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窥镜
icon
搜索文档
西山科技三季度业绩显著增长 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1:44
10月30日晚间,西山科技(688576)发布三季报,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76.48万元,同比增长 35.45%;实现归母净利润901.30万元,同比增长28.75%;扣非后净利润567.21万元,同比增长24.27%。 今年以来,公司新增专利112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368项,其中手术动力装置768项、内窥镜243项、 能量手术设备263项。此外,耳鼻喉科DK-ENT-MS2和神经外科DK-N-MS2手术动力装置完成研发并投 产,获得市场认可;内窥镜相关产品技术突破亦取得关键进展,为公司长期增长注入新动能。(郑渝川) 三季度,公司手术动力装置板块中骨科(主要包括脊柱外科耗材、关节与创伤相关耗材)、神经外科、耳 鼻喉科以及能量手术设备耗材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脊柱外科耗材同比增长超90%、关节与创伤相关耗 材同比增长超70%。 报告期内,公司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喉科、乳腺外科手术动力装置产品成功获得欧盟CE-MDR认证, 对公司未来国际产品准入及销售将产生积极影响。等离子设备及耗材进院数量增长,其中山西、安徽、 广东、陕西、甘肃、宁夏、重庆实现零的突破,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公司正推进等离子耗材型号、规 ...
医药产业运行数据专题:院内外承压,局部恢复
2025-10-20 22:49
行业与公司 * 医药产业运行数据专题,涉及医药工业、医疗器械、院内外市场、医保基金及上市公司表现等多个细分领域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与政策支持 * 2025年1-7月全国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5.3%,达12,000亿元以上,较2019年同期增长13.9% [1][4] * 医保基金收入保持稳健增长,1-7月累计收入增速为6.9%,但统筹基金支出增速呈现下滑趋势,1-7月累计增速为负1% [2] 医药工业整体表现 * 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但逐月改善,7月份同比增长2.4% [1][5] * 收入端承压,利润受出口和反内卷影响波动较大,但总体有恢复迹象 [1][5] 院外零售市场 * 院外零售市场承压,2025年中西药品社零增速仅为1.2%,低于社零总额4.8%的增速 [1][6] * 上半年实体药店规模同比下降2.1%,行业监管趋严加剧竞争 [1][6] * 中西药品需求相对刚性,销售仅下降0.9%,医疗器械销售呈现改善趋势,但保健品双位数下滑 [1][6] 院内市场与诊疗量 * 院内诊疗量整体放缓甚至下滑,住院人次下降明显,例如天津市1-7月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次分别同比下降1.5%、1.7% [1][7] * 医疗设备招采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复苏,2025年延续趋势但近两三个月增速有所放缓 [13] 医疗器械进出口与国产替代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表现较好,内窥镜、核磁共振设备和导管插管类产品出口增长显著,增长率分别达31.8%、8.7%和11.4% [1][8] * 中国医疗器械进口呈下降趋势,反映国产替代推进,2025年1-8月核磁共振和CT设备累计进口金额同比增加21%和10%左右,但内窥镜和眼科仪器进口分别下滑4%和11% [1][9] * 关税对部分产品影响显著,例如普通手套在1-8月份累计下滑18% [8][10] 上市公司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大多数上市公司面临收入和净利润下滑压力,A股整体收入下滑2.8% [11] * 不同细分领域表现各异:BioTech领域景气度最高,有国内商业化上市产品的样本公司实现了40%以上增长 [11];CRO领域因低基数效应实现两位数增长 [11][12];院内刚需药械代表公司收入大多实现正增长,显示韧性 [16] * 消费医疗领域(眼科、牙科、医美等)大多数公司要么负增长,要么增速放缓 [17] * 整个上市公司板块已连续三年CAPEX支出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为零售药店 [18] 创新药企业 * 创新药企业上半年亏损面有所收窄,部分公司如百济、信达等已实现盈亏平衡甚至连续保持净利润 [20] * 大多数创新药公司的货币资金有明显提升,资金来源包括产品销售、BD付款及再融资等 [21] * 行业面临国内集采政策及海外关税、地缘政治等风险 [22] 其他重要内容 企业库存与应收账款 * 制造业企业库存变化幅度小,一季度企业存货普遍下降,医疗设备企业库存二季度已不再增长 [19] * 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例从30%升至接近50%,显示渠道压力逐渐减轻 [19] 细分领域动态 * 临床CRO和临床前服务业务上半年表现不佳,但订单已有所好转,预计下半年恢复 [14] * 生物制品中的白泰克增速较好,而传统医疗耗材、医疗服务等基本平淡,疫苗和诊断领域下滑幅度超过两位数 [15] * 麻精药品受集采降价影响较小但增速放缓,骨科耗材大部分公司恢复到正增长,电生理方向龙头公司连续三年实现不错正增长 [16]
麦科田转战港交所:并购堆高业绩致大额商誉悬顶 扭亏背后是否存在业绩美化?
