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合光能(688599)
icon
搜索文档
特高压启动招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三年倍增”方案发布
国盛证券· 2025-10-19 20:37
报告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6] 核心观点 - 光伏行业正经历从“超低价竞争”向“结构性修正”的关键转折,中国预计自2025年第四季度起取消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储能出口的增值税退税,将推动全球组件价格上涨约9%[1][16] - 风电领域迎来政策利好,海上风电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江苏“十四五”海风规划首个项目核准,特高压直流两大项目启动设备招标[2][18][22] - 氢能领域取得进展,中石化首个绿氢合成氨项目启动,计划制氢能力2万吨/年、制氨能力不少于10万吨/年[3][23]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迎来“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满足超8000万辆新能源车充电需求[4][35] 新能源发电 光伏 - 行业转折点出现,价格上涨是多晶硅整合、供应方减产及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三重因素叠加结果[1][16] - 国内组件价格自2025年7月起进入上行通道,主流N型组件均价在2025年9月达0.715元/W,较7月份涨幅约3.6%[16] - 核心关注三大方向:供给侧改革下的产业链涨价机会,如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新技术带来的中长期成长性机会,如迈为股份、爱旭股份等;钙钛矿GW级布局产业化机会,如金晶科技[1][17] 风电与电网 - 海上风电增值税即征即退50%政策实施期为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推动海风加速建设[2][18] - 江苏华能启东H4海上风电项目核准,是江苏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809万千瓦中首个核准项目[2][18] - 海南东方CZ8场址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工,规划总装机容量500兆瓦[2][19] - 特高压第四次设备招标启动,包括蒙西-京津冀(动态投资171.78亿元)和藏粤工程(动态投资531.68亿元)两大直流项目[2][22] - 风电板块建议关注主机、单桩、海缆及零部件环节,如金风科技、大金重工、东方电缆等[20][21];特高压关注平高电气、许继电气、中国西电等[2][22] 氢能与储能 - 中石化绿氢合成氨项目落地,标志着其在绿氢产业链上的进一步拓展[3][23] - 2025年10月第二周储能系统投标报价区间为0.4118元/Wh-0.6元/Wh,EPC投标报价区间为0.7021元/Wh-1.2206元/Wh[3][30] - 储能中标规模2962.675MW/10527.45MWh,招标规模708MW/1066.43MWh[24] - 建议关注国内外大储方向,如阳光电源、海博思创、科华数据等[3][33] 新能源车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具体目标包括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含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kW以上充电枪、农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新增V2G设施超5000个[4][35][36] - 随着新能源车续航及快充性能提升,充电桩建设预计实现较快发展[4][35] - 建议关注充电桩产业链公司,如星云股份、鑫宏业、特锐德等[4][35];电池及材料环节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赐材料等[36] 行业走势与行情回顾 - 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2025年10月13日-10月17日下跌5.0%,但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2.2%[11][14] - 细分板块中,光伏设备下跌4.41%,风电设备下跌8.17%,电池下跌5.98%,电网设备下跌4.13%[14][15]
独家调查|“AI+储能”站上风口:宁德等企业抢滩,算力与数据安全瓶颈待破
第一财经· 2025-10-18 21:40
文章核心观点 - AI与能源的融合已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出到2027年建成5个以上能源行业专业大模型、10个以上可复制示范项目、探索100个典型场景赋能路径,到2030年能源AI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 - AI技术通过提升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正在从安全保障、运维提效、收益增值等角度重塑储能产业[3] - 行业内头部公司已形成基于AI的资产运营共识,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跨界合作来布局AI能力[3]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AI+储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1] - 政策目标包括推动能源数据分类分级技术、隐私计算技术以及智能数据动态加密等技术研发,优化数据分享机制,确保能源数据全流程安全可靠[10] 企业应用与布局进展 - 海博思创基于现有的AI+大数据分析能力,规划储能资产的后端运营布局,其“AI+储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研发项目”累计投入约201万元[3] - 能辉科技与蚂蚁数科战略合作,共同开发“能源AI智能体”应用,从投资、运营、资产退出三大环节重构新能源项目管理范式[3] - 阳光电源的iSolarBPS系统可实现50多项指标的五维诊断,百兆瓦电站诊断报告生成仅需1分钟,运维效率提升30%[8] - 华为的AIBMS系统能对热失控等关键故障实现24小时提前预警,并将误报率控制在每月0.1%的低水平[8] - 宁德时代推出的天恒·智储平台致力于通过融合AI大模型与机理算法,构建覆盖预警、分析、体检和运维的全套标准化能力[8] - 科华数能、远景能源、天合光能等企业也纷纷推出各自的AI储能解决方案[7][8] AI在储能安全运维的应用 - AI融合诊断技术可以实现电池故障的精准识别与提前预警,预测电池安全寿命,降低电芯的衰减率,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4] - 在运维环节,AI可将传统故障后维修的被动链变为提前预警的主动链,使运维人员角色从“修理工”转为“决策把关者”,提升效率的核心是流程重构[5] - AI驱动安全检测升级,包括通过声音监测识别电池阀门破裂声、短路火花声等异常声音,以及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热像仪分析温度趋势,识别过热或火灾风险[5] - 领储宇能在电芯的安全性诊断、寿命分析等方面训练具体的AI模型,并在发电预测、负荷预测以及电力交易中引入算法模型[5] AI在储能经济效益的应用 - 基于AI模型的交易算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电价预测、整站调度决策、充放电策略优化等,提升运营收益[6] - AI技术可以将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系统深度融合,通过实时优化能源系统的运行策略,动态调整储能充放电,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并为AI算力中心提供清洁电力,降低运营成本和碳排放[7] - 利用AI对电站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训练,可建立电池老化模型,实时评估健康状态,支持梯次利用决策与更换优先级排序,优化充放策略以最大化收益[6] - 储能后市场整体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400亿元至500亿元[6] 行业发展挑战与瓶颈 - AI大模型训练本身带来电力供需矛盾问题,在新能源消纳能力受限的背景下,可能加重电网在电力调配与承载方面的压力[9]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在电力现货交易环节,数据被篡改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9] - 随着应用场景深入,系统对算力的需求水涨船高,出现“算力饥渴”,其解决依赖于算力基础设施AIDC的发展[10] - AIDC的高能耗与储能项目的收益不确定性,使得两者的深度耦合面临商业模式的考验[10] - 全球计算联盟预测,未来两三年内AIDC建设将保持每年40%以上的年增速,到2030年前后年增长率或在10%左右[10]
