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软科技(688088)

搜索文档
虹软科技(688088) - 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公告
2025-06-25 20:31
资金募集 - 公司获准发行4600万股普通股,每股28.88元,募资13.2848亿元[2] - 扣除费用后初始募资净额12.5455083447亿元,因印花税减免实际净额12.5485923989亿元[2][3] 项目进展 - 智能手机AI视觉等4个项目已结项,总投资分别为3.370665亿、5.640284亿、1.89406亿、3600万元[4] - 光学屏下指纹项目终止,调整后总投资7672.35万元[4] - 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增强项目建设中,总投资9926.33万元,使用超募资金9415万元[4][5] 资金使用策略 - 公司拟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款项后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7][12] - 该事项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获监事会、保荐机构同意[12][13] 其他 - 公司完成股份回购1319.98万元[4] - 公告于2025年6月26日发布[17]
虹软科技(688088) - 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公告
2025-06-25 20:31
资金运用 - 公司拟用不超200,00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委托理财[2][4][8][9] - 委托理财使用期限12个月,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日起算[2][4][8] 投资决策 - 2025年6月25日董事会、监事会均通过委托理财议案[8]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或其授权人士决策并签署文件[4][8] 风险控制 - 委托理财受市场波动影响有系统性风险[2][6] - 公司按规定办理业务控制风险[6]
虹软科技(688088) - 第三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6-25 20:30
资金使用决策 - 监事会同意公司用不超200,00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委托理财[3] - 监事会同意公司用不超9,420.00万元闲置超募资金现金管理[5] - 监事会同意公司用自有资金付募投项目资金并等额置换募集资金[6] 会议情况 - 第三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2025年6月25日召开,3人应出席3人实际出席[2] 议案表决 - 三项议案表决均为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3][5][6]
虹软科技:瑞联新产业持股比例降至10%

快讯· 2025-06-25 20:15
股东持股变动 - 瑞联新产业持有虹软科技股份数量降至4011.7万股,占总股本的10.00% [1] - 此次变动因履行减持计划及公司总股本减少导致 [1] - 持股比例触及5%整数倍但不触及要约收购 [1] - 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化 [1]
虹软科技:南京瑞联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减少至10%
快讯· 2025-06-25 20:13
虹软科技股东持股变动 - 南京瑞联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虹软科技股份 [1] - 持股比例由16 09%减少至10 00% [1] - 本次权益变动后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4011 7万股 [1]
虹软科技: 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07
公司公告 - 虹软科技于2019年7月22日完成科创板IPO上市 华泰联合证券为联席保荐机构 [1] - 原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彭松林和田来 督导期至2022年12月31日 因募集资金未使用完毕 华泰联合继续履行督导责任 [1] - 华泰联合因原保荐代表人工作变动 更换为邵熠和张骁铂接任持续督导工作 [1] 保荐代表人变更 - 张骁铂因工作变动调离华泰联合 由林增鸿接替其持续督导职责 [2] - 变更后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邵熠和林增鸿 [2] - 林增鸿为华泰联合投行业务线副总监 曾参与航天宏图 佰仁医疗IPO及晶丰明源重组项目 [2]
虹软科技(688088) - 关于更换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2025-06-20 19:16
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19年7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1] 保荐代表人变更 - 原保荐代表人彭松林、田来更换为邵熠、张骁铂[1] - 张骁铂调离,林增鸿接替履行持续督导职责[2] - 变更后保荐代表人为邵熠、林增鸿[2] 人员信息 - 林增鸿现任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线副总监[4] - 林增鸿曾负责或参与航天宏图IPO等项目[4] 时间信息 - 原保荐代表人持续督导期至2022年12月31日[1]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6月21日[3]
虹软科技(688088):AI视觉算法头部厂商,新场景打开营收新增量
国信证券· 2025-06-16 14:2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虹软科技“优于大市”评级,预计合理市值 241.8 - 254.2 亿元,目标股价 60.30 - 63.39 元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虹软科技是 AI 视觉算法头部厂商,战略定位为视觉算法创新应用,以人工智能驱动增长,核心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驾驶、AIoT 三大方向 [1] - 公司凭借技术复用驱动商业落地,纯软产品维持高毛利率,各业务线均有增长潜力,有望打开新的营收增量 [2] - 预测虹软科技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3.10/4.09/5.26 亿元,对应当前 PE 分别为 56.7/43.0/33.5 倍,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简介 - 公司创立于 1994 年,2019 年登陆科创板,是计算机视觉算法领域头部厂商,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驾驶、AIoT 