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虹软科技(688088)
icon
搜索文档
虹软科技(688088):超域融合推进顺利,智能驾驶持续高增
国金证券· 2025-04-15 09: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态势,各业务表现良好,费用率降低,未来营收和利润有望持续增长 [2][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简评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15亿元,同比增长21.6%;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99.7%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9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增长45.4% [2] 经营分析 - 分业务看,2024年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营收6.75亿元,同比增长16.2%,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71.2%,两部分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1.4%/84.5%,较上年同期变动+0.5pct/-1.5pct [3]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6.3%/10.5%/48.8%,同比下降1.3pct/3.0pct/5.3pct;2025Q1各项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1.4pct/5.8pct/3.8pct [3] - 移动智能终端业务受益于行业复苏和Turbo Fusion产品渗透率提升,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Turbo Fusion技术完成多机型渗透,在中低端机型市场规模化落地,公司加码AI眼镜业务投入,助力雷鸟V3发售 [3] - 智能汽车业务方面,舱内场景提升市场占有率,通过多项测试标准并量产上线;舱外场景基于智能SoC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有望2025年导入量产;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方面,Tahoe获多款车型全球定点项目,推进WestLake产品化进程 [4] - 公司PSAI完成多平台覆盖,截至2024年末,已入驻多个平台,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实现营收9.92/12.18/15.00亿元,同比增长21.74%/22.77%/23.15% [5] - 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20/2.70/3.39亿元,同比增长24.54%/22.81%/25.62%,对应79.24/64.52/51.36倍PE [5] 公司基本情况 - 展示了2023 - 2027E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归母净利润、增长率等多项财务指标数据 [10] 附录: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 包含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预测数据,以及比率分析、每股指标、回报率、增长率、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等相关指标数据 [12] 市场中相关报告评级比率分析 - 展示了不同时间内“买入”“增持”“中性”“减持”评级数量及评分情况,说明了评分计算方式及与平均投资建议对照关系 [13][14]
虹软科技(688088) - 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5-04-14 22:46
募集资金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4600万股,每股发行价28.88元,募集资金总额13.2848亿元,净额12.5485923989亿元[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募投项目支出9.3901447603亿元,手续费23453.62元,部分募投项目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9031.541128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3600万元,募集资金结余2.9086277414亿元[5] - 2024年度募投项目支出1.2197568272亿元,手续费6068.12元,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净额1.1亿元,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回购公司股份1319.978871万元,现金管理收益206.856301万元,利息收入228.295135万元[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结余5003.274895万元,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余额1.1亿元,募集资金结余1.6003274895亿元[6] 项目进展与调整 - 公司对募投项目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4年12月延至2025年6月[24] - 经审议批准,公司终止光学屏下指纹项目,将剩余16,587.44万元投入IoT领域AI视觉项目并追加17,945.69万元投资[40] 各项目投入与效益 - 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7,644.09万元,投入进度82.01%,本年度实现效益15,849.10万元[37] - 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55,044.59万元,本年度投入12,197.57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52,345.64万元,投入进度95.10%,本年度效益 - 5,860.01万元[37] - 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截至期末累计投入7,672.35万元,投入进度100.00%,项目终止[37]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8,436.93万元,投入进度97.34%[37] 超募资金使用 - 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3,600.00万元,投入进度100.00%[37] - 超募资金回购公司股份1,319.98万元,投入进度100.00%[37] - 超募资金尚未使用金额为7,412.66万元[38] 资金管理与合规 - 2023年8月15日,公司审议通过继续使用最高余额不超过3亿元的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12个月[15] - 公司同意继续使用最高不超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自2024年8月14日起12个月[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余额为1.1亿元[17] -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入金额合计5.2亿元,实际收益206.86万元[20] - 2024年公司用超募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实际回购43.9万股,支付资金1319.85万元[23] - 公司已披露的募集资金相关信息不存在问题,无违规使用募集资金情形[27]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如实反映情况[28] - 华泰联合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合规,无变相改变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情况[29]
虹软科技(688088) - 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025-04-14 22:46
业绩总结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3][4] - 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3] - 2024年度未发现财务或非财务报告重大、重要缺陷[17] 未来展望 - 2025年深化内控体系建设,完善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17] - 2025年遵循内控规范,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管理监督[17] 其他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和营收合计占比均为100%[7] - 明确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评价标准[13][14]
虹软科技(688088)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4年度履职情况报告
2025-04-14 22:46
组织变动 - 2024年4月18日调整第二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成员,邓晖退出,孔晓明加入[1] - 2024年12月19日完成董事会换届,第三届审计委员会由朱凯、王展、孔晓明组成,朱凯任召集人[2] 会议决策 - 2024年度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召开八次会议[3] - 2024年10月29日审议启动选聘2024年度审计机构议案[6] - 2024年12月3日审议续聘2024年度审计机构议案,提议续聘立信[6] - 2024年3月6日审议关于变更财务总监的议案[4] - 2024年12月19日审议关于聘任财务总监和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议案[5] - 2024年12月31日审议关于募投项目延期的议案[5] 审计评价 - 认为立信具备审计服务经验与能力,审计期间勤勉尽责[6][9] - 认为公司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和准确[11] 内控管理 - 公司完善风险管理,推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12] - 内部控制实际运作符合上市公司治理规范要求[12] 未来展望 - 2025年继续发挥监督职能,履行多方面职责[15]
