAYONE运营IDC规模132MW,在建369MW,储备712MW[3] - 2024年DAYONE完成B轮融资后公司持股摊薄至35.6%,不再并表[3] 财务与运营数据 - 预计25-27年收入分别为115.6亿元、129.8亿元和143.2亿元[1] - 预计25-27年EBITDA分别为52.3亿元、57.0亿元和61.7亿元[1] - 2025年国内资本开支预计43亿元,同比增长43%[4] 市场机遇 - 公司将受益于全球AI发展带来的数据中心需求增长[1] - 东南亚市场重要性逐步凸显,公司前瞻布局有望核心受益[2][3] - 国内资本开支重启增长态势,业务将进入加速阶段[4]
万国数据-SW(09698):国内提升资本开支,海外继续高速成长
海通证券· 2025-04-02 13: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全力开拓海外数据中心市场并加大国内投资力度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和 EBITDA 预计增长 原海外业务在建规模大 2026 年业绩有望提升 综合考虑给予公司合理股价区间并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票数据 - 2025 年 4 月 1 日收盘价为 24.55 港元 52 周股价波动为 5.66 - 48.30 港元 总股本 1524 百万股 流通 H 股 1469 百万股 总市值 37425 百万元 流通市值 36060 百万元 [2] 市场表现 - 与沪深 300 对比 1 个月绝对涨幅 -37.28% 相对涨幅 -35.76% 2 个月绝对涨幅 19.14% 相对涨幅 2.39% 3 个月绝对涨幅 32.31% 相对涨幅 13.51% [3][4] 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9957、10322、11440、12927、14866 百万元 同比增长 6.8%、3.7%、10.8%、13.0%、15.0% 净利润分别为 -4344、3371、 - 825、 - 728、 - 462 百万元 同比增长 -237.9%、179.8%、 - 122.5%、12.6%、39.5% [5] 业务情况 - 2024 年公司营收 103.22 亿元 同比增长 5.5% 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 7.71 亿元 调整后 EBITDA 为 48.76 亿元 同比增长 3.0% 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为 47.2% [6] - 2024 年第四季度营收 26.91 亿元 同比增长 9.1% 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 1.73 亿元 调整后 EBITDA 为 12.98 亿元 同比增长 13.9% 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为 48.2% [6] - 2024 年海外业务营收 12.62 亿元 同比增长 618.2% 调整后 EBITDA 为 3.32 亿元 2023 年为 - 9850 万元 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为 26.3% [6] - 2024 年持续经营业务已投入可使用服务面积 613583 平方米 同比增长 11.9% 第四季度中国新增 17977 平方米 截止四季度承诺使用率 91.9% 在建面积预承诺使用率 64.1% [6] - 2024 年实际使用服务面积 453094 平方米 同比增长 11.8% 数据中心使用率 73.8% [6] - 2024 年终止经营业务总电力承诺 469 兆瓦 已投入使用电力容量 132 兆瓦 在建容量 369 兆瓦 年底数据中心使用率 93.6% [6] - 公司预计 2025 年国内持续经营业务营收在 112.9 - 115.9 亿元之间 同比增长约 9.4% - 12.3% 调整后 EBITDA 在 51.9 - 53.9 亿元之间 同比增长约 6.4% - 10.5% 全年资本支出提升至约 43 亿元 [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14.40、129.27、148.66 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 10.83%、13.00%、15.00% EBITDA 分别为 52.15、56.22、60.30 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 14.02%、22.93%、7.25% [7] - 预估 Dayone 2025 - 2027 年 EBITDA 分别为 11.40、28.74、49.19 亿元人民币 [7] - 给予 GDS 2026 年 forward 动态 EV/EBTIDA 14 - 16 倍 估值为 371.05 - 483.49 亿人民币 给予 Dayone 2026 年 forward 动态 EV/EBITDA 20 - 21 倍 估值为 270.98 - 299.72 亿人民币 GDS 占 Dayone 估值的 35.6% 上市公司估值区间为 467.51 - 590.19 亿人民币 合理股价区间为 32.98 - 41.63 港元 [8] 可比公司估值 - 展示了 Equinix、Digital Realty Trust 等可比公司 2024E - 2026E 的 EBITDA 和 EV/EBITDA 倍数 平均 EV/EBITDA 倍数 2024E 为 21 倍 2025E 为 20 倍 2026E 为 17 倍 [9] 公司业务分拆 - 2024 - 2027E 总营收(IDC 业务)分别为 10322.07、11440.00、12927.20、14866.28 百万元 同比增长 3.67%、10.83%、13.00%、15.00% 毛利率分别为 21.53%、21.60%、22.00%、22.50% [10]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展示了 2024 - 2027E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数据 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财务比率 [11]
万国数据-SW:国内订单放量,期待25年供需拐点-20250401
华泰证券· 2025-04-01 1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36.37 港币/股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 推理需求增长有望带动万国数据国内数据中心空置率下降,带来估值提升及业绩改善机遇 [1] - 考虑国际业务出表,采用 SOTP 估值法对公司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万国数据实现营业收入 103.22 亿元,同比增长 5.5%,调整后 EBITDA 48.76 亿元,同比增长 3%(国际业务出表后口径);合并报表口径下,2024 年调整后 EBITDA 51.93 亿元,同比增长 12.3%,略高于此前预测 [1] 业务情况 国内业务 - 截至 4Q24 末,运营面积 613,583 平方米,同比增长 12%,机柜利用率 73.8%,环比提升 0.2pct,单价约 2011 元/平米/月;2025 年以来,新签订单量达 152MW,核心地带资源储备丰富 [2] 海外业务 - 截至 4Q24 末,DayOne 累计签单规模 467MW,运营规模 121MW,2024 年形成收入/经调整 EBITDA 1.73/0.45 