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伦司(09869)
icon
搜索文档
海伦司(09869)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5 17:17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海倫司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5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9869 | 說明 |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00,000 | USD | | 0.0000000001 | USD | | 5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US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00,000 | USD | | 0.0000000001 | USD | ...
海伦司(09869.HK):酒馆行业竞争加剧 海伦司修复还需时日
格隆汇· 2025-07-16 11:08
酒馆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酒馆市场规模为1,120亿元,同比+7.7%,但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预计2025年增至1,175亿元,同比+4.9%,维持低速增长 [1] - 截至2025年3月,全国酒馆企业存量超3.8万家,同比+2.6%,较2019年增长139.6%,在需求不振背景下竞争加剧 [1] - 酒馆连锁化率仍低,大多数品牌门店数集中在5家及以下,占比57.9%,百店以上品牌占比仅5.1% [1] 海伦司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同比-37.76%,归母净亏损7,797.6万元,由盈转亏(vs去年净利1.8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01亿元,同比-65.5% [2] - 业绩下滑源于平台化转型导致直营收入下降,自2023年起大幅关停直营门店、重启加盟 [2] - 截至2025年3月19日共关停直营门店511家,"嗨啤合伙人"加盟模式扩张至424家门店,累计签约499家,特许合作门店从92家降至42家 [2] 海伦司转型进展 - 总579家门店中加盟合作门店占比超七成,正处于从直营向加盟模式切换的过渡期 [2] - 直营门店快速收缩,加盟体系尚未成熟,抗周期能力仍有待观察 [2] - 门店运营效率与产品结构仍在调整,未来能否通过多场景组合与机制优化提升单店复购与坪效是关键 [2]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5、0.06、0.09元(原预测2025年为0.21元) [2] - 合理估值水平为2025年29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1.51港元(1港元=0.9138人民币) [2]
海伦司(09869):酒馆行业竞争加剧,海伦司修复还需时日
东方证券· 2025-07-15 20: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下调至“中性”评级,2025年7月15日股价1.48港元,目标价格1.51港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酒馆行业尚未复苏,竞争激烈程度显著高于19年,连锁化进程缓慢;海伦司直营急退加盟未稳,转型阵痛仍在持续;海伦司正处于从直营向加盟模式切换的过渡期,盈利模型仍在打磨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5、0.06、0.09元,原预测2025年为0.21元,主要因直营门店快速关停、加盟占比提升,整体单店利润贡献下移 [4][11] 财务信息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209|752|575|623|702| |同比增长(%)|-22.5%|-37.8%|-23.6%|8.3%|12.8%| |营业利润(百万元)|238|50|106|126|155| |同比增长(%)|130.5%|-78.9%|110.7%|18.5%|23.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81|-78|60|79|109| |同比增长(%)|111.3%|-143.2%|177.1%|30.6%|38.2%| |每股收益(元)|0.14|-0.06|0.05|0.06|0.09| |毛利率(%)|70.2%|57.9%|45.8%|43.4%|43.2%| |净利率(%)|14.9%|-10.4%|10.5%|12.6%|15.5%| |净资产收益率(%)|9.9%|-7.0%|5.1%|6.3%|8.0%| |市盈率(倍)|9.5|(21.9)|28.5|21.8|15.8| |市净率(倍)|0.9|1.5|1.5|1.4|1.3|[6] 行业情况 - 2024年全国酒馆市场规模为1120亿元,同比+7.7%,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预计2025年增至1175亿元,同比+4.9%,维持低速增长 [10] - 至2025年3月,全国酒馆企业存量超3.8万家,同比+2.6%,较2019年增长139.6%,在需求不振背景下竞争加剧 [10] - 酒馆连锁化率仍低,大多数品牌门店数集中在5家及以下,占比57.9%;而百店以上的品牌占比仅5.1% [10] 公司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同比-37.76%,归母净亏损7797.6万元,由盈转亏,调整后净利润1.01亿元,同比-65.5%,业绩下滑源于平台化转型导致直营收入下降 [10] - 自2023年起大幅关停直营门店、重启加盟,截至2025年3月19日共关停直营门店511家,“嗨啤合伙人”加盟模式扩张至424家门店,累计签约499家,特许合作门店则从92家降至42家,总579家门店中加盟合作门店占比超七成 [10]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代码|最新价格(元)|每股收益(元)| | | |市盈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7/15|2024A|2025E|2026E|2027E|2024A|2025E|2026E|2027E| |达势股份|01405|86.63|0.42|0.98|1.72|2.76|205.53|88.78|50.35|31.41| |九毛九|09922|2.66|0.04|0.12|0.17|0.22|66.57|23.04|15.60|12.34| |古茗|01364|25.16|0.62|0.81|0.96|1.15|40.48|31.16|26.12|21.79| |百胜中国|09987|349.50|17.58|18.38|19.95|21.53|19.88|19.01|17.52|16.23| |蜜雪集团|02097|475.32|11.69|13.89|16.14|18.77|40.67|34.22|29.45|25.32| |调整后平均| | | | | | | |29.47|24.36|21.12|[12]
