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688428)
搜索文档
港股诺诚健华午后涨超1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4:16
股价表现 - 诺诚健华(09969 HK)股价午后放量走高 截至发稿时上涨12.96%至19港元 [2] - 成交额达4.06亿港元 显示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2]
诺诚健华午后放量涨超16% 奥布替尼在新加坡获批用于治疗边缘区淋巴瘤
智通财经· 2025-09-12 14:11
股价表现 - 诺诚健华午后放量走高 截至发稿涨12.96%报19港元 成交额4.06亿港元 [1] 产品获批进展 - 奥布替尼获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成人患者 系在新加坡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 [1] - 奥布替尼在中国已获批三项适应症(CLL/SLL、套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 且均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 [1] - 公司第二款创新药坦昔妥单抗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 用于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 [1]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7.31亿元 同比增长74.3% [1] - 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销售额达6.37亿元 同比增长52.8% [1] 产品发展潜力 - 奥布替尼治疗1L CLL/SLL新适应症获批上市 并获2025版CSCO淋巴瘤指南1级推荐 [1] - 奥布替尼在血液瘤领域市场潜力进一步拓展 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 [1] - 坦昔妥单抗上市使公司商业化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1]
港股异动 | 诺诚健华(09969)午后放量涨超16% 奥布替尼在新加坡获批用于治疗边缘区淋巴瘤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4:07
股价表现 - 诺诚健华股价午后放量走高 截至发稿涨12.96%至19港元 成交额达4.06亿港元 [1] 产品获批进展 - 奥布替尼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成人患者 这是该产品在新加坡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 [1] - 奥布替尼在中国已获批三项适应症(CLL/SLL、套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 且全部纳入中国国家医保 [1] - 公司第二款创新药坦昔妥单抗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 用于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 [1]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7.3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4.3% [1] - 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销售额达6.3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8% [1] 市场拓展 - 奥布替尼治疗1L CLL/SLL新适应症获批上市 并获2025版CSCO淋巴瘤指南1级推荐 [1] - 奥布替尼在血液瘤领域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 市场潜力进一步拓展 [1] - 公司商业化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1]
三重逻辑支撑创新药后续行情:中国创新药出海势不可挡,再次强调长期投资价值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1 21:13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创新药行业投资评级 [3] 核心观点 - 美国限制中国创新药权益交易的草案落地概率极低 不符合行业趋势和美国国情 白宫已表态"未积极考虑" [5] - 中国创新药出海势不可挡 三重逻辑支撑后续行情:创新升级 盈利拐点 出海BD常态化 [2][5] - 中国Biotech在全球创新赛道展现突出能力 PD-1/VEGF双抗 EGFR/c-MET双抗ADC等全球重大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5] - 截至2025年9月 中国内地对欧美license-out总额达943亿美元 远超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 [5] - 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等龙头Biotech预计在2025年实现盈利拐点 [5] -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 百济神州-U 科伦药业 长春高新 复宏汉霖 诺诚健华-U 和誉-B 荃信生物-B 加科思-B 微芯生物 艾迪药业 [5] 重点公司估值分析 - 恒瑞医药市值4,533亿元 2025年预计EPS 1.21元 对应PE 56.5倍 [6] - 百济神州-U市值4,365亿元 2025年预计实现盈利 EPS 0.62元 对应PE 493.9倍 [6] - 科伦药业市值594亿元 2025年预计EPS 1.72元 对应PE 21.6倍 [6] - 长春高新市值507亿元 2025年预计EPS 5.80元 对应PE 21.5倍 [6] - 复宏汉霖市值432亿元 2025年预计EPS 1.62元 对应PE 49.0倍 [6] - 微芯生物市值136亿元 2025年预计EPS 0.17元 对应PE 195.3倍 [6] - 和誉-B市值116亿元 2025年预计EPS 0.10元 对应PE 170.2倍 [6]
诺诚健华:宜诺凯 (奥布替尼)在新加坡获批用于治疗边缘区淋巴瘤
中证网· 2025-09-08 10:48
公司动态 - 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宜诺凯(奥布替尼)于9月8日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成人患者 这是该产品在新加坡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 [1] - 公司联合创始人 董事长兼CEO崔霁松表示奥布替尼作为高选择性BTK抑制剂在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中显示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 将为新加坡淋巴瘤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1] - 奥布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BTK抑制剂 具有高度靶标选择性 可避免脱靶相关不良事件 改善安全性和有效性 旨在开发治疗血液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1] 产品进展 - 今年4月宜诺凯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2] - 该产品此前已在中国获批三项适应症: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 三项适应症均已纳入中国国家医保 [2] 疾病背景 - 边缘区淋巴瘤是一类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 年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1] - 经过一线治疗后 疾病进展/复发的边缘区淋巴瘤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1]
诺诚健华宣布宜诺凯(奥布替尼)在新加坡获批用于治疗边缘区淋巴瘤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09:42