亿美元;计划未来 18 个月内完成上市工作 [2] 业绩预测 - 预计 2025 年总收入 112.9 - 115.9 亿元,同比增长 9.4% - 12.3%,调整后 EBITDA 为 51.9 - 53.9 亿元,同比增长 6.4% - 10.5%;还原私募 REITS 项目出表影响后,预计实现 54 亿元经调整 EBITDA,同比增长 10.7% [3] 资本开支 - 为满足 152MW 新签订单建设需求,2025 年资本开支预算上调至 43 亿元,其中 23 亿元用于新签订单园区建设 [3] 盈利预测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 (人民币百万)|9,957|10,322|11,433|12,933|14,809| |+/-%|6.76|3.67|10.76|13.12|14.5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1,277)|3,304|(843.89)|(483.21)|313.52| |+/-%|2.19|358.78|(125.54)|(42.74)|164.88|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0.84)|2.17|(0.55)|(0.32)|0.21| |ROE (%)|(5.92)|15.87|(3.81)|(2.25)|1.47| |PE (倍)|(26.80)|10.36|(40.55)|(70.82)|109.15| |PB (倍)|1.80|1.51|1.58|1.61|1.59| |EV EBITDA (倍)|18.51|8.16|15.99|14.18|12.12|[5] 估值情况 - 采用 SOTP 估值法,国内业务考虑流动性折价,给予 2025 年 EV/EBITDA 目标估值 15 倍(可比平均 19.5 倍),对应股权价值 419.84 亿元;国际业务参考 B 轮融资估值水平,上市公司持有的国际子公司股权对应估值 102.87 亿元,对应 6.75 港币/股;万国数据合计股权价值 522.71 亿元,对应目标价 36.37 港币/股 [4][8]
万国数据-SW:国内新签大单,受益于AI大趋势-20250321
国盛证券· 2025-03-21 22: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万国数据 - SW评级由“买入”下调至“增持”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万国数据 - SW使用面积进一步增长,收入稳健增长,4Q24净新增使用面积增加14440平米,全年新增使用面积47792平米,期末已使用面积为45万平米,同比增长11.8%,上架率达73.8%,2024年收入1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4Q24收入同比增长9.1%至26.9亿人民币,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48.76亿,同比增长3%,利润率同比降低1.2pct至47.2% [1] - 公司国内新签大单,受益于AI大趋势,25Q1中标某超大规模客户重要项目,总容量4万平方米,将对今年收入产生较大积极影响,公司指引今年总收入有望增长9.4%-12.3%至112.9-115.9亿人民币,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6.4%-10.5%至51.9-53.9亿人民币 [2] - 测算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15/128/137亿元人民币,调整后EBITDA分别为52.9/57.7/61.8亿元人民币,给予公司450亿人民币目标估值,对应2025年EV/经调整EBITDA约为15x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签约情况 - 公司总签约面积63万平米,4Q24新增签约面积3214平米,2024年全年新增签约面积1.1万平米,25Q1中标项目总容量4万平方米创国内单体订单规模历史新高 [2] 使用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使用面积为45万平米,上架率达到73.8% [1][2] 未来空间 - 公司截至年末在建、运营、未来发展保留面积合计110.5万平米,截至2024年末拥有17.7万平米积压订单,看好公司未来创收潜力 [2] 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782|10322|11517|12765|13707|[4][9]| |(+/-)(%)|5%|6%|12%|11%|7%|[4]| |经调整EBITDA(百万元)|4733|4876|5291|5767|6179|[4][9]| |经调整EBITDA利润率(%)|48%|47%|46%|45%|45%|[4]| |EPS(元)|-2.96|2.29|-0.31|0.10|0.47|[4][9]| |P/E|-2.85|9.27|-86.49|277.66|58.05|[4][11]| |EV/EBITDA|32.8|14.8|14.3|13.0|11.8|[4][11]| 主要财务比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4.90%|5.52%|11.58%|10.84%|7.37%|[11]|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7.92%、179.84%、 -113.94%、131.15%、378.27%|/|/|[11]| |获利能力 - 毛利率|/|19.95%|21.53%|23.50%|26.00%、28.00%|[11]| |获利能力 - 销售净利率|/|-43.85%、33.19%|-4.14%|1.16%|5.19%|[11]| |获利能力 - ROE|/|/|-21.50%、14.55%|-2.07%|0.64%、2.98%|[11]| |获利能力 - ROIC|/|-3.14%|2.29%|2.87%|3.78%、4.52%|[11]|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72.97%|67.86%|68.49%|68.53%|68.01%|[11]|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192.34%、148.70%、149.24%、143.34%、132.04%|/|/|[11]|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32|1.28|1.33|1.45|1.61|[11]|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1.28|1.28|1.33|1.45|1.61|[11]|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13|0.14|0.16|0.17|0.18|[11]|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3.95|3.71|3.60|3.59|3.54|[11]|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40|2.69|3.25|3.23|3.19|[11]|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2.96|2.29|-0.31|0.10|0.47|[11]|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1.35|1.27|3.44|3.81|4.17|[11]|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13.09|15.44|15.12|15.21|15.67|[11]| |估值比率 - P/E|/|-2.85|9.27|-86.49|277.66、58.05|[11]| |估值比率 - P/B|/|0.64|1.37|1.79|1.78、1.73|[11]| |估值比率 - EV/EBITDA|32.78|14.77|14.34|12.95|11.81|[11]|
