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600977)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中国电影行业_下调 2025 年行业展望
摩根· 2025-05-09 13: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猫眼(1896.HK)和阿里影业(1060.HK)的“增持”评级,对其余公司维持“中性”或“减持”评级 [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电影票房行业展望下调,预计票房为4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5%,恢复至疫情前76%水平,主要因非假期票房疲软及关税影响 [1][2] - 非假期市场持续萎缩,假期票房占全年票房比重增加,预计制片和发行商将进一步集中 [3] - 看好猫眼和阿里影业,因其票务业务稳定、内容业务市场份额增加、活动市场增长带来潜在上行空间且估值合理;对其余公司维持“中性”或“减持”评级,因其增长前景较弱、估值较高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票房预测 - 2025年第一季度票房24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9%,主要得益于《哪吒2》票房达150亿人民币 [8] - 2025年第二季度票房可能同比下降超25%,4月票房同比下降46%,五一黄金周票房同比下降51% [8] - 2025年第三季度票房可能环比显著增长,但同比基本持平,关键影片包括《长安的荔枝》《夜樱》《无名之辈》等 [8] - 2025年第四季度票房可能好于2024年同期,得益于好莱坞大片潜在增量供应,但好莱坞影片受关税影响,上映日期和表现存在较高风险 [8] - 基本情景下,预计2025年行业票房为4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5%;乐观情景下为5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7%;悲观情景下为4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 [2] 五一黄金周表现 - 五一黄金周票房表现不佳,2025年同比下降约51%,主要因优质内容供应不足和观众期望提高 [19][20] - 关键影片包括《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等 [20] 关税影响 - 非假期市场自疫情后持续萎缩,外国影片票房未恢复,好莱坞影片票房从2017年的220亿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60亿人民币 [23] - 预计2025年外国影片票房在基本/乐观/悲观情景下分别为90亿/110亿/80亿人民币,同比变化-6%/+10%/-21%;好莱坞影片票房分别为58亿/65亿/23亿人民币,同比变化-7.5%/+3%/-63% [25] 投资建议 - 维持对猫眼和阿里影业的“增持”评级,因其票务业务市场份额高、内容业务风险低、活动市场有潜在上行空间且估值合理 [4][36] - 对其余公司维持“中性”或“减持”评级,因其增长前景较弱、估值较高 [4] 公司分析 - **猫眼**: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6.13亿、50.33亿、53.60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4.73亿、5.73亿、6.67亿人民币 [47][52] - **阿里影业**:预计2025 - 2027财年收入分别为61.98亿、65.47亿、73.72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11.56亿、14.36亿、17.33亿人民币 [47][53] - **IMAX中国**: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8099.7万、10170万、10530.9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221.7万、3471.5万、3781万美元 [47][54] - **万达电影**: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39.44亿、149.42亿、157.70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8.72亿、12.90亿、16.50亿人民币 [47] - **光线传媒**: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37.28亿、29.08亿、35.97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23.31亿、14.72亿、19.00亿人民币 [47] - **中国电影**: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5.94亿、51.02亿、54.41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6.77亿、7.78亿、8.55亿人民币 [47] - **宋城演艺**: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25.99亿、29.84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11.90亿、14.21亿人民币 [47] - **华谊兄弟**: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10.52亿、11.18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1.86亿、2.07亿人民币 [47] - **奥飞娱乐**: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28.47亿、30.06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2.14亿、2.74亿人民币 [47] - **南方新媒体**: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分别为16.14亿、16.40亿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6.62亿、6.71亿人民币 [47] - **华策影视**:预计2025年收入为27.43亿人民币,净利润为4.71亿人民币 [47]
当水袖遇见蒙太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9 06:04
京剧电影工程概况 - "京剧电影工程"是国家级工程,自2011年启动,历时10余年完成21部经典京剧剧目电影化,集结全国16家京剧院团及28名京剧界和电影界权威人士参与艺术指导[2] - 国家京剧院承担《龙凤呈祥》《穆桂英挂帅》等5部影片创作,北京京剧院完成《状元媒》《赵氏孤儿》等6部影片,其中《红鬃烈马》联合吉林、贵州、台湾等地名家拍摄[3]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出品发行12部影片,采用"京剧为本,电影为用"原则,通过电影语言升华戏曲意境[5] 艺术与技术融合 - 影片创作结合现代科技:如《四郎探母》运用虚拟拍摄技术构建场景,《文姬归汉》通过电影手法精炼冗长唱段,《大闹天宫》采用多角度镜头展现武打细节[6] - 《满江红》《红鬃烈马》使用CG动态国画背景和电影视效,如黄河岸边场景推动剧情,寒窑18年时光通过山水画卷流转呈现[7] - 导演团队注重表演细节捕捉,多景别拍摄演员神态、身段,例如于魁智饰演岳飞时通过镜头强化表演特征[7] 传承与传播 - 工程覆盖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从80岁的叶少兰到中生代于魁智、李胜素,再到青年演员王艳,记录京剧艺术代际传承[8] -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多元传播:2025年"五一"期间在6城市露天放映6部影片,全国120家影院长线展映12部作品,大观楼影院定点放映21部影片[10] - 影片国际影响力显著: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连续10年展映)、海南国际电影节,并在美、日、欧等地获奖,如《大闹天宫》在德国文化交流活动中获赞誉[10][11] 文化价值与创新 - 21部剧目涵盖200年京剧史精华,包括《锁麟囊》等传统经典、《满江红》等新中国剧目、《贞观盛世》等改革开放后新创作品,体现艺术价值与精神传承[2] - 电影化创新突破舞台局限:演员调整程式化表演使其更贴近生活,如李胜素在拍摄时"收"表演力度,于魁智适应镜头表现[8] - 中国电影博物馆设立专题展览展示创作历程,计划数字化升级以增强沉浸感,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11]
降低成本是中国电影唯一的救命稻草
36氪· 2025-05-07 09:38
五一档票房表现 - 五一档票房同比腰斩 连刚需喜剧电影也卖不动 [1] - 《水饺皇后》超出预期 从预期2-2.8亿提升至有望冲击4亿 成为档期内唯一超预期影片 [1] - 《猎金游戏》符合2亿预期 猫眼宣发包揽档期冠亚军 [5] - 《幽灵公主》空降成为档期第三名 票房大概率破亿 [5] - 《雷霆特攻队》因缺少大决战戏份 内地口碑不佳 预计票房仅1亿出头 [5] - 《人生开门红》口碑超越前作但票房远低预期 犯罪片《大风杀》和动画《海底小纵队》同样表现不佳 [7] 电影市场趋势 - 五一档后单日大盘恐跌破3000万 端午档和6月市场预期悲观 [7] - 暑期档缺乏20亿量级种子选手 全年100亿票房目标承压 对比去年《抓娃娃》带动的暑期档竞争力不足 [7] - 全年票房预期从年初550-600亿下调至500亿 五一档后可能进一步降至450亿 [7] - 行业反思集中在三方面:短视频等娱乐形式分流观众 电影质量停滞 档期冷热不均 [7] 