三大方向,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1][15] - 发展历程分为创立与早期发展(1994 - 2003 年)、移动领域拓展与技术突破(2004 - 2015 年)、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业务拓展(2016 - 2019 年)、业务调整与创新发展(2020 - 2025 年)四个阶段 [17] - 股权结构集中,HuiDeng(邓晖)实际控股,对大部分子公司持股比例为 100%,有助于全球业务开展和保持国际竞争力 [21] - 管理层多为名校高学历人才,专业技术实力雄厚,人员构成稳定,核心成员深耕近二十年 [23] - 人员结构呈现精英化配置、高密度产出特征,研发人员占比达 62%,技术人员占比达 15%,人均创收和创利位于行业前列 [26] - 财务状况方面,营收触底反弹,2024 年达 8.2 亿元,同比增速 22%,归母净利润自 2022 年触底反弹,2024 年实现 100%增长;经营效率与现金流周期性波动;利润率稳定高位,毛利率常年维持在 90%+,费用控制能力良好 [28][30][34] 视觉算法 - 战略布局以“技术 - 产品 - 开放平台”为核心,构建覆盖智能视觉全场景的生态布局,技术层面形成完善核心技术矩阵,产品端实现技术复用,开放平台战略双向赋能 [35] - 技术门槛体现在端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积累深厚,算法具有高度紧凑性、稳定性和易调用性;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通用性和延展性,可应用于多个行业 [38][39] - 技术落地通过通用性算法架构赋能跨场景延伸、专利集群底层技术体系提供硬实力支撑、软件授权模式放大复用效益降低边际成本,实现底层复用驱动商业转化 [40][41][43] - 产品布局以 AI 视觉为技术底座赋能各业务场景,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是营收主要来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是新兴业务,AI 眼镜和 AI 商拍业务贡献第三发展曲线 [44] 智能手机 - 行业背景方面,智能手机市场回暖,进入补库存阶段,预计至少 2025 年全年和 2026 上半年市场扩张动力充足;AI 手机渗透率有望在 2027 年达到 40%;GenAI 手机供给需求双轮驱动,换机潮有望到来 [55][60][63] - 核心优势包括垂直深耕智能手机视觉算法,形成市场和技术壁垒;下游市场安卓机型全面覆盖,与大型客户长期绑定;产业链深度适配与快速响应,增强客户粘性;产品矩阵以 Turbo Fusion 为中枢,构建全栈能力 [67][68][70][71] - 增长逻辑为渗透率和价值量双升,Turbo Fusion 有望实现全机型渗透,价格下探贡献增量市场;算法模块持续升级,技术溢价能力有望增强;预期未来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业务将实现数十亿元增量市场 [74][76][86] 智能汽车 - 行业背景方面,汽车市场扩大,中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黄金期,预计 2025 年数量达 2800 万辆,渗透率 82%;智能驾驶 L2 渗透率接近 50%,L2+持续加速渗透;智能座舱快速普及,2024 年渗透率超 70%,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达千亿元级别 [88][92][97] - 核心优势包括与高通等主流芯片平台深度适配,提升系统集成效率与稳定性;具有低成本优势,可打入中低端市场;VisDrive 平台实现舱内外产品整合,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102][103][104] - 增长逻辑为舱内产品释放超额增量,DMS 成本优势叠加政策驱动,有望实现超额增量;舱外产品精准定位市场 [107] AI 眼镜与 AI 商拍 - AI 眼镜方面,以视觉算法为基础,多模态 + AR 为增长点布局业务,已助力雷鸟 V3 AI 拍摄眼镜落地,随着全球 AI 眼镜市场扩大与市占率提升,有望挖掘数亿元潜在市场 [3] - AI 商拍方面,PhotoStudio AI 商拍平台在多模态赋能下快速迭代,能够凭借单张图片实现全方面商拍创作,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庞大,AI 商拍有望代替传统商拍实现降本增效,为公司贡献亿元营收 [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方面,预测虹软科技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76 亿元、14.09 亿元、18.1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0 亿元、4.09 亿元、5.26 亿元 [4][8] - 相对估值采用 PE 估值法,选取可比公司当虹科技、金山办公和中科创达作为参照,2025 年行业平均 PE 为 80.52 倍,考虑到公司各线业务有望取得突破,给予公司 2025 年 78 - 82 倍 PE,预计合理市值 241.8 - 254.2 亿元,目标股价 60.30 - 63.39 元 [4]
虹软科技(688088)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6-12 16:30
利润分配 - 每股现金红利0.25元(含税)[2] - 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100,182,850元(含税)[6] - 实际参与分配股本数400,731,400股[6] 时间安排 - 股权登记日2025/6/20,除权(息)及发放日2025/6/23[2][8] 税收政策 - 不同股东类型税负及实发红利不同[11][12][13]
虹软科技(688088) - 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关于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差异化分红事项之法律意见书
2025-06-12 16:16
股份回购 - 2024年2月3日董事会同意用1000 - 2000万元超募资金回购股份,价不超50元/股,期限6个月[4] - 2024年5月8日完成回购,实际回购439,000股[5] 利润分配 - 2025年5月15日股东大会通过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5] - 截至2025年4月11日总股本401,170,400股,扣减回购股份后拟派现100,182,850元[6]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2.50元,不转增、不送股[6] 股价相关 - 2025年5月29日收盘价格43.74元/股[11] - 实际分派每股现金红利0.25元/股,除权除息参考价43.4900元/股[11] - 虚拟分派每股现金红利约0.2497元/股,除权除息参考价43.4903元/股[11] 分红影响 - 差异化分红对除权除息参考价格影响绝对值约0.0007%,影响较小[12] - 差异化分红符合规定,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情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