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601608)

搜索文档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6 11:17
公司财务数据 - 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3]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合并利润表显示本期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为0元 [5]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合并现金流量表未经审计 [5] 资产减值准备 - 公司对2025年第一季度可能出现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拟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共计7,80601万元 [7] - 应收票据按预期信用损失率05%计提减值准备2273万元 [7] - 应收账款根据不同组合预期信用损失率共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7,67299万元 [7] - 其他应收款计提减值准备10821万元 [8] - 合同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60万元 [8] - 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上升转回存货跌价准备052万元 [8] 减值准备影响 - 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将减少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合并利润总额7,80601万元 [9] - 本次计提减值准备后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9] - 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未经审计最终会计处理及对公司2025年度利润的影响以年度审计结果为准 [10] 股东信息 - 公司披露了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4]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未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 [4]
中信重工(601608) - 中信重工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2025-04-25 18:22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拟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7806.01万元[2] - 信用减值损失计提7803.93万元,资产减值损失计提2.08万元[3] - 计提减值预计减少Q1合并利润总额7806.01万元[6] 数据详情 - 应收票据按0.5%计提减值22.73万元[4] -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减值情况[5] - 存货转回跌价准备0.52万元[5]
中信重工(601608)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5 17:30
营业收入相关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1.93亿元,上年同期21.77亿元,同比增长0.72%[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21.93亿元,2024年同期为21.77亿元,同比增长0.72%[1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7.93亿元,2024年同期为19.76亿元,同比下降9.25%[23] 净利润相关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92.33万元,上年同期8977.80万元,同比增长1.28%[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14.56万元,上年同期7402.61万元,同比增长10.97%[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8776.16万元,2024年同期为8341.51万元,同比增长5.21%[15] - 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为8896.15万元,2024年同期为8836.76万元,同比增长0.67%[16]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835.60万元,2024年同期为8560.79万元,同比增长3.21%[16]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92.33万元,2024年同期为8977.80万元,同比增长1.28%[16]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09亿元,2024年同期为7725.03万元,同比增长40.65%[16]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199元/股,2024年同期为0.0207元/股,同比下降3.86%[1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1.01亿元,2024年同期为4487.25万元,同比增长127.30%[2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01亿元,2024年同期为4802.35万元,同比增长110.03%[24]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83亿元,上年同期5100.82万元,同比下降850.32%[3]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7.05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3.14亿美元,同比下降约26.31%[18]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为3394.51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64.43万美元,同比增长约630.94%[18]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83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100.82万美元,同比下降约848.37%[18]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5.32亿元,2024年同期为16.81亿元,同比下降8.85%[2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7.21亿元,2024年同期为15.55亿元,同比增长10.70%[2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89亿元,2024年同期为1.26亿元,同比下降250.24%[26] 资产相关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93.13亿元,上年度末196.77亿元,同比下降1.85%[4]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1,744,593,926.3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061,091,819.90元有所减少[11]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3,603,065,118.09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276,774,824.27元有所增加[11] - 2025年3月31日存货为4,679,123,713.12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951,356,718.67元有所减少[11]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11,720,044,248.4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094,728,277.31元有所减少[12]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7,593,261,867.35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582,756,975.47元有所增加[12]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19,313,306,115.75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677,485,252.78元有所减少[12]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12.68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13.46亿美元,环比下降约5.74%[20]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23.84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21.88亿美元,环比增长约9.05%[20]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为188.11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189.89亿美元,环比下降约0.93%[21] 