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豪威集团(603501)
icon
搜索文档
苹果正加紧提高iPhone17的产量,消费电子ETF(561600)涨超0.7%
新浪财经· 2025-09-23 10:04
iPhone 17 发售与市场反应 - iPhone 17 标准版产量正加紧提高 发售首日深圳直营店现场取货队伍排起长龙 全系列送货时间需3-4周 [1] - 消费电子单价较低容易起量 有望成为AI应用最先落地场景之一 [1] - 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对智能终端普及率提出具体量化目标 2027年达70% 2030年达90% 落地可能性大 [1] 消费电子产业链与新品开发 - 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完善 成为各类消费电子新品开发首选合作对象 [1] - 今年年内还有多款AI眼镜有望发布 板块值得关注 [1]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8% 包括寒武纪 立讯精密 中芯国际等 [2] 消费电子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3日09:36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931494)上涨1.26% [1] - 成分股立讯精密上涨6.60% 工业富联上涨4.62% 欣旺达上涨4.19% 传音控股 亿纬锂能等个股跟涨 [1] - 消费电子ETF(561600)上涨0.78% 最新价报1.29元 近1周累计上涨7.78% [1] 指数成分与权重股详情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元器件生产 整机品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前十大权重股中立讯精密权重8.06% 中芯国际权重8.04% 京东方A权重6.71% 寒武纪权重5.79% [2][4] - 消费电子ETF(561600)提供场外联接 包括平安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15894) C(015895) E(024557) [4]
豪威集团(603501):25H1稳健增长,新业务多点开花
华安证券· 2025-09-22 18:53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15.4%,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48.3%,毛利率30.5%,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4] - 业绩增长主要归因于汽车智能化加速渗透及新兴市场需求强劲,带动市场份额提升,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及成本结构优化推动盈利能力释放[4] - 汽车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图像传感器业务中汽车市场收入达37.9亿元,同比增长30.0%,车载模拟芯片收入同比增长45.5%[4] - 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9.5%至39.2亿元,但公司通过推出新品如OV50X传感器及2亿像素产品调整策略以重拾份额[5] - 新兴市场图像传感器收入达11.7亿元,同比增长249.4%,医疗市场收入约4.4亿元,同比增长68.1%[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07.5/370.8/437.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5.0/57.5/70.9亿元,对应EPS为3.73/4.77/5.88元,PE为39.18/30.70/24.89倍[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Q2单季度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15.6%,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43.6%,环比增长34.2%,毛利率30.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4] - 2024年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2025E-2027E预计收入增速分别为19.5%、20.6%、17.9%[10]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2025E-2027E预计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5.5%、27.6%、23.4%[10] - 毛利率从2024年的29.4%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33.5%,ROE从2024年的13.7%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17.0%[10] 业务细分 - 汽车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30.0%,已成为第一大应用领域,凭借TheiaCel™技术优势进入英伟达供应链[4] - 手机图像传感器业务收入39.2亿元,同比下滑19.5%,但公司推出OV50X传感器(一英寸、5000万像素)并量产,覆盖0.6μm至1.6μm多种像素尺寸新品,2亿像素产品获客户验证[5] - 新兴市场图像传感器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249.4%,主要受益于全景/运动相机、智能眼镜需求放量[6] - 医疗市场图像传感器收入约4.4亿元,同比增长68.1%[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307.5/370.8/437.2亿元,归母净利润45.0/57.5/70.9亿元,EPS为3.73/4.77/5.88元[7][10] - 对应PE为39.18/30.70/24.89倍,PB为6.13/5.11/4.24倍,EV/EBITDA为25.45/20.50/16.46倍[7][10] - 总市值1765亿元,总股本1206百万股,流通股比例100%[1]
