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600884)

搜索文档
“反内卷”行情再度活跃,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75)跟踪指数强势收涨近3%,成分股华友钴业领涨
新浪财经· 2025-07-24 17:37
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今日电池级碳酸锂(早盘)价格较上日下跌500元,均价报70150元/吨。碳 酸锂价格持续回落,对新能源车产业链中下游形成利好,有助于缓解整车企业成本压力,提升终端市场 竞争力。 截至2025年7月24日收盘,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980032)强势上涨2.65%,成分股华友钴业(603799)上 涨9.44%,赣锋锂业(002460)上涨8.00%,天华新能(300390)上涨7.09%,厦门钨业(600549),杉杉股份 (600884)等个股跟涨。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75)大幅拉升,市场交投活跃,备受资金关注。 东方证券指出,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应用之前,大幅降低电解液用量的半/准固态电池是提升能量密 度与安全性能的有效技术方案。从需求角度而言,充电宝召回事件的发生引发公众对于电池安全问题的 广泛关注,动力电池新国标将"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电池安全风险容忍度边际大幅降低; 而对于3C、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场景而言,轻薄化设计、长航时飞行及高强度持续作业均对电池能 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与上述性能诉求的适配性,半固态电池正不断拓展商业化应用场景,并已取 得订单突 ...
锂电 “半年报”公布,拐点显现?
高工锂电· 2025-07-22 18:18
锂电行业上半年表现 - 头部电池厂商效益提升、中游材料出现拐点、上游锂矿继续承压 [1] - 上半年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697.3GWh 同比增长60.4% 累计销量659.0GWh 同比增长63.3% 其中动力电池销量485.5GWh 占比73.7% 同比增长51.6% [2]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3] -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其中乘用车出口101.1万辆 同比增长71.3% [3] - 欧洲市场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6% 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分别增长26%和27% [3] 供需与库存情况 - 锂电行业在下游汽车带动下倾向供需边际改善 [4] - 6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1.42 环比上升2.9% 同比上升1.4% [5] - 电池上半年自身库存偏高 "双重库存"压力或导致下半年现金流和利润压力加大 [5] 头部电池厂商表现 - 宁德时代上半年装车量128.6GWh 占比43.05% [6] - 预计宁德时代第二季收入1047亿元 纯利156亿元 增混电池单位毛利率预计150元/千瓦时 较首季147元/千瓦时提升 [6]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超30% 一季度净利润91.55亿元 同比翻番 [6] - 中创新航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超6GWh 同比增长280% 去年毛利率15.9% 比2023年提升2.9个百分点 [7] 中游材料企业表现 - 杉杉股份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6-2.4亿元 同比增长810.41%-1265.61% 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业务预计净利润3.5-4.5亿元 [9] - 上半年中国人造负极材料总产量101万吨 杉杉股份出货量21万吨 占比20%以上 [9] - 中科电气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235%-335% [10] - 诺德股份上半年订单量上升 全资孙公司签署4.5万吨铜箔产品保供框架协议 [10] - 龙蟠科技预计半年度净利润亏损7943.02-9830.03万元 [11] - 华友钴业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28亿元 同比增长55.62%-67.59% [11] - 厦门钨业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191.78亿元 同比增长11.75% 归母净利润9.72亿元 同比下降4.41% [11] 上游锂矿企业表现 - 盛新锂能预计上半年亏损7.2-8.5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1.87亿元 [13] - 永杉锂业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16-1.73亿元 [13] - 赣锋锂业预计上半年亏损3-5.5亿元 [13] - 天齐锂业上半年净利润0-1.55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13] - 藏格矿业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5-19.0亿元 同比增幅34.93%-46.49% 锂盐产品毛利率保持在45%以上 [13]