电影成本问题 - 行业核心问题在于成本透明度缺失 存在多层级溢价 一部电影可能衍生出3-15个不同版本的成本 [8][9] - 典型溢价链条:导演实际花费5000万→主控方报1亿→其他出品方1.3亿→粗剪阶段1.6亿→联合出品方2-3亿 [9] - 导致回本线混乱:主控方2亿可回本 而二级市场投资者需7-8亿票房才能回本 [9] - 暑期档部分影片对外报价已达3亿+成本 需10亿+票房回本 2026春节档项目甚至喊价6亿+ [10] 行业运作模式弊端 - 溢价交易导致真实制作成本被掩盖 市场缺乏公开成本机制 [9] - 票房失利后的"卖惨"实为向溢价跟投方交代 维持后续合作机会 [11] - 联合出品公司名单膨胀但无实质作用 资本因持续失望导致新片开机量骤降 [11] - 2026春节档后可能出现片荒 当前年产量远未达健康市场需要的5部20亿+、25部5亿+、50部1亿+影片规模 [11] 改革建议 - 需建立好莱坞式(半)公开成本制度 按类型控制成本: - 青春/悬疑/喜剧类应控制在3000-5000万(扣除演员片酬) - 古装/警匪类控制在2亿内 - 春节档S级项目允许3-5亿实花成本 [12] - 核心目标是让投资盈利链条正常运转 而非通过溢价套利 [12]
五一档退回十年前,中国电影走到“不破不立”的临界点
新浪财经· 2025-05-06 14:53
2025年五一档票房表现 - 2025年五一档总票房7.44亿,同比下降五成,与2015年6.33亿水平相当[1] - 头部影片《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包揽前三名,其中《水饺皇后》以1.91亿票房领跑[4] - 档期共13部影片上映,比去年多4部,但票房集中度显著,仅2部破亿,6部票房集中在3000万-7000万区间[11] 头部影片分析 - 《水饺皇后》凭借女性创业题材差异化优势、主演马丽国民度及成功营销策略(如网红提前观影、地铁巨型海报)实现领跑[9] - 该片女性观众占比达75.6%,但口碑两极分化,被批评剧情平淡、男导演对女性成长题材理解偏差[9][13] - 灯塔预测其总票房3.7亿,猫眼预测4亿,虽档期领先但整体表现仅及格线水平[11] 市场结构特征 - 呈现"超级爆款驱动"模式,中腰部影片难以提振大盘,观众观影目标明确导致票房分流有限[11] - 题材多元化覆盖现实主义、金融犯罪、动画IP等,满足不同受众:如《幽灵公主》吸引家庭观众,《独一无二》25岁以下观众占比41.8%[12][13] - 地域偏好显著:《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在华北下沉市场突出,《猎金·游戏》华南更受欢迎[15] 行业长期趋势 - 2025年春节档95.1亿票房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占比51%,但行业整体萎缩,2024年票房425亿较2023年减少120亿[19] - 对比北美市场:中国人均观影1.2次(北美3次),若提升至2-2.5次,年票房有望突破950亿(假设票价38元不变)[21][22] - 当前困境源于短视频分流(时间成本高)及内容质量不足(套路化作品占比高),需通过工业化体系与国际竞争力突破瓶颈[24] 创新案例亮点 - 《大风杀》以西部枪战片稀缺题材和暴力美学风格成为档期最大惊喜,视听风格与叙事逻辑获好评[18] -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打破传统喜剧说教模式,实现公路片与多元喜剧融合,符合年轻观众"无压力喜剧"需求[17]
五一档电影票房破5亿元!马丽新片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3 20:25
2025年五一档票房数据 - 截至5月3日18:40,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总票房突破5亿元,达5000.157万元 [1][3] - 总出票1261.01万张,场次219.68万场,平均票价39.6元 [3] - 票房前三影片:《水饺皇后》12301.84万元(占比24.6%),《猎金·游戏》8525.37万元(17.0%),《幽灵公主》4877.55万元(9.8%)[6] 重点影片表现 - 《水饺皇后》预测总票房超4亿元,有望成为档期冠军,由马丽、惠英红主演,中国电影、猫眼娱乐、阿里影业参与出品 [7][8] - 《猎金·游戏》聚焦金融题材,猫眼娱乐参与出品 [8] - 《雷霆特攻队》由中国电影旗下公司参与发行 [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电影市场总票房243.87亿元,同比增长49.08% [9] - 观影人次5.20亿人,同比增长43.07%,平均票价46.9元(+4.21%)[9] - 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票房95.1亿元,观影人次1.87亿人,创纪录 [9] 上市公司业绩 - 光线传媒(《哪吒2》出品方)一季度营收29.75亿元(+177.87%),净利润20.16亿元(+374.79%)[10] - 幸福蓝海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053.01万元(+694.06%)[10]
破4亿!