新浪证券· 2025-09-26 16:53
上市进程与资本表现 - 公司启动A股上市辅导近五年后转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与华泰国际 [1] - 公司在2016年至2023年的7年内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22.59亿元 [1] - 公司估值从2016年初的3.2亿元增长至IPO前的82.45亿元,增幅近25倍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9.1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7.87亿元,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2] - 公司净利润在2022年亏损2.26亿元,2023年亏损收窄至6450.8万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9661.7万元,2025年上半年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096.8万元 [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62亿元和0.57亿元,呈下降趋势 [2]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在2022年至2024年的增加额分别为1504.5万元、441.2万元、3005.9万元 [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对应增加额分别为1907.2万元、4710万元,2025年上半年增加额已高于2024年全年 [2] 费用控制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由2024年的23.8%降至21.2%,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0.72%至1.2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由20.8%降至16.09% [3] - 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在2025年上半年均较往期下降 [3] 业务板块与并购活动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微创介入业务、生命支持业务、体外诊断业务三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1.17%、37.86%、10.96% [4] - 微创介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42.1%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1.17%,首次超越生命支持业务,该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3.86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7.21亿元 [4] - 公司通过并购扩张,2022年1月收购英国Penlon,2022年4月收购唯德康医疗,2025年8月拟收购苏州国科美润达医疗 [4] 商誉与内部控制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商誉规模达9.08亿元,占同期净资产的49.6% [5] -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隐患,被指出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024年7月因子公司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合规被要求停产整改 [6] - 公司曾存在注射泵抽检不合格、产品召回以及违法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等情形 [6]
雅各布深度分析:探寻存量新市场下投资与创业新标的
搜狐财经· 2025-09-24 23:36
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 - 中国经济已确立“L型”发展轨迹,从高速增长转向注重质量的“新存量市场”,意味着经济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4] - 结构性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资本回报率下降及地缘政治紧张,共同加剧生产力挑战[10] - 经济转型要求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依赖“投资”转向“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11] 消费市场与投资逻辑转变 - 消费市场疲软主因中低收入人群消费不足,2022-2023年个人存款占GDP比重年均上升幅度是疫情前十倍以上[7] - 中产阶级普遍存在不安全感,导致可支配消费意愿降低,预防性储蓄增强[8] - 2023年高净值家庭数量同比下降1.3%,投资逻辑从追求广阔市场增长转向审慎寻求深层价值和细分领域韧性[8] - 企业战略从激进规模扩张转向务实经营,2023年超一半企业现金循环周期改善,强调现金流管理及精益结构[1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会 - 人工智能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218.7亿美元,中国市场占8.3%,其作为横向赋能技术可降本增效并推动生产自动化[17] - 未来产业聚焦六大方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为经济增长新动能[17] - 半导体产业迎黄金发展期,2024年销售恢复中高速增长,先进封装受海外代工限制及AI边缘应用驱动[15][16]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应用场景广泛[20] - 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18%,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1万亿元[20] - 2025年初非化石能源投资占比首超80%,分布式光伏同比增长42.9%[20] 服务消费与传统行业细分机会 - 服务消费成为重要增量,2025年消费增长率预计2.3%,政策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19]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近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行业连锁化率预计2025年提升至24%,细分赛道如地方小炒涌现[21] - “Z世代”驱动国潮经济2024年规模达2.29万亿元,“谷子经济”超1600亿元,强调个性与自我表达[23][24] - “银发族”消费推动高端养老服务发展,如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及康养旅游[24] - 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趋势显著,低值耗材替代率超95%,但高值器械如内窥镜替代率仅10%,心脏起搏器为6%,存在巨大潜力[16][22] - 