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龙图光罩(688721)
icon
搜索文档
龙图光罩:90nm掩模版实现量产 65nm产品开始送样
中证网· 2025-07-31 15:25
产品技术进展 - 公司90nm节点半导体掩模版产品已在珠海高端制造基地实现量产,同时65nm产品开始送样验证,标志着高端制程影响力增强 [1] - 公司工艺能力从130nm逐步提升至65nm,并已完成40nm工艺节点的生产设备布局,技术实力处于国内同行第一梯队 [2]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信号链及电源管理IC等成熟制程,以及功率器件、MEMS传感器、先进封装等特色工艺制程 [2] 研发投入与团队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43人(占总人数17.41%),其中本科学历以上37人(含硕士研究生8人) [3]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引进提升研发实力,已累计获得25项发明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及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3] -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565.42万元,占营收比例10.4%,同比增加2.14个百分点 [3] 行业地位与认证 - 公司获得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功率半导体芯片掩模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项认定 [3] - 中国大陆厂商量产半导体掩模版主要停留在350nm-130nm,130nm以下工艺节点参与厂商较少 [4] - 中国半导体掩模版国产化率约10%,高端掩模版国产化率仅3%,90%依赖进口 [4] 市场机遇与战略 - 新能源、AI、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推动半导体掩模版市场规模扩大,但国内市场份额长期被国际巨头占据 [4] - 公司目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半导体光罩标杆企业,将持续加大高端领域研发投入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436.74万元 [3]
从科创板启航:龙图光罩的产业突围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7-31 10:11
公司上市及市场表现 - 龙图光罩于2024年8月6日在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121.6%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2.92%,归母净利润9183.29万元同比增长9.84% [6] - 2025年一季度因策略性降价和产能爬坡业绩承压,但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10.40% [6] 半导体掩模版行业概况 - 掩模版是半导体上游核心材料,直接影响光刻工艺精度与良率,相当于芯片设计的"母版" [3] - 全球第三方掩模版市场长期被日本Toppan、美国Photronics、日本DNP垄断 [3] - 2025年全球半导体光掩模版市场规模预计达60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规模接近50亿元 [9] - 中国大陆掩模版需求占全球比重将在2025年增长至60% [9] 公司技术实力与研发进展 - 公司拥有14项核心工艺技术,包括OPC补偿和PSM相移掩模技术,部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4] - 2024年研发费用2305万元同比增长14.25%,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59% [6] - 已完成40nm节点制程设备布局,90nm节点产品实现量产,65nm产品开始送样验证 [8] 产能扩张与客户生态 - 珠海工厂2025年二季度投产,年规划产能1.8万片,预计达产后产值5.4亿元 [8] - 产品应用将拓展至射频芯片、MCU芯片、DSP芯片、CIS芯片等领域 [8] - 与中芯集成、士兰微、华润微、华虹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等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6] 国产替代机遇与行业趋势 - 中国半导体掩模版国产化率仅10%,高端掩模版国产化率仅3% [10] - 2020-2024年全球新增60家300mm晶圆厂,其中15家位于中国大陆 [9] - 2030年中国大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晶圆代工中心 [9] - 政策支持推动国产半导体材料优先采购,掩模版被列入重点工程采购清单 [10]
龙图光罩股价小幅回调 珠海工厂高端制程突破在即
金融界· 2025-07-31 01:2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0日15时,龙图光罩股价报45.7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76% [1] - 当日成交额为0.65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掩模版的研发与制造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功率半导体和MEMS传感器等领域 [1] 技术进展 - 珠海工厂已顺利投产,90nm节点产品实现量产 [1] - 65nm产品进入送样验证阶段 [1] - 珠海工厂计划生产65nm至130nm工艺节点的芯片掩模版 [1] 研发能力 - 公司已累计获得25项发明专利和36项软件著作权 [1]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9.35% [1]