【行业深度】一文洞察2025年中国人造石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22 10:17
行业概述 - 人造石墨广义上指通过有机碳化再经石墨化高温处理得到的石墨材料,狭义上指以杂质含量较低的炭质原料为骨料、煤沥青为粘结剂制成的块状固体材料 [3] - 与天然石墨相比,人造石墨在循环性能(>1500次)、高温性能、电解液匹配性等方面优势显著,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中高端消费锂电等领域 [3][5] - 天然石墨理论容量为340-370 mAh/g,人造石墨为310-360 mAh/g,但后者倍率性能更优,适用于锂离子快速扩散场景 [5] 市场规模与驱动因素 - 2024年中国人造石墨市场规模达438亿元,同比增长6.83%,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占比87%)是主要增长动力 [2] - 2024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其中人造石墨占比达87%,高端制造业(如航空航天、半导体)需求推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型 [2] 技术特性对比 - 人造石墨原料来源广泛(石油焦、针状焦等),成本较高但循环性能(>1500次)显著优于天然石墨(>1000次) [5] - 高温性能方面,人造石墨与电解液兼容性好,而天然石墨兼容性差且不可逆容量高 [5] - 应用领域分化明显:天然石墨主要用于一般消费电池,人造石墨集中于动力电池及中高端锂电 [5] 发展历程 -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为起步阶段,中国引进技术主要用于冶金和电解铝工业 [6] - 20世纪70年代产业化阶段,高功率石墨电极技术突破推动导电性提升,但产能集中在中低端产品 [6] - 2002-2010年快速发展期,贝特瑞打破日本垄断实现天然石墨国产化,杉杉股份成为人造石墨龙头 [7] - 2010-2020年结构调整期,政策推动产业整合(如《石墨行业准入条件》),技术向核石墨等高纯领域拓展 [7] - 2020年后爆发增长期,新能源汽车需求驱动连续石墨化技术突破,解决百年高温生产难题 [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涵盖针状焦、石油焦等原材料及破碎机、艾奇逊炉等设备 [9]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包括动力电池(占比87%)、储能、钢铁、半导体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2][9] 主要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贝特瑞(835185)、方大炭素(600516)、紫宸科技(603659)、杉杉股份(600884) [2] - 产业链相关企业涉及宝泰隆、中石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覆盖原材料供应至终端应用全环节 [2]
7月21日早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7-21 08:29
能源与基建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将建设5座梯级电站 总投资约1 2万亿元 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 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1] 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 工信部提出加快发展生物制造 低空产业 推动人形机器人 元宇宙 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2] - 工信部将实施新一轮钢铁 有色金属 石化 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近期陆续发布具体方案 [2] - 工信部近期将印发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提升优质供给能力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3] - 发改委研究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防止低效重复建设或低端恶性竞争 