虹软科技(688088) - 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14 22:45
会议表决 - 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应出席董事9人,实际出席9人[2] - 《关于2024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的议案》等多项议案表决通过[3][4][5][11][19][20][21][22][23][24] - 2025年度公司独立董事领取税前11万元人民币/年津贴,6票同意3票回避[9] - 《关于非独立董事2024年度薪酬发放情况及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3票同意6票回避,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0] - 《关于高级管理人员2024年度薪酬发放情况及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5票同意4票回避[11] 报告审议 - 《2024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1]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表决通过[19] 公司方案 - 《关于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议案》表决通过[19] 利润分配 - 公司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2025年中期分红,金额不超相应期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0%[20] 项目投资 - 《关于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议案》表决通过,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1] 制度制定 - 《关于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表决通过[22][23]
虹软科技(688088)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14 22: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8.15亿元,较2023年增长21.62%[2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较2023年增长99.67%[2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6亿元,较2023年增长128.93%[2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8.76万元,较2023年减少95.74%[21]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18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69%[21] - 2024年末总资产30.2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3.19%[2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44元,较2023年增长100.00%[22]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81%,较2023年减少5.30个百分点[2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99.67%[39]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397,851,000.53元,上年度为362,695,964.80元,变化幅度9.69%[175] - 本年度资本化研发投入0元,上年度为0元,变化幅度0%[175]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397,851,000.53元,上年度为362,695,964.80元,变化幅度9.69%[175]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8.81%,上年度为54.11%,减少5.30个百分点[175] - 本年度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0%,上年度为0%,增加0个百分点[175]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49,021.72万元,占销售总额的60.14%[191] - 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境外的收入占比为44.59%[19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6,042.8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95%[1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营业收入6.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7%[25] - 2024年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营业收入1.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20%[25] - 2024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6.752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17%[37] - 2024年度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出口量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公司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1.27188亿美元,同比增长71.20%[38] - 报告期内,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67,526.1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82.84%[198] 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2024年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送红股,以总股本401,170,400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数439,000股计算,拟派发现金红利100,182,850.00元(含税)[4] - 2024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含中期已分配)总额160,292,560.00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90.72%[5] - 2024年度以现金为对价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13,199,788.71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173,492,348.71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98.19%[5] - 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账户所持本公司股份439,000股,不参与本次利润分配[5] -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5] 审计与报告保证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 - 公司负责人Hui Deng(邓晖)、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韦凯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韦凯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文名称为ArcSoft Corporation Limited [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Hui Deng(邓晖),注册地址于2007年、2015年、2018年、2022年有过变更 [16]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蒿惠美,证券事务代表为廖娟娟,联系电话均为021 - 52980418 [17]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证券时报》(www.stcn.com) [18]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18]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虹软科技,代码为688088 [19]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上市时已盈利[3]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研发投入与人员情况 - 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3.97851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48.81%,年末研发人员586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2.47%[38] - 移动智能终端相关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150,000.00万元,本期投入21,714.26万元,累计投入108,962.07万元[178] - 智能驾驶等IoT领域技术预计总投资规模100,000.00万元,本期投入18,070.84万元,累计投入95,132.91万元[179] - 