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豪威集团(603501)
icon
搜索文档
韦尔股份投资成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2-21 11:07
文章核心观点 思比科集成电路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成立,由韦尔股份旗下豪威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分组1 - 思比科集成电路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1] - 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志碧 [1] - 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设计 [1] 分组2 - 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韦尔股份旗下豪威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2月19日35股获加仓超亿元 韦尔股份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2-20 11:39
文章核心观点 2月19日35只股获融资净买超亿元,韦尔股份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1] 分组1 - 2月19日获融资净买超亿元的股票有35只 [1] - 韦尔股份当日融资净买入5.24亿元,排名第一 [1] - 东华软件、浙文互联融资净买入金额分别为4.22亿元、3.11亿元 [1] - 三花智控、数据港、君正集团等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 [1]
韦尔股份:24全年营收创新高,龙头迎接新周期
国盛证券· 2025-01-27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全年营收创历史新高,24Q4净利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高端手机和汽车CIS市场份额提升 [1] - 手机业务高端化持续推进,国产替代正当时;汽车业务智驾加速下沉,龙头高歌猛进;AI/AR眼镜业务端侧AI乘风起,公司前瞻布局将深度受益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年营收创新高,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 2024全年营收254.1 - 258.1亿元,同比增长20.9% - 22.8%,下限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31.6 - 33.6亿元,同比增长468% - 504%;扣非归母净利润29.7 - 31.7亿元,同比增长2054% - 2199% [1] - 24Q4营收65 - 69亿元,中值67亿元同比增长12.8%,环比减少1.7%;归母净利润7.8 - 9.8亿元,中值8.8亿元同比增长371%,环比减少12.7%;扣非归母净利润6.8 - 8.8亿元,中值7.8亿元同比增长97倍,环比减少15.3%,环比下滑属正常季节性效应且年底奖金计提有费用压力,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2] - 产品结构及供应链持续优化,图像传感器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和汽车自动驾驶市场渗透,市场份额成长,营收和毛利率显著增长;积极推进产品和供应链结构优化,毛利率逐步恢复,整体业绩提升 [16] - 24Q3营收再创单季度新高,达到68.2亿元,YoY + 10%,QoQ + 6%;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9.1亿元,YoY + 25%;24Q3扣非归母净利9.2亿元,YoY + 341%,QoQ + 14%;24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22.9亿元,YoY + 1666% [17] - 单季度毛利率从23Q2的17.3%提升至24Q3的30.4%,YoY + 8.7pcts,QoQ + 0.2pct;净利率从22Q4的 - 25.0%攀升至24Q3的14.8%,YoY + 11.3pcts,QoQ + 2.2pcts,盈利能力改善得益于高端手机和汽车CIS放量及供应链成本控制 [22] - 公司存货从22Q3高点的141亿元降至2023年底的63亿元,目前保持在60 - 70亿元,与单季度营收相当,属合理备货策略,存货生产成本稳定 [25] 手机:高端化持续推进,国产替代正当时 - 索尼24 - 26财年CIS业务资本开支相比21 - 23财年削减30%,此前资本开支逐年增长,此次为近十多年首次下滑,其看重业务盈利性,目标24 - 26财年I&SS业务ROIC达10 - 13%,长远提至20%以上 [28] - 索尼认为高端手机主摄CIS大底升级趋势放缓,副摄传感器尺寸提升,未来主摄围绕性能指标升级,副摄先增尺寸提升感光性能再升级其他指标,手机CIS市场有成长空间 [30] - 三星2024年6月发布HP9、GNJ和JN5三款手机CIS新品,50MP