规范低空产业园区发展 [4] 贸易与监管 -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进口阳极级石墨征收93 5%初步反倾销税 外交部回应希望美方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5]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 美团 京东 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参与竞争 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6] - 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推进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严防战略矿产及相关技术非法外流 [7] - 三部委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 部署规范竞争秩序 加强监督检查 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8] 行业自律与竞争 - 中央指导组强调汽车企业要依法合规理性竞争 行业协会需引导自律 联合抵制非理性竞争 [9] - 中钢协提出研究建立钢铁产能治理新机制 防范产能过剩风险 破除"内卷式"竞争 [10] 企业动态与资本市场 - 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 实控人王兴兴合计控制公司34 7630%股权 [11] - 各省茅台酒经销商联谊会拟成立公司开发文创茅台酒 经销商可自愿入股 按每吨30万元计入股额度 [12] - 东方财富股东沈友根拟询价转让1%股份 与实控人其实系父子关系 [15] - 诺泰生物7月22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诺泰" [16] - 亚钾国际董事长郭柏春 天娱数科董事郭柏春均因涉嫌挪用公款 滥用职权罪被刑事拘留 [17]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18] - 长鸿高科拟购买广西长科100%股权 股票7月21日复牌 [18] - 芯联集成拟58 97亿元购买芯联越州72 33%股权 [18] - 熙菱信息实控人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股票停牌 [18] 业绩与财务 - 1551家A股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26只个股净利同比预增上限超1000% [14] -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63 37亿元 同比下降10 22% [19] - 红宝丽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拟合计减持不超2%股份 [20] 资本市场与投资 - 威孚高科拟转换B股上市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 [21] - 美邦股份股票异常波动期间美平咨询 郝新新存在减持公司股票情形 [22] - 启迪设计联合体预中标8 6亿元河南空港智算中心项目 [2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周累计上涨3 93% 多只中国ETF创3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24] 金融与创新 - 美国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 稳定币监管立法进入实施阶段 [25]
弗迪电池45GWh项目提速;国轩高科供货奇瑞;松下30GWh项目投产;杉杉股份业绩暴涨;新增限制出口5项提炼锂技术;珠海冠宇胜诉
起点锂电· 2025-07-20 19:05
电池产能扩张 - 绍兴弗迪电池年产15GWh锂电池项目获批 总投资60亿元 选址浙江绍兴嵊州市 母公司为比亚迪[2] - 松下堪萨斯州30GWh动力电池工厂开业 生产21700电池 效率比内华达工厂高20% 计划未来电池容量提升5%[4][5] - 安徽世豪新能源年产2GWh锂离子电池项目进入环评审批阶段 拟建1亿只电池产能[9] - 江西比沃新能源4GWh锂电池项目获批 包含动力电池及消费电子电池产能[10][11] 产业链合作 - 国轩高科与奇瑞合作供应混动电池系统 奇瑞风云A9L车型上市24小时订单超5万辆[3] - 天赐材料与楚能新能源签订55万吨电解液供应协议 合作期至2030年底[6][7] - SK On与韩国L&F签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备忘录 瞄准北美储能市场[24][25][26] - 宁德时代与新加坡Vanda RE签订2.2GWh储能电池供应协议[13][14] 技术研发进展 - 瑞能股份交付固态电池专用化成分容产线设备 包括化成/分容/OCV系统等[28] - 华自科技研发全固态电池高压夹具样机 预计Q4完成[29] - 海目星布局氧化物与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收购瑞士Leister激光焊接业务[30][31] - 