公司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50,000.00万元,本期投入39,785.10万元,累计投入204,094.98万元[179] - 本期研发人员数量586人,上期为566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本期为62.47%,上期为62.89%[18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28,869.06万元,上期为26,840.95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本期为49.26万元,上期为47.42万元[182]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344人、本科198人、专科20人、高中及以下0人[182]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234人、30 - 40岁(含30岁,不含40岁)286人、40 - 50岁(含40岁,不含50岁)57人、50 - 60岁(含50岁,不含60岁)9人、60岁及以上0人[182] - 公司拥有以博士为带头人、硕士为骨干的核心研发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算法并落地商业产品[183] 技术研发成果 - 2024年度公司智能超域融合(Turbo Fusion)技术面向全机型渗透率提升,在中低端机型市场规模化落地,新增运动抓拍、AI人像光影重构等功能[40] - 公司在端侧AI计算能力方面探索生成式AI与Turbo Fusion技术深度融合,优化图像在多场景基础画质,推动影像计算智能化升级[40] - Turbo Fusion视频解决方案落地,为2025年视频方案规模化奠定基础[41] - 2024年加大AI眼镜业务投入,构建多项适配AI眼镜的高清影像处理算法[41] - 2024年持续迭代核心算法引擎,优化全场景产品矩阵布局,拓宽车型覆盖范围[43] - 2024年上半年推出基于智能SoC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有望2025年导入量产[44] - 2024年在商用货车、客车、工程机械车辆领域承接多个项目,实现相关产品量产[45] - 2024年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图像生成垂直大模型体系参数量从十亿级提升到百亿级[46] - 2024年上半年在国内智能商拍赛道上线AI模特视频生成功能[46] - 截至2024年末,PSAI完成多平台入驻,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47] 公司业务与市场情况 - 公司专注计算机视觉领域,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收入源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授权许可使用[51] - 公司可提供智能手机主流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产品,从画质、隐私、美颜等方面提升笔记本电脑视频会议体验[52] - 公司在AI - XR领域可提供VR/MR/AR一站式多传感器标定等多种解决方案及AI眼镜相关解决方案[53] - 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舱外储备行车辅助和自动泊车相关视觉感知算法,舱内积累DMS、OMS视觉感知算法[54] - 公司在智能商拍领域推出PhotoStudio® AI智能商拍云工作室,提供图片和视频生成及后期处理工具[55] - 公司盈利模式为授权算法技术和销售软硬一体视觉解决方案,研发采取自主研发模式,销售采用直销方式[56] - 公司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收费模式分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采用计件模式[57] - 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应用软件开发,也属于计算机视觉行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8][59] - 202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作[60] - 2024年3月《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60]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约40%,出货量有望达5.22亿部[63]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预计出货1205万台,同比增长18.3%,其中不具备显示功能的音频眼镜及音频拍摄眼镜预计出货547万台,同比增长101.9%[64] - 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1%,达8900万辆,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出口量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65] - 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数量预计达2800万辆,市场渗透率预计为82%;到2030年数量将增至3800万辆,渗透率预计将达到95%[66] - 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超过70%,预计到2025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将达千亿元级别[66][67] - 从GMV角度计算电商零售商拍市场空间约为256 - 511亿元,从店铺数量角度计算商拍市场空间约为340亿元/年[68] 公司技术优势与合作 - 公司自2003年开始明确在嵌入式设备研发相关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边缘计算技术领域积累深厚[70] - 公司基于端设备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适用性高、运行稳定,可在边缘侧发起高效运算[71] - 公司的移动智能终端、智能驾驶和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从边缘侧发起运算[71] - 公司为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等智能设备以及商业拍摄领域提供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70] - 2019 - 2024年度全球出货量前五的安卓系统手机主流机型大多搭载公司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74] - 公司于2023年推出PSAI,已完成淘宝千牛、1688等主流电商平台入驻,累计服务数十万商家客户[76]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之一,大部分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达国内外先进水平[73] - 公司是国内基于高通智能座舱平台上的主流视觉算法供应商,客户覆盖国内主要自主品牌、部分合资及外资品牌汽车主机厂商[75] - 公司成功助力雷鸟V3成为国内首款发售的AI眼镜[74] - 公司掌握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应用领域从智能手机扩展到智能汽车等多个行业[72] - 公司与高通、联发科等主流芯片公司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72] - 公司与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等业内核心器件合作伙伴建立业务交流或合作关系[72] - 公司构建了完整的虹软空间计算技术体系,为AR/VR/XR领域客户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74] - 公司自主研发诸多可应用于多终端领域的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体系[79] - 公司在人体分析等技术中段平台正确率超95%,有毫秒级实时性[80] - 公司大部分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达国内外先进水平,多数新创技术行业首发[81] - 公司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在除苹果外主流手机品牌大部分旗舰机型上使用[81] - 公司拥有32项原始创新核心技术,如人脸分析及识别、人体分析及美化等[83][84] - 人脸分析及识别技术用于多平台及多种解决方案和场景[83] - 人体分析及美化技术用于移动、互联网和车载平台及相关解决方案[83] - 宠物分析技术用于手机、车载平台及智慧摄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83] - 行为分析技术用于手机、车载平台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83] - 手势识别技术用于多平台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83] - 图像质量分析技术用于手机、车载平台及多种解决方案[83] 技术指标提升 - 手机版本人脸检测召回率从93.9%提升到97.70%,精度从99.2%提升到99.75%[85] - 2D Face ID在FAR≤100k时,常规和戴口罩场景FRR改善3.2% - 3.4%,不同场景整体改善2.5% - 3.3%[86] - 性别识别RGB版本精度提升3.7%,IR版本精度提升4.6%[87] - 手机移动端人体检测召回率提升到92.7%,精度提升到96.7%[88] - 车载场景人体检测召回率提升到95.3%,精度提升2.75%达98.75%[88] - 人体骨骼关键点技术整体map提升3.69%[88] - 遗留儿童检测人体版本儿童召回提升13.05%,精度提升2.45%,最终融合方案提升27.34%[88] - 行为识别儿童危险行为召回率达87.85%,整体报警召回率提升到99.2%[88] - 人脸美型耗时降低近50%[89] - 视线追踪对驾驶员视线检测覆盖到舱内23个区域[92] - 3D视线追踪技术方案在客观数据指标上总体提升20%,大角度场景下精度提升近30%[93] - 大范围视线平均误差低于1.1度[93] - 无感自标定视线精度提升方案与原有方案对比平均视线精度提升20%以上[93] - 公司内部客观测试集上,双手交互场景的手部姿态估计精度相比单独手部姿态估计算法提升接近10%[98] - 人像质量分析对不同类型遮挡判断正确率
