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泰新光(688677)
搜索文档
海泰新光(688677) -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海泰新光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2025-08-01 17:31
募集资金 - 公司公开发行2178万股,发行价35.76元/股,募资总额7.788528亿元,净额6.9351625167亿元,实到7.173234288亿元[1] - 原拟投入募资8.623705亿元,调整后拟投入6.935163亿元[4] 项目进展 - “青岛内窥镜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于2023年12月结项[4] - “内窥镜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2个项目分别于2024年4月24日和2025年4月24日同意延期[5] 资金使用 - 拟用不超1.5亿元闲置募资暂时补流,期限不超12个月[6] - 2025年8月1日董监事会通过使用不超1.5亿元闲置募资补流议案[8] - 监事会和保荐机构均同意使用闲置募资补流[9][10]
海泰新光(688677) - 海泰新光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
2025-08-01 17:30
资金运用 - 拟用不超1.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期限12个月[2] - 2021年公开发行2178万股,募资7.79亿元,净额6.94亿元[3] 项目进展 - “青岛内窥镜系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23年12月结项[5] - “内窥镜医疗器械生产基地”等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多次延期[6][7] 项目投入 - “内窥镜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项目”投入从4.45亿调为2.76亿[6] - 多个项目原拟和调整后投入金额明确[6]
海泰新光(688677) - 海泰新光第四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01 17:30
会议信息 - 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5年8月1日11:00召开[2] - 会议通知于2025年7月25日以邮件方式送达[2] - 公司3名监事均实际参会[2] 资金决策 - 审议通过用不超1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补流动资金[3] - 资金使用期限不超12个月[3] -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0票反对与弃权[4]
海泰新光(688677.SH):已回购1.15770%公司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8-01 17:23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138.7万股 [1] - 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15770%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28.53元/股至40.92元/股 [1] - 支付资金总额4998.2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1]
海泰新光(688677.SH):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1.5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格隆汇· 2025-08-01 17:20
公司公告 - 海泰新光于2025年8月1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 [1]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 [1] - 公司同意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5,000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1] - 资金将用于业务拓展、日常经营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1]
海泰新光总经理郑耀:解码“光”力量 “微创新”塑造新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7:25
公司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实现三个全球首发创新:LED光源、荧光内窥镜和光学除雾系统,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2] - 通过底层技术垂直整合能力,仅用两个月完成LED光源模组开发,亮度比竞争对手提高20%以上 [3] - 坚持从光学磨玻璃和软件写代码的底层研发模式,保障产品迭代稳定性与可靠性 [4] - 2012-2016年攻克齐焦荧光技术难题,推出全球首支齐焦荧光内窥镜 [5] - 2023年推出全球首款光学除雾内窥镜系统,采用光热效应技术替代传统电流除雾方案 [5] - 目前是国内唯一拥有光源、镜体、摄像系统全链条设计制造能力的硬镜整机厂商 [7] 发展战略与市场布局 - 实施"一纵两横"战略:纵向深耕内窥镜多科室应用,横向拓展AI+机器人整体方案及光学技术跨领域应用 [11] - 2018年启动自主品牌建设,聘请顶级销售团队,在山东建立7个营销中心 [8] - 2024年建立覆盖15个重点省份的营销网络,并与国药集团合作借助其渠道快速建立销售体系 [8] - 2024年自主品牌产品开始量产,预计未来两三年将实现显著增长 [9] - 国际巨头在国内硬镜市场份额从70-80%降至50%,国内企业响应速度和迭代能力显现优势 [8]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2021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248亿元,预计2030年达600亿元 [11] - 2025年中国医用硬镜市场规模预计102亿元,2030年达151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8.1% [11] - 微创外科领域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强劲的细分领域,内窥镜应用已覆盖10余个医疗科室 [11] - 公司计划在图像领域引入AI算法提升识别率,并整合机器人技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6]
海泰新光总经理郑耀: 解码“光”力量 “微创新”塑造新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37
