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

搜索文档
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0918
天风证券· 2025-09-18 15: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维持[2] 核心观点 - 医疗设备8月中标金额同比快速增长 环比小幅波动 2025年8月中标金额为130.65亿元 同比增长17% 环比增长2% 2025年1~8月中标总金额为1103亿元 同比增长51%[3][9] - 国产设备中标金额持续回暖 内窥镜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4] - 进口品牌中标金额略有下滑 CT和DSA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5] 医疗设备招采情况 - 2025年8月设备整体中标金额130.65亿元 同比增长17% 环比增长2%[9][10] - 2025年1~8月设备整体中标金额1102.84亿元 同比增长51%[9][10] - CT整体8月中标金额1667.04百万元 同比增长81% 环比增长17%[10] - 内窥镜整体8月中标金额1348.96百万元 同比下滑5% 环比增长2%[10] - 超声整体8月中标金额1570.51百万元 同比增长36% 环比增长21%[10] - DSA整体8月中标金额663.59百万元 同比增长22% 环比增长4%[10] - 磁共振整体8月中标金额1528.81百万元 同比增长36% 环比增长2%[10] 国产品牌表现 - 联影医疗8月中标总额10.14亿元 同比增长49% 1~8月整体中标总额70.28亿元 同比增长60%[4][13] - PET/CT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86%[4]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26亿元 同比增长9%[13] - CT8月中标金额3.46亿元 同比增长75%[13] - 开立医疗8月中标总额1.50亿元 同比增长63% 1~8月整体中标总额8.90亿元 同比增长97%[4][25] - 软镜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115%[4] - 超声8月中标金额0.68亿元 同比增长26%[25] - 迈瑞医疗8月中标总额8.50亿元 同比增长18% 1~8月整体中标总额59.04亿元 同比增长49%[4][17] - 超声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51%[4] - 硬镜8月中标金额0.64亿元 同比增长24%[17] - 监护设备8月中标金额0.80亿元 同比下滑27%[17] - 澳华内镜8月中标总额0.93亿元 同比增长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4.03亿元 同比增长35%[4][21] - 万东医疗8月中标总额1.37亿元 同比增长200% 1~8月整体中标总额9.36亿元 同比增长107%[4][31] - 山外山8月中标总额0.48亿元 同比增长78% 1~8月整体中标总额2.84亿元 同比增长194%[4][28] 进口品牌表现 - 飞利浦8月中标总额6.38亿元 同比下滑1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57.15亿元 同比增长31%[5][34] - CT8月中标金额1.47亿元 同比增长16%[34] - 超声8月中标金额2.11亿元 同比增长20%[34]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0.58亿元 同比下滑64%[34] - 西门子8月中标总额8.52亿元 同比增长4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74.89亿元 同比增长49%[5][38] - DSA同比增长105%[5]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04亿元 同比增长36%[38] - CT8月中标金额2.77亿元 同比增长54%[38] - GE医疗8月中标总额11.27亿元 同比增长36% 1~8月整体中标总额85.41亿元 同比增长42%[5][41] - CT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79%[5]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23亿元 同比增长72%[41] - 超声8月中标金额2.34亿元 同比增长13%[41]
国泰海通|医药: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医疗设备景气度延续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2 16:52
报告导读: 医疗设备招投标规模延续较好增长,伴随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有望长周期 拉动医疗设备采购水平,推荐有望受益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带动业绩复苏的医疗设备企业。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 推荐有望受益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带动业绩复苏的医疗设备企业。 医疗设备招投标规模保持较好增长。 根据众成数科数据,单月同比来看, 25 年 8 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 MR 增长 36.7% , CT 增长 77.5% , DR 增长 50.2% ,超声增长 35.2% ,内窥镜下滑 2.7% ,手术机器人下滑 51.9% 。当年累计同比来看, 25 年前 8 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 MR 增长 83.9% , CT 增长 93.6% , DR 增长 85.9% ,超声增长 64.2% ,内窥镜增长 31.6% ,手术机器人增长 46.5% 。分公司当月同比情况来看, 25 年 8 月联影 MR 增 长 9.0% ,联影 CT 增长 69.5% ,迈瑞超声增长 48.4% ,开立超声增长 22.2% ,开立内窥镜增长 121.1% ,澳华内窥镜下滑 18.5% 。分公司当年累计 同比来看, 25 年前 8 月联影 MR 增长 51. ...