政企恳谈共绘发展新篇 一批重大项目现场签约——2025投资淮安金秋经贸恳谈会开幕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55
会议概况 - 2025投资淮安金秋经贸恳谈会于10月16日召开,旨在促进开放合作 [2] - 市委书记史志军致辞,市长顾坤主持,多名知名企业家出席 [2] 经济发展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1%,今年上半年增速达6.8%,稳居全省第一 [5] - 1-8月2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6项跻身全省前三 [5] - 在建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52个 [6] - 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8倍 [6] - 年内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产业集群产值预计突破千亿元 [6] 核心发展优势 - 工业强市战略突破,发展基础坚实 [6] - 坐拥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交汇的区位优势 [6] - 拥有“米字型”高铁网、国际机场、高运力运河闸等便捷交通网络,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 [6] - “淮安企业家日”、“营商服务专员”等机制提升营商环境,民营企业满意度实现“四连升” [6] 重点产业布局 - 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 [8] - 鹏鼎控股、荣芯半导体等龙头企业集聚,打造全国最大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 [8] - 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基地落地,目标为全国最大新能源商用车单体生产基地 [8] - 天合光能、巨石玻纤等百亿级项目已投产,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8] 合作与签约成果 - 会议期间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涉及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绿色能源等领域 [8] - 合作企业代表认可淮安“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环境最优”的营商环境 [7]
科创增强ETF(588520)开盘跌0.94%,重仓股中芯国际跌1.36%,寒武纪涨1.45%
新浪财经· 2025-10-16 09:40
科创增强ETF(588520)市场表现 - 10月16日开盘价报1.269元,较前日下跌0.94% [1] - 基金自2025年6月27日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为28.21% [1] - 近一个月基金回报率为0.00% [1] 科创增强ETF(588520)重仓股表现 - 重仓股中寒武纪、珠海冠宇、西部超导分别上涨1.45%、1.73%、0.76% [1] - 重仓股中中芯国际、天合光能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36%、1.34% [1] - 其余重仓股嘉元科技、传音控股、祥生医疗、中国通号、圣湘生物跌幅在0.18%至0.64%之间 [1] 科创增强ETF(588520)基本信息 -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收益率 [1] - 基金管理人为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为储可凡和钱厚翔 [1]
光伏概念探底回升 双良节能等多股涨停
经济观察网· 2025-10-15 10:32
市场表现 - 光伏概念股盘中探底回升,双良节能涨停,国晟科技与耀皮玻璃此前亦涨停 [1] - 阿特斯、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等主要光伏公司股价跟涨 [1] 政策动向 - 相关主管部门或将发布一份旨在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文件 [1] - 文件内容涉及对光伏全产业链现有产能开工率设定限制要求 [1] - 文件将严禁光伏行业新增产能 [1]
天合光能跌2.19%,成交额2.5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28.3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09:56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15日盘中股价下跌2.19%至18.33元/股,成交额2.52亿元,换手率0.62%,总市值399.4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28.38万元,特大单净卖出618.3万元,大单净流出110.08万元 [1] - 公司股价年内下跌5.03%,但近期表现强劲,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5.53%、4.21%和19.73%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光伏产品收入占比最高,达64.66% [1] - 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21.23%,储能业务占比4.14%,数字能源服务占比4.42% [1] -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电池组件,涉及BIPV概念、BC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多个前沿技术概念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10.56亿元,同比减少27.72%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9.18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54.4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8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4.10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近期股东户数为4.56万,较上期增加2.82%,人均流通股减少2.74%至47781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51亿股,较上期减少1300.48万股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位列第七和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增加868.64万股和1031.20万股 [3]