半导体ETF(159813)涨超4.3%,存储涨价+大厂自研芯片落地推升行情
新浪财经· 2025-09-22 14:01
行业动态 - 存储芯片价格大幅上涨,DDR4/LPDDR4X现货价格较2025年一季度底部翻200%以上,合约价格翻倍,部分型号涨幅超30% [1] - 存储芯片涨价由AI驱动需求增长和原厂减产导致供给紧张共同作用,市场供需紧平衡格局凸显 [1] - 存储产业链相关厂商受益显著 [1] 技术发展 - 阿里将平头哥PPU芯片引入AI模型训练,部分替代英伟达产品,测试新版文心大模型显示训练场景应用潜力 [1] - 腾讯、阿里等云厂商积极适配国产芯片,推动AI应用落地 [1] - C端微信全量推送AI搜索,美团小美实现垂类Agent突破,B端企业提效需求旺盛带动国产算力需求增长 [1] 市场表现 - 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980017)强势上涨4.46% [2] - 成分股海光信息上涨13.02%,龙芯中科上涨8.04%,瑞芯微上涨7.76%,兆易创新和中芯国际等个股跟涨 [2] - 半导体ETF(159813)上涨4.31%,最新价报1.14元 [2] 指数构成 - 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芯片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市场表现 [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北方华创、澜起科技、豪威集团、兆易创新、中微公司、长电科技和紫光国微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0.69% [2] 产品信息 - 半导体ETF(159813)场外联接A代码012969 [3] - 场外联接C代码012970 [3] - 场外联接I代码022863 [3]
国产算力崛起,AI人工智能ETF(512930)涨超2.0%近一周涨幅同类第1
新浪财经· 2025-09-22 13:55
行业观点与趋势 - 华为轮值董事长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表示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并分享昇腾芯片后续规划 [1] - 海外市场进入AI带动业绩和资本开支的良性循环 国产AI生态不断完善 国内AI产业链在模型、算力和应用环节均出现加速迹象 [1] - AI人工智能全面覆盖产业链中算力、模型和应用环节 有望长期受益 [1] 市场表现与指数 -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930713)截至2025年9月22日13:30强势上涨2.06% [1] - 指数成分股芯原股份上涨18.03% 东华软件上涨10.00% 中科曙光上涨10.00% 晶晨股份和恒玄科技等个股跟涨 [1] - AI人工智能ETF(512930)上涨2.09% 最新价报2.15元 近1周累计上涨0.29%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4 [1] 产品流动性与交易 - AI人工智能ETF盘中换手率6.08% 成交额1.71亿元 [1] - 截至2025年9月19日 该ETF近1月日均成交额达3.23亿元 [1] 产品结构与费率 - AI人工智能ETF管理费率0.15% 托管费率0.05% 为可比基金中最低费率 [2] - 近3月跟踪误差0.008% 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2] - 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 该指数选取50只为AI提供基础资源、技术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 [2] 指数成分与权重 -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82% (截至2025年8月29日) [2] - 前三大权重股为新易盛(权重6.52%)、中际旭创(权重6.71%)、寒武纪(权重6.45%) [2][4] - 权重股中科曙光当日涨幅达10.00% 寒武纪涨4.95% 澜起科技涨4.07% 浪潮信息涨3.54% [1][4] 产品代码信息 - AI人工智能ETF(512930)场外联接包括平安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23384)、C(023385)和E(024610) [4]
招银国际每日投资策略-20250922
招银国际· 2025-09-22 10:32