国泰海通: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 医疗设备景气度延续
智通财经· 2025-09-12 15:24
医疗设备招投标增长态势 - 2025年8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36.7% CT同比增长77.5% DR同比增长50.2% 超声同比增长35.2%[1][2] - 内窥镜同比下滑2.7% 手术机器人同比下滑51.9%[1][2] - 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规模MR增长83.9% CT增长93.6% DR增长85.9% 超声增长64.2% 内窥镜增长31.6% 手术机器人增长46.5%[2]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联影医疗2025年8月MR增长9.0% CT增长69.5% 前8月累计MR增长51.5% CT增长53.8%[2] - 迈瑞医疗超声设备8月增长48.4% 前8月累计增长72.7%[2] - 开立医疗超声设备8月增长22.2% 前8月累计增长108.2% 内窥镜8月增长121.1% 前8月累计增长84.1%[2] - 澳华内窥镜8月下滑18.5% 但前8月累计仍增长29.4%[2] 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 - 国家四部委明确目标 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3]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3] - 2025年以来设备更新常态化专业化 带动影像、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需求快速释放[1][3] 市场运行特征与资金结构 - 设备更新呈现市场化特征 自主采购比例持续提升[1][4] - 资金结构多元化 包含中央专项资金、长期国债、地方政府资金、县域医共体专项资金及医疗机构自筹资金[4] - 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成为市场活跃领域 县域医共体建设需求占据重要市场份额[4]
开立医疗(300633):Q2业绩环比显著改善 高端新品放量有望驱动盈利水平回升
新浪财经· 2025-08-28 22:4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4亿元,同比下降4.78%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72.43%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0.40亿元,同比下降74.26%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0.17%,环比增长24.24%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44.65%,环比增长382.45% [1]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46.00%,环比增长464.82% [1] 业务分线表现 - 彩超业务营收5.5亿元,同比下降9.87% [2] - 内窥镜业务营收3.88亿元,同比增长0.08% [2] 行业动态与业绩驱动因素 - 国内医疗设备终端招标开始恢复 [2] - 公司超声及内镜产品中标实现快速增长 [2] - 医疗设备采购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2] - 设备更新持续推进驱动业绩重回增长 [2] 费用与盈利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率达31.63%,同比上升3.26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达25.31%,同比上升4.36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下滑至62.08%,同比下降5.35个百分点 [3] - 净利率下滑至4.88%,同比下降11.96个百分点 [3] 产品战略与未来展望 - 高端设备内镜HD650加速放量 [3] - 外科及IVUS等新品营收占比提升 [3] - 新产品上市和营销布局持续发力 [3] - 产品升级与AI赋能加速推进 [3] - 国内外注册上市进程加快 [3]
开源证券给予开立医疗买入评级
搜狐财经· 2025-08-25 17:1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研发创新丰富产品管线 内窥镜与超声业务双轮驱动 [1] - IVUS业绩快速释放 [1] - 国内高端市场加速渗透 [1] - 海外本地化深耕助力新品拓围 [1] 投资评级 - 开源证券8月25日给予开立医疗买入评级 [1]
开立医疗股价上涨3.36%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2.4%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0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1日收盘股价报35.6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36% [1]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涵盖超声诊断设备、内窥镜及微创外科设备 [1] - 近期推出高端全身机S80、妇产机P80及兼容性平台X-2600等多款新产品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64亿元 同比下降4.8% [1]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703万元 同比下降72.4% [1] - 第二季度营收5.34亿元 