JN5和200MP HP9竞争优势明显,凭借逻辑工艺积累和IDM模式优势稳固小像素市场主导地位 [34] - 24H1手机CIS营收48.7亿元,同比增长79%,占图像传感器业务营收比例为52%,公司此前清理库存,逆势研发,推出大、小像素产品扭转业务颓势 [39] - 2023年1月豪威推出大底大像素产品OV50H,应用于多款机型后置主摄,帮助公司在安卓高端主摄市场抢占索尼份额 [41] - 小米与豪威联合定制“光影猎人”品牌,包括旗舰型号光影猎人900(OV50H)、高端型号光影猎人800(OV50E)、高规格副摄光影猎人400(OV50D) [44] - 2024年3月豪威推出大底大像素产品OV50K40,采用TheiaCel™技术,改善HDR性能,支持四合一像素合并等功能 [48] 汽车:智驾加速下沉,龙头高歌猛进 - 2024年1月比亚迪发布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战略,包括整车智能、璇玑架构、璇玑大模型、易四方泊车、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等,智驾研发由智能驾驶开发中心、天璇、天狼团队推进,不同系列智驾平台系统陆续量产 [54][55][57] - 比亚迪2025年500万台级产销规划中,预计60% - 70%搭载高速NOA及以上智驾系统,拉动NOA成10 - 15万元车型普及型配置,其推进智驾量产因方案成熟且成本可控,投资卓驭科技后定点超20款车型搭载智驾系统,有望带动摄像头需求超预期,产业链环节受益 [58] - 索尼预计27 - 28年车载摄像头搭载数量从8个提至12个,2030年出货量相比2019年增长6.7倍,对车载摄像头出货量增长乐观 [60] - 2024年9月车载CIS出货量排行中,豪威以单月10.4kk出货量超越安森美排名榜首,随着驾驶辅助功能渗透率提升和高阶智能驾驶功能落地,单车摄像头平均搭载量增加,国产厂商市场占有率提升 [66] - 24H1汽车CIS营收29.1亿元,同比增长53%,占图像传感器业务营收比例为31%,智能化多摄趋势下业务有望高速成长 [69] - 2023年9月豪威发布8MP汽车CIS OX08D10打开高端市场,采用全新2.1微米TheiaCel™技术,提高LFM和总动态范围,为车外摄像头提供高分辨率和图像质量 [70][73] - 2024年豪威发布5MP OX05D10、12MP OX12A10、3MP OX03H10中高端汽车CIS产品,分别具有不同优势和特点,将在不同时间投入量产 [74][75] AI/AR眼镜:端侧AI乘风起,积极拥抱新趋势 - Meta Ray - Ban 2024年销量达225万台,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预计达550万台,同比增长135%,增长来自2024年四季度新品量产发售和2025年更多品牌大厂产品落地 [77][78] - Meta Ray - Ban成功借助Ray - Ban在“眼镜”品类设计理念和时尚形象,第二代产品在相机质量、音质效果、款式舒适度、Meta AI、交互和续航等方面全面升级是放量关键 [79][80][82] - Ray Ban Meta智能眼镜主板上处理器SoC和存储器价值量占比大,主板之外镜片/镜架和摄像头芯片价值量靠前,智能眼镜产业链上这4个器件环节相关厂商未来下游需求起量时将受益 [83][84] - Meta和EssilorLuxottica计划为Ray - Ban智能眼镜加入显示屏,最早2025年下半年亮相;Meta Orion展示AR眼镜未来方案雏形,采用全彩Micro - LED光机+碳化硅材料的衍射光波导方案,提供70度超大视场角 [88] - 光波导方案以大视场角、小体积、高透光率、高清画质等特性,逐步成为AR眼镜一致性终极解决方案 [9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6.1/310.7/376.6亿元,同比增长21.8%/21.3%/21.2%,实现归母净利润32.6/42.2/56.3亿元,同比增长485.9%/29.7%/33.3%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5/2026年PE分别为40/31/2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韦尔股份:发布业绩预告,CIS产品高端化趋势继续
交银国际证券· 2025-01-23 09: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韦尔股份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202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整体业绩显著提升,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为254.08 - 258.08亿元,中位数256.08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1.55 - 33.55亿元,中位数32.55亿元,同比增长486%,结束此前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 [5] - 公司图像传感器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和汽车自动驾驶市场持续渗透,带动CIS市场份额稳步增长,拉动整体营业收入和毛利率,且积极推进产品和供应链结构优化,使毛利率逐步恢复 [5] - 看好公司CIS业务在高端智能手机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广阔空间,智能手机CIS方面有望在新一轮换机和高端化周期中获增长,汽车CIS方面高端产品导入、中低端车型车载摄像头增长及机器视觉业务扩张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拓展海外市场或利好毛利率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模型更新 - 调整2024年营业收入至256.2亿元(前值262.