海伦司市值缩水9成,为何难成“酒馆界蜜雪冰城”?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18:40
海伦司经营困境分析 - 市值从2021年的302亿港元暴跌至18亿港元,跌幅超94% [2] - 2024年营收仅7.52亿元,同比大降37.8%,净亏损7797.6万元 [2] - 同店单店日均销售额从1.21万元下滑至0.95万元,降幅21.5% [4] - 自有啤酒收入暴跌70%,门店总数从782家锐减至579家 [4] - 客群中仅34%愿意带朋友前往,远低于同业68%的水平 [5] 扩张与收缩历程 - 门店数量从2018年84家猛增至2021年末782家 [3] - 2022年净亏损达16亿元,两年内关闭500多家直营店 [4] - 2023年短暂盈利1.8亿元后,2024年再现亏损 [4] - 加盟店日均销售额从7100元降至5000元,同比下降近三成 [10] 商业模式困境 - 前期加盟店投入需60万元以上,远高于蜜雪冰城21万元 [6] - 人力成本大涨72.5%达10.04亿元 [7] - 消费时段集中在晚上8点后,需极高客流量和翻台率 [7] - 高端市场被精酿酒吧占据,低端市场被便利店侵蚀 [7] - 露营酒馆、居家微醺等新场景分流传统客流 [8] 蜜雪冰城对比分析 - 2024年营收增长22.29%至248.3亿元,净利润增长41.41%至44.37亿元 [2] - 锁定三四线城市商业街区,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8] - 通过2元冰淇淋爆品引流,带动6-9元高利润产品 [9] - 精简产品提升供应链效率,后端盈利模式成熟 [9] 转型尝试与挑战 - 2023年推出"嗨啤合伙人"加盟计划,门店增至424家 [10] - 加盟政策调整为原材料加价模式,延长回本周期 [10] - 社区店模式发展9个月未在财报体现 [10] - 酒水渠道面临1919、盒马等强大竞争对手 [10] 行业本质洞察 - 酒吧生意核心在于酒以外的内容如音乐、氛围、社交 [11] - 低价策略在社交空间场景可能削弱核心价值 [11] - Z世代社交方式多元化,传统小酒馆替代性增强 [11] - 特色小酒馆如"大冰的小屋"凭借IP文化站稳细分市场 [11]
新酒饮洗牌:海伦司营收三连降,新型散酒铺扩加盟;专家称需挖掘消费需求
搜狐财经· 2025-04-23 10:14
行业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国酒馆市场规模达1120亿元,同比增长7.7%,但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2] - 截至2025年3月全国酒馆企业存量超3.8万家,较2019年增长139.6%[2] - 行业结构性调整加速洗牌,呈现"10元小酒馆"模式衰退与"社区散酒新生态"崛起的分化态势[2][11] 海伦司经营现状 - 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收入从12.1亿元降至7.5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0.78亿元[8] - 门店总数从479家增至560家,直营酒馆从255家腰斩至112家,加盟店从132家增至406家[8] - 加盟店单店日均销售额5000元(同比下滑30%),低于直营店的7000元[9] - 三线及以下城市单店日均销售额同比减少10%至6700元,创六年新低[9] - 股价较上市高点下跌93%至1.65港元/股,被移出恒生综合指数和港股通名单[10][11] 新兴散酒铺模式 - 唐三两打酒铺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主打"社区散酒新生态"[11] - 已落地30余家门店,单店投入约20万元,毛利率超50%,预估8-12个月回本[12] - 斑马侠散酒铺全国门店近100家,单店投资13-20万元,回本周期4-6个月[14] - 散酒铺模式投资门槛低于海伦司40万元加盟费,毛利率普遍达50%-60%[14] 行业趋势分析 - 消费需求从场景溢价转向性价比,价格敏感度提高[11][13] - 赛道从注重场景体验向产品性价比和购买便捷性转变[15] - 轻模型(30平米门店)、消费者培育和私域流量成为新盈利方向[15] - 行业本质从"酒的生意"转变为"人的场景",依赖经营者而非资本或模式[15]
海伦司(0986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21: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8年1月16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代号香港为9869,新加坡为HLS[2] - 公司于2021年9月10日在香港主板上市,于2024年7月19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作第二上市[7][9] - 公司于2018年1月16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1年9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4年7月19日在新交所上市[125]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9] 股权相关信息 - 超额配股权限定可配發及發行最多20,197,500股额外股份,占全球发售初步提呈发售之股份15%[7] - 首次公开发售后限制性股份单位计划于2021年3月31日批准及采纳,并于2022年1月16日及2025年4月8日修订[9] - 2025年4月8日,董事会决定将首次公开发售后限制性股份单位计划项下可能授出的奖励最高总数由57,651,628股股份增加至77,651,628股股份[108] - 