同比微增0.2%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4.7%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5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 [1]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41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7:0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41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其中出口额241.0亿美元 同比增长5.0% 进口额169.9亿美元 同比下降3.9% 实现贸易顺差71.1亿美元 [1] 出口态势分析 - 除2月受节日因素影响外 其余月份出口均保持增长 美国加征关税导致4-6月对美出口同比负增长 其中4-5月降幅显著 6月环比回升 但上半年对美出口51.67亿美元仍同比下降4.41% 非美市场需求普遍旺盛 [2] 出口结构升级 - 医院诊断与治疗类产品出口额112.3亿美元 同比增长8.2% 治疗用呼吸器具/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大幅增长 [4] - 一次性耗材出口额52.7亿美元 同比增长8.0% 橡胶手套/血管支架等产品增长明显 [4] - 保健康复用品出口额46.8亿美元 同比下降1.5% 主要因按摩器具受关税影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出口价格下滑6.0% [4] - 医用敷料出口额20.2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高端敷料对欧美市场保持高增长 [5] - 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额9.0亿美元 同比增长9.6% 实现量价双升 [5] 市场多元化进展 - 前十大伙伴国出口额占比超50% 美国仍以21.44%份额居首但同比下降4.41% 市场份额收缩2.26个百分点 [8][9] - 对欧盟出口47.1亿美元 同比增长11.2% 德国(+12.58%)英国(+16.23%)等多数国家正增长 闪烁摄影装置对欧盟出口增长15倍 [8][9][10] - 对东盟出口26.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越南(+4.5%)泰国(+16.6%)菲律宾(+8.7%)表现突出 [11] - 对拉美出口20.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8% 巴西(+13.9%)及多国实现两位数增长 [13] - 对中东出口9.5亿美元 同比增长7.3% 沙特(+13.9%)等国家增幅显著 [15] - 对中亚出口3.8亿美元 同比增长16.4% 哈萨克斯坦(+15.9%)为主要推动力 [18] 进口替代深化 - 进口额连续三年负增长 同比下降5.7% 体外诊断试剂进口下降19.4% 彩色超声波诊断仪进口缩减5.7% X射线装备进口骤降30.6% [19][20] - 美国/德国/日本三大进口来源国合计占比49.6% 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自三国进口降幅均高于整体水平 [21] - 仅墨西哥和法国进口额同比增长 东南亚与南美地区进口增速明显 反映全球产业链多极化重构 [21] 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战略 - 上半年4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国产占比83.3% 在心脏电生理/神经介入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3] - 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并通过FDA/CE认证 恒瑞医疗攻克ECMO膜肺材料全产业链替代 [23] - 头部企业通过全球备件枢纽(联影7大区域枢纽)/远程手术技术输出(微创机器人)/数字化服务(迈瑞医疗)构建全球化生态 [23]
欧菲光上半年净利转亏1.09亿元,手机业务微增折射行业疲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1:3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7亿元,同比增长3.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减少378.13%,扣非净利润为-1.50亿元,同比减少944.18% [1] - 净利润亏损主要由于股权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增值税加计抵减损益减少以及联营企业经营亏损导致投资收益减少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48.82亿元,同比增长5.07%,归母净利润-5894.98万元,同比下降470.51%,扣非净利润-8608.43万元,同比下降388.82% [2] - 二季度营收49.55亿元,同比增长1.33%,净利润-4992万元,同比下降314.87%,扣非净利润-6393万元,同比下降2070.31% [2] 财务指标 -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5亿元,同比增长2.39%,管理费用减少8.57%,财务费用减少10.4% [3] - 投资收益亏损7415万元,资产减值2338万元(主要系存货跌价准备) [3] - 研发投入7.58亿元,占营收比重7.70%,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新领域 [3] 智能手机业务 - 