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阳能(000591)
icon
搜索文档
太阳能:接受华源证券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8:42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5日接受华源证券等投资者调研,由董事会办公室(法律风控部)黄中化、张文婷参与接待并回答问题 [1] - 截至新闻发稿,公司市值为189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太阳能发电业务占比84.48% [1]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太阳能产品制造业务占比15.1% [1]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其他业务占比0.42% [1]
太阳能(000591) - 000591太阳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5三季度业绩说明会
2025-11-05 18:26
财务业绩与目标 - 第三季度业绩受光伏等清洁能源平均电价下降和部分区域弃光限电影响,出现短期同比下降 [3] - 公司管理层正通过多维度措施积极应对行业变化与挑战,努力完成全年既定工作目标 [3] 投资者回报与沟通 - 公司会平衡股东回报与投资、经营发展关系,实施稳健的现金分红政策 [3] - 公司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与投资者互动交流,每日有专人登录查看并回复提问 [6] - 投资者可拨打公司投资者热线010-83052461进一步提问 [6]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积极推进电站大区交易辅助平台建设,加强电力交易能力 [3] - 公司进一步探索组件回收业务、清洁能源与乡村融合发展策略及配套储能技术 [3] - 公司积极拓展优质光伏发电项目收购渠道,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市场 [3] - 光伏+农业、光伏+渔业等复合项目的农业养殖部分主要外包给专业机构,公司专注于光伏发电运维管理 [6] 信息披露与合规 - 公司在年报、半年报中披露发电量情况,遵循信息披露合规性原则,确保所有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 [2] - 公司保证信息披露公平,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 [6]
太阳能(000591) - 000591太阳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年11月5日
2025-11-05 18:24
可再生能源补贴情况 - 2025年截至8月底,公司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23.19亿元,其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22.52亿元 [2][3] - 2022年公司收到电费补贴36.26亿元,其中国补35.01亿元 [3] - 2023年公司收到电费补贴19.04亿元,其中国补15.32亿元 [3] - 2024年公司收到电费补贴13.66亿元,其中国补12.33亿元 [3] 电站装机规模与发展规划 - 公司2025年规划光伏电站总规模力争超过13.6吉瓦 [4]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运营电站约6.535吉瓦、在建电站约2.365吉瓦、拟建电站约2.217吉瓦、已签署预收购协议电站约1.529吉瓦,合计约12.647吉瓦 [4] - 公司对未来"十五五"期间发展有充足信心 [4] 项目合规与目录情况 - 公司在运营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中121个纳入国补目录,合计约3,903.90兆瓦 [5] - 公司目前77个项目进入第一批合规清单,大约2,500兆瓦 [5] 市场化交易电价与限电率 - 2024年度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平均电价约0.2172元/度,全年平均限电率为7.81% [6] - 2025年半年度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平均电价约0.2234元/度,限电率14.88% [6] 资产证券化研究 - 公司持续研究公募REITS、类REIES等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 [5]
太阳能发电用不完,澳大利亚将为居民免费供电3小时
扬子晚报网· 2025-11-05 14:56
政策概述 -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预计于2026年7月实施太阳能共享计划[1] - 计划旨在为数以百万户家庭每天提供至少3小时免费太阳能电力供应[1] - 没有在家中安装太阳能板的用户也可从该计划中获益[1] 实施范围与时间表 - 计划将率先在新南威尔士、南澳大利亚和昆士兰东南部安装智能电表的家庭实施[1] - 目标在2027年将计划扩展到全国各地[1] 行业背景与现状 - 澳大利亚是全球屋顶太阳能安装最多的国家拥有400多万块屋顶太阳能板[1] - 白天太阳能发电量充足导致电力批发价甚至降到0元以下[1] - 免费电力供应时段安排在太阳能板每天发电量最高的时候[1] 计划目标与适用对象 - 计划目标包括分享太阳能益处降低家庭能源账单并优化电网负荷避免峰值需求压力[1] - 计划适用于有太阳能面板的家庭也包括没有面板的租户或公寓居民[1] 潜在影响与用户行为 - 政府估计居民可通过在免费时段使用高功率电器如洗衣机、洗碗机、干衣机或为电动车充电来有效利用电力[1] - 澳大利亚平均住宅电价约为0.39澳元/kWh(约合人民币1.8元)[1] - 每个家庭的平均年度电费支出约为1840澳元(约合人民币8500元)[1]
将阳光"一分为二" 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稳定"单线态裂分"效应