光通信产业建立全球最大体系,400G商用、全光网演进及C+L波段扩展提供稳定增长动力[20][22] 东南亚市场国际化战略 - 东南亚尤其印度尼西亚拥有东南亚40%人口,数字经济市场预计2025年突破3600亿美元,成为出海首选[25] - 2024年对东盟出口增长13.4%,“中国+1”供应链策略推动制造业向低工资国家转移以规避关税[26] - 本地化挑战包括印尼的TKDN政策、越南负面清单及马来西亚员工本地化要求,需深度尽职调查[27][29] - 成功国际化需运营文化融合,如科达制造非洲陶瓷厂超90%员工本地化,并建立合规体系应对法律及地缘政治风险[28] 资本市场与政策环境 - 政府投资基金主导私募股权市场LP结构占52.5%,但存在基金规模激增而项目落地有限、可能挤出社会资本的矛盾[30] -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国有资本闲置并存,2024年新增融资规模同比下降,银行风险规避增强导致“大企业授信过剩,小企业贷款无门”[31][32] - 政策干预如快递行业行政定价加剧价格竞争,影响上市企业盈利水平;“双减”政策可能加剧阶层固化焦虑,教育投资需转向职业技能培训等创新模式[34]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 2018-2023年AI“替代效应”强于“互补效应”,翻译、编辑、程序员等传统重复性职业需求下降,但中国55.1%非农就业从事生活服务及生产制造,受冲击相对较小[35] - 人才市场结构性错配:高端AI人才缺口达500万,而普通毕业生供给激增导致入门级岗位薪资竞争,如2024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6199元[36] - AI驱动产业转型,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赋能制造业、金融、医疗等领域,推动降本增效和生产革命[37]
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0918
天风证券· 2025-09-18 15: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维持[2] 核心观点 - 医疗设备8月中标金额同比快速增长 环比小幅波动 2025年8月中标金额为130.65亿元 同比增长17% 环比增长2% 2025年1~8月中标总金额为1103亿元 同比增长51%[3][9] - 国产设备中标金额持续回暖 内窥镜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4] - 进口品牌中标金额略有下滑 CT和DSA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5] 医疗设备招采情况 - 2025年8月设备整体中标金额130.65亿元 同比增长17% 环比增长2%[9][10] - 2025年1~8月设备整体中标金额1102.84亿元 同比增长51%[9][10] - CT整体8月中标金额1667.04百万元 同比增长81% 环比增长17%[10] - 内窥镜整体8月中标金额1348.96百万元 同比下滑5% 环比增长2%[10] - 超声整体8月中标金额1570.51百万元 同比增长36% 环比增长21%[10] - DSA整体8月中标金额663.59百万元 同比增长22% 环比增长4%[10] - 磁共振整体8月中标金额1528.81百万元 同比增长36% 环比增长2%[10] 国产品牌表现 - 联影医疗8月中标总额10.14亿元 同比增长49% 1~8月整体中标总额70.28亿元 同比增长60%[4][13] - PET/CT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86%[4]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26亿元 同比增长9%[13] - CT8月中标金额3.46亿元 同比增长75%[13] - 开立医疗8月中标总额1.50亿元 同比增长63% 1~8月整体中标总额8.90亿元 同比增长97%[4][25] - 软镜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115%[4] - 超声8月中标金额0.68亿元 同比增长26%[25] - 迈瑞医疗8月中标总额8.50亿元 同比增长18% 1~8月整体中标总额59.04亿元 同比增长49%[4][17] - 超声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51%[4] - 硬镜8月中标金额0.64亿元 同比增长24%[17] - 监护设备8月中标金额0.80亿元 同比下滑27%[17] - 澳华内镜8月中标总额0.93亿元 同比增长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4.03亿元 同比增长35%[4][21] - 万东医疗8月中标总额1.37亿元 同比增长200% 1~8月整体中标总额9.36亿元 同比增长107%[4][31] - 山外山8月中标总额0.48亿元 同比增长78% 1~8月整体中标总额2.84亿元 同比增长194%[4][28] 进口品牌表现 - 飞利浦8月中标总额6.38亿元 同比下滑1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57.15亿元 同比增长31%[5][34] - CT8月中标金额1.47亿元 同比增长16%[34] - 超声8月中标金额2.11亿元 同比增长20%[34]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0.58亿元 同比下滑64%[34] - 西门子8月中标总额8.52亿元 同比增长4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74.89亿元 同比增长49%[5][38] - DSA同比增长105%[5]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04亿元 同比增长36%[38] - CT8月中标金额2.77亿元 同比增长54%[38] - GE医疗8月中标总额11.27亿元 同比增长36% 1~8月整体中标总额85.41亿元 同比增长42%[5][41] - CT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79%[5]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23亿元 同比增长72%[41] - 超声8月中标金额2.34亿元 同比增长13%[41]
国泰海通|医药: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医疗设备景气度延续