2021年6月7日,公司向TSLZ Holding Limited發行47,652,017股股份[158] - 經修訂,所有首次公開發售後限制性股份單位涉及的股份最大總數由47,652,017股增加至77,651,628股,相當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已發行股本的約6.14%[158] - 報告期初及期末,可供授出之獎勵數目均為4,661,257[158] - 首次公開發售後限制性股份單位計劃於2021年3月31日採納,有效期十年,剩餘期限約為五年十一個月[156][161] - 「僱員」範圍包括本集團任何成員公司的任何僱員、董事或高級人員,「合資格人士」範圍包括顧問或諮詢人[160] - 首次公開發售後限制性股份單位計劃由董事會或諮詢委員會管理,董事會有權解釋規則及條款[16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2年1月16日、7月6日及10月31日分别授出6,725,619股、12,469,015股及33,801,834股首次公开发售后限制性股份单位,除6,097个失效外,其余52,990,371个归属[1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授出首次公开发售后限制性股份单位[166]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徐炳忠先生、蔡文君女士、余臻女士、贺大庆先生[1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李东先生、王仁荣先生、黄向明先生[10]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李东先生,成员包括王仁荣先生、黄向明先生[10] - 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为王仁荣先生,成员包括李东先生、徐炳忠先生[10] - 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徐炳忠先生,成员包括李东先生、王仁荣先生[10] - 徐炳忠51岁,2018年1月16日首次获委任为董事,负责制定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及业务计划[110] - 蔡文君36岁,2025年1月9日获委任为公司采购总监,在餐饮服务行业及运营管理方面拥有逾12年经验[110][111] - 余臻32岁,2021年10月加入集团,负责集团的资本运作及财务管理工作[111] - 贺大庆41岁,2020年8月加入集团,现任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深圳海伦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运营首席执行官[112] - 李东49岁,2021年3月24日首次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公共会计、投资银行及企业融资拥有逾23年管理经验[114][115] - 李东自2018年3月起担任格林酒店集团独立董事,自2023年3月起担任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3年4月起担任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王仁荣58岁,2021年3月24日首次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战略投资、并购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116][117] - 王仁荣自2003年11月起在啤酒行业拥有近19年的服务经验[117] - 公司高级管理层包括徐炳忠、贺大庆、蔡文君、余臻等[122][1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752,206千元,较2023年的1,208,613千元下降[14][17][20]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76,567千元,2023年利润为151,964千元[14][1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77,976千元,2023年利润为180,500千元[14][17][18][19]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100,555千元,2023年为291,088千元[14][17][18][19][20] - 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1208600000元减少37.8%至2024年的752200000元[40] - 其他收入由2023年的9000000元减少至2024年的1000000元[46] - 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于2024年为316300000元,较2023年的359800000元减少12.1%[47] - 雇员福利及人力服务开支由2023年的298800000元减少41.9%至2024年的173700000元[48] - 使用权资产折旧从2023年的1.102亿元减少44.8%至2024年的6080万元[4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从2023年的8940万元减少28.9%至2024年的6360万元[50] - 2024年投资物业折旧为190万元,2023年无此项[51] - 短期租赁及其他相关费用从2023年的4320万元减少46.1%至2024年的2330万元[52] - 公用设备开支从2023年的3480万元减少44.3%至2024年的1940万元[53] - 2024年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的减值亏损从2023年的1130万元增加至8580万元[59]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和投资物业分别确认减值约5001.5万元及946.6万元[62] - 财务收入从2023年的6860万元减少29.4%至2024年的4840万元[67] - 