江铜硅瀛启动年产1000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 一期500吨产能[21] - 浙江苍海禾能投资2亿元建设木质素基硅碳负极材料项目[22][23]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国新增限制出口5项锂提炼技术及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17] - 美国对中国石墨产品征收160%关税 93.5%反倾销税叠加原有税率[19][20] - 重庆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方案 目标2027年建成西部领先回收基地[33] - 安徽六安5万吨退役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获批[34] - 黑龙江鹤岗6000吨/年废旧锂电池处理项目进入环评阶段[35] 企业动态 - 杉杉股份2025H1净利润预增810%-1265% 达1.6-2.4亿元[18] - 珠海冠宇在ATL专利诉讼中终审胜诉[15] - 万润新能终止武汉50亿元锂电材料研发基地项目[12] - 吉利汽车171.99亿元全资收购极氪 创年内新能源领域最大并购案[41] - 宝马在南京设立全球第六大IT研发中心 亚洲最大基地[37][38] 产品与市场 - 蔚来换电突破8000万次 日均9.7万次 为用户节省209亿元补能费用[39] - 特斯拉六座Model Y L车型通过工信部公告 轴距3040mm 双电机功率340kW[40] - 宁德时代与T3出行合作开发Robotaxi 基于磐石滑板底盘技术[42][43] - 日产计划2027年前关闭追滨工厂 产能转移至九州工厂[44]
鑫椤锂电一周观察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6.2%
鑫椤锂电· 2025-07-18 15:57
行业热点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6.2%,锂电池增长达53.3% [1] - 上半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60% [1] - "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12.7% [1] 公司动态 - SK On美国电池工厂12条生产线全面投产,日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三倍 [2] - 杉杉股份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810.41%-1265.61% [3] - 天齐锂业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至0-1.55亿元 [4] 锂电材料市场 碳酸锂 - 本周价格上涨0.3万元/吨,受宏观和情绪面拉动 [6] - 锂矿价格从600美元/吨涨至700美元/吨,港口库存环比下降10万吨 [7]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6.55-6.65万元/吨,工业级6.3-6.4万元/吨 [8] 三元材料 - 价格小幅走弱,5系单晶型12.1-12.7万元/吨,8系811型14.1-14.7万元/吨 [8][9] - 7月份生产放缓,供应变化不大 [8] 磷酸铁锂 - 出口情况较好,头部企业开发海外客户并计划欧洲建厂 [9] - SK On与L&F签署北美市场供应谅解备忘录 [9] - 动力型价格2.99-3.1万元/吨,储能型2.86-2.946万元/吨 [11] 负极材料 - 头部企业为抢市场份额降价,中小企业压力大 [11] - 天然石墨高端产品5-6.5万元/吨,人造石墨高端3.2-6.5万元/吨 [14] 隔膜 - 市场平稳,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13] - 基膜9μm湿法0.55-0.825元/平方米,16μm干法0.35-0.5元/平方米 [16] 电解液 - 价格继续下行,二梯队企业以价换量 [16] - 六氟磷酸锂电解液4.8-5.05万元/吨,动力三元电解液1.95-2.36万元/吨 [17] 下游需求 - 头部企业三季度生产计划60GWh/月以上 [18] - 方形三元动力电芯0.38-0.45元/Wh,磷酸铁锂电芯0.26-0.355元/Wh [19] - 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售7.9万台同比增186%,轻卡7.3万台同比增100% [1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项目并网21.79GW/51.20GWh,同比增长46% [20]
奥莱“学霸”卷调改:百联、杉杉、比斯特争抢首店
36氪· 2025-07-17 10:22
