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隆健康(002105)
icon
搜索文档
信隆健康(002105) - 关于选举第八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的公告
2025-08-07 11:43
公司治理 -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任期届满[1] - 2025年8月5日召开第七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 - 会议100名职工代表出席[1] - 选举姜绍刚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1] - 姜绍刚任期三年[1] 人员信息 - 姜绍刚出生于1958年7月[2] - 姜绍刚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2] - 姜绍刚自1991年6月起任HL CORP(USA)董事[2] - 姜绍刚自2005年1月起任HL CORP(USA)总经理[2] - 姜绍刚未持有本公司股票[2]
信隆健康: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24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50万元至1,9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652.80万元,同比减少245.53%至391.0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450万元至2,4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387.58万元,同比减少474.12%至719.23%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026元/股至0.052元/股,上年同期盈利0.018元/股 [1] 业绩变动原因 - 净利润下降主要受市场变化影响,客户需求波动导致营收未达预期 [1] - 报告期内毛利下降,经营利润未能覆盖期间费用,导致利润亏损 [1] 财务数据说明 - 本次业绩预告相关财务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 - 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 [1]
信隆健康(002105)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7-14 20: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950万元至1,900万元,比上年同期盈利652.80万元减少245.53%至391.05%[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450万元至2,400万元,比上年同期盈利387.58万元减少474.12%至719.23%[3]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026元/股至0.052元/股,上年同期盈利0.018元/股[3] 业绩变动原因 -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市场变化导致客户需求波动,营收未达预期,毛利下降[5] 财务数据审计状态 - 本次业绩预告财务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4][6]
信隆健康: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21:08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利田发展有限公司现持有公司股份154,522,5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41.98%,全部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1] - 利田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减持公司股份3,680,6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 [1] - 减持计划实施时间为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即2025年8月1日至2025年10月29日) [2] 股东基本情况 - 股东名称为利田发展有限公司 [1] - 该股东此前未违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减持股份的自律监管规定 [2] 减持计划合规性 - 本次减持计划与股东此前披露的意向、承诺一致 [2] - 减持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 [2]
信隆健康(002105)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
2025-07-10 20:47
股权情况 - 利田发展持股154,522,500股,占总股本41.98%[2] - 公司总股本为36,806万股[4] 减持计划 - 利田发展计划减持3,680,600股,占比1%[2] - 减持期为2025年8月1日至10月29日[4]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4]
信隆健康:利田发展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7-10 20:46
股东减持计划 - 持股5%以上的股东利田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减持公司股份368.0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 [1] - 减持方式包括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 [1] - 减持时间窗口为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 [1]