科技日报· 2025-11-05 13:27
技术突破核心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在太阳能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找到一种稳定的有机材料可在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单线态裂分"效应 [1] - 该技术可将阳光"一分为二",有望显著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1] - 这是首次在硅材料上使用基于工业颜料的稳定有机分子实现单线态裂分 [3] 技术原理与优势 - "单线态裂分"是一种物理过程,能让一个光子分裂成两个能量包,把原本以热形式浪费的光能转化为额外电力 [3] - 通过在硅电池表面叠加一层超薄有机分子层,入射的高能光子可在该层内发生裂分,生成两个低能激发态,并向硅层注入更多电荷,显著提高电流输出 [3] - 目前大多数商业化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约为27%,理论上限为29.4% [3] - 引入"单线态裂分"机制后,理论效率有望从29.4%提升至45% [3] 材料创新与产业化前景 - 研究团队采用了双吡咯并萘啶酮(DPND)这种工业颜料类有机材料,具备优异耐久性,能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 [3] - 此前使用的四苯等分子材料稳定性不足,而DPND已在汽车涂料等领域广泛使用,化学稳定性足以满足长期户外应用 [3] - 该技术可通过在现有硅电池上"刷"上一层新材料实现集成,与硅电池兼容 [3]
太阳能涨2.12%,成交额2.4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3.8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1-05 13:10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1月5日盘中股价上涨2.12%,报4.81元/股,总市值188.61亿元 [1] - 当日成交金额2.40亿元,换手率1.29%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51%,近5个交易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3.00%、5.95%、6.18% [1] - 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入53.80万元,特大单买入3336.35万元(占比13.89%),大单卖出6897.54万元(占比28.72%) [1] 公司基本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太阳能电力销售84.48%,太阳能产品销售15.10%,其他0.42%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光伏发电,概念板块包括低价、BIPV概念、绿色电力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15.27万,较上期减少5.53%,人均流通股增加15.18%至25672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889.47万股,较上期增加1022.28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和光伏ETF(515790)分别为第五、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减少94.99万股和72.54万股 [3] - 天弘中证光伏A(011102)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094.94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1亿元,同比减少14.08%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11.25亿元,同比减少12.8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5.14亿元 [3]
“每天免费用电至少3小时” 澳大利亚鼓励民众多用太阳能
新华社· 2025-11-05 11:41
政策核心内容 -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自明年7月起实施“太阳能共享者”计划,向居民家庭提供每户每天至少3小时的免费太阳能电力[1] - 该政策旨在鼓励居民在白天太阳能发电最充足的时段集中用电,以降低电网高负荷期的运维成本并推动清洁能源发展[1] - 计划将率先在新南威尔士州、南澳大利亚州和昆士兰州东南部推广,随后逐步扩展至其他州[1] 政策适用条件与影响 - 无论居民家中是否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只要配备智能电表并愿意集中在“零成本”时段用电,即可受益于该计划[1] - 越多用户将用电时段集中于白天太阳能高峰期,越有益于电网系统,最终降低所有用户的用电成本[1] 行业现状与背景 - 澳大利亚约有420万户家庭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1] - 晴天午后太阳能发电高峰期的发电总量供给充足,此时浮动电价可低至零[1] - 数小时后进入用电高峰期,电网高负荷运转,压力和成本相应增加[1]
中国太阳能设备_2025 年第三季度业绩后更新预估-China Solar Equipment_ Updating estimates post 3Q25 results