业态和品牌调整 - 奥特莱斯行业正从"以大取胜"转向"以质取胜",通过提升"首店浓度指标"增强竞争力 [1][2] - 头部运营商如百联、砂之船、杉杉等2024年加速品牌焕新:上海青浦百联奥莱2024年前5个月引入新店14家,武汉百联全年新开20家,砂之船重庆项目新开10数家 [1][2] - 奢侈品仍是奥莱核心业态,主流奢牌持续补位:上海青浦百联引入Valentino、Thom Browne,郑州杉杉中牟店引进MaxMara outlet中原首店,乌鲁木齐杉杉抢下COACH全疆首家全品类店 [3][16] 运动户外与服装升级 - 运动户外业态引入"超头"和"中产三宝"品牌:苏州比斯特购物村新增萨洛蒙、snowpeak等,上海青浦百联引入CHUMS、BURTON等小众户外品牌 [6][15] - 设计师品牌成新增长点:上海青浦百联、砂之船重庆项目引入多风格设计师品牌,比斯特购物村引进UNDEDEATED等潮牌 [7][8] - "新奇特"品牌通过空间调性提升体验感,弱化传统折扣场形象 [8] 餐饮业态扩容 - 全国226座奥莱项目共3906家餐饮门店,头部项目餐饮数量显著增长:苏州昆山花桥中骏世界城86家、砂之船长沙奥莱75家、济南首创奥莱71家 [10][12] - 快餐类占主导但品质餐饮逐步渗透:米饭快餐(米村拌饭等)门店达10-30家,正餐品牌如海底捞、太二酸菜鱼开出10-20家奥莱店,喜茶等茶饮品牌加速布局 [14] 首店经济战略 - 首店争夺成核心KPI:上海青浦百联2024年引入攀山鼠、COMME MOI等全国奥莱首店,郑州杉杉中牟店引进100多家品牌旗舰店及Tory Burch河南首店 [15][16] - 高能级首店向奥莱渗透:苏州比斯特购物村拿下三宅一生华东奥莱首店、CELINE江苏奥莱首店,深圳杉杉引入WE11DONE等华南奥莱首店 [15][16] 空间与硬件改造 - 7个标杆项目启动扩建:上海青浦百联二期扩建3万㎡(2026年开业),苏州比斯特三期拟增50家精品店,郑州杉杉中牟店三期扩建瞄准文商旅综合体 [22][23][26] - 存量项目精细化改造:昆明王府井奥莱滇池小镇重塑空间质感,郑州杉杉中牟店升级70%店面并新增美食街区,上海青浦百联B区景观升级 [29][30] - 扩建项目强化定位互补:上海青浦百联二期联动文旅资源打造微度假属性,苏州比斯特三期引入全球首个贵宾室巩固奢华定位 [24][26] 行业趋势与竞争逻辑 - 四大浓度指标(户外运动、"新奇特"、餐饮、首店)成为差异化关键,行业从"折扣工厂"转向"情绪价值运营" [20][32] - 2024年全国251个奥莱项目总销售额约2390亿元,同比增长4%,头部项目如上海青浦百联、苏州比斯特销售表现强劲 [26] - 新开项目体量扩大:2022-2024年新开76个奥莱中34个超10万㎡,2025年后砂之船乌鲁木齐超级奥莱(18万㎡)等大型项目将持续入市 [26][28]
研判2025!中国人造石墨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进出口分析:产业链整合深化,高端制造业需求推动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型[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24
行业概述 - 人造石墨广义上指通过有机碳化再经石墨化高温处理得到的石墨材料,狭义上指以炭质原料为骨料、煤沥青为粘结剂制成的块状固体材料 [2] - 与天然石墨相比,人造石墨在循环性能(>1500次)、高温性能、电解液匹配性(首效高)等方面优势显著,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中高端消费锂电等领域 [2][4] - 天然石墨理论容量340-370mAh/g,人造石墨310-360mAh/g,但后者倍率性能更优,适用于锂离子快速扩散 [4]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人造石墨市场规模达438亿元,同比增长6.83%,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是主要驱动力 [1][11] - 2024年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人造石墨占比87% [1][11] - 2025年1-5月人造石墨进口量0.89万吨(+61.58%),进口额3.29亿元(-19.11%),出口量22.57万吨(-7.22%),出口额22.41亿元(-24%) [13] 进出口分析 - 进口主要来源国:日本(8568万元,占比26.08%)、瑞士(7822万元,+32.1%)、美国(5598万元) [15] - 出口主要去向国:美国(4.87亿元,占比21.73%)、波兰(3.16亿元)、匈牙利(3亿元,-53.63%) [15] 竞争格局 - 行业呈"一超多强"格局,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为龙头企业 [17] - 贝特瑞2024年人造石墨出货量34.5万吨全球第一,客户包括宁德时代、LG化学等 [19] - 杉杉股份2023年人造石墨出货量近30万吨,全球市占率第一,国内布局70万吨产能 [21] 技术趋势 - 连续石墨化技术商业化,能耗降低40%,璞泰来、中科电气等已应用 [23] - 硅基负极实验室比容量达420mAh/g,预计2028年产业化 [23] - 贝特瑞掌握硅碳复合材料技术,杉杉股份突破二次造粒工艺提升压实密度 [17][23] 产业链布局 - 上游原材料:针状焦、石油焦、煤沥青,设备包括艾奇逊炉、连续式炉等 [9] - 下游应用:动力电池(占比87%)、储能、航空航天、半导体等 [10][11] - 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璞泰来石墨化自供比例超80% [24][25] 企业动态 - 贝特瑞2024年营收142.37亿元(-43.32%),毛利率23.02%(+5.36pct) [19] - 杉杉股份2025Q1营收48.04亿元(+28.04%),净利润0.33亿元(+145.23%) [21] - 江西紫宸规划负极材料产能37万吨,石墨化产能32万吨 [19] 发展前景 - 高端人造石墨与新型负极材料双轮驱动,满足动力电池多元化需求 [23] - 全球化布局加速,贝特瑞印尼8万吨项目投产,杉杉股份规划芬兰10万吨基地 [25] - ESG要求趋严,内蒙古等地要求新建项目能效低于1.2吨标煤/吨 [26]