核心观点 - 全球主要股市表现分化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40.87% 纳斯达克指数年内上涨17.20% [1] - 中国互联网软件板块存在估值提升机会 AI应用商业化进程将推动软件板块匹配硬件板块涨幅 [4] - 美联储降息路径存分歧 市场已充分反映年底前进一步降息两次的预期 [3] 全球市场表现 - 港股主要指数年内涨幅显著 恒生指数涨32.33% 恒生国企指数涨29.94% 恒生科技指数涨40.87% [1] - A股创业板指年内涨幅达44.33% 上证综指年内上涨13.97% 深证综指年内上涨26.32% [1] - 美股三大指数创新高 道指涨8.86% 标普500涨13.31% 纳斯达克涨17.20% [1] - 欧洲股市表现不一 德国DAX涨18.74% 法国CAC涨6.41% 英国富时100涨12.77% [1] 港股行业表现 - 恒生工商业指数年内涨36.45% 恒生金融指数涨28.01% 恒生地产指数涨25.04% [2] - 恒生公用事业指数微涨0.88% 表现相对落后 [2]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股票私募机构平均仓位超过78% 达今年最高水平 [3] - 南下资金净买入98.38亿港元 港股原材料、能源与可选消费领涨 [3] - A股煤炭、有色金属与建材涨幅居前 汽车、生物医药与计算机领跌 [3] - 医保局优化药品集采规则 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 防止恶性竞争 [3] 国际事件影响 -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出现两张加息反对票 宣布每年减持ETF规模3300亿日元 [3] - 欧央行管委称12月应再次降息 以确保通胀和经济增长不令人失望 [3] - 中美元首约定在APEC会议期间会晤 字节跳动按法律要求推进TikTok美国业务 [3] 科技行业焦点 - 美股科技七巨头多数上涨 苹果涨超3% iPhone 17亚洲销售势头良好 [3] - 甲骨文与Meta洽谈200亿美元云计算协议 英特尔大涨后回落 [3] - 白宫考虑建立处方药直销平台TrumpRx 以降低药价 [3] 大宗商品与汇率 - 美债收益率持续上升 美元指数走高 黄金上涨 [3] - 白银创14年新高 原油下跌 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走弱 [3] 重点推荐公司 - 互联网板块推荐阿里巴巴(目标价158.8美元)、百度、微软、腾讯(目标价705港元)、快手 [4] - 软件公司推荐派拓网络、Datadog、金蝶国际 [4] - 汽车行业推荐吉利汽车(目标价25港元 上行空间32%)、零跑汽车(目标价80港元 上行空间23%) [5] - 装备制造推荐中联重科(目标价7.4港元)、三一国际(目标价8.9港元 上行空间24%) [5] - 消费板块推荐绿茶集团(目标价10.74港元 上行空间55%)、锅圈食品(目标价4.8港元 上行空间49%) [5] - 科技半导体推荐小米集团(目标价62.96港元)、瑞声科技(目标价60.55港元 上行空间35%)、豪威集团(目标价173元 上行空间21%) [5]
大中华区半导体:国产深紫外(DUV)、测试及人工智能芯片热潮持续提振乐观情绪-Greater_China_Semiconductors_Domestic_DUV_TestingAI_Chips_Boom_Fuels_Ongoing_Optimism
2025-09-19 11:15
**行业与公司** 行业涉及大中华区半导体行业 重点关注半导体代工、设备及AI芯片领域 具体公司包括中芯国际(SMIC 0981 HK)、ASMPT (0522 HK)、OmniVision (603501 SS)、SG Micro (300661 SZ)、上海万业企业(600641 SS)以及国产DUV光刻机初创企业Yuliangsheng (YLS)[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国产DUV光刻机取得突破性进展 YLS研发的首台国产DUV光刻机已进入中芯国际测试阶段 但尚未完全实现组件国产化 且需经过1-2年资格认证才能达到大规模生产水平[1] * 中国网信办要求云服务商停止测试英伟达RTX Pro 6000D芯片并取消现有订单 因国内云服务商对该芯片需求较低 且国产AI芯片(昇腾、寒武纪、昆仑芯等)性能正快速追赶[1] * 半导体设备需求受国产化推动增长 ASMPT和万业企业因AI驱动先进封装需求增加而受益 ASMPT目标价85港元(基于22倍2026年PE) 万业企业目标价13元(基于1.5倍2025年PB)[1][4][10] * 模拟芯片国产化处于早期阶段 SG Micro目标价100元(基于65倍2026年PE) OmniVision目标价180元(基于50倍2025年PE) 两者均受益于汽车CIS份额提升及国产化政策支持[6][8] * 中芯国际目标价53港元(基于2.4倍2026年PB) 受益于中美脱钩需求及半导体行业逐步复苏 但面临折旧负担加重带来的毛利率压力[12][13] **其他重要内容** * 风险因素包括半导体行业复苏延迟、关键技术市场份额流失、出口限制延伸至后端设备、汽车CIS价格压力、智能手机规格升级停滞以及地缘政治关税壁垒[5][7][9][11][14][15] * 政策支持与国产替代成为关键上行风险 包括政府新国产化目标、非美技术组件替代完成以及半导体资本支出周期好转[11][14] * 披露信息显示花旗与ASMPT、OmniVision、中芯国际存在做市商关系或非投行服务补偿 并提示中芯国际受美国行政命令13959投资限制[25][26][29][43] **数据引用** * ASMPT估值:22倍2026年PE[4] * OmniVision估值:50倍2025年PE[6] * SG Micro估值:65倍2026年PE[8] * 万业企业估值:1.5倍2025年PB(低于5年平均2.2倍)[10] * 中芯国际估值:2.4倍2026年PB[13]
小米开源首个原生端到端语音大模型,消费电子ETF(561600)涨超1.2%冲击8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9-19 10:16