财务费用从2023年的2780万元减少59.7%至2024年的1120万元[68]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7660万元,2023年为盈利1.52亿元[71] - 2024年期内亏损77,976千元,2023年期内利润180,500千元;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100,555千元,2023年为291,088千元[7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3年12月31日的423.4百万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217.9百万元[76] - 无形资产在2023年12月31日为58,000元,2024年12月31日为41,000元[77] - 使用權資產从2023年12月31日的182.8百万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95.7百万元[78] - 投资物业在2024年12月31日为33.0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无[79]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20.2百万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1百万元,存货周转天数从28.5天降至23.3天[83] - 预付款、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135.1百万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约99.2百万元[84]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47.9百万元减少40.7%至2024年的28.4百万元[85] - 现金及银行结馀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78.9百万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806.4百万元[86] - 租赁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255.7百万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145.4百万元[8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和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馀分别为人民币12.789亿元及人民币8.064亿元[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任何银行借款[9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任何资本承担[94] - 公司总资本开支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640万元减少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20万元[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雇员福利及人力服务成本总额为人民币1.737亿元[10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2,114百万元[171] - 公司2021年9月10日上市,首次公开发售筹集所得款项净额及超额配股权行使后约为2,980.1百万港元,报告期末未动用余额约为486.5百万港元[172] - 用于开设新酒馆及扩张计划的所得款项净额占比70.0%,金额2,086.1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已动用1,599.6百万港元,拟于2027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未动用部分[173] - 用于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的所得款项净额占比10.0%,金额298.0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已动用298.0百万港元[173] - 用于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及技术研发的所得款项净额占比5.0%,金额149.0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已动用149.0百万港元[173] - 用于增强品牌意识的所得款项净额占比5.0%,金额149.0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已动用149.0百万港元[173] - 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的所得款项净额占比10.0%,金额298.0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已动用298.0百万港元[173] - 紧随全球发售完成且超额配股权获悉数行使后,公司最低公众持股量约为20.7320%[17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特许经营业务收入195百万元,较2023年的105百万元增长85.7%[20] - 2024年门店层面贡献毛收益率69%,与2023年基本持平[20] - 2024年自有酒饮毛收益率由2023年的75.7%增长至76.6%[20] - 2024年高毛利的饮料化酒饮在自有酒饮的收入占比由2023年的79.8%提升至82.4%[20] - 2024年末酒馆门店总数由2023年末的479家增长至560家,截至2025年3月19日增长至579家[21] - 截至2025年3月19日,“嗨啤合伙人”门店累计签约499家,已开业424家,覆盖257个城市[23] - 截至2025年3月19日、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12月31日,酒馆总数分别为579家、560家和479家[24] - 2024年单个直营及特许合作酒馆日均销售额整体为7000元,较2023年的7300元有所下降;单个「嗨啤合夥人」酒馆日均销售额整体为5000元,较2023年的7100元下降[26] - 