龙图光罩上市一周年:珠海工厂破壁半导体掩模版高端制程 夯实产业链根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0 21:16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公司将于8月6日迎来科创板上市一周年 [1] - 珠海高端半导体芯片掩模版制造基地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珠海工厂2025年上半年顺利投产 [1][3] - 90nm节点产品实现从研发到量产跨越 [1][3] - 65nm产品进入送样验证阶段 [1][3] - 半导体掩模版工艺节点从1μm提升至65nm [1] - 2024年8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2] 技术研发突破 - 第三代PSM产品工艺调试与样品试制已完成 [3] - KrF-PSM和ArF-PSM产品陆续送抵客户验证 [3] - 形成图形补偿技术、精准对位标记技术、光刻制程管控等核心技术 [4] - 累计获得25项发明专利和36项软件著作权 [5] - 2024年研发投入2305.07万元同比增长14.25% [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9.35% [5] 产能建设进展 - 珠海工厂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3] - 一期生产65nm至130nm工艺节点芯片掩模版 [3] - 产品应用于功率半导体、MEMS传感器、IC封装、模拟IC等领域 [2] - 终端应用涵盖新能源、光伏发电、汽车电子等场景 [2]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半导体掩模版是芯片制造的关键环节 [2]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 [2] -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加快集成电路关键技术攻关 [2] -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从财税、研发等多维度给予支持 [2] 战略意义 - 填补国内相关领域产能缺口 [1] - 打破中高端掩模版领域技术壁垒 [3] - 为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关键支撑 [3][5]
深圳市龙图光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部分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39
上市流通概况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总数8,304,484股,占公司总股本6.2206% [3][6][13] - 包含首发限售股3,298,234股(占比2.4706%)及战略配售限售股5,006,250股(占比3.7500%)[2][6][14] - 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8月6日 [4][6][14] 限售股类型与结构 - 限售股来源于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战略配售限售股,涉及9名股东 [6]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3,337.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3,350万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108,404,724股 [5] - 自限售股形成至今,公司未发生因利润分配、公积金转增导致的股本数量变化 [7] 股东承诺履行情况 - 机构股东(深圳市南海成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及自然人股东(王日升、欧阳方菲)均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8][9][10] - 战略配售股东承诺限售期为上市后12个月,减持需符合证监会及交易所规定 [11] - 所有限售股股东均严格履行承诺,无影响本次上市流通的未履行承诺事项 [11] 中介机构核查结论 - 保荐机构确认限售股股东已完全履行IPO承诺 [13] - 本次上市流通事项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科创板相关监管规则 [13] - 公司对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的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13]
龙图光罩:8304484股限售股将于8月6日上市流通
证券日报网· 2025-07-29 21:11
限售股上市流通详情 - 首发战略配售股份上市类型为限售期12个月股份 上市股数为5,006,250股[1] - 网下认购方式的首发限售股份上市股数为3,298,234股[1] - 本次上市流通股份总数达8,304,484股 全部通过网下方式认购[1] 上市时间安排 - 股票上市流通具体日期确定为2025年8月6日[1]
龙图光罩(688721) - 深圳市龙图光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部分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2025-07-29 18:33
上市信息 - 公司2024年8月6日首次公开发行A股3337.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3350万股[4] 限售股情况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8304484股,占股本总数6.2206%,2025年8月6日上市流通[3][6] - 首发限售股份3298234股,占2.4706%;战略配售限售股份5006250股,占3.7500%[6] - 公司持有限售股总数17784540股,占总股本13.3218%,剩余9480056股[16] 股东情况 - 部分股东承诺上市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等股份[8][10] - 深圳市南海成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股东限售股情况[16] 其他 - 公告日期为2025年7月30日[19]