小米AI技术突破 - 小米于9月19日开源首个原生端到端语音模型Xiaomi-MiMo-Audio 基于创新预训练架构和上亿小时训练数据实现语音领域ICL少样本泛化 预训练观察到明显"涌现"行为 [1] - 小米AI功能提升有望带动相关消费电子产品体验优化 [1] 消费电子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931494)截至9月19日09:54强势上涨1.53% [1] - 消费电子ETF(561600)上涨1.23%报1.24元 冲击8连涨 [1] - 指数选取50只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牌设计等消费电子业务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成分股市场表现 - 澜起科技(688008)上涨7.81% 权重占比4.31% [1][4] - 工业富联(601138)上涨5.95% 权重占比3.89% [1][4] - 立讯精密(002475)上涨4.97% 权重占比8.06% [1][4] - 华工科技(000988)和鹏鼎控股(002938)等个股跟涨 [1] - 寒武纪(688256)下跌1.83%但仍以5.79%权重位列前十大成分股 [2][4] 指数权重结构 - 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8% [2] - 前三大权重股为寒武纪(688256)/立讯精密(002475)/中芯国际(688981) 权重分别为5.79%/8.06%/8.04% [2][4] - 其他重要成分股包括京东方A(000725 权重6.71%)/豪威集团(603501 权重4.99%)/兆易创新(603986 权重3.84%)/歌尔股份(002241 权重2.61%) [2][4]
豪威集团大宗交易成交4.00万股 成交额577.07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22:40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18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4.00万股成交金额577.07万元成交价144.25元与当日收盘价持平买卖双方营业部均为华泰证券广州珠江西路证券营业部[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2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4585.07万元[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当日收盘价144.25元单日上涨0.90%日换手率4.67%日成交额82.15亿元[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38亿元近5日累计上涨6.85%期间资金合计净流入3.78亿元[2] 融资交易数据 - 最新融资余额51.66亿元近5日增加3.38亿元增幅达7.01%[2]
豪威集团9月18日现1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577.07万元 溢价率为0.00%
新浪财经· 2025-09-18 18:14
股价表现 - 9月18日收盘价144.25元 单日涨幅0.90% [1] - 近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6.85% [1] - 主力资金近5日净流入4.22亿元 [1] 大宗交易 - 当日发生1笔大宗交易 成交量4万股 成交金额577.07万元 成交价144.25元 溢价率0.00% [1] - 买卖双方营业部均为华泰证券广州珠江西路证券营业部 [1] - 近3个月累计发生2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4585.07万元 [1]
豪威集团(603501) - 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部分股权质押及解除质押的公告
2025-09-18 17:00
股东持股与质押情况 - 控股股东虞仁荣持股333,472,250股,占总股本27.65%,累计质押176,420,000股,占其持股52.90%[3] - 一致行动人绍兴韦豪持股74,132,662股,占总股本6.15%,累计质押26,296,000股,占其持股35.47%[3] - 虞仁荣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股408,576,912股,占总股本33.88%,累计质押202,716,000股,占其持股49.62%,占总股本16.81%[3] 本次质押与解质情况 - 虞仁荣本次质押10,330,000股,占其所持3.10%,占总股本0.86%,用于偿还借款[6] - 虞仁荣本次解除质押11,900,000股,占其所持3.57%,占总股本0.99%[7] - 绍兴韦豪本次解除质押13,100,000股,占其所持17.67%,占总股本1.09%[7] 未来到期质押情况 - 未来半年内到期质押股份3,994.00万股,占其所持9.78%,占总股本3.31%,对应融资余额152,133.95万元[10] - 未来一年(不含半年内)到期质押股份9,941.00万股,占其所持24.33%,占总股本8.24%,对应融资余额500,792.70万元[10] 其他情况 - 本次质押不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变更,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治理[11] - 控股股东财务和资信状况良好,质押风险可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