2024年同店数量为154家,同店销售额为527533600元,较2023年的670039400元下降21.3%;同店日均销售额为1463000元,较2023年下降21.5%;同店单店日均销售额为9500元,较2023年下降21.5%[30] - 2024年所有Helen's自有酒饮贡献毛收益为213561000元,贡献毛收益率为76.6%;所有第三方品牌酒饮贡献毛收益为78367000元,贡献毛收益率为51.2%[36] - 2024年来自直营酒馆的收入为557513000元,占总收入74.1%;特许经营业务的收入为194693000元,占总收入25.9%[42] - 来自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的收入均占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的5.0%以下[184] - 公司五大供应商及最大供应商应占采购额分别占公司总采购额的26.4%及8.7%[185] 股息相关信息 - 董事会建议从公司股份溢价账派发现金末期股息,每股0.1146元人民币(2023年:0.3153元人民币)[128] - 建议派息须经2025年5月14日股东大会批准,若获批将于2025年5月28日或前后派付[128] - 为确定香港股东和新加坡股东获末期股息资格,股份转移最迟到2025年5月19日下午4:30(香港时间
两年关掉500多家直营店,海伦司转型加盟这步棋是否奏效
新京报· 2025-04-12 10:3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7.52亿元,同比下滑37.8%,连续第三年下滑 [1][2]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亏损0.78亿元,上年盈利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65.29% [2] - 同店销售额从2023年6.7亿元降至2024年5.28亿元,同比下滑21.3%,同店日均销售额从186万元降至146万元,下滑21.5% [4] 门店调整与转型 - 2023年至2025年3月关闭直营门店511家,直营店从255家减至113家 [2] - 加盟店"嗨啤合伙人"模式自2023年6月启动,截至2025年3月已开业424家,累计签约499家 [2] - 特许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1.05亿元增长85.7%至2024年1.95亿元,但单店日均销售额从7100元降至5000元,下滑近三成 [1][3] 单店运营效率 - 直营及特许合作酒馆单店日均销售额从7300元降至7000元,嗨啤合伙人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近三成 [3] - 同店单店日均销售额从1.2万元降至9500元,同比减少21.5% [4] - 租赁负债从2023年底2.56亿元降至2024年底1.45亿元,反映成本压力减轻 [6] 商业模式与市场挑战 - 低价策略(小啤酒≤10元)未有效提升盈利,被指产品性价比不足,小吃种类少,服务与环境评价较低 [5][7] - 行业竞争加剧,低成本社交场所(如密室逃脱、剧本杀)分流客群,小酒馆可替代性增强 [8] - 专家认为商业模式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适配当前消费趋势,尝试性消费难以转化为长期习惯 [7][8] 历史发展与战略转折 - 2018-2020年直营店从84家增至337家,复合年增长率100.3%,营收从1.1亿元飙升至2021年18亿元 [6] - 2022年起业绩转折,营收从近16亿元降至2024年7.52亿元,2021-2022年累计亏损超18亿元 [6] - 2023年扭亏后2024年再陷亏损,转型加盟模式被视作被动自救,可持续性存疑 [7]
海伦司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分散下沉战略受挫 加盟商盈利困局难解
新浪证券· 2025-04-09 12:07
文章核心观点 - 海伦司业绩疲软、股价走低,专攻下沉市场、全面开放加盟的战略转型失灵 [1][2] 分组1:业绩与股价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收7.52亿元,同比减少37.8%,经调整净利润1.01亿元,较2023年骤降65.5%,剔除部分项目后经营亏损约7797.60万元,而2023年为盈利1.81亿元 [1] - 自2021年上市以来近三年收入连续下滑,目前总规模低于2020年的8.18亿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累计17.29亿元,约为上市前净利润总和的10.87倍 [1] - 公司股价由最高点20.61港元/股跌至最低点1.21港元/股,上市876个交易日约一半时间下跌,最新市值20.25亿港元,较IPO首日蒸发93.3%,2025年开年三个月市值降幅近四成 [1] - 海外二次上市未能有效改善流动性,截至发稿日,在新交所日均成交量3.16万股、日均成交额152.12万新加坡元,区间日均换手率趋近于零 [1] 分组2:下沉市场战略情况 - 2022 - 2023年公司在一二线城市净减少门店291家,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占比从30%提升至52.6%,2024年一线及二线城市门店净减少43家,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增长48.8% [2] - 2024年六成以上新开门店由三线及以下城市贡献,闭店率仅为二线及以上城市一半,新进入70个城市中90%以上为四五线城市,超50%位于西北、华北地区,门店最多前十大城市数量占比从34%降至25% [4] - 2024年一线城市直营单店日均销售额约8300元,同比增长10.7%;二线城市单店日均销售额7000元与2023年持平;三线及以下城市单店日均销售额同比减少9.5%至6700元,创近六年新低 [4] - 下沉市场居民夜间社交需求弱,目标客群规模有限,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注重综合体验和性价比,倾向本地个体精酿吧或餐吧,而海伦司餐食和酒饮结构单一 [7] - 海伦司自有产品贴牌生产,中央集采供应链无法适应下沉市场分散布局,低线城市核心商圈稀缺,品牌议价能力不足,经营成本难摊薄 [7] 分组3:加盟业务情况 - 2023年开放加盟后,直营门店从653家减至255家,2024年进一步“腰斩”,直营酒馆收入较2023年骤降54.2%,加盟门店数量升至406家,但特许经营业务收入仅1.95亿元,占总营收25.9% [8] - 2024年加盟店单店日均销售额5000元,同比降幅近30个百分点,比2018年的7200元少;截至2025年3月19日,“嗨啤合伙人”酒馆较2024年末净新增18家,拓店速度远低于2024年 [8] - 海伦司多次降低加盟资金门槛,包括推出小面积店型、取消毛利抽成、降低软装费用标准、转变采购模式、可分期支付品牌合作费等 [10][11] - 结合经营数据和单店模型推算,门店经营毛利率约69%,扣除成本后利润率约14% - 16%,2024年优品店和臻品店回本周期约3.8 - 3.9年,较2023年增长30%,精品店回本时长从2.3年延长至2.5年 [13] - 以海伦司为代表的高性价比小酒馆客户黄金消费周期1 - 3年,门店平均存续时间不超过3年,很多加盟商可能闭店还未收回成本 [13] - 公司推出新店模型“社区空间”,预计新增400家加盟店,门店总量重回800 - 900家,但2024年开店目标仅完成五分之一,年报中“社区空间”消失 [14]