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至2.69元(前值2.82元);略微调整2025年营业收入至300.9亿元,维持毛利率32.2%预测,略微下调基本每股收益至3.65元,维持买入评级和目标价133元,对应2025年市盈率36.0倍 [1] 盈利预测变动 |项目|2024E新预测|2024E旧预测|差异|2025E新预测|2025E旧预测|差异|2026E新预测|2026E旧预测|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人民币)|25,616|26,209|-2%|30,093|30,287|-1%|35,222|35,598|-1%| |毛利润(百万人民币)|7,751|8,007|-3%|9,682|9,765|-1%|11,618|11,751|-1%| |营业利润(百万人民币)|4,088|4,259|-4%|5,499|5,555|-1%|6,722|6,803|-1%| |净利润(百万人民币)|3,259|3,409|-4%|4,418|4,475|-1%|5,480|5,559|-1%| |基本EPS(人民币)|2.69|2.82|-4%|3.65|3.70|-1%|4.53|4.60|-1%| |毛利率|30.3%|30.5%|-0.3ppt|32.2%|32.2%|-0.1ppt|33.0%|33.0%|0.0ppt| |营业费用率|14.3%|14.3%|0.0ppt|13.9%|13.9%|0.0ppt|13.9%|13.9%|0.0ppt| |营业利润率|16.0%|16.2%|-0.3ppt|18.3%|18.3%|-0.1ppt|19.1%|19.1%|0.0ppt| |净利率|12.7%|13.0%|-0.3ppt|14.7%|14.8%|-0.1ppt|15.6%|15.6%|-0.1ppt| [4]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117.92元,52周低位79.22元,市值127,917.08百万元,日均成交量19.50百万,年初至今变化2.15%,200天平均价100.53元 [3] 财务数据 损益表(百万元人民币) |年结12月31日|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收入|20,078|21,021|25,616|30,093|35,222| |主营业务成本|(13,903)|(16,446)|(17,865)|(20,411)|(23,605)| |毛利|6,175|4,574|7,751|9,682|11,618| |销售及管理费用|(1,281)|(1,090)|(1,306)|(1,505)|(1,796)| |研发费用|(2,496)|(2,234)|(2,357)|(2,678)|(3,100)| |经营利润|2,398|1,250|4,088|5,499|6,722| |财务成本净额|(594)|(457)|(457)|(537)|(628)| |其他非经营净收入/费用|(503)|(101)|63|63|63| |税前利润|1,301|691|3,695|5,026|6,157| |税费|(343)|(148)|(436)|(608)|(677)| |非控股权益|32|12|0|0|0| |净利润|990|556|3,259|4,418|5,480| [9] 资产负债简表(百万元人民币) |截至12月31日|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995|9,055|10,256|11,949|13,604| |应收账款及票据|2,525|4,057|4,944|5,808|6,798| |存货|12,356|6,322|6,867|7,846|9,073| |其他流动资产|737|831|1,186|1,346|1,534| |总流动资产|19,613|20,264|23,252|26,949|31,009| |物业、厂房及设备|2,540|3,490|4,941|6,221|7,369| |无形资产|2,018|2,305|1,525|1,009|668| |其他长期资产|11,018|11,684|11,684|11,684|11,684| |总长期资产|15,577|17,479|18,150|18,915|19,721| |总资产|35,190|37,743|41,402|45,863|50,730| |短期贷款|3,632|2,671|3,255|3,824|4,476| |应付账款|1,128|1,663|1,807|2,064|2,387| |其他短期负债|5,613|4,734|4,734|4,734|4,734| |总流动负债|10,373|9,069|9,796|10,623|11,597| |长期贷款|2,750|2,977|3,628|4,262|4,989| |其他长期负债|3,967|4,202|3,921|3,106|2,002| |总长期负债|6,717|7,180|7