龙图光罩(688721) -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市龙图光罩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及部分战略配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5-07-29 18:32
股票发行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3337.50万股,每股发行价18.50元,募集资金总额61743.75万元,净额55346.25万元[2] - 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3350万股,有限售条件流通股108404724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25095276股[3] 限售股情况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股东9名,对应股份8304484股,占股本总数6.2206%[4] - 首发限售股份3298234股,占股本总数2.4706%,股东4名[4] - 战略配售限售股份5006250股,占股本总数3.7500%,股东5名[4] - 本次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股份8304484股,2025年8月6日起上市流通[4] - 公司限售股股东合计持有限售股17784540股,占总股本比例13.3218%[13]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数量为8304484股,剩余限售股9480056股[13] 股东承诺 - 公司股东深圳市南海成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等[6] - 自然人股东王日升等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等,未履行承诺将承担责任[7] - 战略配售股东承诺获配股票限售12个月,届满后减持适用相关规定[9] 股东持股及流通情况 - 深圳市南海成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限售股4882500股,占比3.6573%,本次上市流通1146902股[13] - 厦门市惠友豪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限售股4882500股,占比3.6573%,本次上市流通1146902股[13] - 王日升持有限售股2259990股,占比1.6929%,本次上市流通753330股[13] - 欧阳方菲持有限售股753300股,占比0.5643%,本次上市流通251100股[13] 保荐机构意见 - 保荐机构认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及战略配售限售股履行承诺,上市流通事项符合法规要求[14][15] - 保荐机构对公司本次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上市流通事项无异议[15]
龙图光罩:约830万股限售股8月6日解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8:31
限售股解禁 - 首发战略配售股份限售期12个月 上市流通数量5,006,250股 认购方式为网下 [1] - 首发限售股份上市数量3,298,234股 认购方式为网下 [1] - 总上市流通股数8,304,484股 上市日期为2025年8月6日 [1] 财务与业务构成 - 2024年营业收入100%来自掩模版业务 [1] - 当前市值达62亿元 [1]
龙图光罩20250703
2025-07-03 23:28
**行业与公司概况** - **行业**:半导体掩膜板 - 中国大陆市场规模约18亿美元(约120-130亿人民币),年增速约10%[2][5] - 国产化率低于5%,自主可控需求驱动增长[2][5] - 半导体掩膜板价值量占前道材料12%,为第三大领域(仅次于硅片和电子特气)[2][8] - 全球第三方掩膜板市场由日本凸版、美国Frontronics、日本DNP主导(合计83%份额)[10] - **公司**:龙图光罩 - 主营半导体掩膜板(营收占比超90%),覆盖130纳米及以上制程[4][11] - 2020-2024年营收CAGR 47%(2024年营收2.5亿元),归母净利润CAGR 58%(2024年9200万元)[2][6] - 毛利率55%-60%,净利润率37%-39%[6][19] --- **核心业务与技术** - **产品与技术** - 当前主流产品:130纳米功率器件掩膜板(客户包括中芯集成、力昂威、士兰微)[11] - 技术进展:已实现60纳米和90纳米水平,珠海新厂将量产90-65纳米产品[4][11] - 设备:现有7台直写光刻机(总净值8000万元),新购8台电子束直写光刻机(单价高,支持先进制程)[13][14] - **商业模式** - 客户:晶圆厂(外包成熟产线掩膜板需求)[9] - 成本结构:原材料(石英基板、苏打基板为主,日本供应,受日元汇率影响)[12] --- **增长驱动与产能规划** - **国产替代空间** - 国内晶圆厂自制掩膜板占比50%,第三方供应商占比50%(外资主导)[10] - 公司目标提升国产化率,覆盖功率半导体及模拟芯片领域[11] - **产能与营收预期** - **木头项目**:77%资金(约6亿元)用于设备(含8台电子束光刻机)[14] - 新产能:2027年下半年满产,预计年产量10万片+(单价6000-7000元/片)[15][16] - 2028年营收预期8-9亿元(现有2亿+新产能6亿),净利润2.8-3.2亿元[3][18] --- **财务与估值** - **盈利能力** - 2025年净利润预期1.1亿元(增速<20%),2027年净利润2.3亿元[18] - 长期净利润率预计维持30%-35%[19] - **估值** - 当前市值59亿元,目标市值80-96亿元(对应25-30倍PE)[20] --- **其他关键信息** - **股东结构**:董事长、总经理等一致行动人持股57%,下游客户(如施兰控股)参股[7] - **竞争壁垒**:技术认可度高,客户资源绑定紧密[7][11] - **风险点**:先进制程(28纳米以下)仍依赖晶圆厂自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