上半年智能手机业务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0.43%,占营收比重75.60%(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毛利率9.67%(同比下降1.50个百分点) [4]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约6亿部,同比增长1.28%,中国出货量约1.4亿部,同比减少0.35% [5] - 高端光学硬件(如高像素CIS传感器、玻塑混合镜头、潜望式长焦模组)渗透率持续提升 [6] 智能汽车业务 - 上半年智能汽车业务营收12.62亿元,同比增长18.19%,占营收比重12.83%(同比增加1.63个百分点),毛利率7.73%(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6] - 业务涵盖驾驶域、车身域、座舱域三大板块,聚焦辅助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座舱 [6] - 行业面临汽车销量增长但利润增速滞后的挑战 [7] 新领域业务 - 上半年新领域业务营收11.05亿元,同比增长9.73%,占营收比重11.23%(同比增加0.67个百分点),毛利率14.64%(同比增加2.57个百分点) [7] - 重点布局智能门锁(整合光学/指纹识别技术)、AI眼镜(配合客户研发生产)、VR/AR眼镜(跟踪研发) [7]
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0815
天风证券· 2025-08-15 14:15
行业评级 - 医疗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且维持不变 [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医疗设备中标总额126.43亿元,同比增长20%,环比下滑6% [5][11] - 2025年1~7月累计中标总额967.85亿元,同比增长57% [5][11] - CT品类表现突出,7月中标额同比增长44%,1~7月累计同比增长95% [12] - 磁共振1~7月累计中标额同比增长93%,DSA增长70% [12] 国产品牌表现 联影医疗 - 7月中标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33% [15] - PET/CT增速显著,7月同比增长536% [15] - 1~7月累计中标58.54亿元,同比增长57% [15] 迈瑞医疗 - 7月中标额7.39亿元,同比增长16% [18] - 呼吸机品类增速亮眼,7月同比增长58% [18] - 1~7月累计中标50.11亿元,同比增长55% [18] 开立医疗 - 7月中标额1.01亿元,同比增长67% [24] - 软镜品类7月同比增长88% [24] - 1~7月累计中标7.40亿元,同比增长106% [24] 其他国产品牌 - 山外山7月中标额同比增长392%,1~7月累计增长239% [27] - 万东医疗1~7月累计中标7.94亿元,同比增长95% [30] - 澳华内镜1~7月累计中标3.03亿元,同比增长48% [21] 进口品牌表现 飞利浦 - 7月中标额4.67亿元,同比下滑41% [33] - DSA品类7月同比下滑57%,但1~7月累计仍增长25% [33] - 1~7月累计中标50.45亿元,同比增长39% [33] 西门子 - 7月中标额5.54亿元,同比下滑11% [36] - CT品类逆势增长,7月同比增长25%,1~7月累计增长94% [36] - 1~7月累计中标66.20亿元,同比增长49% [36] GE医疗 - 7月中标额7.01亿元,同比下滑17% [39] - DSA品类7月同比增长147%,1~7月累计增长73% [39] - 1~7月累计中标74.14亿元,同比增长44% [39]
海泰新光总经理郑耀:解码“光”力量 “微创新”塑造新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7:25
公司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实现三个全球首发创新:LED光源、荧光内窥镜和光学除雾系统,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2] - 通过底层技术垂直整合能力,仅用两个月完成LED光源模组开发,亮度比竞争对手提高20%以上 [3] - 坚持从光学磨玻璃和软件写代码的底层研发模式,保障产品迭代稳定性与可靠性 [4] - 2012-2016年攻克齐焦荧光技术难题,推出全球首支齐焦荧光内窥镜 [5] - 2023年推出全球首款光学除雾内窥镜系统,采用光热效应技术替代传统电流除雾方案 [5] - 目前是国内唯一拥有光源、镜体、摄像系统全链条设计制造能力的硬镜整机厂商 [7] 发展战略与市场布局 - 实施"一纵两横"战略:纵向深耕内窥镜多科室应用,横向拓展AI+机器人整体方案及光学技术跨领域应用 [11] - 2018年启动自主品牌建设,聘请顶级销售团队,在山东建立7个营销中心 [8] - 2024年建立覆盖15个重点省份的营销网络,并与国药集团合作借助其渠道快速建立销售体系 [8] - 2024年自主品牌产品开始量产,预计未来两三年将实现显著增长 [9] - 国际巨头在国内硬镜市场份额从70-80%降至50%,国内企业响应速度和迭代能力显现优势 [8]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2021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248亿元,预计2030年达600亿元 [11] - 2025年中国医用硬镜市场规模预计102亿元,2030年达151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8.1% [11] - 微创外科领域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强劲的细分领域,内窥镜应用已覆盖10余个医疗科室 [11] - 公司计划在图像领域引入AI算法提升识别率,并整合机器人技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