1.24亿主力资金净流入,共享单车概念涨0.96%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6:35
共享单车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9日收盘,共享单车概念上涨0.96%,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8 [1] - 板块内4股上涨,赫美集团涨停,中贝通信、爱玛科技、永安行分别上涨4.90%、1.81%、0.09% [1] - 跌幅居前的有科力远、上海凤凰、信隆健康,分别下跌1.20%、1.17%、0.77% [1] 资金流动情况 - 共享单车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24亿元 [2] - 6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中贝通信净流入1.15亿元居首,爱玛科技、赫美集团、永安行分别净流入3259.50万元、2904.88万元、393.99万元 [2] - 赫美集团、中贝通信、爱玛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分别为20.63%、13.31%、6.45% [3] 个股资金流入榜 - 中贝通信今日涨跌幅4.90%,换手率8.91%,主力资金净流入11484.93万元 [3] - 爱玛科技今日涨跌幅1.81%,换手率1.64%,主力资金净流入3259.50万元 [3] - 赫美集团今日涨跌幅10.16%,换手率3.30%,主力资金净流入2904.88万元 [3] 个股资金流出榜 - 科力远主力资金净流出3623.92万元,净流出比率-12.07% [4] - 上海凤凰主力资金净流出1199.78万元,净流出比率-16.94% [4] - 信隆健康主力资金净流出824.01万元,净流出比率-7.17% [4]
场景试点开启 概念股异动,机器人养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6:29
政策支持与试点计划 - 工信部与民政部推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场景试点,计划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部署不少于200台套应用验证 [1] - 政策明确养老机器人为智能养老设备核心方向,推动护理、康复、陪伴类机器人研发 [3] - 两部门计划围绕失能照护、情感陪护等场景开展研用结对攻关,家庭类需完成200户验证,社区/机构类需完成20个验证 [6] 老龄化现状与需求 -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22%),65岁及以上2.2亿(占15.6%) [3] - 护工缺口高达数百万,公立养老院严重短缺,养老资源匮乏问题凸显 [3] -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推动需求爆发,养老成本高昂且医疗看护成本攀升 [3] 市场发展与规模 - 2023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50亿元,预计2030年普遍落地 [5] - 健康监测类产品渗透率预计10%,康复/护理/陪护类渗透率约5%,潜在市场空间达千万亿 [5] - 欧圣电气护理机器人2024年协议订单量同比翻4-5倍,此前年销量仅200台左右 [5] 行业动态与资本布局 - A股养老机器人概念股异动:欧圣电气涨超15%,信隆健康涨停,倍轻松等跟涨 [2] - 麦迪科技联合多家企业启动康养场景智能平台解决方案,涉及华为、优必选等企业 [4] - 养老机器人成为资本争相布局赛道,但部分企业因商业化不及预期退出市场 [6] 技术挑战与产业痛点 - 护理机器人单套出厂价数万元,细节处理不足影响推广,商业化进度滞后 [6] - 失能护理缺口大,情感陪伴不足,三四线城市养老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空白 [4] - 可穿戴设备贴合度要求高,产业链初期发展面临技术和场景落地困境 [6]
信隆健康(002105) - 关于董事会、监事会延期换届的提示性公告
2025-05-23 16:01
公司治理 -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监事会任期临近届满[1] - 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工作将适当延期[1] - 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及高级管理人员任期相应顺延[1] - 延期换届期间第七届成员等将继续履职[1] - 本次延期换届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1] 时间信息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05月24日[3]
信隆健康(002105) - 002105信隆健康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3
2025-05-23 15:20
公司发展历程 - 1991 年在龙华购置土地成立信隆车料(深圳)有限公司 [2] - 2000 年在松岗购置土地成立松岗分厂 [2] - 2003 年公司股份改制成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 - 2013 年与深圳中洲集团签订龙华商业中心改造项目搬迁补偿安置协议,龙华生产基地参与城市更新 [2] - 2016 年公司总部由龙华搬迁到宝安松岗 [2] 董事长创业及人员调动 - 80 年代末期董事长在台湾创业,因台湾制造业劳力短缺、国内人力资源丰沛,于 1989 年在深圳投资设厂 [3] - 董事长将发展重心移到大陆,一批核心台湾干部调到大陆,董秘是其中之一 [3] 业务发展前景 - 自行车行业是“百年工业”,在不同年代以不同功能持续蓬勃发展 [4] - 欧美将自行车作为运动休闲器材,中国成为主要生产和消费市场,国内自行车也发展为运动休闲器材 [4] - 自行车发展出骑行主题旅行及监测骑行状况等功能 [4] - 随着人类文明及经济发展,运动消费需求提升,世界人口老龄化比例递增,新兴地区汽车保有量、事故发生率及致残率增加,康复器材需求量快速提升 [4] 接班安排 - 董事长子女进入公司工作数年,在不同部门锻炼,熟悉公司业务和运营 [5] - 公司以“事业部”制度管理,各事业部及子公司由职业经理人负责,储备人才实现换代传承 [5] 并购计划 - 康复辅助器材智能化是行业及公司康复器材重要发展方向,觅得合适资源将视情况启动并购重组机制 [5]