负债相关指标变化 - 2025年负债合计为99.64亿元,2024年为104.39亿元,同比下降4.55%[13] - 2025年3月31日应付票据为1,760,291,153.0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21,210,711.37元有所增加[12] - 2025年3月31日应付账款为2,788,699,750.6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897,084,221.70元有所减少[12] - 2025年3月31日应付职工薪酬为196,078,803.44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77,015,334.19元有所减少[12]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为84.81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87.61亿美元,环比下降约3.20%[22] 所有者权益相关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91.57亿元,上年度末90.43亿元,同比增长1.25%[4] - 2025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3.49亿元,2024年为92.38亿元,同比增长1.20%[13] - 2025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3.31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102.27亿美元,环比增长约1.02%[22]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60,630户,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9] - 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持股26.25亿股,持股比例57.32%[9] - 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25亿股,持股比例4.92%[9] - 中信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814.03万股,持股比例2.14%,股份处于质押状态[9] - 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持有人民币普通股2,624,901,147股[1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88.32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1280.38万美元,同比增长约773.91%[19]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56亿元,2024年同期为3417.99万元,同比增长356.83%[26]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894.58万元,2024年同期为1164.69万元,同比增长406.10%[26]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45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1.7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1.03%[19]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000万元,2024年同期为70亿元,同比下降99.71%[27]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987.99万元,2024年同期为87.70亿元,同比下降99.89%[27]
中信重工:2024年报点评:矿山机械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特种机器人培育第二曲线-20250402
中原证券· 2025-04-02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2][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信重工2024年营业总收入下降但扣非净利润增长,业务结构变动使毛利率净利率提升,海外订货增长超80%,特种机器人业务培育第二增长曲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6][7][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80.34亿元,同比下降15.93%;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下降2.36%;扣非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34.4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6亿元,同比下降32.02%;基本每股收益0.08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43%;拟每10股派现0.286元(含税) [6] - 四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21.57亿,同比下滑16.11%,归母净利润0.9亿,同比下滑22.97%,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同比增长33.21% [7] 业务结构 - 营业收入下滑因风电、煤炭装备市场竞争激烈,部分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装备营收下滑78.74%,其他板块增速放缓;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因推进精益管理、降本增效,且有诉讼相关非经常性支出 [8] - 2024年毛利率22.68%,同比提升2.95个百分点,净利率4.42%,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扣非净利率4.95%,同比提升1.85个百分点 [9] - 矿山及重型装备营收55.82亿,占比69.48%,同比下滑8.51%;特种材料营收13.38亿,占比16.66%,同比下滑4.45%;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营收9.04亿,占比11.26%,同比下滑15.45%;新能源装备营收2.09亿,同比下滑78.74% [10] - 毛利率净利率提升因矿山重型装备和特种材料板块占比提升、毛利率小幅提高,低毛利率新能源装备板块收入大幅下降 [11] 海外市场 - 公司是矿山机械龙头,执行“强化海外市场开拓”策略,市场拓展至多区域,实现破磨装备在国外超大型矿山应用全覆盖,成为全球领先供应商和服务商 [12] - 2024年海外生效订货同比增长超80%,总量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向全球矿山机械龙头进军 [12] 特种机器人业务 - 公司是特种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依托技术积累形成显著优势,产品批量应用于多领域 [13] - 聚焦核心技术产品研制,策划培育多种机器人通用平台,在多行业推广应用,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6.02亿、105.81亿、114.26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1亿、6.23亿、7.27亿,对应的PE分别为39.86X、34.64X、29.66X [14]
中信重工(601608):2024年报点评:矿山机械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特种机器人培育第二曲线