证券时报· 2025-05-03 13:59
五一档票房数据 - 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档期内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亿元 [1] - 《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暂列票房前三名 [1] - 《水饺皇后》影片总票房预测超4亿元,有望成为今年五一档票房冠军 [4] 影片票房排名及数据 - 《MV 111 TH A》票房6835.88万元,占比17.1% [4] - 《幽灵公主》票房3901.36万元,占比9.8% [4] - 《雷霆特攻队*》票房3768.87万元,占比9.4% [4] - 《人生开门红》票房3652.88万元,占比9.1% [4] -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3456.98万元,占比8.6% [4] -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票房3344.05万元,占比8.4% [4] - 《大风杀》票房1514.81万元,占比3.8% [4] - 《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票房1248.90万元,占比3.1% [4] - 《我的世界大电影》票房657.78万元,占比1.6% [4] 《水饺皇后》相关信息 - 影片于4月30日上映,是一部剧情片,由刘伟强执导,马丽、惠英红、朱亚文等主演 [5] - 根据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女士的真实故事改编 [5] - 出品方或参与方包括中国电影、猫眼娱乐以及阿里影业等上市公司 [5] - 华智数媒为联合出品方之一,公司看重影片传递的奋斗精神 [5] - 猫眼2025五一档新片票房榜数据显示,点映及预售总票房暂列榜首 [6] 其他影片相关信息 - 《猎金·游戏》定档5月1日上映,聚焦投资内幕故事,猫眼娱乐为出品方之一 [6] - 《雷霆特攻队*》于4月30日上映,中国电影旗下公司参与发行 [6]
马丽火了!领跑五一档
证券时报网· 2025-05-02 20:08
五一档电影市场概况 - 截至5月2日19时10分,2025年五一档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3.6亿 [1] - 《水饺皇后》《猎金.游戏》《雷霆特攻队*》分列五一档新片票房榜前三位 [1] - 灯塔AI票房预测显示,《水饺皇后》总票房预测超3亿元,有望成为五一档票房冠军 [12] - 《猎金.游戏》以2410万元暂列票房第二,在华南地区表现突出 [12] - 宫崎骏动画《幽灵公主》首次国内公映,上映首日票房达1619万元进入前三,上座率9.5%位列新片第一 [12] 重点影片表现 - 《水饺皇后》猫眼评分9.0分,上映3天总场次244022场,总人次115.6万,票房4030.30万 [7] - 《人生开门红》猫眼评分9.2分,上映2天 [7] -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猫眼评分9.1分,上映2天,累计猫眼想看2.9万 [9] - 《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累计猫眼想看2.1万 [10] - 《幽灵公主》猫眼评分9.5分,上映2天 [12] 区域市场表现 -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武汉、苏州、杭州、重庆、南京暂列五一档首日城市票房前十名 [12] - 武汉、南京票房排名相较去年同期提升两名 [12] - 《猎金.游戏》在广东、广西、海南省票房领先 [12] - 《幽灵公主》在云南省票房领跑 [12] 影片制作与发行 - 《水饺皇后》出品方涉及中国电影(600977)、猫眼娱乐以及阿里影业等上市公司 [18] - 华智数媒(300426)为《水饺皇后》联合出品方,对影片票房表示乐观 [19] - 猫眼娱乐是《猎金.游戏》出品方之一 [19] - 中国电影旗下公司参与《雷霆特攻队*》的发行工作 [19] 行业观点 - 五一档待映影片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包括中外新片和经典动画佳作 [12] - 已定档影片多为腰部影片,体量中等,但口碑和热度可能提升档期潜力 [12] - 15部影片待映,13部为五一档影片,供给充足,类型丰富,有望提振观影需求 [20] - 观众观影模式趋向理性消费,更偏向为高质量电影买单,口碑成为票房决定性因素 [20]
中央广播电台:美好生活大调查:中国电影消费数据报告(2024年)
搜狐财经· 2025-05-01 15:52
文章核心观点 《美好生活大调查:中国电影消费数据报告(2024年度)》基于2023 - 2024年超两万名受访者调查数据,剖析中国电影消费市场发展态势,展现多方面显著变化,反映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未来电影产业应扎根人民生活推动中国迈向“电影强国” [1] 分组1:前言 - 《美好生活大调查》是2006年联合发起的民调品牌栏目,2025年是第十九年,每年对我国150多个城市、300多个县的10万家庭入户问卷调查,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民生感受型调查 [11] - 2025年4月第2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在青岛举办之际,总台研究院联合编写报告,数据基于2023 - 2024年末调查,从多维度剖析电影消费群体演变趋势 [12] 分组2:电影登顶文娱赛道,“电影之都”青岛消费动能强劲 - 2024年21.97%受访者认为“文化娱乐”消费市场比较热,在15个消费类别中排第四,电影以57.67%的占比成为最受青睐的文化娱乐消费项目,较2023年增长11.44个百分点 [15][17] - 2025年春节档中国电影票房95.10亿元,超北美暂列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青岛71.43%受访者将电影列为2024年文体娱乐消费重点,高出全国13.76个百分点 [18][20] - 青岛以产业思维打造“电影产业枢纽”,实现资源等聚集,打造多业态产业集群,总台与青岛携手创新打通电影“传播场”与“消费场”案例 [21][23] - 电影串联多个消费场景,大调查线上投票85.50%网友看电影时会进行餐饮消费,如湖北洪湖因电影带动莲藕消费热潮 [25] 分组3:南北格局逆转:南方观影热情超过北方 - 2024年南方电影消费较多人数占比超北方7.69个百分点,南方增速16.58个百分点反超北方 [25] - 多数南方省份电影消费占比超60%,北方较弱,山东电影消费人群占比68.92%处于全国头部,44.69%山东受访者对山东影视传播满意,高出全国2.97个百分点 [28] 分组4:区域增速分化:华南、西北观影热情领涨 - 2024年华中地区电影消费较多人口占比最高,2023 - 2024年华南、西北增幅显著,华南从35.96%增至61.97%,西北从27.70%增至55.72% [29][30] 分组5:城乡消费共进:头部市场与下沉市场齐上扬 - 2023 - 2024年城市和农村电影消费较多人口占比显著增加,不同城市线级和类型间差距缩小 [32] - 直辖市和一线城市增长突出,2025年春节档北京、上海票房破3亿领先,下沉市场潜力大,2024年近七成新建影院在三四五线城市 [33] 分组6:银幕无龄化:中国迈向“全民观影”时代 - 2024年各年龄段对电影消费投入远高过其他娱乐项目,“全民观影”时代来临,60岁以下各年龄段超半数将电影作为重要娱乐消费 [36] - 年轻人娱乐项目多元分散电影投入比例,中年群体电影消费占比领先且增长快,60岁以上人群电影消费占比也有增长 [36][38] 分组7:男性增长逆袭:观影“他”力量成增量新动力 - 2024年爱看电影的男性受访者增多,较2023年增长18.4个百分点,主要来自南方,南方男性电影消费占比60.34%,高出北方5.25个百分点 [40][41] 分组8:票房新势力:高收入家庭观影占比激增 - 2024年电影消费人数占比在各收入水平段呈“橄榄型”结构,各收入段几乎都上扬,高收入家庭增长更快,年收入100万以上群体增长18.51个百分点 [43][44] - 中年群体电影消费与高收入家庭主力年龄段吻合,高净值人群消费转向体验和服务类,电影延展消费场景增强高收入家庭黏性 [44] 分组9:行业消费分化:“情绪消费”点燃更多观影热情 - 不同行业电影消费存在分化,物流/运输和服务业观影占比较高,推测与从业者压力大需解压有关 [2] 分组10:跨城观影新潮:“品质引力”不惧路途遥远 - “跨城观影”成为新潮流,华南地区、有子女家庭和农村受访者更愿意跨城看电影,反映对高品质观影体验的追求 [2]
北影节,与中国电影一同成长(文化市场新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31
国际影响力与文化交流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架起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光影之桥,共同见证电影艺术在交流与发展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2] - "天坛奖"主竞赛单元收到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长片报名,其中国外影片1608部占比接近90%,展现多元世界影像 [3] - 升级"国际会客厅"汇聚300余家中外影视企业,包括国际版权公司和全球顶级选片人,探讨中国电影全球化机遇 [3] - 瑞士担任主宾国举办电影周活动,深化中瑞文化交流,瑞士驻华大使强调电影是两国关系重要连接 [4] 产业规模与创新技术 - 北京市2024年立项电影775部占全国总量1/4,国产票房前十中京产电影占4部,55部过亿电影中京产占1/3 [5] - AIGC单元征集33国超1500部作品(海外近100部),数量较上届翻3倍,论坛共识AI全流程渗入影视行业已成趋势 [6] - 北京设立"高新技术制作"方向专项基金,鼓励科幻、动画等类型电影融入科技创新成果 [6] 青年影人扶持与项目孵化 - 首次推出创投终审评委团"小班授课",导师面对面提供解决方案,孵化4部优质短片并在北影节首映 [7] - 联合头部影企推介8部新人佳作,设立"青创Young力场"板块搭建青年影人与孵化平台资源桥梁 [7] 文化消费与惠民活动 - "北京展映"在京津冀34家影院放映300余部佳作超千场,观影人次超19万,举办近50场映后交流 [8] - 电影市集展示150余幅手绘海报及衍生品,吸引7000多名观众参观消费 [8] - 北京电影生活节覆盖28个商圈,4月18-24日吸引客流3077万人次,消费金额达1105亿元 [9]
中国电影(600977) - 中国电影关于修订《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相关治理制度的公告
2025-04-29 18:50