公告精选︱盛和资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同比预增696.82%到782.96%;法尔胜:不涉及“可控核聚变”相关业务
格隆汇· 2025-10-15 09:26
公司业务澄清 - 德固特声明未参与核能或核污染治理领域核心装备制造[1] - 上海港湾表示商业航天业务和钙钛矿太阳能业务占公司营收比例不足1%[1] - 法尔胜澄清不涉及"可控核聚变"相关业务[1] 项目投资与签约 - 坤泰股份拟在摩洛哥设立汽车地毯生产线并向Trèves供货[1] - 瑞玛精密获得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产品项目定点[1][2] 合同中标 - 陕建股份中标广西全州凤凰岭150MW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1] - 江龙船艇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签订重大销售合同[1] 股权收购 - 帝科股份拟收购江苏晶凯62.5%股权以巩固和夯实存储业务核心竞争力[1] 股份回购 - 天合光能已回购0.9964%公司股份[1] 业绩预告 - 先达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2807.87%到3211.74%[1] - 盛和资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同比预增696.82%到782.96%[1] - 芭田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0.79%—260.15%[1] 股东增减持 - 华森制药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1][2] - 天力锂能新材料基金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2] - 广康生化瑞宏凯银壹号拟减持不超过2.6757%股份[2] 融资与公司治理 - 金河生物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亿元[2] - 广大特材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卫明被实施留置措施[1][2]
兴业银行首创“碳金融+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
江南时报· 2025-10-14 22:13
合作模式与核心创新 -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与天合光能签署《供应链协同降碳服务协议》,首创以“碳金融+供应链”深度融合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业务 [1] - 该业务模式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链条,为长三角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1] - 合作突破传统绿色融资模式,将“碳”元素深度嵌入供应链金融全流程,实现核心产品碳足迹的精准核算与动态追踪 [1] 技术平台与机制设计 - 业务依托兴业银行自主研发的“双碳管理平台”及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协同 [1] - 创新推出“碳表现挂钩融资”机制,以上一年度产品碳足迹水平为依据,提供差异化绿色融资利率 [1] - 形成“低碳转型越深入、融资成本越优惠”的正向激励,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企业内生动力 [1] - 为天合光能及其上下游企业统一开立“双碳管理平台”企业碳账户,记录各环节碳排放数据 [2] 实施效果与行业影响 - 天合光能上游供应链多家企业率先获得绿色融资支持,标志着产业链低碳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1] - 供应链企业凭借优化生产工艺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下降,获得利率优惠和审批流程提速 [3] - “以碳定贷、以贷促减”的创新机制让金融资源精准流向碳表现突出的供应链环节 [3] - 该模式推动产业链从单点减排向系统降碳升级,构建“核心企业引领、金融机构支撑、上下游联动”的供应链降碳闭环 [3]
天合光能: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1715575股
证券日报网· 2025-10-14 21:43
证券日报网讯10月14日晚间,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10月14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 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21,715,575股,占公司总股本2,179,365,412股的比例为 0.9964%。 ...
兴业银行首创“碳金融+绿色供应链”服务 赋能产业链低碳转型
中金在线· 2025-10-14 20:14
合作协议核心内容 - 兴业银行与天合光能签署《供应链协同降碳服务协议》,首创以“碳金融+供应链”深度融合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业务 [1] - 该协议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链条,旨在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并助力跨境企业应对海外碳关税 [1] - 天合光能上游供应链多家企业凭借碳减排表现率先获得绿色融资支持,成为长三角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典型实践 [1] 创新金融机制与服务 - 兴业银行依托自主研发的“双碳管理平台”,结合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实现天合光能核心产品碳足迹精准核算与动态追踪 [1] - 为天合光能及其上下游企业统一开立“双碳管理平台”企业碳账户,记录生产、采购、运输等各环节碳排放数据 [1] - 引入“碳表现挂钩融资”机制,当企业碳减排成效达到标准,融资利率将适度下调,形成“以碳定贷、以贷促减”的创新机制 [1] 平台功能与应对国际规则 - “双碳管理平台”可协助“出海”企业精准计量及披露产品碳足迹,助力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和调整供应链结构 [2] - 平台帮助企业应对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和《新电池法规》等国际压力 [2] - 创新方案通过碳账户帮助企业筛选优质供应商,实现供应链低碳管理的标准化和透明化 [2] 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 - 兴业银行在国内率先制定并发布《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指引》,健全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 [2] - 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银行绿色场景项下供应链金融业务余额近750亿元,服务绿色核心企业126户,覆盖83个绿色专属行业 [2] - 其中光伏、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余额超520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