公司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拥有三个"首发"技术:全球首个LED光源、首款荧光内窥镜以及首款光学除雾系统,引领行业三次重要创新变革 [1] - 公司在光学技术垂直整合方面能力较强,将微投影显示技术成功转移到医疗内窥镜领域,LED光源亮度比竞争对手提高20%以上 [2] - 公司坚持"光学从磨玻璃开始,软件从写代码开始"的底层研发理念,确保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中的稳定性和高品质 [3] - 公司攻克10毫米和5毫米孔径腹腔镜实现齐焦荧光功能的难题,推出全球首支齐焦荧光内窥镜,在北美市场大受欢迎 [4] - 公司2023年推出全球首款光学除雾内窥镜系统,采用特定光的热效应实现除雾功能,技术打磨近10年 [5]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制定"一纵两横"战略:"一纵"为深耕内窥镜领域并扩展更多科室,"两横"为围绕微创外科需求加入AI、机器人等技术形成整体方案,以及将光学技术拓展到其他领域 [8] - 公司从ODM业务转向自主品牌建设,2018年启动自主品牌布局,2024年自主品牌产品开始量产,建立覆盖15个重点省份的营销队伍 [6] - 公司与国药集团合作,利用其销售渠道快速建立销售体系,并聘请资深销售团队推动产品在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临床试用 [6]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国内内窥镜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窗口期,国际巨头市场份额从70%-80%下降到50%左右,国内企业需求响应速度和产品创新迭代能力走在前面 [7] - 2021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约248亿元,预计2030年达600亿元,其中2025年和2030年医用硬镜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02亿元和151亿元,2025-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8.1% [7] - 微创外科领域是医疗器械市场中增长强劲的细分领域,内窥镜应用已覆盖消化内科、呼吸科、普外科等多个科室 [7] 公司研发理念与行业认知 - 医疗领域创新多为精进式"微创新",公司注重与临床需求结合,在不改变医生习惯基础上提供更好产品 [5] - 公司坚持"转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策略,确保研发走在产品前面以保持竞争力 [5]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必须深度融合,通过与全球顶级医疗器械公司合作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 [3]
海泰新光收盘下跌1.24%,滚动市盈率35.15倍,总市值50.4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9 19:23
股价与估值表现 - 7月29日收盘价42.11元 单日下跌1.24% 滚动市盈率35.15倍 总市值50.48亿元 [1] - 公司滚动市盈率35.15倍低于行业平均值55.46倍 但高于行业中值37.74倍 在行业内排名第69位 [1][2] - 市净率3.76倍低于行业平均4.76倍 静态市盈率37.30倍低于行业平均50.34倍 [2] 机构持仓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报共有9家基金持有公司股份 合计持股1042.14万股 [1] - 机构持股市值达4.07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研发制造 主要产品包括4K荧光/白光腹腔镜 内窥镜光源模组 摄像适配器等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47亿元 同比增长24.86% [1] - 净利润4668.87万元 同比增长21.45% 销售毛利率达64.98% [1] 行业估值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市盈率平均55.46倍 中值37.74倍 [1][2] - 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九安医疗PE(TTM)10.94倍 英科医疗13.34倍 新华医疗15.39倍 均低于公司35.15倍估值水平 [2]
海泰新光(688677) - 海泰新光关于归还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公告
2025-07-28 17:30
资金使用 - 2024年7月30日通过使用不超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议案[2] - 规定期限内使用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 - 截至公告日将1.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专用账户[3] - 本次补充流动资金期限未超12个月[3]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7、11-2025、7、24)-20250725
东莞证券· 2025-07-25 16: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W医药生物行业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多数细分板块录得正收益,行业内约91%个股录得正收益,行业估值有所上升但处于相对低位区域 [4][14][15][16][22] - 维持对行业的超配评级,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等板块投资机会,如医疗设备、医药商业、医美等板块 [5][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SW医药生物行业跑赢沪深300指数,2025年7月11日 - 2025年7月24日上涨7.84%,跑赢约4.13个百分点 [4][14] - 多数细分板块均录得正收益,医疗研发外包和原料药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4.23%和9.30%,线下药店板块跌幅居前,下跌2.97% [4][15] - 行业内约91%个股录得正收益,涨幅榜博瑞医药涨幅最大为78.98%,跌幅榜江苏吴中跌幅最大为36.63% [16][19] - 截至2025年7月24日,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约52.93倍,相对沪深300整体PE倍数为4.13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区域 [22] 行业重要新闻 -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继续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每2年评估一次,2030年完成创建工作 [24][27] - 7月22日上海药事所介绍第十一批集采,开标前10天关闭线上填报系统,7月31日后新获批批文可报名但不在医疗机构报量范围,7月15日发布集采药品信息填报通知及拟纳入目录 [4][28]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悦康药业子公司YKYY029注射液获FDA临床试验批准,该注射液是自主开发的靶向AGT基因的小干扰核糖核酸药物 [29] 行业周观点 - 维持对行业的超配评级,建议关注创新药产业链等板块投资机会,如医疗设备、医药商业、医美等板块 [5][30] - 给出部分建议关注标的理由,如通策医疗是国内领先口腔医疗服务平台,业绩有望疫后修复等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