虹软科技(688088)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14 22:35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09,259,242.3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77%[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663,953.3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36%[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312,027.7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11%[4]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33.33%[4]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0.12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33.33%[4]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1%,较上年同期增加0.54个百分点[4]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合计97,766,771.5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3%[4]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042,266,485.92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70%[5]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766,588,648.45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0%[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09,259,242.35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83,929,058.24元增长13.77%[2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163,779,717.70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54,703,669.80元增长5.86%[20]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9,663,911.40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34,137,948.87元增长45.48%[21]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2元/股,2024年第一季度均为0.09元/股[21] - 2025年资产总计3,042,266,485.92元,较上一年的3,021,180,411.41元增长0.7%[17] - 2025年负债合计275,565,563.47元,较上一年的303,268,358.91元减少9.13%[18] - 2025年所有者权益合计2,766,700,922.45元,较上一年的2,717,912,052.50元增长1.79%[18] - 2025年未分配利润512,935,186.42元,较上一年的463,267,951.91元增长10.72%[18] 各业务线营收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25.92万元,同比增长13.77%;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营收17,647.99万元,同比增长9.57%;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营收3,017.25万元,同比增长46.51%[13] 资产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1,234,402,345.27元,2024年12月31日为1,185,017,870.86元[16]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637,609,257.11元,2024年12月31日为660,751,062.16元[16] - 2025年3月31日应收票据为10,993,658.29元,2024年12月31日为5,601,983.17元[16]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194,469,133.48元,2024年12月31日为192,636,812.86元[16]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2,269,072,870.92元,2024年12月31日为2,238,566,966.33元[16] - 2025年应付账款7,149,051.06元,较上一年的2,707,356.28元增长163.91%[17] - 2025年应付职工薪酬26,375,359.84元,较上一年的63,567,213.47元减少58.48%[17] 现金流量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25,985,522.89元,2024年同期为167,800,004.21元[2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51,647,158.98元,2024年同期为197,795,303.44元[2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17,367,621.00元,2024年同期为214,349,466.29元[2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279,537.98元,2024年同期为 - 16,554,162.85元[23]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96,605,053.70元,2024年同期为125,086,176.28元[23]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79,205,387.68元,2024年同期为154,103,653.53元[24]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99,666.02元,2024年同期为 - 29,017,477.25元[24]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989,837.36元,2024年同期为5,588,473.39元[24]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315,114.68元,2024年同期为15,521,919.97元[24]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9,384,474.41元,2024年同期为 - 49,396,628.22元[24]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1,971,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1] - 前10名股东中,虹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18,698,800股,占比29.59%;南京瑞联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股46,070,332股,占比11.48%[11] 软件退税及合同相关 - 软件增值税退税涉及金额12,053,826.97元,原因是财税[2011]100号[9] - 2023年4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与特定客户签署软件许可协议修正案,合同金额4,579.00万美元[14] 诉讼相关 - 2024年3月子公司诉讼初审判决,被告共赔偿原告970.60万美元及相关利息,原被告均已上诉[13]
虹软科技(688088)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核查意见
2025-04-14 22:34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核查意见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保荐机构")作 为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软科技"、"虹软"或"公司")首次公 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 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和《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募集 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等相关规定,对虹软科技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 设新项目事宜进行了审慎核查,发表核查意见如下: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9]1180 号《关于同意虹软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注册,本公司获准在上海证券交 易所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46,000,000 股,每股面值人民币 1.00 元,每 股发行价为人民币 28.88 元,共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 1,328,480,000.00 元,由公 司联席主承销商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扣除保 荐 ...
虹软科技(688088) - 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25-04-14 22:34
审计相关 - 立信审计虹软科技2024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3] - 立信认为虹软科技该日在重大方面保持有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8] 金额数据 - 虹软科技涉及金额为15900万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