万国数据-SW:国内新签大单,受益于AI大趋势-20250322
国盛证券· 2025-03-21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万国数据-SW评级由“买入”下调至“增持”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万国数据-SW使用面积进一步增长,收入稳健增长,4Q24净新增使用面积增加14440平米,全年新增使用面积47792平米,期末已使用面积为45万平米,同比增长11.8%,上架率达73.8%;公司2024年收入10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4Q24收入同比增长9.1%至26.9亿人民币;2024年实现经调整EBITDA 48.76亿,同比增长3%,利润率同比降低1.2pct至47.2% [1] - 公司国内新签大单,受益于AI大趋势,25Q1中标某超大规模客户重要项目,总容量4万平方米,将对今年收入产生较大积极影响;公司指引今年总收入有望增长9.4%-12.3%至112.9-115.9亿人民币,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6.4%-10.5%至51.9-53.9亿人民币 [2] - 测算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15/128/137亿元人民币,调整后EBITDA分别为52.9/57.7/61.8亿元人民币,给予公司450亿人民币目标估值,对应2025年EV/经调整EBITDA约为15x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782|10322|11517|12765|13707| |(+/-)(%)|5%|6%|12%|11%|7%| |经调整EBITDA(百万元)|4733|4876|5291|5767|6179| |经调整EBITDA利润率(%)|48%|47%|46%|45%|45%| |EPS(元)|-2.96|2.29|-0.31|0.10|0.47| |P/E|-2.85|9.27|-86.49|277.66|58.05| |EV/EBITDA|32.8|14.8|14.3|13.0|11.8| [4]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10984|11613|12645|14274|16337| |现金|7711|7868|8466|9642|11364| |应收账款及票据|2546|3022|3372|3737|4013| |存货|0|0|0|0|0| |其他|727|723|807|895|961| |非流动资产|63463|62036|60919|59810|58711| |固定资产|47499|40204|41158|42037|42846| |无形资产|13201|11561|9491|7504|5596| |其他|2762|10271|10270|10269|10269| |资产总计|74447|73649|73564|74083|75048| |流动负债|8305|9078|9480|9866|10139| |短期借款|3382|4978|4978|4978|4978| |应付账款及票据|3425|2593|2821|3025|3160| |其他|1499|1506|1681|1863|2000| |非流动负债|46017|40902|40902|40902|40902| |长期债务|43035|38084|38084|38084|38084| |其他|2982|2818|2818|2818|2818| |负债合计|54323|49980|50382|50768|51040| |普通股股本|1|1|1|1|1| |储备|19867|23552|23061|23196|23894|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9958|23539|23048|23183|23880| |少数股东权益|166|130|134|133|127| |股东权益合计|20124|23669|23181|23315|24007| |负债和股东权益|74447|73649|73564|74083|75048| [9] 利润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9782|10322|11517|12765|13707| |其他收入|0|0|0|0|0| |营业成本|7831|8099|8811|9446|9869| |销售费用|141|116|184|204|219| |管理费用|966|918|1037|1149|1234| |研发费用|38|36|46|51|55| |财务费用|1843|1835|1893|1881|1858| |除税前溢利|-3942|-615|-378|118|563| |所得税|-16|156|96|-30|-143| |净利润|-3926|-771|-474|148|705| |少数股东损益|5|6|4|-1|-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290|3425|-477|149|711| |经调整EBITDA|4733|4876|5291|5767|6179| |EPS(元)|-2.96|2.29|-0.31|0.10|0.47| [9] 主要财务比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4.90%|5.52%|11.58%|10.84%|7.37%|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7.92%、179.84%、 -113.94%、131.15%、 378.27%|/|/| |获利能力 - 毛利率|/|19.95%|21.53%|23.50%|26.00%| |获利能力 - 销售净利率|/|-43.85%、33.19%|-4.14%|1.16%|5.19%| |获利能力 - ROE|/|/|-21.50%、14.55%|-2.07%|0.64%| |获利能力 - ROIC|/|-3.14%|2.29%|2.87%|3.78%|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72.97%|67.86%|68.49%|68.53%|68.01%|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192.34%、148.70%、149.24%、143.34%、132.04%|/|/|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32|1.28|1.33|1.45|1.61|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1.28|1.28|1.33|1.45|1.61|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13|0.14|0.16|0.17|0.18|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3.95|3.71|3.60|3.59|3.54|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2.40|2.69|3.25|3.23|3.19|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2.96|2.29|-0.31|0.10|0.47|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1.35|1.27|3.44|3.81|4.17|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13.09|15.44|15.12|15.21|15.67| |估值比率 - P/E|/|-2.85|9.27|-86.49|277.66| |估值比率 - P/B|/|0.64|1.37|1.79|1.78| |估值比率 - EV/EBITDA|32.78|14.77|14.34|12.95|11.81| [11]