2025-11-05 10:3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太阳能设备制造业[1] * 涉及的公司为深圳SC新能源技术(Shenzhen SC New Energy Technology,股票代码300724 SZ)[1][2][4]和苏州迈为科技(Suzhou Maxwell Technologies Co,股票代码300751 SZ)[1][3][7] 核心观点与论据 短期业绩表现 * 深圳SC和迈为科技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原因包括订单确认速度加快以及利润率更高的非太阳能业务和海外业务贡献增加[1] * 深圳SC第三季度收入为47 34亿人民币,环比增长11%,但同比下降17%[4] * 深圳SC第三季度EBITDA为11 5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但环比下降2%,EBITDA利润率达到24%[4] * 迈为科技第三季度收入为19 91亿人民币,环比持平,但同比下降31%[7] * 迈为科技第三季度EBITDA为4 8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4%,EBITDA利润率达到24%[7] 订单与库存状况 * 订单确认速度加快和新增订单有限导致订单积压加速下降[1] * 深圳SC库存环比下降29%,迈为科技库存环比下降10%[1] * 深圳SC合同负债环比下降33%,迈为科技合同负债环比下降20%[1] 长期前景与投资评级 * 长期太阳能资本支出前景疲软,原因是中国持续进行的反内卷运动[1] * 对两家公司均维持卖出评级[2][3] * 深圳SC目标价从51 5人民币微调至51 8人民币[2] * 迈为科技目标价从62人民币微调至63人民币[3]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深圳SC 2025年收入预测27%,但下调2026年预测16%,同时将2025年EBITDA预测上调43%,2026年预测上调3%[2] * 将迈为科技2025年EBITDA预测上调51%,以反映非太阳能业务的更高利润率[3] 其他重要内容 公司业务定位 * 迈为科技自2018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丝网印刷设备制造商,市场份额超过80%,并且是HJT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领导者,公司还通过OLED薄膜激光切割设备、Mini Micro LED晶圆设备等积极布局显示和半导体设备行业[9] * 深圳SC是最大的TOPCon设备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11] 目标价方法论与风险 * 迈为科技目标价基于13倍2027年EV EBITDA折现回2026年计算得出[10] * 深圳SC目标价基于7倍2027年EV EBITDA折现回2026年计算得出[12] * 关键上行风险包括海外 半导体 电池行业发展快于预期,以及HJT 钙钛矿等新电池技术迁移速度快于预期[10][13]
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稳定“单线态裂分”效应
科技日报· 2025-11-05 10:01
技术突破核心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发现一种稳定的有机材料双吡咯并萘啶酮(DPND),可在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单线态裂分”效应 [1] - “单线态裂分”是一种物理过程,能让一个光子分裂成两个能量包,把阳光的能量“分拆使用”,将原本以热形式浪费的光能转化为额外电力 [1] - 通过在硅电池表面叠加一层超薄DPND有机分子层,入射的高能光子可在该层内发生裂分,生成两个低能激发态,并向硅层注入更多电荷,显著提高电流输出 [1] 性能提升潜力 - 目前大多数商业化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约为27%,理论上限为29.4% [1] - 引入“单线态裂分”机制后,可将高能光子(如蓝光)损耗的能量重新利用,理论转换效率有望从29.4%提升至45% [1] 材料优势与集成可行性 - 团队采用的DPND是一种工业颜料类有机材料,具备优异耐久性,能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 [1] - 这是首次在硅材料上用基于工业颜料的稳定有机分子实现单线态裂分,这些颜料已在汽车涂料等领域广泛使用,化学稳定性足以满足长期户外应用 [2] - 该技术可通过在现有硅电池上“刷”上一层新材料实现集成,无需改变现有电池结构 [2]
将阳光“一分为二” 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稳定“单线态裂分”效应
科技日报· 2025-11-05 07:56
技术突破核心 - 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双吡咯并萘啶酮(DPND)的稳定有机材料,可在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单线态裂分”效应,将入射的高能光子分裂成两个能量包,从而将原本以热形式浪费的光能转化为额外电力 [1] - 该技术通过在现有硅电池表面叠加一层超薄DPND有机分子层实现集成,高能光子在该层内发生裂分,生成两个低能激发态,并向硅层注入更多电荷,显著提高电流输出 [1] - 这是首次在硅材料上使用基于工业颜料的稳定有机分子实现单线态裂分 [2] 性能提升潜力 - 目前大多数商业化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约为27%,其理论效率上限为29.4% [1] - 引入“单线态裂分”机制后,可将高能光子的能量损耗重新利用,理论转换效率有望从29.4%提升至45% [1] 材料优势与产业化前景 - 新材料DPND是一种工业颜料类有机材料,具备优异耐久性,能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克服了此前如四苯等分子材料稳定性不足的缺陷 [1] - 此类颜料已在汽车涂料等领域广泛使用,其化学稳定性足以满足长期户外应用的要求 [2] - 该技术可通过在现有硅电池上“刷”上一层新材料的方式实现集成,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应用潜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