公司产品进展 - 宜诺凯®(奥布替尼)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成人患者 这是该产品在新加坡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2] - 奥布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BTK抑制剂 通过避免脱靶相关不良事件改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适用于血液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2] - 今年4月宜诺凯®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此前已在中国获批三项适应症且全部纳入国家医保[3] 疾病领域特征 - 边缘区淋巴瘤属于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主要影响中老年群体 全球年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 - 经过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复发的边缘区淋巴瘤患者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2] 公司战略布局 - 此次新加坡获批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重要进展[2] - 公司正全速推进奥布替尼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全球化进程[2]
诺诚健华宣布宜诺凯 (奥布替尼)在新加坡获批用于治疗边缘区淋巴瘤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09:39
公司动态 - 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宜诺凯(奥布替尼)获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成人患者 这是该产品在新加坡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 [1] - 奥布替尼在中国已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此前还获批用于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CLL/SLL、套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三项适应症 [2] - 公司正在全速推进奥布替尼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全球化进程 [1] 产品特性 - 奥布替尼作为高选择性BTK抑制剂具有高度靶标选择性 可避免脱靶相关不良事件并改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 该产品在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中显示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 [1] - 产品适应症范围覆盖血液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1] 市场拓展 - 奥布替尼三项适应症均已纳入中国国家医保 [2] - 此次新加坡获批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重要进展 [1] - 边缘区淋巴瘤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 全球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 疾病背景 - 边缘区淋巴瘤属于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经过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复发的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1]
InnoCare Announces Approval of HIBRUKA (Orelabruti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Marginal Zone Lymphoma in Singapore
Globenewswire· 2025-09-08 08:30
公司动态 - 公司产品HIBRUKA(奥布替尼)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成人患者[1] - 奥布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BTK抑制剂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可最小化脱靶效应[2] - 奥布替尼在中国已获批四个适应症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及三个复发难治适应症且均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4] - 公司是一家商业化阶段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在中国及全球拥有分支机构[5] 产品进展 - 奥布替尼在新加坡获得第二个适应症批准为当地淋巴瘤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2] - 公司正在推进奥布替尼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全球临床试验[2] 疾病背景 - 边缘区淋巴瘤是一种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影响中老年患者全球年发病率持续上升[3] - 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患者在一线治疗后缺乏有效治疗方案[3]
诺诚健华(09969)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9-05 19:29
业绩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74.26%,产品销售收入6.41亿元,同比增加53.47%[13]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0.3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0.82亿元[13] - 2025年1 - 6月研发投入4.49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1.48%,较2024年1 - 6月增加6.71%[128] - 2025年6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7.03亿元,较2024年12月末减少0.33%;总资产93.64亿元,较2024年12月末减少0.47%[109] - 2025年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为3203.89万元,占期间费用总额比例为4.38%[53] 产品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19日,奥布替尼已获批上市,坦昔妥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疗法上市申请获批,多款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奥布替尼商业化生产大部分由子公司自行生产,部分委托上海合全药业及其下属子公司生产[39] 研发进展 - 目标于2025年内实现奥布替尼在PPMS和SPMS的首例患者入组[117] - 奥布替尼治疗ITP的中国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目标是2026年上半年递交NDA[118] - 奥布替尼治疗SLE的IIb期临床试验2024年完成患者招募,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读出数据[120] - ICP - 332已在中国启动AD III期临床试验,2025年5月实现FPI,治疗PN的全球II期试验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ICP - 488治疗斑块性银屑病III期临床试验2025年3月启动并实现FPI[120] - ICP - 