公司治理制度修订 - 公司拟修订《公司章程》及8项公司治理制度,修订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取消监事会并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1] - 《修订<公司章程>及相关治理制度》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3]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中文全称拟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 - 公司英文全称拟由“CHINA FILM CO.,LTD.”变更为“CHINA FILM GROUP CO.,LTD.”[7] 法定代表人及高管相关 - 法定代表人辞任,公司将在辞任之日起三十日内确定新的法定代表人[7] - 章程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新增“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86,700万元[8] - 公司股份总数为186,700万股,均为人民币普通股[9] 股份相关规定 - 公司为他人取得本公司或其母公司股份提供财务资助,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0%[9] - 公司因特定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在定期报告公告前10个交易日内等期间不得减持[10] - 公司因特定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合计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0%,并应在三年内转让或者注销[11] - 公司回购股份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11] 股东权益及责任 - 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会计凭证[14] - 股东对违反规定的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有权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法院撤销[15] - 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就全资子公司相关损失问题提起诉讼[17] - 持有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质押股份,应自事实发生当日向公司书面报告[29] 股东会相关 - 股东会审议公司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的事项[21] - 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三分之一时,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会[22] - 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向公司提出提案[23] - 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的事项需股东会以特别决议通过[28] 董事会相关 - 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外部董事5名,独立董事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41] - 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一人,由全体董事过半数选举产生[41]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定期会议,召开前10日通知全体董事[43] 专门委员会相关 - 审计委员会成员3名以上,独立董事应过半数,由独立董事中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召集人[45] - 提名与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拟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选择标准和程序等[47] - 董事会设艺术委员会,由董事及外部专家组成,职责为研究内容创作政策与趋势等[48] 信息披露相关 - 公司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和上交所报送并披露年度报告[53] - 公司需在会计年度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报送并披露中期报告,前3个月、前9个月结束后1个月内披露季度报告[54] 合并分立等相关 - 公司合并支付价款不超过本公司净资产10%时,可不经股东会决议,但需经董事会决议[58] - 公司分立应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30日内在指定媒体公告[59] -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自股东会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30日内在指定媒体公告[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