医疗设备招投标增长态势 - 2025年8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36.7%、CT增长77.5%、DR增长50.2%、超声增长35.2%[2] - 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83.9%、CT增长93.6%、DR增长85.9%、超声增长64.2%、内窥镜增长31.6%、手术机器人增长46.5%[2] - 联影2025年8月CT招投标同比增长69.5%、迈瑞超声增长48.4%、开立内窥镜增长121.1%[2] 企业层面招投标表现 - 联影2025年前8月MR累计招投标增长51.5%、CT增长53.8%[2] - 迈瑞超声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增长72.7%、开立超声增长108.2%、开立内窥镜增长84.1%[2] - 澳华内窥镜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增长29.4%、但8月单月下滑18.5%[2] 设备更新政策推动 - 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目标[3] - 政策要求提升高端设备配置至中高收入国家水平[3]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3] 设备更新市场化特征 - 自主采购比例提升 满足高端医学影像和放疗等领域临床升级需求[4] - 资金结构多元化 包含中央专项资金、长期国债、地方政府资金、县域医共体专项资金及医疗机构自筹资金[4] - 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更新需求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单个医院和区域性项目同步推进[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逐步常态化、专业化 带动医疗机构采购积极性提升[3] - 影像和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更新需求快速释放[3] - 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成为市场活跃度较高领域之一[4]
国泰海通: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 医疗设备景气度延续
智通财经· 2025-09-12 15:24
医疗设备招投标增长态势 - 2025年8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36.7% CT同比增长77.5% DR同比增长50.2% 超声同比增长35.2%[1][2] - 内窥镜同比下滑2.7% 手术机器人同比下滑51.9%[1][2] - 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规模MR增长83.9% CT增长93.6% DR增长85.9% 超声增长64.2% 内窥镜增长31.6% 手术机器人增长46.5%[2]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联影医疗2025年8月MR增长9.0% CT增长69.5% 前8月累计MR增长51.5% CT增长53.8%[2] - 迈瑞医疗超声设备8月增长48.4% 前8月累计增长72.7%[2] - 开立医疗超声设备8月增长22.2% 前8月累计增长108.2% 内窥镜8月增长121.1% 前8月累计增长84.1%[2] - 澳华内窥镜8月下滑18.5% 但前8月累计仍增长29.4%[2] 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 - 国家四部委明确目标 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3]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3] - 2025年以来设备更新常态化专业化 带动影像、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需求快速释放[1][3] 市场运行特征与资金结构 - 设备更新呈现市场化特征 自主采购比例持续提升[1][4] - 资金结构多元化 包含中央专项资金、长期国债、地方政府资金、县域医共体专项资金及医疗机构自筹资金[4] - 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成为市场活跃领域 县域医共体建设需求占据重要市场份额[4]
开立医疗(300633):Q2业绩环比显著改善 高端新品放量有望驱动盈利水平回升
新浪财经· 2025-08-28 22: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4亿元,同比下降4.78%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72.43%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0.40亿元,同比下降74.26%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0.17%,环比增长24.24%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44.65%,环比增长382.45% [1]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46.00%,环比增长464.82% [1] 业务分线表现 - 彩超业务营收5.5亿元,同比下降9.87% [2] - 内窥镜业务营收3.88亿元,同比增长0.08% [2] 行业动态与业绩驱动因素 - 国内医疗设备终端招标开始恢复 [2] - 公司超声及内镜产品中标实现快速增长 [2] - 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2] - 设备更新持续推进驱动业绩重回增长 [2] 费用与盈利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率达31.63%,同比上升3.26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达25.31%,同比上升4.36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下滑至62.08%,同比下降5.35个百分点 [3] - 净利率下滑至4.88%,同比下降11.96个百分点 [3] 产品战略与未来展望 - 高端设备内镜HD650加速放量 [3] - 外科及IVUS等新品营收占比提升 [3] - 新产品上市和营销布局持续发力 [3] - 产品升级与AI赋能加速推进 [3] - 国内外注册上市进程加快 [3]
开源证券给予开立医疗买入评级
搜狐财经· 2025-08-25 17:1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研发创新丰富产品管线 内窥镜与超声业务双轮驱动 [1] - IVUS业绩快速释放 [1] - 国内高端市场加速渗透 [1] - 海外本地化深耕助力新品拓围 [1] 投资评级 - 开源证券8月25日给予开立医疗买入评级 [1]
开立医疗股价上涨3.36%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2.4%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0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股价报35.6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36% [1]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涵盖超声诊断设备、内窥镜及微创外科设备 [1] - 近期推出高端全身机S80、妇产机P80及兼容性平台X-2600等多款新产品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4亿元 同比下降4.8%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703万元 同比下降72.4% [1] - 第二季度营收5.34亿元 同比微增0.2%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4.7%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5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