反转!这家锂电企业业绩暴涨12倍
起点锂电· 2025-07-16 18:10
杉杉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归母净利润预计1.6亿至2.4亿元,同比大增810.41%至1265.61% [2] - 扣非净利润1.3亿至1.95亿元,同比增幅443.79%至715.68% [2] - 剔除母公司财务费用及参股企业亏损影响后,主营板块利润表现更亮眼 [3] 核心业务贡献 - 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两大业务合计贡献净利润3.5亿至4.5亿元 [4] - 负极材料出货量占行业总出货量的21%,Q2单季出货环比增长超40% [5] - 偏光片业务2024年全球市占率居前四,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稳步提升 [12] 负极材料业务优势 - 人造石墨技术领先,球化处理、石墨化工艺能力行业领先 [4] - 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LG等主流电池厂,快充产品导入特斯拉、宝马供应链 [5] - 三大基地总规划产能60万吨,云南30万吨项目为全球单体最大负极一体化基地 [5] - 石墨化环节成本占比36%,通过新型固定式坩埚炉工艺降本增效 [7][8] 产能与成本控制 - 内蒙古、四川、云南基地产能陆续达产,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6] - 四川坩埚炉实际产能15万吨,云南石墨化炉投产增强自主能力 [9][10] - 芬兰规划10万吨负极基地,摩洛哥天然石墨项目应对欧美供应链本土化要求 [6] 产品创新与客户拓展 - 高能量密度6C超充动力用负极材料供应国内头部客户 [10] - 数码用6C+极限快充负极材料供应数码电池行业头部客户 [10] - 硅碳负极均相沉积技术提升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宁波产线已量产并批量交付 [12] 行业背景与趋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触底回升,储能需求放量带动负极材料价格与出货回暖 [5] - 头部厂家订单量向好,价格战改善,原材料价格下滑支撑毛利率 [5] - 半固态/固态电池发展加速打开硅基负极材料市场空间 [11] 偏光片业务进展 - 2020年收购LG化学资产后技术跃升,布局10条前段生产线 [12] - 超宽幅产线国内领先,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12] - 部分产品替代日韩出口,向高端领域拓展 [12] 公司经营独立性 - 控股股东杉杉集团破产重整未影响公司业务经营独立性 [12] - 未来业绩高增取决于高端化产品布局、海外客户开拓及风险控制执行力 [12]
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预增10倍,控股股东尚处破产重整状态
新浪财经· 2025-07-16 08:35
公司业绩 - 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6亿-2.4亿元,同比增加810.41%-1265.61% [1] - 去年全年营收186.8亿元,同比下滑2.05%,净亏损3.67亿元,利润同比下滑147.97% [2] - 一季度净利润约0.3亿元,二季度净利润约1.3亿-2.1亿元,环比大幅提升3.3倍 [6] 业务结构 - 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分别贡献43.88%和55.26%的营收 [3] - 人造负极材料市占率同比提升6个点至92%,蝉联人造负极市占率榜首 [4] - 高能量密度6C超充动力用负极材料已供应国内头部客户,数码用6C+极限快充负极材料已供应数码电池行业头部客户 [8] 成本控制 - 负极材料原材料价格回落,石油焦价格从4527元/吨降至3232元/吨 [6] - 石墨化环节占负极材料生产成本50%,电费占石墨化成本60% [8] - 已在电费较低的云贵川地区布局石墨化产能,内蒙古、四川一期已投产,云南一期产能爬坡中 [8] 技术研发 - 自主开发硅碳负极均相沉积技术,提升材料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 [10] - 宁波硅基负极产线已具备量产能力,高压实、长循环新型硅碳负极产品实现量产并通过海内外头部客户认证 [10] 关联企业 - 参股企业巴斯夫杉杉主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2024年营收40.56亿元,净亏损3.67亿元 [10] - 巴斯夫杉杉预计给公司带来-1.5亿到-1.7亿元的影响损益 [10] 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5日收盘,股价报9.13元,下跌1.3%,市值为205.37亿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