中原证券· 2025-04-02 20: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信重工2024年营业总收入下降但扣非净利润增长,业务结构变动使毛利率净利率提升,海外订货增长超80%,特种机器人业务培育第二增长曲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6][7][12][13][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80.34亿元,同比降15.93%;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降2.36%;扣非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34.4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6亿元,同比降32.02%;基本每股收益0.08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43%;拟每10股派现0.286元(含税) [6] - 四季度单季营收21.57亿,同比下滑16.11%;归母净利润0.9亿,同比下滑22.97%;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同比增33.21% [7] 业务结构 - 新能源装备营收下滑78.74%,其他板块增速放缓致营收下滑;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因推进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及非经常性支出 [8] - 2024年毛利率22.68%,同比升2.95个百分点;净利率4.42%,同比升0.3个百分点;扣非净利率4.95%,同比升1.85个百分点 [9] - 矿山及重型装备营收55.82亿,占比69.48%,同比下滑8.51%;特种材料营收13.38亿,占比16.66%,同比下滑4.45%;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营收9.04亿,占比11.26%,同比下滑15.45%;新能源装备营收2.09亿,同比下滑78.74% [10] 海外市场 - 作为矿山机械龙头,执行“强化海外市场开拓”策略,市场拓展多区域,海外生效订货同比增长超80%,总量和占比创历史新高 [12] 特种机器人业务 - 是特种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依托技术积累形成优势,产品批量应用多领域;聚焦核心技术产品研制,培育通用平台,推广应用以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6.02亿、105.81亿、114.26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1亿、6.23亿、7.27亿,对应PE分别为39.86X、34.64X、29.66X [14]
中信重工(601608) - 中信重工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2025-03-31 19:20
股价情况 - 公司股票2025年3月27 - 31日连续三日收盘价跌幅偏离值累计超20%[2][3][6] 经营与信息 - 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和政策无重大变化[4]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无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信息[2][5] 业绩数据 - 2024年营收80.34亿元,同比降15.93%[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降2.36%[6]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34.41%[7]
中信重工(601608) -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中信重工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询证函的回复
2025-03-31 19:18
信息披露 - 公司不存在涉及中信重工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1] 股票交易 - 本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公司未买卖中信重工股票[1]
中信重工(601608) - 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关于中信重工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询证函的回复
2025-03-31 19:18
信息披露 - 公司不存在涉及中信重工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1] 股票交易 - 本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公司未买卖中信重工股票[1]
中信重工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乘AI之势,加速向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3-31 17:45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重工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介绍业绩经营、技术储备等多方面情况,公司业绩良好且在技术研发、业务转型等方面有进展,未来将在具身机器人领域发力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1][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3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全年实现3.98亿元,同比增长34.41%,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8.16亿元,现金收益比保持大于1 [1] 技术研发与业务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继续保持在7%左右,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围绕矿山智能化、无人化平台建设展开 [1] - 持续推进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从装备制造商向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2] - 依托自主研发的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全流程数据,构建行业知识应用新模式,实现生产要素全局优化配置 [2] - 推出全球最大智能化自磨机及重载智能机械手,实现设备工况实时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相关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构建“6 + 1 + N”数字化应用体系,打通全业务链数据通道,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研发周期缩短 [2] - 基于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矿山装备健康评估及运维大模型,并应用于矿石智能分选检测系统,推动行业数据资产化进程 [2] - 积极拓展特种机器人业务,形成覆盖消防、矿山等多场景的智能装备矩阵 [2] 具身机器人业务规划 - 具身机器人政策导向将拓展高危行业智能化替代市场空间,公司拥有完善研发体系与场景化解决方案储备,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能力 [3] - 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迭代,拓展应用场景,强化人机协同安全体系,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3]
中信重工持续深化供应链管理
证券日报· 2025-03-29 00:4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信重工召开业绩说明会解答投资者疑问,2024年业绩良好,未来将利用新平台拓展业务,还将在具身机器人和海外市场发力推动发展 [1][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全年实现3.98亿元,同比增长34.41%,主营业务经营质效持续提升 [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8.16亿元,现金收益比保持大于1,有息负债从2020年的53.69亿元降至20.3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继续保持在7%左右 [1] 公司发展战略 - 找准市场定位,利用新平台优势,开展上下游关联企业合作、组建产业投资共同体,加强技术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拓展业务形成新“增长极” [1] - 持续深化供应链管理,构建“创新、协同、安全、高效、绿色”的供应链体系,筑牢组织基础和机制保障 [1] 具身机器人业务 - 具身机器人政策导向将拓展高危行业智能化替代市场空间,公司凭借产品矩阵技术优势、国家专项研发支持,有完善研发体系与场景化解决方案储备,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能力 [2] - 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迭代,拓展应用场景,强化人机协同安全体系,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2] 海外市场业务 - 2024年积极推动“强化海外市场开拓”策略,国际化布局全球化研发、营销、生产、服务四大功能,形成成套、主机、备件、服务四大全球化服务领域 [3] - 已设立多家境外机构,市场拓展至6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领先的矿山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 [3] - 2025年将持续落实“强化海外市场开拓”战略部署,推动国内产能和装备制造“走出去”,向国际化企业战略转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