GDS(GDS)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9 23:18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9.1%,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13.9%;2024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5.5%,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3%;若排除2023年一次性项目和2024年BOT项目转让的影响,收入和调整后EBITDA分别增长7.9%和7.7% [27] - 2024年每平方米每月经常性收入(MSR)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2.3%,预计未来一年MSR将略有下降 [28] - 2024年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47.2%,2023年为48.4%,排除一次性项目后为47.8%,正常化后EBITDA利润率持平 [28] - 2024年资本支出(CapEx)总计30亿元人民币,符合修订后的指引;2025年基本情况CapEx为25亿元人民币,因完成152兆瓦新订单需额外支出23亿元人民币,预计收到资产支持证券(ABS)交易首笔现金收益5亿元人民币,2025年CapEx指引约为43亿元人民币 [29] - 2024年全年融资前现金流为正3.79亿元人民币,符合财务目标;2025年因新订单增加CapEx,融资前现金流将为负,但考虑债务剥离和ABS交易递延现金收益,净债务不会增加 [31] - 2024年末现金余额为79亿元人民币,上季度年化调整后EBITDA净债务倍数为6.8倍;预计2025年末该倍数降至略高于6倍,若将2030年可转换债券(CB)视为转换,年末净债务倍数约为5.5倍 [32][37] - 2025年全年预计总收入在112.9 - 115.9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9.4% - 12.3%;调整后EBITDA在51.9 - 53.9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6.4% - 10.5% [3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迁入面积为7.9万平方米,均为有机增长且都在一线城市,创历史新高;迁入率在2024年第一季度回升,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25年初服务面积积压订单为11万平方米,预计今年交付超过一半 [15] - 2024年公司新增承诺面积为4.9万平方米,与过去两年相近;2024年第四季度赢得三个新订单,均与现有或在建容量相关;2025年第一季度,与现有超大规模客户签订约4万平方米(152兆瓦)的新订单,为中国历史上最大单笔订单,从获单到完全利用周期约为一年 [16][17] - DayOne在2024年完成340兆瓦新承诺,年末总IT功率承诺达467兆瓦,大部分将在未来两年计费;销售管道清晰且强劲,有信心2025年完成超250兆瓦新承诺,有望在不到三年内实现总IT功率承诺达1吉瓦 [21][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一线城市人工智能推理需求增长,公司认为未来几年该需求可能达到数吉瓦 [8] - 公司在一线城市拥有多个适合人工智能推理的站点,完成152兆瓦新订单后,仍有约900兆瓦可开发容量 [2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一线城市市场,优先交付积压订单,对新业务保持高度选择性,追求与库存匹配且入驻速度快的订单,按需在客户入驻前短时间内投入CapEx,通过资产货币化回收资本,并通过对DayOne的股权创造额外价值 [13][14] - 公司已执行首笔资产货币化交易,将部分数据中心项目公司100%股权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并发行ABS,ABS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正在推进公募REIT(C - REIT)申请,进展快于预期 [32][35] - 行业内一线城市市场供需情况持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碎片化资源,不适合当前人工智能需求;公司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将消化人工智能需求,且希望看到价格改善 [74][7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人工智能竞赛进入新阶段,一线城市人工智能推理需求增长,公司作为数据中心企业迎来机遇,在土地和电力方面具备满足需求的优势 [8][9] - 客户部署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芯片供应情况,未来几个季度部署无重大风险,公司愿意承接新业务,但对于更长远的部署,采取观望态度 [10] - 公司对当前和未来几年的需求充满信心,但因芯片供应存在不确定性,在选择新订单时保持谨慎 [55][56] 其他重要信息 - DayOne于2024年12月31日完成B轮股权融资,公司对其股权从52.7%稀释至35.6%,并将其从子公司中剥离,确认为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从2025年第一季度起,DayOne将在财务报表中以单行形式呈现 [23][24] - 公司首笔资产货币化交易涉及的ABS由中国顶级机构投资者认购70%,公司认购30%并保留数据中心运营权;交易总企业价值(EV)约29亿元人民币,EV与EBITDA倍数约为13倍;前期现金收益约5亿元人民币,递延净现金收益约7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将剥离约12亿元人民币现有债务 [33][3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分拆DayOne并上市的计划和时间表 - 公司有分拆DayOne上市的计划,预计在18个月内完成上市,对其成功上市有信心,认为将为现有股东创造更高价值 [44][46] 问题2: C - REIT的进展情况及预计推出时间 - 公司在C - REIT申请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不允许披露具体情况;原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进展可能比预期提前4 - 6个月 [47][48] 问题3: 2025年资本支出是否基于现有订单,以及如何看待全年新订单获取情况;现有空置容量的利用情况及人工智能推理需求对其的影响 - 2025年第一季度已赢得一笔订单,但公司会密切关注芯片供应情况,对新订单保持谨慎,采取观望和选择性承接的策略;目前市场对超大规模客户的需求强劲,且这种需求将持续3 - 5年;人工智能推理需求与训练需求不同,更适合公司资源,对公司有利 [51][59] 问题4: 目前客户类型和工作负载中人工智能与传统云企业业务的占比,以及当前订单签约到完全计费的时间(即订单交付率) - 一线城市市场的工作负载主要由人工智能推理驱动,同时也带动传统云部署加快;目前从获单到完全利用的时间为12个月,较前几年有所改善,且所选合同期限比以前更长 [62][65] 问题5: 一线城市市场的供需动态、行业整体利用率以及定价环境;DayOne预计2025年250兆瓦新承诺的订单情况、客户类型、需求性质(人工智能与非人工智能)以及芯片供应风险 - 一线城市市场刚刚起步,需求将从纯训练转向训练和推理,目前供需尚未平衡,预计6 - 12个月后重新平衡;市场上存在一些碎片化资源,不适合当前人工智能需求;公司希望看到价格改善;DayOne的新订单来自不同国家、应用和工作负载的云与视频公司,东南亚市场主要部署高性能CPU和云,新芯片政策对该地区需求影响较小 [71][78] 问题6: ABS收益的用途;发行资本的稳定资产的客户概况、利润率概况和加权平均租赁到期情况;泰国项目的用例以及巴淡岛项目的进展和挑战 - ABS收益可用于偿还债务、去杠杆或再投资;公司选择用于ABS的资产有金融机构客户,C - REIT选择的种子资产有云互联网客户;泰国项目因有强劲客户需求而启动,客户来自美国和中国,该项目将成为亚太地区新枢纽;巴淡岛项目前两期已交付,剩余阶段正在建设,客户需求良好 [81][89] 问题7: 中国国内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与成熟互联网公司在销售漏斗和销售面积或兆瓦数方面的前景 - 需求主要由成熟公司驱动,但也看到很多企业级需求开始出现,随着时间推移,需求将由多行业驱动 [91][93] 问题8: 未来系列发行的估值范围和收益率;中国市场客户的迁入速度,是否会因第一季度人工智能芯片紧急订单而在第二季度或未来加快 - 中国约有50只C - REIT上市,将其中25只商业地产、工业、商业园区、物流等相关的作为数据中心C - REIT的最佳基准,这些公司股息收益率集中在5%左右,以此为参考,公司资产货币化的隐含倍数有吸引力;新订单的迁入速度为6个月,与前几年相比有很大变化 [96][101]
万国数据(0969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9 20:21
净收入相关 - 2024年第四季度净收入同比增加9.1%至人民币2,690.7百万元(368.6百万美元)[10][13] - 2024年净收入同比增加5.5%至人民币10,322.1百万元(1,414.1百万美元)[14] - 2024年净收入为10322.1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5.5%,不包括2023年一次性项目则增加6.3%[22] - 2024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443.4百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331.1%,全年净收入为1262.1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618.2%[26] - 2024年全年总净收入为103.2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7.82亿元人民币增长5.51%[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收入为12.6206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7573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80] 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相关 - 2024年第四季度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人民币173.4百万元(23.8百万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为人民币3,074.6百万元[10]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人民币770.9百万元(105.6百万美元),2023年为人民币3,926.0百万元[1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770.9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3926.0百万元人民币[25] - 2024年全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7.7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9.26亿元人民币大幅收窄80.36%[68] 经调整EBITDA相关 - 2024年第四季度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13.9%至人民币1,297.7百万元(177.8百万美元),经调整EBITDA率为48.2% [10] - 2024年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3.0%至人民币4,876.4百万元(668.1百万美元),经调整EBITDA率为47.2% [14] - 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4876.4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3.0%,不包括2023年一次性项目则增加5.1%[25]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经调整EBITDA介乎人民币5190百万元至5390百万元,同比增加约6.4% - 10.5%[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调整EBITDA为4876436千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DA率为47.2%[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经调整EBITDA为1297659千元人民币,美元为177778千美元,经调整EBITDA率为48.2%[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调整后EBITDA为3.32286亿元人民币,调整后EBITDA率为26.3%[80] 签约及面积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签约及预签约总面积为629,997平方米,同比增加1.8% [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计费面积为453,094平方米,同比增加11.8% [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运营面积计费率为73.8% [14] - 