,549|7,369|6,991| |总负债|17,090|16,248|17,345|17,991|18,588| |股本|1,185|1,216|1,216|1,216|1,216| |储备及其他资本项目|16,833|20,235|22,797|26,612|30,882| |股东权益|18,018|21,451|24,013|27,828|32,098| |非控股权益|82|44|44|44|44| |总权益|18,100|21,495|24,057|27,872|32,142| [9]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人民币) |年结12月31日|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净利润|958|544|3,259|4,418|5,480| |折旧及摊销|1,045|1,166|1,444|1,457|1,526| |营运资本变动|(5,352)|5,232|(1,289)|(1,585)|(1,895)| |其他经营活动现金流|1,355|594|192|(815)|(1,104)| |经营活动现金流|(1,993)|7,537|3,606|3,474|4,007| |资本开支|(2,306)|(2,350)|(2,115)|(2,221)|(2,332)| |投资活动|(1,717)|(112)|(137)|(160)|(188)| |其他投资活动现金流|5|(1)|0|0|0| |投资活动现金流|(4,017)|(2,464)|(2,252)|(2,382)|(2,520)| |负债净变动|3,242|(2,009)|916|1,203|1,378| |股息|(822)|(574)|(537)|(815)|(1,104)| |其他融资活动现金流|(165)|2,519|(532)|212|(106)| |融资活动现金流|2,255|(64)|(154)|600|168| |汇率收益/损失|120|51|0|0|0| |年初现金|7,630|3,995|9,055|10,256|11,949| |年末现金|3,995|9,055|10,256|11,949|13,604| [10] 财务比率 每股指标(人民币) |年结12月31日|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核心每股收益|0.839|0.468|2.694|3.653|4.531| |每股账面值|15.265|18.054|19.854|23.008|26.538| [10] 利润率分析(%) |年结12月31日|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毛利率|30.8|21.8|30.3|32.2|33.0| |EBITDA利润率|14.6|11.0|21.8|23.3|23.6| |EBIT利润率|9.4|5.5|16.2|18.5|19.3| |净利率|4.9|2.6|12.7|14.7|15.6| [10] 盈利能力(%) |年结12月31日|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ROA|2.9|1.5|8.2|10.1|11.3| |ROE|5.8|2.8|14.3|17.0|18.3| |ROIC|11.6|7.3|21.7|25.0|26.5| [10] 其他 |年结12月31日|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净负债权益比(%)|13.2|/|净现金|净现金|净现金| |流动比率|1.9|2.2|2.4|2.5|2.7| |存货周转天数|277.5|207.3|134.7|131.5|130.8|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49.6|57.1|64.1|65.2|65.3|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48.6|31.0|35.4|34.6|34.4| [10]
韦尔股份:全年业绩预计高速增长,智驾加速渗透推动汽车CIS量价齐升
华金证券· 2025-01-22 19:17
投资评级 - 韦尔股份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5] 核心观点 - 韦尔股份2024年全年业绩预计高速增长,营收预计为254.08~258.08亿元,同比增长20.87%~22.78%,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1.55~33.55亿元,同比增长467.88%~503.88%,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9.73~31.73亿元,同比增长2054.23%~2199.15%[1] - 24Q4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5~69亿元,同比增长9.44%~16.18%,归母净利润7.80~9.80亿元,同比增长316.64%~423.47%,扣非归母净利润6.80~8.