723针对NTRK融合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成人和青少年患者,ORR为85.5%,已递交NDA并获优先审评,针对儿童人群的注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计划2025年提交NDA[122][123] - ICP - 189正在进行Ia期剂量递增研究,120毫克QD剂量递增完成,未观察到DLT与3级或以上的AE,160毫克剂量组患者入组正在进行;联合伏美替尼的Ib期剂量扩展研究正在进行[123] 公司运营 - 广州生产基地已竣工投产,二期及三期项目建设完成,年生产能力预计可达10亿片量级[41][1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组建超过500人的研发团队,超300人商业化团队推广奥布替尼[68][126] 募集资金 - 募集资金总额29.19亿元,2025年6月30日余额12.94亿元[133] - 2025年1 - 6月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合规,无违规情形[135] 股权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第一大股东HHLR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11.84%,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67] - 崔霁松及其近亲属截至2025年6月30日间接和直接持有公司126199520股股份[136] - 赵仁滨及其近亲属截至2025年6月30日间接和直接持有公司144618893股股份[136] - 施一公截至2025年6月30日直接持有公司3900000股股份[136] - 陈向阳截至2025年6月30日间接和直接持有公司11234667股股份[136] - 傅欣根据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有权享有相当于1000000股股份的受限制股份单位权益[137] 风险提示 - 公司在报告期内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未来预计仍将亏损[11] - 新药研发需持续较大规模投入,若在研新药未获批或未获市场认可,公司可能无法盈利且亏损扩大[12] - 公司面临新候选药物筛选、临床试验进度及结果、注册审批等新药研发相关风险[15] - 奥布替尼已附条件上市,完成III期确证性临床试验方能获完全批准,否则可能影响销售与经营[20] - 公司面临技术升级迭代、核心技术泄密、药物不良事件等风险[21][23][24] - 公司营销团队组建时间短,发展及营销效果可能不及预期[3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模式销售产品,管理经销商不当或有不利影响[32] - 公司药物及候选药物上市后受持续监管审查,不当推广需担责[33][35] - 奥布替尼已纳入医保,产品或适应症被调出医保或续约限价,或影响盈利能力[36] - 医药行业监管法规或政策不断调整完善,公司若无法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将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37] - 公司采购原材料和设备可能出现价格上涨、供应短缺等情况,受国际贸易和汇率因素影响,业务经营及财务可能受重大不利影响[38] - 若CMO无法履行义务,候选药物开发及商业化可能延迟或供应短缺,公司可能面临罚款等后果[39] - 公司寻求战略合作伙伴面临竞争,合作中可能出现多种问题导致项目进度延迟或终止[40] - 第三方可能非法分销或销售假冒品,存货被盗销售也会对公司声誉及业务造成不利影响[42] - “两票制”推行使公司销售费用维持在较高水平,若产品推广不佳或销售增长不能消化费用增加,将影响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45] - 国家药价谈判等政策使部分药品终端招标采购价格下降,公司未来上市药品可能面临降价风险[46] - 高新科控潜在退出安排影响金额可能超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的5.09%[52] - 公司部分知识产权在专利审查中,未获授权或被宣告无效可能影响业务[95] - 公司提交专利申请国家的专利法变更可能缩小专利保护范围[95] - 本次募集资金投入新药研发等项目,研发有失败风险[100] - 公司募投项目组织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项目未如期实施[101] - 募投项目新增研发费用将影响公司未来盈利水平[103] - 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因多种因素大幅波动,可能使投资者受损[104] - 公司执行股票回购等稳定股价措施可能受外汇管理规定限制[105] - 公司未来几年或持续亏损,上市后未盈利可能触发退市条件[106]
诺诚健华: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18: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1亿元,同比增长74.26% [5] - 产品销售达6.41亿元,同比增长53.47%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0.82亿元 [5] - 研发费用为4.50亿元 [24]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 - 奥布替尼(宜诺凯)于2020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CLL/SLL、MCL及MZL [4][9] - 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疗法上市申请已获批准 [4][12] - 需完成奥布替尼III期确证性临床试验以满足完全批准要求 [9] - 多数产品管线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销售 [5] 市场竞争态势 - 奥布替尼面临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等竞品竞争,后者在中国获批及纳入医保时间更早 [12] - 坦昔妥单抗为首个靶向CD19的单抗,但在r/r DLBCL领域面临双抗、ADC等其他治疗方式竞争 [12] - 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存在相同或不同靶点的潜在竞争 [12] 研发投入与策略 - 公司需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用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新药上市前准备 [4][5] - 研发支出在未取得新药上市批准前均予以费用化 [24] - 存在与第三方合作研发,可能面临延迟、争议或知识产权纠纷 [18][19] 生产与供应链 - 奥布替尼商业化生产由子公司自主生产及委托上海合全药业完成 [18] - 广州生产基地已按中国、美国、欧盟及日本GMP标准建设并投产 [19] - 依赖CMO进行部分生产,若合作方中断供应或生产不合规可能影响业务 [17][18] 销售与市场推广 - 营销团队组建时间较短,需扩大团队以支持市场学术推广及销售服务 [13][14] - 受"两票制"政策影响,销售费用维持在较高水平 [21] - 产品定价、市场策略若与临床需求偏离可能影响商业化前景 [14] 知识产权与专利 - 通过专利申请保护专有技术、候选药物及药物,但部分专利仍在审查中 [45] - 面临专利无法授权、被宣告无效或保护范围不足的风险 [45][46] - 可能被指控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影响研发及商业化 [48]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HHLR及一致行动人持股11.84% [30] - 股权分散可能使公司成为收购对象,导致控制权变化 [30][31] - A股股东持股比例约15%,可能无法通过股东议事机制有效保护利益 [36][38] 行业政策与监管 - 受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影响,若产品未能纳入或续约可能影响销售额 [16] -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可能导致法规政策变化,需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16] - 药品质量监管严格,未遵守GMP规范可能受处罚 [20] 国际化运营 - 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 [26][39] - 面临地缘政治、汇率波动、贸易保护及跨境法律合规等风险 [22][26] - 需遵守开曼群岛经济实质法,若无法满足可能受处罚 [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