2024年第四季度末,已签约及预签约总面积为629997平方米,同比增加1.8%,环比增加0.5%;全年总签约面积总增长为49452平方米,净增长为11055平方米[35] - 2024年第四季度末,运营面积为613583平方米,同比增加11.9%,环比增加3.0%;在建面积为102691平方米,同比减少32.3%,环比减少14.7%[36] - 2024年第四季度末,运营面积签约率为91.9%,在建面积预签约率为64.1%[36] - 2024年第四季度末,计费面积为453094平方米,同比增加11.8%,环比增加3.3%;全年计费面积总增长为79431平方米,净增长为47792平方米[37] - 2024年第四季度末,运营面积计费率为73.8%[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终止经营业务已签约电力总量增至469兆瓦,运营中电力容量为132兆瓦,在建电力容量增至369兆瓦,用电量增至123兆瓦,计费率为93.6%[40] 销售成本、毛利及毛利率相关 - 2024年第四季度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112.5百万元(289.4百万美元),同比增加3.9%,毛利同比增加33.5%至人民币578.1百万元(79.2百万美元),毛利率为21.5% [15] - 2024年销售成本为8099.4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3.4%[22] - 2024年毛利为2222.6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3.9%,毛利率为21.5%,2023年为19.9%[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2222629千元人民币,经调整毛利为5314174千元人民币,经调整毛利率为51.5%[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经调整毛利为1396693千元人民币,美元为191347千美元,经调整毛利率为51.9%[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成本为8.59254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9457亿元人民币[80] 终止经营业务相关 - 2024年第四季度终止经营业务经营亏损(扣除所得税)为190.5百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90.0百万元人民币,全年为400.8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359.4百万元人民币[26] - 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终止并入子公司的收益为4475.5百万元人民币[28] - 2024年全年终止经营业务利润为40.75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3.59亿元人民币[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终止经营业务物业及设备净值为7401071千元人民币,现金为355902千元人民币,债务总额为5169734千元人民币[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终止经营业务物业及设备净值为16646191千元人民币,现金为9930915千元人民币,债务总额为10417647千元人民币[77] 净利润及每股收益相关 - 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4111.6百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亏损3164.6百万元人民币,全年净利润为3303.8百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净亏损4285.4百万元人民币[29] - 2024年第四季度每股普通股基本及摊薄收益为2.81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16元人民币,全年为2.29元人民币,2023年为亏损2.96元人民币[29] - 2024年全年净(亏损)利润为33.04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42.85亿元人民币[68] - 2024年全年归属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利润为34.25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42.90亿元人民币[68]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普通股收益为2.29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2.96元人民币[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净利润为3303831千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4285393千元人民币[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净利润为4111639千元人民币,美元为563292千美元[72] 现金及债务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为人民币7867.7百万元(1077.9百万美元),短期债务总额为人民币4978.4百万元(682.0百万美元),长期债务总额为人民币38084.2百万元(5217.5百万美元)[32]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为持续经营业务取得新债务融资及再融资信贷人民币960.0百万元(131.5百万美元);全年取得人民币5734.0百万元(785.5百万美元)[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DayOne现金为人民币9930.9百万元(1360.5百万美元),债务总额为人民币10417.6百万元(1427.2百万美元)[3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744.47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736.49亿元人民币[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543.2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499.80亿元人民币[6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188.9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224.58亿元人民币[66] - 2023 - 2024年现金从73.55亿元人民币增至78.68亿元人民币[66] - 2023 - 2024年应收账款(扣除信用损失拨备)从24.93亿元人民币增至30.22亿元人民币[66] - 2023 - 2024年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即期部分从25.82亿元人民币增至43.42亿元人民币[66] - 