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 - 智能驾驶加速渗透推动汽车CIS量价齐升,单车CIS数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对更高像素CIS的需求亦不断提升[3] - 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已完成全系列机型后置主摄产品布局,OV50H广泛应用于国内主流高端智能手机后置主摄方案,正逐步替代海外同类竞品[4] - 智能眼镜正加速进入大众消费时代,有望进一步拓宽CIS市场空间,公司CIS产品在小尺寸及低功耗方面的优势高度适配AR/VR包括AI眼镜等终端客户需求[8] 财务数据与估值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55.00/306.00/354.97亿元,增速分别为21.3%/20.0%/16.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0/45.05/56.61亿元,增速分别为488.5%/37.8%/25.7%[10] - 2024年公司毛利率预计为30.0%,2025年为30.5%,2026年为31.2%[9] - 2024年公司EPS预计为2.69元,2025年为3.70元,2026年为4.66元[9] - 2024年公司ROE预计为13.3%,2025年为15.6%,2026年为16.4%[9] 技术优势 - 公司推出汽车行业的首款1200万像素传感器OX12A10,采用TheiaCel™技术,预计25Q3量产[3] - 公司推出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采用TheiaCel™技术的3.0μm像素汽车视觉传感器OX03H10,预计25H1量产[3] - 全球首款采用TheiaCel™技术的智能手机CIS OV50K40凭借LOFIC功能可实现单次曝光接近人眼级别的动态范围[4] - 公司推出OV50M40,以应对前摄、广角、超广角、长焦等应用对小尺寸50MP CIS的需求[4]
韦尔股份:Expect sequential improvement ahead
招银国际· 2025-01-22 17:5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保持不变为人民币130元 [1][3]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2024年初步业绩显示 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0 9%至22 8% 达到人民币254亿至258亿元 主要受高端智能手机市场CIS产品渗透率提升和自动驾驶技术推动 [1] - 净利润预计在人民币32亿至34亿元之间 同比增长468%至504% 主要归因于市场份额扩大和毛利率改善 [1] - 未来报告公司将成为国内消费补贴计划和多个关键市场快速扩张的主要受益者 包括电动汽车 边缘AI 机器人等领域 [1] 财务表现 - 2024年预计收入为人民币262 95亿元 同比增长25 1% 2025年和2026年预计分别增长23 0%和18 5% [2] - 2024年预计净利润为人民币33 684亿元 同比增长506 2% 2025年和2026年预计分别增长45 1%和30 8% [2] - 2024年预计毛利率为29 8% 2025年和2026年预计分别提升至30 9%和31 7% [2] 市场机会 - 2025年CIS收入预计增长26% 主要受电动汽车 机器人出租车中摄像头数量增加和中国数字产品补贴计划推动 [7] - 智能手机CIS销售占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的40% 预计2025年将增长35% [7] - 自动驾驶领域 车辆中摄像头数量显著增加 通常每辆车配备10个以上摄像头 [7] 估值 - 当前股价为人民币108 3元 预计2024年市盈率为38倍 2025年预计市盈率为26倍 [7]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增长将超过40% [7]
韦尔股份:2024营收创新高,净利润大幅增长
群益证券· 2025-01-22 13:48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韦尔股份(603501 SH) "买进"评级 目标价为140元 [1][7] 核心观点 - 韦尔股份202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 预计实现营收254-258亿元 同比增长20 9%-22 8% 净利润31 6-33 6亿元 同比增长4 7-5倍 [10] - 公司CIS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成功卡位 汽车自动驾驶应用市场持续渗透 带动业绩大幅增长 [7] - AI眼镜需求涌现 韦尔股份作为国内图像传感器龙头企业 在超小型低功耗图像传感器领域技术积累丰富 有望受益 [10] 公司基本面 - 公司属于电子行业 主要产品为半导体设计(86 5%)和元器件代理销售(13 5%) [2][3] - 截至2025年1月21日 A股股价106 65元 总市值1297亿元 主要股东虞仁荣持股27 44% [2] - 过去12个月股价波动区间为75 67-123 75元 最近一个月上涨4 7% 一年上涨16 8% [2] 财务表现 - 预计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32 4亿元 43 1亿元和52 1亿元 同比增长482% 33%和21% [10] - 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2 66元 3 55元和4 29元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30倍和25倍 [10] - 2024年4季度预计实现营收65-69亿元 同比增长9 4%-16% 净利润7 8-9 8亿元 同比增长3 1-4 2倍 [10] 行业前景 - AIOT(包括智能眼镜在内的IOT产品)对图像传感器需求不断提升 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空间可观 [7] - 2024年有望成为AI眼镜元年 多家科技巨头积极布局AI眼镜项目 图像识别能力将提升用户体验 在多个领域具备优势 [10] 机构持股 - 机构投资者占流通A股比例为36 5% 其中基金持股13 1% 一般法人持股23 4% [4]