“10元小酒馆”神话崩塌,海伦司崩盘 | 酒业内参
新浪财经· 2025-04-09 08:4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总收入从2023年的12.09亿元大幅下滑37.8%至7.52亿元 [2] - 直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1.03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5.58亿元,同比跌幅约50% [2] - 特许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05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95亿元,同比增长约85%,收入占比从8.7%提升至25.9% [2] - 2024年净亏损达7797.6万元,而2023年为1.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3] - 经调整净利润为1.006亿元,较2023年的2.91亿元骤减65.46% [3] 门店运营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19日,全球门店总数达到579家,覆盖中国274个城市 [3] - 直营酒馆、特许合作酒馆分别为113家、42家,较2023年底分别收缩142家和50家 [3] - "嗨啤合伙人"酒馆门店数为424家,较2023年底增加292家 [3] - 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减少21.3%,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减少21.5% [3] - "嗨啤合伙人"加盟店的日均销售额仅为5000元,远低于直营酒馆和特许合作酒馆的7000元 [5] 市场与战略挑战 - 2024年酒类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4%,消费市场表现疲软 [5] - 下沉市场门店数量从252家增加至375家,但客单价普遍较低,单店效益难以提升 [6] - 产品品类单一,客单价低,复购率不高 [6] - 新加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0.385新加坡元(约2.24港元),但随后下跌至0.365新加坡元(约2.12港元),首日成交额仅1282新加坡元 [7] - 截至2025年3月19日,内地以外地区的门店数量仅比2023年增加了2家 [8] 资本市场表现 - 上市首日收盘市值超过300亿港元,截至2025年4月8日收盘,市值仅20亿港元,较上市初期高点缩水超过90% [7] - 2024年2月被剔除出恒生综合指数,3月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 [7] - 2024年7月以介绍上市方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完成第二上市 [7]
蜜雪冰城高增长VS海伦司市值暴跌90%!营收、利润双崩盘,小酒馆神话破灭
金融界· 2025-04-08 19:39
蜜雪冰城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市后股价从256港元最高飙升至471 80港元 涨幅达84 3% [1]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22 29%至248 3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41 41%至44 37亿元 [1] 海伦司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7 52亿元 同比下滑37 8% 其中酒饮收入缩水超54% 第三方产品收入下降32 3%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0 78亿元 近五年仅2020年盈利0 70亿元和2023年盈利1 81亿元 [3] - 毛利率57 94% 同比下降12 29个百分点 净利率从14 93%降至-10 37% [6] 海伦司门店扩张策略 - 2024年新增81家门店 总数达579家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激增至66 96% [5] - 嗨啤合伙人计划新增274家合伙门店 总数达406家 贡献特许收入1 95亿元 同比增长85 7% [5] - 直营和特许门店日均销售额7000元 同比下降300元 合伙门店主力店型日均销售额降幅8 16%-29 41% [5] 行业竞争格局 - 小酒馆赛道竞争加剧 传统酒企加速布局线下 独立酒馆和音乐酒馆等特色业态分流客源 [7] - 低端市场受便利店调酒冲击 高端市场受精酿酒吧挤压 10元小酒性价比优势模糊 [7] - 露营酒馆和居家微醺等新消费场景兴起 对传统门店模式形成分流 [7]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2021年上市首日市值251 48亿元 2023年暴跌约77% 2024年市值仅18 05亿元 [7][8] - 港股券商目标价从31 88港元下调至2 60港元 2024年4月7日股价报1 50港元 [8] - 2024年3月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 反映投资者对商业模式信心动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