2023 - 2024年应付可转换债券(即期)从0增至57.5万元人民币[66] - 2023 - 2024年长期借款(不包括即期部分)从230.88亿元人民币降至219.06亿元人民币[66] - 2023 - 2024年累计亏损从94.70亿元人民币降至60.44亿元人民币[66] - 2023 - 2024年少数股东权益从1.66亿元人民币降至1.30亿元人民币[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提供现金净额为1938365千元人民币,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8760538千元人民币,融资活动提供现金净额为17057337千元人民币[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期末现金及受限制现金为18139504千元人民币,持续经营业务期末现金及受限制现金为8093530千元人民币[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2.81297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2.94019亿元人民币[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69.20177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28.27863亿元人民币[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融资活动提供现金净额为168.83042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28.92824亿元人民币[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利息开支净额为2.80652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07286亿元人民币[80] 公司经营及财务指标评估相关 - 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用经调整EBITDA、经调整EBITDA率、经调整毛利和经调整毛利率评估经营业绩[49] - 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有局限性,不能取代公认会计准则指标[52] - 公司将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与最具可比性的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进行调节[53] 其他相关 - 公告中人民币金额按7.2993元人民币兑1.00美元汇率换算为美元[55] - 盈利公布所载未经审计财务资料为初步资料,或会作出潜在调整[56] - 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高性能数据中心领先开发商及运营商[57] - 公司拥有24年服务交付往绩,客户群包括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公司等[57] - 公司持有DayOne Data Centers Limited的35.6%少数股东权益[59] - 2024年加权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14.75亿股[69] - 2024年全年综合(亏损)收益为32.82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44.11亿元人民币[71] - 2024年全年归属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股东的综合(亏损)收益为33.05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44.16亿元人民币[71] - 2024年全年外币折算调整为7.47亿元人民币,而2023年为亏损1.25亿元人民币[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营开支为4.00336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2.33249亿元人民币[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营业利润为2473万元人民币,2023年亏损2.52082亿元人民币[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折旧和摊销为3.93735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51271亿元人民币[80] - 新数据中心需几年达高计费率和盈利,早期数据中心资产产生大额折旧和摊销成本[50]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总收入介乎人民币11290百万元至11590百万元,同比增加约9.4% - 12.3%;资本支出约为人民币4300百万元[41]
GDS(GDS)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9 2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9.1%,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13.9% [23] - 2024年全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5.5%,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3%;若排除2023年一次性项目和2024年BO项目转移的影响,收入和调整后EBITDA分别增长7.9%和7.7% [24] - 2024年第四季度,每平方米最低服务费(MSR)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2.3%,预计未来一年MSR将略有下降 [24] - 2024年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47.2%,2023年为48.4%,排除一次性项目后为47.8%,按正常化基础计算,EBITDA利润率持平 [24] - 2024年资本支出(CapEx)总计30亿元人民币,符合修订后的指引;2025年基本情况CapEx为25亿元人民币,加上完成152兆瓦新订单的成本23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CapEx约为43亿元人民币 [25] - 2024年全年,融资前现金流为正3.79亿美元;2025年因152兆瓦新订单增加CapEx,融资前现金流将为负,但考虑债务剥离和资产支持证券(ABS)交易的递延现金收益后,净债务不会增加 [26] - 2024年末,现金余额为79亿元人民币,净债务与上季度年化调整后EBITDA的倍数为6.8倍;预计2025年末该倍数降至略高于6倍,若将可转换债券(CB)视为已转换,该倍数约为5.5倍 [27][30][31] - 2025年全年,预计总收入在112.9 - 115.9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9.4% - 12.3%;调整后EBITDA在51.9 - 