豪威集团(603501) - 2024 Q4 - 年度业绩预告
2025-01-21 17:55
净利润预测 - 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15,529.74万元到335,529.74万元,同比增加467.88%到503.88%[4][6] - 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7,304.61万元到317,304.61万元,同比增加2,054.23%到2,199.15%[4][6] 营业收入预测 - 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540,838.38万元到2,580,838.38万元,同比增加20.87%到22.78%[7][8] 2023年财务表现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5,562.3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800.96万元,营业收入为2,102,064.16万元[10] 产品市场表现 - 公司图像传感器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和汽车自动驾驶应用市场的持续渗透,市场份额稳步成长,营业收入和毛利率显著增长[12]
韦尔股份:2024年净利预计同比增加467.88%到503.88%
证券时报网· 2025-01-21 17:55
公司业绩 - 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1.55亿元到33.55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加467.88%到503.88% [1] - 营业收入创下历史新高 [1] - 产品毛利率逐步恢复 [1] 市场表现 - 图像传感器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和汽车自动驾驶应用市场持续渗透 [1] - 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稳步成长 [1] 公司策略 - 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结构优化 [1]
元禾璞华,宣布募资数十亿
投资界· 2025-01-13 08:56
元禾璞华募资动态 - 元禾璞华产业并购基金首关规模超12亿元,预计终关规模不低于20亿元,基石投资人包括苏州元禾控股、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3] - 新一期PE基金和VC基金将与上海、北京、江苏等多地政府引导母基金合作设立,基金规模均在10亿-20亿元,预计2024年一季度完成首关[3] - 公司成立十周年累计管理规模过百亿,投资约200家半导体和硬科技企业,已向LP分配金额过百亿元,投出上市公司49家[3] 并购基金战略布局 - 并购基金将围绕半导体产业链链主、细分赛道优质企业和海外资产剥离机会进行投资[7] - 并购策略分为横向整合(相同类型公司整合)、纵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并购)和跨行业整合(现金流反哺科创)[7] - 公司2014年起积累海外并购经验,2024年主导南茂持有的宏茂微股权转让案例[7] 区域产业投资重点 - 长三角地区获得公司超半数投资金额,新基金将重点布局上海、江苏等半导体产业聚集地[8] - 北京地区因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将聚焦半导体设备、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9] 紫光展锐投资案例 - 2024年完成对紫光展锐近20亿元股权增资,搭建专项SPV仅用两个月时间[13][14] - 紫光展锐2024年三季度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2900万颗,同比增长29%,全球市场份额达9%[14] - 公司团队多位成员具有展讯通信背景,对紫光展锐有深度了解[14] 产业整合趋势判断 - 预计2025年国内并购市场将进入活跃阶段,半导体行业将出现更多整合案例[17] - 未来可能形成大上市公司负责并购、小公司专注技术创新的分工模式[17] - AI技术驱动将成为半导体行业新一轮增长的核心动力[17] 投后管理实践 - 通过战略规划、人才招募、客户对接等立体式赋能被投企业[15] - 宏茂微案例中提供2亿元借款完成员工股权激励,并促成其与芯片设计公司合作[15] - 协助华大九天通过并购补足EDA技术短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