53.9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6.4% - 10.5%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毛迁入面积为7.9万平方米,均为有机增长且都在一线城市,创历史新高;迁入率在2024年第一季度回升,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13][14] - 2025年初,公司服务面积的积压订单为11万平方米,预计当年交付超过一半;2024年末利用率为74%,预计到2025年末利用率将提高到70%以上 [14] - 2024年公司新增承诺面积为4.9万平方米,与过去两年相近;2024年第四季度赢得三个新订单,均与在服务或在建的容量相关;2025年第一季度,与现有超大规模客户签订了约4万平方米(152兆瓦)的新订单,是公司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订单 [15] - 2024年,Day One完成了340兆瓦的新承诺,年末总IT功率承诺达到467兆瓦,大部分将在未来两年内可用;销售管道清晰且强劲,有信心在2025年完成超过250兆瓦的新承诺,并有望在不到三年内实现总IT功率承诺达到1吉瓦 [19][2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一线城市对人工智能推理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这种需求将达到数吉瓦 [9] - 目前一线城市的供需状况持续改善,但芯片供应情况是影响客户部署时间的关键因素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一线城市市场,优先交付积压订单,对新业务保持高度选择性,追求与库存匹配且进度较快的订单,在客户行动前按需进行短前置期的资本支出 [12] - 通过资产货币化回收资本,该模式可重复且可扩展;通过在Day One的股权创造额外价值 [13] - 公司已执行首笔资产货币化交易,将某些数据中心项目公司的100%股权出售给由一家大型中国证券公司管理的特殊目的载体(SPV),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ABS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总企业价值(EV)约为29亿元人民币,EV与EBITDA的倍数约为13倍 [27][28] - 公司正在推进公共房地产投资信托(CREIT)申请,进展快于预期 [29] - 行业内一线城市市场目前供需尚未平衡,存在许多分散的个体数据中心玩家,部分资源不适合当前人工智能需求,但也有少数大型玩家;公司将谨慎选择订单,期待价格改善 [62][63][6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人工智能竞赛正在进行,一线城市对人工智能推理的需求为公司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机遇,公司在土地和电力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8][9][10] - 虽然芯片供应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司对当前和未来几年的需求充满信心,将采取观望态度,谨慎选择新订单 [45][46] - Day One业务增长迅速,公司有信心在未来18个月内实现其成功上市,为现有股东创造更高价值 [36][37] 其他重要信息 - 2024年12月31日,Day One完成B轮股权融资,公司在Day One的股权从52.7%稀释至35.6%,Day One不再作为子公司合并报表,而是作为权益投资体处理 [21] - 从2025年第一季度起,Day One将在公司财务报表中以单行形式列示,但公司仍将继续披露其关键财务和运营信息 [2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分拆Day One并上市的计划和时间表 - 公司有明确的IPO计划,且该计划更加清晰可见,预计在未来18个月内完成Day One的上市,公司对其国际业务充满信心,相信这将是一次成功的IPO,并为现有股东创造更高价值 [36][37] 问题2: CREIT申请的进展情况及预计推出时间 - 公司在CREIT申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不被允许披露具体情况;原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目前进展可能比预期提前4 - 6个月 [39] 问题3: 当前资本支出是否基于现有订单,以及如何看待2025年的新订单获取情况;现有空置容量的情况 - 当前资本支出基于第一季度赢得的152兆瓦新订单,公司看到了很多潜在订单,但由于芯片供应情况不明朗,将采取观望态度,谨慎选择新订单;目前人工智能推理需求的增长对公司资源有利,与公司的资源布局相匹配 [43][44][49] 问题4: 公司目前的客户类型和工作负载类型,以及当前的订单交付率和合同执行时间 - 一线城市市场的需求主要由人工智能推理驱动,同时也带动了传统云部署的加速;目前从获得订单到完全利用的时间为12个月,较过去几年有所改善,且所选合同的长度比以前更长,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 [53][54][55] 问题5: 一线城市市场的供需动态、行业整体利用率和定价环境;Day One今年预计250兆瓦新承诺的订单情况、客户类型、需求类型以及芯片供应风险 - 一线城市市场刚刚起步,需求将从纯训练转向训练和推理,目前供需尚未平衡,预计6 - 12个月后将重新平衡;公司将谨慎选择订单,期待价格改善;Day One去年的订单来自不同国家、应用和工作负载,具有多样性;东南亚市场的主要部署不是人工智能,而是高性能CPU、云服务和视频应用,新的芯片政策不会影响整个东南亚的需求格局 [61][62][67][68] 问题6: ABS收益的用途,以及所发行资本的稳定资产的客户概况、利润率概况和加权平均租赁到期情况;Day One在泰国的用例,以及巴丹项目的进展和挑战 - ABS收益可用于偿还债务、去杠杆或再投资;公司选择用于ABS的资产主要有金融机构客户,而CREIT选择的种子资产有不同的客户类型,如云互联网客户;公司在泰国建设新数据中心是因为有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强劲客户需求,对泰国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有信心;巴丹项目进展顺利,已交付前两期,并将继续建设剩余阶段,预计将有更多需求 [72][73][74][75][76][77][78] 问题7: 中国国内市场中,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与成熟互联网公司在销售漏斗和兆瓦销售方面的前景 - 目前需求主要由成熟公司驱动,但随着时间推移,多行业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许多中国企业内部对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和增加收入的情绪良好 [80][81] 问题8: 未来系列发行的估值范围和收益率;中国市场的业务推进速度 - 中国约有50只CREIT上市,其中25只以商业房地产、工业、商业园区、物流等为底层资产,这些公司的股息收益率集中在5%左右,以此为参考,公司资产货币化的隐含倍数具有吸引力;新订单的交付时间为6个月,与过去几年相比有很大变化 [85][8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